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五章教学导案

合集下载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圆的周长》优秀教学案例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圆的周长》优秀教学案例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圆的周长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2.学生总结:学生分享自己在探究过程中的收获,加深对圆的周长的理解。
3.知识点梳理:教师对圆的周长的概念、计算公式等进行梳理,确保学生理解清楚。
(五)作业小结
1.作业布置: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如计算圆形物品的周长,解释圆的周长与半径、直径的关系等。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理解圆的周长与半径、直径的关系。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圆的周长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培养学生运用图形软件(如画图、几何画板等)进行圆的周长相关图形的绘制,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探究圆的周长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精神。
2.培养学生团队协作、交流分享的能力,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会倾听、表达、交流。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整理知识,形成系统化认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让学生感受数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问题提出: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圆形物品的周长是如何计算的吗?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系呢?”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3.学生回答: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答案,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二)讲授新知
1.圆的周长定义:教师讲解圆的周长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圆的周长是指圆形边缘的长度。
2.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圆形物品,讲解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即周长等于直径乘以圆周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3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丨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3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丨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3 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丨苏教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六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五章第三节内容,主要是分数乘法应用题。

我们将通过具体的例子来学习如何解决实际问题,如小明有3个苹果,每个苹果的重量是2/5千克,请问小明一共有多少千克的苹果?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分数乘法的应用,能够独立解决一些稍微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分数乘法的运算规则,难点是是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分数乘法的运算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PPT和一些实际的苹果作为教具,学生们需要准备的是他们的笔记本和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先给学生讲一个小故事,故事中会出现一些苹果,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苹果的总重量。

2. 新课讲解:我会通过PPT展示一些分数乘法的例子,讲解分数乘法的运算规则,并引导学生一起完成一些练习题。

3. 应用练习:我会给学生一些实际的苹果,让他们分组计算每组苹果的总重量。

六、板书设计我会将分数乘法的运算规则用板书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让他们能够清晰地看到每一步的推导过程。

七、作业设计(1)2/3乘以4/5等于多少?(2)5/6乘以7/8等于多少?答案:(1)2/3乘以4/5等于8/15。

(2)5/6乘以7/8等于35/48。

小明有5个苹果,每个苹果的重量是3/4千克,请问小明一共有多少千克的苹果?答案:小明一共有3.75千克的苹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对于拓展延伸,我可以让学生们思考一下,如果小明不仅有苹果,还有香蕉,香蕉的重量是1/2千克,那么小明一共有多少千克的fruit?这样的问题可以让学生们将分数乘法的应用扩展到更多的实际情境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分数乘法的运算规则分数乘法的运算规则是,将两个分数的分子相乘,分母相乘。

例如,2/3乘以4/5,我们先将分子相乘,得到2乘以4等于8,然后将分母相乘,得到3乘以5等于15,所以2/3乘以4/5等于8/15。

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5.4扇形周长1

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5.4扇形周长1

本教案是数学六年级上册的第五章第四节,主题是扇形周长1。

一、教学目标1. 掌握计算扇形的周长公式,能够正确计算扇形的周长。

2. 通过实际操作,体会扇形周长与其圆心角大小之间的关系。

3. 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扇形的定义和性质。

2. 扇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3. 通过实际操作,体会扇形周长与其圆心角大小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1. 扇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2. 通过实际操作,体会扇形周长与其圆心角大小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难点1. 不同大小的扇形周长计算,如何正确应用公式。

2. 根据题目条件,确定扇形的圆心角大小。

五、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策略。

2. 合作学习策略。

3. 模拟实验策略。

六、教学准备1. 一些扇形,在扇形上贴一些标记,如扇形的圆心角,扇形的半径等。

2. 一些实际问题。

七、教学过程1. 情景演示。

老师给出一个实际问题:一张圆形桌子被划分为4个相等的扇形区域,现在需要用绕桌一周的绸带,精确地环绕其中任一扇形部分,该绸带需要的长度是多少?2. 知识演示。

通过情景演示,引出扇形周长计算公式。

公式:L= πrθ/ 180.其中:L——扇形的弧长;r——扇形的半径;θ——扇形的圆心角(角度)。

3. 合作探究。

将学生分组,每个小组拿出一个扇形。

在扇形上贴标记,如扇形的圆心,扇形的半径等,并测量扇形的圆心角。

根据公式计算出扇形的周长。

4. 模拟实验。

老师根据课本上的题目,编写一些模拟实验,让学生动手解决。

例如:一个扇形的圆心角大小是30°,半径是5 cm,求扇形的周长。

5. 展示交流。

将学生分成几组,让学生分别在黑板上或白纸上展示自己做出的扇形周长,查看并比较各组同学解决问题的方式和结果,分析不同正确和错误的方法。

八、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对扇形周长的计算公式有一定的了解并具备一定的应用能力,同时学生应该对扇形的圆心角有更深刻的了解,能够通过实际问题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西师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图形变化和确定位置》导案

西师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图形变化和确定位置》导案

五、图形的运动与确定位置教学目标1、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2、了解比例尺,在具体情境中,会按给定的比例进行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换算。

3、能根据物体参照点的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绘制并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4、在探索物体的位置关系、图形的变换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热爱数学的情感。

5、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发展学生合情推理的能力,并学会与他人合作,不断克服和解决数学活动当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图形的放大缩小,比例尺,物体位置的确定。

教学难点比例尺的应用。

教学安排图形的放大或缩小(2课时)比例尺(3课时)物体位置的确定(2课时)综合应用:选择上学的路线(1课时)1、判断:⑴ 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都缩小为原来的21,它的周长就缩小为原来的21。

( )⑵ 一个正方形的每条边长都放大到原来的2倍,它的周长就放大到原来的2倍。

( )2、仔细观察下面的图形,完成填空。

图中( )号图形是③号图形的放大图形,它们的( )相同,大小( )。

图中( )号图形是②号图形的缩小图形,它们的( )相同,大小( )。

图中( )号图形与( )的是完全相同的图形,它们的形状( ),大小( )。

【拓展训练】⑴ 上图中,②号图形与⑥号图形的长之比是( ):( ),②号图形与⑥号图形的宽之比是( ):( )。

⑵ ②号图形与④号图形的长之比是( ):( ),②号图形与④号图形的宽之比是( ):( ); 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从右往左看,图形的各边被( )为原来的( )。

【巩固练习】 1、填空:⑴ 把一个边长是5厘米的正方形的各边放大到原来的两倍,放大后,现在的正方形的边长与放大前正方形的边长比是( ),周长比是( ),面积比是( )。

⑵ 把一个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各边( ),会得到一个边长2厘米的正方形;再把这个边长2厘米的正方形的各边( ),会得到一个边长8厘米的正方形。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与代数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与代数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与代数北师大版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数与代数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第五章《数与代数》。

本章主要内容包括有理数的乘方、分数的加减法、整数的乘法法则以及整数的除法法则。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有理数的乘方,理解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熟练运用整数的乘除法法则进行计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有理数的乘方运算,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教学重点:整数的乘除法法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具:练习本、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有理数的乘方概念。

例如,计算一个长方形的面积,其中长和宽分别是3米和4米。

2. 概念讲解:讲解有理数的乘方运算规则,通过示例解释乘方的意义。

例如,2^3表示2乘以自己3次,即2 2 2 = 8。

3. 练习巩固:给学生发放练习本,要求完成一些有理数的乘方运算题目,并提供解答。

例如:计算2^3、3^2、(2)^4的结果。

4. 引入分数的加减法:通过实际问题,引入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例如,计算1/4加上1/2的结果。

5. 讲解分数的加减法规则:讲解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以及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通过示例解释运算过程。

6. 练习巩固:给学生发放练习本,要求完成一些分数的加减法运算题目,并提供解答。

例如:计算1/4 + 1/2、3/4 1/2的结果。

计算2/5 + 1/3、4/7 1/7的结果。

7. 引入整数的乘法法则:通过实际问题,引入整数的乘法法则。

例如,计算3乘以4的结果。

8. 讲解整数的乘法法则:讲解整数的乘法法则,包括乘法表的运用。

通过示例解释运算过程。

9. 练习巩固:给学生发放练习本,要求完成一些整数的乘法题目,并提供解答。

例如:计算3 4、5 6的结果。

计算7 8、9 10的结果。

10. 引入整数的除法法则:通过实际问题,引入整数的除法法则。

六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第5单元第五单元《圆》教案教学计划

六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第5单元第五单元《圆》教案教学计划

六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第5单元第五单元《圆》教案教学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圆的定义,圆心、直径、半径的概念。

2.掌握圆的常见性质,如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

3.能够应用圆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
1.圆的定义和性质。

2.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教案、板书等。

2.学生准备:课本、练习册、作业本等。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个圆形物体,引入圆的概念。

2. 讲解:介绍圆的定义、圆心、直径、半径的概念,并绘制相关示意图。

3. 活动:让学生自己绘制一个圆,并找出其中的圆心、直径、半径。

第二课时
1. 复习: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小测验。

2. 讲解:教授圆的常见性质,如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3. 练习:让学生进行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第三课时
1. 梳理:总结圆的相关概念和性质,强化学生的记忆。

2. 应用: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 作业:布置相关练习,作为课后作业。

五、教学反思
本单元教学主要是围绕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展开,通过生动的教学方式和丰富
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对圆的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多观察、多实践,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并应用圆的知识。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以上为本单元教案教学计划,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掌握圆的相关知识。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2《用圆设计图案》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2《用圆设计图案》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2《用圆设计图案》人教版我今天要为大家带来的是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章第一节的一部分,用圆设计图案。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来自于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五章第一节,主要涉及圆的性质和应用。

具体包括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以及如何利用圆设计出各种美丽的图案。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且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去设计出自己的图案。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难点是如何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的图案设计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会准备一些圆形的教具,比如圆形的玩具、圆形的食品等,以及一些画图的工具,如彩笔、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先让学生们观察教室里的圆形物品,比如灯泡、地球仪等,引导他们发现圆形的特征。

2. 讲解:然后我会介绍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教具的演示和讲解,让学生们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4. 分享:我会邀请一些学生来分享他们的设计,让大家一起欣赏和学习。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以及一些示例图案。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设计一个你喜欢的圆形图案,并计算出它的周长和面积。

答案:由于每个学生的设计都可能不同,所以答案也会不同。

但是,他们需要正确地计算出所设计图案的周长和面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圆的性质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他们在图案设计中也展现出了无限的创意。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继续鼓励学生们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拓展延伸:我可以让学生们尝试用其他几何形状设计图案,并计算出它们的周长和面积,以此来提高他们的几何知识和应用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学生们特别关注。

一、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

我通过教具的演示和讲解,让学生们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3 圆的面积(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第三节,主题为“圆的面积”。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圆的面积公式推导、应用以及相关练习。

学生将学习如何计算圆的面积,并理解圆面积与半径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圆的面积公式,并能够熟练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难点1. 理解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学生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圆面积与半径平方之间的关系。

2. 解决实际问题:将圆的面积知识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计算花坛的面积等。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圆形纸片、尺子、剪刀、计算器。

2. 学具:数学课本、笔记本、铅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圆的面积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授:利用教具演示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加深理解。

3. 练习:学生分组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

板书设计1. “圆的面积”2. 公式:圆的面积公式(S=πr²)3. 推导过程:通过图形展示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4. 例题:至少一个例题,展示如何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选择两道与圆的面积相关的题目,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 实践作业:让学生在家中寻找圆形物品,测量其半径并计算面积。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估教学效果。

2. 改进措施: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本节课通过实验、观察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圆的面积公式,并能够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团队合作和探究,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细节: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也是学生理解圆面积概念的关键。

六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第5单元第五单元《圆》教案教学计划

六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第5单元第五单元《圆》教案教学计划

六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第5单元第五单元《圆》教案教学计划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圆》的内容包括: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圆的面积。

这一部分内容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知识点,也是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部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理解圆的特征,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对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圆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理解和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此外,学生的数学基础和学习习惯也有所差异,教学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的特征,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难点: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圆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加深对圆的认识。

3.采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利用生活情境,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2.准备圆的模型或图片,方便学生观察和操作。

3.准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解决。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如硬币、圆桌等,引导学生关注圆的特征。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对圆有什么认识?圆有哪些特征?”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或黑板,呈现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同时,解释圆的周长是指圆一周的长度,面积是指圆围成的平面的大小。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5课时圆的面积(2)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5课时圆的面积(2)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5课时圆的面积(2)人教新课标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的重要性和责任。

在准备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5课时圆的面积(2)时,我考虑了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圆的面积,深入理解圆的面积公式,并通过实际例题来应用和巩固这一知识。

二、教学目标设定为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圆的面积公式,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难点与重点上,我注意到学生需要理解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如何通过分割和近似来计算圆的面积。

这一部分将成为我们教学的重点,并通过详细的讲解和例题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相关的教具和学具。

教具包括多媒体课件和圆的模型,用于直观展示圆的面积的推导过程。

学具包括纸张、剪刀和直尺,用于学生自己进行分割和近似计算圆的面积的实践操作。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一个实际情景引入课题。

我会展示一个圆形蛋糕,并提出问题:如何计算这个蛋糕的面积?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思考,尝试给出答案。

接着,我会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为新知识的引入做好铺垫。

在讲解过程中,我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

通过小组合作和自主探究,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的面积公式,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在板书设计上,我会将圆的面积公式和推导过程清晰地展示在黑板上,以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和记忆。

板书设计将简洁明了,突出重点,便于学生复习和回顾。

对于作业设计,我会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目,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圆的面积公式的理解和掌握。

题目将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和应用题,以考察学生对圆的面积公式的掌握程度。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准备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5课时圆的面积(2)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有几个关键细节是需要特别关注的。

是教学内容的选取和安排。

我选择了教材中关于圆的面积的章节,并详细规划了教学内容。

1生活中的比(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

1生活中的比(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

1生活中的比(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中的第五章《生活中的比》。

这一章节主要讲述了比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比的意义,学会如何计算比,并能够将比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三点:一是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计算方法;二是培养学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比的计算方法和应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并能够灵活运用比的知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我准备了一些图片、实物和多媒体教具,以及练习题和学习单,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比的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拿出一个苹果和一个橙子,问学生:“如果我想知道哪个水果的重量更大,我应该怎么比较它们的重量呢?”学生回答:“可以用天平称一下。

”我接着问:“那么,如果我想知道苹果和橙子的重量比是多少,我应该怎么计算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比。

2. 讲解比的概念:我通过讲解比的定义,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即两个数相除的结果。

并用苹果和橙子的例子来解释比的概念。

3. 计算比:我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计算比,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比的计算方法。

同时,我也给出了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比的计算方法。

4. 应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我给学生出了几道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比的知识来解决。

例如:“小明的身高是1.5米,小华的身高是1.2米,请问小明的身高是小华的几分之几?”通过解决这些问题,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比的知识,并能够将比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写下了比的定义:“比是两个数相除的结果”,以及比的计算方法:“比的前项除以后项”。

通过板书,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理解比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营养含量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营养含量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营养含量北师大版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学习的是六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案,营养含量,北师大版。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的第五章,营养含量。

这一章主要讲述了如何通过计算来了解食物的营养含量,以及如何根据个人的需求来选择合适的食物。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一章的学习,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计算食物营养含量的方法,并且能够运用这些知识来做出更健康的饮食选择。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在这一章的学习中,计算食物营养含量的方法是重点,也是难点。

我们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熟练掌握这个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让大家更好地学习,我已经准备好了食物营养含量的计算器,以及各种食物的营养成分表。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一个实际的例子来引入今天的学习内容。

我会给大家展示一份食物营养成分表,然后让大家计算一下这种食物的营养含量。

然后,我会给大家一些随堂练习的机会。

我会让大家使用计算器和营养成分表来计算一些食物的营养含量,以此来巩固大家的学习。

我会给大家一个课后作业,让大家能够进一步巩固今天的学习内容。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食物营养成分表食物名称 | 营养成分 | 单位 | 含量| | || | || | |计算方法:营养成分含量 = 营养成分× 单位含量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食物名称 | 营养成分 | 单位 | 含量苹果 | 维生素C | 毫克 | 30牛奶 | 蛋白质 | 克 | 100答案:苹果的营养含量为:30毫克× 1 = 30毫克牛奶的营养含量为:100克× 1 = 100克2. 根据个人的需求,选择一种合适的食物,并计算出它的营养成分含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希望大家能够更好地了解食物的营养含量,并且能够运用这些知识来做出更健康的饮食选择。

如果大家有时间和兴趣,可以进一步研究其他营养成分的含量和作用,这样可以更好地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中,我们需要关注的是食物营养成分表的解读和使用。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第3课《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实际问题(第1课时)》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第3课《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实际问题(第1课时)》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第3课《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实际问题(第1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第3课《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实际问题(第1课时)》,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乘法的运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和理解分数乘法的运算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加减法运算,但对分数乘法运算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乘法的运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乘法的运算规律,掌握分数乘法的运算方法。

2.能够运用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分数乘法的运算规律和运算方法。

2.如何将分数乘法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和理解分数乘法的运算规律;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让学生掌握分数乘法的运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2.练习题和答案。

3.小组合作学习的相关材料。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内容,例如:“小明有一块巧克力,他吃掉了其中的13,然后又吃掉了剩余巧克力的12,请问小明还剩下多少巧克力?”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引发学生对分数乘法的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和教学素材,呈现一些实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发现分数乘法的运算规律。

例如,展示两个分数相乘的图形,让学生观察两个分数相乘的结果。

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学生对分数乘法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计算25×34和13×12等。

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分数乘法进行解答,巩固学生对分数乘法的运用能力。

六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第5单元第四课时《圆的周长(2)》教案

六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第5单元第四课时《圆的周长(2)》教案

六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第5单元第四课时《圆的周长(2)》教案一. 教材分析《圆的周长(2)》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5单元的一课时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实例和活动,引导学生探究圆的周长与半径的关系,从而深化对圆的周长的理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对圆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和应用可能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例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和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2.难点:圆的周长公式的运用和实际问题的解决。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例和活动,引导学生置身于真实的学习情境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问题驱动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圆的模型、绳子、直尺等。

2.教学课件: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和实际问题的解决。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教具,如圆的模型和绳子,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圆的形状和特点。

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圆的周长是多少吗?它与圆的半径有什么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教学课件,呈现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讲解圆的周长公式:C =2πr,其中C表示圆的周长,r表示圆的半径,π表示圆周率。

引导学生理解圆的周长与半径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

每组使用绳子和直尺,测量一个给定圆的周长和半径,并记录数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导学生在理解百分数也是表示两个量间的倍数关系的同时,认识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及发展变化规律,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百分数的意义及读、写
难点:分数与百分数的意义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法学法
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具学具
小黑板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时间
一、前提诊测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三、展示目标
(5)出示例2。
例2把27%,135%,0.4%化成小数。
学生自己试做,学生总结方法ﻫ①说一说百分数化小数的方法。ﻫ②观察百分数化成小数发生了什么变化?
③把下面各百分数化成小数
15%,80%,3.5%ﻫ(6)小结。
通过刚才的分析、归纳,谁能说一说百分数和小数怎样互化?
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两位。
师:在生产、工作和生活中,进行调查统计、分析比较时,经常要用到百分数。这节课就来研究。
活动(二)探究新课
1某小学六年级的100名学生中有三好学生17人,五年级的200名学生中有三好学生30人。六年级三好学生占全年级的几分之几?五年级三好生占全年级的几分之几?17/100、3/20分别表示两个量之间的什么关系?(倍数关系)
六、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七、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备课专用稿纸
课题
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1)
总第 课时
主备教师
崔荷红
备课时间
课型
新授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授课班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百分数、小数、分数互化的方法,并能正确的互化。ﻫ过程与方法:在学习互化的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到这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后面学习百分数的计算和应用打下基础。ﻫ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和抽象概括能力
0.38,1.05,0.055,3
⑤观察例1的各小数,化成百分数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了两位,添上了百分号。)ﻫ你所做的练习的各数是不是也发生了同样的变化?这一变化符合什么?(分数的基本性质。)
⑥现在你能很快地把下列小数化成百分数吗?(口答)
2.5,0.785,0.16
(4)百分数又怎样化成小数呢?
3/25,63/100,15/8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以前学过小数和分数,现在又学习了百分数。想一想,小数和分数之间可以互相转化吗?在生产、工作和生活中进行统计和分析时,为了便于统计和比较,我们常用百分数表示一些数据。除了用百分数表示,还可以用什么数表示?(小数和分数。)ﻫ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以及百分数和分数的互化
四、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活动(一)复习准备ﻫ1.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会经常看到或听到这样一些数:(出示:12届亚运会中各国金牌情况如下:中国占40.3%,韩国占18.5%,日本占17.4%,其它国家占23.8%。
(2)五(三)班学生在期末考试中,85%的人获优秀成绩,15%的人成绩达标。
2、谁知道这些数是什么数?你对百分数已经有了哪些了解?你还想了解什么?
(2)读法:读百分数时,只要把百分号看作分母是100,百分号前面的数看作分子,就可以和分数一样读了。
活动(三)巩固练习
1.第105页“做一做”, 2.第106页第1,2题,3.(投影)判断:
4.填空:。ﻫ5.一个工厂十月份的产值相当于九月份的百分之一百零八,写出这个百分数。十月份的产值比九月份的多了还是少了?ﻫ活动(四)课堂总结ﻫ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知道人们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都在什么时候用百分数吗?ﻫ五、反馈练习,内化提高
思考:17/100和15/100都表示什么?
2.练习。
一个工厂从一批产品中抽出500件,经过检验,有板书: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7/100=17/100
3/20=15/100
490件合格。合格的比率是多少?思考并计算这批产品的合格率是多少?(490/500)改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是多少?(98/100)说说98/100表示什么?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五章教案
———————————————————————————————— 作者:
———————————————————————————————— 日期:

备课专用稿纸
课题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总第 课时
主备教师
崔荷红
备课时间
课型
新授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授课班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ﻫ过程与方法:
三,展示目标,四,合作探究
活动(一)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ﻫ(1)回忆小数化分数的过程。ﻫ(2)小数要化成百分数,分母应是多少?怎样使它的分母变成100呢?
(3)出示例1。ﻫ活动(二)百分数化成小数
例1把0.25,1.4,0.123化成百分数。
①小数化百分数分几步进行?ﻫ②(先把小数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化成百分数。)学生回答,教师板书:0.25=25/100=25%ﻫ③1.4怎样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根据什么?ﻫ④“做一做”:把下面各小数化成百分数。
提问:根据所得的数,你能一眼看出哪个年级三好生人数的比例高吗?你能直接比较它们的大小吗
讨论:怎样做才容易比较这两个分数的大小呢?根据什么?
小结:像这样分母不同的分数进行比较时,一般要进行通分,使分母相同。尤其是在日常生活、生产、科研中,通常把分母化成是100的分数,这样便于比较。下面我们把这两个数变成分母是100的分数。
3.概括百分数的意义。
师:通过以上的练习说一说17/100、15/100、98/100
都表示什么?(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小结: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也就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4.学习百分数的读法和写法。
(1)写法:写百分数时,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采用(%)表示。写百分数时,去掉分数线和分母,在分子后面添上百分号。
重点、难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掌握百分数和分数、小数互化的方法。
教学难点:明确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法学法
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具学具
小黑板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时间
一、前提诊测1)把下面的小数化成分数,并说说怎样把小数怎样化成分数。
0.45,1.2,0.367ﻫ(2)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小数,并说说怎样把分数又怎样化成小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