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上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家乡上虞
---上虞的发展与展望
(46--章妮莎--信管0901 )
【摘要】作为作为福布斯最佳商业城市县级市排名中的第一名,上虞是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浙江省14个经济强县市之一,是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市),国家园林城市,省级文明城市和省级卫生城市。
而在1996年上虞市GDP仅为110亿,2004年为200.3亿,2009年为330亿。
短短十几年时间,上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关键字】上虞发展经济
我家在上虞,上虞是个美丽而又富饶的地方。
从前,家乡并没有那么多高楼大厦,宾馆旅店,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改革,上虞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上虞的概况
浙江省的上虞市位于浙江省东北部,地处杭州湾南岸、杭州市和宁波市之间,与上海市隔海相望。
总面积1403平方公里,户籍人口77.42万(2009年),辖15个镇、3个乡、3个街道,呈“五山一水四分田”的格局。
居民属江浙民系,使用吴语太湖一带的方言,通行吴语上海话。
上虞素有“九县通衢”之称,铁路、高速公路、国道、运河一应俱有。
距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宁波机场、宁波北仑港仅45分钟车程。
拥有杭州湾南岸唯一的出海港口——上虞港(5000吨级)。
已建设完成的杭州湾跨海大桥与上虞相邻,只有10多分钟车程。
已动工建设的钱塘江嘉绍跨江大桥将使该市纳入上海2小时交通圈。
二.上虞的发展
过去,上虞是一个以生产粮棉为主的农业县,1996年,上虞的GDP总量为110亿,在全国还没有定点名气,甚至在浙江省内也只是位列中等县市。
但随后,上虞市经济模式的改革将这个不起眼的小县推到了现在人们所认识的上虞。
现在的上虞是一个产业特色比较鲜明的县市。
1998年,上虞创建了自己的工业园区——杭州湾上虞工业园区,园区建成面积达21平方公里,形成了“九通一平”的基础设施配套,聚集了来自欧美、日韩、港台等国内外的130余家知名企业,引进世界500强及国内外上市公司10多家,引进外资7亿多美元,形成了精细化工、生物医药、五金机电、轻工纺织等产业体系。
园区的工业经济总量已占上虞市的三分之一。
园区将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重点发展机电装备、电子电器、高档纺织、新材料等产业,努力打造成为环杭州湾产业带的重要区块,杭州湾南岸的重要物流中心,现代化生态型工业新城。
这就造就了上虞工业的迅猛发展,促使工业支撑作用明显,形成了机电、化工、轻纺、建材、食品等五大行业,以及伞件、铜管、手套袜业、电光源、汽配等八大块状经济,现有规模以上企业732家,其中销售超亿元企业115家,上市企业10家,2007年工业总产值880亿元。
建筑产业十分发达,共有建筑企业162家,其中特级和一级企业25家,2007年建筑安装产值590亿元,名列全国县级市首位,是著名的“建筑之乡”。
值得注意的是,崧厦镇的伞业作为上虞市的兴新产业,也是上虞唯一一个国级产业,在上虞的经济发展中有着不小的作用。
2002 年10 月,中国轻工业协联合会和中国日杂品工业协会郑重宣布,“中国伞城”落户浙江上虞崧厦。
“中国伞城”崧厦镇现有制伞企业1136家,从业人员2.2万人,2005年生产各类成品伞3.8亿把,伞业产值50.6
亿元,销售收入47.9亿元,利锐4.38亿元,形成了拉丝、制管、喷塑、零配件生产、伞骨架组装、成品伞制作等一整套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同时还形成了各具特色的 18个伞业专业生产村。
同时,上虞的服务业紧跟工业步伐,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形成上虞特有的服务业模式。
1999年,作为改革先行市的上虞,率先在全国进行了政府审批制度改革,建立了集中式办公、一条龙服务的“便民服务中心”,在全国引起很大反响。
2004年又率先成立了经济发展投诉中心、招投标中心、机关财务结算中心和招投标监督办公室等一办三中心。
2007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4.64亿元,在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榜中排名38位。
农业基础扎实、特色明显,粮食播种面积保持在67万亩以上,是浙江省粮食生产先进县市,拥有茶叶、板栗、杨梅、葡萄、女儿红黄酒等一大批特色农副产品。
其中,盖北葡萄是盖北乡特产,全镇葡萄种植面积1.02万亩,年产鲜果2.5万吨,是江南最大的葡萄生产基地。
早在一九九六年三月,盖北乡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葡萄之乡”。
盖北葡萄园区已经成为一道亮丽的农业旅游风景线。
近年来,上虞非常重视向外发展,对外开放水平日益提高。
已有9家世界500强和著名跨国公司在虞投资落户,如日本松下、荷兰菲利浦、西班牙阿克希龙等。
去年实现自营出口突破10亿美元,实到外资这几年每年均在1亿美元以上,外经业务拓展到近30个国家和地区。
上虞文化教体事业同样蓬勃发展着,至今已有14个乡镇、街道成为省教育强乡镇,先后获得“全国体育先进县(市)”、“省级教育强市”等荣誉称号。
素质教育扎实推进,教育质量位居全省前茅。
公共卫生体系初步建立,建成公共卫生服务中心,1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55家服务站。
教育、文化和医疗卫生的基础设施条件相比过去有了极大地改善和提高。
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
全面推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去年全市有55万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占全市农业人口的87.2%。
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深化,成功创建为省级文明城市,目前,正朝着省级文明示范城市创建目标前进。
现在上虞已发展成为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的滨江生态型中等城市。
是福布斯最佳商业城市县级市排名中的第一名,是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浙江省14个经济强县市之一,是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市),国家园林城市,省级文明城市和省级卫生城市。
2010年,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1亿元,增长13.5%;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6亿元,其中工业生产性投入120.6亿元,分别增长12.1%和31%;实现财政总收入54.14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9.16亿元,分别增长23.1%和28.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56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259元,分别增长11.5%和11%。
2010年,是上虞发展历程上机遇与挑战并存、发展与和谐共融的一年。
一年来,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抢抓新机遇,增创新优势,实现新发展”的总体要求和“提质创新、提速创强、提效创优”的工作基调,鼓足干劲,奋勇争先,圆满完成了全年和整个“十一五”的目标任务,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生态环境更加优美,民生事业不断优化,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城市的对外影响力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
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1亿元,增长13.5%;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6亿元,其中工业生产性投入120.6亿元,分别增长12.1%和31%;实现财政总收入54.14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9.16亿元,分别增长23.1%和28.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56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259元,分别增长11.5%和11%。
2010年工业总产值突破1300亿元,建安产值超800亿元,“两区”扩容整合提升,杭州湾工业园区东一区招商基本完成,经济开发区改造提升加快。
服务业比重34.5%,城北金融集聚区建设加快,形成“浙东新商都”、“四季仙果之旅”品牌。
落实“十项惠农政策”、“六大提升行动”,粮食产量连续五年增长。
三.上虞的未来
十二五”时期上虞进入人均GDP 1万美元的新阶段,处于发展机遇期、优势扩张期、实力赶超期,产业趋于高级化,消费趋于多元化,城市趋于提质化,需顺应趋势,抢抓大桥、高铁、运河经济和城市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搭建大平台、实施大接轨、推进大跨越。
面临着诸多新挑战。
区域竞争更趋激烈,周边地区快速发展,同城化带来要素流动更为活跃,科技、人才、资本拼抢程度加剧。
产业重构任务艰巨,承接国内外高端产业、高新技术转移缺乏足够优势,自主创新能力总体不强,服务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尚未形成足以支撑区域未来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抢抓新一轮产业发展制高点更为紧迫。
资源环境约束突出,用地指标紧张,融资平台控紧,节能减排要求更高,全速发展的要素保障和产能释放的环境制约矛盾凸显。
社会建设难度加大,日益增强的多元化民生需求与政府公共服务保障尚有差距,管理服务理念、机制和能力亟待创新提升,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任重道远。
如今的上虞,依旧坐落在曹娥江畔,青山秀水,江水与夜晚的灯光交相辉印。
当夜幕降临,从家门口一眼望去,望到的是远处黑夜中闪闪发关的一颗明珠。
现在的我们已经有理由相信,上虞,这个美丽的名字,将会传遍大江南北,传出中国,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