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阅读教学观念,构建有效语文课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变阅读教学观念,构建有效语文课堂[摘要]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从阅读入手,倡导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扩大阅读面,结合写作积累练习,转变教学观念,从而实现语文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形成教师教学教法和学生能力培养的双重建构。
[关键词]语文教学主动阅读感悟性培养有效教学
传统语文阅读教学的模式陈旧僵化,新课标倡导“合作、探究性学习”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到各种教学环节中,培养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对教师则要求转变教学观念,从课堂的主导者转变为课题的引导者,师生关系转变为平等、民主以及合作与对话关系。从达到转变教学观念,实现语文课堂教学更加有效,需要教师的教学教法和学生的能力培养的双重建构。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让学生主动去读
“课文教学要以‘读’为本,给足学生读书的时间,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培养学生精读细思的习惯。”仅仅限于语文课本上的课文,课堂上教师的引导和讲解,对于学生学习是远远不够的。那么如何扩大学生的阅读面,积累阅读能力呢?
首先,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激发学生阅读潜力,提高学生阅读水平;老师在课上要布置一些课外的问题给学生,让孩子们带着问
题去阅读。
再就是通过默读、朗读、齐读、分角色读等方式提高阅读兴趣;
第二:培养学生建立属于自己的阅读体验,对文章进行综合分析和把握,带着预设的问题进入课文,做到有所收获和体会;同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们在讨论中形成共识,产生共鸣,实现阅读和体验的理解重构。
第三,要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有目的有计划地浏览,结合语文课本后面的制定书目,让学生广泛地接触相关书籍或者组织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在课堂上交流,这是补充阅读的有效方式之一,也能实现被动阅读转变为主动阅读。由于中小学时间比较紧张,不允许进行深入、耗时的阅读,因此泛读只是为了扩大学生的视野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此外,主动阅读的培养离不开关注学生的兴趣。充分利用学生手上的名著,在课堂上阅读,一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和点评学生阅读的名著,另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阅读与同学分享感受,从而带动更多的学生阅读。
二、在阅读中培养悟性
“感悟性阅读教学在于使人体悟人生的意义,追求人生的理想,提升生命的价值,从而使生物学上的个体生命转化为文化学意义上的独立的、有尊严的、自由的价值主体。”悟性培养决定着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高和个性成才的关键。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悟性
呢?
首先,要学会思考。古人讲读书要“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到就是强调思维能力的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决定了学生阅读的有效性,也决定了学生阅读后的总结与提炼,对于文章背后的含义是否能准确地把握,直接取决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与否。
其次,要把阅读与想象紧密结合。想象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活动,在阅读教学活动过程中,针对学生的特点,培养其想象的能力,在阅读中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和想象能力,通过启发学生的想象,把文章的场景再现在脑海里,或者口述这种经过想象的场景。比如“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个场景进行充分想象,并口述这种生动的场景,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回到了故事的现场,从而实现理解和感悟的深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闭上眼睛,认真的诵读,自由的想象,那么脑海中就不仅仅是文字,而且是一幅非常优美的图画,也是一曲曲折有致的动人乐章,美的感受自然而然被激发起来了。没有阅读,就没有“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有位伊人,在水一方”的美丽身影;没有阅读,就没有“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汹涌气势;没有阅
读,就不会出现“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哀怨凄婉的悲曲
再次,要善于联系生活实际,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和情。每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体验,引导他们通过联想实现对于生活的理解重构。读一篇文章,要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与实际生活相比较,这样对文章的内容理解和感悟会更深刻,从而扩大学生的视野,实现培养学生悟性阅读的教学目的。学完《一件小事》这篇课文后,即布置同题作文,要求学生按照范文仿写。同学们饱蘸情感的笔触,描述了自己家庭生活中和学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写出了对妈妈为自己做的某一件事的感受,学生们说:“以前妈妈为我做什么事,我都觉得很正常,仿佛是应该的,丝毫没有体会到妈妈对我深厚的情,强烈的爱;现在我才学会体谅妈妈,感受妈妈的真情付出”。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从小被宠爱,养成了习惯,对别人的爱接受的理所当然,感情比较淡漠,只有通过启发,让他们学会发现,学会感动,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感动日常中的情。
三、结合写作,变训练为积累
语文训练简单归纳为音、字、词、短语、句子、段落和篇章。而积累是一种积淀,一种长期形成的习惯。《汉书?叙传上》:“帝王之祚,必有明圣显懿之德,丰功厚利积之业,然后精诚通於神明,流泽加於生民。”由此可见,积累是强调主动性和一个长期习得的过程。对于中学生来说,语文积累有很多方面,其中,阅读和写作
算是其中之重。无论是欣赏诗歌还是散文,还是小说,要求学生从感情上、艺术手法等方面去感悟文章背后的深层意蕴,这对阅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我们提倡阅读的感悟性积累。从泛读到阅读,从阅读再到积累,逐步培养学生这种能力、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就得到提高,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才会成为学习的主人。《周总理,你在哪里》一诗,诗人赋予了山谷、大地、森林、大海以人的情感,写出了人民与山河同悲同悼的深切怀念之情,诗人由呼唤山谷、大地、森林、大海到找遍世界每一个角落,留给读者极为渊阔的想像空间,在教学时,我要求学生仿照前面四节诗,仿写一节,填补“空白”,有一个学生写到:“我们对着蓝天喊:‘周总理——白云悠悠:‘他刚离去,他刚离去,你不见怒飞的银鹰上,寄托着总理对祖国国防的殷殷期冀……这个练习对学生词语的理
解和情感的把握是非常有效的。
此外,在阅读中还可以用记录自己心得体会或者写日记等方式来积累知识。因此,读写结合是长期以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倡导的重要方法之一。同时大众传媒中的“视听阅读中也有一部分广告词极富语言张力,可引导学生进行赏析,培养语感,让学生的心灵在欣赏美的过程中接受创新意识的碰撞,激起学生心灵的倾诉的渴望。”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单纯的训练并不能达到语言的积累与运用的目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只有改变传统教学阅读观念,综合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