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白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18美国白蛾
学名:Hyphantria cunea (Drury)
英文名:fall webworm
分类地位:鳞翅目灯蛾科Arctiidae
地理分布:
亚洲:朝鲜半岛、日本、中国、土耳其。
欧洲:俄罗斯、摩尔达维亚、乌克兰、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奥地利、法国、意大利、南斯拉夫、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瑞士、罗马尼亚、希腊。
美洲:加拿大、美国、墨西哥。
主要寄主:
此虫属典型的多食性害虫。
据报道可危害200多种林木、果树、农作物和野生植物,其中主要危害多种阔叶树。
最嗜食的植物有桑、白蜡槭,其次为胡桃、苹果、榅桲、梧桐、李、樱桃、柿、榆和柳等。
危害情况:
幼虫取食树叶,并常群集于叶上吐丝做网巢,在其内食害。
网巢有时可长达1m或更大,稀松不规则,把小枝和叶片包进网内,形如天幕;网巢因常出现于仲夏到初秋,因此,该虫又叫秋幕毛虫。
发生严重时可将全株树叶食光,造成部分枝条甚至整株死亡。
果树被害,常年减产显著,甚至造成当年和次年不结果。
此外,被害树长势衰弱易遭其他病虫害的侵袭,并降低抗寒抗逆能力。
幼虫喜食桑叶,构成对养蚕业的威胁。
生物学特性:
在加拿大和美国北部,黑头型美国白蛾1年发生1代,在美国中部和南部年生2~4代。
在欧亚发生区,年发生多为2代,有时出现第3代,在日本的个别地区甚至1年发生4~5代,仅以蛹越冬。
幼虫孵化后营群居生活,吐丝结网。
开始一个群体共同取食一片叶子,随着幼虫生长,越来越多的叶片被包进网巢内。
幼虫在网巢内群居的时间约占整个幼虫期的60%。
幼虫有6~7龄,进入5龄后,开始离开网巢,分散取食。
1、2龄幼虫只在叶背面啮食叶肉,被害叶呈天窗状;3龄幼虫可将叶片咬成小孔;4、5龄幼虫开始从叶缘啮食,造成边缘缺刻;幼虫进入5龄之后,离开网巢,活动量
增加,食量也开始明显增加,而末龄幼虫的食量达最高峰,约占幼虫期取食总量的1/2以上;6~7龄幼虫往往将整片叶子甚至连同主脉一并吃光,仅留叶柄。
幼虫有较强的耐饥力,1~4龄幼虫可耐饥3~9d;5~7龄幼虫为8~15d。
这对幼虫随运载工具作远距离传播很有利。
老熟幼虫沿树干下行,寻觅隐蔽处做茧化蛹。
蛹主要集中在树干的老皮下及树干洞穴内、树周围的表土内或砖瓦土块下。
若发生在居民区,相当数量的幼虫群集在建筑物的缝隙内化蛹。
成虫羽化主要集中在下午或傍晚。
成虫羽化后,迅速爬到附近与地面垂直的物体上(如树干、草本植物的茎秆、墙壁等)静伏不动,天黑之后做选择寄主植物的慢速飞翔活动。
寄主选定后,落到寄主树冠周缘的叶片上静止不动,多数在次日晨日出前0.5~1h 进行交尾。
交尾可持续7.5~36h。
成虫在春季的羽化进展受到低温和降水的影响。
当日均气温达15℃时羽化开始,日均气温17~19℃时羽化达高峰。
雌虫交尾后,当天下午或夜间便可产卵。
卵块产于树冠周缘枝条的叶背面,单层排列。
一般每头雌蛾只产一个卵块(平均700~800多粒)。
夏季产卵量多于春季。
此虫喜生活于温暖、阳光充足的地方,因此多分布于公园、果园、庭园及交通沿线、街道两旁的树上,从不深入大片林子内部。
在平均气温23~25℃、相对湿度75%~80%条件下最适于卵的发育;平均气温24~26℃、相对湿度70%~80%最适于幼虫的发育。
当温度高达32~38℃或降至13~14℃,相对湿度在30%~50%或更低时,都不利于此虫的发生。
尤其在高温低湿下,卵块干瘪,幼虫畸形,蛹干死或发育不正常,成虫产卵量极低。
一般当春季日均气温达15℃时,成虫开始羽化,秋季气温低于15℃时则停止活动,蛹进入滞育。
一年中日均气温在15℃以上的天数,为此虫全年的活动期。
据报道,此虫完成一个世代需要的有效积温为885日度。
在25℃下,临界光周期为14.5~14.75h。
由于此虫寄主范围很广,极易在新区找到适宜的寄主,只要气候条件适合,便可在新区定居。
再加上新区往往缺少原产地的有效天敌,因此,一旦传人新区,常常猖獗危害,造成巨大损失。
形态特征(参见附图):
美国白蛾有两个型,即红头型与黑头型。
形态上的主要区别在于红头型幼虫的头和背部毛瘤呈橘红色,而黑头型幼虫的头和背部毛瘤为黑色。
红头型只发生在美洲,欧洲和亚洲的美国白蛾都是黑头型。
黑头型特征如下:
➢成虫:雄虫翅展23~35mm,雌虫33~45mm。
头部密被白色长毛;雄虫触角双栉齿状,雌虫锯齿状;复眼大而突出,黑色,有单眼;下唇须小;喙短而弱。
翅的底色为纯白色,雄虫前翅由无斑到有多数的暗褐色斑,雌虫翅无斑或斑点较少在一年发生两代的地区,春季由越冬蛹羽化出的成虫翅斑较多,夏季羽化的成虫翅斑较退化。
前翅R1脉由中室单独发出,R2~R5共柄;M1由中室前角发出,M2、M3由中室后角上方发出;Cu1由中室后角发出。
后翅Sc+R1由中室前缘中部发出;Rs和M1由中室前角发出;M2、M3有一短的共柄,由中室后角上方发出;Cu1由中室后角发出。
前足基节及腿节端部橘黄色,胫节及跗节大部黑色;胫节有两个端刺,一个长而弯曲,另一个短而直。
后足胫节仅有一对端距,缺中距。
雄性外生殖器的钩形突向腹方弯曲呈钩状,基部颇宽;抱握瓣对称,具一发达的中央突;阳茎稍弯曲,顶端着生微刺突;
阳茎基环呈梯形板状;基腹弧近“U”形。
➢卵:球形,直径0.4~0.5mm。
初产时淡绿色,近孵化时变褐色。
➢幼虫:初孵幼虫体长约1mm。
老熟幼虫体长达22~37mm。
头黑色发亮,仅后唇基白色。
体呈圆筒状,背方有一条深褐色至黑色宽纵带,暗色带内分布黑色毛瘤,体侧淡黄色,多着生橘黄色毛瘤。
老熟幼虫头壳宽2.5~2.7mm,头宽大于头高;每侧有单眼6个,其中单眼1远离单眼2,其间距约为单眼2和3距离的1.5倍,单眼3靠近单眼4。
SO1刚毛与单眼6十分接近;上唇缺切深度约为上唇高的1/3;上颚具端齿4个,缺内齿。
胸部各节的V1毛瘤单刚毛;前胸的D2毛瘤退化,SD1毛瘤小,与SD2毛瘤相接;中胸及后胸的D1毛瘤与D2毛瘤完全愈合;腹节1~7上D1毛瘤不及D2毛瘤的1/3大,L1、L2、L3毛瘤分离,其中L1毛瘤部分位于气门下缘的水平之上;腹节8无L3毛瘤;腹节9的D1、D2和SD1毛瘤相互邻接,L1和L2愈合,L3缺如。
➢蛹:体长8~15mm,宽3~5mm。
暗红褐色,中胸背面稍凹。
头部、前胸及中胸布满小而不规则的皱纹刻点;后胸及腹部各节除节间沟外密布浅的凹刻;
胸部背中央有一纵脊。
头圆形;额及触角基部稍膨大;下颚(mx)大,伸过前
翅长的2/3处;下颚须和前足腿节不可见;前足(l1)伸至下颚顶端附近;中足(l2)前方不达眼部,后方不达翅端,彼此在腹方中央相遇;触角(a)不达中足端部。
前翅W1约伸展到第四腹节的3/4处,在腹中央相遇;后翅及后足隐藏不见。
臀棘(C r)由10~15根几乎等长的细刺组成,刺的端部膨大,末端凹入。
蛹茧淡灰色,薄,由稀疏的丝混杂幼虫的体毛组成。
➢美国白蛾形态特征图
图示:美国白蛾成虫(带较大黑斑)图示:美国白蛾成虫(带较小黑斑)图示:美国白蛾幼虫图示:美国白蛾幼虫集中取食
图示:美国白蛾危害状
图示:美国白蛾成虫翅斑纹变异图
美国白蛾危害樱桃树
美国白蛾的幼虫美国白蛾Fully-grown larvae 美国白蛾的成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