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疗常用腧穴分类及作用
蜂毒疗法的选穴处方
蜂毒疗法的选穴处方从穴位的主治来看,有些穴位主治局部病,有些穴位不仅能治局部病,而且能治全身病。
如神门穴,既可宁心安神治疗心悸、失眠等症,又可消炎止痛,治疗腕关节痛等局部病证。
蜂毒治疗要善于掌握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从辨证论治的整体观念出发,选穴进行治疗,才能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片面性,从而达到提高疗效的目的。
本文来源39蜂疗网。
1.近部选穴此法是指在病痛的局部和邻近部位取穴,起到活血通络、散淤止痛的作用。
阿是穴,即痛点的应用,是近部取穴的典型方法。
主要适应于局部症状比较显著的病证或治疗体表部位明显的症状。
如四肢关节等处的风湿痛、肌萎缩,瘫痪等。
如耳聋耳鸣:取耳周围诸穴;膝关节痛:取膝眼、阳陵泉;腹痛:取天枢、中脘、气海;痛经病人,用归来、次髎等穴。
蜂毒疗法的局部治疗作用较明显,因此民间朴素的蜂针治疗中,很大程度是采用本取穴法。
2.远部取穴此法是取离病变较远的部位,根据阴阳、脏腑、经络学说取穴,以达到通调经脉气血、调和脏腑功能的目的。
(1)循经取穴:可用本经取穴法,即某经有病,取某经的腧穴治疗;某脏腑有病取该脏腑相属络经脉的腧穴治疗、如:胃痛取足三里(胃经);颈项痛用后溪或悬钟穴;腰背痛取委中穴(膀胱经)。
还可用异经取穴法,如前后配穴法、上下配穴法、左右配穴法、表里配穴法、远近配穴法、原络配穴法等,如咳嗽、哮喘(肺经),取大肠经的合谷与肺经的尺泽,胃痛(胃经)取心包经的内关穴与脾经的络穴公孙治疗,这对胃阴不足为主的慢件浅表性胃炎效果比取足三里还好。
(2)同名经取穴:即取同样名称手或足的经脉。
如:胃火上炎之牙痛(足阳明胃经),取手阳明大肠经的合谷穴、胃经的内庭穴,可泻火止牙痛。
足厥阴肝经有病引起的胸满气逆,取手厥阴心包经的“内关”穴,配合足厥阴肝经的“太冲“穴以疏肝理气。
3.随证选穴这是针对病者全身性的疾病或症状。
结合腧穴的特殊作用和医生本人的经验而使用的一种选穴方法,又叫“经验选穴”、“辨证选穴”。
常用腧穴及定位
常用腧穴及定位方法2011.3 李冰一、腧穴的基本概念腧穴是人体上与脏腑器官和有关部位相联系的特殊区域。
它从属于经络,具有输注气血、反映病痛和感受信息的特性。
腧穴又称孔穴、穴道、穴位。
二、常用穴位合谷:第1、2掌骨之间,约当第2掌骨桡侧之中点处。
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牙痛,面肿,咽喉肿痛,半身不遂等。
内关:腕横纹上2寸,“两筋”之间。
主治:心痛,心悸,胸痛,胃痛,呕吐,失眠,眩晕等。
外关:腕背横纹上2寸,桡骨与尺骨之间。
主治:热病,头痛,颊痛,目赤肿痛,胁痛,肩背痛等。
足三里:屈膝或平卧,在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外侧约1横指主治:胃痛,腹痛,呕吐,泄泻,便秘,消化不良,痢疾等。
曲池:曲肘,在肘横纹外侧中端凹陷处,肌肉隆起高点处。
主治:热病,咽喉肿痛,手臂肿痛,上肢不遂,手肘无力等。
手三里:侧腕曲肘,外侧,曲池下2寸处。
主治:牙痛,面颊肿痛,偏瘫,手臂麻痛等。
风池:在项后枕骨下,颈部两侧凹陷处,主治:头痛,眩晕,颈项强,高血压等。
大椎:俯伏或正坐头略前倾,于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热病,咳嗽,肩背痛,中暑等。
三阴交:在内踝高点直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主治:月经不调,为妇科常见病的特定治疗穴位之一。
腰眼:在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3~4寸凹陷处。
主治腰痛等。
神阙:脐窝正中。
主治腹痛,腹胀等。
关元:又名丹田,仰卧,腹中线上,脐下3寸处。
主治:虚劳乏力,小腹疼痛等。
是人体重要保健穴位之一。
中脘:仰卧,腹中线上,脐上4寸处主治:胃脘痛,腹胀,呕吐等。
膻中:于胸骨中线上,平第4肋骨间隙,两乳头之间。
主治:咳嗽,心悸,胸疼及乳腺增生等。
常用腧穴的定位及主治
治疗呕吐;配胃俞、中脘、章门、 水泉治疗月经不调;配中脘、天枢、
足三里、关元俞治疗泄泻;配肾俞、
足三里治疗五更泄泻;配委中、太 溪治疗腰痛。
三阴交治疗消渴。
37
七、足太阳膀胱经(67穴)
6.委中Wéizhōng (膀胱之下合穴)
【定位】腘横纹中点。 【主治】 ①腰背痛、下肢痿痹等;②腹痛,急性吐泻;③小便不利, 遗尿;④丹毒。 【备注】配肾俞、阳陵泉、腰阳关、志室、太溪治疗腰痛;配长强、 次髎、上巨虚、承山治疗便血。
【定位】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 【主治】①目赤肿痛、目眩、近视等目 疾;②急性腰扭伤;③心动过速。 【备注】配合谷、四白治目生翳膜;配 后溪、瞳子髎治目赤;配行间治雀目。
35
七、足太阳膀胱经(67穴)
2.大杼Dàzhù (八会穴之骨会)
【定位】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①咳嗽;②头痛,项强,肩背痛。 ③骨病。
21
四、足太阴脾经(21穴)
2.阴陵泉 Yīnlíngquán(合穴)
【定位】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 侧踝后下方凹陷处。 【主治】 ①腹胀、泄泻、水肿、 黄疸、小便不利或失禁;②膝痛。 【备注】配肝俞、至阳治黄疸; 阴陵泉透阳陵泉治膝痛;配水分 治水肿。
22
四、足太阴脾经(21穴)
3、血海 【定位】 屈膝,在膑骨内上缘2寸,
39
七、足太阳膀胱经(67穴)
9.至阴 Zhiyin (井穴)
1.尺泽 Chǐzé (合穴)
定位:肘横纹中,肱二头肌 腱桡侧凹陷处。
主治:咳嗽,气喘,咳血; 咽喉肿痛;肘臂挛痛。
备注:配列缺、肺俞等主治咳
嗽、气喘;点刺出血治疗急性 咽喉肿痛;配合谷等治疗肘臂 挛痛、肘关节屈伸不利;配委 中主治急性吐泻、中暑等。
蜂针疗法
4.严重过敏患者应即时送医院处理
由于病人的机体机能反应不同,在蜂 针用量过大的情况下,有时难免会 出现蜂针的过敏反应。如遇到严重 的蜂针过敏者,除就地急救外,应 立即送医院进行救治,要遵医嘱, 以免贻误病情。
5.正确对待过敏反应,坚持治疗,取 得疗效
• 要帮助病人消除对蜂疗的恐惧心理,让 其树立信心,坚持治疗才容易出现良好 的疗效。对于初期的过敏反应,医生应 该尽量避免,尤其是严重的反应;同时, 让患者意识到这些反应只是暂时的,坚 持治疗反应就会减弱,甚至消失。尤其 是对一些顽固性疾病,更不是一朝一夕 就能治愈的,而要经过较长的时期,才 可见明显效果。
(一)操作方法
1.直刺法
•在需要治疗的局部皮肤 消毒后,用镊子挟着活 蜂腰段,对准穴位或痛 点,由于蜂受到刺激有 作出自卫的本能反应, 蜜蜂则自然将尾针刺入, 蜂毒通过螫针注入人体。 若蜜蜂不放蜂刺时,可 轻压蜂的胸部。一般留 针 10 ~ 20 分钟后将蜂刺 拔出。
• 最初治疗蜂量一般由1~2只开始,每天 增加一只,但如遇严重过敏反应,如发 热、全身风疹等证时,应减量;或维持 在2~3只蜂的水平,待度过蜂毒的过敏 期后,再逐渐加量。 • 过敏期以后所用蜜蜂只数视病人的体质 和病情而定,每天8~15只左右。 • 每天或隔日治疗一次,15次为一疗程。 每疗程之间休息3天~1周。
பைடு நூலகம்
3.防止不良反应产生
• 对于接受蜂针疗法的病人,治疗前要消 除其紧张。对过饥、过疲、大汗、重病 体虚、大失血、血糖低等情况的患者, 要防止晕针等不良反应。如遇瘙痒,不 应用手去抓挠,以免损伤皮肤,造成感 染。为避免过敏反应的发生,在初期的 反应期内,应在蜂针治疗后,让患者在 蜂疗室内留观30分钟,如出现反应可即 时对症处理。
常用腧穴的定位和功能主治
常用腧穴的定位和功能主治1. 腧穴简介腧穴是人体上特定的穴位,通过按摩、针灸等手段刺激腧穴可以调节气血、平衡阴阳,起到治疗疾病和保健养生的作用。
常用腧穴的定位和功能主治是中医学中的基本知识之一。
2. 常用腧穴的定位和功能主治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腧穴及其定位和功能主治:•风池穴:–定位:位于颈部,距离翳风穴约1.5寸。
–功能主治:治疗头痛、目眩、颈项强痛等症状。
•三阴交穴:–定位:位于内踝尖上方,距离内踝尖3寸。
–功能主治:调经、止痛、益气血等。
•关元穴:–定位:位于脐中,距离脐中1.5寸。
–功能主治:调节人体气机、治疗腹痛、泄泻等。
•太渊穴:–定位:位于足大趾骨隆起端的中央凹陷处。
–功能主治:治疗眼疾、喉痹等。
•曲池穴:–定位:位于肘内侧,肘横纹上方2寸。
–功能主治:治疗肘臂疼痛、胸肋痛等。
•大椎穴:–定位:位于人体第7颈椎棘突下方。
–功能主治:调节人体气血、治疗颈椎病等。
•上巨虚穴:–定位:位于足趾上端,迎香穴与阳白穴连线的中点。
–功能主治:治疗头痛、口眼歪斜等。
•膏肓穴:–定位:位于足内侧踝骨下方,足跟中央凹陷处。
–功能主治:治疗腰背痛、足部疼痛等。
•涌泉穴:–定位:位于足底部,第一跖骨头与第二跖骨头之间的凹陷处。
–功能主治:调节睡眠、治疗疲劳等。
3. 使用腧穴的注意事项在使用腧穴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事项:•找准穴位:准确地找到腧穴位置非常重要,可以借助专业书籍、指导师傅或专业人士的帮助。
•注意卫生:在按摩或针灸腧穴时,确保双手和工具的卫生,避免引起感染。
•保持舒适:在按摩或刺激腧穴时,需要轻柔、舒适的手法,不要过度用力或刺激,以避免伤害。
•了解禁忌:某些腧穴在特定情况下需要避免刺激,比如孕妇、风寒感冒患者等,请务必了解相关禁忌。
•个体差异:每个人的体质和敏感度不同,对刺激的反应也会有所差异,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
4. 总结常用腧穴的定位和功能主治是中医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研究和了解常用腧穴可以更好地应用于临床治疗和日常保健。
蜂螫足三里穴防治疾病
蜂螫足三里穴防治疾病足三里穴属足阳明胃经合穴,也是胃腑下合穴,八会穴之一的腑会。
具有调脾胃、益气血、祛湿消肿作用,是公认的强壮和保健要穴。
穴性属土,临床上该穴应用最为广泛。
别名:下陵(《灵枢.本输》);下陵三里(《灵枢.九针十二原》);鬼邪(《千金》)等。
穴名释义:三里即三寸。
所谓三里者,下膝三寸也。
又有认为,里者宽广之意,古井田制,三百亩为方里。
另有从其功效解释:说古人以步代车,长途跋涉后,腿酸脚软,若以手指按压此穴,则健步如飞,可再行三里,故名。
取穴位置: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穴在髌骨下缘,髌韧带外侧凹陷)距胫骨前嵴外约1横指处,当胫骨前肌上取之。
简易取穴法:a.屈膝成90度,由外膝眼(犊鼻)往下四横指,小腿两骨之间(胫、腓骨),距胫骨约一横指处即是本穴。
b.站位用同侧手张开虎口围住髌骨上外缘,四指直指向下,中指尖的指处即是此穴。
临床功用:健脾和胃,扶正培元,理气降逆,通经活络。
主治疾病:1、治疗胃肠道疾病的要穴该穴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能和胃健脾,降逆通肠。
如“四总穴歌”言:肚腹三里留……治疗消化系统病症:如治疗胃脘胀痛,胃中寒,堵闷,呕吐,腹胀肠鸣,腹中有气上攻,泄泻,食不下,谷不消或食后善饥、痃癖、便秘、痢疾等病。
2、补虚强壮、保健的要穴俗话说:若要身体安,三里常不干。
保持经常对足三里穴的刺激能防病保安康。
预防中风,强壮全身,治疗虚劳羸瘦。
足三里穴为胃经合穴,胃为后天之本。
机体赖其濡养,脏腑靠其化生,后天生化资源丰盛,则体健身安,肌肉壮实,筋骨强劲。
补三里能健脾胃,泻三里能平肝,自当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灵枢“五邪》:“补三里以温之。
”蜂针足三里穴对机体有温补的作用。
3、调整各脏腑足三里穴对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系统以及五官科、妇科、外科、皮肤科等多种疾病均有一定疗效,对于中风后遗症、高血压、水肿、过敏性鼻炎、肝炎、痛经、子宫肌瘤等有作用。
4、善于治疗骨关节病对于下肢膝关节的关节病变,足三里为常用经穴。
《经络腧穴学》重点腧穴及特定穴定位及部分操作
《经络腧穴学》重点腧穴及特定穴定位及部分操作经络腧穴学是中医学中重要的分支学科之一,它主要研究人体经络系统中的重要腧穴及其特定的定位和操作方法。
经络腧穴学在中医临床医学中被广泛应用,尤其在针灸疗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介绍一些重点的腧穴及其特定定位和部分操作。
1.风池穴(GB20):位于颈部的两侧,枕骨与斜方肌之间,是治疗头痛、眩晕、颈椎病等疾病的重要腧穴。
操作时,可以用手指或针刺浅插,适度用力按压,每次约5分钟。
2.四白穴(SI3):位于手背侧腕关节横纹的尺侧,是治疗头痛、颈肩痛等疾病的重要腧穴。
操作时,可以用手指或针刺浅插,适度用力按压,每次约5分钟。
3.内关穴(PC6):位于前臂掌侧,正中腕横纹的上1.5寸,是治疗心脏病、胃痛、呕吐等疾病的重要腧穴。
操作时,可以用手指或针刺浅插,适度用力按压,每次约5分钟。
4.合谷穴(LI4):位于手背第1、2掌骨之间,掌指关节褶处,是治疗头痛、感冒、高血压等疾病的重要腧穴。
操作时,可以用手指或针刺浅插,适度用力按压,每次约5分钟。
5.足三里穴(ST36):位于小腿前外侧髌骨下方,腓骨与胫骨之间,是治疗脾胃病、虚弱等疾病的重要腧穴。
操作时,可以用手指或针刺浅插,适度用力按压,每次约5分钟。
6.气海穴(CV6):位于腹中线下脐4寸,是治疗脘腹痛、腹泻等疾病的重要腧穴。
操作时,可以用手指或针刺浅插,适度用力按压,每次约5分钟。
以上只是经络腧穴学中的一些重要腧穴及其特定定位和部分操作方法的介绍,实际上还有很多腧穴需要我们深入学习和研究。
在临床应用中,根据具体病症选择合适的腧穴进行治疗,同时结合个人体质和具体疾病情况进行操作,才能够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针灸常用腧穴定位及功效汇总,建议收藏!
针灸常用腧穴定位及功效汇总,建议收藏!(一)手太阴肺经1. 尺泽(合穴)【定位】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主治】1)咳嗽、气喘、咳血、胸胀满、咽喉肿痛;2)呕吐、泄泻、腹痛;3)小儿急惊风、癫狂;4)肘臂疼痛。
【刺灸方法】直刺 0.8~1.2 寸,或刺络放血。
可灸。
2. 孔最(郄穴)【定位】在前臂掌面桡侧,尺泽与太渊连线上,腕横纹上 7 寸。
【主治】1)咳嗽、咳血、气喘、咽喉肿痛;2)外感有汗或无汗,尤其热病汗不出;3)肘臂挛痛。
【刺灸方法】直刺 0.5~1.2 寸。
可灸。
3.列缺(络穴、八脉交会穴- 通任脉)【定位】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 寸,肱桡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主治】1)咽痛、咽干、咽痒、咳喘;2)项强、偏正头痛、口眼歪斜、牙痛;3)半身不遂。
【刺灸方法】向上或下斜刺 0.3~0.8 寸。
可灸。
4.太渊(输穴、原穴、八会穴- 脉会)【定位】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主治】1)咳喘、咽痛;2)呕吐、呃逆、腹胀;3)无脉症;4)腕臂疼痛。
【刺灸方法】避开桡动脉,直刺 0.3~0.5 寸。
可灸。
5.鱼际(荥穴)【定位】在手部第一掌指关节后方,第一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主治】1)咳喘、咳血、咽喉肿痛、失音;2)乳痈;3)掌中热。
【刺灸方法】直刺 0.5~1 寸。
可灸。
6.少商(井穴)【定位】手拇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旁开 0.1 寸。
【主治】1)咽喉肿痛、咳嗽、气喘;2)热病;3)中风昏迷、小儿惊风、癫狂。
【刺灸方法】直刺 0.1 寸,或向腕平刺 0.2~0.3 寸,一般常用点刺放血。
可灸。
(二)手阳明大肠经1.合谷(原穴)【定位】手背第 1、2 掌骨间,第 2 掌骨桡侧的中点。
【主治】1)头痛、齿痛、目赤肿痛、失音、口眼歪斜、痄腮、鼻衄、耳鸣、耳聋;2)恶寒发热、无汗或多汗;3)胃痛、腹痛、泄泻;4)瘾疹、痤疮;5)半身不遂;6)闭经、滞产;7)小儿惊风;8)戒烟戒毒。
腧穴总论—腧穴的分类及定位
7
(三)手指同身寸法
举例
8
足三里( S36 )
足阳明胃经
犊鼻穴下 3寸,胫骨前 嵴外一横指
9
(四)简便取穴法
合谷 列缺 风市
经络腧穴学总论
第二节 腧穴总论 一、腧穴
腧穴是人体脏腑志 不受人体活动影响而固定不
移的标志。人体五官、毛发、 脐窝、骨骼等皆有一定的位置, 可以作为取穴的标志。
少商
5
2 活动标志 指需要采取相应的动
作姿势才能出现的标志。 各部关节、肌肉、肌腱皮 肤随患者活动而出现的空 隙、凹陷、皱纹、尖端等。
听宫
6
(二)骨度分寸法
以体表骨节 间的距离折量为 一定长度等份, 每一等份为一寸。
经络腧穴学总论
三、腧穴的分类
2
(1)十四经穴
十二正经、任督二脉 ,共361穴
(2)经外奇穴
(3)阿是穴
天应穴,不定穴,压痛点。 “ 有阿是之法,言人有病 痛,即令捏其上,若里当其 处,不问空穴,即得便快, 或痛处,是云阿是,灸刺皆
验,故曰阿是穴也。”
经络腧穴学总论
4
五、腧穴的定位
(一)解剖标志定位法
常用的腧穴的定位 注意事项与思考题
常用的腧穴的定位注意事项与思考题腧穴,又称穴位,是中医学中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
通过刺激腧穴,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而腧穴的定位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腧穴定位以及注意事项,并提出一些让人深思的问题。
一、腧穴的定位1. 太阳穴(定位:太阳穴位于眉弓上方、鬓角稍外方凹陷处)太阳穴是头部重要的腧穴之一,常用于缓解头痛、眩晕等不适。
在进行按摩或针灸时,需要注意太阳穴周围的局部肌肉应放松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2. 颧骨下颌角穴(定位:位于下颌外侧与颧骨连线的中点)颧骨下颌角穴是治疗面肌痉挛、口眼歪斜等症状的重要穴位,但是其位置较为敏感,需要经过准确的定位才能进行操作。
在进行针灸时,需要注意不要刺伤颧骨或下颌骨。
3. 后脚三里穴(定位:位于脚背第一跖骨与第二跖骨之间凹陷部分)后脚三里穴是常用的腧穴之一,用于改善疲劳、促进睡眠等问题。
但是,在进行按摩或针刺时,需要注意不要刺伤足底筋膜和足背动脉。
二、注意事项1. 针刺腧穴时,要选择专业的医生或针灸师,确保安全。
不要盲目自行操作,以免发生意外。
2. 清洁工作要做好,确保操作环境的卫生和腧穴周围的清洁。
同时也要确保工具的洁净,防止感染。
3. 在针灸过程中,如果出现头晕、恶心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以便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 孕妇和年幼儿童在进行针灸治疗时需谨慎,最好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操作,避免对身体造成不必要的损害。
三、思考题1. 为什么腧穴定位如此重要?腧穴定位不准确可能会带来哪些风险?2. 在进行针灸或按摩治疗时如何保证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3. 除了上述提到的常用腧穴,你还了解哪些其他常用的腧穴?它们分别适用于哪些症状?4. 针灸在中医学中起源已久,你对针灸有哪些认识或了解?你认为针灸可以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吗?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了解了一些常用的腧穴的定位和注意事项,并提出了一些问题供读者思考。
腧穴的准确定位和操作的安全性对于针灸治疗的效果至关重要。
穴位蜂疗应用
金门穴的特点与应用金小千李万瑶1张凤姣(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510405)金门穴归属足太阳膀胱经,为该经郄穴。
其出自《针灸甲乙经》:“阳维所别属”。
别名关梁、梁关。
主治头痛,腰痛,下肢痿痹,外踝痛症,痹症,癫痫,小儿惊风。
穴名释义:金,肺属金,肺性之气也。
门,出入的门户也,该穴类似膀胱经的门户。
关,关卡也。
梁,屋顶之横梁也。
关梁名意指膀胱经之气由此上行。
本穴向上传输的为膀胱经气,膀胱经主水湿,水气被关卡于此穴下,故名关梁。
1.定位:此穴在人体足背部外侧,腓骨长肌腱和小趾外展肌之间。
《针灸甲乙经》:“在足外踝下。
”《奇经八脉考》作:“一寸五分”。
《针灸聚英》:“申脉下一寸”(注:申脉穴定位:足外侧部位,脚外踝中央下端一厘米凹陷处)。
《神应经》:“外踝下少后,丘墟后,申脉前”。
即外踝前缘直下,当申脉与京骨连线中点。
(注:京骨穴定位:足外侧,第5跖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处)。
2.层次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小趾展肌,跟骨膜。
皮下筋膜由致密的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合成。
结缔组织形成纤维素连于皮肤与足底深筋膜。
皮下运行足底外侧动、静脉,布有足背外侧皮神经,深层为足底外侧神经。
1李万瑶,教授。
主攻方向,蜂产品保健及蜂针疗法应用3.临床功效:补阳益气,通络止痛,疏导水湿。
4.主治疾病:腰腿部疾病:腰间盘突出,风湿性腰腿痛,坐骨神经痛,中风,半身不遂。
泌尿系统疾病:淋证。
痛症:头痛,腰痛,下肢痛,外踝痛。
小儿惊风,癫痫。
5.临床配穴:金门穴配水泉,合谷,三阴交,肾俞,关元有利湿止痛之效,治疗由膀胱湿热引起的淋证;配气海俞,关元俞,秩边,委阳,飞扬,昆仑有祛风散寒,祛湿止痛之效,治疗腰腿疼痛。
配丰隆,中脘,申脉有通行周身气血之效,治疗中风,偏瘫。
配仆参,承山治疗霍乱吐泻之后津失濡润之转筋。
以蜂针针刺时,根据不同病情调整蜂刺量的多少、治疗次数的频度和疗程,通过以上配穴达到调整阴阳,补虚泻实,标本兼顾的效果。
腧穴的分类与命名、腧穴的主治特点和规律、特定穴、腧穴的定位方法
下合穴歌诀
胃经下合三里乡,上下巨虚大小肠, 膀胱当合委中穴,三焦下合属委阳, 胆经之合阳陵泉,腑病用之效必彰。
(八) 八会穴
概念 “会”――聚会 人体气、血、筋、脉、骨、髓、脏、腑精气聚会的八
个腧穴。 部位、作用
筋、脉、髓会位于四肢部 气、血、骨、脏、腑会位于躯干部 治疗八种精气有关的病变
特点及应用 ❖⑸合穴—所入为合—指经气会合之处 ❖特点:经气深大,由此深入,会合于脏腑。 ❖分布:肘膝关节附近 ❖应用:气逆上满,泄泻 ❖《内经》:合治内腑 ❖《灵枢》: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 取之于合。 ❖《难经》:合主逆气而泄(肾水病)
五输穴主治特点
五输穴 井穴
荥穴 输穴 经穴 合穴
奇穴:
概念 有固定的位置、名称,但尚未归入或不便归入十四经
的腧穴。
特点 有固定的 位置 名称 无归经 主治单纯,疗效特殊。
奇穴:
发展
《灵枢·刺节真邪》 “奇输” 《千金方》187穴
《奇效良方》26穴
《针灸大成》35穴
《图翼》84穴 《针灸集成》144穴
阿是穴:
概念 既无固定名称,亦无固定位置,而是以压痛点或病变
阴经郄穴多治血证。
十六郄穴歌诀
肺向孔最取,大肠温溜别; 胃经是梁丘,脾属地机穴; 心择取阴郄,小肠养老列; 膀胱金门守,肾向水泉施; 心包郄门刺,三焦会宗持; 胆郄在外丘,肝经中都是; 阳跷跗阳走,阴跷交信期; 阳维阳交穴,阴维筑宾知。
(五) 背俞穴
概念 俞——转输、输注 背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共十二俞
一、腧穴的主治特点
近治作用 远治作用 特殊作用
(一) 近治作用
腧穴具有治疗
脾俞、胃俞穴的蜂针治疗功用
脾俞、胃俞穴的蜂针治疗功用周颖芳,李万瑶,赵昭和(广州中医药大学,39蜂疗广东广州510405)脾俞穴(BL20)、胃俞穴(BL21)均为足太阳膀胱经的腧穴。
脾,脾脏也;胃,胃腑也;穴近脾胃脏腑。
俞,转输之意。
该二穴为脾脏与胃腑的经气转注输入之所。
所以分别称为脾俞和胃俞。
其特性为脾、胃的背俞穴。
俞穴者位于腰背部足太阳膀胱经夹脊第一侧线穴上(背部正中旁开1.5寸),通常又称之为“背俞穴”。
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之处,《灵枢、背俞》篇说:“则欲得而验之,按其处,应在中而痛解,乃其俞也。
”说明背俞穴往往是内脏疾患的病理反应点。
其表现可有压痛、敏感、迟钝、麻木、皮下组织变异等,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和很好的调治内脏的作用。
1定位穴在背部,脾俞当第11胸椎棘突穴,为下病上取之意;治疗下,旁开1.5寸;胃俞当第12胸椎棘突下的凹陷处是穴。
简易取穴方法:与脐相对应的背部为第二腰椎棘突,由第二腰椎向上摸二个椎体,即为第12胸椎,再向上为第11胸椎,其棘突下旁开1.5寸(约两拇指横宽)分别是脾俞穴与胃俞穴。
2解剖穴的皮下有在腰背筋膜,背长肌和髂棘肌、背最长肌;有肋下动、静脉后支;布有第11,第12胸神经分支。
3功效调理脾气、和胃降逆、运化水谷、和营统血、消滞通络。
也可作强壮穴用,以预防脾胃疾患及体虚者。
脾为脏,胃为腑,二脏腑互为表里,同为后天之本,故两穴同用,补益脾胃,化生气血。
4主治脾、胃俞为蜂针临床的常用腧穴。
蜂针治疗既有针刺的作用,而蜂毒刺激的局部温度升高又有灸及活血的作用。
治疗中气下陷时充分体现针灸原则“陷下则灸之”的作用。
背俞穴的作用,一是治疗相应脏腑的病证,如脾俞、胃俞调理脾胃。
俞为阳,是阴病行阳的重要处所。
脏病、虚证多取俞穴,所以脾、胃俞多用于脾胃虚弱所致之证。
两穴可单独使用,也可相配使用。
4.1蜂针试针的理想穴此两穴犹如肾俞、志室穴于背部的试针应用,对于蜂针的试针使用较为安全。
往往是点到即止,即使肿胀对其工作与生活均无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蜂疗常用腧穴分类及作用
第一节腧穴的
人体上的腧穴很多,大体上可分为三类,即阿足穴、十四经穴和外外奇穴。
1.阿是穴:凡是以病痛局部或与病痛有关的压痛(敏感)点作为腧穴的穴位,称为阿是穴。
义称“天应穴”、“痛点”、“不定穴”等。
此类穴无定经,无特殊的名称,遍布全身。
十四经穴:指归属于十二经、任脉和督脉的腧穴,简称为“经穴”。
这些腧穴因分布在十四经循行路线上,有定名、定经及定位。
经穴的主病及病候与经脉密切相关,不仅具有主治经脉病证的作用,而且能反映十四经及其所属脏腑的病症。
本文来源39蜂疗网。
2.
3.经外奇穴:指经穴以外,无明确定经,但具有固定名称、位置和主治等内容的腧穴,简称为“奇穴”。
此类腧穴往往有独特的治疗作用。
蜂毒疗法治疗疾病,是通过刺激腧穴,对人体达到通经脉、调血气的作用,使阴阳归于平衡,脏腑趋于和调。
腧穴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U防治作用:这是一切腧穴所具有的主治作用。
腧穴均能治疗该穴所在部位及邻近组织、器官的病证。
如眼区的睛明、承泣、四白各穴均能治疗眼病;耳区的听宫、听会、耳门诸穴皆能治疗耳病;膝部的犊鼻、血海、膝关等穴可治疗膝关节病变。
(2)远治作用:这是十四经穴主治作用的基本规律。
在十四经腧穴中,尤其是十二经脉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腧穴,不仅能治疗局部病证,而且还可以治疗本经循行所及的远隔部位的脏腑、组织、器官的病证,有的甚至具有影响全身的作用。
如合谷穴,不仅能治疗手腕部位病证,而且能治疗头面部疾病,向时还能治疗外感引起的发热。
(3)特殊作用:腧穴除了它的近治、远治作用外,还有一种特殊作用。
这种特殊作用可具有相对特异性,加大腧穴能退热,足三里穴能治疗胃皖痛及全身虚弱等病。
有些还具有双向性,即在不同的功能状态下,某一腧穴,具有一种良性的双向调节作用。
如心率快时,针刺内关穴可使心率减慢;心率慢时,针刺内关穴又可使心率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