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成因浅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成因浅析
吕国昌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的从土地上被解放出来,并且大规模地向城市转移,形成了声势浩大且极具中国特色的民工潮。由于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很多农民工在自己进城务工的同时无法解决带孩子进城上学将要面对的一系列问题,诸如住房条件恶劣、生活费用昂贵、交通安全无保障、孩子在外生活不习惯、父母无暇照顾他们等等。于是,在他们权衡利弊之后,决定将孩子留在农村,并托付他人代为照管,由此而形成中国的一个新的社会群体——中国农村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最早由一张提出的,当时是指父母在国外工作、学习而被留在国内的孩子。【1】而现在,留守儿童是指农村地区因父母双方或者单方长期在外地打工而被交由父母单方或者长辈、他人来抚养、教育和管理的儿童。【2】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概念,我国不同的研究者对此有不同的界定。段成荣、杨舸认为,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亲双方或者一方由村农村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的农村地区,并因此不能和父母亲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17周岁及其以下的儿童。【3】这些留守儿童要么仅由在家的单亲(一般为母亲)看护,要么被留给祖父母、兄弟姐妹、亲戚、邻居等其他人代为照料,他们无法享受和拥有正常家庭的抚养、教育、关爱,儿童权益也受到严重的危害。【2】因此而产生一系列的问题。
对于农村留守儿童产生的原因,我国研究留守儿童的大多数学者将其归结于我国的人口流动。比如,李金涛认为,农村留守儿童的产生,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口大量的流动,特别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结果。【4】这种分析是很有道理的,因为大量的农村人口的流动,特别是农村青壮年人口向城市的转移,直接性的结果便是农村留守儿童的产生。但是,这种分析又是不全面的,因为对于农村留守儿童产生的原因,我们应该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应该进一步探究为何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迁移?又为何在迁移的同时不能将子女带在身边?
从以上问题入手分析,概括总结农村留守儿童的成因,则是大量农农村剩余劳动力即农民工进城务工的同时又无法将自己的子女带入城市抚养的矛盾的结果。农民工进城务工的动力是经济压力的驱动以及国家政策的鼓励;而农民工在进城务工过程中无法带自己女进城,又是受到城乡二元经济体制的束缚和农民工教育思想及其自身生活条件的限制。正如贾勇宏
先生所说,“留守儿童的出现是一种历史现象,儿童留守现象产生于人口流动与家庭迁移的关系中。当家庭迁移在人口流动中完全实现时,留守儿童就不会产生;当流动人口在流动过程中举家难迁时,留守儿童就会随之产生。”【5】
一、经济方面的原因
1、生活所迫
生活所迫使得许多农村父母进城打工。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近30年以来,我国社会经济有了明显的增长,并且跃居世界前列,城乡面貌也有了翻天覆地变化,农民的衣食住行用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家庭私有财产也普遍增多。但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许多农民刚刚解决温饱问题,生活依然十分的贫穷,甚至还有一部分农民在生活的底线上苦苦挣扎。由于生活贫困,他们不得不进城市务工,以此来增加经济收入,改善生活,好让自己的孩子能有一个较为良好的生活环境。从留守儿童的原因来看,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父母认为家庭经济压力大,想继续增加收入,从而选择外出打工或者经商。【6】
2、农村劳动力的饱和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不断增加也同样迫使大量的农村人口向外迁移。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极大发展,生产力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农业科技化、机械化水平也与日俱增,农业所需人口不断减少;同时,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大踏步前进,也使得我国农村人口急剧增长,如此一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也就不断的增加。由我国农业部统计的数据来看,我国现在农村大约有8亿人口,其中农村劳动力约为4.98亿,根据目前农村经济发展的水平来看,我国农村所需的正常劳动力为1.5亿左右,也就是说,有近达3.5亿的农村劳动力将被闲置。而这些人口为了解决生计问题,大多数选择进城务工。
3、区域经济发展失调
我国地大物博,地区差异较大,各部分之间的经济发展极不平衡,这也是促使农民工进城打工的一个原因。改革开放以后,由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自然条件比较优越,交通便利,再加上国家政策的倾斜、资金的大力支持,经济迅速腾飞,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均经济收入与其他地方的差距越拉越大。与此同时,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城乡经济的发展也越来越不平衡,城乡收入差距也越拉越大。数据显示,2007年,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6.3%,而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3.1%,后者比前者高近7个百分点,同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高达近万元。【7】中西部地区人口为了追求较高的经济收入,纷纷涌向东部地区,特别是东部的大城市。
而农民工进城务工的主要目的是增加经济收入,于是他们便会把带子女进城接受教育的
成本和自己打工的经济收入作以比较。农民工对是否带孩子进城上学进行权衡利弊,如果子女随自己进城接受教育成本太高的话,他们会选择把子女交给其他人进行抚养,如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朋友,而自己独自进城打工。同时,由于农民工父母打工所在地多为大城市,孩子上学所需费用十分昂贵,自己负担不起。城市消费水平又高,孩子在外地的花费必然十分庞大,而自己挣钱又较少,难以支付这笔费用。一位在河北省石家庄打工的留守儿童家长说:“我们也想过要把儿子接到这里上学,只是城市的消费太高了,只好作罢,因为我们挣钱少,供不起。”【8】并且,孩子远离家乡到大城市,远离玩伴,对大城市的生活环境十分的不适应,从而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如自卑、压抑、被同学嘲讽等等。因此,尽管由于各种原因促使农民工进城务工,但同样也因为种种不利使得他们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只好将其托付于别人,导致了农村留守儿童的产生。
二、政治方面的原因
1、城乡二元经济体制的束缚
在我国在建国初期,是允许农民自由迁徙的,但这一政策随之带来许多问题,如城市就业困难、粮食供应不足、城市公共设施难以满足等,政府于是就相应的调整政策方针,对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做了严格的限制,人为的把我国城市居民划分为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形成了极具中国特色的城乡二元经济体制。我国现存的城乡二元结构以及由此衍生的一系列政策和制度,如户籍制度、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土地制度、教育制度等等,都阻碍了农民工举家进城的可能性。【9】这其中又以户籍制度影响最大。由于户籍制度而产生出来的一系列政策和制度,如教育制度、住房制度、社会保险制度、社会福利政策等,形成强大的阻止农民工及其子女融入城市的制度性障碍。【10】伴随着这种户籍制度的是一系列的问题:农民工子女在其家乡上学虽然可以免费或者费用较低,但他们必须要在其家乡进行升学考试,而这种制度已经成为一种壁垒;城市学校不管国家政策的规定,变相的运用各种手段对农民工子女收取“借读费”、“赞助费”、“插班费”,从而让农民工子女上学变成一种沉重的经济负担;城乡教育差距、城乡文化差异、城乡教育教学方式的差异,使得农民工子女在城市接受教育处在一种劣势中,因而形成农民工子女在城市上学无法跨越的一道鸿沟。以上种种让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学校上学变成了天方夜谭,即便是有学校肯接受他们,而昂贵的费用又让他们望而止步。而那些私人经营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又存在诸多缺陷,如:无法很好的解决父母关心的升学问题、学校设备简陋、教学经费严重不足、存在一些安全隐患、教学质量差、管理不规范、教师流动性大等。父母希望孩子可以接受良好的教育,不愿意他们进入这种不称心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