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瑞炽《植物生理学》第六版课后名词解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生理学》潘瑞炽第六版

名词解释

第一章

水势:水溶液的化学势与纯水的化学势之差,除以水的偏摩尔体积所得的商。

渗透势:即溶质势,是由于溶质颗粒的存在,降低了水的自由能,因而其水势低于纯水水势的水势下降值。

压力势:细胞原生质体吸水膨胀,对细胞壁产生一种作用力相互作用的结果,是由于细胞壁的压力存在而增加的水势的值。

质外体途径:水分通过细胞壁、细胞间隙等没有细胞质部分的移动,阻力小,速度快。

共质体途径:水分从一个细胞的细胞质通过胞间连丝,移动到另一个细胞的细胞质,形成一个细胞质的连续体。

渗透作用:水分从水势高的系统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的系统移动的现象。

根压:由于水势梯度引起水分进入中柱后产生的压力。

蒸腾作用: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植物的表面,从体内散失到体外的现象。

蒸腾速率:植物在一定时间内单位面积蒸腾的水量。

蒸腾比率:光合同化每mol的CO2所需要蒸腾散失的水的摩尔数。

水分利用率:光合同化CO2的速率与同时蒸腾丢失水分速率的比值。

内聚力学说:水分具有较大内聚力足以抵抗张力,保证叶至根水柱不断来解释水分上升原因的学说。

水分临界期:植物对水分不足特别敏感的时期。

矿质营养:以氧化物形式存在于灰分中的元素,亦称灰分元素。

大量元素:指N、P、K、Ca、Mg、S、Si七种元素,植物对这些元素需要量相对较大。微量元素:指Mo、Fe、B、Mn、Na、Zn、Cu、Ni、Cl九种元素,植物需要的量极小。

溶液培养:在含有全部或部分营养元素的溶液中栽培植物的方法。

透性:让物质通过的性质。

选择透性:对各种物质的通过难易不一,有的容易通过,有的则不易或不能通过。

胞饮作用:细胞通过膜的内陷从外界直接摄取物质进入细胞的过程。

被动运输:载体顺着电化学梯度进行运输。

主动运输:载体逆着电化学梯度进行运输。

转运蛋白:能选择性地使非自由扩散的小分子透过质膜的运输蛋白。

离子通道:细胞膜中由通道蛋白构成的孔道,控制离子通过细胞膜。

载体:一类跨膜运输的内在蛋白,在跨膜区域不形成明显的孔道结构。

单向运输载体:能催化分子或离子单方向地顺着电化学梯度跨膜运输。

同向运输载体:运输器与膜外侧的H+结合的同时,又与另一分子或离子结合,同一方向运输。离子泵:质膜上的ATP酶,当少量的K+、Na+等阳离子进入质膜时,活化ATP酶,促进ATP水解释放能量,将离子逆着电化学梯度跨膜运输。

生物固氮:某些微生物把空气中游离氮转化为含氮化合物的过程。

诱导酶:植物本来不含有,但是在特定外来物质的诱导下可形成的酶。

临界浓度:在营养严重缺乏与适量之间的、获得高产的最低养分浓度。

生物膜:植物的外周膜和内膜系统。

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吸收阳光的能量,同化CO2和水,制造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吸收光谱:在光谱上出现黑线或暗带的光谱。

荧光现象:叶绿素溶液在投射光下呈绿色,在反射光下呈红色的现象。

磷光现象:去掉光源后,叶绿素还能辐射出极微弱的光为一三线态回到基态产生的光。

增益效应:650nm与大于685nm的光协同作用而增加光合效率的现象。

光反应:由光引起必须在光下才能进行的光化学反应。

碳反应:在光或暗处都能进行,由若干酶催化的化学反应。

光合单位:在原初反应里,每吸收和传递1光子到反应中心完成光化学反应所需要起协同作用的色素分子。

聚光色素:没有光化学活性,只有收集光能的作用,把光聚集起来传到反应中心的色素。

原初反应:光合作用从叶绿素分子受光激发到引起第一个光化学反应为止的过程。

反应中心: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膜蛋白复合体,包括叶绿素a对、脱镁叶绿素和醌电子受体。希尔反应:离体叶绿素在光下使水分解,放出氧气并还原电子受体的反应。

光合链:在光合膜上的PSⅠ和PSⅡ之间几种排列紧密的电子传递体完成电子传递的总轨道。光合磷酸化:光合作用中由光驱动并贮存在跨膜(类囊体)的质子梯度的能量把ADP和Pi合成ATP的过程。

光合速率: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吸收的CO2的量或放出O2的量或积累干物质的量。

同化力:光反应中产生的用于CO2同化的ATP和NADPH的合称。

卡尔文循环:光合作用期间将CO2还原为糖的反应循环,用于固定丙糖磷酸的途径。

C4途径:甘蔗和玉米等的CO2固定最初的产物是四碳二羧酸化合物,称为四碳二羧酸途径。光抑制:光能超过光合系统所能利用的数量时,光合功能下降的现象。

CAM途径:某些植物体在夜晚的有机酸含量十分高而糖类含量下降,白天则相反的代谢类型。光呼吸:植物的绿色细胞依靠光照,吸收O2放出CO2的过程。

光能利用率:植物光合作用所累积的有机物所含的能量,占照射在单位地面上的光能量的比率。CO2补偿点:当光合吸收的CO2的量等于呼吸放出的CO2的量,这时外界的CO2的含量。光补偿点:同一片叶子在同一时间内,光合过程中吸收的CO2与光呼吸和呼吸作用放出的CO2等量时的光照强度。

光饱和点:当光辐射到达某一强度时,光合速率便不再增加,这一光强称为光饱和点。

呼吸作用:生物体内的有机物质,通过氧化还原而产生CO2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有氧呼吸:生活细胞在氧气的参与下,把某些有机物质彻底氧化,放出CO2并形成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无氧呼吸:在无氧条件下,细胞把某些有机物分解成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糖酵解:胞质溶胶中的己糖在无氧或有氧状态下均能分解成丙酮酸的过程。

三羧酸循环:糖酵解进行到丙酮酸后,在有氧的条件下,通过一个包括三羧酸和二羧酸的循环而逐步氧化分解,知道形成CO2和水为止。

戊糖磷酸途径:在高等植物中,还发现可以不经过无氧呼吸生成丙酮酸而进行有氧呼吸的途径。

生物氧化:有机物质在生物体细胞内进行有氧分解和释放能量的过程。

呼吸链:呼吸代谢中间产物的电子和质子,沿着一系列有顺序的电子传递体组成的电子传递途径,传递到分子氧的总过程。

氧化磷酸化:在生物氧化中,电子经过线粒体的电子传递链传递到氧,伴随ATP合酶催化,使ADP和Pi合成ATP的过程。

呼吸速率:可以用植物的鲜重、干重或原生质表示,或者在一定时间内放出的CO2的体积或吸收的O2的体积表示。

呼吸熵:植物组织在一定时间内,放出CO2的物质的量和吸收的O2的物质的量的比率。

抗氰呼吸:在氧化物存在下,某些植物的呼吸不受抑制。

P/O比:指氧化磷酸化中每吸收一个氧原子时所酯化无机磷酸分子数或产生ATP分子数之比值。

交替氧化酶:抗氰呼吸中的末端氧化酶,可以把电子传递给氧。

底物水平磷酸化:从底物分子直接转移磷酸基给ADP,生成ATP的过程。

巴斯德效应:氧可以降低糖类的分解代谢和减少糖酵解产物的累积的现象。

末端氧化酶:在呼吸链一系列反应的最末端,可以活化分子氧并生成ATP的酶。

能荷:ATP-ADP-AMP系统中可利用的高能磷酸键的度量。

温度系数:由于温度升高10℃而引起的反应速率的增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