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个体心理 ppt课件
医学心理学绪论及主要理论.PPT课件

Maslow A. 46
第三节 人本主义理论
(一)马斯洛的需要与自我实现理论
需要的五个层次:
自我实现的 需要
尊重的需要 归属与爱的需要
安全的需要
生理的需要
完整版ppt课件
47
第三节 人本主义理论
马斯洛认为,长期处于基本需要缺失状态中的 人会产生心理疾病,而缺失性需要的满足则可以避 免疾病。
完整版ppt课件
James Frederick
Thomas Bugenta 1915~ (布根塔尔) 45
第四节 人本主义理论 一、主要理论内容
马斯洛认为人类行为的心理驱力是人 的需要(needs)。他把人的需要称为 “似本能”(instinct oid),需要有先 天的遗传基础,但取决于后天的环境。满 足了这种需要个体才能进入心理的自由状 态,体现人的本质和价值,产生深刻的幸 福感,马斯洛称之为“高峰体验”(peak experience)。
35
第二节 行为学习理论 2、经典条件反射规律
1.强化(reinforcement):指环境刺激对个 体行为产生促进过程,即US的作用过程。
2.泛化(generalization):某些与非条件 刺激(US)相近的刺激也产生条件反应(CR)的效
果。
3.消退(extinction):如果非条件刺激 (US)长期不与条件刺激(CS)结合,已经建立起
自我实现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核心。
马斯洛和罗杰斯等是主要代表人物。
完整版ppt课件
44
主 要 代 表 人 物
Abraham Harold Maslow 1908~1970(马斯洛)
Carl Ransom Rogers 1902~1987 (罗杰斯)
医学心理学(教学课件)全套课件

医学心理学(教学课件)全套课件xx年xx月xx日•医学心理学概述•医学心理学基础知识•医学心理学基本技能•临床医学心理学应用目•医学心理学研究方法•医学心理学相关领域录01医学心理学概述定义与特点定义医学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研究与医学相关的心理行为和心理过程,以及在医疗服务中的应用规律。
特点综合性、应用性、双重性、服务性。
研究内容医学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中的作用规律,以及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
研究范围临床心理学、健康心理学、心身医学、行为医学、心理生理学、心理药理学、心理诊断与评估、心理治疗与咨询、医学心理学其他领域。
研究内容与范围自19世纪末至今,医学心理学经历了从萌芽到发展、成熟的过程,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应用体系。
现代医学心理学强调心身统一观念,注重心理社会因素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强调预防和干预的整体策略,提倡综合治疗和全方位服务。
发展历程现状发展历程与现状02医学心理学基础知识心理现象的分类及功能简要介绍心理现象的分类,包括认知、情感、意志等,并阐述其在医学中的应用。
心理生理机制探讨心理活动对生理功能的影响以及心理生理互动的复杂性,为后续讲解打下基础。
心理现象与心理生理机制认知过程与情感意志过程认知过程详细介绍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认知过程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在医学中的应用。
情感与意志过程简述情感和意志过程的定义、特点及在医学中的应用,为后续讲解打下基础。
人格特质详细介绍人格特质的基本概念、分类、形成及在医学中的应用,重点讲解特质理论及其应用。
心理健康简述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评估方法、维护策略以及在医学中的应用。
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应激介绍应激的基本概念、分类、影响因素以及在医学中的应用。
要点一要点二心理应激详细介绍心理应激的定义、特点、影响因素以及在医学中的应用,为后续讲解打下基础。
应激与心理应激医患关系介绍医患关系的定义、特点、影响因素以及在医学中的应用,重点讲解良好医患关系的建立和维护。
医学心理学第三章个体心理课件

三、记忆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第三章 个体心理 ● 第一节 认知过程
特点:间接性、概括性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一般特征和规律性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分类:直观动作思维:1-3岁婴幼儿 具体形象思维:3-6岁,成年女性 抽象逻辑思维:成人 聚合思维:求同思维 逻辑思维:分析思维 发散思维:求异思维 非逻辑思维:直觉思维 过程: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
三、记忆
保持是识记材料在头脑中存储和巩固的过程、是记忆的重要环节、是个动态 过程:重要的保持,不重要的消退(遗忘) 保持 遗忘
第三章 个体心理 ● 第一节 认知过程
三、记忆
遗忘的意义
积极意义: 卸载负荷 知识更新 消极意义: 记忆效率降低,干扰人类知识经验的积累过程
第三章 个体心理 ● 第一节 认知过程
再造想象 创造想象
第三章 个体心理 ● 第一节 认知过程
概念:指向、集中 分类:有意注意、无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品质: 范围:一定时间内能够清楚地注意到客体的数量 稳定性:注意在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上能持续的时间 分配:同一时间内将注意分配到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上 转移:主动把注意从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上去
一、感觉 适应
幽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感觉的对比
感觉的相互作用
感觉的补偿与发展
第三章 个体心理 ● 第一节 认知过程
一、感觉 感觉后象
科学实验证明,人眼在某个视像消失后,仍可使该物 像在视网膜上滞留0.1-0.4秒左右。电影胶片以每秒24格画 面匀速转动,一系列静态画面就会因视觉暂留作用而造成 一种连续的视觉印象,产生逼真的动感。
第三章 个体心理 ● 第一节 认知过程
《医学心理学》PPT课件之4第三章个体心理(情绪与意志)

情绪和情感的关系
– 联系:
①历史上统称为感情。 ②相互依存,不可分离。
情绪和情感的功能
– 适应功能:个体适应环境、求得生存的工具 – 动机功能:激发个体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机 – 组织功能:心理活动的组织者 – 信号功能:人际交流的重要手段
三、情绪和情感的分类
• 情绪的分类
– 《礼记》七情说:喜、怒、哀、惧、爱、恶、欲。 。 – 生物进化观:基本情绪;复合情绪 – 伊扎德:复合情绪分三类,一是基本情绪的混合,如 兴趣—愉快;恐惧—害羞等;二是基本情绪和内驱力 的结合,如性驱力—兴趣—享乐、疼痛—恐惧—怒等; 三是基本情绪与认知的结合,如活力—兴趣—愤怒、 多疑—恐惧—内疚等。
各种情绪现象的时间历程表
现象 表情 生理变化 时间 现象 心境 情绪障碍 人格特质 时间
几秒—几分 几秒—几分
几小时-几个月 几周—几年 几年—一生
自我报告的情 几分—几小时 绪
资料来源:Oatley&Jenkins,1996
• 情感的分类
– 道德感:是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在评价人的思想、意图和行 为时所产生的主观体验。 – 理智感:是在智力活动过程中,在认识和评价事物时所产生 的情感体验。 – 美感:是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 结果:
– 二、三组被试愉快环境中愉快;愤怒环境中愤怒; 第一组没有愉快或愤怒的表现和体验。
第三章 个体心理
----情绪与意志
主题(一 ) 情绪和情感概述
一、情绪和情感的性质和功能
• 情绪和情感的概念
– 情绪(emotion)和情感(feeling):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 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 构成:
• 主观体验 • 外部表现 • 生理唤醒
医学心理学课件(全)

07
医学心理学在临床实践中 的应用
医学心理学在各类患者中的应用
慢性病患者
医学心理学可以帮助慢性病患者 应对长期疾病带来的心理压力, 如焦虑、抑郁等,提高患者的心
理适应能力和生活质量。
急性病患者
对于急性病患者,医学心理学可 以协助患者缓解因疾病突发带来 的恐惧、不安等情绪,促进患者
的康复进程。
疼痛患者
与其他学科关系
与医学的关系
医学心理学是医学的分支学科,与临 床医学、预防医学等紧密相关,为医 学提供心理学理论和方法。
与其他学科的交叉
医学心理学还与神经科学、社会学、 教育学等多学科交叉,共同探讨人类 身心健康问题。
与心理学的关系
医学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应用领域之一, 借鉴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心理 活动与生理活动之间的关系及其在健 康和疾病中的表现。
02
心理现象与心理实质
心理现象概述
1 2
心理现象的定义 心理现象是指个体在认知、情感、意志等方面的 心理活动及其表现。
心理现象的分类 心理现象可分为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等。
3
心理现象的研究方法 心理现象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调查 法等。
心理实质探讨
心理实质的定义
01
心理实质是指心理现象的本质和核心,是心理学研究的基本问
提问技巧
医生应有针对性地提问,引导患者详 细描述病情和感受,以便更准确地了 解患者情况。
解释技巧
医生应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医学 术语和复杂概念,确保患者能够充分 理解。
非语言沟通
医生应注意自己的仪表、姿态和表情 等非语言信息,传递出积极、专业和 可信的形象。
提高医患沟通效果途径
加强医学人文教育
医学心理学全套PPT课件

动的生理机制。
心理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03
通过实验、观察和调查等方法,探究心理与生理之间的内在联
系。
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对心理活动影响
01
神经系统的作用
神经系统是心理活动的主要调节系统,通过神经元的相互连接和传递信
息,实现对心理活动的调控。
02
内分泌系统的作用
内分泌系统通过分泌激素来调节人体的生理活动,同时也对心理活动产
心理应激反应的影响因素 心理应激反应的程度和持续时间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 括应激源的性质、个体的认知评价、应对方式等。
03
心理评估与诊断技术
常用心理评估工具介绍及应用场景分析
自评量表
如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 评量表(SDS)等,用于个体自我
评估情感状态。
投射测验
如罗夏墨迹测验、主题统觉测验 (TAT)等,通过个体对模糊刺激 的反应来揭示其内心世界。
医学心理学全套PPT 课件
目录
• 医学心理学概述 • 心理生理基础 • 心理评估与诊断技术 • 心理干预与治疗策略 • 特殊人群心理健康问题探讨
目录
• 医学心理学领域前沿进展 • 总结回顾与未来展望
01
医学心理学概述
医学心理学定义与发展
定义
医学心理学是心理学与医学相结合的 学科,研究心理因素在人类健康与疾 病中的作用及其相互转化过程中的作 用及规律的一门科学。
人工智能技术在心理干预中创新尝试
智能化心理评估
虚拟现实技术在心理治疗中 的应用
通过构建虚拟现实场景,模拟真实环境,帮助患者在 虚拟世界中进行暴露治疗、认知行为疗法等心理治疗。
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等技术,开发智 能化心理评估系统,提高评估的准确性和效率。
医学心理学(教学课件)全套课件

康复心理学
康复心理评估
康复心理学家对伤病患者的心理状况 进行评估,识别存在的心理问题,为 制定康复计划提供依据。
心理康复治疗
康复心理学家提供心理康复治疗,帮 助伤病患者恢复心理健康,提高生活 质量。
康复心理教育和培训
康复心理学家还提供康复心理教育和 培训,帮助伤病患者及其家属增强心 理素质和应对能力。
拓展研究领域
除了传统的医学心理学领域,未来医学心理学还将拓展到社会心理学、文化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领域,进一步拓宽研究 领域,丰富研究内容。
医学心理学的技术应用发展
01
心理评估与诊断技术的改进
随着生物医学技术的发展,医学心理学将更加注重心理评估和诊断技
术的改进和创新,如基于人工智能的心理评估和诊断方法的发展和应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 应用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 医学心理学将更加注重数据挖掘和分 析,开发更为精准的预测和诊断方法 ,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THANKS
培养国际视野的人才
未来医学心理学将更加注重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通过派出留学、合作培养等方式, 提高我国医学心理学人才的素质和能力,为我国医学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06
总结与展望
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总结
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中的作用
研究表明,心理社会因素在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如心血管疾病、癌症、慢性疼痛等。心理社会因素可以 影响生理过程和病理生理机制,从而影响疾病的发展和预后。
医学心理学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跨学科合作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心理学将 越来越注重跨学科合作,与医学其他 学科、社会学、心理学等领域开展广 泛合作,共同研究人类健康问题。
医学心理学-个体心理(认知过程)

(三)一种错误的知觉——错觉
1、定义:指人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必然产生 的某种有固定倾向的受到歪曲的知觉。
主要有视错觉、形重错觉、时间错觉、 运动错觉和对比错觉等。
综上所述,人的心理实质是: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是对客 观现实的主观能动反映。
第二节 认知过程
感觉和知觉
• 第一节 感觉概述 • 第二节 几种主要的感觉 • 第三节 知觉概述 • 第四节 几种主要的知觉 • 第五节 错觉 • 第六节 观察力
感觉概述
一、感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 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一)知觉的整体性 (二)知觉的选择性 (三)知觉的理解性 (四)知觉的恒常性
(一)知觉的整体性
定义:即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
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整合为 统一整体的组织加工过程。
影响因素:
①知觉对象的特征以及各个部分之间的结构成分。 主要符合以下知觉组织的原则:即接近原则、相似 原则、连续原则及闭合和好形态等组织原则。
1、空间知觉:指对物体的形状、大小、距离和方
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又可细分为距离知觉、大小形状知 觉及方位知觉。主要由单眼线索、双眼辐合及双眼视差形 成。
视 觉 悬 崖
3、运动知觉:指人对物体在空间位移的知觉。又 可分为真动知觉、似动知觉和诱动 知觉。
真动知觉:指物体发生了实际的空间位移而产生的运 动知觉。
2、保持的变化 (1)记忆保持量的变化
遗忘的规律 先快后慢的遗忘进程
想 象
想象
•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医学心理学》课件

认知理论
详细描述
认知理论关注个体如何获取、存储、 处理和运用信息,以及如何影响其行 为和情感反应。这些心理活动在人的 认知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结词
认知失调理论认为当个体的认知出现 矛盾或不协调时,会产生心理上的紧 张或不适感,进而促使其寻求新的认 知来消除这种不协调状态。
详细描述
认知失调理论是认知理论中的一个重 要分支,它认为个体的认知系统是一 个整体,当个体面临新的信息或情境 时,会努力保持其内部认知的一致性 。当出现认知不协调时,个体会产生 一种心理上的紧张或不适感,进而促 使其采取行动来消除这种不协调状态 。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心理生理学理论关注心理活动与生理 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研究心理 因素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该理论认为 心理状态和生理状态之间存在密切的 联系,如情绪状态、应激反应等都会 影响身体健康状况。
要点三
总结词
心理生理学理论认为情绪状态对身体 健康具有重要影响,如焦虑、抑郁等 负面情绪可能导致身体疾病的发生。
心理治疗
针对心理疾病患者,采用特定的心理 治疗方法,如认知行为疗法、人本主 义疗法等,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 缓解症状。
心理评估与诊断
心理评估
通过一系列标准化评估工具和方法, 对个体的心理状态、能力、性格等方 面进行全面的评估,为诊断提供依据 。
心理诊断
根据评估结果,对个体的心理状态进 行分类和诊断,确定其是否存在心理 障碍或疾病。
人工智能在医学心理学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在心理评估中的应用
01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提高评估的准
确性和效率。
人工智能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
02
通过机器学习等技术,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心理治疗方案,提
《医学心理学》PPT课件之3第三章个体心理(认知过程)

·脑重量的变化与心理变化
时期 脑重 心理 活动 出生 9个月 3 岁 1000克 7 岁 1280克 12 岁 接近成年人 390克 660克 激动 和哭 叫
理解语言、除正常的 心理发展趋于 心理发展已经成熟。 有模仿行 情绪反映 成熟,能自主 语言能力由口头语 地与人交谈表 言向书面语言发展, 为、有明 外,开始 达自己的想法 记忆力发展迅速,表 显的注意 产生较为 和意愿,自我 现为由机械记忆向 力、有初 复杂的情 意识已发展, 理解记忆发展,无意 步的记忆 感体验。 形象思维进一 记忆向有意记忆发 步发展,开始 展,以抽象逻辑思维 力、情绪 如羞耻感、 进行逻辑思维, 占主导地位,情感的 有积极和 同情心和 想象力非常丰 深刻性不断增加,能 消极之分 嫉妒心等。 富,开始体验 运用道德来评价事
第三章 个体心理
---心理现象与认知过程
一、心理现象
心理过程
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注意)
情感过程(情绪 情感 如喜、怒、哀、乐、忧等) 意志过程(目的性 果断性 坚持性 有制性)
心理现象
人格倾向性 (需要 动机 兴趣 信念 世界观)
人
格
人格心理特征 (能力 气质 性格)
Hale Waihona Puke (个性)自我意识 (自我认知 自我体验 自我控制)
第二节 认知过程
感觉和知觉
• • • • • •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感觉概述 几种主要的感觉 知觉概述 几种主要的知觉 错觉 观察力
感觉概述
一、感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 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任何一个物体都有许多个别属性。 如它的颜色、声音、气味、温度、味道等等。 当这些个别属性直接作用于人的眼、耳、鼻、 舌、身等感觉器官时,就在大脑中引起相应 的视觉、听觉等感觉。
《医学心理学》专科课件5 第三章 个体心理-人格ppt课件

---人格
人格的概念
从英文“personality”翻译过来的,它源 之拉丁文“persona”,原意是指古希腊罗 马时期戏剧演员在舞台上表演的时候所带 的面具,它是用来表现戏剧中人物的身份 和性格。类似于中国京剧中的脸谱。 后来引申为一个人在行为模式中表现出 来的内心活动。 概念:人格是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即 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 人格=个性
(五) 功能性: 决定一个人生活方式,甚至命运。 “性格决定命运”
三、人格的形成
• 遗传决定论 • 环境决定论 • 相互作用论
(一)遗传决定论 遗传决定论认为,遗传决定于人一生的个性,也就是说 一个人的个性,在娘的肚子里就决定了,既无需后天的 环境,更不需后天的徒劳。
(二)环境决定论 环境决定论认为环境影响决定 人的个性,也就是说,要让一 个人成长为怎么样的人,既无 需他的遗传素质,只要给他提 供一定环境就可以随意的将他 教育培养成所指定的"人"。
首先,人类基本的需要必先得到满足,然后才会进一 步追求较高层次需要的满足;
其次,人类的需要与个体的生长发展密切相关。
第三,人类需要的高低差异。基本需要为生存所必需; 较高层次的需要,是丰富性需要,在维持个体生存上并 没有基本需要那样重要,管子说的“衣食足则知荣辱”, 是一个道理。 第四,自我实现需要:马斯洛认为,一个理想的社会, 除了应该满足人们的基本的生理需要外,还要使人们满 足较高层次的需要,并且鼓励个人去追求自我实现。
2) 个性是由各个紧密联系的成分构成的多层次,多水平 的统一整体。只有从整体出发,才能更好地认识个别。 同一行为,在不同人身上具有不同的意义 如沉默寡言: A、害羞——怯懦 B、不想暴露——虚伪 C、等着得利——懒惰
医学心理学人的心理PPT课件

----均势原理:大脑各部位几乎以均等程度发挥作用
-
15
功能系统说
鲁利亚认为,脑是一个动态的机能系统,个别环节受损,高级心理功能受影响, 人的心理和行为是三个机能系统相互作用、协调活动的结果。
• 大脑两半球的解剖结构基本上是对称的,但其功 能又是不对称的,这种不对称性叫做“单侧化”。
• 大脑两半球的分工和生活中用手的习惯有关。
-
19
斯佩里所用的裂脑方法,就是切断大脑的胼胝体, 使其大脑左右半球之间的联系中断,然后再通过 观察和实验了解患者大脑左右半球功能的差异。 (每个半球都有其独特的感觉、知觉和意念,都 能够独立的学习、记忆和理解,都可以被训练执 行同时发生的相互矛盾的任务,者更新了优势半 球的概念)
心理的生物学基础
-
1
心理是脑的功能
随着科学的发展,尤其是生理学的发 展,人们逐渐认识到:
-心理活动是大脑的机能
-脑是各种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
-
2
脑的进化
心理是脑的功能
神经系统的发生 无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 低等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哺乳动物以下) 高等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哺乳类动物)
-
3
神经系统的发生
-
10
心理是脑的功能
脑化指数(encephalization factor)
-
11
脑的基本机能系统
分左右两个半球,表面布满沟回,三条大的沟裂 (中央沟、外侧裂、顶枕裂)将半球分为额、颞、 顶、枕四叶。
大脑皮层由灰质组成,含有大量的神经细胞和无 髓鞘神经纤维,从外到里分六层。
医学心理学(教学课件)全套课件

为患者提供持续的心理支持和关怀 ,帮助患者适应残疾或疾病带来的 生活变化,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
医学心理学在预防医学中的应用
健康行为促进
通过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健 康行为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促进 人们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
习惯。
心理疾病预防
针对心理疾病的危险因素,开展 心理干预和预防措施,降低心理
心理应激的干预
包括个体干预和团体干预。个体干预主要针对个体的心理问题进行咨询和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等; 团体干预则通过团体活动帮助个体缓解压力、提高应对能力,如团体心理辅导、心理剧等。同时,还可以通过健 康教育、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进行干预。
04
心理评估与心理诊断
心理评估的方法与技术
观察法
尊重患者的人格尊严和自主权 ,鼓励患者积极参与治疗过程 。
个性化原则
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制定个 性化的治疗方案。
保密原则
确保治疗过程中的信息保密, 尊重患者的隐私权。
整体性原则
将患者视为一个整体,关注其 心理、生理、社会和文化背景 等多方面的因素。
科学性原则
以科学理论和方法为指导,确 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心身疾病的临床表现
以躯体症状为主,如心血管系统的心身疾病可表现为心悸、胸闷等;消化系统的心身疾病可表现为胃 痛、腹泻等;皮肤系统的心身疾病可表现为皮肤瘙痒、湿疹等。同时,还会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症 状。
心理应激的评估与干预
心理应激的评估
通过观察个体的生理反应、情绪反应、行为反应以及认知反应等方面进行评估。常用的评估工具有生活事件量表 、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等。
心理应激的分类
按应激源的性质分类,可分为躯体性应激源、心理性应激源 、社会性应激源、文化性应激源;按应激源对个体的影响分 类,可分为正性应激源和负性应激源;按应激源作用的时间 分类,可分为急性应激源和慢性应激源。
医学心理学课件第一章心理学基础_PPT幻灯片

80年代兴科(2)基础学科(3)应用学科
四、开设目的
A、培养整体医学观。 B、掌握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C、掌握应对和处理个人可能出现的难题。
(助人自助)
感觉的特征:
1.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2.感觉的适应 3.后像 4.联觉 5.闪光融合
高
最佳水平
工
作 效
逐渐提高警觉性
率
觉醒水平
深度睡眠
低
情绪唤起水平
情绪干扰增强 工作受干扰 高
图2 情绪与工作效率示意图
喜:布什总统上班第一天
愤怒的巴勒斯坦少年和哭泣的儿童
悲:“库尔克斯”号航母沉没之后
情绪状态的分类
心境:指人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它具有 弥漫性。
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为时短促的情 绪状态
趋避冲突
个体
A(±)
双重趋避冲突
A(±)
个体
B(±)
动机、类型、效果之间的关系
能力(ability)
是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具备的心理特征。能力 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在完成某种活动中,各种能 力独特的结合称之为才能。
能力的分类
1.一般能力 是指完成各种活动都需要的能力。包括观察力、思维 能力、记忆力、想象力、言语能力及操作能力等。
需要(need)
是客观的需求在人脑中的反映,通常以意象和愿望 的形式表现出来,最终表现为动机以推动人们去进 行满足需要的活动。
需要的分类
按照起源可分为自然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 自然性需要是本能机体的需要,为人和动物所共有。 社会性需要是后天席得的需要。
按对象划分可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物质需要既包括人们对自然界产物的需要,也包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一般是以知觉的形式来直接反映事物, 感觉只是作为知觉的组成成分而存在于知觉 之中。因此,有人也统称之为感知觉。但严 格地说,二者是不同的心理过程。
2、知觉的种类
对知觉的分类方法很多。根据知觉 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感觉器官的不同, 可以把知觉分为视知觉,听知觉,触知 觉等;根据反映对象的不同特性,还可 以把知觉划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 运动知觉等。
(2)对比
指同一感受器官在不同刺激物的作用下, 感觉在强度和性质上发生变化的现象。
(3)后象:指在刺激作用停止后,感觉 在短时间内仍不小时的现象。
(4)联觉:Biblioteka 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 的现象。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所谓感受性是指各感受器对适宜刺激的 感觉能力,它的指标是感觉阈限,即能 引起感觉的持续一段时间的刺激量。一 般来讲,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之间成反比 关系。
关于知觉的对象和背景的结构关系,是知 觉最基本的特点。在一定条件下,知觉的对象 和背景可以互换。
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有主观的,也有客 观的。主观方面的因素包括:个体的知识,经 验,情绪,动机,兴趣,需要等。客观方面: 对象和背景的差别性,对象的活动性以及刺激 物的新颖性都可以影响知觉的选择性。
(2)知觉的整体性
物种发展的必然:从感应性--感受性-- 反映属性的进化结果
个体发生过程揭示了脑的这样一个本质功能 脑重与体重、年龄与心理活动的关系
破坏性结果所提示的变化 2、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客观现实是心理活动的源泉,心理活动的内 容来自客观现实。
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大脑对现实的 主动反映。
1、从物种发展史推断:
(一)感觉
任何事物都具有多方面的属性。当事物的个 别的,某些方面的属性通过感觉器官作用于 人的大脑,就产生了感觉(sensation)。
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 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种类
(1)外部感觉
(2)内部感觉
3、特性
(1)适应
感觉器官在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而 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所谓“入芝 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 久而不闻其臭”就是感觉适应的典型例 子。大多数感觉的适应,一般都表现为 感受性的逐渐降低或暂时消失。
感受性又可以分为绝对感受性和差别感 受性。感觉阈限也可以再分为绝对感觉 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
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
一种感觉在其它感觉的影响下发生的感受 性的变化,叫作感觉的相互作用。
其发生的一般趋向是:一定条件下,弱刺激 引起的弱的感觉可以增强其它同时发生的感 觉的感受性。如“万绿丛中一点红” 。
(二)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1、心理反映的内容来自客观 现实
2、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印 象
3、人 的 心理是积极能动的 反映
心理的实质:心理是脑的 机能是人脑对客观现 实主观的能动 的反映
第二节 心理过程
一、认知过程
认识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现象、特征、 意义及本质的反映过程,包括感觉、知觉、 记忆、思维、想象、注意等心理现象。
由于感觉的相互作用,一种感觉分析器的活 动可以影响另一种分析器的感受性,这就是 联觉。比如:同一个黄瓤西瓜中挤出的汁分 为两杯,一杯中加入食用红色,另一杯不加。 不知者品尝起来,大都觉得红色西瓜汁更甜, 这就是色─味联觉。
感觉的补偿与发展
一个正常人,出生之后就具备了各种感觉器 官和初步的感觉能力。随后,在长期的生活 和实践过程中,人们的不同方面的感受性在 不同的条件下会得到不同的发展和提高。
第二章 个体心理
第一节 心理现象及其本质
心理现象:心理现象是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
认知过程:感知觉、记忆、想象、思维
心理过程 情绪过程:情绪、心境、激情、应激
心理现象
意志过程:制订计划、执行计划
人格特征:需要、兴趣、信念、世界观
人格
动机、理想
人格倾向:能力、气质、性格
意识和自我意识: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二、心理的实质
1、心理是脑的功能
人的知觉是一个主观加工处理感觉 信息的过程。当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作 用于人的感觉器官时,人能够根据已有 的知识和经验把其知觉为一个整体,这 种使知觉保持完备性的特性被称为知觉 的整体性。
① 脑重量:新生儿390g 9个月660g 2-3岁900-1000g 7岁1280g
成人约1422g
轻
重
② 大脑皮层: 薄
厚
③ 脑沟、脑回:浅
深
3、从近代医学研究及临床观察结果 1861年法.Broca解剖失语症
运动性失语:Broca中枢,左半球额叶的 额下回
感觉性失语: 颞叶的颞上回 失写症:额叶的额中回 失读症:顶叶的角回
(1)空间知觉
1)形状知觉
2)大小知觉
3)方位知觉 4)深度知觉 (2)时间知觉 1)估计 2)分辨 3)确认 4)预测 (3)运动知觉 1)真动知觉 2)诱动知觉 3)自主知觉
3、知觉的特性
(1)知觉的选择性
对外来信息进行选择并作进一步加工的特 性就被称为知觉的选择性。
另外,当人的某种感觉能力丧失后,为适应 生活的需要,其它方面的感觉能力可以获得 突出的发展,以资补偿。如盲人丧失了视觉, 但其听觉和触摸觉、振荡觉都得到了特别的 发展,可以靠触摸识字读书,依靠竹竿探路 等等,都是感觉补偿的例子。
(二)知觉
1、概念
知觉(perception)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 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
(水母) (细胞分工) 腔肠动物 (水螅) — 网状结构 感觉
环节动物 (蚯蚓) (NC功能分工) 阶段 节肢动物 (昆虫) 结状结构
脊椎 低级(鱼类) 动物 高级(灵长类)
管状 感觉专门化 知觉 结构 脑干、中脑发育 阶段
大脑发育 思维萌芽阶段
人类—大脑及其皮层的发育 劳动、语言 意识
2、从个体发生史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