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戏剧文学教学模式探究
大单元基础下高中语文戏剧教学策略探析——以“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二单元为例
大单元基础下高中语文戏剧教学策略探析——以“统编版”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二单元为例
赵玉凤;王钢
【期刊名称】《科教导刊》
【年(卷),期】2024()8
【摘要】现行“统编版”语文教材是以新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为背景,围绕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指引来安排单元的教学内容,充分体现大单元教学。
在此状况下,教师在高中语文戏剧教学过程中,应按照新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借助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更新教学理念,创新设计教学方法,实施大单元教学。
文章以“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二单元为例,以大单元为基础来展开高中语文戏剧教学:凝练大单元主题,进行主题式教学;确定大单元教学目标,安排教学任务;根据学习任务,推动学生自主学习;整本书阅读,提升文学素养;改善评价方式,实现教学目标,最后进行总结。
【总页数】4页(P133-136)
【作者】赵玉凤;王钢
【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24
【相关文献】
1.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语文戏剧问题式教学--以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二单元为例
2.“学习任务群”视角下的大单元教学探索——以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第二单元为例3.宏观与微观视角下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以统编高中必修下册第二单元为例4.单元统整视角下高中语文大单元作业设计探究——以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二单元作业设计为例5.基于支架式教学法的高中语文小说大单元教学策略探析——以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第六单元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学戏剧文学教学策略研究
中学戏剧文学教学策略研究作者:宣沫来源:《中国教师》2013年第24期戏剧文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戏剧文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也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在中学教学中十分重要。
接下来,笔者就戏剧文学作为必修课和选修课的不同讨论戏剧文学的教学策略。
一、戏剧文学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教学重点1.必修课教学的重点(1)以文学性教学为主要目的戏剧文学不等同于戏剧,一般认为,戏剧是以表演为中心,融文学、音乐、舞蹈等为一体的综合艺术,而戏剧文学是和诗歌、散文、小说并称的文学样式。
作为一种文学样式,教学的重点要突出文学性,就中学而言,教学目的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戏剧文学的基本特征,培养鉴赏戏剧文学的能力。
(2)以阅读教学为主要方法在戏剧文学中,学习的对象是剧本,而学习剧本就是阅读作品,教学的重点也应是阅读教学。
在教学方法选择上要以阅读为基本方法,如通过戏剧语言和潜台词的学习,感受剧中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并借助一定的阅读经验达到对剧作主题意义的理解,进而对剧作作出评价。
这个过程不仅是对语言理解的过程,也是对内容深层次把握和体会的过程,因此也是审美感知的过程。
(3)以直观具体为感受方式较之于其他文学样式,戏剧文学的场景性很强,因此,直观动态的展示也是极为重要的。
教师在解读过程中应鼓励学生自己进行阅读、体验、鉴赏、分析、评价。
同时,可以借助播放戏剧视频,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到戏剧场景当中,从而获得最直观最具体的感受。
另外,角色扮演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方法。
2.选修课教学的重点(1)以学生良好文化心态的形成为主要目的培养学生的良好文化心态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作为戏剧文学,要以促进学生良好文化心态的形成为主要目的。
通过多种戏剧文学的学习,既培养学生开放的文化视野,也让学生学会尊重不同民族、不同宗教和不同地域的文化,培养多样化的文学眼光,形成世界文学的广阔视野,在了解各国文化的同时,能够领略到不同民族的文化心理,从而丰富精神世界。
简论高中语文——戏剧文学的教学实践
探索篇•方法展示简淹高中语丈----戏剧丈学的教学卖践黎俊(贵州师范大学附厲中学,贵州贵阳)摘要:戏剧文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有着关键作用。
因此在高中语文课程中设置了不少的戏剧文学作品。
如何适应新课程的改革要求,提高戏剧教学的效率,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
结合教学体验,对高中语文戏剧教学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针对戏剧教学中的不足,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以期进一步完善戏剧教学,促进语文教学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中语文;戏剧课程;教学实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语文教学也在与时俱进,加快:适应新课标要求的原因。
而要改变这一现状,需要在充分了解戏改革步伐,逐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求。
而戏剧教学作为语文教1剧文学作品的价值基础上,采取积极的教学改革措施'学中的一部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补充,因此更需要被:二、戏剧文学作品的教学价值重视起来。
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必须重视戏剧教学,不断创新,调1新课标明确指出了在高中开展语文教学的目的和意义:学习整教学思路,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欣1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赏戏剧,从而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
1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全面提高学但就目前高中戏剧文学发展的现状来看,课程编写篇目少、1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教师和学生普遍不重视等问题凸显,有的学校甚至将戏剧作为选1由此,作为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戏剧文学被纳入高中语修课,让学生自学甚至不开设这门课程,即使是开设了戏剧文学1文教材,这符合高中生的认知规律,贴近高中生的认知水平,具有课程的学校,大多数也是教师台上概括地讲,学生台下默默地听:向生性。
的传统授课模式。
教学效果很不理想。
1三、对戏剧文学的教学建议一、戏剧文学作品的教学现状1(一)准确定位戏剧篇目,选择恰当的教学素材(一)教材单薄,选文单一化、固定化1就目前来说,选入高中语文课本的戏剧篇目多是经典之作。
高中语文戏剧文学的教学法研究
高中语文戏剧文学的教学法研究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戏剧文学是一个重要且富有魅力的组成部分。
然而,由于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都可能面临一些挑战。
因此,探索有效的教学法以提高高中语文戏剧文学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中语文戏剧文学教学的重要性戏剧文学作为一种文学体裁,融合了文学、表演、舞台艺术等多种元素,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艺术价值。
通过学习戏剧文学,学生能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深入理解人性、社会和历史。
同时,戏剧文学的独特表现形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此外,戏剧文学作品往往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和社会现象,能够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增强文化认同感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二、高中语文戏剧文学教学的现状与问题在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戏剧文学的教学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教学时间相对有限,导致教师难以对戏剧作品进行深入细致的讲解和分析。
其次,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多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不高。
再者,由于缺乏实际的表演机会和舞台经验,学生对戏剧的理解往往停留在文字层面,难以真正感受到戏剧的魅力。
此外,部分教师对戏剧文学的专业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高中语文戏剧文学教学法的探索1、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是提高戏剧文学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相关的影视片段、音频资料,或者展示舞台剧照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戏剧的魅力。
例如,在教学《雷雨》时,可以播放话剧片段,让学生感受演员们的精彩表演和紧张的剧情氛围。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在特定的情境中体验角色的情感和心理变化。
2、比较阅读法将不同的戏剧作品进行比较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戏剧文学的特点和风格。
教师可以选择同一作者不同时期的作品,或者不同作者风格相似的作品进行比较。
比如,将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和曹禺的《雷雨》进行比较,分析两部作品在人物塑造、情节设置、语言表达等方面的异同,从而加深学生对戏剧文学的理解。
高中语文必修4戏剧单元学法指导
高中语文必修4戏剧单元学法指导戏剧是一种在舞台上表演的综合艺术。
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来塑造人物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
与小说、诗歌、散文并列的戏剧文学,指的是供舞台表演使用的剧本,这里说的戏剧欣赏,指的就是对剧本的欣赏。
一、本单元在语文教材中的地位及其作用本单元是高中必修课本中戏剧鉴赏教学的唯一一个单元,相对于诗歌、散文小说的安排比例较小,因此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单元包括三篇课文:《窦娥冤》《雷雨》《哈姆雷特》。
学习本单元,意在培养学生阅读古今中外戏剧作品的兴趣,领悟戏剧所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感情,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深化学生对中外传统文化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审美能力、探究能力等语文综合素养。
二、本单元的教学目标1.以课文为主,引导学生学会概括情节。
在概括情节时,要把剧本里的显在情节和潜在情节都包括进去。
2.要让学生了解戏剧中的主要矛盾冲突和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
剧作中往往有多种矛盾冲突,要让学生分清哪个是最主要的矛盾,矛盾对立的双方是谁,以提高学生理解剧情,把握人物的能力。
3.分析、品味语言,理解含义丰富的语句,把握言外之意,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提高对戏剧文学语言的感受力。
感受作品中的思想、艺术魅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其审美能力。
4.把握和欣赏人物形象。
帮助学生走进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让他们深刻理解人物,能恰当地表达出作品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独特感受,从而把握剧中的人物形象。
三、学生学习本单元面临的困难读剧本,戏剧场面和人物形象都是通过想象产生的,具有间接性。
在读剧本时,读者凭经验想象生动的戏剧场面,而不是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阅读剧本要有“场面感”,还要有穿越时空的想象力。
我校学生来自于宁南山区,学生的视野相对狭窄,一方面生活经验相对匮乏,另外阅读量少,缺乏想象力,很难营造“场面感”,因此,学习戏剧对他们来说难度不小。
“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戏剧中丰富的人物形象,对人物及主题的多元解读给学生带来学习上的困难。
高中语文备课教案小说与戏剧的文学特点教学步骤设计
高中语文备课教案小说与戏剧的文学特点教学步骤设计高中语文备课教案教学步骤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 理解小说和戏剧的概念和区别;2. 分析小说和戏剧的文学特点;3. 比较小说和戏剧的异同点;4. 提高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
二、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 针对小说和戏剧的教学材料,例如小说章节或戏剧剧本;2. PowerPoint或其他教学工具;3. 白板、彩色粉笔、电子屏等教学辅助工具。
学生准备:1. 完成课前布置的预习任务,了解小说和戏剧的基本概念;2. 针对预习任务准备的读书笔记或心得体会。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通过一个短小精彩的小故事或者名言警句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对话剧和小说的兴趣。
2. 引导讨论小说的文学特点(1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小说的概念和特点。
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 什么是小说?小说有哪些基本元素?- 小说和真实生活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小说中的人物、情节、环境等因素如何塑造故事的情感和主题?教师引领学生深入思考,让学生通过讨论撷取出小说的文学特点,例如情节丰富、人物形象鲜明、生动的描写等。
3. 展示戏剧的文学特点(20分钟)教师介绍戏剧的概念,并让学生分小组展示一段戏剧表演。
表演可以选择经典戏剧作品的片段或自主创作的内容。
在表演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戏剧的文学特点,例如舞台语言的运用、角色互动、视觉效果等。
4. 小组合作比较小说和戏剧(2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篇小说和一部戏剧进行比较分析。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填写一份比较表格,表格内容可以包括以下方面:题材、人物塑造、情节结构等。
5. 全班分享比较结果(15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比较结果,其他小组可以提问或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在学生分享的过程中指导学生理解小说和戏剧的异同点,并引导学生提炼出两者共同的文学特点。
6. 总结和扩展(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给予学生必要的扩展阅读和思考题。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戏剧单元教学研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戏剧单元教学研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戏剧单元教学研究近年来,随着戏剧教育的受到重视,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的戏剧单元逐渐成为教学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对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的戏剧单元进行教学研究,并探讨如何有效地进行戏剧教学。
一、戏剧教学的重要性戏剧是一门融合艺术形式的学科,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通过戏剧教学,学生可以亲身参与角色扮演,体验戏剧剧情,提高情感表达和沟通能力。
此外,戏剧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培养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戏剧单元的教学理念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的戏剧单元主要涉及古代文学名著中的戏剧元素,如《汉宫秋》、《茶馆》等。
在进行戏剧教学时,我们应该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参与到戏剧表演中。
三、戏剧单元的教学方法1. 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是戏剧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指派各组扮演不同的角色,让学生亲身体验戏剧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在角色扮演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反馈,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剧本内涵。
2. 制作剧本法在戏剧教学中,学生可以参与到剧本的编写和制作中。
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或分工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亲自编写戏剧剧本。
通过制作剧本的过程,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戏剧文本的结构和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创作能力。
3. 观摩交流法观摩交流是戏剧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戏剧演出,观摩优秀的戏剧表演,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
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戏剧交流活动,促使学生与他人分享观剧体验,拓宽学生的戏剧视野。
四、戏剧单元的评价方法在戏剧教学中,评价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除了传统的笔试考核外,我们还可以采用其他形式的评价方式,如观摩评价、鉴赏评价等。
高中语文课本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
高中语文课本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摘要:高中语文作为一门实践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在语文实践中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课本剧是一种以戏剧语言来表达文章主题的教学实践活动,本文基于课本剧实践研究,以探索高中语文实践课程的开展策略及综合实践课程的评价改革研究,实现对已有研究课本剧教学策略的补充与拓展。
关键词:实践课程改革课本剧活动方案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一)研究背景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高中语文作为一门实践课程,着力于在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如何发掘祖国语言文字资源和实践机会,值得我们去探究。
高中语文教学中编演课本剧就是把课文中叙事性的文章改编为戏剧形式,以戏剧语言来表达文章主题的教学实践活动。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即“双减”政策。
要求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科学利用课余时间,开展阅读和文艺活动。
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
综上,本课题是根据国家的相关政策,基于已有的课本剧实践研究成果,而提出的。
(二)研究的意义1.理论意义基于课本剧实践研究,以探索高中语文实践课程的开展策略及综合实践课程的评价改革研究。
从而实现对已有研究的补充、丰富、细化。
2.实现意义利于达到语文学科的育人目的,使学生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品质和能力,以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三)理论基础与依据1.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该理论源于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对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由每个人依据自己的经验与图式建构的。
”[1]因此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看来知识的获得个体在一定的情境中,通过必要的学习资料和他人的帮助,以主动的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所以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当包括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四个部分。
高中语文统编教材戏剧单元内容及教学实施建议
学科教育与教学高中语文统编教材戏剧单元内容及教学实施建议●鲍开恺*摘 要: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下册第二单元是戏剧单元。
该单元以“戏剧文学”和“悲悯情怀”为教学重点,体现了文体与主题并重、“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的特点。
基于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戏剧教学应增强专题阅读、群文阅读,结合地域特色开发课程资源,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与批判性思维,以更好地提升学生语文学科素养。
关键词:统编教材 戏剧教学 高中语文 戏剧单元*鲍开恺,苏州科技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戏剧是一门综合艺术,包括戏曲、话剧、歌剧、舞剧等多种门类,集文学、表演、音乐、绘画等艺术于一身,给人带来视听的享受、审美的熏陶与道德的教育。
高中语文统编教材(以下称“统编版”)必修下册第二单元,是高中语文必修课程中唯一的戏剧单元。
该单元编选了《窦娥冤》等三部戏剧名作,并设置了若干个单元学习任务。
笔者以对“统编版”教材戏剧单元的编制理念与特色分析为切入点,结合2004年“人教版”教材的戏剧选文与教学内容,探讨核心素养背景下戏剧文学的教学重点与实施策略。
一、文体与主题兼顾,“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统编版”高中语文戏剧单元选编了《窦娥冤》《雷雨》《哈姆莱特》三部名著的精华片段,分别属于中国古典戏曲、中国现代话剧和西方戏剧。
该单元与“人教版”必修四戏剧单元既存在延续性,又作出了新的调整。
“统编版”戏剧单元系文体与主题兼顾的复合型单元,便于学生感受与把握戏剧的文体特征和思想主题。
与此相应,该单元的教学重点分为两大部分:一是熟悉戏剧文学体裁,理解作品人物、情节、语言,把握戏剧冲突;二是品味悲剧意蕴,理解人类的悲悯情怀和高尚品质。
为便于比较分析,笔者将两个版本教材的选文内容与单元导语列表如下(表1)。
由表1可见,“统编版”戏剧单元的选文较之“人教版”有两大调整:一是“人教版”收录《窦娥冤》楔子及前三折,“统编版”仅保留第三折(即“斩娥”)。
高中语文戏剧教学探究
高中语文戏剧教学探究摘要:在高中语文课本中有不少戏剧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如何适应新课程的改革要求,提高戏剧教学的效率,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根据多年的教学体验,对高中语文戏剧教学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针对戏剧教学中的不足,有针对性地改进措施,希望能够抛砖引玉,进一步完善戏剧教学,促进语文教学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中语文;戏剧;教学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我们的语文教学也应该加快改革的步伐,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
现在的高中语文课本内容更加丰富了,我们的教学手段也变得多种多样,学生评价体系也有了很大的转变,如果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一个老师台上讲,几十个学生台下听,显然是不适合课程改革的要求。
一、高中语文戏剧教学的现状1.对戏剧篇目的定位不够准确在戏剧教学中,很多教师只是向学生传递了一定的语文知识和培养了学生相应的语文技能,却忽略了戏剧本身的意义,对戏剧的概念以及戏剧的发展都没有重视起来,这样就导致我们的戏剧教学从定位上就没有和其他科目的教学区别开来,定位模糊,不够准确。
学生对戏剧缺乏系统的理解与认识,不了解戏剧的文学形式以及这种形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这与高中语文对戏剧教学的要求是不相符的。
2.戏剧教学模式过于陈旧戏剧是一门非常有意思、有品位的艺术形式,可是在现代教学中,很多语文教师却未能很好地把戏剧的艺术性在教学中体现出来,仍然采用的是传统的讲解分析法,这样的教学根本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教学效率也比较低。
现代语文教学需要很好地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去,而语文教学中的学生仍然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这就无法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生主动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了。
3.教学目标要求跟不上时代的发展高中语文的戏剧教学,主要是通过让学生接触戏剧文学来提高学生对戏剧的认识水平,让高中生能够对这种传统艺术有初步的了解,并能欣赏戏剧艺术。
可是,现在很多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都忽略了这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在戏剧教学中只是蜻蜓点水一般,对戏剧知识一带而过,学生根本无法通过课堂学习理解和认识戏剧艺术,自然学生的戏剧审美素质也难以得到提高。
高一语文教学中的戏剧选读与表演
高一语文教学中的戏剧选读与表演戏剧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戏剧选读与表演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演技水平和团队合作意识。
本文将从以上几个方面来论述高一语文教学中戏剧选读与表演的重要性和具体实施方法。
一、戏剧选读与文学作品的理解在高一语文教学中,通过戏剧选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
选取经典的戏剧作品,如《哈姆雷特》、《茶馆》等,让学生通过角色玩转语言,深入体验文学作品的情节和情感。
通过学习戏剧中的对白、动作和情绪表达,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中的人物性格、思想主题等。
通过戏剧选读,学生的文学素养将得到更全面的提升。
二、表演能力与语言表达的培养戏剧表演是高一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表演,学生可以培养自信心、提高演技水平,并将语言表达能力与情感传递能力结合起来。
在戏剧表演中,学生不仅需要准确地传达剧本中的对白,还需要通过面部表情、肢体语言和声音的调动来传递角色的情感。
这样的表演能力既需语言的驾驭,又需情感的投入,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三、团队合作与社交能力的培养戏剧表演是一个集体合作的过程,每个学生都需要扮演一个角色并与其他角色互动,相互依赖。
在这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并学会与他人合作,才能使整个剧组的表演效果更好。
通过戏剧的团队合作,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团队意识可以得到充分培养。
四、具体实施方法1. 对于戏剧选读,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资源,选择适合的经典戏剧作品进行选读。
并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剧本、扮演角色等方式深入理解作品。
2. 对于戏剧表演,教师可以分组让学生自行编排并表演一场戏剧。
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包括角色分析、台词表达等,并鼓励学生创新表演形式。
3.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和活跃度,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总之,戏剧选读与表演在高一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学语文戏剧文学鉴赏技巧教案
中学语文戏剧文学鉴赏技巧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节课主要通过讲解戏剧文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培养学生对戏剧作品的鉴赏能力,使学生能够理解戏剧中人物形象、情节发展以及舞台设计的意义,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教学重点1.掌握戏剧文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理解戏剧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3.分析舞台设计在戏剧中的作用。
三、教学内容1.戏剧文学的概念和特点戏剧文学是以舞台为媒介,通过对话和动作的表演来呈现故事情节的文学形式。
其特点包括:(1)舞台表演:戏剧是通过演员的表演和舞台布景来呈现的。
(2)多样性:戏剧作品的题材和风格多种多样,可以反映社会生活、历史事件、现实问题等。
(3)对话与动作:戏剧通过人物的对话和动作来推动情节的发展。
(4)舞台设计:舞台的布景、道具和灯光等都对戏剧的表演起着重要的作用。
2.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的鉴赏在鉴赏一部戏剧作品时,我们需要关注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情节的发展,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人物性格描写: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对白以及其他人物对其评价等来描写人物的性格特点。
(2)人物关系:分析人物之间的关系对于理解情节的发展非常重要,可以观察他们之间的互动、冲突和合作等。
(3)冲突与转折:戏剧作品中经常存在着各种冲突和转折点,这些冲突和转折会影响到情节的发展走向。
(4)高潮与结局:观察戏剧作品中的高潮部分和结局,理解其中的意义和表达。
3.舞台设计的作用舞台设计在戏剧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通过布景、道具和灯光等手段来营造氛围、表达情感和强调重点。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布景设计:通过舞台的布景设计来展现不同场景和环境,使观众更好地理解故事背景。
(2)道具设计:道具可以帮助演员表达情感、展示人物特点,并且在戏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3)灯光设计:灯光可以烘托情节氛围,加强人物形象的表现力,引导观众的视觉焦点。
(4)音效设计:音效的运用可以让观众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故事的氛围和紧张感。
高中语文戏剧教案模板人教版
课时:2课时年级:高中教材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理解剧本《雷雨》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把握剧本的主题思想。
2. 学习戏剧的基础知识,包括戏剧结构、人物刻画、语言特点等。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提高语言表达和艺术表现力。
4. 通过对《雷雨》的学习,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培养批判性思维。
教学重点:1. 理解剧本《雷雨》的主题思想。
2. 分析剧本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3. 掌握戏剧的基本知识。
教学难点:1. 把握剧本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和矛盾冲突。
2. 分析剧本中人物语言的潜台词。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通过播放《雷雨》的相关影视片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介绍剧本《雷雨》的作者和创作背景。
二、新课导入1. 让学生阅读剧本《雷雨》的简介,了解剧本的基本情节。
2. 分析剧本中的人物关系,引导学生关注人物性格和命运。
三、阅读剧本1. 让学生分组阅读剧本,每组挑选一幕进行朗读。
2. 各组汇报阅读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人物分析1. 以周朴园为核心,分析其性格特点、行为动机及在剧本中的地位。
2. 分析其他人物形象,如鲁妈、四凤、周萍等,探讨其性格特点和命运。
五、讨论与交流1. 讨论剧本《雷雨》的主题思想,如家庭伦理、人性、社会现实等。
2. 分析剧本中人物语言的潜台词,探讨人物心理和性格。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剧本《雷雨》的理解。
2. 引导学生关注剧本中的人物关系和矛盾冲突。
二、深化讨论1. 深入探讨剧本《雷雨》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
2. 分析剧本中人物命运的必然性,探讨社会因素对人物命运的影响。
三、总结与拓展1. 总结剧本《雷雨》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和艺术特点。
2. 拓展学习,引导学生关注其他戏剧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剧本《雷雨》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剧本《雷雨》的读后感。
高中语文戏剧教学教案模板
课时:1课时年级:高中教材:《雷雨》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1)阅读剧本,了解剧情,把握其中的矛盾冲突,了解人物的性格。
(2)初步了解戏剧人物的鉴赏方法,学会从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分析人物形象。
(3)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对戏剧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作者借助浓重的戏剧氛围及富有诗意的语言所传达的悲剧意识(性格的悲剧、命运的悲剧、生存的悲剧)。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思考人性的复杂性。
教学重点:1. 分析剧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
2. 把握尖锐集中的戏剧冲突。
3. 品味人物的语言。
教学难点:1. 探测人物的内心世界,理解人物的行为动机。
2. 鉴赏作品的艺术魅力。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剧本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自由讨论,提出自己对《雷雨》的初步认识。
二、整体感知1. 学生朗读剧本,了解剧情梗概。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剧本中的矛盾冲突,归纳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三、品读评析1. 教师选取剧中具有代表性的片段,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延伸探究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雷雨》所反映的社会现实,以及作品中的人物命运。
2.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作品中人物命运的看法。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回顾所学,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情况,了解其对戏剧知识的掌握程度。
2. 作品鉴赏能力: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汇报,评价其对人物形象、矛盾冲突的把握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学生在讨论中对社会现实的关注程度,以及对作品中人物命运的思考。
教学用具:1. 多媒体课件2. 《雷雨》剧本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戏剧文本教学
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戏剧文本教学1. 创设戏剧表演情境,促使学生参与。
高中语文教师首先要改变教学观念,重视戏剧教学。
同时,善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尤其是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
例如,在讲解《雷雨》一课时,可以设置问题让学生思考鲁大海和周朴园在激烈的冲突中暴露了自身哪些特点,特别是这篇戏剧中多次运用到了“哦”,可以分析周朴园每次说哦时的内心活动和语气。
2. 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拓展学生视野。
在戏剧教学中引入图片、视频等网络信息资源,有利于学生对所学戏剧知识形成直观形象认识,促使其更快融入戏剧情境当中。
例如,可以让学生观看同名的戏剧作品,通过视频中的角色形象和动作特征,加深对戏剧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印象。
3. 科学地评价戏剧表演,激发学生兴趣。
在戏剧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戏剧表演,并对他们的表演进行科学评价。
评价应包括表演精神、人物形态的把握、服装道具等方面。
同时,要允许学生之间相互讨论,甚至反驳表扬小组同学,积极肯定学生的表演。
当学生提出不同的建议时,要安静听取,因为意见能反映学生对戏剧文学的不同认识,同样有利于提高戏剧教学效果。
此外,针对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中戏剧文本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戏剧文学的价值。
戏剧是一种具有高度艺术性的文学形式,它不仅具有审美价值,还具有教育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到戏剧文学的价值,激发他们对戏剧文学的热爱和学习兴趣。
2. 注重培养学生的戏剧鉴赏能力。
由于戏剧不同于其他文学形式,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因此需要培养学生的戏剧鉴赏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剧本结构、人物性格、语言表达等方面,提高学生的戏剧鉴赏能力。
3. 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戏剧教学。
由于戏剧和学生实际生活存在一定的距离,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戏剧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戏剧文本。
例如,在讲解现代话剧时,可以结合当前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将戏剧文本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整本书阅读视野下的高中语文戏剧作品教学研究
整本书阅读视野下的高中语文戏剧作品教学研究整本书阅读视野下的高中语文戏剧作品教学研究近年来,整本书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整本书阅读的核心理念是通过阅读一本完整的作品,全面而深入地了解其中的人物、情节、主题等方面,并通过文学作品传递的思想和美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精神。
而戏剧作品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具有生动的人物形象、戏剧性的冲突与发展、丰富的情感表达等特点,成为整本书阅读的重要对象。
高中语文戏剧作品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观察能力,通过戏剧作品的阅读和解析,激发学生对于戏剧艺术的兴趣,并引导学生欣赏戏剧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
整本书阅读时,学生可以在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线索中感受到人物的情感变化、角色之间的冲突与共同成长,这对于学生的情感和认知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除此之外,戏剧作品还能让学生体验戏剧的独特魅力,通过研究剧本、表演和观看演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整本书阅读中引入戏剧作品教学的关键是如何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形式。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引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角色扮演并表演该角色的情感变化、行为举止等,这种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情感表达能力。
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集体或小组朗读剧本,让学生亲自感受剧本中的节奏和冲突,理解戏剧作品中的音乐性和节奏感,并通过讨论和演绎的方式进一步深入探讨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再次,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戏剧演出,通过观察和欣赏演员的表演技巧、舞台布置等方面,培养学生对戏剧艺术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在整本书阅读视野下的高中语文戏剧作品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十分关键。
教师应该具有对于戏剧艺术的专业知识和理解力,能够深入解读戏剧作品中的人物、情节与主题,并能够将其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历史背景等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具备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的能力,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辨能力。
高中戏剧作品怎么教
是 戏剧 文 学阅读 教 学存 在模
戏剧 语 言 、舞 台说 明等 ,作 为戏 剧 文学 阅读 教学 的课 堂教 学 内容 。没 有 属 于戏 剧 文体 特 点 的教 学 内容 , 就 不可 能有 良好 的课程 效果 。只有 选择能 体现 戏剧 文体特 点 的 内容 作 为戏剧 文学 阅读 教学 的课 堂教 学 内 容 ,才 能有 效地 引导 学生 开展戏 剧 文学 阅读教 学 ,才能 有效 地培 养学
戏剧新 作 品 , “ 为学 生的终 身学 习 和有个 性 的发展 奠定 基础 ” ( 引自 《 语文课程 目标》 ) 。然而 ,现在戏剧
篇课文的教学内容,是阅读教学的
基本规则 ” 。按照笔 者的理解 ,戏剧 文学 阅读教学 , 要依照戏剧体式 , 从 戏剧 的特征 内容 出发 ,确定 教学 内 容 。简 言之 ,教 师要把 戏 剧 当戏剧 教。高中戏剧文学阅读教学一定要关
过程 ,是教 师引 导学生 在初 中学 习 戏剧 的基础 上进一 步走 近戏 剧 的过 程 ,也 是学 生积 累戏 剧素养 、发展 个性 走 进 戏剧 艺 术 的 过程 。因此 , 戏剧 文学 阅读教 学 的内容 一定 要突
喜好挑一两篇课文 、教一点文学常
识 ,有 的甚 至根 本不 教 、由学 生课
出戏 剧 的艺术特 征 ,选择 能体 现戏
剧 文体 特 点 的 内容 ,如戏 剧 冲 突 、
空的概 括和 灌输 ,使得 戏剧 阅读 教 学缺乏 人 文性 、时代性 ,大大地 损 伤了戏剧文学 的价值 和魅力。 四是 戏剧 文学 阅读 教学 存在 去 阅读 化倾 向 。有 的教 师把 戏剧 文学
生 的艺术 素养 ,培养 学 生创作 表演 戏剧 的兴趣 与能力 。 “ 外 行看热 闹, 内行看 门道” ,高 中戏 剧文学 阅读 教 学 一定要 把 学生 引入戏 剧 门道 。学 生 的戏剧 素养 达 到一定 的程 度 ,才 有 可能给戏剧发展正文艺 复 兴 时 期的戏 剧 与现代 戏剧 的不 同 ,没 有 搞清戏 剧文 学 阅读 教学 与戏 曲文 学 阅读 教学 的 区别 ,而是 不论作 品 是 古典戏 剧 还是 现代 戏剧 ,是话 剧 还 是戏 曲 ,把不 同形 式的 戏剧 千篇
高一语文古典戏剧研究教案
高一语文古典戏剧研究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古典戏剧的发展历程和特点;2. 研究古典戏剧的基本概念和术语;3. 分析古典戏剧作品的结构和表演要素;4. 掌握古典戏剧作品的解读方法和技巧;5. 培养学生对古典戏剧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古典戏剧的定义和发展背景;2. 古典戏剧的基本特点和表现形式;3. 古代古典戏剧作品的代表作品欣赏和分析;4. 古典戏剧作品的解读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重点1. 掌握古典戏剧的基本概念和术语;2. 分析古典戏剧作品的结构和表演要素;3. 培养学生对古典戏剧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四、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通过讲解、示范和示意图等方式,介绍古典戏剧的相关知识;2. 小组讨论: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古典戏剧作品的分析和解读;3. 视听欣赏:播放古典戏剧的音频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感受古典戏剧的表演魅力。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古典戏剧的定义和发展背景1. 引入:通过展示古典戏剧的经典场景或角色,激发学生对古典戏剧的兴趣;2. 了解古典戏剧的定义和发展背景:讲解古典戏剧的起源、发展历程和影响;3. 分析古典戏剧的基本特点和表现形式:介绍古典戏剧的戏曲、舞台布景、表演风格等方面的特点;4. 研究古典戏剧的基本概念和术语:解释古典戏剧中常见的词汇和概念。
第二课时:古代古典戏剧作品的代表作品欣赏和分析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复古典戏剧的基本概念和术语;2. 介绍古代古典戏剧作品的代表作品:选取一至两个古代古典戏剧作品,进行简要介绍和欣赏;3. 分析古典戏剧作品的结构和表演要素:通过对作品的剧情、人物、舞台等要素进行分析,揭示古典戏剧的特点和艺术魅力;4. 研究古典戏剧作品的解读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通过剧本、演员表演和舞台布景等方面,深入理解古典戏剧的内涵。
第三课时:古典戏剧作品的解读方法和技巧1. 复上节课的内容:回顾古典戏剧作品的结构和表演要素;2. 研究古典戏剧作品的解读方法和技巧:教授学生如何通过对剧本、人物和情节等方面的分析,理解古典戏剧作品的主题和寓意;3. 导引学生进行古典戏剧作品的解读实践:安排学生分组,选择一部古典戏剧作品进行解读和讨论;4. 总结:归纳古典戏剧的特点和解读方法,强调古典戏剧对人们的艺术享受和精神追求的影响。
高一语文古典戏剧研究教案
高一语文古典戏剧研究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并分析中国古典戏剧的基本特点和艺术风格。
2. 学生能够识别并解析古典戏剧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和情节结构。
3. 学生能够运用文学理论对古典戏剧进行分析,提升审美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小组讨论、研究报告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研究和研究能力。
2. 通过剧本表演、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表演技能。
3. 通过比较分析、主题探讨等方法,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戏剧文化的兴趣和尊重,增强民族自豪感。
2. 通过对古典戏剧的研究,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传统文化,批判性地继承和发扬其精华。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中国古典戏剧概述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了解中国古典戏剧的起源、发展历程和主要类型。
2. 学生能够理解古典戏剧的基本特点和艺术风格。
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古典戏剧的起源、发展历程和主要类型。
2. 互动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古典戏剧的艺术特点及其影响。
教学内容1. 中国古典戏剧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古典戏剧的主要类型:杂剧、传奇、京剧等。
3. 古典戏剧的基本特点和艺术风格:曲辞、表演、布景等。
作业布置1. 学生课后阅读一部古典戏剧作品,了解其情节和人物。
2. 准备课堂分享:选择一部自己喜欢的古典戏剧,简要介绍其情节和艺术特点。
第二课时:古典戏剧人物形象分析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识别并解析古典戏剧中的典型人物形象。
2. 学生能够运用文学理论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提升审美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古典戏剧人物形象进行讲解。
2.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各自阅读的古典戏剧人物形象。
教学内容1. 古典戏剧中的人物形象分类:正面人物、反面人物、配角等。
2. 分析古典戏剧人物形象的方法:性格描写、行为举止、关系刻画等。
3.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古典戏剧人物形象进行案例分析。
高中戏剧单元的教学策略分析
高中戏剧单元的教学策略分析摘要:当前时期,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当中戏剧单元的教学有效性尤为关键,戏剧教学在高中语文知识当中所占据的比例也十分重要,而针对戏剧单元的实际特点所运用的教学方式也需要教师进行深入地探究以便能进一步保证整体的教学质量。
本文针对高中戏剧单元的教学策略展开分析,结合实际教学情况提出几点有效的教学策略。
关键字:高中语文教学;戏剧单元;教学引言:在高中戏剧单元的教学活动当中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教学模式以及教师选择的教学方法经常会存在着不合理的情况,或者是学生对待戏剧单元的学习不是十分的重视,因此,在实际展开戏剧单元的教学活动时经常难以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基于此,教师变要把握好戏剧单元的教学方向,结合戏剧的实际特点选择有效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以此来进一步提升整体的教学质量。
一、对静态的戏剧进行研读和欣赏在展开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为了进一步凸显出戏剧单元的实际教学价值并且促使学生形成较强的文学素养,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要进行合理地设计,通过把握好整体的教学方向明确实际的教学目标来设计教学方案,以便能逐步达到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对此便需要教师在展开教学活动时带领学生对静态的戏剧进行研读和欣赏,以此来充分地发挥出戏剧当中所蕴含的宝贵知识,这样也便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通过学习活动获得更多高价值的学习体验。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能够自主地研读戏剧并且对戏剧内容进行鉴赏。
接下来,组织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之上展开个性化的阅读活动,并且促使学生深入感知自己在阅读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感受,以此来共通情感、升华阅读价值。
例如,在《雷雨》这一课的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不要一开篇便将周朴园定义为一个无情无义、阴险残忍、利益至上的无良资本家,而是要引导学生深入探究《雷雨》当中的实际奥秘,用自己的感受和体验来解析《雷雨》中各个人物角色的实际特点。
再或者是教学到《哈姆雷特》这一课时也不要先入为主的认为哈姆雷特就是一个优柔寡断的人,而是要以一种陌生化的戏剧语境来进行阅读和分析,在深入体验和理性分析之后以此来逐步升华对戏剧当中的人物角色产生更加清晰的感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戏剧文学教学模式探究一、高中语文戏剧文学教学的特点和要求戏剧是一门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
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戏剧文学教学应该是以阅读古今中外各类戏剧文学作品(包括影视剧本)为主要形式,以品味、鉴赏和表演等为手段,使学生理解戏剧文学的丰富内涵,促进其语文素养和人格修养不断提高的语文教育活动。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四选编了关汉卿的《窦娥冤》、曹禺的《雷雨》、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三部经典戏剧的精彩选段,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本《中外戏剧名作欣赏》,又将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汤显祖《牡丹亭》、莫里哀《伪君子》、易卜生《玩偶之家》、曹禺《北京人》、老舍《茶馆》、贝克特《等待戈多》八部古今中外戏剧巨著选入,足见戏剧文学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戏剧文学教学思想要解放,理念要更新。
以掌握知识和训练应考能力为目的,以讲解为主要手段的戏剧文学教学,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
真正优质、高效的戏剧文学教学,需要在立足文本的基础之上,通过大胆革新传统语文教学模式,创新课型和教法,形成以体验和活动为主要特征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引领学生理解戏剧文学艺术规律,陶冶情操,美化心灵。
戏剧文学教学不仅仅局限于戏剧文本,不仅仅从文本学习角度对戏剧作品进行解构,不能满足于分析背景、戏剧冲突、结构等教学过程,还要开发戏剧文学本身的育人功能,从文化育人的高度,着力发挥优秀戏剧文学作品震撼和塑造学生灵魂的功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二、高中戏剧文学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中学戏剧文学教学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特别是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是开展语文教学模式创新、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和提高师生综合素质的共同需要,这也是戏剧文学教学研究的价值所在。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具有独特风格的较稳定的教学样式。
推行成功的教学模式并最大可能地发挥个性化教学优势,应该成为现代教育的共同理想。
成功的语文教学模式很多。
例如:语文教学“三、五、七”模式、“目标教学模式”、训练教学模式、钱梦龙的“三主三式”导读模式、魏书生的“六步课堂教学模式”、于漪的“情智结合”教学模式、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杜郎口中学“三三六”自主教学模式等等,这些教学思想或模式对提高语文教学效果都发挥了巨大作用。
然而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陈旧落后的教学模式仍大行其道,在戏剧文学教学方面表现尤为突出。
例如不顾戏剧文学自身的特点,完全套用小说、散文、诗歌等文体的教学方式,导致戏剧文学教学效果不理想。
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师高高在上口若悬河地讲,学生端坐在下目瞪口呆地听:或者读读、议议、练练等等。
这种以讲读、练习为主要方法的教学模式虽然有其自身的优点,但也存在诸多弊端。
戏剧文学教学与研究有助于率先打破传统的、僵化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引领教师构建以自主、互动、合作、开放为特征的新型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学教育的育人功能。
在实践过程中创建的比较成功的戏剧教学模式有互动式(师生共为主体,人境交互决定)、启发式、认知式、主体式、乐学式、活动式、研究式等等,主要课型有表演型、朗诵型、讨论型、对话型、研究型、欣赏型、综合型等等。
各种模式可以相互取长补短,各种课型更可以灵活运用,这有助于丰富戏剧文学教学的课堂教学形式。
三、“赏析——编演——拓展”的课型模式(一)理论依据和教学观念1、人本建构理论的基本观点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情感、尊严、意愿、价值和创造性,把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必须相信任何一个正常的学生都具有自我教育、发展和实现的巨大潜能,必须在师生和生生间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互动的人际关系,形成情感融洽、气氛适应的学习情境。
马斯洛认为:“学习不能由外铄,只能靠内发。
”学生具有潜在的探究动机,教师不能强制学生去学习,学习活动应由学生自己选择和决定。
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学知识,而是为学生设置良好的学习环境。
只有自动自发的学习活动,才会使学生全身心投入,才会激发他们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寻求答案,因此,体验和模仿都是重要的学习策略。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过程中其他人(主要是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
”也就是说建构主义学习是指在一定情境下的人际间协作交流的意义建构过程。
学生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反复的双向的交互作用,来形成和调整自己的经验结构。
一方面,学习者对当前信息的理解需要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超越外部信息本身;另一方面,对原有知识经验的运用,又不只是简单地提取和套用,个体同时需要依据新经验对原有经验本身也作出某种调整和改造,即同化和顺应两个方面的统一。
建构的意义就是深刻理解学习内容并最终形成特定的认知图式或认知结构。
维果茨基认为:“心理活动是与一定的文化历史和风格习惯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
”知识不仅是在个体与物理环境相互作用中建构起来,而且是通过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所建构的,而后者具有更加重要的作用,因此介入和合作学习也都是重要的学习策略。
2、人本建构理论视角下的戏剧文学教学观(1)以赏析为手段的戏剧文学教学观赏析是通过欣赏或鉴赏和评析来实现学习目标的教学过程。
教学中的戏剧文学赏析不能完全等同于专业评论人员的鉴赏和评析,它是零散的、不成熟的、直觉的,也许还是不正确的。
但是,应该重视的是这种文本阅读后的交流、对话的过程。
在赏析过程中,学生的点滴发现和表达都是他们思维的美丽花朵,是情感的交融和宣泄,是生命意义的独特发现。
戏剧赏析教学的内容不仅指戏剧文本,也包括师生的表演、影视音像材料等等。
教学中要把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阅读和写作、自主与合作、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2)以表演为手段的戏剧文学教学观着眼于以上理论分析,考察传统的戏剧文学教学,应该感到现在仍然流行的戏剧文学教学观念显得有些陈旧,而且教学模式和课型比较单一,不能很好地适应戏剧文学教学的需要。
应用人本建构理论更新教学观念,首先要真正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把活动、互动、合作、研究等作为学习的最佳方式。
正如戏剧文学的中心是表演一样,戏剧文学教学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就是表演。
学生把学习的戏剧内容表演出来,可以称之为“演学”或“学演”。
不能狭隘地理解“学习”和“练习”的含义。
那种认为只有做题才是练习的观念是片面的。
教学过程的实质即交流。
表演能够调动师生人际间的交互合作、沟通,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运用主体间性理论也是确立戏剧文学表演教学观的重要依据。
在很多人看来,演戏是演员的事,语文课不能搞成表演课。
其实这和认为语文课不能教成文学课类似,都是只见局部,不见整体,是“以教定教”而非“以学定教”。
学生在研读文本的基础上,运用朗诵、形体表演、演唱等方式展现他们的学习成果,何乐而不为呢?以学生为本,以育人为本,尊重相信学生,满足他们快乐和成功的需要,难道不是语文教师的责任吗?难道语文课就只有照本宣科地大讲特讲、大练特练才是唯一的学习方式吗?显然不能这样认为。
(3)以拓展研究为手段的戏剧文学教学观中学教材选用的戏剧文学内容,大都是经典作品选段,从对戏剧课程资源宝库的利用来看,局限于课本内容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
要以选修和专题研究等方式挖掘丰厚的戏剧文学课程资源,要特别重视京剧和地方戏曲资源的开发利用。
例如教学《窦娥冤》时,完全可以播放京剧或地方戏原剧。
在看完全剧后再读课文,并写出评析类的文章,包括对课后感悟性练习题的探究性解答,都会更深刻全面,教学效果会大大增强。
(二)“赏析——编演——拓展”课型模式根据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理论,认知类教育目标由低级到高级分为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级。
除知识外,其他五级都属于智慧技能范畴。
智慧技能的发展需要运用加工方式,由学习者在思维中对知识进行组织与改组。
因此,高于记忆理解水平的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等高级能力的培养在戏剧文学教学中更为普遍和重要。
同样,情感类目标也是教学的重要目标。
克拉斯沃尔认为:“情感类教学目标依次分为接受和注意、反应与参与、价值化、价值观的组织、性格化”。
这启示我们情感教学是一个内化的过程。
此外,动作技能类目标中的达成也适用于戏剧文学教学。
根据教学设计理论和接受反应及人本建构理论的基本观点,结合中学戏剧文学教学的实际,运用审美解释策略和体验模仿与介入合作策略,我们在戏剧文学教学方面进行了三种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赏析式戏剧文学教学模式赏析式戏剧文学教学模式就是以欣赏、鉴赏和评析为主要手段的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不完全等同于传统的讲读式,因为学生是居于学习的中心地位的。
由于赏析的内容是戏剧文本或表演,因而也不等同于其它的文学作品的赏析。
赏析式戏剧文学教学“是一种追求高峰体验”、理性分析的创造性有效教学模式。
(1)赏析式戏剧文学教学的基本思路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习结果,是教学设计的中心。
基于赏析的戏剧文学教学,其目标设定不同于讲练式教学目标的设定,它要达到并高于讲练目标。
当然它也不同于大学的文学鉴赏和文学批评。
它是符合中学生认知和审美心理水平的目标体系。
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多元智能理论表明智能不仅表现为语言、逻辑思维等能力。
所以,在戏剧文学教学目标的设定上,不一定按以往的做法先工具性后思想性或人文性,而可以根据赏析的需要,把重点放到赏析和鉴赏艺术作品上,例如把重点放到评析人物性格及戏剧矛盾的意义上等。
基础性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在预习阶段自主完成。
例如教学《窦娥冤》一课时,可以设定三个目标:第一,把握戏剧冲突;第二,品味戏剧语言;第三,窦娥形象的意义。
其他任务都是学生根据学习习惯自主完成的,赏析过程中一般不必顾及。
(2)课型的选定赏析课至少需要三种课型共同配合,才能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第一,预习课。
一般情况下,教师大都寄希望于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自习课时间预习新课。
在语文学科倍受挤压和学生自主时间极端匮乏的情况下,这种希望大都只能是空想。
除了少数优秀生,大多数学生难以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解决的办法可以是上好预习课,让学生在自主和小组合作的基础上,通过自学的方法,解决基础性阅读问题,同时有选择地突破一两个重点目标。
教师要善于指导预习,特别是在目标任务分配、小组合作交流、活动规则制定、阅读方法介绍等方面加强指导,推广经验,逐步形成良好的戏剧文学阅读习惯。
预习课可以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以学生为本的好课型。
第二,展示课。
这是赏析式教学模式的主要课型,展示课就是让学生把自学的成果和个人才艺在课堂上展示出来的一种课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