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政治文化生活思维导图复习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理清知识结构强化解题思维
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
理清知识结构强化解题思维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理清知识结构强化解题思维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理清知识结构强化解题思维
第五课文化创新
理清知识结构强化解题思维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理清知识结构强化解题思维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
理清知识结构强化解题思维
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
理清知识结构强化解题思维
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理清知识结构强化解题思维
第十课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理清知识结构强化解题思维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单元优化总结知识架构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单元优化总结知识架构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单元优化总结
知识架构
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单元优化总结知识架构。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

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学问要点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一、文化与社会1、体会文化:①文化形式各种各样。
②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③不同区域的文化各具特色。
2、文化的内涵以与特点:①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与其产品。
(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也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②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文化是由人所创建、为人所特有的,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纯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③文化是人们的一种素养,不是与生俱有的,而是后天参与实践与学习获得的。
④文化现象实质上是一种精神现象。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3、文化具有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化、科学、文学、艺术等。
4、文化的力气(作用):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气。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气,能够在人们相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气,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5、文化与经济、政治1)相互影响。
确定的文化由确定的经济、政治所确定,又反作用于确定的政治、经济,赐予政治、经济以重要影响。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2)相互交融。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化事业、培育各种高素养人才、提高劳动者素养越来越重要。
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须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互交融,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3)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合力和创建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典型试题讲解

• 5.中国人喜欢喝茶,并衍生出特有的“茶文化”。“茶文 中国人喜欢喝茶,并衍生出特有的“茶文化” 中国人喜欢喝茶 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发扬传统美德、 化”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发扬传统美德、展示文化艺 术、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等。这说明( 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等。这说明 ) • ①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②人们的精神产品 青年学生都要主动接受“茶文化” 离不开物质载体 ③青年学生都要主动接受“茶文化” 的熏陶 ④健康的文化活动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 . . . • 6.某校开展以“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 周年”为主题的读 某校开展以“ 周年” 某校开展以 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书活动。开展这项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书活动。开展这项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增强其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增强其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有利于引导学生把握人生 道理、实践人生追求。这是因为( ) 道理、实践人生追求。这是因为 • ①文化能促进社会全面发展 ②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 的影响 ③有文化修养才会有崇高的道德 ④优秀文化 能够塑造人生 •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 . . .
• 3、近年来,山东省在农村积极实施文化惠 、近年来, 民工程。发掘丰厚的民间文化资源, 民工程。发掘丰厚的民间文化资源,大力 发展以手工业、乡村旅游业、 发展以手工业、乡村旅游业、园艺业为主 的农村文化产业; 的农村文化产业;加快建设农村公共文化 服务体系,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712处、农 服务体系,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 处 家书屋1万多个 提前2年完成 万多个, 年完成20户以上自 家书屋 万多个,提前 年完成 户以上自 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任务; 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任务;扎实开展文化 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 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广泛开展文明 村镇、文明集市、文明户、 村镇、文明集市、文明户、志愿服务等群 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简要分析山 结合材料, 东省是如何在农村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的? 东省是如何在农村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的?
高中政治高考总复习 必修3 单元综合提升1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同时对“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有了深刻的认识,对自 己地里收获的蔬菜、水果,发自内心地珍惜。他们在分享劳 动成果时真正体味到劳动的意义和价值,感受到劳动带来的 快乐,也使他们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 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 性劳动,用劳动之手创造幸福生活。
• (2)意义的分析,不要完全拘泥于教材内容,要适当加入 最新的时政观点;不要单纯根据设问或材料来组织答案,要 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分析问题。不一定是一个材料信息对应 着一个意义,也可能是一个材料信息体现出多个意义,或者 多个信息体现出一个共同的意义。
• [典型例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 培。”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总书记强调 思政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深刻阐述了办好思政课的重大 意义。
• (2)文化对个人的作用:
•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 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 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③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 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 2.个别意义上文化的作用
• (1)民族文化:在一个民族的历史与现实中,民族文化起 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 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思政课在落实立德树 人根本任务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 【答案】①教育具有文化选择、传递、创造的特定功能, 在人的教化与培养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思政课有利于提高 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 生观、价值观。②思政课是价值引领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上 好思政课有利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牢牢掌握党在 意识形态的工作领导权,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思想深入人心,铸魂育人。③思政课因学科功能的独特性, 更利于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更有利于“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判断题易混易错

文化生活判断题(后附答案)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1.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说明文化因区域、自然环境、文化环境的不同而各具特色。
2.文化现象的实质是精神现象,归结于社会实践。
3.文化不仅包括思想道德、教育、科学等静态的形式,还包括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等动态过程。
4.文化随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
5.兔年新春,暮星和月,半人座流星雨上演新年天空,昭示着文化的独特之意。
6.文化决定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状况,并推动政治经济的发展。
7.文化的价值在于能否创造经济价值,产生经济效益。
8.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相互决定。
9.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10.文化就是人类的全部精神活动。
11.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
12.处在较高的文化环境中就一定能形成较高的文化修养。
13.文化程度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14.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永久不变的影响。
15.原生态的文化对人和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16.积极参加文化活动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17.不同的文化环境、知识素养和价值观念,决定人们在实践活动中目标的确定和行动的选择。
18.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19.文化决定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20.东北人喜欢以酒会友,体现了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21.“阅读书籍、欣赏艺术、参观历史文物都可以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认识文化的传承”体现了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物质载体之中。
22.知识的力量就是文化的力量。
23.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24.文化是文人创造的。
25.经济实力增强,意味着文化也必然先进。
26.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
27.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28.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是无形的强制的。
29.将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们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可以为城市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增强城市文化生产力和国际竞争力。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第一轮复习使用(经典)

第一课 文化不社会第二框 文化不经济政治
二、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 1、文化不经济相互交融 • ①从科技作用角度看:在经济収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 越重要。 • ②从劳劢者角度看:为推劢经济建设,収展教育事业、培养 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劢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 ③从文化生产力角度看: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 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栺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 出。 • 【注意】: 文化生产力是指具有一定智能和知识的劳劢者, 运用和掌握文化资源创造社会财富、生产文化产品、提供文 化服务的能力。构成文化生产力的要素主要包括:一是作为 主体的文化劳劢者戒生产者;二是文化资源,包括历叱资源 和现实资源。
第一课 文化不社会
第一框 体味文化
一、文化万花筒(文化现象的特征)
• 1、多样性
• 2、普遍性:文化现象无时丌在、无处丌在 • 3、区域性:在丌同的区域,有丌同的自然环境也 有丌同的文化环境。这些文化生活无丌呈现出各自 特有的色彩。
第一课 文化不社会第一框 体味文化
二、文化是什么
• 1、含义: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
第一课 文化不社会第二框 文化不经济政治
二、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 2、文化不政治相互交融 ①国内角度: 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 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②国际角度:
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 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削弱和取代别 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这使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 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变形金刚》总投资是 1.5亿美元。《变形金 刚》只用一天时间。 周一首日试映的880, 六天捞钱1.52亿美元。 在中国就创收37.61百万 美元(人民币2.77亿元 )。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判断题易混易错

文化生活判断题(后附答案)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1.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说明文化因区域、自然环境、文化环境的不同而各具特色。
2. 文化现象的实质是精神现象,归结于社会实践。
3. 文化不仅包括思想道德、教育、科学等静态的形式,还包括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等动态过程。
4. 文化随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
5. 兔年新春,暮星和月,半人座流星雨上演新年天空,昭示着文化的独特之意。
6. 文化决定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状况,并推动政治经济的发展。
7. 文化的价值在于能否创造经济价值,产生经济效益。
8. 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相互决定。
9.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10. 文化就是人类的全部精神活动。
11. 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
12. 处在较高的文化环境中就一定能形成较高的文化修养。
13. 文化程度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14.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永久不变的影响。
15. 原生态的文化对人和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16. 积极参加文化活动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17. 不同的文化环境、知识素养和价值观念,决定人们在实践活动中目标的确定和行动的选择。
18.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19. 文化决定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20. 东北人喜欢以酒会友,体现了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21. “阅读书籍、欣赏艺术、参观历史文物都可以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认识文化的传承”体现了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物质载体之中。
22. 知识的力量就是文化的力量。
23. 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24. 文化是文人创造的。
25. 经济实力增强,意味着文化也必然先进。
26. 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
27. 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_知识总结_复习

B
• .(2013· 广东卷· 31题)2013年3月,广东某市 的读书月活动提出,文化强市从阅读开始。 建设文化强市过程中,读书的意义不可替代 。强调读书的文化意义,是因为( ) • ①文化在人民大众的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 • ②先进文化是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 ③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 ④文化影响人的实践、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文化的特点 P6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文化是一 种社会现象;文化是一种素养;文化离不开物质载体。
(3)文化的表现形式
P8
①静态形式: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 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
②动态形式: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 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考点2*:文化的社会作用 P9
• (2011· 浙江卷) “竖大拇指”在北美一般被认 为是“做得好”的意思,但在澳大利亚就成了无 礼的肢体语言;吃面条时发出声音,日本人和韩 国人觉得很正常,而英国人可能感到不舒服。这 类现象表明( ) • A. 各地的文化几乎没有共同性 • B.一种行为是否影响人们的交往取决于特定的 文化背景 • C.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同一行为的评价是 不同的 • D.同一行为在不同的文化中会有不同的含义
考点3*:优秀文化对塑造人生的作用 (1)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P17-21
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 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P18 (2)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优秀文化作品,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 引领人们前进。P19 (3)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过程,相互结合、相互促 进。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 素质等各方面得到全面提高。P21
文化生活知识点加文化自信排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体味文化》1、文化是,其中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性质的部分,又包括、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文化是特有的现象。
文化是人们的产物。
3、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文化。
4、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精神产品离不开。
5文化的力量:《文化与经济、政治》1、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
是基础,政治是,文化是。
2、经济、政治文化,文化于经济、政治。
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会。
3、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⑴在经济发展中,越来越重要,越来越重要。
⑵迅速崛起,更加丰富,越来越突出。
4、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⑴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
⑵随着的发展,奉行的国家,借助的方式,竭力推销,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以推行。
反对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主要内容。
5、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⑴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越来越成为。
⑵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感受文化影响》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来自于。
2、文化影响人的。
文化影响人的。
3、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的特点。
4、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的过程。
5、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文化塑造人生》1、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能够,能够。
2、优秀的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使人,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
3、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和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世界文化的多样性》1、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突出表现在和中。
2、民族节日,蕴含着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
庆祝民族节日,是,也是。
3、世界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
不仅对于,而且对于,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应加以保护。
4、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也是。
5、由于,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但是和民族间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材料一:韩愈在《师说》里写到:“人非生而 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 也。” 材料二:如把一个刚刚出生的中国婴儿托付给 一个美国白人家庭抚养,他一定是说英语并用刀叉 吃饭。如把一个刚刚出生的美国白人婴儿托付给一 个普通中国家庭抚养,他一定是说汉语并用筷子吃 饭。 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什么? 特点:作为人的一种文化素养,它不是天生的, 而是人类通过后天学习获得的,是需要培养的。
归
纳
文化与政治的辨证关系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1)经济、政治决定文化。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 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2)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 化则会阻碍经济政治的发展。 (3)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不是经济政治的派生 物和附属品,文化与经济的发展不是亦步亦趋的。 那种认为只要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而然地就会好起 来.物质条件差一点,精神文化就不可能搞好的观点,不符合 历史发展的事实,是不正确的。
▲文化传承:传播、继承与发展
中 国 文 化 第三单元 怎么看
把握文化的核心价值 ▲文化认同:中华文化(成就)及 民族精神(内涵、意义) 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 ▲文化选择及先进文化建设和精神文 明建设的性质、目标和要求
第四单元 怎么办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考点一:
文化内涵
1、含义 3、形式 2、▲特征: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②文化素养不是与生俱来的,通过逐步培养而来; ③精神活动· · · 物质活动,精神产品· · · 物质载体。
以下材料分别体现文化生活什么道理?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复习)学案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复习)班组学号姓名课时:1课时课型:复习课编制人:使用日期:2013.10.一、【学习目标】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形式、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表现、特点;文化塑造人生二、【重点难点】文化的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文化塑造人生三、【基础自学】(一)默写以下内容1、文化的特点:2、文化的作用:3、简要概括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4、简要概括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5、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6、文化塑造人生:(二)易错易混(观点辨析,判断正误且简要说明理由)1、自然风光是一种文化现象。
2、凡是文化都具有积极作用。
3、经济是基础,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所以意味着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
4、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无法选择的。
四、【习题巩固】(一)单项选择题1、穿梭在都市的大街小巷,打量着身边来往的人与物,享受着都市的文明生活,这身边的一切,都是一种潜在的文化。
这说明()A、文化无时不在,无处不在B、文化与世界相伴而行,是自然形成的C、文化与文明是同一的D、文化是一种潜在的精神生活2、青藏高原的文化之美无处不在。
譬如帐篷这一供藏族同胞栖身的特殊“居所”,便带有高原特有的神秘和深厚的藏传佛教及民俗文化的色彩。
这说明()A、生活就是自然,自然就是生活B、文化包括纯自然的景观C、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D、不同区域的文化具有鲜明的特色3、我们讲文化生活,这里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下列属于文化的是( )①园林雕塑②大运会火炬传递③高中语文教材收录金庸小说④网络监督⑤学习科学发展观⑥“双百”人物评选⑦千年铁树开花A、①②④⑤⑥B、①②③⑤⑥C、②③④⑤⑦D、①③④⑤⑥4、品茶讲究环境、气氛、音乐、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在品茶过程中可以静心、静神、陶冶情操、去除杂念、口味人生,达到精神上的享受。
2020文化生活一轮复习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误区
1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化与经济发展完全同 步 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的基础,但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文化可能超前也可能落后于经济的发展
2、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 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综合国力竞争 的基础,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是经济和科技实力。
四、文化对人的影响
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各种形 式的文化活动。
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 ❖ 从动态角度看:包括各种文化活动。人们进行文化
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4、文化的力量
❖ 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 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 影响。
❖ 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 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二、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 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 先 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 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注意:文化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 的基础,但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 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并不是完全同步的。
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 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生活、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 养出来的。
(3)文化与物质的关系: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也凝结在一定的物 质载体之中。
3、文化的形式
❖ 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 ❖ 从静态角度看: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发展教育事 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对推动经济 建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迅速发展,文化消费更 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 突出。
【期末复习】《文化生活》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 4.文化塑造人生(①②③) 【 P17-21】 (文化的作用,个人方面)
材料题常见设问
1.从文化与生活【第一单元】(例题) 2.文化与社会【第一课】(例题) 3.文化对人的影响【第二课】(例题) 4.文化的作用【第一课+第二课】(例题) 题型:1.原因型; (例题) 2.意义型;(例题)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3.文化的作用(社会) 【 P9-11 】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 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 影响。P9 ②A.与政治、经济相互影响:在经济、政治的基础上 P9 B.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 ③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3.体现型;(例题)
4.认识型; (例题)
影响是文化与经济是作用和反作 用的关系。交融是文化里有经济, 经济里有文化。 【例】经济与文化相互影响、相互 交融。下列各项能够说明两者相 互交融的是( D ) A.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 定 B.经济发展了文化就一定能够发 展 C.先进文化促进经济发展,落后 文化阻碍经济发展 D.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日益重要
答: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 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 响。家风不仅仅是每个家庭的事情,同时也关乎整个社会 的风气。给社会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3分)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 化活动。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实践活动、 认识活动、思维活动。家风会影响人的行为方式、作风作 派。(3分) ③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家风是一种 润物细无声的力量,在日常的生活中潜移默化的滋润着人 们的心灵,塑造人们的品格,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方方面 面都会打上家风的烙印。(3分) ④优秀的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良好的家风会滋润人们的心灵,促进 人的全面发展。(3分)
高中政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本单元复习提升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本单元复习提升易混易错练易错点1 不能准确把握文化的内涵、特点1.(2020福建三明第一中学高二期中,)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 )①2019年10月9日,土耳其对叙利亚发起军事行动②2019年元宵节故宫被“点亮”,故宫文化再引全球关注③2019年7月1日起,降低普通护照、往来港澳通行证收费标准④2019年动漫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热映,广受好评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2021江苏扬州高二期中,)筷子,不仅仅是饭桌上的用餐工具,更是中华儿女情感的纽带。
一双筷子,承载了中国人千年不断的情感。
这体现了( )①文化包含着人们的情感、意志、审美、价值追求②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③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④行为是文化的重要载体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易错点2 误以为文化能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3.(2020山西晋城一中高二月考,)曾国藩是晚清一位极具争议的人物,但无论是欣赏他的人,还是鄙视他的人,都对《曾国藩家书》推崇备至。
它不仅仅是一部记录家常的书信集,更是一部教人为人处世、持家教子的智慧之书。
这说明(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人的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②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可以自然而然地转化为物质力量③文化对人的影响都是积极的④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易错点3 误以为文化对社会发展总是起促进作用4.(2021安徽皖北名校高二联考,)2020年湖南省十大特色文旅小镇授牌仪式在长沙举行。
特色文旅小镇突出民族风情,拥有较强的旅游吸引力和辐射带动效应,对乡村振兴、精准脱贫、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文旅融合具有极大促进作用。
截至2020年7月,湖南省共有20家特色文旅小镇。
评选特色文旅小镇的文化生活依据有(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②传统文化推动经济繁荣③文化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④文化保证经济发展方向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2020山西长治二中高二月考,改编,)《那年花开月正圆》讲述了清末传奇“女商圣”周莹,在遭遇家庭和家族事业的诸多变故和挫折时,逆境生存,将濒临倾覆的家族事业重振的奋斗故事。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复习

综合探究填空练习 1、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 、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 备受世界 各国关注。文化是—种综台的力量 种综台的力量, 各国关注。文化是 种综台的力量,其中 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与 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和 水平, 水平,作为衡量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 重要标志,日益受到各国高度重视。 重要标志,日益受到各国高度重视。 2、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是综合国力竞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 争中维护自身经济安全必不可少的 。
例题分析
2.“文以载道”在中国文化中是根深蒂固的。 文以载道”在中国文化中是根深蒂固的。 文以载道 下列对于“ 的关系, 下列对于“文”与“道”的关系,理解 正确的是 ①“文 的物质载体, ①“文”是“道”的物质载体,“道” ②“文 是“文”的精神内涵 ②“文”与“道” 的关系反映了物质与文化的关系 ③透过 可以悟“ “文”可以悟“道”,透视作者的精神 ④“文 世界和精神生活 ④“文”属于文化的范 畴,“道”不属于文化范畴 A.①②③ B.①③④ ①②③ 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①②④ ①②③④
例题分析
5.古代艺术品的收藏离不开“鉴赏”二字。 古代艺术品的收藏离不开“鉴赏”二字。 古代艺术品的收藏离不开 指的就是理性的判断, “鉴”指的就是理性的判断,包括真伪 高下的判断, 高下的判断,“赏”字就是指感性的理 就是审美, 解,就是审美,欣赏古代艺术品那种特 有的美。这段话反映了, 有的美。这段话反映了,通过文物鉴赏 能够 A.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B.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 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 C.改变人生轨迹,推动社会进步 改变人生轨迹, 改变人生轨迹 D.丰富人的精神生活,塑造健全人格 丰富人的精神生活, 丰富人的精神生活
例题分析
7.在原始社会,人类改造自然、创造财富的力量非常低 在原始社会,人类改造自然、 在原始社会 自身生活也长期处于茹毛饮血的落后阶段。 下,自身生活也长期处于茹毛饮血的落后阶段。随着 人的不断进化和全面发展,人类的文明程度不断提高, 人的不断进化和全面发展,人类的文明程度不断提高, 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主动性不断增强, 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主动性不断增强,从而 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也促进了自身物质 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不断进步。 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材料表明 A.不同时期的历史特点不同,人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高 不同时期的历史特点不同, 不同时期的历史特点不同 的要求不同 B.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 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过程是相互结合、 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过程是相互结合 C.人的全面发展,表现为人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 D.人的全面发展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过程 人的全面发展是逐步提高、 人的全面发展是逐步提高
高中高考政治完整提纲——文化生活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文化是什么?内涵: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外延:意识形态与非意识形态、性质不同、时间划分、空间划分特点:①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②文化素养需逐步形成a对社会生活的体验b参与文化活动c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③离不开物质活动,物质载体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文化的多样性:基本表现形式:民族节日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世界上许多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决定作用地位: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作用: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文化民族性与世界性:原因: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共性)各民族间的经济、政治、历史和地理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个性)关系:没有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各具特色的文化,就不会有世界文化百花园争妍斗艳、五彩缤纷的景象。
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正确对待文化多样性: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原因:①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②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原则(做法):承认世界文化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文化交流与传播:文化传播:含义: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途径:①商业贸易②人口迁徙③教育④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手段:发展过程:口语,文字,印刷,电子,网络大众传媒:含义:现代社会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作用:最大限度的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高中政治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3

高中政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新课标人教版必修3一、综合解说【地位作用】本单元作为全书的起始,在全书中起着开篇立论和探究导引的作用,后面各单元都是在此基础上展开并进行深入探究的,学好本单元,你就会明确学习本书的意义和方向,从而为本书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文化生活对人们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有重要影响,通过感受文化,了解文化对人的影响,利用文化塑造人生,增强人的精神内涵和精神力量;进一步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意义。
【主要内容】本单元阐述了文化与生活的关系,说明文化与经济、政治一起构成了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统阐述了文化的产生和作用。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本单元分为两课:第一课——文化与社会;第二课—一文化对人的影响。
第一课又分两个框题.一是体味文化;二是文化与经济、政治。
主要内容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作为人类精神活动的成果,文化对社会具有引导和制约作用;积极的文化生活,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当代社会,文化与与政治、经济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第二课也分为两个框题,一是感受文化的影响;二是文化塑造人生。
主要内容包括:文化对人们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的影响,对人们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的影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文化影响的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文化对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对增强人的精神力量的作用;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塑造辉煌人生的作用。
二、知识结构:三、课程标准:1.1观察不同区域、不同人群和不同阶层的文化生活,体察广大人民的文化需求,知道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1.2评述文化生活对人们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影响,说明现代社会中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意义。
1.3 赏析优秀文化产品,感悟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的意义,确信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
四、单元导语:走进社会,我们可以感受到文化需求日益强烈,文化活动日益丰富。
高中政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第一框感受文化影响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优质课获奖P

第16页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思索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提醒:(1)文化对人影响,来自于特定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文 化活动。开展“扫黄打非·护苗”专题行动,有利于为少年儿童健康成 长筑起一道“精神防护林”。
(2)文化影响人们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开展“扫黄 打非·护苗”专题行动,有利于让“正版生活、绿色阅读”观念深入人 心。
A.文化影响人们实践活动 B.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C.文化影响人们实践中价值选择 D.文化差异带来思维方式差异
第13页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思索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第14页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思索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第15页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点二文化对人影响特点
探究思索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伴随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普及,少年儿童接触网上这类有害信 息可能性不停增大。年2—9月,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联合各地相 关部门组织开展了“扫黄打非·护苗”专题行动,以严厉打击制售传 输非法有害少儿出版物及信息活动。
第10页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思索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1.比较文化对人影响两大表现
表现
角 度
影响因素
具体内容
①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
文化影响人们的 交往行为和交往 方式
微 观
价值观念、风 俗习惯、文化 程度等
同地域、不同阶级或阶层的 人们,交往方式不同 ②文化差异通过实物和行为
表现出来
文化影响人们的 实践活动、认识活 动和思维方式
第28页
12345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1、体味文化:①文化形式各种各样。
②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③不同区域的文化各具特色。
2、文化的内涵以及特点:①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也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②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纯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③文化是人们的一种素养,不是与生俱有的,而是后天参加实践及学习获得的。
④文化现象实质上是一种精神现象。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3、文化具有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
4、文化的力量(作用):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5、文化与经济、政治1)相互影响。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要影响。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2)相互交融。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互交融,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3)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6、怎么样提高我国的文化竞争力?①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②转变政府职能。
③培育市场主体。
④实施“人才兴文”战略。
⑤大力推进文化创新,打造中华文化品牌。
1二、文化对人的影响1、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①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
一是文化氛围的无形影响,二是参加文化生活的影响。
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因此我们要自觉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
②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文化对人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4、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对人的作用)①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和载体。
(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文明、开拓进取、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和道德风尚已成为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
)②增强精神力量: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
而由此产生的精神力量,往往历久不衰,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③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三、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1、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表现:①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②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地位)。
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意义和作用)。
2、怎么样认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地位作用)主要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表现在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民居建筑、风俗习惯等。
3、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没有这些各具特色的文化,就不会有世界文化百花园争妍斗艳、五彩缤纷的景象。
)①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的差异,即文化的民族性。
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②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即文化的世界性。
所以,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4、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原则: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
5、尊重文化多样性●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每个民族的文化精粹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
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这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也属于整个世界。
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怎样做?①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②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6、文化传播的含义:人民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7、文化传播的途径: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使者,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8、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大众传媒传播媒介(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
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这类传播被称为大众传媒。
大众传媒的作用与特点: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9、中学生应该怎么样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我们既要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10、推动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总: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与交流,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外域文化不断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具体:对内——中华文化:①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维护民族文化。
②将中国先进文化推向世界,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高我国文化竞争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③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
④有利于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
对外——世界文化:①有利于吸收和借鉴,取长补短,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②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③有利于加强交流国家人民之间的友谊和相互了解,发展友好合作,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建设和谐世界。
四、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1、(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①传统习俗的继承:传统习俗是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
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②传统建筑的继承: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③传统文艺的继承:中国传统文艺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传统思想的继承:传统思想是传统文化影响的重要体现,已经成为中华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2、传统文化的特点:(即传统文化能够保留至今的原因)(传统文化的含义: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容又能够因时而变。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作为特定历史发展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3、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两面性):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因此,传统文化的内容应与时俱进。
4、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①对于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
②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
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5、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产生的积极影响):①从民族、国家、社会的角度来看,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社会才能发展进步。
②从个人角度来看,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自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6、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它们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②文化应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
7、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①社会制度的更替。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代表新的政治、经济力量的新文化,通过反对代表旧的政治、经济力量的旧文化的斗争,有力地促进文化的进步。
②科学技术的进步。
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自古以来,科学技术中每一项重大发现和发明都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当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
③思想运动。
思想运动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大大促进了文化自身的发展。
④教育(教育方式的变革)。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