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四单元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导学案(1)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4.11《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参考教案1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4.11《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参考教案1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参考教案【课标要求】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国民经济的恢复,一五计划,社会主义改造,中共八大,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国民经济的调整文革中国民经济的损失,周恩来恢复调整国民经济,邓小平进行全面整顿;(2)引导学生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之间的关系;分析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经验和教训;(3)培养学生有条理地表达对社会和历史现象的想法与观点,以及解释一般社会现象和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搜集和展示资料数据,能比较建国初期、一五计划时期、十年社会主义探索时期、文革时期等各个时期我国经济建设所取得的成就或出现的挫折及其原因;(2)引导学生从史料中探索经济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从中认识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3)利用历史图片进行直观教学,体会我国经济建设的曲折历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明确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关注国情的意识。

认识到社会主义建设不论遇到什么困难,终将不断前进。

(2)分析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经验和教训,培养学生解释一般社会现象和历史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要正确分析和判断社会主要矛盾,明确我国经济建设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正确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难点:分析20世纪50~70年代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教学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运用这些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设计中注重在构建知识结构的基础上,通过相关图片和文字材料中的信息,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与深化,以提升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同时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教材知识分析了解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进行的探索,总结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经验和教训,培养学生有条理地表达对社会和历史现象的想法与观点,以及解释一般社会现象和历史问题的能力。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导学案:第11课 经济建设的曲折合发展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导学案:第11课     经济建设的曲折合发展

第11课经济建设的曲折合发展【学习目标】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知识梳理】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952年底(1)背景:新中国成立前夕,由于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和国民政府的肆意搜刮,加上多年战争破坏,国民经济全面崩溃。

(2)时间:到1952年底,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3)意义: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国家开展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奠定了基础。

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1953年(1)特点: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________________同时并举。

(2)实质: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同时并举。

3、一五计划的执行:1953---1957年(1)基本任务:①集中主要力量发展_________,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②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________________。

(2)执行:①工业建设:A、完成时间:到_______年,一五计划的各项指标大都大幅度超额完成。

B、重要成就:_____钢铁公司三大工厂、_____第一汽车制造厂、_____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

C、意义: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在东北建成了我国的重工业基地,我国开始改变__________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②三大改造:A、时间:1953年—1956年底B、改造对象及改造方式:农业—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C、实质: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D、意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__________________在中国的基本建立,中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E、不足:在社会主义改造后期,存在_________、改变过快、形式过于简单划一等缺点,给社会经济发展遗留下了许多问题。

二、曲折发展的十年:1956年—1966年1、探索的良好开端:(1)《论十大关系》的发表:1956年4月①内容:阐述了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__________与轻工业、农业,____________与内地工业,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等十大关系,提出要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更多地利用和发展沿海工业,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1《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1《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导学案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导学案过渡时期过渡时期指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时期。

所谓“过渡”是指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

此时中国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而不是社会主义社会。

一五计划知识点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主干梳理 2.一五计划 目的:改变落后的工业面貌。

内容:优先发展重工业;实行三大改造。

成就: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先后建成投产。

意义: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图示图解 1.国民经济恢复 背景: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和国民政府的搜刮,加上多年战争的破坏,国民经济全面崩溃。

结果:到1952年,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意义: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概念阐释1.时间:1953~1956年底。

2.内容:农民、手工业者参加 ,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

3.意义:到 底,我国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可归纳为“一、二、三、四”一个创举:和平“赎买”。

两个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经济建设与改造并举。

三项成果:初步奠定工业化基础;计划经济体制形成;单一公有制确立。

四项准备:政权巩固、经济恢复、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中苏建交。

1.成功开端——中共八大(1)背景:三大改造完成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2)内容①主要矛盾:先进的社会制度与落后的生产力的矛盾。

②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 。

(3)意义: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2.中期探索失误——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轻巧识记(1)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提出: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内容: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影响:全国掀起“大跃进”的高潮。

知识点二:十年探索时期的经济建设 表现:①“大跃进”:大办工业、农业,急于求成和片面追求经济建设发展的 。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导学案设计: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无答案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导学案设计: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无答案

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导学案主备人:审核:备课组长:【学习目标】了解国民经济的恢复、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经济;掌握一五计划、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失误。

【学法指导】通过阅读史料、图片和小组合作,培养概括、分析、总结能力【自主预习】熟读教材文本,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949-1956)1)简述国民经济恢复的背景、结果、意义?2)简述“一五计划”的背景、目的、任务(内容)、成就、意义?3)简述三大改造的内容、实质、意义?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失误(1956-1966)4)正确探索:中共八大召开的背景、内容、意义?5)中共八大以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失误有哪些?产生了什么影响?之后采取了什么纠正措施?其结果如何?国民经济的劫难(1966-1976)6)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经济情况如何?期间做了哪些调整?【问题探究】1956到1976年社会主义探索中的失误及教训有哪些?即使是不成熟的尝试,也胜于胎死腹中的策略。

·2·【思维导图】【自测反馈】1.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

这一制度的实行( )A .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B .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C .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D .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2. 1953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农村向全部农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

粮食的统购统销A .加快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B .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农村的政权建设C .将农民经济生活纳入国家计划体制D .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3. 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道:“由于单家独户的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有的贫农家底薄,缺资金,仍不能大翻身,困难不少,出现了个别卖地卖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象。

政府号召组织起来,在搭工帮工的基础上成立互助组。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优质课教案_0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优质课教案_0

第四单元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程标准】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一、 教学目标二、教材分析1.【知识结构概况】国民经济的恢复2.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 八大的正确决议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教学难点20世纪50年代—70年代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教材内容分析本课从三个历史时期介绍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和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即建国初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

三、教学过程【情景导入】新中国成立时,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预言:中国永远摆脱不了一个不堪负担的压力,即庞大的人口,没有一个政府解决了人民的吃饭问题,中共也无能为力,中国将永远天下大乱。

上海的一个资本家说:共产党军事上:可以打一百分(100分),政治上:可以打八十分(80分),经济上:只能是零分( 0分),不依靠资本家,它无法管理复杂的社会经济。

毛泽东代表共产党人作出了这样的回答:我们不仅善于破坏一个旧的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的世界!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就能知道历史的真相。

多媒体课件打出课题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板书)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讲授新课】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探究问题一:新中国成立时,中国的经济状况如何?造成这种局面的因素有哪些?(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多媒体课件展示材料:材料一:1949年国民经济基本情况1949年,我国有5亿多人口,人均收入才66元,人均有粮食209公斤,钢0.29公斤。

(板书)(一)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年)1、背景:国民经济全面崩溃(1)原因:①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②国民政府的大肆搜刮③战争的严重破坏(2)表现:交通堵塞、通货膨胀、人民生活困苦2.恢复和意义: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必要的条件过渡:党和政府不会仅仅满足于经济的恢复,其更远大的目标在于将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工业化强国。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导学案设计: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无答案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导学案设计: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无答案

第 11 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制作人:课时数:2 姓名:班级:一年级班【学习目标】1、了解三大改造的背景,识记三大改造完成的时间,理解三大改造的实质(难点)2、识记从1956年-1975年经济建设中的成功与挫折表现(重点),分析造成成功与挫折的原因【学习过程】一、导入:“奇唱歌来怪唱歌,养个肥猪千斤还要多。

脑壳谷箩大,宰了一个当三个。

三尺锅子煮不下,六尺锅子煮半个。

”这首歌谣体现()时期的特色A.大跃进B.农业合作化C.文化大革命D.改革开放二、自主学习,完成尝试题:1.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国民经济恢复(1949-1952年):①背景:材料:毛泽东:“中国解放我是很高兴的,但是总觉得中国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因为中国很落后,很穷,一穷二白。

”问题: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总结他这样说的原因?答: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和国民政府的肆意搜刮,加上多年战争破坏,国民经济。

②措施: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稳定物价,统一财经等(了解)③结果:材料:上海的一个资本家说:“共产党军事上可以打一百分,政治上可以打八十分,经济上只能是零分,不依靠资本家,它无法管理复杂的社会经济。

”这些恢复经济的措施的实施结果如何?有何意义?答:到年,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完成国民经济的恢复。

为国家开展创造了条件。

(2)一五计划(1953-1957):①背景:材料:“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

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用外国人的话说,这是一个连铁钉都需要进口的国家。

”——毛泽东问题:国家实施一五计划,发展重工业的背景是什么?答:得到恢复;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国,工业基础十分薄弱;1953年中共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逐步实现工业化②措施和结果:材料:观察历史地图册32页《第一个五年计划主要建设成就》图片问题A:“一五计划”的经济建设的重点放在什么行业上?答:优先发展问题B:“一五计划”的重工业项目在地理分布上主要集中在什么地区?答:地区问题C:一五计划时期有哪些主要建设成就?答:鞍钢公司三大工厂、长春、沈阳机床厂和制造厂等先后投产③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基础(3)三大改造(1953-1956):①背景:为了适应国家工业化的要求,早日建成社会主义②措施:A.农业、手工业→农民互助组(自愿互利,互帮互助)→初级农业合作社(土地私有,按亩入股)→高级农业合作社(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按劳计酬);B.民族工商业:初级阶段(加工订货)→高级阶段(公私合营,赎买为公)③结果:到年底,基本完成三大改造,生产资料从到,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基本建立2.探索与失误:(1)中共八大决议(1956年):①内容:当前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之间的矛盾;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020】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2020】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大炼钢铁
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态环境严重破坏
人民公社化运动
“一大二公”
严重挫伤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文化大革命”
以阶级斗争为纲
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
1.(20xx·江苏宿迁学业水平模拟)“一五”期间,“坚决优先保证工业不在1949年以前建立起工业的沿××市发展,而是面向华北、西北和华中的新工业中心”,大部分工厂“都建在离开沿海省份的城市,如湖北的武汉、内蒙古的包头、吉林的长春和四川的成都”。这说明“一五”计划( )
【2020】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编 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时空坐标]
[主要线索]
1.新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1949~1956年)。这一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有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一五”计划、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等。
①目的:纠正农村工作中“左”的错误。
②方针: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③成效: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并在一些领域取得重大成就。
2.探索失误
(1)内容
总路线
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大跃进”运动
大办工业和农业;工业生产各部门制定出赶超英国和美国的高指标;农业上出现了主观臆断的口号。
A.优化工业分布格局
B.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
C.奠定了工业化基础
D.改变了工业落后面貌
答案 A
解析 根据“不在1949年以前建立起工业的沿××市发展,而是面向华北、西北和华中的新工业中心”,大部分工厂“都建在离开沿海省份的城市”可知主要是工业布局方面的调整,故A项正确。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曲折和发展 学案 (人教版必修2)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曲折和发展 学案 (人教版必修2)

第11课经济建设的曲折和发展【课程标准】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知识梳理】1.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背景:①新中国成立前夕,由于帝国主义长期掠夺、国民政府的搜刮,加上战争破坏,国民经济全面崩溃;②新中国成立后用了三年时间,到1952年,新中国完成国民经济恢复工作,为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2)起步——“一五”计划:①时间:1953~1957年。

②内容:优先发展重工业;同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

(3)结果:我国工业落后面貌开始改变,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到1956年底,基本完成三大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

2.探索与失误(1)中共八大:1956年。

①背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已经建立。

②主要内容:认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制度与落后的生产力的矛盾,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③意义:对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分析是正确的,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2)三面红旗:①内容: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之后又相继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②认识: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但严重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③结果:导致1959~1961年严重经济困难的出现。

(3)经济调整:①背景:严重经济困难。

②内容:农村工作中纠“左”;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

③结果:到1965年,调整基本完成,在一些领域取得重大成就。

3.国民经济的劫难(1)原因:“文革”的破坏。

(2)表现:1967年和1968年损失的工农业总产值超过一千亿元。

(3)调整、整顿:1971年,周恩来的调整和1975年邓小平的整顿。

【疑难突破】1.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是什么?①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二者之间相互关联、不可分离。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学案(人教版必修2)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学案(人教版必修2)

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学案考纲考点解读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注意高考以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角度,考察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二.知识梳理1.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949—1956)(1)建国初严峻的经济形势(1949—1952)①表现:经济全面崩溃,交通瘫痪.通货膨胀,人民生活困苦。

②原因:帝国主义的掠夺.国民政府的搜刮.多年战争的破坏。

③国民经济恢复的意义:新中国政权得到巩固;为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2)国民经济的起步(1953-1956)①起步标志——“一五计划”(1953-——1957)A.背景:我国是落后的农业国,工业基础薄弱。

B.目的: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

C.内容(一化三改造):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工业化基础;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一化指社会主义工业化)D.成就:① 1957年,一五计划经济指标一般都大幅度超额完成。

重工业建设成就尤其突出,主要集中于东北地区,代表企业有鞍山钢铁厂.长春一汽.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

E.意义:为社会主义工业奠定初步基础。

②社会主义改造(即三大改造1953-1956):A.状况:1953 年起,我国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基本完成,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

其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资本主义性质的私有制工商业变为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工商业,标志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消失。

B.内容:农业 ----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

手工业----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 ----“和平赎买”政策,公私合营方式(三大改造中最具创造性的措施)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探索与失误(1956—1966年)(1)成功的探索:中共八大( 1956 年)内容:A.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B.主要任务:农业国工业国(2)严重失误: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三面红旗”)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指导思想是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制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4.1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学案1 (人教版必修2)

4.1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学案1 (人教版必修2)

4.1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学案1 (人教版必修2)庖丁巧解牛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年)新中国成立时,中国共产党从国民党手里接手了一个贫困落后、千疮百孔的烂摊子,面临着严峻的经济形势。

造成国民经济严峻的原因有三点:第一,是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

第二,是国民政府和官僚资本的大肆搜刮。

第三,是长期战争的严重破坏。

面对这种局面,政府提出了旨在恢复与发展经济的措施。

(1)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2)平抑物价、统一财经、打击投机倒把。

(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合理调整。

(4)在农村和企业进行生产改革与民主改革,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

仅仅经过三年的时间,我国的工农业生产就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

国民经济的恢复以较短的时间,医治了战争的创伤,使新生的人民政权得到巩固,为进入一个大规模的有计划的经济建设阶段创造了良好的基础和有利的条件,中国共产党在经济领域的执政能力得到了初步检验。

2.第一个五年计划(1)背景新中国成立之初,现代工业不仅基础十分薄弱,而且门类残缺不全,中国人民自然迫切要求迅速改变这种状况。

为迅速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我国从1953年开始实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这是执行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一个重大步骤,它标志着我国大规模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始。

(2)制定与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编制历经了五个年头,经过反复修改,到正式通过时已经实施了大部分,它从我国实际出发,又参照苏联的经验,成为切实可行的计划。

“一五”计划建设规模宏大,在五年内,各项支出总数为766.4亿元,折合黄金7亿两以上,用这样大量的资金来进行国家建设,这在中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计划执行的过程中,得到全国人民的热情支持,王崇伦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3)评价优先发展重工业是“一五”建设的重要特点,但是不能片面发展重工业,必须同农业、手工业结合起来,发展重工业同三大改造是同时进行、同时并举的。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4.11《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导学案1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4.11《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导学案1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导学案【知识清单】清单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背景(1)新中国成立前夕,由于①_______的长期掠夺和②_______的肆意搜刮,加上多年战争破坏,国民经济全面崩溃。

(2)到1952年,我国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2.“一五”计划建设(1)特点:优先发展③_______。

(2)超额完成: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先后建成投产。

(3)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④_______奠定了初步基础。

3.三大改造(1)概况:广大农民参加⑤_______,走集体化道路;手工业者加入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⑥_______高潮。

(2)意义:到⑦_______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

清单一①帝国主义②国民政府③重工业④社会主义工业化⑤农业生产合作社⑥全行业公私合营⑦1956清单二探索与失误1.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探索(1)中共八大a.时间:①_______年b.内容:提出当前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c.意义:这次大会对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分析是正确的,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2)八字方针a.内容:②_______、巩固、充实、提高b.意义:从1962年起,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

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并在一些领域取得重大成就。

2.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失误(1)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总路线:a.时间:③_______年b.内容: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I)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I)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I)一、课标要求: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二、网络纲要,一五计划(1949-1957)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2.依据: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共领导人民巩固新生人民政权的同时,恢复发展国民经济.落后的农业国,工业生产(尤其是重工业)比较落后3.基本任务:一化三改造a.成就: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厂、长春一汽、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武汉长江大桥、宝成铁路、鹰厦铁路b.特点:优先发展①c.意义:初步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合理的工业布局,②我国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③。

二、探索(1956-1966)1.背景:1956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2.成功: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3.失误4.调整:1960年,中共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的错误,提出“调整(调整农轻重的比例关系)、巩固、充实、提高”方针,⑦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5.成就:1963年建成大庆油田,1965年石油全部自给;1964年爆炸原子弹;1965年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三、劫难(1966-1976)1.原因:A.⑧年文化大革命爆发;许多行之有效的政策规章制度被废除,工人、干部停产闹2.表现:国民经济损失超过一千亿元1.背景:4.主要成就:A.工业化建设B.社会主义改造a.内容: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b. 意义: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基本确立,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开辟了道路5.特点:A.工业化是经济建设的首要任务,并优先发展重工业B.将工业化建设的重点放在东北地区(原因:工业基础好、靠近苏联,资源丰富)C. 以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精神为指导,包括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两大任务,体现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D.是贯彻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重大步骤A.主要矛盾:落后的社会生产力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之间的矛盾;B.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④变为先进的工业国C.评价:中共八大是对我国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⑤,但是八大确立的路线并未能坚持下来。

高中历史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1)

高中历史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1)

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学习目标: 内容目标: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知识与能力目标:1、 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活动2、 理解20世纪50— 70年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 标:理性认识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成就和出现的失误 过程与方法目标:1、 能够从成功与失败两个方面归纳20世纪50— 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情况2、 收集反映这一时期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资料,以各种形式进行展示 知识结构: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 社会主义建设起步的背景一一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 1952年)「① ____________ ; ________■1、背景:国民经济 _______________ ⑴原因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国民经济的恢复2 、措施: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有经济;合理调整工商业; / 加强对农业和工矿企业的管理3 、结果:经过 _______ 年时间, _____________ 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4、意义: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创造了必要的条件2、 社会主义建设起步的标志——“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3——1957年)1、 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目的:为迅速发展生产 力,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3、 基本任务: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探索与失误 1、正确探索一一中共八大(1956年)1 、背景:1956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基本完成五计划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_______ 年,大部分指标超额完成5、意义厂①标志着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学案.docx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学案.docx

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目标导学】了解“一五”计划;理解三大改造;了解中共八大;了解“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总结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

【知识导学】一、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49 — 1956)的经济建设国民经济恢复年底,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一五计划主要内容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工业化特点:优先发展:东北地区为重工业基地。

成就:钢铁公司、第一汽车制造厂、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

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三大改造吋间:从年开始,至年底基本完成内容:农业:组织农民参加,走集体化道路手工业:与农业大体相同;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到赎买政策,掀起全行业高潮(和平过渡)。

意义: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标志着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來(1956年底)。

特点: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并举二、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年)的经济建设正确中共八大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

失误“大跃进”特征片面要求、,急于求成和片面追求经济建设发展的高速度,忽视了。

表现提出“超英赶美〃的奋斗目标;农业战线放"卫星〃;全民大炼钢铁(高指标浮夸风)危害不但造成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而且使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人民公社化运动特征规模;公有化程度。

表现初期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集中生产;大办。

危害严重侵犯了农民的经济利益,挫伤了集体和农民的积极性,破坏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经济的发展遭到了重大损失正确实行背景年~ 年,我国出现了建国以來最严重的经济怵1方针难(三年困难时期)结果经济逐步得到。

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四单元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学案设计

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四单元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学案设计

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程标准】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和教训【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一五计划与三大改造;八大的正确决议;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错误与教训教学难点: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错误的分析和对其教训的总结。

【学习导航】1、探究一: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的经济状况如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经济局面的?2、探究二:阅读课文及下列图片思考一五计划相关问题:图一图二图三图四(1)一五计划实施的背景是什么?(2)图一、图二反映当时一五计划哪方面内容?产生什么影响?(3)图三、图四反映一五计划哪方面的内容?其实质是什么?产生了什么影响?3、探究三: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制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是什么?4、探究四:1958年,中共中央号召全国人民为生产1 070万吨钢而奋斗。

各地迅速组织起大炼钢铁的大军,几千万人在钢铁生产战线上奋战。

全国城镇到处建起小高炉,炉火日夜不熄。

为了炼钢,人们毁掉山林,砍伐木材,把家里的锅砸了,把铁锹扭弯,连秤砣也不放过……(1)以上材料反映的是20世纪50年代哪一场运动?这场运动反映了人民什么愿望?(2)从材料中归纳当时这场运动所犯的错误。

(3)同一时期在农村还进行什么运动?有何失误?(4)两次运动的教训是什么?(5)两次运动发展结果如何?中共中央如何应对局面?5、探究五:文革爆发后在1971年和1973年分别出现经济复苏和回升状态的原因是什么?【巩固练习】1、1958年,《红旗》杂志转引毛泽东的话说:“我们的方针,应该有秩序地把工、农、学、商、兵组织成一个大公社,从而构成我国社会的基本单位。

”这反映出当时党和政府A、要变革生产关系,尽快实现“一五”计划的指标B、要加强民族凝聚力,应对严峻的国际形势C、忽视客观规律,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D忽视生产力发展水平,片面改革生产关系2、右图是一本连环画的封面,该书讲述了孙家庄农民孙志刚的故事,图中的“社”指的是A、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B、公私合营的生产组织C、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D、包产到组的生产组织3、艺术创作反映了时代特征,右图可以直接用于研究的主题是A、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建设B、中国经济建设历程中的“左”倾思想C、“文化大革命”的历史D、邓小平全面整顿思想4.在电影《活着》中有一个场景:20世纪50年代,一小孩找出父亲的铁皮箱,交给街道干部用来炼铁。

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探究案)【课标要求】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和教训。

【重点难点】重点:一五计划与三大改造;八大正确决议;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难点: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错误的分析和对其教训的总结。

【读于课前】1、全面理解人民公社化运动错误地认为社会主义的所有制形式越大越公就越好,在生产关系的变革上盲目求快。

严重脱离我国国情,脱离农村生产力水平和广大群众与干部的觉悟程度,挫伤了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2、政治的发展对经济的作用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反作用于经济。

统一的、安定的政治环境能对经济的发展起促进作用,但动荡的政局和错误的指导方针阻碍经济的发展。

【推进新课】探究一: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年——1952年)1、材料一:1949年工农业产量同历史最高水平的对比思考: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现状如何?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形?2、材料二:1952年农业产量同1949年对比思考:通过材料,得出哪些有效信息?1952年工农业生产增长较快,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已经完成。

探究二:“一五计划”(1953年——1957年)材料:“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

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用外国人的话说,这是一个连铁钉都需要进口的国家。

”——毛泽东思考:一五计划的重点是什么?原因是什么?有哪些成就?优先发展重工业原因:从历史上看:我国工业基础差,底子薄。

从现实上看:我国处于帝国主义的包围中,发展重工业有利于巩固国防。

从别国经验:苏联建国后,优先发展重工业。

探究三:三大改造(1953年——1956年)1952—1956年国民经济结构变化类别1952年1956年国营经济19.1% 32.2%合作社经济 1.5% 53.4%公私合营经济0.7% 7.3%个体经济71.8% 7.1%资本主义经济 6.9% 接近于零思考:国民经济的变化说明什么?探究四:“大跃进”材料一:材料二:1958年,中央号召为生产1070万吨钢而奋斗……几千万人日夜苦战,到处建小高炉,炉火日夜不息。

人教版必修二第四单元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版必修二第四单元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版必修二第四单元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导学案(无答案)1 / 2第四单元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姓名班级 组号学习目标 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和教训。

学习重点 重点:一五计划与三大改造;八大正确决议;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学习难点 难点: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错误的分析和对其教训的总结。

学法指导1、通读课文p50-p53页内容,根据预习★符号提示,用双色笔有针对性勾画知识要点并熟记;2、据预习案进行知识体系梳理,构建知识体系。

【课前预习】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949--1956)(一)国民经济的三年恢复(★1949—1952年底)1、背景:新中国成立前夕,国民经济______________。

表现:交通堵塞、通货膨胀、生活困苦2、结果:经过3年时间,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为____________________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二)★一五计划建设(1953-1957年)1、目的:为迅速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2、侧重发展________工业,主要代表成就有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_________、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

(三)★三大改造(1953-1956年底)(即: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改造)3、成就: 年底,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二、探索与失误(1956-1966年)★事件 时间 主要内容 评价正确的探索 中共八大 1956年对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任务的分析 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一次成功的探索八字方针 1962年_______、巩固、_______、提高 1962年起,经济逐步得到恢复与发展探索的失误 总路线 1958年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掀起之后“大跃进”的高潮大跃进 1958年 片面大办工业、农业,“赶英超美” 虽愿望是好的。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学案: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学案: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知识点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背景: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和国民政府的肆意搜刮,加上多年战争破坏,国民经济全面崩溃。

2.恢复国民经济(1)表现:到1952年,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2)意义: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3.第一个五年计划1.(判断)由于我国是农业大国,因此新中国成立后,着重发展农业生产。

(×) 2.(判断)“一五”计划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

(×)3.(思考)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各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为改变这种现象,党和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提示实行“一五”计划。

知识点二探索与失误1.成功探索——中共八大(1)内容:①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②提出了当前的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意义: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2.探索中的失误3(1)目的:纠正农村工作中“左”的错误。

(2)方针: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3)成效:从1962年起,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

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并在一些领域取得重大成就。

【预习评价】1.(判断)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分析是正确的,因此得以长期贯彻执行。

(×)2.(判断)“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都是生产关系严重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3.(思考)“这一运动,首先从农村开始,小社并大社,自留地归集体,大搞公共食堂,广泛开展社会主义大协作。

”“这一运动”指什么?提示人民公社化运动。

知识点三国民经济的劫难1.原因: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

不久,这场动乱由思想文化领域、政治领域扩展到经济领域。

2.表现:许多行之有效的政策、规章制度被废除,大批工人、干部停产“闹革命”。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二高中历史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导学案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二高中历史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导学案

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重点:一五计划与三大改造;八大的正确决议;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的错误与教训难点: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错误的分析和对其教训的总结。

课前自主习1.“一五’’计划明确我国的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建立国家工业的初步基础;同时有步骤地对、和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2.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重工业建设成就尤其突出,主要集中于地区,代表企业有鞍钢三大工厂、和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

3.在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失误,突出表现在、、。

课堂合作探究知识点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从1953年开始,我国为适应工业的要求,早日建成社会主义,政府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政府是如何进行三大改造的?有何意义?1.背景(1)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党和政府的努力,仅用了三年的时间,工农业生产就超过了历史最高记录,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2)新中国成立之初,现代工业不仅基础薄弱,而且门类残缺不全,许多重要的工业产品人均拥有量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2.目的: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国家。

3.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4.工业建设(1)概况:到1957年,“一五”计划的经济指标,一般都大幅度超额完成,工矿业的建设成就尤其突出,建成了近六百个重要项目。

(2)结果: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5.三大改造(1)概况:从1953年开始,广大农民积极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道路;手工业者也纷纷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在农业合作高潮的影响下,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2)结果: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

【例1】下列对三大改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内容涉及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B.从1953年开始,到1956年结束.使中国基本上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D.使生产技术得以改进【变式题1】我国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 ( )A.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发展B.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革命.废除旧的剥削制度D.引导农民走集体道路知识点二:探索与失误1956--1966年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课堂互动究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甲午战争后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得到进一步发展;国民政府的前十年得到了较快发展;抗日战争爆发后遭受到沉重打击,随着美国商品在抗战胜利后大量涌入中国市场,民族工业日益萎缩。
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初步发展和进一步发展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课后质疑:
二、尝试解决问题——对学+群学(合作交流,互帮互学,展示学习成果)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经历了怎样的曲折历程?
知识链接
(1)辛亥革命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哪些方面的影响?
①推翻了满清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中华民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②在革命中,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得到提高,激发了爱国热情与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
C、各种实业团体广泛建立D、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
7、民国初期,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导致“短暂”的主要原因是:
A、北洋政府对民族工业扶植不力B、封建自然经济的束缚
C、一战后西方列强卷土重来D、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8、1912年到1919年中国民族工业 出现短暂的发展,其原因是: 民族资产阶级倡导实业救国 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放松对中国的侵略 爱国心和利润的刺激,使民族资产阶级乐于投资新式工业 封建帝制被推翻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幸好两江总督刘坤一是倡导办实业的官员,一连下了八道批示要求地方官支持实业。最终才导致保
兴面粉厂、振兴纱厂等企业的创 办。
材料二1914年“一战”爆发。西方列强忙于战争,中国市场进口棉纱减少,还 纷纷向中国大
量订购面粉,荣氏企业便大力扩充规模……荣氏企业在每个袋装面粉中塞入一个铜板,以博取顾客
的中彩心理,引发了大家竞相购买……机制面粉价廉物美,并毫无毒素,很快便在面粉业立足、发
C、中国近代史上曾经出现多次“抵制外货”运动
D、一定程度上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6、民国初年,我国民族工业进入了进一步发展阶段。以天津为例,在工商部注册资产过万元以上的企业有数十家,其中面粉、纺织、化工业生产水平居全国前列。我国民族工业在这期间得以迅速发展的主要内因是:
A、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办厂B、欧洲列强在一战期间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A、西方科技的传播B、重商思潮的影响
C、清政府放宽了限制D、改良思想的推动
4、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与“实业救国”两大思潮在实践中遭到挫折的根本原因是:
A、封建残余势力太强大B、人民群众没有发动起来
C、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D、民族资本发展很不充分
5、下列对中国近代“抵制外货”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反映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B因具有排外性质而不利于加入世界市场
展起来。
材料三抗战时期,荣氏工厂惨遭浩劫。抗战后,荣氏企业试
图东山再起。但继之而来的是同根相煎,再加上美国产品的涌入,以
及通货膨胀,荣氏企业终难恢复战前辉煌。
(1)根据材料一指出荣氏企业在创办初期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2)概括材料二中荣氏企业得以发展的因素。
(3)材料三中的“同根相煎”是何意?
(4)为什么有人认为“中国民族工业的真正春天是1956年”?
知识拓展
“实业救国”思潮
①产生和发展:19世纪末期,伴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而产生,随着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高涨而发展,在20世纪初与“民主共和”一起成为当时两大社会思潮。
②思想内容:把振兴实业看作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问题,倡导“实业救国”。
③实质:反映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根本目的是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建立资产阶级专政。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1、背景:列强输出____________、清政府____________设厂限制。
2、表现:____________数量增加、规模________。
3、影响:____________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二)短暂的春天
1、背景:____________扫除障碍;____________政策;列强暂时放松对华____________;
群众性____________运动。
2、表现:___________发展较快,涌现出一批著名的____________。
3、带有____________性质,昙花一现。
(三)曲折发展:
表现:__________前十年发展较快;____________时期日益萎缩;
抗战胜利后陷入____________。
C、“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D、维新变法思想的影响
2、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的经济条件是: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开始产生 B、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C、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出现“短暂的春天”
D、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3、甲午战争以后,国内出现了兴办近代民族工业的热潮。其直接原因是:
⑥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的统治,是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三座大山。
(2)有利因素:
①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西方列强的侵略)在给中华民族带来沉重灾难的同时,也不断地冲击着中国社会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分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客观为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某些条件和可能。
②清末至民国政府鼓励兴办实业;
(3)运用:探究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条件下,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原因。
难点: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和民族工业的历史地位。
一、自主学习——独学
中国民主资本主义的产生和曲折发展历程
A、 B、 C、 D、
9、辛亥革命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这是指:①辛亥革命推翻了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封建制度②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③政治地位有了提高的实业家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被激发起来④辛亥革命促使帝国主义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③
(4)“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的政策,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于是各种实业团体,纷纷涌现,较为著名的有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中华实业团等。这些实业团体大都以“强国富民”、“振兴民生”为目标,反映了他们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要求和以商战反抗列强侵略的爱国热情。此时海外华侨也竞相投资国内工商业,为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识记: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实业救国;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民族工业发展显著,抗日战争时期遭受沉重打击,《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官僚资本的垄断;通货膨胀。
(2)理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及其影响;辛亥革命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及其短暂的原因;1927年~1936年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和地位,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三大政治障碍。
④积极作用:民族资产阶级企图通过发展实业来挽救民族危亡,具有爱国主义的进步意义。在“实业救国”的思潮影响下,民族工商业有了进一步发展,有利于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为中国政治变革与思想革新提供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促进无产阶级队伍壮大,对帝国主义经济侵略起了抵制作用。
(5)结果:“实业救国”在中国行不通。不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不彻底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就不可能发展,中国社会就不可能发展。民族工业的春天之所以很短暂就是最好的证明。
(5)假如你是1916年某报的记者,请为荣氏企业的面粉写一句广告
词(不超过20字)。
(6)右图为荣德生1943年书写的对联,从中可以看出荣氏企业的 经
营理念。这种理念在今天仍值得我们弘扬、借鉴的精神是什么?
四、当堂训练
1、19世纪末中国的民族工业初步发展,其主要的客观条件是:
A、列强资本输出对自然经济进一步破坏B、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10、观察右图《1912——1921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生产能力发展示意图》,这一时期我国面粉业生产能力发展变化的主要外因是:
A、帝国主义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侵略
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很多发展实业的奖励法令
C、辛亥革命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障碍
D、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临时政府鼓励发展实业的政策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各种实业团体纷纷涌现,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总之,辛亥革命为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政治环境和社会条件
(2)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辛亥革命后,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此起彼伏,使“实业救国”思想有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基础。特别是1915年,因反对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而掀起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群众运动(指导学生看教材插图《清华学校学生抵制、焚烧日货》),使国内市场扩大,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拓展了空间。
(3)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国初年,“一战”爆发,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对华输出的资本和商品相对减少;也因战争的需求,他们的工业生产主要转为战争服务,减少了某些轻工业品的生产,不仅为中国民族工业拓展了国内市场,也为他们打入国际市场提供了契机,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历届政府的扶植)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至民国历届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
③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热情不断高涨,使“实业救国”具有日益广泛的社会基础,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不断兴起,有力推动民族工业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