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节选公开课 ppt课件

合集下载

《大学》节选公开课PPT课件

《大学》节选公开课PPT课件
提倡个人修养和品德提升,追求高尚的道德境 界。
亲民
强调领导者对民众的关爱和责任,实现民本政 治。
止于至善
追求完美的道德境界和社会秩序,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统一。
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影响
社会和谐
儒家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关系,对现代社会建设和谐社会
具有积极意义。
个人修养
儒家思想注重个人品德修养和道德 境界的提升,对现代社会培养高素 质人才具有启示作用。
《大学》对企业经营管理启示
倡导诚信经营
《大学》强调诚信是为人之本,也是企业经营之基。企业应该树立诚信经营的理念,遵守法律法规,诚信对 待消费者和合作伙伴。
注重人才培养
《大学》认为,人才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企业应该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提倡和谐管理
《大学》强调和谐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企业管理的关键。企业应该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加强员工之间 的沟通和协作,提高企业的整体绩效。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原文逐句解读
要点一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
解读为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 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要点二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 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解读为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 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 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 修养自身的品性。
《大学》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作用
强调社会责任意识
《大学》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社会责任意识,积极履 行自己的社会责任。这有助于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推动 社会和谐发展。

《大学(节选)》公开课课件

《大学(节选)》公开课课件
《大学(节选)》公开 课课件
目录
• 课程介绍 • 《大学》的核心思想 • 《大学》的现代解读 • 《大学》的实践方法 • 课程总结与展望
01
课程介绍
《大学》简介
01 儒家经典之一
《大学》是儒家经典之一,与《中庸》、《论语 》、《孟子》并称为“四书”。
02 内容概述
《大学》主要讲述了儒家思想中修身、齐家、治 国、平天下的理念,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 的责任。
《大学》的未来发展与影响
学术研究
01
未来将继续深入研究《大学》的思想体系、历史地位和现代价
值。
社会应用
02
《大学》的思想将进一步影响人们的行为、价值观和组织管理。
跨文化交流
03
《大学》将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促进国际文化
交流。
对个人的启示与建议
启示
理解《大学》的思想有助于培养个人品德、提高修养和建立正确的人生观。
通过实践和思考,增进对 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探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获取知识。
格物
致知
诚意
八条目
01 正心
端正心态,消除偏见和杂念。
02 修身
修养身心,提升个人素质和道德水平。
03 齐家
管理家庭,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
八条目
01
治国
治理国家,实现国家的繁荣和稳定。
02
平天下
以天下为己任,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03
《大学》的现代解读
《大学》与现代教育的关系
《大学》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其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的核心理念有许多相通之处,如注 重品德修养、强调知识与实践的结合等。
《大学》提倡的自我修养、自律和自我完善等品质,也是现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有助于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大学》课件(62张PPT)

《大学》课件(62张PPT)

第三段
【原文】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1)有所忿懥(2),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注释】 (1)身:程颐认为应为“心”。 (2)忿懥(zhì):愤怒。
第三段参考译文
之所以说修养自身的关键在于端正自己的内心,这是因为,内心有什么愤懑,那么就不能够端正;内心有什么恐惧,那么就不能够端正;内心有什么喜好,那么就不能够端正;内心有什么忧虑,那么就不能够端正。内心如果不在正位,那么虽然在看,却看不见东西,虽然在听,却听不到声音,虽然在吃食物,却辨不出滋味。这就是说修身的关键在于端正自己的内心。
2.课题释疑
《大学》是体现儒家思想的一篇政论文。 1.大人之学 “大学”是对“小学”而言,是说它不是“详训诂,明句读”的“小学”。古人八岁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
2.治国安邦的大学问 古人十五岁入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修己治人,治国安邦”的大学问。 后一种含义其实也和前一种含义有相通的地方,同样有“博学”的意思。
朱熹把《大学》重新编排整理,分为“经”一章,“传”十章。 朱熹认为,“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 其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 (《中庸》: 相传孔子的孙子子思所写)
古代想要把完美的德行昭示、阐明于天下的人,就要先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国家,就要先整治好自己的家庭;想要整治好自己的家庭,就要先修养自身的品性;想要修养自身的品性,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内心;想要端正自己内心,就要先使自己的心意诚实;想要心意真诚,就要先获得知识。而要获得知识,关键在于研究万事万物,推究事物的原理。
第一段参考译文

《大学》节选pptPPT课件

《大学》节选pptPPT课件

论学习求知
总结词:举一反三
详细描述:这是《大学》中提出的学习的境界,表示通过学习一个知识点,能够触类旁通,掌握更多 相关的知识。
论为人处世
01 总结词
君子和而不同
02
详细描述
这是《大学》中提出的为人处 世的准则,表示有德行的人与 人相处应该和谐友善,但在原 则问题上要有自己的立场和主 张,不随波逐流。
提高自我修养
引导个人不断自我反省、 修正行为,提升自身修养 水平,成为更好的自己。
激发内在潜力
鼓励个人发掘自身潜力,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实现个人价值。
对教育观念的转变
重视德育教育
强调德育在教育中的地位,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 观念,培养德才兼备的人 才。
提倡人文教育
关注人的精神世界,注重 培养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论学习求知
总结词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详细描述
这句话是《大学》中提出的对待学习的态度,表示学习要不断进取,不能满足于现状,同时也要时刻 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避免因为自满而失去学习的动力。
论学习求知
总结词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
详细描述
这是《大学》中提出的学习方法,强 调学习要广泛涉猎,深入探究,认真 思考,明辨是非,以达到全面、深入 的理解和掌握知识。
节选三:论儒家教育观
总结词
探讨了儒家教育观的理念和实践。
详细描述
该节选选取了《大学》中关于儒家教育观的论述,深入探讨了儒家教育观的理念和实践,包括教育的目的、内容 和方法等方面的内容,以及儒家教育观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和价值。
《大学》节选的意义与影响
03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01

《大学》ppt课件-2024鲜版

《大学》ppt课件-2024鲜版
社会影响
《大学》所阐述的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政 治、教育、文化等领域产生了广泛影响。其强调的修身、齐家、 治国、平天下的理念,成为历代士人追求的人生目标和价值取 向。
5
《大学》的主要内容与结构
主要内容
《大学》主要阐述了儒家思想中的大学之道,包括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等核心观念。同时,它还探讨了个人 修养与社会治理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等修身方法。
真诚待人
以真诚的态度对待他人,尊重他人,赢得他人的 信任和尊重。
坚守原则
在生活和工作中坚守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不随波 逐流。
反省自身
经常反省自己的言行,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保 持心灵的纯净。
2024/3/27
13
修身齐家:修养品性,整齐家族
修养品性
注重个人品德修养,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和 良好的行为习惯。
作者介绍
曾子,名参,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人。他是孔子的弟子之一,以孝著 称,被尊为“宗圣”。曾子致力于传承和发扬儒家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 响。
2024/3/27
4
《大学》的地位与影响
2024/3/27
学术地位
《大学》是儒家经典《四书》之一,与《论语》、《孟子》、 《中庸》并列。它被视为研究儒家思想的重要文献,对后世产 生了深远影响。
01
主要思想
阐述了儒家思想中的“大学之道”,即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核心
理念,强调了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02
学术贡献
作为四书之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为儒家学派奠定了坚实的理论
基础,对古代中国的教育、政治、文化等领域具有重大贡献。
2024/3/27
03

《大学》PPT课件

《大学》PPT课件

从天子开始,一直到普通百姓,一律都要把
搞好自身的修养作为根本。根本问题没有抓好,
而要把其他枝节问题解决好,那是不可能的。他
所重视的反而薄弱,他所轻视的反而厚重,从来
没有这样的事情。
2021
内容分析 这里所展示的,是儒学三纲八目的追
求。 所谓三纲,是指明德、新民、止 于至善。它既是《大学》的纲领旨趣, 也是儒学“垂世立教”的目标所在。所 谓八目,是指 格物、致知、诚意、正 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它既 是为达到“三纲”而设计的条目工夫, 也是儒学为我们所展示的人生进修阶梯。
2021
【读解】
2021
2.治国安邦的大学问 古人十五岁入大学,学习伦理、政 治、哲学等“修己治人,治国安邦”的 大学问。 后一种含义其实也和前一种含义有 相通的地方,同样有“博学”的意思。
2021
整体感知
《大学》的主体是“三纲”“八 目”。 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第四单元:修齐治平 《大学》节选
2021
《大学》介绍:
儒家基本经典之一。原为《礼记》中 的一篇。相传为曾子作,近代许多学者 认为是秦汉之际儒家作品。全面总结了 先秦儒家关于道德修养、道德作用及其 与治国平天下的关系。南宋朱熹把它与 《论语》、《孟子》、《中庸》合称为 “四书”。
2021
课题释疑 《大学》是体现儒家思想的一篇政论文。 1.大人之学 “大学”是对“小学”而言,是说它不 是“详训诂,明句读”的“小学”,古人八 岁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 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而是讲治 国安邦的“大学”。“大学”是大人之学。 讲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大学》完整版本ppt课件

《大学》完整版本ppt课件

跨文化交流背景下的《大学》传播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跨文化交流 的增多,《大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 的重要代表之一,逐渐走向世界舞台 。
通过各种形式的跨文化交流活动,如 学术会议、文化交流项目、孔子学院 等,《大学》逐渐被更多国家和地区 的人们所了解和接受。
在跨文化交流的背景下,《大学》的 传播不仅涉及语言翻译和文化解释的 问题,还需要考虑不同文化背景下的 理解和接受问题。
因材施教
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个性化教育, 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
德育为先
注重学生的品德教育,培养具有高尚品 德的人才。
儒家思想与现代教育的融合
儒家思想中的“仁爱”与现代教育中的 人文关怀相融合,关注学生的情感、态
度和价值观。
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与现代教育中的 平衡发展相融合,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避免片面追求成绩。
《大学》对于全球文化交流的贡献
《大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为全球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通过《大学》的传播和推广,可以让更多国家 和地区的人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儒家思想, 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交流。
同时,《大学》所倡导的道德观念、修身齐家 治国平天下的理念等,也具有普世价值,可以 为全球文化交流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止于至善
不断追求更高的道德标准,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人格塑造的途径与方法
内省与慎独
通过自我反省和谨慎独处,培养自律和独立思考 的能力。
博学与笃行
广泛学习各种知识,并付诸实践,不断提升个人 素养和实践能力。
诚信与友善
保持诚实、守信、友善的品质,建立良好的人际 关系,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大学》在东亚文化圈中被广泛传播和接受,成为儒家经 典之一,对东亚各国的思想、文化、教育等领域产生了深 远影响。

高中语文 人教版选修《大学》课件(共29张ppt)

高中语文 人教版选修《大学》课件(共29张ppt)
当政为官的人作为座右铭;也是对儒学“恕道”原则的阐发,可广泛 应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作为我们立身处世,待人接物的有益参照。
2020/6/4
25
第六段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1)而民兴孝;上长长(2)而 民兴弟;上恤孤(3)而民不倍(4)。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5)。…… 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10) 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
(5)尧舜: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的两位领袖,即尧帝
和舜帝,历来被认为是圣君的代表。
(6)帅:同“率”,率领,统帅。
(7)桀(jié):夏最后一位君主。纣:即殷纣王,商最后一位君主。
二2020/人6/4 被认为是暴君的代表。
24
是故君子有诸(10)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 (11),而能喻(12)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
2020/6/4
9
到了程颐,他移易《大学》原本章节,成《大学》定本。 程颐、程颢尊崇《大学》,认为《大学》是孔门的遗书。
朱熹认为《大学》是曾子及曾子门人作,这是为了建立从 孔子到曾子、到子思、到孟子、到二程、到朱熹的道统。
朱熹对《大学》原文作了改订整理。认为《大学》所教, 是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大学》讲格物、致知、诚 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内圣外王之道。
小结:强调要“正其心”,就要做到驾驭感情,进行 调节,以保持中正平和的心态,集中精神修养品性。
2020/6/4
22
第四段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①,之其所贱恶
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②而辟焉,之其所敖惰③而 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 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④。”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就国学的内容而言,占主导地位 的应是儒家的著作和学说,尤其 是经典著作“四书五经”。
四书 五经
《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
《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大学》节选公开课
河南大学 A东dd 南you大r titl学e A厦dd y门ou大r titl学e 香港大学
河南理工大学
明德,新民,止于至善 止于至善 自强不息,止于至善 明德格物 明德任责
1.大人之学
“大学”是对“小学”而言。古人八 岁入小学,学习 “洒扫应对进退、礼乐 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十 五岁入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 “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治国安邦学 问。
2.博学
“民之俊秀,皆入大学 ”
第一段
第一段
前一个“明”, “使……显明”。
后一个“明” ,美好。
《大学》节选公开课
节 选
《大学》节选公开课
儒家基本经典之一。原为《礼记》中的一篇。相 传为曾子作,近代许多学者认为是秦汉之际儒家 作品。
到了唐代,韩愈、李翱从维护儒家的所谓“道统” 出发,十分推崇这两篇文章,把它和《论语》、 《孟子》相提并论。
到了宋代,程颢、程颐更是竭力推崇这两篇文章。 南宋朱熹把它与《论语》、《孟子》、《中庸》 合称为“四书”。
二、《大学》地位
《大学》一文不长,仅有短 短的两千余字,但却是先秦、 秦汉儒家学说的总括性著作, 是儒家人生教育的道德纲领, 也是维护封建宗法制度的政 治纲领。
《大学》以相当成熟的 理论思维构建了一个中国 封建社会儒家人生教育的 总体框架,构建了一个中 国封建社会士人人生发展 的宏观图示。
《大学》节选公开课
使意念真诚
厌恶;不好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
喜爱;美好;容貌
同“慊”,满足、满意
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独自呆着的时候
士阶层
平民之获得知识才艺者
《大学》节选公开课
止于至善
明德
新民
格致 物知




修齐 身家
治平 国天

平天下 《大学》节选公开课
天下
世界
乾隆接见英国使臣马嘎尔尼 当“天下”遭遇“世界”
本段是《礼记》中的 《大学》篇的经文,共 205字;后面还有五段, 是后人的传文,即后人 对经文的解释。
第二段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
一切
根本
本乱而末治者, 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
枝末、枝节
所重视的反而薄弱
薄者厚,未之有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即“未有之也”。 没有这样的道理(事情、做法等)
上自君王,下至平民百姓,一 律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根 本问题没有抓好,而把其他枝 节问题解决了,那是不可能的。 他所重视的反而薄弱,他所轻 视的反而厚重,从来没有这样 的事情!
译文:
古代那些想把完美的德行昭示,阐明于天下 的人,就要先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 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 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 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 先端正自己的内心;要想端正自己的内心, 先要使自己的心意诚实;要想使自己的心意 诚实,先要获得知识;而要获得知识,关键 在于研究万事万物,推究事物的原理。
青春是一场无知的奔忙, 总会留下颠沛流离的伤。 我多么希望明天有太阳, 灼烧我那腐烂的梦想。
不懂这大学之道的,不懂得独善其 身的,代价将会是我们的梦想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使家庭、家族和和美美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修养自身的品性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使自己获得知识 致知在格物。 探究事物原理
亲民是在明晓 自身本性的善 德之后,帮助 自己及他人去 除污染心灵的 东西,使他们 同样能够达到 与自己同样心 灵纯洁的境界 。
朱熹
大大 学学
三八 纲条 领目
大 明德 美好的德行

三 亲民 使天下人去旧更新
纲 领
至善 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
知道要达到的最高境界是“至善”
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
宗旨
“亲”应为“新”,使天
在止于至善。
下人去旧更新。
使人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译文: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
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善 的最高境界。
《大学》节选公开课
程颐:“亲,当作新。 ”
朱熹:“新者, 革其旧之谓也。 言既自明字‘明 德’,又当推以 及人,使之亦有 以去其旧染之污
平天下 使天下归于太平
大 治国 学 齐家
治理国家 整治家庭
八 修身
修养自身
条 正心 目 诚意
端正内心 使心意诚实
致知 获得知识
格物 探究事物原理
《大学》节选公开课
内圣
修身 吾日三省吾身—曾子 正心 若安天下,必先正其身心—吴兢《贞观政要》 诚意 万物皆备于我,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孟子 致知 常玉不琢不成文章,君子不学不成其德 —董仲舒 格物 古人观于天地山川虫鱼鸟兽往往有得。—王安石
平 天 下治
国齐 家修 身


诚 意
致 知


条件关系 因果关系
物格而后知至; 知至而后意诚; 意诚而后心正; 心正而后身修; 身修而后家齐; 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
研究万物,推究事物的原理,然 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心 意才能诚实;心意诚实了,内心 自然会端正;内心端正了,才能 修养品性;自身修养好了,家庭 就会得到整治;家庭整治好了, 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 天下才能太平。
收获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知止→定→静→安→虑→得
知道要达到的最高境界“至善”,而后才能有确定 的目标;目标确定后,内心就会平静;内心平静,遇事就 可以坦然自安;遇事安和,就能思虑周详;思虑周详,然 后才能有所收获,达到至善的境界。天下万物都有根本有 枝叶,世间万物皆有开始和结束。知道什么该先做,什么 该后做,那么,就接近道了。
《大学》节选公开课
外王
平天下 治国 齐家 修身
天子 诸侯 大夫 士
庶人
《大学》节选公开课
修身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
皆以修身为本。(《大学》)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 远。(《论语·泰伯》)
《大学》节选公开
课 西周春秋,士是贵族的最低
等级
文化贵族之没落者
战国时代,士是一个流动的 阶层 凡有一德一艺者皆 可称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