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九级语文下册18《孟子两章》练习题(无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孟子>两章》

一作家作品

《<孟子>两章》《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孟子,名轲,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一位大师。战国时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散文家。后人以“孔孟”并提,称孔子为“至圣”,孟子为“亚圣”。《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儒家经曲之一,全书共7篇,261章,内容包括孟子的言行、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学术问题的论争。《孟子》其文气势磅礴,感情洋溢,逻辑严密,又长于比喻,用形象化的事物和语言说明复杂的道理,对后世散文的发展影响很大。

孟子在孔子的“仁”学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强调“民贵君轻”、省刑薄赋,对人民作一定的让步。他提出“性善”论,肯定人性生来是善的,但也重视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二整体知识梳理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篇短论,从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这一角度出发,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的比较,阐述了“人和”对战争胜利的决定性作用。由此,再加引申,推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论断,阐明了施行“仁政”的必要性。文章用层层推理的方法进行论证,开篇即提出论点,接着设例进行论证,再据此阐发引申,层层深入,最后得出断语,逻辑性很强。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章由历史上六个著名人物从卑微到显贵的事例,归纳出自己的观点:人要担负重任,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必须先在思想、生活和行为等方面都经受一番艰苦甚至痛苦的磨炼。其次从正反两方面论证经过磨炼的益处,说明人处困境能激发斗志,国无忧患易遭灭亡的道理,进而得出全文的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三字词梳理

1注音粟()域()寡()戚()“畔同“判”()

舜()傅说()敖()行拂.乱其所为()法家拂.士()

2解释天时:地利:

人和:环:

池:兵革:

委而去之:

饿其体肤:

动心忍性:

作:征于色:

发于声:法家拂士:

死于安乐:

四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

1、两文分别阐明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你对作者的观点有什么看法?

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章,作者从作战入手,设举了两个战例,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把决定战争胜负的主客观因素归结为哪几个?作者认为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章,开头一节共列举了哪些人的事例?这些事例共同说明了什么道理?它们对论证本文的论点起什么作用?

4、比较《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两则短论,在论证方面的异同。

五、拓展延伸(这种题型近年来比较热门,就是古今联系理解,赋予新意)

1孟子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句话,本是战国时期讨论战争胜负问题时提出的观点,而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因而也适用于政治。联系今天,谈谈这句话的理解。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阐述了孟子的“逆境出人才的观点”,而今天,一些一帆风顺的人才也频频涌现,请你联系我们今天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达标训练(一)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中心论点是。阐述了孟子的政治主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中心论点是。阐述了孟子的人才观。

2、请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米粟.()亲戚畔.()之傅说.()法家拂.()士

3、用“/”正确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

4、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

A.困于心,衡于虑 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C.得道多助,失道寡助D.入则无法家拂士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不同意思:

池.非不深也。古义:今义:

6、请摘录一个逆境磨炼人才的典型事例。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习题。(一)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被举用,被选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