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价值和技术社会观
自然辩证法第十一章 技术价值和技术社会观.

一、技术价值的概念及特点
• 内涵: • 第一,价值的主体是人,价值的客体是物或者是 人。 • 第二,价值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 • 第三,价值是客体对主体的积极的作用。
• 技术价值是指现实的人同满足其某种需要的技术 的属性之间的一种关系。 • 它的特点: • 第一,客观性——一方面其本身是客观的;另一 方面主体对技术的需要又受客观历史条件的制 约。 • 第二,实践性——技术价值是在主体的实践中体 现出来的。 • 第三,历史性——技术价值的显现通常有一个过 程。 • 第四,相对性——技术价值是对具体的个人而言 的。
三、社会决定论
• 观点:强调社会对技术及其发展的决定性影响, 主张技术都是居于一定的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之 中的,都会受到社会的影响,这个的过程是技术 的社会化过程,是技术的社会制约过程,也是技 术的社会建构过程。 • 简评:认识到了社会对技术的影响,弥补了技术 决定论的不足,并且,他们也主张应该从互动的 角度来看待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主张技术既是被 社会建构出来的,又是构造社会的,但是,由于 他们忽视技术选择的后果,无视技术发展的动力 等因素,因此就使得他们的观点也存在着许多局 限性,需要加以完善。
• 3.技术价值折中论:技术在一方面是中立的、无 价值的,而在另一方面却是有价值负荷的。 • 评述:只是把“中立说”和“负荷说”拼凑起来, 没有从技术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对立统一的意 义上去理解技术的价值。 • 4.技术批判理论:认为技术价值是在技术的自然 属性和社会属性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 (代表人物是芬伯格)。 • 评述:注意到了技术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对 立统一,但没有具体论述技术的属性与技术的价 值之间的辩证关系,因而没有明确论述技术的两 种属性和技术的两种价值之间的关系。
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1》第一、二章复习

健康 舒适
安全
3.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
(1)明确设计设计涉及哪些人机关系 (2)考虑这些人机关系涉及哪些因素和技术指标
• 普通人群与特殊人群 • 静态的人与动态的人 • 人的生理需求与心理需求 • 信息的交互
2015.10
2017.11
2016.4
2017.4
2016.10
1.(2015.10)如图所示是一款带有喷雾功能的淋 浴头,能喷出热腾腾的水雾,使浴室保持适宜温 度,避免受凉;通过按键可调节水奖和淋浴水的 大小,并使水温控制在50℃以下,防止烫伤;淋 浴头的高度和角度可调节。从设计中的人机关系 角度分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水温控制在50℃以下,实现了人机关系的安全 目标 B. 使浴室保持适宜温度,实现了人机关系的舒适 H标 C. 通过按键调节水雾和淋浴水的大小,主要考虑 了特殊人群的需求 D. 淋浴头的高度和角度可调节,考虑了静态的人 和动态的人
4.(2017.4)如图所示是一款便携式折叠椅,下列 对折叠椅的设计分析和评价中,不正确的是 A.既可作坐垫又可作倚子,符合设计的实用原 则 B.支架问采用松铆连接,主要是从“物”的角 度考虑的 C.为了便于携带及保证强度,要选择质量轻、 强度高的材料 D.折叠或打开需要双手操作,既考虑普通人群 又考虑了特殊人群
1.(2017.11)无人驾驶汽车能根据路况信息优化 行车路线,缩短行车时间,智能识别车辆和行人等, 自动控制车速,减少交通事故,目前,受交通法规 限制,无人驾驶汽车还不能投入使用。下列关于无 人驾驶技术的说法中,不恰当的是 A.涉及定位、感知、智能决策与控制等方面的技术, 体现了技术的综合性 B.受现行交通法规的限制,体现了技术的两面性 C.能提高出行效率,体现了技术具有解放人的作用 D.能降低事故发生率,体现了技术具有保护人的作 用
中国科技创新的社会认同 科技文化与社会价值观的交融

中国科技创新的社会认同科技文化与社会价值观的交融中国科技创新的社会认同科技文化与社会价值观的交融科技创新在中国的快速发展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这种发展不仅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对社会认同的一种体现。
科技文化与社会价值观的交融促进了中国科技创新的蓬勃发展。
本文将探讨中国科技创新的社会认同,并研究科技文化与社会价值观之间的关系。
1. 科技创新的社会认同在中国,科技创新被广泛认可并积极支持。
这种认同的背后,是中国社会对科技的深刻理解和对科技价值的充分认知。
中国社会普遍认为,科技创新是国家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基石。
科技创新不仅能够推动经济的快速增长,还可以提高人民生活的质量,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
2. 科技文化的发展与社会价值观的变革科技文化的发展对社会价值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科技的进步不仅提供了新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也改变了人们对生活的认识和期待。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社会价值观也逐渐发生变革。
例如,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强调个体的劳动和个人的自由,而科技进步则强调共享和合作,注重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交流。
3. 科技创新与社会价值观的互动科技创新与社会价值观之间存在着紧密的互动关系。
科技创新的推动,往往源于社会对某种价值观的追求。
例如,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社会对智能化和自动化的需求。
科技创新的成果,也会进一步影响和改变社会的价值观。
比如,互联网技术的普及,让社会更加注重信息的快速获取和分享,进一步促进了信息时代的到来。
4. 科技创新的社会认同在实践中的体现中国的科技创新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具体表现为多个方面。
首先,政府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政策支持。
其次,企业积极参与科技研发,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
同时,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到科技创新中,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这些都表明了对科技创新的高度关注和社会的认同。
5. 如何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的社会认同为了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的社会认同,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技术价值

布热津斯基
二、技术决定论
基本类型 ➢强技术决定论 ➢温和的技术决定论 ➢埃吕尔的“技术自主论”
强技术决定论
技术是绝对自主独立 的,是自然及人类社会 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严重低估甚至否认 社会对技术发展的制约 和影响。
温和的技术决定论
也认为技术相对自主 和独立,但并不否认技术 受社会影响,技术不是决 定社会发展的唯一因素。
英国发明家特里沃·贝利斯于1 年设计了贝吉思牌无电源发条 收音机,他设在南非开普敦的 吉恩工厂现在月产2万台这种收 机。此种收音机在非洲及其他 力资源缺乏的地区深受欢迎。
理秩序,促进技术与自然及人类社会之间持续、健康发展。
“一个科学家不能是一个‘纯 粹的’数学家、‘纯粹的’生物物理学 家或‘纯粹的’社会学家,因为它不 能对他工作的成果究竟对人类有用 ,还是有害漠不关心。也不能对科 学应用的后果究竟使人民境况变好 ,还是变坏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 不然,它不是在犯罪,就是一种玩 世不恭。”
➢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关系是 在实践过程中产生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技术价值的特点
历史性 ➢技术价值的显现是一
个历史过程 ➢技术价值的承认也需
要一个历史过程
技术价值的特点
相对性 ➢对某些人有价值的技术
对另一些人未必有价值 ,甚至可能是有害的。
二、技术价值的主要内容
➢技术的自然价值 ➢技术的社会价值
技术的自然价值
技术在与主体发 生作用的过程中,主 要通过技术设计和发 明,由其自然属性显 现出来的价值,技术 的效用价值是其主要 成分。
技术与主体的相互作用受群体和社会 环境因素影响:社会价值。
一、技术价值的概念和特点
技术价值和技术社会观概述(PPT43页).pptx

伦理危机
克隆技术
生态危机
从主观方面来看,技术是人的创造,是人 为之物,以人为目的
从客观方面而言,技术又必须遵从客观规 律,具有机械性、必然性
技术是是人类追求客观性的自然规律与主 观性的目的的综合
三、技术价值的主要内容
自然属性 社会属性
人
自然价值 社会价值
从技术的属性到技术的价值
1.技术的自然价值
可能永远找不出高度专门化的军事武器有什么和平用 途。……如果根据实际情况和可以看到的结果来判断, 技术活动绝不是中立的。人们在注意预期的结果时总 会忽视某些副作用,不过这些副作用超出了生产和应 用的目标。然而,技术并不是独立于物理过程和个人 及社会生活的自我封闭的事物。
——F·拉普
社会的和经济的利害关系 技术家自身的偏好
• 10、人的志向通常和他们的能力成正比例。20:59:0820:59:0820:5911/29/2020 8:59:08 PM
• 11、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20.11.2920:59:0820:59Nov-2029-Nov-20
•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20:59:0820:59:0820:59Sunday, November 29, 2020
在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每一次技术 重大的进步,都会很快应用在军事 实践中以提高战斗力。
第一,技术提供了新的武器装备
第二,技术改变了军事作战方式
第三,提高了指挥协同作战能力 第四,促进了各国军事战略的调整
技术的文化价值
技术是文化变迁的重要动力 物质文化层次 制度文化层次 精神文化层次
技术的文化价值
小的是美好的
——舒马赫
社会的和经济的利害关系 技术家自身的偏好
技术价值和技术社会观概述(PPT 43页)

第一,技术提供了新的武器装备
第二,技术作战能力 第四,促进了各国军事战略的调整
物质文化层次 制度文化层次
技术的文化价值
技术是文化传播的有效载体和手段
技术的生态价值
技术的自然价值
对立 统一
技术的社会价值
技术的政治价值
技术的经济价值
技术的军事价值
VS 技术价值中立说
技术价值和技术社会观
技术价值 技术伦理 技术社会观
一、价值 & 技术价值
价值
技术价值
主体
需要
客体
技术主体
需要 满足
技术客体
抢救珍奇 濒危动物
研制 高水平 新药
攻克 遗传性 疾病
自然属性 社会属性
人
自然价值 社会价值
技术的 (社会)价值
技术的经济价值 技术的政治价值 技术的军事价值 技术的文化价值
产业
中国
第一产业 15
第二产业 52
第三产业 33
国别
韩国 日本
3
1
35
31
62
68
美国 2 23 75
在国内政治上表现为技术促使政治权力的 转移和权力结构的变革
政治权力的拥有与技术的资源和财产所有权有关
权力结构的变革与技术手段的增强是分不开的
在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每一次技术 重大的进步,都会很快应用在军事 实践中以提高战斗力。
基因技术包含着人类认识自身、了解自身 的愿望;
基因技术基因技术也包含了人类对物质利 益和商业利润的热切渴望。
VS 技术价值中立说
技术价值负荷说
说说你的想法
重点+难点:技术的价值负荷问题
谢谢观赏
如果我们把技术当作某种中性的东西来考 察,我们便最恶劣地被交付给了技术。
科学技术价值观

整理课件
17
• 这个发展潜力就是人类依然拥有的没有束 缚的想象力、创造力和道德能力等资源, 这些资源可以被动员起来帮助人们摆脱它 的困境。
• 对科学技术社会价值的判断,就是对科学 技术在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正反两个方面 的社会作用的分析。
整理课件
2
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引发的社会问题
• 1.环境公害问题 • 2.生态失衡问题: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
酸雨危害、海洋污染、生物多样性危机等。 • 3.资源危机问题:能源、土地、森林、淡
水等自然资源都面临严重的危机。 • 4. 经济问题 • 5. 计算机问题 • 6. 伦理问题: • 7. 生态伦理问题
整理课件
24
三、对科学技术负面作用的积极对策
• 对科学技术进行社会控制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使人类做到以前所不 敢想象的事情,
• 但是目前技术应用引起的一系列问题,迫使我们 在应用这些技术成果时要采取谨慎的态度,在进 行技术推广应用的决策时,要充分估计该项技术 应用带来的较为长远的社会后果,以便发挥科学 技术的正面作用,制约和减少其有害影响,使科 学技术沿着符合人类整体利益和长远目标的轨道 发展。
整理课件
22
• 要解决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问题需要依靠 社会文明的发展和进步。正如恩格斯曾指 出的:“但是经过长期的常常是痛苦的经 验,经过对历史材料的比较和分析,我们 在这一领域中,也渐渐学会了认清我们的 生产活动的间接的、比较远的社会影响, 因而我们就有了可能也去支配和调节这种 影响。”但是要实行这种调节,单是依靠 认识是不够的。
《自然辩证法》教学大纲

《自然辩证法》教学大纲Dialectics of nature编写人:钟小石审核人:饶国宾学时:48学时学分:3学分第一部分大纲说明1. 课程代码:130402. 课程类型:学位课3. 课程性质:学位公共课4. 学时/学分:48/35. 课程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程,认识自然界、科学技术研究和科学技术社会(STS)发展的客观规律。
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提高科技素养,开阔视野,推进科技文化事业可持续地和谐发展。
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提高科学创造力,并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分析和处理科学技术发展中的现实问题。
紧密结合科学技术发展的实际,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准确概括当代科学技术的成果,正确地回答当代科学技术提出的重大社会与管理问题。
6.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自学与讨论相结合。
7. 考核方式:考试8. 预修课程: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哲学、自然科学史、系统科学、科学方法论。
10. 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一)教材:《自然辩证法概论》江西科技出版社,陈禹政钟小石等编。
(二)教学参考资料:[1]、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导言. 人民出版社,1971[2]、钱三强等. 科学技术发展的简况. 知识出版社,1980[3]、A·查尔默斯. 科学究竟是什么. 商务印书馆,1982[4]、B·贝弗里奇. 科学研究的艺术. 科学出版社,1984[5]、J·贝尔纳. 科学的社会功能. 商务印书馆,1982[6]、J·里夫金等. 熵:一种新的世界观. 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7]、邓小平. 邓小平论科学技术. 科学出版社,1997[8]、江泽民. 论科学技术. 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9]、曾国屏等. 当代自然辩证法教程.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10]、教育部教育司. 自然辩证法概论. 理工农医使用,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教学内容:绪论第一节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第二节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内容与性质第三节自然辩证法与中国现代化建设教学要求:熟练掌握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内容、性质和自然辩证法学科的逻辑体系,了解自然辩证法创立、发展的历史线索,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提高科学理论思维和科技实践的能力,增强从事科学技术活动的自觉性,提高贯彻我国科技政策的自觉性。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自然辩证法课后题答案

绪论1,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有什么关系?(P1)22,自然辨证法得研究内容与研究范围?(P3)23,自然辩证法在现代有哪些发展?(P12)-24,自然辩证法对中国现代化建设有什么意义? 2第一编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第一章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得创立1,何谓自然观?它与自然科学得发展有怎样得联系?(P23)32,在人类历史上,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历了哪几个重要形态?(P23)33,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得基本观点及其评述?(P27)34,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得基本观点及其评述?(P31)35,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得基本思想、特征与重大意义?(P39)36*补充,马克思主义得三个来源与三个组成部分? 37,阐述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得自然科学基础与自然哲学思想渊源。
(P38)3第二章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得发展:系统自然观1,试阐述系统自然观产生得现代自然科学前提。
(P44)2,系统自然观确立得重大意义?(P49)3,什么就是“系统"?如何理解系统就是自然界物质得普遍存在方式?(P52)4,自然界物质系统得基本特点?(P53)5,何谓演化与进化?怎样理解自然界得进化就是一个不断发生对称性破缺得过程?(P59)6,阐释自组织得概念以及自然系统演化得自组织机制、基本条件。
(P65)7,怎样理解自然界循环发展得无限性?(P67)第三章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得发展:生态自然观1,从生态自然观得产生说明这种自然观就是对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得丰富与发展。
(P76)42,如何理解自然界就是人类生存与发展得根基?(P70)3,生态危机得概念及其表现。
(P76)4,现代生态学在协调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提供了哪些科学结论?(P80)5,对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谈谈您得想法.(P84)第二编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第四章科学得本质与科学知识得构成1,如何理解科学得本质?(P91)2,科学理论有哪些构成要素?说明它们得特点与相互关系。
(P97)3,什么就是科学精神?举例说明它得重要性。
技术价值

技术乐观主义认为,技术不仅能发展生产, 繁荣经济,而且能解决经济危机、失业、 物价上涨、通货膨胀、能源危机、环境污 染、人口、战争等问题,技术将给人类带 来文明。代表人物托夫勒、贝尔等。 技术悲观主义认为,技术是现代社会发展 中的危险物,社会最终将毁灭于技术之中。 代表人物海德格尔。
马克思主义技术观认为,这种技术决定论 夸大了技术的作用,忽视了社会环境对技 术的影响。 技术虽然表现出一定的自主性,但它并不 能取代人类的主体地位,它将永远受到人 类社会的影响和控制。
社会决定论片面强调社会的作用,否认技 术有其自身发展的特殊规律、否认技术对 社会的反作用的错误结论。
复习与思考
1、什么是技术价值?它具有哪些特点? 2、关于技术价值有哪两种对立的观点? 3、什么是技术的自然价值和社会价值? 4、什么是技术伦理,其追求目标是什么? 5、技术社会观有哪两种主要观点?其内容 如何?各有哪些局限?
其中,以器官移植和人工辅助生殖技术为 代表的医疗技术、以克隆技术为代表的生 物技术、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 网络技术,都在其各自领域里和传统的伦 理、道德产生了激烈冲突。 其结果将可能在继承传统优秀伦理和道德 的基础上,冲破落后的伦理规范的束缚, 抛弃落后的伦理规范,建立新的伦理、道 德甚至是新的文明。
其主要表现为经济对技术的影响、国家政 府对技术的干预、观念文化对技术的潜在 作用等。 社会对技术的建构作用主要借助于规划、 政策和管理等手段来实现,这些手段也可 以称之为“社会技术” 以称之为“社会技术”。 总之,技术的社会建构丰富了技术的社会 属性,其宗旨在于通过健全与完善社会的 结构、体制和制度来保障技术的可持续发 展。
三、技术社会观
关于技术与社会的互动作用问题的研究, 既包括技术对社会的作用和影响,又包括 社会对技术的促进和控制,对这个问题存 在着两种对立的观点: 一种观点,如“技术决定论” 一种观点,如“技术决定论”、“技术统 治论” 治论”、“技术自主论”等主要强调技术 技术自主论” 对社会的影响,主张技术决定社会的发展, 技术能直接主宰社会命运,技术专家将成 为未来社会的管理者甚至主宰者,从而使 未来社会可能成为以技术为支撑的“ 未来社会可能成为以技术为支撑的“技术 社会” 社会”。
第七章 技术的本质和特征

第七章技术的本质和特征马克思主义技术观是基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从整体上揭示技术的本质而形成的总的看法和基本观点。
它和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科学观一起,构成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整个理论体系。
本章从马克思主义技术观出发,阐述技术的本质与技术的结构两大问题。
第一节技术的本质和特征一、技术的本质“技术”一词源于古希腊语(techne),意指“技能”、“技艺”等。
它虽与科学(Scientia)同属人类的智慧,但二者截然不同,techne指的是主观性因素,而Scientia指的则是反映客观事物的理性知识(epsteme)。
在我国古代,技术泛指“百工”,春秋末期齐人所著《考工记》中讲到,“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指出精美器物的形成离不开天时、地利、材料和工巧各种因素的结合。
近代以来,技术对自然科学理论的应用导致了技术的理论化趋向,产生了技术科学,从而在技术的构成要素中,技能、经验等主观性因素不再占主导地位,“技术”一词也从最初的techne转变成technology,其后缀一ology 有“学问”、“学说”之意。
18世纪末狄德罗把技术定义为完成特定目标而协调动作的方法、手段和规则体系。
随着机器和工业在生产过程中占据统治地位,技能逐渐变为制造和利用机器的过程,以至人们认为技术就是工具、机器和设备,这样,在技术的本质问题上就形成了“方法技能说”、“劳动手段说”、“知识应用说”等多种观点,欧美各国的技术哲学、日本的技术论等对此都展开过讨论。
马克思主义首先是从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即物质生产劳动出发把握技术的本质,认为技术是在劳动过程中产生、发展起来的,劳动的进化史就是技术的进化史。
而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
人们进行物质生产劳动时并不是直接作用于自然界,而是通过劳动资料即技术手段的中介作用,把人的活动传导到劳动对象上去。
《自然辩证法概论》第十一章:技术价值和技术社会观

让公众理解科学特别是技术,对公众开展技术 伦理教育,制定技术发明及其应用规范和准则, 建立由公众参与的技术评估或评价机制。 政府应当通过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制和 法制建设,通过技术立法和行政执法,规范技 术专家和工程师特别是企业的技术行为,通过 畅通公众和企业、政府之间的技术协商渠道, 建立尊重安全、卫生、环境和资源可持续利用 和人权的企业伦理秩序。
二、技术发展中的伦理问题
1、技术发展的目的性问题 技术究竟为什么目的服务?技术是被用来造福于 人类,还是危害于人类?是为整个人类谋福利, 还是为了一部分人或集团谋私利?技术能否在终 极意义上促进人类社会走向文明? “责任伦理”观。这种伦理观倡导要关心未来、 自然、人类后代和整个生命界,主张技术的发明、 创新和使用要对自然负责,要尊重和保护未来人 类及未来世界的尊严和权利。
第一节 技术价值
一、技术价值的概念与特点
1、价 值 · 产生:主体的需要和满足这种需要的客体之间 的关系之中; · 作用:客体在与主体发生的相互作用中对主体 起到的意义。 · 本质:主题与客体之间的关系。 · 正面价值;负面价值。 · 价值与属性:与作用关系有关——与作用关系 无关(固有的) · 例子:手术刀。其属性潜存于其中,只有当其 与特定主体发生关系作用才显现出其价值。
5、技术价值的特点: · 客观性——来源于技术的属性。 · 实践性——脱离不了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实践。 · 历史性——需要一个历史过程(产生与承认) · 例如:计算机网络技术;火车。
二、技术价值的主要内容
1、技术的自然价值 · 定义:技术本身的价值,是技术主体创造某种技术成 果所花费的劳动。从哲学上说,它是指技术在与主体 发生作用的过程中,主要由自然属性显现出来的价值。 · 体现:技术的效用价值: 农业的播种机械、收割机械等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体现 出来的价值;建筑业的打桩机械、水泥搅拌机械等在 建筑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价值; 电子技术在利用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在处理与传 输信息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价值等。技术的效用价值在 技术实践中,是以精确性、耐久性和低成本等形式具 体地表现出来的,
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

24
技术方法的主要特点: ①有更强的功利性和实践性。 ②有更强的社会性。 ③有更强的综合性。
25
(二)技术的预测和评估
1.技术预测 1)技术预测及其基本步骤 2)技术预测的基本方法 2.技术评估的特点、程序和方法 1)技术评估的特点 2)技术评估的程序 3)技术评估的常用方法
26
1 、技术预测及其基本步骤 1 ) 技术预测
20
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再到技术开发的过程, 实质上就是科学理论经过技术理论转化为现实 生产力的过程,这一过程包括三个阶段: ⑴ 在科学理论的基础上形成技术理论,即形 成人工自然的原理与方法。 ⑵ 根据技术科学的理论与方法,设计制造出 产品与工艺,即通过技术理论的实施制造出人 工自然。 ⑶ 把新产品或新工艺应用于社会经济,即技 术理论的应用。
技术预测是根据技术过去、现在的发展和状 态,总结并寻求技术发展的规律性,以借此预 测技术未来发展和状态的一种科学认识活动。
27
2)技术预测的基本步骤:
⑴提出(预测)课题和任务。 ⑵调查、收集和整理资料。
⑶建立预测模型。
⑷确定预测方法。
⑸评定预测结果。
⑹将预测结果交付决策。
28
3)技术预测的基本方法
18
基础研究:对物质世界客观规律的探索,其 成果在短期内收不到经济效益。 应用研究:技术原理提出或基于原理的技术 发明,目的是创造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
开发研究:在科学研究基础上,在现实中运 用并发展应用研究成果,选择和寻求各种形式 的技术原理、方法及工艺方案,使这些方案能 在生产、生活和经营管理中加以应用和推广。
Part 4 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
一、技术的本质与结构
二、技术认识与技术方法
三、技术价值和技术社会观
《技术的价值》教案【推荐3篇】

《技术的价值》教案【推荐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致辞讲话、短语口号、心得感想、条据书信、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phrases and slogans, thoughts and feelings, evidence letter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技术的价值》教案【推荐3篇】《技术的价值》教案篇1各位老师,您们好!我今天说的是通用技术必修1的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技术价值的主要内容
• 技术的自然价值 技术在与主体发生作用的过程中,主要通 过技术设计和发明,由其自然属性显现出 来的价值-技术的效用价值。
• 技术的效用价值以精确性、耐久性和低成 本等形式具体表现出来,具有世代传承性、 跨界转移性等特点。
• 技术的自然价值是中立的。
技术的社会价值
• 是指技术与主体发生相互作用中,主要通 过技术的开发和生产、技术的应用和普及, 由其社会属性显现出来的价值。包括技术 的经济价值、政治价值、文化价值和生态 价值。
• 子贡南游于楚,反于晋,过汉阴,见一丈人方将为 圃畦,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然用力甚多而见 功寡。子贡曰:“有械于此,一日浸百畦,用力甚 寡而见功多,夫子不欲乎?”为圃者仰而视之曰: “奈何?”曰:“凿木为机,后重前轻,挈水若抽, 数如汤,其名为槔。”为圃者忿然作色而笑曰: “吾闻之吾师,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 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 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吾非不知,羞 而不为也。”
• 技术伦理源于技术价值,当技术的迅速发 展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影响达到相当规模 和程度,冲击着人类社会的传统伦理并迫 使人们对其进行伦理反思的时候,技术价 值才会导致伦理思考。
例:道家对技术的伦理反思*
• (一)技术应用使人丧失纯朴的本性——“有 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
– 道家奉行“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政治理念。无为 而治需要弃绝一切圣智技巧等名利,因为“以正治 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民多利器,国家 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道德经》57章)
– 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 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3章)。“古之善为 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 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 国之福 。”(65章)
– 对工匠活动,先秦诸学看法不一:
• 《周礼·考工记》指出,智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 谓之工”。《庄子》强调“百工的器械之巧则壮”。 荀子说:“百工以巧尽器械”。韩非说“夫匠者,手 巧也”。《说文》定义:“工,巧饰也,像人有规矩 也。”《汉书·食货记志》云:“作巧器曰工”。可见, 古代工匠是制造各种器械的技术人员,其职业特点是 “巧”。巧与拙是评价技术水平的基本概念。
二、技术发展中的伦理问题
• 技术发展中的目的性问题。形成一种责任伦理观, 这种伦理观倡导要关心未来、自然、人类后代和 整个生命界,主张技术的发明和创新和使用要对 自然负责,要尊重和保护未来人类及未来世界的 尊严和权利等等。(汉斯·尤纳斯)
技术价值的特点
• 客观性。技术属性的客观性是技术价值的客观基 础,技术的发展受自然和社会历史客观条件制约。
• 实践性。技术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与主体(人和社 会)发生价值关联。
• 历史性。技术的价值是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性的 范畴。(从技术发明到生产应用需要漫长的过 程。)
• 相对性。技术价值总是相对于具体的主体的劳动 而言的。如计算机病毒对黑客们有价值,对网民 则有害的。
• 伦理关系主要是一种自律性的、有道德观念渗透 其中的社会关系,它包含处理人与人相互关系所 应遵守的道德和准则。
• 技术伦理则是围绕技术所发生的伦理关系中的道 德现象和道德关系,是人们在技术所发生的伦理 关系中所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应该遵守的道德 规则和应该尽到的道德职责,是对技术正面价值 的维护或扩展和对负面价值的制约或控制。
• 墨子:技术活动“用财少而为利多,是以民乐而利 之”。“利于人谓之巧;不利于人谓之拙。”韩非 “舟车机械之利,用力少,致功大”。人类发明和应 用技术是为了省工获利。
• 但是道家认为,技术应用使人投机取巧,危害了人的 纯朴本性,因而是“拙”。只有毁坏工匠技艺,摒弃 规矩准绳,人们无巧可用,无利可用,无利可争,少 私寡欲,才是真正的“巧”。
三、技术价值的观点及评述
• 技术价值中立论。技术本身是中性的,不含有任何价值判 断,没有善恶和对错之分。(雅斯贝尔斯等)
• 技术负荷价值论。技术是负荷价值的,任何技术都有一定 的价值取向和价值判断。技术能够控制并统治人类,使人 类成为被管理的对象。(辛普森等)
• 技术价值折中论。技术一方面是中立的,无价值的,而在 另一方面却是有价值负荷的。如机器本身是中性的,但机 器的使用却是有价值负荷的。(阿诺德·佩斯等)
• 技术批判理论。技术价值是在技术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芬伯格)
第二节 技术伦理
• 一、技术伦理的概念与形成 • 二、技术发展中的伦理问题 • 三、技术发展的伦理建设
பைடு நூலகம்
一、技术伦理的概念与形成
•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在自己的物质生活的社会 生产过程中必然形成一定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 转移的社会关系,其中包括伦理关系。
第十一章 技术价值和技术社会观
• 第一节 技术价值 • 第二节 技术伦理 • 第三节 技术社会观
第一节 技术价值
• 一、技术价值的概念及特点 • 二、技术价值的主要内容 • 三、技术价值的观点及评述
一、技术价值的概念及特点
• 技术价值:是指应用马克思主义的“价值”概念 来考察和评价技术对人与社会的作用和意义。 技术价值来源于技术本身所具有的属性。 技术的属性包括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自然属性是指技术作为实现自然界的物质、能量 和信息变换的手段、方法和活动所体现的自然过 程性。 社会属性是指技术作为社会的人所创造、所应用, 服务于一定社会目的并满足其需要的手段、方法 和活动所体现的社会过程性。
– 尊卑、贵贱、欲望导致了社会动荡,因此“不尚贤, 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 使民心不乱”。(《道德经》3章)
• *本节资料出自胡化凯《道家技术观对现代科 技文明发展的启示》(《自然辩证法通讯》 2008第2期)
–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 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整个社会“使 有什佰之器不用”,“虽有舟舆,无所乘 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19章)。抛 弃一切机械功利的诱惑,使百姓还朴归真, 保持憨厚的本性,这样可以使百姓“甘其食、 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 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80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