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条件下家校互动对构筑和谐德育环境的应用研究》开题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条件下家校互动对构筑和谐德育环境的应用研究》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意义和价值:
目前,网络对青少年学生的影响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一直是国内外社会各界争论的热门话题。一些社会机构和学校也开展了一些关于学生上网和网络道德建设的调查与研究,提出了一些规范学生上网行为,利用网络开展德育的措施和做法。近年来多数学校开通了“网上家长学校”和“校讯通平台”,可以说已经在全国已经开始了网上家校互动的行动研究。这些研究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由于地域和各校软硬条件的不同,我们在借鉴他人成果的同时还有待于进一步针对本地域本校进行实践性研究,尤其是利用网络进行家校互动对学校德育的影响研究基本是一片空白。
从理论价值上讲,互联网的兴起,带来了全球信息资源不可逆转的网络化发展趋势,为现代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开发家校互动平台,通过网络促进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家长,学校与社会之间的交往,变传统的口头说教为迅捷的精神沟通,增强德育教育的情境性、实效性。将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与信息技术有机整合,有效运用网络这一互动媒体,这正是教育面向未来必须思考的问题。
从实践意义上看,随着社会环境的复杂化,学校和学生家长越来越迫切要求加强相互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共同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家长会、家访、告家长书等传统的沟通方式已不能适应日益复杂的多重的社会环境及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教师与家长之间通过方便、高效的家校互动教育平台进行沟通,促进家长、教师互动,家长与学生互动,实现信息化教育工作的目的,从而构筑和谐的育人环境。从某种意义上说网络条件下家校互动是德育工作必经之路。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本课题属于德育途径类实践应用研究,把网络途径、家校互动途径、德育环境途径三种途径有机结合形成“和谐”之合力,其中网络途径是前提,环境途径融入互动途径,合力的作用点发生在学校、家庭人际、文化环境走向和谐。
(2)以师生互动模式为仿本,研究网络条件下的家校互动模式。包括了相互问答、相互讨论、相互评价等多种具体的互动形式,互动对象应是家庭成员、学校教师双主体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张扬,互动内容应涵盖学生的思想、学习、心理等高中阶段的全部成长内容,还应包括人际交往、文化氛围创设等。互动方式有教师与家长之间、师生之间、亲子之间、家长之间,要进一步拓展原有的家校通内容。
(3)总结已有的本校、外校有关家校工作经验,提炼适合我校的网络条件下的家校工作内容、方法。
(4)实践应用我校目前已有的网络技术、校讯通条件,追踪网络技术的发展不断开发。
(5)研究如何对家长群体开展网络知识技能培训。
三、研究基础:
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1.国家相关的政策文件指导:《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家校通”研究与应用》立项通知、北京电化教育研究会关于推广“家校通”系统的函件等相关论述。尤其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要把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课题研究理论依据: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理论、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理论、陶行之教育理论、人际交往理论、系统科学理论、合作教育理论、家庭教育理论。
四、完成课题研究的保证条件:
1.人员条件: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研究能力和组成结构。本课题属于学校课题,参加者为微机组教师、德教处领导和部分班主任,其中主要参加者由工作经验丰富、参加过国家、省、市课题结题工作、科研能力强、网络应用意识强,在学校、省、市德育及学科研究领域有一定影响的各级主管干部和班主任组成,人员有朱玉成、李振国、刘金环、张铁军、李玉琴、才敬文、吕云峰、王丽君、柳威、孟繁荣。具备承担国家级课题研究的能力和条件,并准备以本课题为牵线,带动全校班主任开展科研工作,推动学校德育工作的创新。
2.保障条件
(1)学校软硬件设备、设施资源充足,有具体的制度保证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健全的组织管理机构(德教处)指导、管理课题的有序开展,有重视科研的领导支持,从科研经费投入到开会学习、培训、购买资料、奖励等等有研究经费作保证。
(2)学校连续多年被评为市德育先进集体,有着重视德育的良好氛围和丰厚的校园文化积淀,家校工作开展得早,家长对学校的认可和关注程度高、参与积极,开展课题研究的社会资源基础好。
(3)我校是河北省现代教育示范校,重点小学,省市县各级教研部门高度重视,我校发展势头良好,社会期待值高,学校科研气息浓厚,适合开展本课题研究。
(4)网络硬件支撑:学校为河北省现代教育示范校,现为10兆光纤接入互联网,学校主站设有德育论坛、家长频道、学生频道专栏,可实现网上自由沟通。学校为每位教师配置台式电脑。参与研究的教师整体计算机水平达中级以上。经过调查统计,我校学生家庭拥有和使用电脑的比例为70%以上。家长使用手机(移动公司、联通公司)比例达到100%。
(5)“家校互动”平台的保障:学校开通了“河北恒信校讯通”平台,教师能够熟练使用,并能充分开发和利用各项功能为自己的教育教学服务。通过这种先进的短信、网络信息平台,建立通过学校教育的实施者与家庭成员之间的主动交往、反馈信息、优势互补的互动教育模式,力争达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间的相互协调,从而形成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最佳外部环境。
(6)家长方面的保障:家长们有强烈的愿望想通过各种途径与学校密切联系、和谐互动。学校三级家长委员会作为家长工作组织机构可以为本课题提供家
长方面的宣传、组织、推动力量。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行动研究法:本课题的研究意义重在解决实践问题,因此最好的方法是行动研究法。在行动研究中,将课题研究与教育管理实践紧密结合,以构筑和谐德育环境为生成目标立足于网络条件下家校互动实践,研究、分析、判断、反思,反复实践论证,通过螺旋向上的反思实践论证找到一种可操作性的互动模式,把理论成果与本校实际相结合的切实可行部分作为互动实践的重点内容加以研究,以求得先进理论指导同教育实践的有机结合。2.个案研究法:通过对不同家庭不同学生特点的分类如:单亲家庭与健全家庭、优秀学生与学困生等不同类别的个案研究,从特殊经验里提炼出普遍性的规律。3.教育叙事法;以教育日记或反思日记为载体,对家校互动的实践操作过程加以叙事,体会、反思,得出经验。
六、课题研究步骤
1.自2011 年5月——2011年11月制定研究方案,进行开题论证,修改方案培养研究人员。
2.自2011年12月——2012 年5月是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在实践的环节中进行分析、选择、加工、实验、总结、反思,探讨实验进程的有效性。课题组成员要及时总结,及时撰写经验、论文,学校以论文、论坛等形式进行阶段总结、汇报;争取机会参加相关科研培训。
3.从2012年6 月——2013 年5 月,全面总结经验阶段,完成各项研究,做好结题准备。准备结题。
七、课题组的成员组成及分工:
领导小组组长:孙建国
领导小组副组长:裴庆大金丽梅王玉林张晓明黄海琴
课题研究组组长:朱玉成
课题研究组副组长:王玉林
研究小组主研人员:张晓明张铁军、李玉琴、才敬文、吕云峰、刘瑞燕、李静华李振国
研究小组协研人员:各年级各科任课教师
课题顾问:苏建东、徐晓峰、王义成
宽城一小朱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