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校本课程《趣味化学实验》
校本课程《初中趣味化学实验》课程设计

本课程的价值和目的(为什么要开设)
传统课本试验的单一和死板对于学生却失去了吸引力,要保持化学课堂实验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就需要在教学形式上下功夫,在保证实验科学准确的基础上使之趣味化,利用趣味实验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课程的目标(预期的结果)
通过化学实验趣味化教学,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浓厚兴趣,唤醒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本课程的受众
初中九年级学生
课程单元主题与次主题(主要内容与板块)
1.化学趣味实验的设计。
2.对课本实验的改进。
3.化学趣味实验对化学教学的影响。
课程实施建议(如何教)
1.复习课本实验。
2.对可本实验做出一些改动,使其更加趣味化。
①把学生分组,按小组根据实验目的要求设计试验并完成试验,各小组交流实验结论,完成实验报告。
②收集每次试验方案和结论
3.收集或设计一些趣味化小实验。
课程评价(如何认定学生的学习成果)
1.对于基本化学实验知识,可采用纸笔测试进行评价
2对于学生实验能力提升可以采用观察测试
3可以让学生对于常规实验进行评价,指代品
4动手进行实验设计创新(教师可以参与指导)
【原创】 高二校本课程——趣味化学

高二校本课程趣味化学目录1----DIY手工做肥皂2----叶脉书签的制作3----测定一批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4----久置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并测量过氧化氢质量分数5----化学“冰箱”与冰袋6--- 水下公园7-- -自制固体酒精8- --水果保鲜剂制备9-- -海带中碘的提取和检验10-- 牙膏中某些成分的检验11---蔬菜中维生素C的测定12---检验碘盐中的碘13---我是大侦探——指纹提取14---玻棒点灯、黑龙攀柱15--- 模拟酸雨腐蚀岩石的过程趣味化学实验前言化学校本课程《趣味化学实验》,主要针对高中学生开设,共开设10个趣味实验,涵盖了贴近学生生活以及现实所学内容的简单实验,以让学生更多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每个课时内容大致分为:背景知识、实验原理、实验用品、实验步骤、问题思考、相关以及扩展实验,课堂评价几大部分。
本课程的内容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利用学生熟悉的身边资源(如食物以及容器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每一节内容都包括背景知识介绍,实验原理、操作说明,细则指导。
以及课堂思考题和课堂评价(包括学生自我评价、仪器整理、教师评价三项内容)几大板块内容。
前后课时之间还通过“前节知识巩固”板块进行衔接。
部分章节还备有课后家庭小实验选作,满足学生继续学习的求知愿望。
通过本课程的实施,能让每个学生根据不同发展需要,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参与观察、思考、讨论,时刻让他们保留成功的欲望,享受成功的乐趣,以获得理解能力和深层次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化学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1----DIY手工做肥皂教学目的:让同学们了解制肥皂的一般原理,了解肥皂的种类,动手制作一块属于自己的个性化肥皂。
教学重点:手工做肥皂原理:油脂的水解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在碱性条件下水解为甘油、高级脂肪酸盐.C17H35COO-CH2 CH2-OH| |C17H35COO-CH +3NaOH ——加热——CH-OH + 3C17H35COONa| |C17H35COO-CH2 CH2-OH甘油. 硬脂酸钠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称为皂化反应,工业上就是利用油脂的皂化反应制取肥皂.教学过程:透明皂:能看清皂体后面手指的肥皂或切成6.35mm的皂块能看清4号14点印刷字体的肥皂。
《化学趣味实验》教案

《化学趣味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体验化学实验的乐趣,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2. 通过趣味实验,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和方法。
3. 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第四章《酸碱盐》中的实验内容:(1)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实验(2)自制汽水(3)火山爆发实验2. 第五章《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实验内容:(1)铁丝燃烧实验(2)自制氧气(3)氢气燃烧实验三、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室器材:烧杯、试管、滴定管、酒精灯、铁丝、氢氧化钠、硫酸铜等。
2. 实验试剂:酚酞、柠檬酸、小苏打、双氧水、二氧化锰等。
3. 教学课件和实验指导书。
五、教学安排1. 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实验:让学生了解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学会使用滴定管等实验器材。
2. 自制汽水: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汽水的原理,掌握制作汽水的方法。
3. 火山爆发实验:让学生了解酸碱反应产生的气体,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4. 铁丝燃烧实验:让学生了解氧化还原反应,掌握铁丝燃烧的实验操作。
5. 自制氧气: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氧气的制取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6. 氢气燃烧实验:让学生了解氢气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7. 总结与反思:对本次实验进行总结,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8. 布置实验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9. 课后反馈,了解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下次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10. 定期进行实验技能考核,评估学生的实验操作水平。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2. 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评价学生在团队协作中的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
化学----化学校本课程教材(趣味化学实验)

化学----化学校本课程教材(趣味化学实验)趣味化学实验》是一本化学校本课程教材,旨在让高一新生通过十个课时的研究,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并提高他们的兴趣和热情。
本教材包含了一些富有情趣的化学实验,例如胶冻能燃烧、无水有冰袋、消字密无痕、水下百花开等现象,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化学知识,锻炼动手能力,并增进化学科学素养。
趣味化学实验》的课程安排涵盖了贴近学生生活以及现实所学内容的简单实验。
每个课时内容大致分为背景知识、实验原理、实验用品、实验步骤、问题思考、相关以及扩展实验,课堂评价几大部分。
通过这样的安排,学生能够全面地了解实验的内容和意义,从而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
化学校本课程《趣味化学实验》的课程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
学生在研究过程中能够运用已学化学知识,如卤素、物质的量浓度等分析处理生活中的简单化学问题。
同时,他们也能了解某些各类食物主要成分的营养作用,以及可能的特征反应。
此外,学生还能初步学会运用多种手段查找资料,调查研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主动获取有用信息,并了解化学研究的初步方法,知道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
最终,学生能够逐步建立科学的世界观,用一分为二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待食物营养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并逐步认识化学科学的发展在生活实际中的不可或缺的贡献,热爱科学。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化学校本课程《趣味化学实验》的研究方法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将学生分成二人的小组或四人大组,让他们独立自主完成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运用知识,熟练操作。
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努力创设问题的真实情景,采用问题驱动、角色扮演等形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堂内容,并能辩证地从正反两方面来正确地看待问题。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实验内容,提高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本课时将通过模拟酸雨腐蚀岩石的过程,让学生了解酸雨的危害以及其成因。
首先,介绍了酸雨的定义和来源。
《化学趣味实验》教案

《化学趣味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
2. 通过趣味实验,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实验一:酸碱指示剂的变色2. 实验二:自制汽水3. 实验三:浮力原理4. 实验四:晶体生长5. 实验五:火山爆发三、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体验化学实验的变化过程。
2.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实验背后的化学原理。
3. 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滴定管等。
2. 实验试剂:酚酞、柠檬酸、小苏打等。
3. 教学课件和视频。
五、教学过程:1. 实验一:酸碱指示剂的变色(1)介绍实验原理:酚酞在不同酸碱度条件下的变色现象。
(2)学生分组实验,观察酚酞在不同酸碱溶液中的变色情况。
(3)探讨实验现象背后的化学原理。
2. 实验二:自制汽水(1)介绍实验原理:柠檬酸与小苏打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原理。
(2)学生分组实验,制作自制汽水。
(3)品尝自制汽水,探讨实验现象背后的化学原理。
3. 实验三:浮力原理(1)介绍实验原理: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现象。
(2)学生分组实验,观察不同密度物体的浮沉情况。
(3)探讨实验现象背后的物理和化学原理。
4. 实验四:晶体生长(1)介绍实验原理:晶体生长的过程。
(2)学生分组实验,观察晶体生长的现象。
(3)探讨实验现象背后的化学原理。
5. 实验五:火山爆发(1)介绍实验原理:酸碱反应产生的气体推动火山爆发的现象。
(2)学生分组实验,制作火山模型并进行火山爆发实验。
(3)探讨实验现象背后的化学原理。
六、课后作业:3. 思考:通过本节课的实验学习,你收获了哪些化学知识和技能?七、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2. 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学生课堂参与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校本课程化学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趣味化学实验》授课年级:八年级授课对象:学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
3. 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1.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
2. 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教学难点:1. 实验过程中安全注意事项。
2. 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试管、酒精灯、滴管、试管架、镊子、白纸等。
2. 实验药品:氢氧化钠、盐酸、硫酸铜、氯化钠等。
3. 教学课件:趣味化学实验演示视频、实验操作步骤图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通过展示化学实验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提问:你们对化学实验有什么样的认识?你们对化学实验感兴趣吗?二、新课讲授1. 教师讲解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强调实验过程中安全注意事项。
3. 学生分组讨论,根据教师提供的实验药品和器材,设计实验方案。
三、实验操作1. 学生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学生记录实验现象,填写实验报告。
四、实验结果分析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验结果。
2.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实验结论。
3. 学生总结实验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学生分享实验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3. 提问:你们还想知道哪些化学实验?你们对化学实验还有什么疑问?课后作业:1. 完成实验报告。
2. 查阅资料,了解一种自己感兴趣的化学实验。
3. 与家长分享本节课的收获。
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操作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 通过趣味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备注:1. 本教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2.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注意安全,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化学趣味实验》教案

《化学趣味实验》教案【教学目标】本节课是一节趣味实验课,主要目的是引起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知道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以及规范学生的一些实验操作。
【教学设计】1、烧不坏的手帕:实验用品:棉手帕、70%的酒精、烧杯、酒精灯、坩埚钳等。
实验步骤:将棉手帕侵泡在70%的酒精中,用坩埚钳夹起棉手帕放到酒精灯出点燃,边燃烧变晃动,等火焰熄灭后,拿下手帕观察手帕有什么变化?实验原理:因为棉手帕是用70%的酒精侵泡过的,酒精燃烧时,30%的水分蒸发需要吸热,使温度达不到棉手帕的着火点,所以火焰熄灭后,棉手帕还是完好无损。
2、魔棒点灯:实验用品:玻璃棒、表面皿、酒精灯、高锰酸钾、浓硫酸等。
实验步骤:取少量高锰酸钾晶体放在表面皿上,在高锰酸钾上滴2、3滴浓硫酸,用玻璃棒蘸取后,去接触酒精灯的灯芯,观察酒精灯能否被点燃?实验原理:高锰酸钾与浓硫酸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酒精灯被点燃。
3、喷雾作画:实验用品:画纸、画笔、喷雾器、酚酞、醋酸等。
实验步骤:先用画笔蘸取酚酞溶液在画纸上作画或者写字,等风干后观察不到痕迹,再用装有醋酸的喷雾器对着画纸喷,观察画纸上有什么变化?实验原理:无色的酚酞遇酸变成红色。
4、水火相容:实验用品:玻璃杯、镊子、玻璃棒、水、氯酸钾、浓硫酸、白磷等。
实验步骤:在一个玻璃杯中盛大半杯水,把十几颗氯酸钾晶体放到水底,再用镊子夹取几小粒白磷放到氯酸钾晶体中。
接着用玻璃移液管吸取浓硫酸少许,移注到氯酸钾和黄磷的混合物中,这时水中就有火光发生。
水中有火,岂不是“水火相容”吗?实验原理:在水中放进氯酸钾,氯酸钾是含氧的化合物;再放进白磷,白磷是极易燃烧的东西,在水里因为与空气中的氧隔绝了,所以没有自燃。
但是,加进了浓硫酸,浓硫酸与氯酸钾起作用生成氯酸,氯酸不稳定,放出氧来。
氧又与白磷起反应而燃烧,这种反应特别猛烈,因此在水里也能进行,使得水火同处在一个杯中。
磷被氧化生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与水起作用,生成磷酸。
《化学趣味实验》教案

《化学趣味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在趣味实验中感受化学的魅力,提高他们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2. 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
3.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掌握一些基本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方法。
二、教学内容:1. 第四章《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内容:制作酸碱指示剂,观察酸碱中和反应。
2. 第五章《氧气与二氧化碳》的实验内容:自制氧气和二氧化碳,观察它们的性质。
3. 第六章《水的奇妙变化》的实验内容:水的电解,制取氢气和氧气。
4. 第七章《燃烧与灭火》的实验内容:探究燃烧的条件,学习灭火的方法。
5. 第八章《溶液的浓度》的实验内容:配制不同浓度的溶液,学习溶液的稀释和浓缩。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习化学知识。
2.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采用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滴定管、酒精灯等。
2. 实验试剂:酸碱指示剂、食盐、双氧水、硫酸铜等。
3. 教学课件和实验视频。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化学小故事,引出本节课的实验内容。
2. 实验演示:教师演示实验操作,讲解实验原理和注意事项。
3. 学生分组实验: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
4. 实验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分享实验心得。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实验报告,让学生巩固实验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规范性和实验技能。
2. 评估学生在实验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思考深度。
3. 收集学生的实验报告,评价他们对实验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反馈与调整:1. 根据学生的实验表现,及时给予反馈,鼓励优秀行为,指导改进不足。
2. 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节奏和难度,确保教学内容得到有效消化。
3. 收集学生和同行的建议,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实验内容。
化学趣味实验

九江市同文中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趣味化学邱庆圆校本课程(一)1﹑可燃的“胶冻”实验原理酒精与水可以任意比混溶,醋酸钙只溶于水而不溶于酒精。
当饱和醋酸钙溶液注入酒精中时,饱和溶液中的水溶解于酒精中,致使醋酸钙从酒精溶液中析出,呈半固态的凝胶状物质——“胶冻”,酒精充填其中。
点燃胶状物时,酒精便燃烧起来。
实验用品药匙、烧杯、量筒、玻璃棒、蒸发皿、火柴。
酒精(质量分数95%以上)、醋酸钙、蒸馏水。
实验步骤1.在烧杯中加入20 mL蒸馏水,再加入适量醋酸钙,制备醋酸钙饱和溶液。
2.在大烧杯中加入80 mL酒精,再慢慢加入15 mL饱和醋酸钙溶液,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烧杯中的物质开始时出现浑浊,继而变稠并不再流动,最后成为凝胶状。
3.取出胶冻,捏成球状,放在蒸发皿中点燃。
胶冻立即着火,并发出蓝色火焰。
2﹑彩色焰火实验原理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
实验用品瓷坩埚(或蒸发皿)、玻璃棒、研钵、长滴管。
蔗糖、镁粉、KClO3、Ca(NO3)2、CuCl2(根据条件可增加其他金属的盐,例如Ba(NO3)2、KNO3、NaNO3等〕、浓硫酸。
实验步骤1.将等质量的蔗糖、KClO3分别研成粉末,然后混合。
把混合物分成3份(或数份),放入3个(或数个)瓷坩埚中。
2.在瓷坩埚中分别加入少量镁粉、Ca(NO3)2和CuCl2,并用玻璃棒搅拌一下。
3.用长滴管吸取浓硫酸,分别滴在3个瓷坩埚中。
可观察到瓷坩埚中喷出不同颜色的火焰。
1﹑番茄电池实验原理番茄汁显酸性,当在番茄里平行地插入铜片和锌片时,形成原电池。
实验用品导线、灵敏电流计。
番茄、铜片、锌片。
实验步骤1.取2个半熟的番茄,相隔一定距离,分别插入铜片和锌片。
2.用导线将铜片与锌片及电流计相连,观察现象。
2﹑检验含碘食盐成分中的碘实验原理含碘食盐中含有碘酸钾(KIO3),除此之外,一般不含有其他氧化性物质。
在酸性条件下IO3-能将I-氧化成I2,I2遇淀粉试液变蓝;而不加碘的食盐则不能发生类似的反应。
化学校本课程《趣味化学实验》

04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分析实验数据,提高了 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 能力。
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部分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掌握不 够扎实,需要加强课前预习和课
后复习;
实验过程中,部分学生操作不够 规范,存在安全隐患,需要加强
实验技能和操作规范的培养;
部分学生对实验原理和实验现象 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加强课堂
荧光棒实验
将荧光棒中的荧光物质提取出来,观察其在不同条件下的发光情况, 探究荧光现象的化学原理。
分享交流学习心得
实验过程中的有趣发现
分享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有趣现象和意外发现,激发同学们的 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实验原理的深入理解
通过交流和讨论,深入理解实验所涉及的化学原理和概念,巩固和 拓展化学知识。
冷却操作
将热物体放在冷却架上自然冷却, 或使用冷却剂进行快速冷却。
搅拌操作
使用玻璃棒或磁力搅拌器进行搅拌, 注意搅拌速度和方向,避免溅出或 产生气泡。
04 趣味化学实验案 例展示
彩虹牛奶实验
实验原理
利用牛奶中的脂肪和色素不相溶的原理,通过加入不同颜色的食用 色素和一滴洗碗液,使色素在牛奶表面扩散成彩虹色的现象。
教学要求
学生需要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勤于实践。在实验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实验室 安全规定和操作规程,认真记录实验数据和结果。在实验后,要认真完成实验 报告,对实验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
02 实验室安全与规 范
实验室安全制度
01
02
03
实验室准入制度
学生需经过安全培训并获 得准入资格,方可进入实 验室。
和探究实验现象和原理。
THANKS
感谢观看
拓展学生的化学知识 通过实验,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化学知识,了 解化学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化学 化学校本课程教材(趣味化学实验)

化学化学校本课程教材(趣味化学实验)化学--化学校本课程教材(趣味化学实验)化学校本课程教材趣味化学实验戚墅堰实验学校化学组编2021年10月课程说明你看到过胶冻能够冷却、浓硫酸存有冰袋、消字密无痕、水下百花上开等现象吗?你晓得这就是为什么吗?你想要亲自去动手试试看吗?如果答案就是确实的,那么恳请你来到《趣味化学实验》这个小天地吧!在这些富于情趣的化学实验中,你不仅能够备考稳固化学科学知识,而且能够提升自学化学的兴趣和热情,多样课外生活,锻炼身体我们的动手能力,最终加深化学科学素养。
《趣味化学实验》课程安排为十个课时的内容,涵盖了贴近学生生活以及现实所学内容的简单实验,以让学生更多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每个课时内容大致分为:背景知识、实验原理、实验用品、实验步骤、问题思考、相关以及扩展实验,课堂评价几大部分。
一、课程(教材)内容化学校本课程《趣味化学实验》,主要针对刚入学的高一新生开设,本学期共开设十个课时(见目录)。
二、课程(教材)非政府以及实施方案化学校本课程《趣味化学实验》的课程目标1、科学知识与技能懂得运用已学化学知识,如卤素,物质的量浓度等分析处理生活中的简单化学问题。
介绍某些各类食物主要成分的营养促进作用,以及可能将的特征反应。
介绍人体中元素的存有形式,晓得常量元素与微量元素的生理促进作用。
2、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运用多种手段查找资料,调查研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主动获取有用信息;介绍化学研究的初步方法,晓得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
主动与他人展开交流和互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逐步建立科学的世界观,用一分为二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待食物营养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逐步重新认识化学科学的发展在生活实际中的不可或缺的贡献。
逐步认识学习科学知识的意义,热爱科学。
化学校本课程《趣味化学实验》的学习方法本课题的教学可以使用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将学生分为二人的小组或四人大组,明确要求每个小组按照:课前查资料、搞前看看资料、动手用科学知识、略过粗思索、课后还雷西县的程序精心安排课堂内容。
2024年度-化学校本课程《趣味化学实验》完整版x

3
试剂与仪器的正确使用
掌握试剂的取用、存放和仪器的清洗、干燥等正 确使用方法,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9
实验数据处理与报告撰写
实验数据记录
在实验过程中,及时、准确地记 录实验数据,包括实验现象、测
量结果等。
数据处理与分析
14
04
趣味实验二:魔法火焰表演
15
不同燃料燃烧特性比较
01
02
03
酒精燃烧
酒精燃烧时火焰呈蓝色, 温度较高,燃烧较完全, 产生的主要是水和二氧化 碳。
蜡烛燃烧
蜡烛燃烧时火焰呈黄色, 温度较低,燃烧不完全, 会产生炭黑和少量的一氧 化碳等有害气体。
氢气燃烧
氢气燃烧时火焰呈淡蓝色 ,温度很高,燃烧非常完 全,只产生水。
16
火焰颜色变化原理探讨
01
火焰颜色与燃烧物有关
不同的燃烧物在燃烧时会发出不同颜色的火焰。例如,钠燃烧时发出黄
色火焰,铜燃烧时发出绿色火焰。
02
火焰颜色与温度有关
火焰的颜色也可以反映其温度高低。一般来说,蓝色火焰温度较高,黄
色火焰温度较低。
03
焰色反应
某些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无色火焰中灼烧时使火焰呈现特征的颜色的
使用方法说明
将自制酸碱指示剂滴入待测溶液中,观察颜色变化即可判 断溶液的酸碱性。例如,将指示剂滴入白醋中,溶液变为 红色,说明白醋为酸性溶液。
21
应用场景拓展思考
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利用自制酸碱指示剂可以检测家庭中 的各种洗涤剂和清洁剂的酸碱性,避
免使用不当对皮肤造成伤害。
环保领域的应用
《化学趣味实验》教案

《化学趣味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趣味实验,感受化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学生遵守实验规程,注意实验安全的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实验工具的使用实验基本操作技巧实验安全常识2. 第二章:酸碱盐的鉴别酸碱盐的性质酸碱指示剂的使用常见酸碱盐的鉴别方法3. 第三章:氧气与二氧化碳的实验氧气的制取与检验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检验氧气与二氧化碳的用途4. 第四章:化学反应的观察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化学反应的现象化学反应的速率5. 第五章:趣味化学实验案例分析实验案例介绍实验原理分析实验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三、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2.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的正确性、规范性。
2. 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能力。
3. 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程度。
五、教学资源:1. 实验室设备:显微镜、试管、烧杯、滴定管等。
2. 实验试剂:酸、碱、盐、指示剂等。
3. 实验教材和参考资料。
4. 网络资源:相关实验视频、教学课件等。
六、教学进程安排:1. 第一章: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2课时)课时1:介绍实验工具的使用和实验基本操作技巧课时2:讲解实验安全常识,进行实验操作演练2. 第二章:酸碱盐的鉴别(3课时)课时1:学习酸碱盐的性质和酸碱指示剂的使用课时2:进行常见酸碱盐的鉴别实验课时3:总结鉴别方法和实验结果3. 第三章:氧气与二氧化碳的实验(4课时)课时1:学习氧气的制取与检验方法课时2: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检验方法课时3:探讨氧气与二氧化碳的用途课时4:进行氧气与二氧化碳的实验操作4. 第四章:化学反应的观察(3课时)课时1:学习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现象课时2:进行化学反应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课时3: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化学反应的速率5. 第五章:趣味化学实验案例分析(2课时)课时1:介绍趣味化学实验案例课时2:分析实验原理,讨论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6. 第六章:酸碱中和反应(3课时)课时1:学习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和条件课时2:进行酸碱中和反应实验课时3:总结实验结果,探讨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际应用7. 第七章:溶液的配制与稀释(3课时)课时1:学习溶液的配制方法和注意事项课时2:进行溶液的稀释实验课时3:总结实验结果,讨论溶液配制与稀释的实际应用8. 第八章:化学物质的性质与变化(4课时)课时1:学习化学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课时2:进行化学实验,观察物质的性质与变化课时3:分析实验结果,总结物质的性质与变化规律课时4:探讨化学物质性质与变化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9. 第九章:化学实验设计与创新(3课时)课时1:学习化学实验设计的方法和步骤课时2:进行化学实验设计实践课时3:展示实验设计成果,进行评价与讨论10. 第十章:化学实验总结与评价(2课时)课时1:总结本学期化学实验成果,分享学习体会课时2:进行化学实验评价,反思实验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4版化学校本课程《趣味化学实验》完整版

验》完整版contents •课程介绍与目标•实验室安全与基本操作•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创新性趣味实验设计与实践•课程总结与拓展延伸目录01课程介绍与目标《趣味化学实验》课程背景适应新时代化学教育需求当前化学教育注重实践与应用,本课程通过趣味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弥补传统化学教学不足传统化学教学往往重理论轻实践,本课程通过实验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本课程通过实验设计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与任务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设计并完成一系列趣味化学实验,撰写实验报告,进行课堂展示和交流。
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任务本教材包括多个趣味化学实验,涉及物质性质、化学反应、化学分析等方面。
内容概述重点与难点教材结构重点在于实验操作和结果分析,难点在于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
包括实验指导、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与讨论等部分,方便学生进行实验和学习。
030201教材内容与结构02实验室安全与基本操作实验室安全规则及应急处理实验室安全规则进入实验室前需了解并遵守实验室的各项安全规定,如穿戴实验服、禁止饮食、注意用电安全等。
应急处理措施熟悉实验室常见事故的应急处理方法,如火灾、触电、化学品泄漏等,掌握相应的急救措施和逃生方法。
常见化学仪器使用与保养常见化学仪器介绍了解并掌握常见化学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如烧杯、试管、滴定管、容量瓶等。
仪器保养与维护学习如何正确清洗、干燥和存放化学仪器,以延长其使用寿命并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明确实验目的、步骤和所需试剂与仪器,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实验前准备遵循实验步骤,正确使用化学试剂和仪器,注意实验过程中的安全事项。
趣味化学实验(校本课程)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趣味化学实验化学组编著《逍林中学校本课程系列教材》——《趣味化学实验》本册主编:罗余凌封面设计:罗余凌前言化学校本课程《趣味化学实验》,主要针对高中学生开设,共开设9+1个趣味实验,涵盖了贴近学生生活以及现实所学内容的简单实验,以让学生更多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每个课时内容大致分为:背景知识、实验原理、实验用品、实验步骤、问题思考、相关以及扩展实验,课堂评价几大部分。
本课程的内容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利用学生熟悉的身边资源(如食物以及容器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每一节内容都包括背景知识介绍,实验原理、操作说明,细则指导。
以及课堂思考题和课堂评价(包括学生自我评价、仪器整理、教师评价三项内容)几大板块内容。
前后课时之间还通过“前节知识巩固”板块进行衔接。
部分章节还备有课后家庭小实验选作,满足学生继续学习的求知愿望。
通过本课程的实施,能让每个学生根据不同发展需要,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参与观察、思考、讨论,时刻让他们保留成功的欲望,享受成功的乐趣,以获得理解能力和深层次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化学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目录化学实验发展史概述(配视频) (1)趣味化学实验一玻棒点灯、黑龙攀柱 (9)趣味化学实验二模拟酸雨腐蚀岩石的过程 (12)趣味化学实验三化学“冰箱”与冰袋 (15)趣味化学实验四水下公园 (17)趣味化学实验五硫素三形 (19)趣味化学实验六海带中碘的提取和检验 (21)趣味化学实验七研究电池 (24)趣味化学实验八制作水果电池 (27)趣味化学实验九牙膏中某些成分的检验 (29)超级能源——奇妙的可燃冰 (32)化学实验发展史概述化学实验是化学科学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从其发展过程来看,大致经过了早期化学实验、近代化学实验和现代化学实验等三个发展时期。
校本教材化学趣味实验

化学趣味实验化学趣味实验一:魔棒点灯实验原理:高锰酸钾与浓硫酸都有强烈的氧化性,混合后放出大量的热,达到灯芯的着火点。
实验用品:酒精灯、玻璃棒表面皿(或玻璃片)、高锰酸钾晶体、滴管、浓硫酸。
实验步骤:取少量高锰酸钾晶体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在高锰酸钾上滴2、3滴浓硫酸,用玻璃棒蘸取后,去接触酒精灯的灯芯,酒精灯立刻就被点着了。
注意:浓硫酸有强烈的腐蚀性,使用时要小心!趣味化学实验二:红糖制白糖实验原理:红糖中含有一些有色物质,要制成白糖,须将红糖溶于水,加入适量活性炭,将红糖中的有色物质吸附,再经过滤、浓缩、冷却后便可得到白糖。
实验用品:红糖、活性炭、水、小烧杯、酒精灯、石棉网、三脚架。
实验步骤及现象:称取5 g~10 g红糖放在小烧杯中,加入40 mL水,加热使其溶解,加入0.5 g~1 g活性炭,并不断搅拌,趁热过滤悬浊液,得到无色液体,如果滤液呈黄色,可再加入适量的活性炭,直至无色为止。
将滤液转移到小烧杯里,在水浴中蒸发浓缩。
当体积减少到原溶液体积的1/4左右时,停止加热。
从水浴中取出烧杯,自然冷却,有白糖析出。
化学趣味实验三:便携式化学冰袋实验原理:几种特殊的铵盐如硝酸铵、氯化铵等,溶于水时具有强烈吸热降温的性质,它们还可以从与其相接触的晶体盐中夺取结晶水而溶解吸热,利用这种性质,可以通过简单地混合两种盐而制冷,制成化学“冰袋”。
实验用品:硝酸铵(化肥)(NH4N03或NH4Cl)、结晶碳酸纳(Na2CO3·10H2O) 聚氯乙烯薄膜小袋、蒸发皿、铁架台(含铁圈)、玻璃棒、酒精灯、药匙、研钵、温度计、托盘天平、封口机(或锯条与酒精灯)、细绳(讲台上)。
实验步骤及现象:1.称取无水碳酸钠20克,加水少许,蒸发结晶得到若干碳酸钠结晶水合物。
2.称取23克硝酸铵晶体并研细。
3.先将制得的碳酸钠晶体装入小塑料袋底部,压紧后,用细绳系住(活结)塑料袋,将碳酸钠封在袋子下半部;然后将研细的硝酸铵装在袋子上半部,再用封口机(或灼热锯条)将塑料袋封闭.即成“冰袋”4.使用时,只要将细绳解开,用手使袋内两种固体粉末充分混合,便可以立即产生低温,袋子最低温度可降至约0℃(可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变化)。
校本课程-高中趣味化学实验的实践

校本课程-高中趣味化学实验的实践
简介
本文档旨在介绍校本课程中的高中趣味化学实验的实践经验和方法。
通过将化学实验变得有趣,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提高研究的兴趣和效果。
实验目的
高中趣味化学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趣味性的实验活动,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和分析的能力。
实践经验
1. 确定实验内容:选择适合高中水平的化学实验,关联实验内容到学生日常生活或常见现象,加强学生对实验的实用性认知。
2. 创造趣味性:通过设计有趣的化学实验,例如颜色变化、气体产生或化学反应的音效,并向学生解释实验背后的原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
3. 小组合作: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实验,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参
与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 安全措施:在进行化学实验前,确保学生明确了实验的安全
操作规范,提供必要的安全装备和物品,以保障学生的安全。
5.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在实验结束后撰写实验报告,记录实验
步骤、结果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验记录和科学思维能力。
实践效果
通过实践应用趣味化学实验的教学方法,可以促进学生的研究
兴趣和参与度,提高他们在化学课程中的成绩和研究效果。
此外,
学生通过实验活动的亲身经历,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和记忆化学知识,为将来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论
高中趣味化学实验的实践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创造趣
味性、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加强学生实践能力,能够提高学生的研
究兴趣和研究效果,为他们的学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希望本文档的内容对您有所帮助,祝教学工作顺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校本课程教材趣味化学实验课程说明你看见过胶冻能燃烧、无水有冰袋、消字密无痕、水下百花开等现象吗?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你想亲自来动手试一试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请你走进《趣味化学实验》这个小天地吧!在这些富有情趣的化学实验中,你不仅能复习巩固化学知识,而且能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热情,丰富课外生活,锻炼我们的动手能力,最终增进化学科学素养。
《趣味化学实验》课程安排为十个课时的内容,涵盖了贴近学生生活以及现实所学内容的简单实验,以让学生更多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每个课时内容大致分为:背景知识、实验原理、实验用品、实验步骤、问题思考、相关以及扩展实验几大部分。
目录趣味化学实验一:制作“叶脉书签” (3)趣味化学实验二:模拟酸雨腐蚀岩石的过程 (5)趣味化学实验三:自制酸碱指示剂 (6)趣味化学实验四:化学“冰箱”与冰袋 (8)趣味化学实验五:指纹鉴定以及检验加碘食盐中的碘元素 (11)趣味化学实验六:水下公园 (14)趣味化学实验七:豆腐中钙质的检验 (16)趣味化学实验八:食物中常见元素的测定 (20)趣味化学实验九:铝器表面刻字以及制备可燃的“胶冻” (22)趣味化学实验十:合成香精 (24)趣味化学实验十一:消字灵的制作 (29)趣味化学实验一:制作“叶脉书签”制作原理:叶片的叶肉部分容易腐烂降解,而叶脉非常坚韧,能构成各种形状比如网状、扇形、弧形等结构,以支持叶片。
选取具网状脉的植物叶片,用氢氧化钠等碱溶液加热煮沸,可以水解掉叶肉等部分,仅剩下网状脉,再利用过氧化氢的强氧化性将叶脉漂白,一件精美的叶脉书签便制作成功了。
工具材料:(1)5-10%的氢氧化钠溶液,5%的过氧化氢溶液;(2)电热套、烧杯(多个)、瓷盘、旧牙刷、镊子、水彩色;(3)采摘新鲜的具网状脉的植物叶子,如白玉兰、杨树、白蜡等。
制作步骤:(1)实验前采摘新鲜的树叶(以白玉兰叶为佳),落叶也可择优选用,应注意采摘树叶时要爱护植物;(2)用电热套加热氢氧化钠溶液,直至沸腾;(3)选5—10片大小适合的树叶放进煮沸的碱液中,要不停地将叶子摁到水下,直至沸腾,保持沸腾10分钟;(4)不时地用镊子拿出叶子,用手感觉叶肉是否煮烂;(5)在瓷盘里加适量水,将已煮烂的叶片放到其中,用旧牙刷刷叶肉,刷时先刷正面,按从左向右,从叶柄向叶尖,从主脉向侧脉有序地刷,直至刷掉叶肉;再将叶片翻转,用同样的方法刷,直至只剩下网状脉;(6)将叶脉放到盛清水的烧杯中,洗去残渍;(7)将洗尽的叶脉放到盛有5%的过氧化氢溶液中,放置24小时;(8)24小时后,叶脉便被漂白,从过氧化氢溶液中取出叶脉,放到标本纸中压干、压展;(9)将红水彩放到培养皿中,用水稀释3倍,并用毛笔刷到叶脉上,然后晾干;(10)将已涂色的叶脉标本进行压膜,各人还可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艺术处理,这样一个精美的叶脉书签就制作成功了。
注意事项:(1)由于过氧化氢具有强氧化性,进行制作时应注意安全,最好戴橡胶手套进行;(2)刷叶脉时应掌握力度,以免刷破;(3)经过制作经验,白玉兰叶最适宜于制作叶脉标本,杨树叶与白蜡叶也可以做,只是效果差一些;(4)用落叶制作时,氢氧化钠浓度应较高,而用新叶时可以浓度低点;(5)由于氢氧化钠价格较贵,可以考虑用石灰水或碱面代替。
趣味化学实验二:模拟酸雨腐蚀岩石的过程背景资料:酸雨是pH小于5.6的降水,5.6这个数值来源于蒸馏水跟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达溶解平衡时的酸度。
酸雨主要是人为活动排放的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物质,大量扩散至大气层与水蒸气结合形成的。
酸雨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可造成土壤、岩石中的重金属溶解,流入河川或湖泊,严重时使得鱼类大量死亡。
水生植物和以河川酸化水质灌溉的农作物,因累积有毒金属,经食物链进入人人体,影响人类的健康。
酸雨会腐蚀建筑物、公共设施、古迹和金属物质,造成人类经济、财物及文化遗产的损失。
实验药品:蒸馏水、10%的硫酸、大理石(主要成分C a CO3)。
实验仪器:玻璃棒、烧杯、镊子、量筒、胶头滴管。
实验步骤:(1)用量筒取50mL硫酸溶液,将大小适中的块状大理石用镊子夹住,小心投入稀硫酸中,观察大理石表面的现象;(2)再取50mL硫酸溶液,用胶头滴管一滴一滴滴加到大理石的表面,观察实验现象;(3)比较步骤3和4的现象异同问题思考:1、步骤3的现象:2、步骤4的现象:3、请根据已知酸雨形成及危害的资料,提出关于如何治理酸雨的可行性建议。
趣味化学实验三:自制酸碱指示剂背景知识:酸碱指示剂(indicator)是指在酸性和碱性的溶液中显现出不同颜色的物质。
许多植物的花、果、茎、叶中都含有色素,这些色素在酸性溶液或碱性溶液里显示不同的颜色,可以作为酸碱指示剂。
实验用品:试管、量筒、玻璃棒、研钵、胶头滴管、点滴板、漏斗、纱布。
花瓣(如牵牛花)、植物叶子(如紫甘蓝)、萝卜(如胡萝卜、北京心里美萝卜)、酒精溶液(乙醇与水的体积比为1∶1)、稀盐酸、稀NaO H溶液。
实验步骤:1.取一些花瓣、植物叶子、萝卜等,分别在研钵中捣烂后,各加入5 mL酒精溶液,搅拌。
再分别用4层纱布过滤,所得滤液分别是花瓣色素、植物叶子色素和萝卜色素等的酒精溶液,将它们分装在3支试管中。
2.在白色点滴板的孔穴中分别滴入一些稀盐酸、稀NaOH溶液、蒸馏水,然后各滴入3滴花瓣色素的酒精溶液。
观察现象。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3.用植物叶子色素的酒精溶液、萝卜色素的酒精溶液等代替花瓣色素的酒精溶液做上述实验,观察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资料:石蕊是常见的酸碱指示剂。
是植物提取物。
常见的酸碱指示剂还有:趣味化学实验四化学“冰箱”与冰袋背景知识:现代家庭离不开电冰箱,尤其在夏天,储存食物可以长期不腐败。
但外出与郊游时,需要保鲜食品或致冷饮料就成了难题,本实验使用化学试剂制冷技术,可在夏季形成0-5℃低温小环境,食物一天不变味,饮料随时取用都凉爽可口。
实验一:实验原理:无机盐溶于水的过程包括两个部分,首先是在水分子作用下破坏原有无机盐的离子晶格,使无机盐的组成离于进入水溶液,这个扩散过程需吸热;然后离子与水分子化合形成水合离子,这个水合过程放热。
无机盐溶解于水时总的热效应就由这两部分的综合效应来决定。
硝酸铵等少数盐类溶解时吸热特别强烈,因而是常用的化学制冷剂。
实验用品:硝酸铵(NH4N03)(化肥或试剂) 水保温瓶或保温饭盒10号铁丝量筒(100毫升) 台秤烧杯(200毫升)实验步骤:1.将硝酸铵在台秤上称出几份,每份120克,分别装入小塑料袋,封口携带备用。
2.用10号铁丝弯成一铁丝支架,以备放置待保鲜致冷的食品。
3.使用时先用烧杯盛100毫升水,然后将硝酸铵全部—次倒入烧杯中,不要搅拌。
4.将上述烧杯放入保温瓶底部,把铁支架架在其上方,最后将饮料、食品等放在铁架上,盖好保温瓶盖,连续约5个小时瓶内可保持在5℃以下。
5.使用后硝酸铵水溶液可以再生。
方法是将硝酸铵水溶液加热浓缩或在野外敞口晾晒,使水分蒸发,硝酸铵晶体析出后,可重复使用。
说明:也可以使用氯化铵等溶解时强吸热性物质作为制冷剂。
实验二、化学“冰袋”背景知识:夏季储存食品离不开冰箱,但是如果家中没有冰箱,怎么办?我们可以采取化学方法制造“冰袋”,以最简单、廉价、安全的方法,取得最低0℃的温度;外出旅游、郊游时,想致冷饮料和食品更是方便。
还可应用于其他得简便制冷的场合。
这种便携式“冰袋”最适宜制成商品,创造经济价值。
实验目的:掌握某些铵盐镕解于结晶水的吸热反应,制造冰袋。
实验原理:几种特殊的铵盐如硝酸铵、氯化铵等,溶于水时具有强烈吸热降温的性质,它们还可以从与其相接触的晶体盐中夺取结晶水而溶解吸热,利用这种性质,可以通过简单地混合两种盐而制冷,制成化学“冰袋”。
实验用品:硝酸铵(化肥)(NH4N03或NH4Cl) 结晶碳酸纳(Na2C O3·10H2O) 聚氯乙烯薄膜小袋蒸发皿铁架台(含铁圈)玻璃棒酒精灯药匙研钵温度计、托盘天平封口机(或锯条与酒精灯) 细绳(讲台上)实验操作:1.称取无水碳酸钠20克,加水少许,蒸发结晶得到若干碳酸钠结晶水合物。
2.称取23克硝酸铵晶体并研细。
3.先将制得的碳酸钠晶体装入小塑料袋底部,压紧后,用细绳系住(活结)塑料袋,将碳酸钠封在袋子下半部;然后将研细的硝酸铵装在袋子上半部,再用封口机(或灼热锯条)将塑料袋封闭.即成“冰袋”4.使用时,只要将细绳解开,用手使袋内两种固体粉末充分混合,便可以立即产生低温,袋子最低温度可降至约0℃(可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变化)。
将饮料瓶等用化学冰袋裹住降温,即可凉爽可口。
说明:不能使用无水碳酸钠(纯减)粉末,必须是含结晶水的晶体碳酸钠或成块状纯碱。
可以将无水碳酸钠粉末溶于水,然后加热浓缩至晶体析出,自制晶体碳酸钠。
趣味化学实验五:指纹鉴定以及检验加碘食盐中的碘元素背景知识:我们在侦探小说中,经常看到利用“指纹”来破案的情节。
现代的许多国家都是建立了自己的指纹档案库,装入了本国居民和一些国际犯罪分子的指纹档案。
这为通过在现场找到的指纹找到犯罪嫌疑人提供了一个破案的工具。
指纹鉴定的科学基础就在于,指纹人各不同,终身不变;而且只要物体表面有足够的光滑度,人手接触物体,必然留下指纹。
人类很早就认识到指纹"因人而异"的特性,并将它用于个人识别,如文书契约、断案等方面。
我国民间又有"一斗穷,二斗富"之类的说法,可见指纹是分成不同类型的。
用肉眼观察,指纹就可分1000多类。
指纹的不同形状是由纹线(乳突线)组成,纹线分叉或中断的地方叫细节点(特征点),有100个左右;细节大致又分4种:分叉、结合、起点、终点,它们都因人而异。
仅仅机械地计算这一差异,就有4的100次方,这是一个天文数字,加上点与点之间的不同关系,说是"人各不同",是毫无问题的。
在现代社会中,指纹鉴定已被保安部门作为鉴定人物身份的有力武器,就在需要高度戒备或保密的地方也被作为一个人进出的身份证和通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