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生态学复习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恢复生态学
第一章绪论
1.生态恢复
国际恢复生态学会(Society for Ecological Restoration)先后提出三个定义
生态恢复是修复被人类损害的原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及动态的过程(1994);
生态恢复是维持生态系统健康及更新的过程(1995);
生态恢复是帮助研究生态整合性的恢复和管理过程的科学,生态整合性包括生物多样性、生态过程和结构、区域及历史情况、可持续的社会实践等广泛的范围(1995)。
2.1985年,国际恢复生态学会成立。
3.近几届恢复生态学大会所关注的热点和趋势:
强调生态恢复的实践性恢复生态学应以解决社会实践为目的,应该通过理论创新推进生态恢复的实践.
强调以跨越边界的生态恢复。跨越行政边界,是跨学科的综合交叉性领域
强调以生态系统为基点,在景观尺度上表达。
认为生态恢复具有工程设计的属性,强调景观设计。
强调全球变化中的生态恢复
第二章恢生态学的理论基础和原理
1.群落的性质(争论):
1)有机体观点(organism viewpoint) :强调组成群落的各个种是高度结合的、相互依存的,一个群落从其先锋阶段(pioneer stage)到稳定的顶极阶段(climax stage)和有机体一样有其出生、生长、成熟、繁殖和死亡。在其特征方面群落这个生活史和植物个体生活史一样。(建立了群落单元顶极理论monoclimax theory)(接力植物区系演替机制)(群落是间断性的)2)个体性观点(individualistic viewpoint):成群落的种群具有“独立”性,即各个种都
是单独地对外界因素起反应,并作为独立的一员进入群落,它们在不同的群落之间往往互相交织,而以不同的比例出现在不同的群落中。梯度分析理论认为:种是按照环境梯度分布的,每一个种都有各自的分布范围,没有两个种的分布范围是完全一样的,由于生态因素的多样性和种群分布的非均匀性,种并不组成明显的集群,因此,群落不可能是整齐的、均匀的、而是连续存在的。(建立了梯度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初始植物区系演替机制)(群落是连续的)
(实际上)群落是连续的又是间断的:大量的样地调查发现环境条件相似的地段会有种类组成相似的一群植物出现。但是即使两个相邻的群落地段其种类组成也不会百分之百完全相同。
3)拟有机体观点(Quasi-organism viewpoint):有机体观点过于强调组成群落的有机体的密切相互关系,虽然有些种确有强烈的附依性,但是,某些种群确是独立的,它们可以在其他群落中很好地发育。所以群落结构不能和有机体严密结构相比拟,把它当作拟有机体比较合适。这种观点后来发展成“生态系统”的观点。(多元顶极学说polyclimax theory)
2.演替机制及其五个学说:
演替机制: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存在不同的观点,并没有那种观点占有绝对支配地位。生态学研究的重点挑战之一。
接力植物区系说:演替是由若干不连续的系列群落所组成,构成每一种系列群落的种类在一起经历若干阶段后,改变了他们的生境,使得组成下一个系列群落的新种以较强的竞争力代替前一个系列群落,这个过程依次重复,直至形成稳定的顶极群落。演替的动力是生境对生长在其中的植物的反应;演替中植物种是成批的出现或消失。
初始植物区系组成说:演替进程是由该立地初期所拥有的植物种类决定。演替早期阶段不但存在先锋植物,而且也存在演替系列群落种和顶极植物种。在演替过程中个体较小、生长较快、寿命较短的种逐渐被个体较大、生长较慢、寿命较长的种所替代。种间替代是逐渐的、演替系列是连续的,而不是离散的。
竞争和资源比例说:一个特殊的种在某一特殊的环境资源比例范围内竞争最为成功。环境资源的比例存在着时间的变化,那么组成群落的种类也将随着资源比例的变化而变化,这就导致了
群落演替。(例如耐荫植物在群落演替中的作用)
种间三重相互作用机制说:演替是一些种对另外一些种直接或间接通过改变环境条件作用的结果。种间关系可以归纳为——促进,抑制和忍耐。促进是由于改变了环境条件而有利于其他种(与接力区系说一致);抑制是已经定居的植物阻止其他植物生长或成熟,特别是阻止其他植物的定居。忍耐是既不促进也不抑制其他植物种的存在。在大多数演替中同时存在这三个过程。
生活史对策说:把生活史对策划分为r-对策(R-strategy)、k-对策(k-strategy);根据植物种对干扰、竞争、胁迫的适应特征,植物可分为三种基本生活史对策:R-对策(ruderal strategy杂草型对策—先锋种)、C-对策(competitive strategy竞争对策——中期竞争种)、S-对策(stress-tolerant strategy胁迫对策-顶极种)。
3.干扰理论:
干扰是使生态系统、群落或种群的结构遭到破坏,是资源、基质的有效性或是物理环境发生变化的任何相对离散的事件。
按干扰起因:自然(不可抗拒的自然力)干扰;人为干扰
按干扰来源:内部干扰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经常有一些易被人们忽略的内在。包括树倒、机械摩擦、种间竞争和生物相克作用等;外部干扰由森林外部因素引起,如强烈的火灾、风暴、沙暴、冰雹、霜冻、洪水、雪压、干旱和人为砍伐及放牧等
4.如何理解群落演替和干扰理论是是生态恢复的基础理论
植物群落演替是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过程,变动是在群落之间进行的,延续的时间可长可短。生态退化其本质就是导致群落逆演替。成功的人工植被或生态系统都是在深入认识生态原则和动态原则的基础上,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产物。因此,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最有效的是顺应生态系统演替发展规律来进行。
演替理论能够提供发展恢复计划的依据;根据演替理论,通过人为手段对恢复过程加以调控,可以改变演替速率或演替方向。
群落演替主导因子包括:内因演替(植物性演替)由植物群落本身生命活动造成的环境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