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成为源头活水——作文教学反思
生活作文的源头活水 ——关于提高农村学生作文能力的几点思考
![生活作文的源头活水 ——关于提高农村学生作文能力的几点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f00a5c1376c66137ef061910.png)
— —
关于提高农村学生作文能 力的几点思考
⑩ 邹春兰
很 多学 生十 白 写作 文 , 把 写作 文当成一件 苦差 事 , 有一幅
三、 焕 然 一 新 的 农 村 面 貌
对联很形象地概括 了多数学 生的写作状态 。上联 : 苦坐 苦等 苦 思苦想苦茶入 口苦不堪言 ; 下联 : 愁纲愁 线愁情 愁理愁眉
认 识到环境保护 是每 个地 “ 作文是生活的必需 ,生活是作 文的源泉。 ” “ 生活处处 有语 文 中真切地感 受到环保 的重要性 , 文” , 作为农 村小学生来 说 , 他们同城里 的孩 子相 比 , 虽 然有 球 人 的责 任 。 自己的不足 或弱点 , 如课外 阅读少 , 见识 不够 丰富 , 表达能力 不强, 家庭辅导不 够等 , 但是他们 的生 活环境也 有许 多是城 师的我们应 该 因地制宜 , 充 分利 用农 村生活 的优势 , 因势利 导,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 用心感悟 , 勤写多练。这样 , 提高农村 学生的作文水平也非难事 了。那么农村孩子有哪些特有 的资
源 可 以 去挖 掘 呢 ?
一
四、 独 特 的 民风 民俗
俗话说 : “ 一风一俗。” 乡民是最善 良、 纯朴 、 热情的。 在农 帮着烧火做饭 、 洗菜切菜洗碗搬桌。男人们则是喝酒猜拳 、 打 牌取乐 , 一派热热 闹闹的景象。而一些传统 习俗 仍有人家保 留着。有的学生亲 自参加 了这些场面 , 如果老师稍作指点 , 自
对于这些身边 的美丽景色 , 如果我们有意识地 指导 引得众人哈哈大笑。我'  ̄ I ] J J a 孩子则举着 自己做的微型灯笼或 声、 狂吼声 , ~起发 出, 响彻夜空 , 整个村庄沸腾 了 I” 有 了亲 身经历 , 实地观察 , 写出来 的作文就生动传神。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一点体会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一点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969af317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9f.png)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一点体会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句古诗意蕴深远,启示我们,在教学中,要寻找源头,才能获取丰富的知识和思想的活水。
作为农村初中教师,我一直致力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不断探索适合农村学生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在教学实践中,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首先,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
农村学生在家庭环境和学习资源方面普遍比城市学生条件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语文课堂上,我常常通过朗读、诵读、唱歌等方式,使教学内容充满趣味性和音乐性,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
在数学课堂上,我善用游戏和实际生活问题,使学生主动思考、动手解决问题,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其次,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
农村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经历与城市学生有很大差异,因此,教学内容应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际情境相结合。
例如,在地理课堂上,我常常引导学生探索当地的自然资源和地理特点,以强化学习的实效性。
在科学课堂上,我注重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相联系,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探究能力。
第三,倡导互动式教学。
在农村初中教学中,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是十分重要的。
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小组合作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之间进行合作学习和交流。
我鼓励学生敢于提问,积极参与讨论,克服他们害怕表达自己观点的心理。
通过互动式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激发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第四,注重启发式教学。
农村初中学生缺乏广阔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
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避免简单的灌输式教学,而是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我经常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启发式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让生活成为学生写作的源头活水
![让生活成为学生写作的源头活水](https://img.taocdn.com/s3/m/ed303c5b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5c.png)
让生活成为学生写作的源头活水写作是学生学习、思考和表达的重要方式,也是对语言和思维能力的锻炼。
许多学生在写作时却感到无从下笔,缺乏灵感和素材。
如何让生活成为学生写作的源头活水,是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学生日常生活的点滴,激发他们的写作灵感,并且让写作成为一种享受和乐趣。
让生活成为学生写作的源头活水,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引导和培养。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忽略了身边许多可以写作的素材和题材。
老师和家长应该引导学生,教会他们如何去观察和思考,如何将身边的事物和事件转化为写作的灵感和题材。
可以通过组织写作活动,让学生以身边的人、事、物为题材进行创作,从而培养他们的写作习惯和兴趣。
让生活成为学生写作的源头活水,需要学生积极去开拓和发现。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该主动去发现身边的美好和奇妙,关注自己的感受和情感,从而找到写作的灵感和素材。
可以通过观察身边的人和事、阅读各种书籍和文章、参加文学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和兴趣。
只有在积极主动参与和发现生活中的点滴,学生才能从中获取写作的源头活水。
让生活成为学生写作的源头活水,需要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和题材。
学生的写作素材来源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是一次难忘的经历、一段深刻的情感、一次有趣的观察等等。
老师和家长应该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写作素材和题材,让他们有更多的选择和发挥空间。
可以通过提供图片、视频、音乐、文章等多种形式的素材,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让他们从中获取创作的源头活水。
让生活成为学生写作的源头活水,需要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和技巧。
写作是需要长期积累和练习的,学生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和积累,才能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老师和家长应该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让他们每天都进行一定量的写作练习。
可以通过布置写作任务、评选优秀作品、进行写作指导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技巧和水平,让写作成为他们生活中的源头活水。
在总结,生活是学生写作的源头活水,是写作的灵感和素材之源。
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学反思
![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18fe36a1f524ccbff12184e8.png)
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与教学比武富区向阳路小学王广宇自从我走上三尺讲台,成为一名英语教师后,为了自己的成长和不断地锤炼出自己的教学风格,我参加过许多次教学基本功比赛,这次又参加了教学比武,正是这样的教学比武,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在教中学,在学中教,教学相长,收益颇多。
这次的教学比武将会在我的教学生涯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次我尝试了多媒体教学手段与学科整合。
对于这种新奇的教学手段,很多教师特别是老教师更习惯于传统的粉笔加黑板、口述加板书这种教学模式。
而我,对于这种新生事物,一接触便喜欢上了,我认为它会在我今后的教学中大有作为,一定会成为老师的好帮手。
为了上好这次教学比武的公开课,我决定采用这种新颖的教学模式来展示我的教学风采。
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用英语正确描述方位,为了更直观地理解地理位置,方位,我把教学内容做成了多媒体课件,以图片的方式把物体的方位直观,形象地呈现出来。
而且拍了许多真实的街道,店铺场景,使学生们学习时更有亲切感,更直观地理解运用。
我精心准备课件,从网上下载我需要的每一个素材,把这些素材按我的教学设计,安排在每一个幻灯片中。
除了素材图片,还要设计相应的习题。
我从参考资料和教辅资料中精心挑选习题,把它们一个字一个字地打在电脑上。
为了达到最佳的效果,我还要设计幻灯片的版式、填图、选择背景、设计背景音乐、做好超链接。
总之,我像装修新房一般,尽量想到每一个教学的细节,尽量让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尽善尽美。
在正式上公开课的那天,我拿出了精心准备的教学课件。
同学们习惯了老师的粉笔加黑板、口述加板书那种教学模式后,突然接触到我精心准备的电脑教学课件,大出意外,立刻兴奋异常。
此时,连平时最不爱回答问题、上课经常开小差的同学都被我这新奇的教学模式给吸引住了,像中了魔一般的,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听我讲课。
全班同学踊跃回答,热情高涨。
在我积极引导下,课堂学习气氛活跃,学生主动参与,热情极高。
在座的各位听课老师也不禁连连称赞不已。
生活,作文源头活水
![生活,作文源头活水](https://img.taocdn.com/s3/m/7a7793230066f5335a8121be.png)
生活,作文的源头活水【摘要】:作文,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但很多学生多苦于作文。
其实让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充实自己的素材库;作文训练时,贴近生活;作文指导时,指导学生提炼生活,思考生活,学生自然就能写出鲜活的文章了。
【关键词】:作文教学;契合生活作文,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但常有这种现象,老师布置作文时,不少学生望着天花板,长叹着,无话可写。
即使强迫着写下去,也常是内容空洞,没有多少新意。
是什么原因让本应该丰富多彩的充满灵气的作文变得死气僵硬了呢?原因很多,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为了应试,作文教学远离了生活。
叶圣陶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
”美国著名教育改革家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也告诉我们,学生只有走进生活,体验生活,才能感悟生活,进而发现生活的真谛,有感而发,诉诸文字,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
因此,我们的作文教学应从“生活”入手,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让生活成为作文的源头活水。
一、素材积累——走进生活,观察生活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有花鸟虫鱼,有喜怒哀乐,有悲欢离合,有阳光,也有阴霾。
我们要把学生的目光引向自然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在多彩多姿的生活中采撷作文的素材。
作文教学中的即兴观察或有意观察,都是认识生活、获取作文材料的常用方法。
平时我们要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并有意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美好的人和事。
如观察四季更替,景物变化,家乡建设,家庭生活设施的添置,家庭成员的情绪变化,同学的喜怒哀乐,商店营业员的推销术……同时有意识组织活动,让学生尽可能积累较典型的写作材料。
还可以从作文教学的需要出发,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为积累作文材料而进行社会生活实践。
如种植花草树木,让他们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饲养虫鱼鸟兽,让他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参与家务劳动及公益劳动,让他们体验劳动的滋味和付出的快乐;考察乡生态环境的变化,让他们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我们要让学生走进生活,引导学生做有心人,充实他们的“素材库”。
生活:写作的源头活水——一次作文实践的反思
![生活:写作的源头活水——一次作文实践的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b7e1d5f5f705cc175527093f.png)
学生 回答 :开始 掉树 叶子 了 。 “ 我提出了第一个 问题 : 同学 :土壤的贫瘠 ,写 出它顽强的生命 : 问 。 “ 们看见 了什么? 学生们迫不及待 :力 ; ” 三是运用对比的写作方法 , : 又将走 向衰亡 。 通 经过冬的沉寂 , 明 地发言了。有的说梧桐树光秃秃 过 梧 桐 树 的 丑 陋 与 油 菜 花 的灿 j 年 的春 天 它将 伴着 春风走 向新 的。 一片树叶都没有; 有的说树枝 烂 、小花 的艳丽的对 比突出梧桐 : 生 。” 接着 , 我提出最后一个问题 : 都是朝上生长的 ,树的主干 比较 :树对春天 的渴盼 ,把树当作人来 : 一棵树站在NJ , D 也许是一种生 直; 有的说树枝 比较憔悴 。 树皮非 : 写 , 出 它 内心 的追 求 与 向往 。 写 :“
重在 “ 。 评” 即对所给材料进行客 观评论 ,发表 自己对材料 的看法 见解 。因此 , 在写作时应紧紧围绕 材料, 对材料的核心问题要死盯住 不放, 对它进行分析 、 评说。 一般说 来, 它不需要用类比的方法进行联
想 , 由此及彼” 不“ 地大量谈论材料
I ’ 还有很多的石块 ;还有人在那儿 ; 地跳 起 ’舞 呢! 快 , ; r 飞 他了两只 小鸟 , 树 在 学生说 , 一棵普普通通的树 , 天天 :采来了几束野花 ,色彩非常鲜艳 : 喳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 ,教室的 : 上叽 叽 莹 的 都看见了的 有什么好写的呢? 学
梧桐树吧! 教室顿时议论纷纷 , 有
l
: …… 生显得满脸无奈 。 :气氛非常活跃。 我接 着提 出了第 三个 问题 : 我顺势说 :“ 是呀, 正因为我 : “ 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 我 现在是初春 。 因此它的树叶像是 们天天看见它 ,我们才可以来写 ;先把学生们表扬 了一番 ,接着话 j “ 它。 要想写好这棵树 , 必须要了解 ;题一转 ,让学生把今天观察的内 ;怕见人的 孩子, 畏畏缩缩的, 要是 : 到了盛夏 。你能想象出它的模样 它, 熟悉它 , 我们在平时可能天天 : 容写 到 日记 本上 。 我提出了三点写作建议 :一 : 吗? 学生们低头思考。 ” 看见它才忽略了它 , 对于我们 的眼 : “ 到了夏天 , 它的叶子肯定就 睛, 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 我 : 是要 写 出梧 桐树 的外形 ,包 括它 们还是再去仔细地观察一下吧。” i的干、 、 皮等; ‘ 。” 枝 叶、 二是从它的外 要茂盛些 。佳木秀而繁 阴’ 有 学生们兴致勃勃地去观察了, 几分 ;形及 生 长条 件写 出它 的内在精 :人还引用了一句名言。 :神。比如 。 由它生长环境的恶劣、 : “ 了秋 天 呢 ? 老师 接 着 到 ” 钟之后, 他们陆续 回到教室。
让生活成为学生写作的源泉——对作文指导教学的反思
![让生活成为学生写作的源泉——对作文指导教学的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7c92dc6e1ed9ad51f01df2a8.png)
思维和朴实亲切 的生 活气息 。 主要原 因 , 其 就是学生 较复杂 的原 因 , 察没能 一次 完成 , 观 还需 反复 观察 、
作文忽视生活甚 至脱离生活 。 面对这种情况 ,教 师要引导 学生懂得生活对 写 反复思考才能 比较 准确地抓住它们 的特 征。 这样长期坚持 下去 ,我们 的学生就一定 能学会
让你 感到熟悉而亲切 的桌椅 ,有令你爱不 释手的书 源丰盛而不枯竭 , 溪水 自然活 泼泼地流个不 停。” 作
本 ……单调的校园里 , 红花绿 叶中的教学楼 、 蓝天下 文应该 是鲜活的生活体验 , 生活 阅历越丰富 , 作文 内
飘扬 的国旗 、草坪上活蹦乱 跳的同学 以及盘旋 呜叫 容就越 充实。生活 中缤纷 的色彩 、 多变的声音 、 多彩
于花树问 的小鸟 ……走 出学校 ,修理工顺 着脸颊下 的画面都可以 冲击学生 的心 灵 , 涌上他们 的笔端 。
淌的汗珠 、售货员可掬 的笑容 、工地上 繁忙的场景
… …
针对学 生 “ 两耳 不 闻窗外事 , 心 只读 圣贤 书” 一
这一切难道不值得一写 吗? 应该说处处 皆是景 , 的现状 , 师要有 意识 地创设 条件 、 教 组织 学生深 人 活、 体验生 活。 : 如 组织慰 孤 寡老 出现 了新 的状况 , 必须 时常进 行 还
跟踪检测 。
和评定还 可 以采用 客观与 主观相结合 的方法 。特 别是笔试 与 口试 的结合 ,有 助于促进平 时语文课
程的 听说 教学 , 有助于培 养学生 良好的心理 素质 ,
建立 良好 的人际关 系 ,促进学 生个体 的社 会化进
学生进行 作文指导 :
一
的同时辅以思考和想象 。 这样能使学生 }表及里 、 I 1 1 l {
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教学反思的点滴体会
![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教学反思的点滴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cb8431cc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04.png)
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教学反思的点滴体会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的重要环节。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深刻体会到语文教学的反思对于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性。
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经验,分享一些语文教学反思的点滴体会。
一、构建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语文教学应该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构建具有情感共鸣的教学情境。
在教学中,我善于利用故事、案例等方式,引发学生对文本的思考和兴趣。
通过讲述生动的故事,让学生能够深入情境,体验文学作品的魅力。
这种情境式的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表达能力。
二、注重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对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我善于运用启发式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同时,我还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开拓思维空间,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多元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语文教学中,我坚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不仅仅注重学生的学业水平,更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除了传统的笔试和口试,我还鼓励学生进行课堂演讲、写作、小组合作等形式的评价。
这样既能够了解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又能够评估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语文教学的内容设计要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在教学中,我经常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文本和教学材料。
同时,我也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通过设计阅读理解、写作练习等活动,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消化和运用能力。
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和文化素养,开阔他们的视野。
五、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交流与合作语文教学要注重师生互动和合作,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我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尽力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让生活成为作文的源头活水
![让生活成为作文的源头活水](https://img.taocdn.com/s3/m/29b2bb227e21af45b207a845.png)
让生活成为作文的源头活水宁波市朱雀小学杨柳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需,跟说话完全一个样。
”可以说作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
作文教学就应从“生活”入手,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努力实践“学生为本,兴趣为重,生活为实,实践为主”的作文教学的新理念。
为此,近年来,我努力结合作文教学进行生活作文之探索。
一、转变教师角色,让生活作文成为小学生沟通表达的本能需要。
当今小学生的通病是怕写作文。
究其原因学生学习都是被动的、应命的,也就是说,每进行一次练笔都先有教师施以“指令”,然后学生应“令”行事(作文)。
学生胸中不一定有生活实践的积累,只好搜肠刮肚,硬着头皮写文章交差,由此造成了许多学生“怕作文”的心态。
因而,我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努力转变自己的“角色”,不再扮演作文“命题者”的角色,不再只是学生眼中的“号令者”,而是一位引导者、设计者,千方百计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急于想用文字来沟通、表达,使习作成为学生自己的需要。
例如:刚接新班不久,我就结合作文教学,创设了一次谈话情境:“同学们,这个学期我担任大家的语文老师,接班后,有一个很大的愿望,就是想趁双休日时间到我们班的每一位同学家里走一走、看一看,可我不知道去你们家该怎么走?而我又不大喜欢别人带路,喜欢按图索骥以考验自己按地理方位寻路的能力,所以现在我想请大家做一件事,就是告诉我去你们家应该怎么走,沿途要经过哪些地方,这些地方有什么明显的特征等,请大家把它写在纸上交给老师。
记住,一定要交待清楚,否则,找不到你1们家,那就让我为难了。
”这样“似是无意,却是有意”的引导,就达到了义务教材第五册第七单元的习作目标,即要求学生“学习运用方位词进行有顺序的介绍和说明”的教学要求。
由于老师转变了“我命你写”的角色位置,采用“迂回”的方式向学生提出老师家访寻路的“需要”,学生产生急切想向老师介绍到他(她)家路线的写作冲动和表达欲望,于是他们就全身心地投入到“帮老师寻家”的习作练笔之中。
让生活成为学生写作的源头活水
![让生活成为学生写作的源头活水](https://img.taocdn.com/s3/m/bb7609b5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1b.png)
让生活成为学生写作的源头活水写作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通过写作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而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生活的点滴可以激发学生写作的灵感,让写作更具生活的温度和情感。
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如何让生活成为学生写作的源头活水呢?本文将从生活中的点滴入手,探讨如何让生活成为学生写作的源头活水。
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
课堂教学是学习的重要途径,但生活中的点滴则是写作的源头活水。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参观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等,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激发写作的灵感。
学校也可以邀请社会名人、专家学者到学校进行讲座,让学生听到更多真实的故事和经历,从而丰富自己的写作素材。
通过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学生可以更好地感受到生活的温度和情感,从而让写作更加生动和有趣。
让学生培养观察力和思考力。
观察力和思考力是写作的重要素养,培养好观察力和思考力对于学生的写作能力至关重要。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观察性的活动,比如观察校园中的植物、动物,观察社会中的人群、物品等,让学生触摸和感受生活。
学校还可以开展一些思辨性的活动,比如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辩论等,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提高他们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培养观察力和思考力,学生可以更好地捕捉生活中的点滴,从而让写作更加丰富多彩。
让学生多读书、多积累。
读书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通过读书可以开阔视野,积累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多读一些名著、经典,让他们感受不同的文字魅力,学习不同的写作技巧。
学校还可以鼓励学生多写读后感、读书笔记等,让他们通过写作来总结自己的阅读体会,提高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
通过多读书、多积累,学生可以更好地感受到生活的魅力,从而让写作更具深度和内涵。
让学生关注时事热点,表达自己的看法。
时事热点是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时事热点的刺激和引导,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生活的脉搏,培养自己的写作素材。
生活,作文的源头活水
![生活,作文的源头活水](https://img.taocdn.com/s3/m/9776577fddccda38376baf70.png)
生活,作文的源头活水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说过:“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作文材料,‘生活与作文’好比‘水和鱼’的关系,鱼儿离不开水,因此,作文也离不开生活。
”是呀,笔者在作文教学中也深深领悟:作文与生活血肉相连,生活是作文创作的源头活水。
一、走出课堂,让大自然成为作文的源头活水大自然是人类的老师,也是学生们写作的源泉。
让学生们生活中注意观察大自然,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创作灵感。
有一次布置学生们写“秋天”这篇习作,许多小学生只局限于秋叶纷飞、大雁南飞……寥寥几笔就把秋天写完了,收上来的作文佳作甚少。
笔者脑海里闪过一个念头,何不带学生们走出课堂,去寻找秋天呢?笔者领着学生们来到操场,学生们兴趣盎然,这儿看看,那儿瞅瞅,仿佛秋天正和他们捉迷藏呢!笔者适时指导学生们用眼欣赏、用耳倾听、用鼻子闻、用心感知秋天。
课后布置学生们用这些方法观察秋天的公园、果园、田野、菜园等。
第二天的作文课上,笔者让学生们畅所欲言自己所观察到的秋天。
学生们热情高涨,踊跃发言,有的说“秋天在那被压弯的橘树上,橘子打着红灯笼对你笑”;有的说“秋天是五谷丰登,金灿灿的稻谷像铺了一地金子,高粱举起了红艳艳的火把,玉米露出了一口金牙”;有的说“秋天在农民伯伯灿烂的笑脸里,学生们的笑声在田野里回荡”。
就这样,一篇篇佳作应运而生。
将作文教学拓展到课外,把大自然作为作文的“活水源头”。
引导学生们善于留心观察,调动自己所有的感官,亲身感受和体验大自然的美好与神奇,有效激发学生们的情感,从而迸发出写作的激情,真正落实作文教学“生活化”。
二、走进生活,让生活体验成为作文的源头活水《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这是对我们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要求,也是对习作教学策略的指导。
记得指导写“我们的课余生活”这个话题作文时,笔者闲聊着问学生们,他们的课余生活有哪些活动?这些活动或游戏如何玩?学生们饶有兴趣地向笔者学生介绍起来了。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初一作文教学生活化有感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初一作文教学生活化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ef6fd879bceb19e8b9f6babc.png)
作者简介:严雪珍,中学一级教师,苏州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
摘要要让学生写好作文,老师须以一种平和的心态指导学生深入生活,教会他们动手动脑思考、用眼用心观察,这样才能让学生逐渐写成内容充实,情感丰富,有质有量的文章。
关键词动手举目投身用心Why is the Water so Clear in the Dyke,For the Fresh Water Comes from the Springhead:Experience of Life -oriented Writing Teaching for Grade One of Junior HighSchool //Yan XuezhenAbstract To help students write well,the teacher must,with a peaceful state of mind,guide students to enter the life,teach them to practice,think,and observe,so as to gradually help them write passages with substantial content,rich emotion and high quality.Key words doing;raising the eyes;devotion;diligence作文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过程。
但是封闭式的作文教学和脱离孩童实际的作文训练,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制约了作文水平的提高。
每当教师布置作文,不少学生就愁眉苦脸、长嘘短叹,即使强迫着自己写下去,也是空洞无物,千人一面。
学生怕写作文已是一种普遍现象,也始终困扰着教师。
因此,如何指导学生写作文,写出优秀的文章来,已经成了当前作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为此,笔者在长期的作文教学中不断探索,想就初一作文教学生活化,谈谈自己的感悟,写出来与老师们共勉,希望初中作文教学能从初一起打好基础。
如何使学生找到源头活水——作文教学的一点感悟
![如何使学生找到源头活水——作文教学的一点感悟](https://img.taocdn.com/s3/m/5bf1ee0db52acfc789ebc941.png)
这 样 做 的 目 的 .则 是 为 了培 养 学 生 关 注 社 会 热 点 的能 力 . 让 学 生 在 社 会 热 点 中 发现 更 多 的 素材 . 同 时 通 过 学 生 的讨 论 . 也可以培养学生的“ 忧患意识” . 让 学 生 融 人 到 生 活 中去 . 这 样 学 生 才 会 写 出真 实 的作 文 。
读报要备读报笔记 . 随时 记 下 自 己 喜 欢 的 标 题 、 美
的 词 汇 及 新 观 点 .记 下 社 会 和 自然 科 技 知 识 以 及 人 文
才 会变 得 相 对轻 松 。 那 么 , 待老师评价 完作文后 . 老 师
也 可 以让 在 座 的学 生 再次 评 价 所 读 作 文 的 缺 点 .让 学 生 说 出 自 己认 为 应该 改 进 的地 方 . 这 样 的话 . 每 个 学 生
在 课 堂 的最 后 .老 师 可 以让 学 生选 出 自己 认 为 写 得 好
拥 有 一 个 中 考 作 文 的 百 科 资 料库 . 何愁考场 无话可说 .
把报纸当作“ 第二 语 文 教 材 ” . 以 报 纸 为师 . 这 是 进 行 素
的作 文 . 然 后 再次 将 这 些 优 秀 的 作 文展 示 给 大 家 通 过 这 样 的 作 文 评 价 方 式 .可 以 展 示 学 生 的 写 作 能力. 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写作信心 . 这 样 才 能 达 到 快 乐 写作 的 目的 写作 . 需 要 的 是 学生 怀 着 轻松 愉 悦 的感 情 进 入 写作 状态. 这样学生写作品时才不会充满压 力感。同时 , 就 高 中学 生 的 作 文 内容 而 言 . 我 们 提 倡 与 生 活相 贴 近 . 这 样 作 文 才会 显 得 生 动 自然 。
让生活成为作文的源头活水
![让生活成为作文的源头活水](https://img.taocdn.com/s3/m/03834d44fe4733687e21aaad.png)
让生活成为作文的源头活水“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因为生活,所以精彩”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这样评价学生习作。
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
生活是习作表达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习作教学只有引导学生关注实际生活,才能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运用中“易于动笔”,在生活需要的驱动下“乐于表达”。
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写出生活气息浓厚、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呢?那就需要学生用心关注生活、记录生活、感悟生活,丰富自己的素材资源,才能抒写出具有独具慧眼、独到见解、独具匠心的佳作。
一、作文素材从大自然中来学生习作中的物、情、景、事皆来源于生活,只有眼中有形、耳中有音、心中有情,文中才会有“言”。
四季更替,斗转星移,大自然无时不刻都在变幻着美丽的身姿,大自然的一切变化都沟通着我们的内心世界。
因些大自然更是学生习作中不可或缺的主角,我们应该引导他们亲近自然,热爱自然,感受自然,让自然之“水”,灌习作之“园”。
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习作主题恰好是“景物的描写”,在上作文课之前,恰逢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春暖花开。
在一个周末放学之前,我先是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当你和爸爸妈妈走出家门享受温暖的阳光、呼吸着清新怡人的空气的时候,当你在公园里的时候,请你擦亮你的双眼,捕捉春天的气息,观察春天美丽的景象,最好能把它们也带到课堂来。
学生都在窃窃私语,都在为这前所未有的作业而感到新奇。
我要的也正是这样的效果,越是新奇,他们也就完成的越积极。
回到学校的第一节课,我便开始了我的作文课,课堂上我先是留足了时间,让每个同学和自己伙伴聊聊自己看到的春天。
我从学生那跃跃欲试的表情,和一张张得意的笑脸上便知道了他们的收获颇丰。
在全班交流的时间里,教室里的妙语不断:“山坡上各式各样的野花也睡醒了,只见它们伸伸腰,抬抬头,争先恐后地纵情怒放,红色的、黄色的、蓝色的、白色的、紫色的……真是百花争艳,五彩缤纷”、“老家门前那成片的油菜花,熏香扑鼻,金黄灿烂,我在这儿闻到了春天的香味,领略到了春天的色彩”、“大树下铺满了厚厚的枯叶,踩下去软绵绵的,我知道这是春天里树爷爷脱下的棉外套”、“我最喜欢的是春雨过后,竹林松软的泥土里冒出的笋宝宝,笋尖上还含着露珠,好像睡眼朦胧”……春天在孩子们的眼里,虽然观察的视角不同,但了美不胜收,感受独特,真令我意外,接下来的习作,自然是行云流水。
小学生作文教学反思(一)
![小学生作文教学反思(一)](https://img.taocdn.com/s3/m/edb6e6ac10a6f524cdbf8514.png)
小学生作文教学反思(一)作文教学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
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作文教学的难点其实在于学生无素材写。
无素材可写的原因之一,就在于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把作文教学植根于生活的土壤之中。
在两千年前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就说过:"不观于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于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于海上,何以知风波之患";。
孔子的话形象生动地阐明了知识与生活实践之间的关系。
由此可见,知识从生命开始,与生活同行。
生活是作文创作的源头活水。
作文与生活是血肉相连的。
我们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上的"知";到生活中去广泛地应用,在用中学,在学中用,以此提高学生习作的兴趣,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作文素养。
一、作文教学要源于生活"源于生活";是新课程的一大特点。
贴近生活,让语文教学生活化,是重塑语文教学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
作文教学是语文课程中最具生命个性的教学层面,是具有个性的学习主体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学生放飞情感,表明态度,实践人生价值的体现。
新课标要求写作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基于这一理念,我认为,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敢于表达的能力,要解除羁绊于学生作文情感的条条框框,为学生提供体验生活的机会。
学生让学生在开放中放胆作文,弘扬人性,放飞情感,写真实的生活,述生动的情感。
二、让生活成为习作的源头活水生活,永远是作文创作的源头活水。
在日常生活中听、说、读的活动总陪伴我们左右。
我认为引导学生"多读、多听、多想、多说、多记";是提高作文能力的重要途径。
作文教学生活化,就是强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关注生活,扩大信息接受量,让源头活水滋润学生的心田。
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情不自禁地学习作文、应用作文。
让生活成为学生写作的源头活水
![让生活成为学生写作的源头活水](https://img.taocdn.com/s3/m/42546dc0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44.png)
让生活成为学生写作的源头活水生活是学生写作的源头活水,因为生活是学生学习知识和积累素材的重要来源。
生活中的各种经历和感受可以成为学生写作的灵感和素材,帮助学生把握写作的重点和角度,提高写作的质量和深度。
生活是学生写作的源头活水,因为生活中的各种经历和感受可以成为写作的灵感和素材。
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会经历各种各样的事情,有喜有忧,有得有失。
这些经历会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生活中的感受和情感可以让学生描绘出真实、生动的场景和人物形象,使作品更加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学生在旅行中的见闻可以成为一篇旅游散文的素材,学生在家庭中的亲情体验可以成为一篇家庭故事的灵感。
通过生活的感受和经历,学生可以写出接地气、贴近读者、有切身体验的作品。
生活是学生写作的源头活水,因为生活让学生把握写作的重点和角度。
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和挑战可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反思,使其成为深入思考和挖掘的题材,提高写作的思辨能力和观察力。
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并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做到有的放矢,增强写作的逻辑性和条理性。
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可以成为一篇论述文章的素材,学生在生活中碰到的困惑可以成为一篇议论文的题材。
通过生活的思考和观察,学生可以写出思想深刻、见解独特的作品。
生活是学生写作的源头活水,因为生活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文化修养。
生活中的各种经验和感受需要学生进行整理和归纳,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
学生需要学习各种写作技巧和方法,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生活还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修养,使其拥有更加广博的知识和更加丰富的视野。
这对于学生的写作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泛的知识储备,学生才能写出有深度和内涵的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生活成为源头活水——作文教学反思
叶圣陶先生在《文章例话》中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写文章不是生活上的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就是生活的本身。
”生活充满人生百味,为写作提供着用之不竭的素材。
可是作文课上我们看到的还是学生的眉头紧锁,听到的还是“没什么可写的”的抱怨,作文简直让学生谈之色变。
其实并不是真的没有东西可写,没有的只是对生活的发现、思考和感悟。
所以想让学生真正学会写作,就得引导他们走进生活。
1改变观念,贴近生活
长期的应试教育让我们致力于考场作文的训练,学生一味的追求华丽的辞藻、新鲜的材料、独特的结构、新鲜的开头结尾,甚至套用一个个模式来完成自己的作文。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学生对写作越来越没兴趣,作文也没有了鲜活灵动的思维和朴实的生活气息。
这种写作观念已经为社会所诟病,因此新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
改变模式化观念,引导学生贴近生活,留心周围的世界,做生活的有心人。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往大了说可以关注社会上发生的大事,如钓鱼岛事件、雅安地震、莫言获得诺贝尔奖、一系列的食品安全事件、各地的雾霾天气、“光盘行动”等等。
往小处说更要留心周围的生
活,困难时同学伸出的援助之手,低落时朋友小心的轻声安慰,彷徨时父母的关心和指引,大街上陌生人会心的微笑,大树下孩子们追逐打闹,甚至路边的一棵小草、秋风吹落的黄叶,这些不都值得一写吗?
2学会思考,积累素材
留心观察生活你会发现生活中有那么多值得关注的事情,我们的世界每天都有不同。
但只是发现还是不够的,我们还得学会思考。
思考是写好文章的基础,是获得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是学生言之有物的前提。
如何思考呢?首先,要训练学生看问题全面的思考能力。
一件事的成功或失败原因是多方面的,既要注意主观内因,也要注意客观内因;既要关注主要矛盾,也要关注次要矛盾。
其次,要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联系,发散思维,使思考更加深入。
比如我曾尝试让学生观察校园里的一棵树,学生看到的只是它的外形,再深入一点的能想到它在恶劣环境中的顽强精神。
我试着引导他们把这棵树和其他的植物进行对比,比如艳丽的玫瑰、攀援的牵牛花,通过思考学生挖掘出这棵树身上更多的精神内涵。
第三,要求学生养成反复思考的习惯,只有反复观察、思考才能准确把握事物的本质。
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学生一定能养成观察思考生活的习惯,丰富的素材也就积累下来了。
3把握灵感,抒写真情
经过了仔细的观察、深入的思考,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情绪的储备达到一定程度,心中的写作欲望就会逐渐萌动,甚至呼之欲出,不吐不快。
写作灵感出现的时候就是我们该下笔成文的时候了,这时候老师要恰当点拨,让学生有一种通过文字倾吐心绪的冲动。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吐,生活中处处有文章,同学们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也就有了倾吐的需要。
特别是遇到高兴、自豪或心情郁闷、情绪低落时,可以建议他们用日记记录下来,也可以以书信的形式与好朋友、老师交流。
这样他们既舒展了心灵,又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一次次练笔。
同时也要利用好各种平台,如班级的学习园地、黑板报、校报、征文、班级博客等许多地方都可以成为同学们展现自我、关注社会、表达思想的阵地和舞台。
其实即使是性格比较内向或写作能力不是很强的同学也都渴望自己及自己的习作被发现、被肯定,这是同学们自然的心理需求,而这一需求,恰恰就是他们写作的动力。
好的作文重在内容而不在形式,没有内容形式再好也是华而不实,尽管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与方法是必要的,但是在观察生活的基础上,感悟生活,思考生活,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才是真正的好作文。
只要我们热爱生活,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关注社会生活的变化,主动表达思想,生活的沃土就一定会成为写好作文的不竭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