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言学史课件
《中国语言学史》课件
音韵学
音韵学概述
反切法研究
音韵学是研究语音的历史演变和规律 的学科。在中国,音韵学的研究始于 汉代,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
反切法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注音方法, 通过对反切法的分析,可以了解古代 的语音发音和语音结构。
韵书研究
韵书是中国古代的语音字典,通过对 韵书的解读,可以了解古代的语音系 统、音韵规律和语音演变。
其他重要著作及其影响
《康熙字典》
是一部集大成的字典,收录了大量的汉字和词语,对研究汉语词汇 和汉字的演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是一部重要的目录学著作,对古籍的整理、分类和评价具有重要的 指导意义。
《经义述闻》
是一部重要的经学著作,对研究古代经籍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和参考 。
05
中国语言学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 物
02
中国古代语言学
文字学
文字学概述
文字学是研究文字的起源、发展、演变和应用的学科。在中国,文字学有着悠久的历史 ,最早可以追溯到商代的甲骨文。
甲骨文研究
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主要出现在商代晚期的甲骨和龟甲上。通过对甲骨文的解读 ,可以了解商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金文研究
金文是指铸刻在铜器上的文字,主要出现在商周时期。通过对金文的解读,可以了解周 代社会的历史和文化。
《中国语言学史》ppt课件
目 录
• 中国语言学史简介 • 中国古代语言学 • 中国近现代语言学 • 中国语言学史上的重要著作 • 中国语言学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 • 中国语言学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01
中国语言学史简介语言Leabharlann 史的定义与重要性语言学史的定义
语言学史是研究语言学发展的历史, 包括语言学理论、方法和应用的发展 过程。
语言学史4讲之4课件
(二)在研究层次上,早期偏重于以语义研 在研究层次上, 究代替句法研究, 究代替句法研究,中期转向侧重结构形式研 究而又忽视了语义研究, 究而又忽视了语义研究,近期则强调结构形 式与语义关系结合起来研究。 式与语义关系结合起来研究。 在研究的性质上, (三)在研究的性质上,早期注重规范性语 法研究,中期转向以描写性语法研究为主, 法研究,中期转向以描写性语法研究为主, 近期则在此基础上开始倾向于追求解释性语 法的研究。 法的研究。 在研究的理论上, (四)在研究的理论上,早期是传统语法理 论一统天下, 论一统天下,中期结构主义语法理论成为主 流派,近期则表现为多种语法理论, 流派,近期则表现为多种语法理论,包括转 换生成语法理论并存、互补、结合研究。 换生成语法理论并存、互补、结合研究。
存在问题: 存在问题: 观点不尽正确,有些地方与事实不符; 一、观点不尽正确,有些地方与事实不符; 中国国内部分材料比较粗疏; 二、中国国内部分材料比较粗疏; 由于执笔者不一, 观点矛盾、 三、由于执笔者不一, 观点矛盾、材料重 复等毛病存在。 复等毛病存在。在当时中国国内尚缺乏有关 中国语言学史研究专著情况下, 中国语言学史研究专著情况下,该书的出版 无疑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无疑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至今仍是这方面 研究的重要参考著作。 研究的重要参考著作。
中国语学研究史》 《 中国语学研究史 》 , 国内有王立达编译 改名《 汉语研究小史》 全书分十二章, 本 , 改名 《 汉语研究小史 》 全书分十二章 , 关于汉语语法研究是该书评述重点。 关于汉语语法研究是该书评述重点 。 该书 资料较为丰富, 资料较为丰富 , 收集了大量关于国外汉语 语法研究的材料, 语法研究的材料 , 同时对汉语语法研究历 史的分期也有自己独特见解, 史的分期也有自己独特见解 , 如 《 马氏文 以前分为三期: 训诂期、 自学期、 通 》 以前分为三期 : 训诂期 、 自学期 、 综 合期。 马氏文通》 合期 。 从 《 马氏文通 》 以后到解放以前分 为二期, 1936年为界 都是可取的。 年为界, 为二期 , 以 1936 年为界 , 都是可取的 。 对 一些重要语法著作评价也比较稳妥, 一些重要语法著作评价也比较稳妥 , 没有 偏激之词。 偏激之词。
中国语言学史ppt课件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 《说文》的缺陷
p34-36,又, 有些字释义太过笼统、粗疏。 有时用封建说教代替词的释义。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局限:p15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 《尔雅》的注释
晋 郭璞 《尔雅注》 宋 邢昺 《尔雅疏》 清 邵晋涵 《尔雅正义》
郝懿行 《尔雅义疏》 现代 周祖谟 《尔雅校笺》(整理校勘)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3)说解体例: “凡某之属皆从某” “象形”、“象某形”、“象某某之形”、“象某 某” ——象形字 “指事”、“象形” 、“象某某之形”、“象某 某” ——指事字
四、西学东渐的时期——清末到解放以前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何九盈(《中国古代语言学史)
1.先秦时期(以研究实物名称为特色。如《尔 雅》)
2.两汉时期(以研究文字、词汇为特色。如 《说文》、《方言》、《释名》)
中 国 古 代 语 言 学 的 分 期
王力(《中国语言学史》):
一、训诂为主的时期——大致从汉代初年 (公元前三世纪)到东晋末年(五世纪), 是语义研究为主的阶段
《中国语言学史》第四章(二)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中国语言学的健全期
4.7 反切的产生 4.7.1 反切释义
1)反切是利用双声、叠韵的方法,用两个字来拼出另 一个字的读音。
冬(dong1)= 都(d)+宗(ong1) 《广韵》:上字辨阴阳,下字辨平仄。 2)最初称“反”或“翻”,后来叫“切”,“反切” 是两种说法的合称。唐代宗大历年间,因皇帝害怕造反 ,忌讳“反”字,遂将“反”改成了“切”。
《淮南子·本经》高诱注:“螣(diəm),读近殆( də),缓气言之。”
《淮南子·脩务》高诱注:“啳(kiuan),读权横之 权(giuan),急气言之。”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中国语言学的健全期
5) 舌腹、舌头 《释名·释天》:天,豫司兖冀以舌腹言之:天,显也,在 上高显也。青徐以舌头言之:天,垣也,垣然高而远也。
口开而不阖,是言莒也;举手而指,势当莒也。且臣观 小国诸侯之不服者,唯莒。于是臣故曰伐莒。
《吕氏春秋·重言》记同一个事说:“呿而不唫, 所言者莒也。”
“莒”上古音属鱼部,拟音为a,是一个开口音,这是 古人关于音色方面的辨别。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中国语言学的健全期
2)《公羊传》庄公二十八年:“《春秋》伐者为客, 见伐者为主。”何休注:“伐人者为客,读伐长言之, 齐人语也。见伐者为主,读伐短言之,齐人语也。”
舌腹:即今之舌根音。舌头:即今之舌尖中音。 6)横口、踧口,合唇,推气, 《释名·释天》:风,兖豫司冀横口合唇言之:风,氾也, 其气博氾而动物也。青徐言风,踧口开唇推气言之:见,放 也,气放散也。 横口合唇:即今之双唇音。踧口开唇推气:即今之唇齿音 。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中国语言学的健全期
总结:古人上述的注音或称譬况法,是用描写性的语 言来说明某一个汉字的发音状况。这种方法最初是为弥 补直音、读若等注音方法的不足而创立的,但周汉间学 者古音研究的最大成就。正是由于上述的需要和方法, 古人逐渐把一个完整的音节拆分为声、韵、调三部分, 又逐渐把声、韵各拆分小的要素,从而逐渐确立了音韵 学。
语言学史4讲之1PPT课件
《马氏文通》的字类
❖ 此外,还有所谓“散动”和“坐动”等说 法,“散动”是硬套印欧语言的不定式动 词和动词分词,相当英语的infinite Verbs和participle,即非限定动词, “坐动”则是硬套印欧语言的定式动词, 相当英语的finite Verbs,即限定动词。
10
《马氏文通》的字类
题的角度是不同的,次主要着眼于名字代字
与其他实字之间的关系,词则主要考虑其在
句子中的结构功能。
15
《马氏文通》的位次说
❖ 偏次和正次是一对互为依存的概念,偏是对 正而言的,正也是对偏而言的。偏次相当于 偏正结构中的前附加语,正次相当于偏正结 构中的中心语。
❖ 前次和同次也是一对互为依存的概念,“凡 名、代诸字所指同而先后并置者,则先者日 前次,后者曰同次”。前次不是基本的次, 因为它或是主次,或是宾次,或是偏次。同 次主要指同位语性质的加词。
14
(三)《马氏文通》的位次说
❖ 马建忠为了不让字词随意转类,便模仿西方 语法名词代词的“格”立了六个“次”:主 次、宾次、正次、偏次、前次、同次。
❖ ”次”指的是“名代诸字在句读中所序之 位”,这里所说的“位”则有两个意思,一 是名字代字在句读中的位置先后,一是名字 代字在句读中彼此间的关系。
❖ 次与词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但两者观察问
❖ 实字和虚字的类别; ❖ 实字充任的句子成分,书中叫做“词”, ❖ 名字和代字在句读中的“位次”; ❖ 句读、顿的结构和运用。
8
(一)《马氏文通》的字类
❖ 《马氏文通》首先从意义上把汉语的词分成 实字和虚字两大类,《马氏文通》第一次建 立了汉语的词类系统。
❖ 马建忠所创建的汉语词类系统其框架是印欧 语言的,模仿的痕迹也很明显,例如名词和 动词的再分类是因袭印欧语法的,接读代词 套的是印欧语法的关系代词,受动词也是仿 照印欧语动词的被动形式而设立的。
中国语言学史ppt课件
本
3.词3)源学北音语学源学((近汉音·刘学熙)《释名》、清·程瑶田《果
蠃转语(记元》代、周王德念清孙《的释《大中》原)音;韵》 )
内
4.俗4)语学等(韵清学翟(灏宋《《通韵俗镜编》》、)钱大昕《恒言录》)
容
5)虚字辞例之学(清王引之《经传释词》 、俞樾
四、西学东渐的时期——清末到解放以前
何九盈(《中国古代语言学史)
1.先秦时期(以研究实物名称为特色。如《尔 雅》)
2.两汉时期(以研究文字、词汇为特色。如 《说文》、《方言》、《释名》)
3.魏晋南北朝时期(汉语语音研究的开始阶段 ) 4.隋唐宋时期(汉语语音研究趋向稳固、统一
的阶段 )
5.元明时期(《中原音韵》是其中的代表作) 6.清代(以研究古音古义为根本特色 )
•
“子云《方言》虽亦古輏轩之使所有事,然惟
一二附于经者,解经必用之非是类也。士固可以束
而不观。”(清·齐召南《续方言·序》)
.
❖ 《方言》的注释 晋 郭璞 《方言注》 清 戴震 《方言疏证》 钱绎 《方言笺疏》 王念孙《方言疏证补》 …… 现代 周祖谟《方言校笺》
.
第四节 《说文解字》
学也。”
↓
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
『
文字学
小
1)说文学(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学
2)字音样学韵(学唐·颜元孙 《干禄字书》 )
』
13))“六今书音学学(”元(·戴中侗古的音《)六书故》 )
的
4)(古《训文切韵字诂》学学、《广韵》 )
基
1.雅2)学(古郭音璞学《(尔上雅古注》音、)郝懿行《尔雅义疏》)
2.中国语言学史(二)先秦
关于文字起源的问题
汉字是目前世界上正在使用的各种文字中 最古老的文字体系。
汉字是怎样 产生的?
起源于何时?
早期汉字的 状况如何?
关于文字起源的问题
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殷商时期的 甲骨文,是我国目前已经发现的最早的成 系统的文字。
语言、文字研究的萌芽 关于文字起源的问题 关于名、实问题的讨论 论词和概念、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论语言的社会约定性 论方言和共同语的关系
荀子的语言学思想
语言、文字研究的萌芽
(一)借助字义的解释来阐明一种哲理或 政治主张。 《论语· 颜渊》叙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 答“政者,正也。子帅而正,孰敢不正?” 意思就是说,政就是正,你带头端正自己, 谁还敢不端正呢?
君君,臣臣,父父,子 子。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 顺则事不成;事不成, 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 则刑罚不中,
关于名实问题的讨论
老子对“名”“实”的看法
老子,即老聃。生卒 年不可考,(约前 580-前500)。先秦诸 子对“名”“实”问 题展开热烈讨论,其 中最早提出问题的是 老子。
关于名实问题的讨论
关于名实问题的讨论
孔子提出正名主张,其政治含义是以周礼 为尺度来正名分。(正名主义)
他认为政治的混乱是由于“名” • 从政治上讲名分 的不正而引起的,把“名”看成 第一性的东西,认为现实世界的 “实”违反了周公所制定的 “名”,才引起许多反常现象, • 兴礼乐,明法度,慎刑罚, 他为了挽救周礼崩坏的残局,强 修明政治。 调对于“名”要有正确的认识。
中国语言学史讲义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专业2014年讲授:匡鹏飞整理:梁述中国语言学史零导言0.1课程含义:中古语言学史,换句话说,也就是中国古代汉语研究史。
它不同于中国文学史,后者是对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研究对象是文学本身;而中国语言学史的研究对象不是古代汉语,二是对古代汉语的研究,也就是说它是对研究的研究。
0.2西方学者的语言学史一般不包括中国古代语言研究的内容,这是为何。
一般来说,他们认为,语言学史的源头在古印度、古希腊与罗马。
主要因为:1)“欧洲中心论”与“印欧语系中心语”的影响,反映在语言研究中则认为印欧语才是语言研究的主流,西方学者发现现代印度语与欧洲语同源,才建立起了比较语言学。
2)古代汉语文献难读。
3)主观方面:中国自身的重视不够,自古以来对语言研究的重视不足。
(例如扬雄入选《汉书》并不是因为他的《方言》等语言学著作,而是因为他在辞赋方面的成就;许慎入选《后汉书》不是因为他的《说文》,而是因为他在经学方面的呃成就)0.3中国古代语言研究的特点:中国小学西方语言学文字学—音韵学语音学训诂学词汇学、语法学(注:从上面的比较可以看出,西方一开始就立足语言三要素(语音、词汇、语法)本身,他们不研究A、B、C、D这些字母,而中国注重文字形体)0.3.1注重实用性:经世致用的观念决定了古代学者们的研究不重理论而重实用。
《说文叙》云:“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
”可见古人推重文字。
《切韵》有:“凡有文藻,即须明音韵。
”可见古人是极推重声韵的。
清代顾炎武又说:“读九经自考文始,考文自知音始,以至诸子百家之书,亦莫不然。
”0.3.2重视材料:《诗·七月》有:“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
”这里的“行”如何解释,从音韵的角度出发,诗经是韵文,应当押韵,因此“行”与“筐、桑”押韵,读作hang,是“道路”的意思,“微行”就是小路。
现代汉语的研究也重视材料,这个可以参看我们邢福义老师说“很淑女”的论文。
中国古代语言学史讲义1237-图文
中国古代语言学史讲义1237-图文《中国古代语言学史》讲义绪论【要点】◎中国语言学史的研究对象◎语文学和语言学◎传统“小学”的含义一、中国语言学史的研究对象中国语言学史的研究对象,取决于中国语言学史是如何写成的。
(一)如何写中国语言学史“中国语言学史可以有两种写法。
一种是作为科学论文,著者假定读者把中国语言学著作都看过了,不须交代任何知识,尽可以单刀直入地叙述这一个学术部门的历史;另一种是作为教材,著者假定读者(或听众)没有看过中国语言学著作,或者是看得很少,有必要先介绍一下那些著作的体例及其主要内容,然后谈得上某一学派产生的原因,某一语言学家的学术渊源及其对后代的影响,某书的价值及其缺点。
”(王力《中国语言学史·前言》,第1页,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一本中国古代语言学史究竟应当怎么个写法才好呢?”何九盈先生对这个问题谈了四方面的意见,其第三个意见是:“我以为不论怎么个写法,似乎都应当把各个时期的语言文字学原著放在中心地位来评说,离开了原著,还有什么‘史’可言呢?对广大读者来说,把原著放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来分析,这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因为这样得到的‘史’的知识,是具体的而不是空洞的,是连贯的而不是孤立的,何况有的原著一般读者已经很难看到了,不做必要的介绍就会‘不知所云’。
”(何九盈《中国古代语言学史·前言》,第8页,广东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中国语言学史是指研究中国语言学从古到今发生和发展的历史。
”(赵振铎《中国语言学史·导言》,第1页,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语言学史不是有闻必录,不是语言学的书目提要,而是选择历史上有过影响的语言学家和著作进行评价,说明他们对前代的继承,在当时的地位以及对后世的影响;说明语言学的观点和方法在历史进程中如何丰富和发展起来;说明语言研究的范围如何向各方面扩展和深化。
”(赵振铎《中国语言学史·导言》,第8页,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二)中国语言学史研究的对象上述三位语言学家在谈及如何写中国语言学史时,虽然思路有些差异,但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共性,那就是:作为中国语言学史这门学科来说,其研究的对象就是中国语言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生和发展的历史。
中国语言学史(全套课件497P)
ppt课件
8
二、语文学和语言学的区别 虽然是一字之差,但这是带有褒贬性的两个概念。 语文学是文字或书面语言的研究,特别着重在文献资料 的考证和文字的训诂,这种研究比较零碎和缺乏系统性。
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是语言本身(口语与书面语),研 究的结果可以得出科学的、系统的全面的语言理论。
关于中国古代语言方面的研究是语文学还是语言学, 语言学界一直有争论。由于古人总是把古代语言文字学 放在经部(古代图书分经史子集)之中,因此后人认为 它是“经学”的附庸,不能算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有人
南北朝-明代:音韵学建立。
清代: 古音、文字、训诂以及语法研究全面发展
五四以后,中国现代语言学产生:
音韵学的突破;语法学的兴起; 修辞学的兴起;
现代方言学的建立;少数民族语文调查的兴起。
ppt课件
3
先秦、汉魏晋
先秦: 只有零星的语言学方面的观点。 汉魏晋:文字训诂成就巨大。有四部语言学专著: 《尔雅》第一部语言学专著,训诂学之始。 《方言》西汉扬雄,方言学第一部著作,训诂著作。 《说文》东汉许慎, 古代第一部字典(字书),
即 八岁以上的幼童读书的学校。
周代教育制度中,八岁入小学,老师教他们六书。 许慎《说文解字》云:“《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
国子,先以六书。”周代小学教“六书”,也就是进行 识
字教育。书就是书写,识字ppt课。件 识字是小学里的事情,13
汉代:把语言文字学叫做小学
在汉代,“小学”这个概念产生了新的意义。
“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从止从戈,会意。《左传》楚庄王用“止戈 为
武”来解释“武”, 是说制止战争,停止干戈才是真 正
的“武”;又《韩非子》:“古者仓颉之作书也,自 环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创造文字的是“圣人”,没指明是某个人
17
• 《说文解字》 • 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 可相别异,初造书契
• 《荀子》 • 好书者众矣,仓颉独传者壹也。
18
三、名实论
• 诸子关于名与实的讨论是最早的关于概念 (词义)与概念名称(词形)关系的讨论
• (一)孔子
《论语•子路》: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 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 又“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论语•颜渊》: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曰: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侍坐于季孙, 季孙之宰通曰:“君使人假马,其与之 乎?”孔子曰:“吾闻君取于臣谓之取, 不曰假。”季孙悟,告宰通曰:“自今以 往,君有取谓之取,无曰假。”故孔子正 假马之名,而君臣之义定矣。”
20
• (4)《论语· 雍也》:子曰: “觚不觚,觚哉!觚哉!”
觚
爵
• 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急就者,
谓字之难知,缓急可就而求焉。”
29
• 急就奇觚与众异,罗列诸物名姓字,分别部 居不杂厕,用日约少诚快意,勉力务之必有 喜。 • 宋延年,郑子方,卫益寿,史步昌,周千秋, 赵孺卿,爰展世,高辟兵…… • 锦绣缦旄离云爵,乘风县钟华洞乐,豹首落 莫兔双鹤,春草鸡翘凫翁濯…… • 锦绣、饮食、衣服、臣民、器物、虫鱼、服 饰、音乐、形体、兵器,车马、宫室、植物、 动物、疾病、药品、丧葬
23
• 三个重要观点(P4-5):
一、语言是社会的产物;
二、语言具有民族的特点;
三、语言是具有稳固性的,同时又是发展的。
24
• 《尹文子•大道下》 :
• 庄里丈人字长子曰盗少子曰殴盗出行, 其父在后追呼之曰盗盗吏闻之因缚之其 父呼殴喻吏遽而声不转但言殴殴吏因殴 之几殪
25
• 《尹文子•大道下》 :
21
(二)老子
•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 (2)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22
(三)荀子
• 《荀子· 正名》
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 约则谓之不宜。 知异实者之异名也,故使异实者莫不异名也。 物也者,大共名也。推而共之,共则有共,至 于无共然后止。有时而欲偏举之,故谓之鸟兽。 鸟兽也者,大别名也。推而别之,别则有别, 至于无别然后止。 单足以喻则单,单不足以喻则兼
• 关于语言本质与文字起源的哲学探讨
• 字书与识字课本的编撰
12
一、先秦文献中的语言文字研究
• 《左传· 庄公三年》:“凡师一宿为舍, 再宿为信,过信为次。” • 《老子》十四章:“视之不见名曰夷, 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
• 《左传· 宣公十三年》:“非尔所知也。 夫文,止戈为武。”
13
30
• 汉地广大,无不容盛。万方来朝,臣妾使 令。边境无事,中国安宁。百姓承德,阴 阳和平。风雨时节,莫不滋荣。灾蝗不起, 五谷孰成。显圣并进,博士先生。长乐无 极老复丁。
31
思考与练习
• (一)《易经》中关于文字的起源是怎么论 述的? • (二)孔子、老子的名实观点是怎样的? • (三)《荀子》的语言观有什么重要意义? • (四)《急就篇》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 庄里丈人字长子曰“盗”,少子曰“殴”。 盗出行,其父在后追呼之曰:“盗!盗!” 吏闻之,因缚之。其父呼殴喻吏,遽而声 不转,但言“殴!”“殴!”吏因殴之, 几殪。
26
• 康衢长者字僮曰“善搏”,字犬曰“善 噬”。宾客不过其门者三年。长者怪而问 之,乃实对,于是改之,宾客复往。
• 郑人谓玉未理者为璞,周人谓鼠未腊者为 璞。周人怀璞谓郑贾曰:“欲买璞乎?” 郑贾曰:“欲之。”出其璞视之,乃鼠也, 因谢不取。
清代 《说文》四大家的著作、王氏父子的论著
• (4)西学东渐时期
清末——解放前 《马氏文通》
9
传 统 阶 段 现 代 阶 段
一、训诂为主的时期
二、韵书为主的时期
三、文字、声韵、训诂全面发展的时期
四、西学东渐的时期
10
第一章 训诂为主的时期
11
第一节 语言研究的萌芽
• 词义研究(即训诂)
14
• 对曰:“臣闻君子有三色:显然喜乐者, 钟鼓之色也;湫然清净者,衰绖之色;艴 然充盈,手足矜者,兵革之色也。日者臣 望君之在台上也,艴然充盈,手足矜者, 此兵革之色也。君呿而不唫,所言者莒也。 君举臂而指,所当者莒也。臣窃以虑诸侯 之不服者,其惟莒乎?臣故言之。”
• 东汉高诱注:“呿,开;唫 ,闭。”
中 国 语 言 学 史
1
王力简介
• 王 力
(1900-1986)
• 字了一 • 广西博白人
• 著名语言学家
2
著作
3
绪 论
4
第一节 中国语言学史研究对象和任务
• 对象和任务
• 中国语言学发生和发展的历史,即研究各 个历史时期语言学家、语言学著作和各个 历史时期的语言学。
5
中国语言学史著作
• 胡朴安 《中国文字学史》 《中国训诂学史》 • 张世禄 《中国音韵学史》 • 岑麒祥 《语言学史概要》,1958 • 王 力 《中国语言学史》,1980 • 何九盈 《中国古代语言学史》,1985/2000 • 濮之珍 《中国语言学史》,1987/2002 • 赵振铎 《中国语言学史》,2000 • 邓文彬 《中国古代语言学史》,2002
6
• 1962年,王力开设“中国语言学史” 课程,讲义在《中国语文》连载, 标志着中国语言学史学科的诞生 • 濮之珍《中国语言学史》, 1987年 出版,2002年重新修订,加入最新 认识和成果。该书论述比较全面, 资料很丰富。
7
第二节 中国语言学史的分期
四个时期, 二个阶段 前言 一、训诂为主的时期 二、韵书为主的时期 三、文字、声韵、训诂全面发展的时期 四、西学东渐的时期 结语
• 《吕氏春秋· 重言》
• 齐桓公与管仲谋伐莒,谋未发而闻于国。桓公 怪之,曰:“与仲父谋伐莒,谋未发而闻于国, 其何故也?”管仲曰:“国必有圣人也。”桓 公曰:“嘻!日之役者有执柘杵而上视者,意 者其是邪?”乃令复役,无得相代。少顷,东 郭牙至。管仲曰:“此必是已。”乃令宾者延 之而上,分级而立。管子曰:“子邪,言伐莒 者?”对曰:“然。”管仲曰:“我不言伐莒, 子何故言伐莒?”对曰:“臣闻君子善谋,小 人善意。臣窃意之也。”管仲曰:“我不言伐 莒,子何以意之?”
15
元音舌位图
16
二、关于文字起源问题
• 《周易· 系辞传》 • 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於天, 俯则观法於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 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作八卦,以通神 明之理,以类万物之情。……上古结绳而 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 民以察。
• 文字不是突然产生的,创造文字要经历一定的过程
27
三、《急就篇》等我国第一批字书
春秋战国 秦 汉
《史籀篇》
《仓颉篇》(李斯 ) 《仓颉篇》 《爰历篇》(赵高 ) (三仓) 《博学篇》(胡毋敬) 三仓 •《训纂篇》 •《滂喜篇》 •《凡将篇》 •《急就篇》 28 •《元尚篇》
《急就篇》
• 西汉史游著 • 共34章,按姓名、衣服、饮食、器用等分 类编成韵语
32
33
8
• (1)训诂为主的时期(经学时期)
汉初(BC3)——东晋末(AD5) 《尔雅》《方言》《说文解字》《释名》
• (2)韵书为主的时期(佛学与理学时期)
南北朝初(AD5)——明末(AD17) 《切韵》《广韵》《集韵》《平水韵》《中原音韵》
• (3)文字、声韵、训诂全面发展的时期(经学 复兴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