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晏几道与柳永诗词创作风格的同与异
异曲同构真情世界_比较分析柳永与晏几道的歌妓情结

17异曲同构真情世界——比较分析柳永与晏几道的歌妓情结李秋虹(漯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漯河462000)摘要:柳永与晏几道两人的词无论是在体制、艺术风格、及语言择炼上都自成一体,具有各自不同的艺术特色。
但是,他们的词却有一个共同的题材——歌妓。
他们在各自不同的词中都对那些聪明而不幸的歌妓表现出深切的同情,感情真挚深沉而又充满凄凉与感伤。
他们用各自不同的作品构建了一个相同的真情世界。
关键词:柳永;晏机道;歌妓情结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000-2011/ES (2006)03-0017-04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Journal of Enshi Technical College(Comprehensive Edition )第18卷第3期2006年第3期No.3Vol.18(No.32006)一柳永与晏几道的词无论是在体制、艺术风格及语言择炼上都自成一体,具有各自不同的艺术特色。
但是,他们两人的词却有一个共同的题材——歌妓。
由于情感的、生理的和社会文化等诸多复杂的原因,女性形象一直是文人创作时的重要对象,柳永和晏几道也不例外。
然而他们词中的女性形象却一反封建文人士大夫既定的淑女风范,转向对歌妓的描写。
在他们的作品中,这类词占有很大的比例。
柳永的《乐章集》中有60%的词所写内容是反映各阶层妇女的生活,而晏几道的《小山词》中也有大量的篇幅写歌儿舞女的生活。
他们的词往往对下层妇女的遭遇、心理、思想刻画得细腻、逼真,同时表现出对她们的深深同情。
他们在描写女性时真实、大胆、敢于冲破传统的束缚。
在柳永的词中反映妓女命运的内容最为突出,真实地描写了妓女被摧残、被蹂躏的不幸遭遇。
他满怀关爱的去写她们,写得真挚、感人。
晏几道也是如此,他在词中对歌女们所表达的情感既真淳,又深沉,没有掺入一丝水份。
陈廷焯赞赏说:“小山词无人不爱,爱以情胜也。
情不深而为词,虽雅不韵,何足感人?”(《白雨斋词话》)还有人说:“叔原妙在得于妇人。
浅析晏几道、秦观词艺术风格的异同

浅析晏几道、秦观词艺术风格的异同摘要:从传统的观点看,小晏与秦观,同属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作家,两人自有很多可比性:他们基本上是同时代的人,且在词的创作方面有相同或相似之处。
但这种相同,只是外在倾向相同或相近的同一流派的作家本文分析了小晏与淮海词艺术风格上的异同,认为其词作在同显凄婉与闲雅之处又各具特色。
一、同显凄婉的艺术风格晏几道、秦观被称为“古之伤心人”,他们把悲苦的人生注入词中,使得词风中有伤心与婉约两种特质,合而形成了凄婉的艺术风格。
先看晏几道的词作《阮郎归》(“旧香残粉似当初”)一词,眼前残留的旧香残粉还似当初那般停放,眼前的景物触发了作者的思绪,由此惹起主人公的回想。
物是人非,词人“恨”人情淡薄,但“恨”字加上“不如” 二字便让人不觉这“恨”是撕心裂肺的直露,而透露着淡淡却深入人心的悲伤。
春天还有许多书信,可口久情薄,秋天时便所剩无几了,缓缓道来音信渐少的愁苦,殊让人觉得怨而不怒,含蓄备至。
裳凤冷,两人的鸳枕之剩孤单一人枕着入睡,独处的心境只能借酒来消除,纵使有梦魂可解之愁苦可梦魂都是虚无的,更何况能够使梦魂存在的梦境也是没有的,亦觉哀而不伤但词人内心却是悲怜与苦闷。
此词层层深入,用婉致的语言把思忆之情,怨恨之痛抒发到无可回旋的余地,用淡语写出深味,让人体会到别样的思人愁苦。
秦观词中也同样透露着凄婉。
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一词,词人即将离京前,重游故地,满心凄怆的写下此词。
丝丝杨柳在微风中摆弄着柔枝,本是和暖柔美使人心情平缓之景,却没能使词人心情愉快反而碰触到了他愁苦的心情,紧跟着到来的是离愁忧苦与难以抑制的眼淚,这是因为他回想起了过去依依惜别之时,轻柔随风浮动的杨柳扰乱着他的心绪,“离忧”与“泪”积聚在他的心中。
当时的碧野朱桥仍在,只是已物是人非,面对“人不见”和缓缓空逝去的流水,徒增了词人的伤心。
词人感慨青春年华匆匆逝去不为谁而停留,面对即将离京前途迷茫的现实,词人没有哀嚎抱怨而只是自问自叹,问这悠悠不尽的离愁何时才能停止,“飞絮落花时节一登楼”九个字凝结着作者的凄咽,原以为他会登楼之后放声高呼,措辞激烈,但事实并非如此。
俗致与雅极:论柳永与晏几道的创作风格

俗致与雅极:论柳永与晏几道的创作风格作者:刘丽娜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17期摘要:柳永与晏几道是北宋词坛上两位相当有影响力的词人,他们词作中所反映反描写的内容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但是在表现手法上却大相径庭。
柳永自觉接受市民文化的熏陶,作品中大量运用俗词、俗语,创作以慢词为主,而晏几道却受其父晏殊及五代文人词的影响颇深,作品呈现出浓郁的雅化气息,在形式上,也以小令为主。
关键词:柳永;晏几道;俗;雅作者简介:刘丽娜(1977-),女,河南商丘人,商丘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和古典文化典籍研究。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3)-17-0-02柳永与晏几道生活生活的年代极为接近。
柳永(约987~1053年),字耆卿,原名三变,字景庄,崇安(今福建崇安)人,工部侍郎柳宜之子。
少年时应试因声名不雅被黜,“后改名永方得磨勘转官”(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六),历任睦州团练副使推官、昌国县晓峰盐场盐监、西京录台令等职,后调回京师任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晏几道(约1030~1106年),字叔原,宰相晏殊之第七子,少时门庭显赫,后家道衰落,境况日下,曾任太常寺太祝、监颖许田镇等职,因其号小山,故后人常称其为“晏小山”。
柳永与晏几道虽然同样身世坎坷,词作出色,但在创作风格上却有着极大的不同,可以这样说,一个以俗为美,开辟了词史上的“屯田蹊径”,一个以雅为宗,奏响了词坛上“小山遗风”。
一、柳永与晏几道的创作风格比较柳永是开创一代词风的伟大词人,“词至柳永一变”,后代几乎所有的大词人都或多或少地受到过“柳七郎风味”的沾溉,这话大抵是不错的。
所谓“柳七郎风味”,则是指以“俗”为特色,正如陈师道在《后山诗话》中说:“(柳词)从俗,天下咏之”。
这首先表现在其“批风抹月”(张炎:《词源》卷下)、“多堞黩”(冯煦:《蒿庵论词》)之内容,其次则是指其措词遣句的口语化、俚语化。
二晏词比较谈

目录内容摘要 (2)关键词 (2)引言 (2)一、二晏的身世及性格的比较 (3)(一)晏殊的顺达及中庸性格 (3)(二)晏几道的命途多舛及“四痴” (3)二、二晏词的共同点 (4)三、二晏词的相异之处 (5)(一)不同之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不同之二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不同之三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不同之四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晏词比较谈内容摘要:晏殊、晏几道父子沿袭唐五代词风,多写流连光景、离情别绪等传统题材,风格以闲雅清婉为主,但又各有特色。
晏殊官至宰相,志得意满,其词多为家会宴游的消遣,词中之愁只是春花秋月的闲愁;而晏几道虽出身于官宦大家,却官阶卑微,后又家道衰败贫苦落魄,其词作较为真实地抒发了一个没落公子的哀愁之情。
晏殊“工于造句”,晏几道却“善于言情”。
关键词:二晏,婉约,意向,内容引言:北宋晏殊、晏几道父子同为婉约派词人,虽如此,二人的作品同中存异。
晏殊有《珠玉词》行世,存词130余首;晏几道著有《小山词》,存词200余首。
对二人词作的研究自古有之,如周济曰:“晏氏父子仍步温韦,小晏精力尤胜”,夏敬观曰:“叔原以贵人暮子,落拓一生,华屋山丘,哀丝豪竹,身亲经历,宜其造诣又过其父”。
近人及今人渐渐从比较的角度来谈论二晏词作,如况周颐《蕙风词话》云:“《小山词》从《珠玉》出,而成就不同,体貌各具。
以《珠玉》比花中之牡丹,《小山》其文杏乎?”叶嘉莹女士运用西方文论的概念,称大晏为“理性的词人”,小晏为“纯情的词人”。
论晏几道的悲剧人生与独特词风

论晏几道的悲剧人生与独特词风晏几道,这位北宋初年的著名词人,以其卓越的文学成就和独特的词风而备受后世推崇。
然而,他的人生经历却是充满了悲剧色彩。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晏几道的悲剧人生和独特词风两个方面展开讨论,深入探讨他的文学成就和思想价值。
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是晏殊的第七子。
他生于荣华富贵之家,然而命运却对他并不宽容。
他的父亲晏殊为宰相时,曾深受宋仁宗赏识,然而晏几道却并未因父辈的荣耀而得到多少实惠。
尽管天资聪颖,他却屡试不第,一生仕途坎坷。
在情感方面,他曾与一女子相爱甚深,最终却因家道中落而被迫分离。
这种种不幸的经历,为他的创作注入了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真挚的情感。
晏几道的词风独特,他以率真、深厚的情感和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个个动人的意象。
他的语言运用十分巧妙,往往用简单的词语表达出深沉的情感。
他的修辞手法多样,不拘一格,无论是婉约还是豪放,都能表达得淋漓尽致。
这种独特的词风的形成,一方面源于他对前人诗词的深入研究,另一方面也与他的个人经历密切相关。
要深入了解晏几道的艺术成就,我们不妨选取他的一首代表性词作《鹧鸪天·梦回长河》进行分析。
在这首词中,晏几道通过对梦中回到长河的描写,抒发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故人的思念之情。
他运用了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描绘手法,将这种情感表现得十分到位。
如“柳堤长,水漾漾。
金缕吹絮轻扬”等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他对往昔的追忆和怀念之情。
这种表现手法为后世词人所效仿,成为了晏几道独特词风的代表之一。
晏几道的悲剧人生和独特词风的形成,离不开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的影响。
作为一个出身名门的贵公子,他本应享受着优裕的生活和荣华富贵,然而命运的捉弄却让他在年轻时便饱尝了生活的苦涩。
这种经历使得他对人生和情感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也使得他的词作更加真挚、深沉。
晏几道的文学成就和思想价值,不仅仅体现在他的词作上,更体现在他的人生哲学和价值观念上。
尽管命运多舛,他却始终坚持着对真挚情感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一本《小山词》,一生曲折梦——论晏几道词作疏狂与柔情的特征及成因

一本《小山词》,一生曲折梦——论晏几道词作疏狂与柔情的特征及成因郭珺琪;范学新【摘要】《小山词》在我国小令创作史上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它独具的艺术特色是其成为宋词小令四大家之首的重要原因.本文通过研究晏几道的人生经历,探究他性格特点对小令创作的影响,并结合《小山词》对其艺术特色进行分析,简论其词作疏狂与柔情的特征及成因.【期刊名称】《新疆职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7(025)002【总页数】4页(P61-64)【关键词】晏几道;性格;疏狂柔情;艺术特色【作者】郭珺琪;范学新【作者单位】伊犁师范学院人文学院,新疆伊宁 835000;伊犁师范学院人文学院,新疆伊宁 83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23晏几道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婉约派词人,被后世誉为宋词小令第一人,有词作《小山词》传世。
作为一位文坛上地位十分重要的词人,其生平却鲜为人知。
通过为数不多的史料记载,可以看出晏几道是一位性格极其矛盾的词人,他狂放不羁的个性和率直纯真的本质让他一生坎坷,让他的词作饱含情感,本文试以晏几道的人生经历为依托,分析他词作的特征及成因。
晏几道是集旧狂与痴狂于一身的文人,官宦世家的出身让他有了潜心六艺和享受无忧无虑生活的条件,同时也造就了他孤傲疏狂、不甘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文人风骨。
在被韩少师婉言拒绝后他表现出“古来多被虚名误,宁负虚名身莫负”的高傲文人姿态,亲眼目睹了官场沉浮之后留下了“学到深山空自老,留名千载不沾身”的高洁背影。
小晏交友圈甚窄,但与郑侠感情深厚,郑侠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抄家,官府在郑侠家中搜出小晏赠予郑侠的一首诗:“小白长红又满枝,筑球场外独支颐。
春风自是人间客,主张繁华能几时”。
诗中暗喻王安石等变法派犹如一阵春风,好似人间过客不会长久,如此明目张胆地表达对社会统治者主张变法的不满,若不是似傻如痴,那便是狂傲不驯。
小晏青年时期也曾想通过仕途一展抱负,在其代表作《鹧鸪天·碧藕花开》中尽显少年才子踌躇满志、意气风发的狂放:碧藕花开水殿凉。
浅析晏几道词的艺术特色

浅析晏几道词的艺术特色作者:蓝冠华来源:《教育界·下旬》2014年第09期【摘要】晏几道是北宋词坛的婉约词大家。
盛衰迥异的人生遭遇,使他饱尝了世态炎凉,其词多怀往事,抒写哀愁,有强烈的生命意识,笔调深婉工丽,语淡情深,本文试从作者落拓人生的抒写,词的独特梦幻的意象和灵活多样的艺术表达来分析晏几道词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晏几道词艺术特色晏几道是北宋前期重要的词作家,其词多怀往事,抒写人世的悲欢离合。
其很多词同情歌妓舞女命运,把自己坎坷的人生际遇写进恋情之中,把对爱情的生死不渝的追求当作主要的人生寄托。
词风浓挚深婉,被前人称为“千古伤心人,冷暖我心知”。
一、抒写落拓人生的伤感情怀晏几道,晏殊第七子,出身相门,早年过着富足的生活,晏殊去世,家道中落,人生变故,命运坎坷,仕途蹭蹬,词人对世情冷暖有切肤的感悟,其词内容大都是描写个人由盛而衰的抑郁忧伤,并把这种深埋内心的忧伤通过对个人情事的回忆和生活困顿的抒写深婉地表达,语似平淡而多情,体现一种深婉、落拓、豁达的底蕴。
词人常写“春风自是人间客,主张繁华得几时”的世态炎凉,“劝君频入醉乡来,此是无愁无恨处”的遗世独立,“浅酒欲邀谁劝,深情惟有君知”的深厚友谊。
他更多词中所表现出来的缠绵凄婉的感情,主要是表现在与莲、鸿、颦、云四位歌女之间的悲欢离合。
最足以表现他这种执着痴情的是他的《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曾经沧海,当词人徘徊故地,楼台高锁,帘幕低垂,想起去年今日的种种,不禁黯然神伤,伊人已杳,重见难期,春雨中双双而飞的燕儿呢喃依旧,不禁唏嘘。
记得与小苹初次邂逅,她身着两重心字罗衣,风情万种,世上只有她一个人,能穿出这样的风采,当时皓月当空,她明眸善睐,晚风和着琴声,相会在美好的夜晚……字里行间,是浓得化不开的柔情与伤感。
晏几道的一生,尽管也不乏对仕途的抱负心,但他好像不合适官场规则,故不能如鱼得水。
二晏词之比较

有期无定是无期,说与小云新恨也低眉。(《虞美人》)
小莲风韵出瑶池。(《鹧鸪天》)
赚得小鸿眉黛也低颦。(《虞美人》)
晏小山是一个深于情、专于情的词人,他在《点绛唇》词中自称“天与多情”,认为词人应该抒写自己对人生体验的真实情感,无论是“叙其所怀”,还是“一时杯酒间闻见,所同游者意中事”概莫能外。所以,在与这些歌女交往接触过后,他总能小心翼翼地把她们的外貌甚至穿着记录下来,在读者面前展现了一个清晰的形象。
然而晏殊却不同,他一生都仕途顺利,过着优裕的生活,作为朝廷重臣,有条件对酒当歌,及时行乐,缺少生活的波涛,晏殊对于那些在酒席上吟唱的歌女只是单纯地欣赏与享受,不能像晏几道一样深深地与其交心,把她们融入自己的内心世界。所以在晏殊的词中,这些女性形象大多数都是相对模糊而非确指的,如:
淡淡梳妆薄薄衣,天仙模样好容仪。旧欢前事入颦眉。闲役梦魂孤烛暗,恨无消息画帘垂。且留双泪说相思。(《浣溪沙》)
露莲双脸远山眉,偏与淡妆宜。小庭帘幕春晚,闲共柳丝垂。人别后,月圆时,信迟迟。心心念念,说尽无凭,只是相思。(《诉衷情》)
这两首词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都是先描写女子的容貌,最后点明女子的心事,而词中的女子到底是谁,她的相思之情是否与作者有关,我们都无从得知。晏殊只是叙写着爱情这一人类共有的情感,而不是自己内心情感的真实吐露。
第二首上片写词人目睹春来一树红花盛开,占尽芳时,因而欣喜无限,持酒赏花,把自己的美好“心期”向花儿倾诉。下片笔锋陡转,以凄凉哀伤的情调写出花儿突然凋谢的惨状,然后表达了词人目睹这幅惨景的心灵悸动和悲痛。从字面上看是咏物,但却是借物言情的抒怀之作,所要表现的是词人自己的情思。所以叶嘉莹在评论晏殊时指出,他的词在写“伤春或离别的同时传达出一种人生富有哲理的理念和觉悟。”[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晏几道与柳永诗词创作风格
的同与异
在宋代诗词中,诗词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无论是从诗词反映社会繁荣夹杂一定的失意情结的内容上还是从诗词的小令的发展的形式上都得到了很大的突破。
在北宋文坛上,柳永和晏几道的诗词是北宋文坛上诗词发展的敢于大胆表达出自己个性的两颗灿烂的明珠,两者诗词描写的内容相近,格调相似,都取得了极大的成就,受到人们的关注和敬仰,但是他们的诗词并不是简单的学习借鉴、复制,而是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去描写反映北宋当时社会风貌诗词篇,他们在自己的创作方向、叙事方法、创作风格上都各自取得了极大的成就。
我们就他们俩的诗词的创作风格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进行一些初步探讨。
首先,晏和柳两者的很多诗词都突出描写出妓女这一特殊社会阶层的千姿百态。
晏和柳的诗词都反映着北宋的社会面貌,并且两者都突出的写出自己与当时青楼女子之间的交往,刻画出青楼女子这一特殊的社会阶层的境遇,都写出了作者自己对不幸的下层妓女不但不摒弃而且是更加爱幕的一种态度,他们的诗词也间接地表现出北宋时期青楼女子、两性交往与社会的变迁。
婉转的表达出这些妓女们内心的独白。
他们对妓女并不是只是肉体之欢,更多的是把与妓女之间的情感当做一种纯精神性的追求。
如晏几道在《临江仙》中为怀念歌女小蘋而作的“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
落花人独立,微雨双燕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批把炫上说相思。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飞。
”表达的是对歌女小蘋的无限爱慕之情。
与柳永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饐。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对妓女的依恋之情有着惊人的相似。
其次,柳永和晏几道都注重自我化情感的抒发。
两者多次写到自
己与歌女的爱慕和难舍难分之情的时候强烈二号炽热的抒发了自我的情感,都很擅长抒发自我主体的情感。
如柳永的《雨霖铃》晏几道的《临江仙》。
第三,两者在诗词用语上都使用较为直白的语言。
如如柳永的《忆帝京》:“万种思量,多方开解,只恁寂寞厌厌地。
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
”语言直白,不加任何藻饰,却生动的刻画出主人公的心理过程。
晏几道的《少年游》的“可怜人意,薄于云水,佳会更难重。
细想重来,断肠多处,不与者番同。
”亦是语淡情深、直白的表达。
不同的是在晏和柳的诗中,并不是简单的模仿、不是采用同样的叙事视角进行复制。
两者是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艺术手法对同一主题的事物进行描写的。
首先,从不同的叙事视角上写出当时妓女的生活境遇与内心独白。
柳是以女性的叙事视角,用当时女性的眼光看待整个社会,写出女性内心的独白,而晏是用作者自己所看到的、或是通过自己对女性们内心想法的猜测,写出了她们内心的想法。
柳永的许多词写的是表现世俗女子对爱情大胆的追求、表现下层妓女从良的愿望如《定风波》《少年游》都是写女子在述说的内容,而晏几道的许多词是自己吧自己的想法嫁接在一些歌女的身上,把自己通过“她们”看到的东邪写出来,是用了自我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
比如晏几道写到的自己与晏心中想念的女子之间的见面基本上都是写晏几道自己想象出来的见面应该是这样的内容。
其次,柳永侧重写当时社会女子的思想感情,而晏几道写的多数是自己与当时女子之间的关系。
柳是写当时一般的女子队爱情的追求、当时一些妓女的遭遇、妓女希望从良等主题。
而晏几道则侧重写自己对爱情的炽热追求与自己与歌女的关系,晏几道与莲、鸿、蘋、云之间的真挚情谊都是建立的虚幻基础之上的,晏几道虽为宰相晏殊之子,然而家道中落,一声只做过一个小镇的小官,不免穷困落魄,所以自己委曲求全,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对爱情追求之上,建立一个与现实生活截然不同的审美的情感世界,以消解现实生活之中无法摆脱的生
活苦闷。
即使是假想的关系但是在晏几道的笔下写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表现出晏几道高超的写作功底和写作技法。
第三,柳永注重用外景烘托和外景渲染,晏几道则写出许多自己与梦幻中女子在一起的虚构画面。
如柳永擅用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自己对情人的依依不舍的复杂心情,而晏几道多是用梦境来写自己与情人的相会,如《鹧鸪天》《采桑子》等等。
第四,柳永注重写平民化,晏则是注重自我、个人的情感抒发。
柳永的诗词视界较为宽阔,诗词的内容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多方面展现了北宋繁华富裕的都是生活和丰富多彩的市井生活。
如“列华灯,千门万户。
遍九百、罗绮香风微度。
十里然绛树。
鳌山耸、喧天萧顾。
”(《迎新春》)。
晏几道的经典代表作《小山词》写的就是自己对莲、鸿、蘋、云四女子的爱慕和思念之情。
表现的就是自我情感的抒发。
小山恋情词的结构始终是建立在对过去的温馨回忆和现在的苦闷相思这两重今昔不同的情感世界之间。
晏几道家事衰落内心极为困苦,对爱情的追求几乎是晏几道人生主要的精神寄托。
在这里我们看出晏的明显的一种补偿心理。
尽管柳永和晏几道所写的诗词内容上相同、格调相近,但是他们所用的笔法却不同,叙事手法不同,艺术成果上也分别取得了各自极大的成就。
两者的诗词对后来词的发展都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