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观
2015年11月25日
一、早期中华文明的伦理精神气质 二、轴心时代中华文明的基本价值 三、中华文明的价值偏好和特点
一、早期中华文明的伦理精神气质
《诗经·大雅·洞酌》:
“岂弟君子,民之父母” 《诗经·小雅·南山有台》: “乐只君子,民之父母。”
孟子《梁惠王》:
“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 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
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吕氏春秋·序意》: “爰有大圜在上,大矩在下,汝能法之,为民
父母。”
庐江太守张夔招陶侃为主簿,夔妻有疾,
将迎医于数百里。时正寒雪,诸纲纪皆难之, 侃独曰:“资于事父以事君。小君,犹母也, 安有父母之疾而不尽心乎!”乃请行。
(《晋书·陶侃传》)
东汉初期《南阳为杜师语》: “前有召父,后有杜母。” 东汉和帝时期《汲县长老为崔瑗歌》: “上天降神明,锡我仁慈父。临民布德泽, 恩惠施以序。穿沟广溉灌,决渠作甘雨。” 汉桓帝时期《考城为仇览谚》: “父母何在在我庭,化我鸤枭哺所生。”
搴帏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杜甫《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屋为秋风所破歌》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
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垂老别》
四郊未宁静,垂老不得安。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
投杖出门去,同行为辛酸。幸有牙齿存,所悲骨髓干。
个体的尊严、自由是人的底线;
关注群体,是儒家士人的责任和义务;
维护所有人的尊严、自由,增进民众的权利 和利益。
第三个特点是允执其中、和谐共生
《周易》:
“一阴一阳之谓道” 《道德经》: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
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与西方文化和西方价值观相比,中国价值 观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其平衡、周全,顾此而 不失彼;更强调社会和谐、以和为贵,追求和 而不同。
孟子的“仁政”说: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 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 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
思考题:
从仁到仁政,其心理基础是什
谐的关系。
中国的饮食、养生、中医药、建筑、
绘画、音乐、文学、人的内心世界、人 际交往、家庭观念、宗族观念、集体观
念、国家观念等,无不体现了整体关联
与和谐共生的气质类型。
中华文明的价值观念与西方近代
价值观念相比,有如下基本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责任与自由相互支持” 责任是相对于权利而言的。中华价值观 强调个人对他人、社群甚至自然界所负有的 责任,体现出强烈的责任意识。 中国人不是只讲自由,但也不是只讲责 任,大体上,两者不分先后,无分轻重。人 在群体生活成就自己,通过成就自己造福群
《弟子规·謹》 (节选) 衣貴潔 對飲食 年方少 步從容 勿踐閾 緩揭簾 執虛器 不貴華 勿揀擇 勿飲酒 立端正 勿跛倚 勿有聲 如執盈 上循分 食適可 飲酒醉 揖深圓 勿箕踞 寬轉彎 入虛室 下稱家 勿過則 最為醜 拜恭敬 勿搖髀 勿觸棱 如有人
《弟子规·泛愛眾》(节选) 凡是人 道人善 揚人惡 善相勸 凡取與 將加人 恩欲報 勢服人 皆須愛 即是善 即是惡 德皆建 貴分曉 先問己 怨欲忘 心不然 天同覆 人知之 疾之甚 過不規 與宜多 己不欲 報怨短 理服人 地同載 愈思勉 禍且作 道兩虧 取宜少 即速已 報恩長 方無言
儒家价值观表达了担当责任的严肃性:
范仲淹: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明代东林党: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顾炎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林则徐: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第二个特点是义务与权利相应相称
西方近现代价值观非常强调个人权
利的优先性,而中华价值观在权利与义 务之间保持平衡。
“家国同构”(“家国一体”)
君父(父母官)——子民。 家庭层面:父慈子孝;
国家政治体系: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政治身份与宗法身份的合一,治家与治国融为 一体。
宗法制社会伦理关系的特点:
在伦理关系中有等差、有秩序、有情 义、有情分。
主导原则: 不是法律而是情义,重义务而不重权 利。
早期中华文明的伦理精神气质在周 代集中表现为:重孝、亲人、贵民、 崇德。
“何谓人义?父慈、子孝、兄良、弟弟、
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十者 谓之人义。” 《论语·八佾》: “定公问曰:‘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 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孟子·离娄下》: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
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
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么?是民族特色还是普世价值?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孟子·梁惠王》)
孙中山一生题词总数469件,其中 “博
爱”就有 64件。
孙中山先生说:“救世、救人、救国三 者,其性质皆为博爱。”
他还有一句话概括:“为四万万人谋幸
梁漱溟先生说:
“父义当慈,子义当孝,兄之义友,弟之
义恭,夫妇朋友至一切相关之人莫不自然互
有应尽之义。” 儒家向来主张义务与权利相称:尽多大 义务,享有多大权利;有多大权利,尽多大 义务。
思考题:
有人说,中国文化传统欠缺权利观
念和契约精神。对此,你的看法如何?
本书收录了安徽省 各时期的租佃文约、 田土契约、合同文 书、卖身契、典当 文约、税契凭证、 赋税票据等的契约 文书。宋元明编 (1—20册),清 民国编(1—20 册),共40册。
汉灵帝时期《交阯兵民为贾琮歌》: “贾父来晚,使我先反。今见清平,吏不敢 饭。”
灵帝时期《京兆为李燮谣》:
“我府君,道教举。恩如春,威如虎。刚不
吐,柔不茹。爱如母,训如父。”
《六县吏人为爰珍歌》:
“我有田畴,爰父殖置。我有子弟,爰父教
诲。”
“父母”和“官”本来并无关联 性,何以会搭配成一个固定概念呢?
结发为君妻,席不暖君床。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
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
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
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肠。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
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
自嗟贫家女,久致罗襦裳。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
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
“协和万邦”:中华世界观的典范 《尚书·尧典》: “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
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中国价值观的整体结构是: 以仁为本,基于允执其中之智慧,在个体 与群体、自由与责任、权利与义务保持平衡。
今日中国人肩负的历史责任:
率先践行这一中国价值观,以向世人示范,
(《论语·学而》)。
2、爱人: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论语·颜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孟子把仁扩大为:
“亲亲——仁民——爱物——仁政”
孟子曰: “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 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孟子·尽心上》)
孟郊《游子吟》
黄景仁《别老母》
体。
在中国文化的理解中,个人不是原子,是
社会关系连续体中的关联性存在的一方。人
不是以权利之心与对象结成关系,而是以责
任之心与对象结成关系。
孝是突出对父母的责任;
忠是突出尽己为人的责任; 信是突出对朋友的责任。
1、二十四孝故事
2、 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论迹贫家无孝子; 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终古少完人。 3、《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 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 不习乎?
男儿既介胄,长揖别上官。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
孰知是死别,且复伤其寒。此去必不归,还闻劝加餐。
土门壁甚坚,杏园度亦难。势异邺城下,纵死时犹宽。
人生有离合,岂择衰盛端!忆昔少壮日,迟回竟长叹。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何乡为乐土?安敢尚盘桓!弃绝蓬室居,塌然摧肺肝。
《新婚别》 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
其是椅子,一定要刚劲,雅正,始终以一种
庄严儒雅的气氛环绕自己。
同样为书房坐具,墩就是为休闲而生。因
而它没有阻挡,没有方向,强调随向而坐,
相当自由。简单的两个坐具上,都体现这古
人该严肃严肃,该休闲休闲的态度,您就可 见古人“礼仪三百,威仪三千“有多深入骨 髓了。
礼是双向的、人性化的:
《礼记·礼运》:
仁以为人道,允执其中,不偏不倚。 中国人应保持开放心态,以西方或其他文 明的价值观,丰富、深化自己的价值观。
《尚书·舜典》:帝舜命其乐官通过诗歌音乐,
达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
《国语·郑语》:春秋时期的史伯提出“和实
生物,同则不继。”
《吕氏春秋·本味》:“调合之事,必以甘、 酸、苦、 辛、咸。” 《皇帝内经·素问》:“心欲苦,肺欲辛,肝 欲酸,脾欲甘,肾欲咸,此五味之所和也。”
中国宗教、民族、语言、风俗等等极为丰 富多样,却能安然共处。文明由价值支撑, 中国文明多、久、大的经验事实说明,中国 价值观之普遍程度是极高的。
三、中华文明的价值偏好和特点
思考题:
古典中华文明的哲学宇宙观是
强调关联、整体的观点,还是重视 孤立、主客二分、自我中心的哲学?
它对中华文明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
面?
有机整体主义的宇宙观:
宇宙间的一切都是相互依存、互相关联
的。每一事物都是在与他者的关系中显现自
己的存在和价值。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
社会、人与自身、文化与文化都建立共生和
福就是博爱”。
其次为尊礼。
礼仪之邦,礼乐文明,礼性文化, 礼性精神。
《中庸》:
“礼仪三百,威仪三千。” 八礼: 冠、婚、丧、祭、乡、射、朝、聘。
礼在现实生活中的实践:
古代读书人的要求是“正襟危坐”,尤其 在书房这种地方,必须身正,然后心正。后 面那个靠背板,其实体现的是儒家的“中正” 思想。读书时没有多余的东西影响自己,尤
思考题:
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些规矩表现 了传统的“礼”?
《弟子规·入則孝》(节选) 父母呼 父母教 應勿緩 須敬聽 父母命 父母責 行勿懶 須順承
冬則溫
出必告
夏則凊
反必面
晨則省
居有常
昏則定
業無變
事雖小
物雖小
勿擅為
勿私藏
苟擅為
苟私藏
子道虧
親心傷
親所好
身有傷
力為具
貽親憂
親所惡
德有傷
謹為去
貽親羞
《弟子规·出則弟》 (节选) 或飲食 長呼人 稱尊長 路遇長 騎下馬 長者立 或坐走 即代叫 勿呼名 疾趨揖 乘下車 幼勿坐 長者先 人不在 對尊長 長無言 過猶待 長者坐 幼者後 己即到 勿見能 退恭立 百步餘 命乃坐
思考题: 举例说明中国文化中在哪些方面 尚存留宗法制社会的某些特点?
二、轴心时代中华文明的基本价值
首先是崇仁。 《国语》:“言仁必及人”;
《说文解字》:“仁,亲也。从
人二。” 孔子以前,“仁”的概念指的
是对双亲的亲爱。
孔子以仁为最高道德观念。
《论语》中计有109次谈到“仁”。
1、孝悌:“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