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二轮复习专题卷 文言文阅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届高三二轮复习专题卷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
陈咸,字逢儒。
登淳熙二年进士第,调内江县尉。
县吏受贿,赋民不均,咸以闻于部使,为下令听民自陈利病,而委咸均其赋。
改知果州南充县,转运司辟主管文字。
岁旱,税司免下户两税,转运使安节以为亏漕.计.,咸白安节曰:“苟利于民,违之不可。
”安节从之。
蜀岁收输绢钱,民以为病,咸白安节,核入节出,奏岁减二十馀万缗。
大修学宫,政以最闻
,改知普州。
开禧元年,边事兴,四川宣抚使程松奇其才,辟主管机宜文
...
以疏财用之源,视险要以决攻守之计。
松复书深纳,然实不字。
咸贻书劝松捐金帛,募死士,搜人才;考图籍
..
能用。
副使吴曦蔑视松易置将兵不白正使咸忧之复说松收义士为缓急用据险厄立关堡以备不虞松又不能用。
迁利路转运判官。
曦叛臣于金,关外四州继没,人情大骇。
咸留大安军督军粮,檄其守杨震仲振流民,备奸盗,众稍安。
安丙密以曦反谋告咸,咸即遣人告松,松不之察。
曦以咸蜀名士,欲首胁之以令其馀,檄.咸议事,咸不往,遂之利州。
丙寻奏以咸总蜀赋,从之。
时僭乱后,帑藏赤立。
咸至武兴,与丙商榷利病,兵政财计,合为一家。
核诸司羡馀,移支常平、广惠米。
汰弱兵二万馀,规画备至,故军兴增支之数,皆不取于民。
咸昼夜精勤,调度有方,不二岁,钱粮布帛饶足。
嘉陵江流忽浅,或云金人截上流,咸不动,疏而导之,自益昌至于鱼梁,馈运无阻。
金州地险,咸增馈米以实之,人皆曰:“金州之险,金人不可向,何益之为?”咸曰:“敌至而虑,无及矣。
”未几,金人犯上津,赖以固。
召为司农少卿,卒。
丙列奏其功,赐谥勤节。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七十一》,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副使吴曦蔑视松/易置将兵/不白正使/咸忧之/复说松收义士为缓急用/据险厄立/关堡以备不虞/松又不能用
B.副使吴曦蔑视松/易置将兵/不白正使/咸忧之/复说松收义士为缓急用/据险厄/立关堡/以备不虞/松又不能用
C.副使吴曦蔑视松/易置将兵不白/正使咸忧之/复说松收义士为缓急/用据险厄/立关堡/以备不虞/松又不能用
D.副使吴曦蔑视松/易置将兵不白/正使咸忧之/复说松收义士为缓急用/据险厄/立关堡/以备不虞/松又不能用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漕计,指漕运总量。
漕运是古代利用水道来调运粮食(公粮为主)的运输方式。
B.以最闻,指因政绩考核优秀而闻名。
古代考核政绩时划分的等级以上等为“最”。
C.图籍,图是指地图;籍是指书籍。
古代官府通过图籍来了解疆土、居民等情况。
D.檄,指古代官方用以征召、晓谕、声讨的文书;在本文中做动词,指用檄文征召。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陈咸长于政事,体恤百姓。
内江县官员贪贿,赋民不均。
陈咸陈情部使,部使让他听百姓自陈利弊,并让他来做调整赋税工作。
B.陈咸应变有方,效果显著。
吴曦叛宋投金,多地失守,民心震惊。
他督促收集军粮,发布文告赈济流民,防备奸盗,百姓最终安定下来。
C.陈咸总理蜀赋,调度有方。
安丙推荐他总理蜀地赋税,他和安丙一同研究财政现状,把兵政财计合为一家,合理调度,收到明显效果。
D.陈咸面对困境,积极有为。
听到嘉陵江被金人在上游截流的传闻,他并不惊慌,而是积极疏导航道,使得从益昌到鱼梁的航运保持畅通。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安丙密以曦反谋告咸,咸即遣人告松,松不之察。
(5分)
译文:
(2)咸曰:“敌至而虑,无及矣。
”未几,金人犯上津,赖以固。
(5分)
译文: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19分)
韩简、罗弘信,字德孚,魏州贵乡人。
曾祖秀,祖珍,父让,皆为本州军校。
弘信少从戎役,历事节度使
...
乐彦祯。
光启末,彦祯子从训忌牙军,出居于外,军众废彦祯,推赵文权主军州事。
众复以为不便,因推
弘信为帅。
先是,有邻人密谓弘信曰:“某尝夜遇一白须翁,相告云,君当为土地主。
如是者再三。
”弘信窃异之。
及废文军人聚呼曰孰愿为节度使者弘信即应之曰白须翁早以命我众乃环而视之曰可也由是
立之。
僖宗闻之,文德元年四月,诏加工部尚书,权知节度留后。
七月,复加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尚书右仆射,充魏博节度、观察处置等使。
龙纪中,加检校司空、同平章事,封豫章郡公。
中,朱全忠急攻兖、郓,朱瑄求援于太原。
太原发军,假道于魏,令大将李存信屯莘县。
存信御军乾宁
..
无法,侵魏之刍牧,弘信不平之。
全忠复遣人谓之曰:“太原志吞河朔,回戈之日,贵道堪忧。
”弘信乃托好于汴,出师三万攻存信,败之。
太原怒,举兵攻魏,营于观音门外。
汴将葛从周援之,屯于洹水。
李克用子落落时为铁林军使,为从周所擒,乃退归。
自是太原之师,每岁侵扰相、魏,魏人患之。
拜而受之,曰:“六兄朱全忠方事兖、郓,惧弘信离贰,每岁时赂遗,必卑辞厚礼答贶。
全忠对魏使北面
..
比予倍年已上,兄弟之国,安得以常邻遇之?”弘信以为厚己,亦推心焉。
弘信累官至检校太师、守侍中、
,追封北平王,谥曰庄肃。
临清王。
光化元年九月卒,年六十三,赠太师
..
(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三十一》,有删改)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及废文军人聚呼曰/孰愿为节度使者/弘信即应之曰/白须翁早以命我/众乃环而视之曰/可也/
B.及废文/军人聚呼曰/孰愿为节度使者/弘信即应之曰/白须翁早以命我/众乃环而视之/曰/可也/
C.及废文/军人聚呼曰/孰愿为节度使者/弘信即应之曰白须翁/早以命我/众乃环而视之曰可也/
D.及废文/军人聚呼曰/孰愿为节度使者/弘信即应之曰/白须翁早以命我众/乃环而视之曰可也/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节度使,唐初承北周及隋旧制,于重要地区设总管,后改称“都督”,总揽数州军事。
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所以得名。
B.乾宁,是唐昭宗李晔的年号。
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为汉武帝首创。
C.北面,指面朝北方。
古礼,臣拜君,卑幼拜尊长,皆面向北行礼,因而居臣下、晚辈之位曰“北面”。
D.太师,官名。
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唐时将“太师”作为最高荣典为重臣加衔,有实权。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罗弘信毛遂自荐。
军官废黜了乐彦祯,推举赵文暂代军州事务。
众人对赵文不满,罗弘信用白胡子老翁授命的说法,使自己顺利地当上了节度使。
B.罗弘信当机立断。
李存信屯驻在莘县时,罗弘信听朱全忠说太原方面的军队有吞并河朔的野心,于是与汴州方面交好,出兵进攻李存信,并打败了他。
C.罗弘信惹怒太原方面,汴州将领葛从周赶来救援,屯驻在洹水。
葛从周俘获了铁林军使李落落,使得太原方面的军队撤退,这以后魏州安定无事。
D.罗弘信受到重视。
朱全忠每年送收财礼时,用谦卑的言辞、隆重的礼节来酬答,并且对着魏州使者面向北方接受财礼,称魏州为兄弟之国。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某尝夜遇一白须翁,相告云,君当为土地主。
如是者再三。
(5分)
译文:
(2)存信御军无法,侵魏之刍牧,弘信不平之。
(5分)
译文:
答案
1.B[解析]本题中,“据险厄”“立关堡”应该为并列的举措,“以备不虞”为目的,排除A、C项。
“不白正使”为动宾搭配,之间不可断开;“为缓急用”中的“为……用”搭配不可断开,排除C、D两项。
原文标点为:“副使吴曦蔑视松,易置将兵,不白正使。
咸忧之,复说松收义士为缓急用;据险厄,立关堡,以备不虞。
松又不能用。
”
2.C[解析]本题是从阅读材料中选取四个能够体现古代文化含义的词语,结合上下文,对其相关内容进行解释,反映其文化意义,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A项考查漕运方面的知识。
“漕”字的本义即为“利用水道转运粮食”;“计”,根据原文中“亏”可知其意为“数量”。
B项考查古代考核政绩方面的内容,“闻”指得名,被知晓。
C项考查的是关于古代地理、户籍知识的词语。
根据原文“考图籍以疏财用之源”,可知这里的“图籍”应该与理财有关,可见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书籍。
《荀子·荣辱》:“循法则、度量、刑辟、图籍,不知其义,谨守其数,慎不敢损益也。
”杨倞注:“图谓模写土地之形,籍谓书其户口之数也。
”D项“檄”字,考生比较熟悉,但也要结合文意判断。
文中“檄咸议事,咸不往”,可见并不是文书之意,可以理解为用文书征召。
3.B[解析] B项分析概括的主要内容为陈咸升任利州路转运判官期间的事情。
当时身为四川宣抚副使的吴曦叛宋投金,造成乱局,陈咸为稳定局势,主要做的工作有“督军粮”“檄其守杨震仲”,但是具体的“发布文告赈济流民,防备奸盗”的行为都是“太守杨震仲”所为,这是第一处错误。
第二处错误则是对安定民心效果的概括,原文为“众稍安”,“百姓最终安定下来”的表述不准确。
4.[答案](1)安丙暗中把吴曦造反的阴谋告诉陈咸,陈咸立即派人告诉程松,程松却不去了解这个情况。
(2)陈咸说:“敌人来了再去考虑,就来不及了。
”不久,金人(果然)进扰上津,金州靠提前做好的准备来固守不失。
[解析]第(1)小题关键实词有“密”“察”两处。
“密”意为暗中,暗地里;“察”意为了解。
关键虚词有“以”和“即”。
“以”的宾语是“曦反谋”,动词是“告”,可知“以”为介词“把”;“即”意为“就”“马上”。
“松不之察”为宾语前置句,即“不察之”,“之”代指“曦反谋”一事。
第(2)小题关键实词有“及”“犯”“赖”;关键虚词有“而”“以”;重点句式“赖以固”。
[参考译文]
陈咸字逢儒,南宋淳熙二年考中进士,被调任内江县尉。
当时县吏受贿,不能公平分摊百姓的赋税,陈咸把这种情况上报部使,使部使下达命令,让他亲自听百姓陈述弊端,部使官员还委托陈咸平均民赋。
后改任果州南充知县,转运司征召陈咸主管文书。
那年大旱,朝廷税司部门免除百姓两种税赋,转运使安节认为这样会影响朝廷的漕运收入,陈咸禀告安节说:“如果这项措施是对百姓有好处的,违背它是不应该的。
”安节听从了陈咸的建议。
蜀地每年(强行)征收绢钱,致使百姓怨声载道,陈咸禀告安节,应该核定收入,节约开支,并奏请上司每年减免二十余万缗。
(陈咸)还大修学校,政绩卓著,改任普州知州。
开禧元年,边关发生战事,四川宣抚使程松认为陈咸才华出众,授陈咸主管机宜文字一职。
他向程松写书信建议程松拿出金帛,招募为国效死的将士,网罗人才,考察土地和户籍(材料)以梳理财用之源,根据险要的地势情况来决定攻守的策略。
程松回信深表接受,但实际上没有采用。
副使吴曦瞧不起程松,调动将兵,不告诉程松。
陈咸对此感到忧虑,又劝程松收纳义士作为战情紧急的备用,要据守险要之地,建立关隘战堡,来防备变故,程松仍然没有采纳。
陈咸后来升任利州路转运判官。
吴曦叛宋投金,关外四州相继被割给金国,民心大惊。
陈咸留下大安地区的军队来督促军粮,发布文告给大安地区的太守杨震仲让他赈济流民,防备奸盗,百姓才稍稍安定。
安丙暗中把吴曦造反的阴谋告诉陈咸,陈咸立即派人告诉程松,程松却不去了解这个情况。
吴曦觉得陈咸是蜀地名士,就想首先胁迫他让他来影响其他将士(投降金人)。
他用公文征召陈咸请他来议事,陈咸(觉察到其中的阴谋)没有前往,于是就去了利州。
安丙不久又上奏朝廷让陈咸总理蜀地赋税财政,朝廷听从了这个建议。
当时国家动乱之后,国库出现赤字。
陈咸到武兴,与安丙商讨赋税政策的利弊,把军事和行政财政合为一体(请安丙上奏朝廷)。
(陈咸)又查核诸司财政盈余,调度常平、广惠两仓的米粮。
淘汰弱兵二万多,精心规划,本来用于发展军队的新增支出的资金,全不从百姓那里收取。
陈咸日夜精心理财,调度有方,不到两年,钱粮布帛充盈富足。
嘉陵江流量突然减小,有人说这是金人在上游截流造成的,陈咸并不为所动,在当地疏通河道引导流向,从益昌到鱼梁,确保粮草运输无阻。
金州地势险要,陈咸增拨粮草来充实战斗力,人们都说:“金州地势那么险要,金人根本不可能有进攻的可能,那给金州增加粮草有什么好处呢?”陈咸说:“敌人来了再去考虑,就来不及了。
”不久,金人(果然)进扰上津,金州靠提前做好的准备来固守不失。
(后来)陈咸被朝廷征召为司农少卿,(后来)去世。
安丙逐条上报他的功劳,(朝廷)赐给他的谥号为“勤节”。
5.B[解析]原文标点为:及废文,军人聚呼曰:“孰愿为节度使者?”弘信即应之曰:“白须翁早以命我。
”众乃环而视之,曰:“可也。
”
6.D[解析]太师,西周时为辅弼国君之臣,后来多为大臣的加衔,没有实权。
7.C[解析]“这以后魏州安定无事”错,原文为“自是太原之师,每岁侵扰相、魏,魏人患之”。
8.(1)曾经某个晚上我遇到一位白胡子老翁,告诉我说,您要做一方土地的主人。
这话他重复了好几遍。
(“某”“相”“是”“再三”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李存信治理军队无方,(军队)骚扰魏州人的家畜,罗弘信为此感到愤愤不平。
(“御”“侵”“刍牧”“不平之”各1分,句意通顺1分)
[参考译文]
罗弘信,字德孚,是魏州贵乡人。
曾祖父罗秀,祖父罗珍,父亲罗让,都担任本州军校的职位。
罗弘信年少时从军,先后侍奉节度使韩简、乐彦祯。
光启末年,乐彦祯的儿子乐从训害怕牙军(节度使的卫兵),迁居到外地,军官废黜了乐彦祯,推举赵文暂时主持军州事务。
众人又认为他不行,因而推荐罗弘信为节
度使。
在此之前,有邻居暗中对罗弘信说:“曾经某个晚上我遇到一位白胡子老翁,告诉我说,您要做一方土地的主人。
这话他重复了好几遍。
”罗弘信心底暗自惊异。
到废黜赵文时,军人聚在一起呼喊道:
“谁愿意做节度使?”罗弘信立即应声答道:“白胡子老翁早已授命给我了。
”众人于是围住他打量了一番,说:“可以。
”因此推立了他。
僖宗得知此事,在文德元年四月下诏加授他为工部尚书,暂时代理节
度留后。
七月,又加授他为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尚书右仆射,充当魏博节度使、观察处置使等。
龙纪年
间,加授他为检校司空、同平章事,封他为豫章郡公。
乾宁年间,朱全忠猛攻兖州和郓州,朱瑄向太原方面求救。
太原方面派出援军,向魏州借道,命令大将李存信屯驻在莘县。
李存信治理军队无方,(军队)骚扰魏州人的家畜,罗弘信为此感到愤愤不平。
朱全忠又派人对他说:“太原方面一心想要吞并河朔,在回兵的时候,你这条路令人担忧。
”罗弘信于是与汴州方面交好,出兵三万进攻李存信,打败了他。
太原方面发怒,出兵进攻魏州,在观音门外安营扎寨。
汴州将领葛从周赶来救援,屯驻在洹水。
李克用的儿子李落落当时任铁林军使,被葛从周俘获,于是太原方面的军队撤退返回。
从此以后太原方面的军队,每年都要进扰相州、魏州,魏人以之为患。
朱全忠正在对兖、郓用兵,害怕罗弘信产生异心,每年送收财礼时,定要用谦卑的言辞、隆重的礼节来酬答。
朱全忠对着魏州使者面向北方接受财礼,说道:“六兄比我年长一倍还多,兄弟之国,怎能当一般的邻国来对待呢?”罗弘信认为(朱全忠)重视自己,也(对他)推心置腹。
罗弘信几次升迁,位至检校太师、守侍中、临清王。
光化元年九月去世,时年六十三岁,被追赠太师,追封北平王,谥号为庄肃。
二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
颜衎,字祖德,兖州曲阜人。
少苦学,治《左氏春秋》。
梁龙德中擢第,解褐授北海主簿,以治行闻。
后唐天成中,为邹平令。
符习初镇天平以书告属邑毋聚敛为献贺衎未领书以故规行之寻为吏所讼习遽召
,习力奏留衎笞之幕客军吏咸以为辱及正人习甚悔焉,即表为观察推官,且塞前事。
长兴初,召拜太常博士
..
之。
习致仕,衎东归养亲。
未几,房知温镇青州,复辟置幕下。
知温险愎,厚敛多不法,衎每极言之,不避其患。
晋祖入洛,知温恃兵力偃蹇,衎劝其入贡。
知温以善终,衎之力也。
改河阳三城节度副使,知州事。
居半岁,得家问,父在青州有风痹疾,衎不奏弃官去侍疾,不复有仕宦意。
岁馀,父疾不能起,衎亲自掬矢,未尝少倦。
晋祖闻之,召为工部郎中,连使促召至阙,辞曰:“臣无他才术,未知何人误有闻达。
望放臣还,遂其私养。
”晋祖曰:“朕自知卿,非他人荐也。
”俄废枢密院,以本官奉朝请。
逾年,上表请还侍养,授青州行
...
营司马。
丁父忧,哀毁甚。
俄召为驾部郎中、盐铁判官。
以母老恳辞,有诏止守本官。
召拜御史中丞。
丧乱之后,朝纲不振,衎执宪颇有风采。
尝上言:“州郡无参谒之仪,出入失风宪之体。
请自今藩镇幕僚,勿得任台官;虽亲王、宰相出镇,亦不得奏充宾佐。
非奉制勘事,勿得出京,自馀不令厘杂务。
”诏惟辟召入幕如故,馀从其请。
时王峻持权,衎与陈观俱为峻所引用。
会峻败,观左迁,衎罢职,守.兵部侍郎。
显德初,
都门外,冠盖相望,时人荣之。
建隆三年春,卒于家,年上表求解官,授工部尚书,致仕还乡里,台阁缙绅祖饯
..
七十四。
(选自《宋史·列传第二十九》,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符习初/镇天平以书告属邑/毋聚敛为献贺/衎未领书/以故规行之/寻为吏所讼/习遽召衎笞之/幕客军吏咸以为辱及正人/
B.符习初镇天平/以书告属邑/毋聚敛为献贺/衎未领书/以故规行之/寻为吏所讼/习遽召衎笞之/幕客军吏咸以为辱及正人/
C.符习初/镇天平以书告属邑/毋聚敛为献贺/衎未领书/以故规行之/寻为吏所讼习/遽召衎笞之/幕客军吏咸以为辱及正人/
D.符习初镇天平/以书告属邑/毋聚敛为献贺/衎未领书/以故规行之/寻为吏所讼习/遽召衎笞之/幕客军吏咸以为辱及正人/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太常博士”中的“博士”是学官名,一般指精通一经或一艺、教授生徒的官职。
B.奉朝请,指定期参加朝会。
古时春季朝见天子叫“朝”,秋季朝见天子为“请”。
C.“守兵部侍郎”中的“守”指暂时署理职务,多指官阶低的人署理官阶高的职务。
D.祖饯,祭路神后,在路上设宴送别。
祖,临行祭祀天神,引申为送行。
类似说法还有“祖道”。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颜衎勤奋苦学,为政有方。
他年少时,学习刻苦努力,研究《左氏春秋》。
后科举及第,任北海主簿,颇有政绩,为人所知。
B.颜衎献言献策,颇有远见。
房知温拥兵自傲,作为其幕僚,他建议房知温向晋祖进贡,使房知温得以善终,足见其深谋远虑。
C.颜衎秉守孝道,侍养双亲。
他能毅然请辞,奉养父母,尤其在父亲卧床不起时,亲自照顾父亲大小便,毫无倦怠,品性至孝。
D.颜衎严肃纲纪,厘清体制。
丧乱之后,朝纲不振,他直陈弊病并提出改进意见。
除征召入幕府不变,其余都被皇帝采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知温险愎,厚敛多不法,衎每极言之,不避其患。
(5分)
译文:
(2)臣无他才术,未知何人误有闻达。
望放臣还,遂其私养。
(5分)
译文: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19分)
寻师,家贫厉节,遂博览书传。
有文才干略,美须髯,姿貌邢峦,字洪宾,河间鄚人也。
峦少而好学,负帙
..
至司空府南,见峦宅,遣使谓峦曰:“朝行药至此,甚伟。
州郡表贡,为高祖①所知赏,常参座席。
高祖因行药
..
见卿宅乃住,东望德馆,情有依然。
”峦对曰:“陛下移构中京,方建无穷之业,臣意在与魏升降,宁容不务
,诏曰:“秀孝殊问,永年之宅?”高祖谓司空穆亮、仆射李冲曰:“峦之此言,其意不小。
”有司奏策秀孝
..
经权异策。
邢峦才清,可令策秀。
”
世宗初,峦奏曰:“臣闻昔者明王之以德治天下,莫不重粟帛,轻金宝。
故先皇深观古今,去诸奢侈。
训朝廷以节俭,示百姓以忧务,日夜孜孜,小大必慎。
逮景明之初,承升平之业,四疆清晏,远迩来同。
于是蕃.贡.继路,商贾交入,诸所献贸,倍多于常。
虽加以节约,犹岁损万计,珍货常有馀,国用恒不足。
若不裁其分限,便恐无以支岁。
自今非为要须者,请皆不受。
”世宗从之。
萧衍②梁秦二州行事夏侯道迁③以汉中内附诏加峦使持节都督征梁汉诸军事假镇西将军进退征摄得以便宜从事。
峦至汉中,白马以西犹未归顺,峦遣宁远将军杨举等领卒六千讨之。
军锋所临,贼皆款附。
峦之初至汉中,从容风雅,接豪右以礼,抚细民以惠。
岁馀之后,颇因百姓去就,诛灭齐民,藉为奴婢者二百馀口,兼商贩聚敛,清论鄙之。
延昌三年,暴疾卒,年五十一,上下悼惜之。
谥曰文定。
(节选自《魏书·邢峦传》,有删改) [注]①高祖:北魏王朝的第七位皇帝元宏。
②萧衍:南朝梁武帝,梁朝的建立者。
③夏侯道迁:人名。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萧衍梁/秦二州行事夏侯道迁/以汉中内附/诏加峦使持节都督/征梁汉诸军事/假镇西将军进退征摄/得以便宜从事
B.萧衍梁/秦二州行事/夏侯道迁以汉中内附/诏加峦使持节都督/征梁汉诸军事/假镇西将军进退征摄/得以便宜从事
C.萧衍梁/秦二州行事夏侯道迁以汉中内附/诏加峦使持节/都督征梁汉诸军事/假镇西将军/进退征摄/得以便宜从事
D.萧衍梁/秦二州行事夏侯道迁以汉中内附/诏加峦使持节都督/征梁汉诸军事/假镇西将军/进退征摄/得以便宜从事
6.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帙”指包书的套子,一般用布帛制成,古人把一套书叫作“一帙”。
“负帙”即背负书籍,谓游学外地,勤奋读书。
B.“行药”又称“行散”,是魏晋南北朝时士大夫服药养生,服药后漫步以散发药性的一种健康、优雅的生活方式。
C.“秀才”与“孝廉”并称“秀孝”,是汉以来、隋唐以前举荐人才的两种科目。
州举秀才,郡举孝廉。
D.“蕃”是古代对边境少数民族或外国的称呼,“蕃贡”即外国或外族朝贡的人。
“蕃”后来写作“番”,如“番钱”“番王”等。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邢峦好学而多才,仪表堂堂。
州郡上表把他推荐给朝廷,邢峦深受高祖的赏识,常在高祖身边作陪,皇上对他的宠遇超过一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