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介绍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侗族概况
• • 侗族 (dòng zú)(The Kam People)主要分布在贵州省、湖南省及广西壮族自治区 交汇处,以及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此外,江苏省、广东省、浙江省三省侗族人口 各有几万。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侗族人口数为2960293。侗族中有一些是 北侗族,有100多万说北侗族话的人生活在中国南部贵州省和湖南省交界处的地方,大部分 北侗族人生活在湖南省的新晃县和贵州省的天柱县。[2] 侗族自称Gaeml(发音近似于汉语的“干”、“佄”或“更”字),依据联合国倡导的“名 从主人”原则,国际标准译名为“Kam”、“Kam People”。侗族的名称,最早以“仡伶”,见 于宋代文献。明、清 两代曾出现“峒蛮”、“峒苗”、“峒人”、“洞家”等他称。新中国 成立后统称侗族。民间多称“侗家”。 侗族使用侗语,属壮侗语系,分南、北部两种方言。原无文字,沿用汉文,1958年设立了拉 丁字母形式的侗文方案。大部分通用汉文。 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林木。林业以产杉木著称。以生产鱼粳稻为主,选育栽培有本民族独特 优质的水稻品系——“香禾糯”(Kam Sweet Rice) ;善用稻田养鱼,创造和传承了以“稻鱼鸭 共生”为特点的侗乡有机农业文化遗产。有自己的民间戏曲——侗戏。鼓楼、风雨桥、风雨 亭是侗族的主要标志。风雨桥因桥上建有长廊式,可遮蔽风雨的桥屋而得名。三江著名的程 阳风雨桥,被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桥上建有五座多脚宝塔,通道两侧有栏杆,形如游廊。 桥梁结构不用一根铁钉,只在柱子上凿穿洞眼衔接,斜穿直套,结构精巧,十分坚固,令人 叹为观止。 侗族的箫、笛、芦笙是中国传统的乐器之一。侗族还以建筑艺术见长。每个寨子都有造型别 致的木楼。这种不用一钉一铆的木结构建筑吸收了中国古代亭台、楼阁建筑的部分精髓,建 筑中的代表有:风雨桥、吊脚楼。
•
• •
•民Βιβλιοθήκη 历史虽然历史学家们都普遍认为侗族源于古代百越,但具体源于百越中的哪 一支,尚无定论。秦、汉时期,在今广东、广西一带聚居着许多部族, 统称之为“骆越”(“百越”的一支)。多数学者认为侗族是起源于 侗 族母女油画
“骆越”,也有相当一部分学者认为是起源于“干越”。魏晋以后,这 些部族又被泛称为“僚”。明代邝露所著的《赤雅》中说,侗族也是属 于“僚”的一部分。侗族的分布和属于“百越”系统的壮、水、毛南等 民族的住地相邻,语言同属壮侗语族,风俗习惯也有很多相似之处。侗 族可能是由“骆越”的一支发展而成。侗族经过原始社会发展阶段,于 唐代由原始社会直接向封建社会过渡;有的人认为经过奴隶社会发展阶 段。从唐至清,中央王朝在侗族地区建立土司制度,社会处在早期封建 社会。清初实施“改土归流”,清朝对侗族人民进行直接统治,土地日 益集中,进入封建地主经济发展阶段。但是,侗族社会内部某些氏族组 织残余,例如以地域为纽带具有部落联盟性质的“合款”,仍普遍存在。 每个氏族或村寨,皆由“长老”或“乡老”主持事务,用习惯法维护社 会秩序。“合款”分大小。“小款”由若干毗邻村寨组成;“大款”由 若干“小款”联合。“小款首”由寨内公推,“大款首”由“小款首” 商定。共同议定的“款约”必须遵守,款民大会是最高权力组织,凡成 年男子均须参加,共议款内事宜。这种组织一直保存到清朝末期和中华 民国初期。
侗族文化艺术
• 侗族的文化艺术丰富多彩、有“诗的家乡,歌的海洋”之美誉。 侗族诗歌的韵律严谨,题材广泛,情调健康明朗,比喻生动活泼。其中抒情诗歌优美细腻,真挚热情。; 叙事诗歌委婉曲折,含意深长,是侗族民间文学的一项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诗歌歌词多以人类起源、民 族迁徙和习惯法为题材,具有史料价值。以《珠郎娘姆》、《莽岁》、《三郎五妹》、《蝉之歌》 等流传 最广。音乐曲调既多又美。一领众和、多声合唱的“大歌”声音洪亮,气势磅礴,节奏自由。琵琶歌,因 以琵琶或加“格以琴”(侗语称ki212,俗称牛腿琴)伴奏而得名,曲调欢快流畅,为侗族所特有。民间的 故事传说,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情节曲折,引人入胜,表现手法富于浪漫性,体现了侗族人民丰富的想 象力和追求光明、战胜邪恶的善良愿望。侗戏是由原有的叙事说唱发展起来的,始于19世纪初,相传是黎 平侗族吴文彩(约1798~1845)所创。台步简单,动作纯朴,曲调唱腔多样。演唱时,用胡琴、“格以琴” 伴奏,击锣钹鼓闹场,着侗装,不画脸谱,富有浓厚的民族色彩。侗族民间舞蹈,有“哆耶”、芦笙舞和 舞龙、舞狮等。“哆耶”是群众性的集体歌舞,或男或女,彼此互相牵手搭肩,围成圆圈,边走边唱。芦 笙舞是由舞者吹奏芦笙边吹边舞的集体舞蹈。乐器除上述者外, 侗族舞蹈艺术 还有侗笛、唢呐等。一领众和、多声合唱的侗族“大歌”宏亮磅礴而自由。以琵琶或加“格以琴”伴奏、 曲调欢快流畅的琵琶歌亦为侗族所特有。始于19世纪初的侗戏由原有的叙事说唱发展起来,台步简单,动 作纯朴,曲调唱腔多样,着侗装,不画脸谱,富有浓厚的民族色彩。手工艺品有挑花、刺绣、彩绘、雕刻、 剪纸、刻纸、藤编、竹编。刺绣是侗族妇女擅长的工艺,她们有服饰上刺绣各种图案花纹、人物、禽兽、 花卉、草虫,形象生动,色彩绚丽而调和。银饰有颈圈、项链、手镯、耳环、戒指、银簪、银花。纺织品 有侗锦、侗帕、侗布。先用靛染,后涂蛋白的“蛋布”,颜色鲜亮,为侗族固有衣料。 鼓楼、风雨桥是侗家建筑的典型代表。侗族擅长石木建筑,鼓楼、风雨桥是其建筑艺术的结晶。鼓楼为木 质结构,以榫头穿合,不用铁钉。有三、五层以至十五层,呈4面或6面8面倒水,高4~5丈,飞阁重檐,形 如宝塔,巍峨壮观,是族姓或村寨标志,也是公众集会的议事场所。风雨桥是石墩木桥,长廊桥道,桥亭 重瓴联阁,雄伟壮丽,以三江县的程阳桥最负盛名,已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文物单位。
侗族介绍
侗族
侗族(侗语作 Gaeml)是中国的一个 少数民族。居住区主要在贵州、湖 南和广西的交界处,湖北恩施也有 部分侗族。侗族人口总数为296万人 (2000年第5次人口普查)。侗族在 老挝也有一个分支,叫“康族”。 侗族的祖先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的 百越、干越。有研究指出江西的简 称“赣”即来自古代侗族自称。隋 唐五代宋朝时期的“僚”、元明清 时期的“峒人”,后来又有许多汉 族人来到他们的居住地,与当地人 混合而成。侗族的名称来自“溪 洞”,这是当地人传统的行政单位, 今天当地还有许多地名叫“洞”。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这些地方 居民统称为侗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