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学概说
宋代文学概说
◇宋代文学概说宋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处于转型时期,一方面传统的诗、文和源于民间的词已经高度成熟、定型,另一方面新兴的话本小说、戏剧等叙事文学开始登上文学殿堂,为后世元、明、清文学重心的转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宋代文学的主要文体是词、诗、文、小说、戏剧,其中词的创作成就最高,诗、文次之,话本小说又次之,戏剧尚处在萌芽状态,成就较差。
1、宋词宋词是我国词史上的顶峰,名家辈出,佳作如林,流派纷呈,风格各异,其影响笼罩以后的整个词坛。
宋词实际上是宋代成就最高的抒情诗,使它取得了与“唐诗”、“元曲”等并称的光荣。
宋词在题材、手法、风格的演变上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
北宋前期,主要词人有晏殊父子、欧阳修、范仲淹、柳永等。
晏殊、欧阳修拉开了有宋一代词作的序幕。
他们的词乃是五代特别是南唐柔软绮丽词风的延续,同时又有局部拓展,多以小令抒写男女情事,闲雅清旷,秀丽精巧。
晏几道兼融晏殊、欧阳修的词风,在回环曲折的笔致中透露出哀怨感伤的情调,深婉蕴藉,真挚动人。
范仲淹则突破了晏、欧婉约之格局,其边塞词苍凉开阔,下开苏东坡之词风。
此期词坛成就最大、贡献最力者首推柳永。
柳永自创新调,以长调慢词取代先前的小令,扩展了词的容量;以清新俚俗的市井风情取代先前精致典雅的贵族格调,开拓了词的领域;讲究铺叙,喜用白描,丰富了词的艺术表现手法。
这些创造性的贡献,使柳永成为词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
北宋中期,最主要的词人是苏轼。
宋词至柳永而一变,至苏轼而再变。
苏轼以诗为词,打破了词体的题材内容的局限,拓新了词的意境;冲决了词为艳科的藩篱,在婉约词家之外另立豪放一派;提高了词的品位,使词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音律的束缚,成为独立的新诗体。
北宋后期,主要词人有秦观、周邦彦等。
秦观词一向被认为是婉约派的正宗,多写男女情爱的悲苦与失志文士的幽怨,情韵兼胜,风格醇雅浑成,章法缜密圆熟,语言典丽精工,被推崇为北宋词的“集大成者”。
南宋前期,主要词人有张元干、张孝祥、朱敦儒、李清照等。
第五章宋元文学宋概说
• 宋词的总体成就十分突出:
• 首先,完成了词体建设,艺术手段日益成熟。 • 其次,题材和风格,开拓了广阔领域。 • 1、题材:
• 花间词(赵崇祚《花间集》)——宋代爱情词 • 咏物词、咏史词、田园词、赠答词、送别词
• 2、风格
• 婉约与豪放并存。
第五章宋代文学
宋辽西夏金时期( 947 ~ 1279 )
960 年 , 宋 太 祖 赵 匡 胤 发 动 陈 桥 兵 变 , 立 宋 ( 960 ~ 1279 )。契丹人建立辽( 947 ~ 1125 );党项人建立西夏国( 1038 ~ 1227 )。 宋、辽、西夏成鼎足之势。 1115年,女真人在北方建立金国, 1127 年攻入宋 都开封,掳走徽、钦二帝,北宋灭亡。宋高祖赵 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后逃亡临 安(今杭州),是为南宋。
(1)忧患意识
• 范仲淹 “先天下之忧而忧”是风范。
(2)爱国主题
• 陆游、辛弃疾 •
• 3、议论成分的加强
• “文以载道” ,把议论视为写作的目的。
宋代诗文注重社会性而削弱了个体抒情。 • •
三、宋代文学样式
• 1、 散文
• “唐宋八大家” 有六人。作家的阵容壮大。
2、宋诗
• (1) 宋诗的创新 • (2) 宋诗的特点:以平淡为美。
• 苏轼和黄庭坚为典型代表。 • 苏轼崇陶,着眼于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 • 苏辙《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 • 黄庭坚尊杜,着眼于晚期杜诗的“平淡而山高水深”
《与王观复书》之二。Fra bibliotek3、宋词
• 词分小令与中长调。
小令(58字以内) • 中调(59一90字) • 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
概说 一、宋代文人
中国古代文学史之宋代文学概说.
第一章宋代文学概说一、宋代社会文化背景1、崇文抑武的国策“杯酒释兵权”;官僚大多出身于文人;文官待遇的优厚;军事力量的孱弱2、城市经济的繁荣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士大夫优裕的生活;词的兴盛与传播;3、民族矛盾的激化4、理学的兴盛5、高度成熟的文化天水一朝人智之活动与文化之多方面,前之汉唐,后之元明,皆所不逮也。
(王国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陈寅恪)二、宋代文学成就宋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处于转型时期,一方面传统的诗、文和源于民间的词已经高度成熟、定型,另一方面新兴的话本小说、戏剧等叙事文学开始登上文学殿堂,为后世元、明、清文学重心的转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宋代文学成就——诗歌1、宋代非常重视诗歌创作。
诗人众多,著作大盛。
而且,宋诗也表现出不同于唐诗的独特风貌。
清吴之振《宋诗钞》说:“宋人之诗,变化于唐,而出其所自得,皮毛落尽,精深独存。
2、与唐诗相比,宋诗呈现出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的特点。
3、唐诗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
宋诗内敛温和,平淡瘦劲;唐诗外扬热烈、色泽丰美。
各有千秋,各有所长。
宋代文学成就——散文宋代散文成就超过唐文,表现在:1、文体多样化。
欧苏吸收骈文辞采、声调之长,以构筑古文的节奏韵律之美。
2、融合古文的议论、叙事和抒情三种功能,使古文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更好地结合起来。
如欧苏之文。
3、风格丰富多彩,整体上平易畅达,简洁明快,更切于实用,奠定了以古文为主,骈文为辅的文章局面。
宋代文学成就——词1、流派众多,名家辈出,佳作如林。
2、完成了词体的建设,艺术手段成熟。
词的声律、章法、句法都建立了严格的规范。
3、在题材和风格上,开拓了广阔的领域。
题材应有尽有。
风格上婉约和豪放,清新与秾丽并存。
三、宋词的繁盛和发展宋词的繁盛词是宋代最引人注目,最具代表意义的文学样式。
宋代是词创作的鼎盛时期。
宋词繁盛的原因1、宋代城市经济的高度发展2、宋代社会的阶级特点3、宋代文人的创作心态4、唐五代词的传承与影响宋词的发展北宋前期词坛概况:北宋前期,词的创作出现兴盛的局面,柳永、晏殊、欧阳修等代表着这一时期词坛的最高成就。
宋代文学
宋代文学:第一章宋代文学概说1.陈寅恪说:“中国文化,造极于赵宋之世。
”宋代文学是宋代文化中最重要的一环。
2宋代社会的特点:宋代从960-1279年,共319年,分为北宋与南宋两个阶段。
社会特点:对外关系特别软弱;内部政权特别稳定;(3)文官制度相当成熟;(4)城市经济相当发达。
4.宋代文学的特点:(1)主题上充满了沉甸甸的政治关怀与道德意识,以及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悲凉情绪;(2)讲究理趣,好发议论;(3)讲究格律技巧以及法度和用典;(4)现实主义精神得以张扬,恢宏雄健的气概削弱了,而深入细致的钻研精神则大大增强了。
5.宋代文学的分体特点:(1)宋诗风格与唐诗和宋词不同,整体上含蓄、深沉以文为诗成为基本风气;(2)宋词被称为“一代之文学”,风格特别讲究抒情性与音乐性,并形成婉约与豪放两大流派;(3)宋文在思想内容上与现实政治关系密切,总体风格是平易自然、流畅婉转;(4)俗文学如说话、杂剧、南戏也较有成就。
第二章宋初诗文革新运动1.宋初诗歌的三大流派:(1)白居易体—浅俗平易。
代表人物是徐铉与王禹偁。
(2)贾岛、姚合体—境界狭仄,语言工巧。
代表人物是林逋、潘阆以及“九僧”。
(3)李商隐体—绵密富丽。
代表人物是杨亿、刘筠、钱惟演。
2.宋初散文的创作特色及其理论:大致分两类:(1)重道的一派,以柳开、穆修为代表,主张通过复兴古文来复兴儒道。
(2)重文的一派,以王禹偁为代表,主张在内容上“传道”与“明心”结合,艺术上讲究自由流畅、亦骈亦散的风格。
第三章北宋前中期的词1.晏殊字同叔。
晏殊的词集名《珠玉集》,代表作有《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等。
语言清淡自然,以白描为主,不失精巧之美。
内容上以表达他对人生的思索及孤独感为主。
2.张先字子野。
生性浪漫。
有“张三中”、“张三影”之称。
词集名《张子野词》。
他的词多写长调,风格也逐渐背离婉约的传统,趋于明白爽快、铺张详尽。
3.欧阳修欧阳修是北宋前中期的文坛领袖。
词集名《六一词》、《醉翁琴趣外篇》等,存词240多首。
宋代文学概述
① 北宋前期词 重要词家: 重要词家:晏殊 欧阳修 柳永 ② 北宋中期词 重要词家: 重要词家:苏轼 秦观 贺铸 晏几道 ③ 北宋后期词 重要词家: 重要词家:周邦彦 李清照 ④ 南宋词 重要词家: 重要词家:张孝祥 辛弃疾 姜夔
2诗 特点: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 特点: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 北宋初期:香山派、晚唐派、 ①北宋初期:香山派、晚唐派、西昆体 北宋中期: ②北宋中期:梅、欧、王、二苏 北宋后期: ③北宋后期:江西诗派 南宋前期: ④南宋前期:中兴四大诗人 南宋后期:四灵诗派、 ⑤ 南宋后期:四灵诗派、江湖诗派
二 宋代文学的基本概况 1 词: 慢为词的主体。 令、引、近、慢为词的主体。 黄袍加身 节奏按韵拍区分,短者为令,稍长为引、 节奏按韵拍区分 , 短者为令 , 稍长为引 、 近 , 更长为 慢词。 慢词。 词源》记载,令曲四韵,引近六韵,慢八韵以上。 据 《 词源 》 记载 , 令曲四韵 , 引近六韵 , 慢八韵以上。 58字以下为小令, 59字至 字为中调 , 91字以上为长 字以下为小令, 字至 字为中调, 字以上为长 字至90字为中调 字以下为小令 调。 每首词最少有一个乐谱 乐谱, 每首词最少有一个 乐谱 , 每个乐谱都必定属于某种宫 有一定的音律、 节奏, 这些因素的总和, 调 , 有一定的音律 、 节奏 , 这些因素的总和 , 称为 词调” 每个词调都有各自的名称, 词牌” “词调”。每个词调都有各自的名称,即“词牌”。
3 散文 特点:内容紧密反映现实, 特点:内容紧密反映现实, 指陈时弊,长于议理; 指陈时弊,长于议理; 文风平易自然,流畅婉转。 文风平易自然,流畅婉转。 重要作家: 三苏” 重要作家:欧阳修 王安石 曾巩 “三苏” 4 话本小说 5 小结 总特点:政治性、人民性、善思辨、好议论、 总特点:政治性、人民性、善思辨、好议论、 喜用典。 喜用典。
PPT宋代文学纲要第一章 宋代文学概说 新
宋代文學史大綱張鳴編制北宋:公元 960年~1127年南宋:公元1127年~1279年金:公元1125年~1234年第一章宋代文学概说•朱熹:“国朝文明之盛,前世莫及。
”•(《楚辞后语》卷六苏轼《服胡麻赋》题解,见朱熹《楚辞集解》)•北宋李清臣:“朝廷文明,不愧三代、汉、唐”。
•(李清臣撰《欧阳文忠谥议》,见吕祖谦编《皇朝文鉴》卷135,《四部丛刊》初编本)•王国维:“天水一朝人智之活动与文化之多方面,前之汉唐,后之元明,皆所不逮也。
”(《宋代之金石学》,见《王国维遗书》第五册《静安文集续编》)•陈寅恪:“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见《金明馆丛稿二编》)•邓广铭:“宋代的文化,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截至明清之际的西学东渐的时期为止,可以说,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
”(《宋代文化的高度发展与宋王朝的文化政策》,见《邓广铭学术论著自选集》)••法国汉学家谢和耐《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导言:“蒙古人的入侵形成了对于伟大的中华帝国的沉重打击,这个帝国在当时是全世界最富有和最先进的国家。
在蒙古人入侵的前夜,中华文明在许多方面都处于它的辉煌顶峰。
”••德国经济史学家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在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中国无疑是世界上经济最先进的地区。
”(P158,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自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和城市化方面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
”(同上P298)••黄仁宇《中国大历史》:“公元960年宋代兴起,中国好像进入了现代,一种物质文化由此展开。
货币之流通,较前普及。
火药之发明,火焰器之使用,航海用之指南针,天文时钟,鼓风炉,水力纺织机,船只使用不漏水舱壁等,都于宋代出现。
”第一节宋代文学繁荣的背景•思想、学术、文化艺术•教育的普及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印刷技术的进步•经济•政治第一节宋代文学的背景•第一,思想、学术的高度发达和文化艺术的高度繁荣,为文学的全面繁荣准备了肥沃的土壤。
宋代文学概说剖析
发展:在诗歌、散文、词等方 面都有所创新和发展
创新:出现了新的文学形式, 如词、曲等
影响: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 影响,如元明清时期的文学创 作
在世界文学史上的贡献
宋代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高峰 之一,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 响。
宋代文学的传承与创新,丰富了 中国古代文学的题材和形式,为 后世文学提供了更多的创作空间。
米芾等
影响:推动了 文人画的发展, 对后世产生了
深远影响
意义:体现了 宋代文人的审 美情趣和艺术
追求
小说的发展
宋代小说是中 国古代小说的 重要发展时期
宋代小说以话 本小说为主, 代表作有《水 浒传》、《西
游记》等
宋代小说注重 情节的曲折和 故事的生动性
宋代小说在语 言表达上更加 通俗易懂,贴
近生活
政治经济环境
政治稳定:宋朝政治相对稳定,为文学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经济繁荣:宋朝经济繁荣,为文学创作提供了物质基础 科举制度:宋朝科举制度完善,为文人提供了晋升机会 印刷术普及:宋朝印刷术普及,为文学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
文化氛围
宋代是中国历 史上文化繁荣 的时期,文学、 艺术、哲学等 领域都有显著
添加标题
宋代文学的研究:加强对宋代文学的研究,挖掘其深层次的内涵和价值, 为未来的传承和创新提供理论支持。
感谢观看
THEME TEMPLATE
05
宋代文学的代表作 品及作家
THEME TEMPLATE
诗词代表作品及作家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赤壁赋》等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 陆游:《钗头凤·世情薄》、《临安春雨初霁》等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声声慢·寻寻觅觅》等 欧阳修:《醉翁亭记》、《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等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等
最新古代文学精品课件宋代文学概说
二、具有“尚理”的特点。
哲理
义理
事理
性理
情理
禅理
三、宋代传统文学中的各种体式,从创作题材、内 容到表现手法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融合。 以文为诗 以诗为词 散文化 议论化 四、市民文学的兴起
话本小说、鼓子词、诸宫调
以文为词
“天水一朝人智之活动,与文化之多方面,前之汉唐, 后之元明,皆所不逮也。近世学术,多发端于宋 人。” ——王国维
闻一多在《文学的历史动向》一文中说: “从西周到宋,我们这大半部文学史,实际上只是 一部诗史,但是诗的发展到北宋实际也就完了,南 宋的词已经是强弩之末。就诗本身说,连尤、杨、 范、陆和稍后的元遗山似乎都是多余的,重复的, 以后的更不必提了。我只觉得明清两代关于诗的那 许多运动和争论,都是无味的挣扎,每一度挣扎的 失敗,无非重新证实一遍那挣扎的徒劳无益而 已。……中国文学史的路线南宋起便转向了,从此 以后是小说戏剧的时代。”
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朕今用儒臣干事 者百余人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 十之一也。”
《册府元龟》与《文苑英华》、《太平御览》、 《太平广记》合称宋四大书。
《广记》载小说 《英华》载诗赋文章 《御览》载百家之言 《册府元龟》载史事
五百卷 一千卷 一千卷 一千卷
宋代文学的特点: 一、充满深沉的忧患意识,始终贯串着强烈的爱国 主义精神。 “文学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
北宋(960-1127) 南宋(1127-1279)
1141年绍兴和议 1165年隆兴和议 1208年嘉定和议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 世。” ——陈寅恪
“若研究人心政俗之变,则赵宋一代历史最宜究心。 中国所以成为今日现象者,为善为恶,姑不具论,而 为宋人之所造成,什八九可断言也。” ——严复
古代文学宋代文学概说简版
第一节 宋词 8
• 二、宋词发展 • 1.北宋词。 • 北宋前期多为小令,晚唐五代温柔婉丽词风笼罩,内容率不过
离别相思、伤春悲秋,可取者不多,晏殊、欧阳修较有影响。 • 柳永流连坊曲,专力写词,开辟新天地,发展了慢词。 • 至苏轼出现巨变,打破 “诗庄词媚” 界限,大大开拓了题材
与意境,创立 “新天下耳目”的豪放词风。 • 词至北宋后期又一变,秦观、贺铸和周邦彦为代表;周尤突出,
第一节 宋词 11
• 此后人们遂逐渐把宋词分为婉约、豪放两派,并 以此来论列词人,撰述词史。
• 王士祯:张南胡论词派有二:一曰婉约,一曰豪 放。仆谓婉约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 (《花草蒙拾》)
• 后人亦有不满,如顾咸三 “三家说”、周济 “四家说”、戈载 “七家说”、郭麟 “四体 说”、陈廷焯 “十四体说”。皆有所见,难以 划一。
• 詹安泰《宋词散论》把宋词分为8派:真率明朗; 高旷清雄;婉约清新;奇艳俊秀;典丽精工;豪 迈奔放;骚雅清劲;密丽险涩。
第一节 宋词 12
• 诚然,把宋词只分为婉约、豪放两派,失之 简单、笼统,难以说出具体的多样化的风格, 有其不足。
• 同是婉约,柳永和李清照不同,从“衣带渐 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蝶恋花》) 和“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中,人们一下便可体味出其 风格之差异。
• 2.上层人物影响。
• 《宣和遗事》:宣和间,上元张灯,许仕女纵观,各赐酒一杯。 一女子窃所饮金杯,卫士见之,押至御前。女诵《鹧鸪天》词云: “月满蓬壶灿烂灯,与郎携手至端门。贪看鹤降笙箫举,不觉鸳 鸯失却群。 天渐晓,感皇恩。传赐御酒脸生春。归家恐被公婆 责,窃取金杯作照凭。”徽宗大喜,以金杯赐之,卫士送归。
宋代文学
宋代文学概说课件
02
宋代诗词
宋词概述
宋词发展历程
宋词起源于唐五代,经过 长期发展,形成了独特的 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
宋词特点
宋词情感细腻,语言优美, 善于运用意象和比喻,表 现手法丰富多样。
宋词流派
宋词主要分为豪放派和婉 约派两大流派,各有其独 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
宋词代表人物及作品
苏轼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 等。
李清照
《如梦令》、《声声慢》等。
辛弃疾
《青玉案·元夕》、《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之》等。
宋诗概述
宋诗发展历程
宋诗起源于唐诗,经过长期发展,形 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
宋诗特点
宋诗流派
宋诗主要分为江西诗派、江湖诗派、 豪放派等流派,各有其独特的艺术风 格和表现手法。
宋诗注重意境创造和情感表达,语言 质朴自然,表现手法多样。
时代特色。
宋代散文在形式上突破了唐代骈 文的束缚,以散体为主,同时又 吸收了骈文的优点,形成了独特
的艺术风格。
宋代散文代表人物及作品
欧阳修
《醉翁亭记》、《秋声赋》等, 其作品风格清新自然,思想深邃。
苏轼
《赤壁赋》、《石匮书》等,其 作品气势磅礴,文采飞扬。
曾巩
《墨池记》、《归隐集》等,其 作品简洁明快,思想深邃。
书法作品常成为宋代文学作品的表现载体,文人也常在书法 作品中融入文学元素,使书法作品更具有文化内涵和艺术魅 力。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宋代文学与音乐的关系
宋代音乐与文学紧密结合,音乐成为文学作品的重要表现形式。词是宋代最具代 表性的文学体裁,它与音乐紧密结合,通过歌唱和演奏来传播。
宋代文学概说
Page 3
政治对文人的影响
第一,门阀势力消失:欧阳修、梅尧臣、苏轼父子、黄庭坚出身寒门。 李世民:天下英雄入吾毂中矣!(王定保《唐遮言》)平等、“尊文” 第二,强化了文人士大夫对国家政权的依赖性。
思想受到控制:外在:“文治”——科举考试只考儒学。 内在:自觉努力;儒学“内转”(历史原因、理学)
唐诗以情景为主,即叙事说理,亦寓于情景之中,出以唱叹 含蓄。惟杜甫多叙述议论,然其笔力雄奇,能化实为虚,以 轻灵运苍质。韩愈、孟郊等以散文之法作诗,始于心之所思, 目之所睹,身之所经,描摹刻画,委曲详尽。此在唐诗为别 派。宋人承其流而衍之,凡唐人以为不能入诗或不宜入诗之 材料,宋人往往写入诗中,且往往喜于琐事微物逞其才技。
Page 15
宋诗特点
从思想内容上看,宋诗比历代诗歌都要广阔,和当代社会生活、政治 生活结合得更为紧密。
具体表现为:
一、直接以诗歌议政。
二、自始至终地表现爱国思想。 三、广泛而深入地描写民生。 四、极为广泛地描绘出经济生产、民风民俗等社会生活画面。 五、品评艺术的作品大量产生。 但也存在 缺欠:缺少热情洋溢的爱情诗,缺少充满活力的抒情诗, 缺少瑰丽奔放的边塞诗;大量无聊的咏物诗、应酬诗充斥其中。
Page 5
文人对文学的影响
一、宋文学具有高度的现实精神,其强烈性、广泛性、一贯性都超出 前代。表现为:第一,及时广泛地反映政治斗争和政治事件(如庆历 新政、熙丰变法、南宋胡铨乞斩秦桧);第二,掀起爱国主义高潮; 第三,广泛反映社会生活及民风民情、民间疾苦(一般人群的出现, 如手工业者、城市贫民、小商小贩、歌女艺人)。
Page 10
2.经济推动市民文学的发展。
瓦肆、瓦子、瓦出现——杂剧、说话与小说 3.宋文化十分发达:首先,学术全面繁荣,除了理学还有史学(欧阳 修的《新唐书》、《新五代史》)、文艺学(欧阳修的《六一诗 话》)、考据学(沈括的《梦溪笔谈》)等的发展;第二是艺术全面 繁荣,书、画、音乐皆很发达,文人画与工笔画分野;第三是文化交 流增多。
宋代文学概说
宋代文学概说宋代包括北宋(960——1127)和南宋(1127——1279)共320年的历史。
这是一个长期与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元蒙相对峙的朝代。
宋代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极为重要的一个部分,堪与辉煌的唐代文学争奇斗艳。
诗文有所发展和创新,词达到辉煌的顶峰。
话本、杂剧、诸宫调等通俗文艺也取得相当的成就,为后来的小说、戏曲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宋代社会背景1、高度中央集权:宋代开国之君吸取了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这二百零五年间藩镇割据、国家分裂的历史经验,为彻底改变“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局面,宋太祖在军事方面牢牢控制统兵权和调兵权,采取了“崇文抑武”以及“守内虚外”的政策。
此外,财政权、司法权也都收归朝廷独揽。
这些措施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皇帝的统治。
而采取上述措施带来的结果是:一,军事上的孱弱,国防力量的薄弱。
不仅燕、云十六州未能收复,而且外患频仍,辽、西夏、金和蒙元相继骚扰、蚕食、吞并宋地,以致慨叹国耻国难、表现爱国主义精神的作品不断涌现。
二、经济逐渐繁荣。
由于统治集团内部政权的稳定,国内相对处于安定的局面,有利于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尤其是商品经济得到发展,城市人口大大增加,市民阶层进一步壮大,都市更加繁华,这些都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生活素材,促进了歌词、话本、戏曲等文学样式的兴盛发展。
三,冗兵、冗费、冗官等问题严重,加重了对农民的剥削,激起了农民的抗争,同时,也有不少从中下阶层诞生的不少官员对之忧心忡忡,同情人民疾苦,反映阶级矛盾的作品也就更为丰富和深刻。
2、优待知识分子,重视文教事业。
这也是“重文轻武”政策的一个结果。
统治者非常重视争取知识分子的支持:一是大大增加科举考试录取的名额,有时皇帝亲自参与录取工作,这对文人来说是莫大的荣誉与鼓舞。
宋初一如唐代,考试科目以诗赋为主,后来更重视策论,这也促进了政论散文的繁荣。
二是给与士大夫知识分子以很高的政治待遇和优厚的俸禄。
宋太祖曾立誓碑,内容之一就是誓不诛戮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
宋代文学概说
第一章北宋前期词第一节对五代词风的因革一、晏殊(991——1055)字同叔,谥元献,抚州临川人。
1、富贵气象多写男女相思爱恋和离愁别恨,尤善于描写富贵娴雅的生活,有“富贵词人”之称。
2、婉雅词风进一步发展了冯延巳词的俊美雅洁,深深影响着稍后的词人,被推为“北宋倚声家初祖”。
清刘熙载《艺概》:“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
”清冯煦《六十一家词选例言》:“和婉而明丽,为北宋倚声家初祖。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郑谷《和知己秋日伤怀》诗云:“流水歌声共不回,去年天气旧亭台。
梁尘寂寞燕归去,黄蜀葵花一朵开。
”晚唐·韩握的《夕阳》:“花前洒泪临寒食,醉里回头问夕阳:不管相思人老尽,朝朝容易下西墙?”“无可奈何”二句:描绘暮春的典型景物,包含多重象征意蕴,对仗工巧,虚字传神。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王国维《人间词话》:“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1、情致缠绵,境界高远阔大。
2、构思别致,比拟烘托生动传神,风格婉雅。
二、欧阳修1、自我抒怀的文人词2、俚俗词、艳情词朝中措·平山堂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
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
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没有花间词的脂粉气味,景物清新明晰,抒情直抒胸臆,感慨自然而发。
浪淘沙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
垂杨紫陌洛城东。
总是当年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
今年花胜去年红。
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末三句虽少含蕴,不失为情语。
宋代文学概说简版
第一节 宋词 11
▪ 此后人们遂逐渐把宋词分为婉约、豪放两派,并 以此来论列词人,撰述词史。
▪ 王士祯:张南胡论词派有二:一曰婉约,一曰豪 放。仆谓婉约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 (《花草蒙拾》)
▪ 后人亦有不满,如顾咸三 “三家说”、周济 “四家说”、戈载 “七家说”、郭麟 “四体 说”、陈廷焯 “十四体说”。皆有所见,难以 划一。
▪ 同是豪放,苏轼和辛弃疾也不同,“但愿人 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和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破阵 子》),其风格之异一看便知。
第一节 宋词 13
▪ 同一个词人,风格也不尽相同,歌咏“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的李 清照,也有“天接云涛连晓雾”(《渔家傲》) 的高歌。高唱“大江东去”(《念奴娇》)的苏 轼也写过“花褪残红青杏小”(《蝶恋花》)的 婉约词。辛弃疾《摸鱼儿》。苏辛词对《红楼梦》 的影响。
第一节 宋词 3
▪ 3.题材之广。 ▪ 比之唐诗,宋词反映生活的深度广度较狭
窄;比之宋诗,宋词在题材上也很逊色, 但就词来说,宋词则基本上反映了宋代生 活的各个方面,不仅唐五代词不能与之相 比,即便是再度兴起的清词也不能望其项 背。尤其是辛词,更是放射着爱国主义的 光芒。
第一节 宋词 4
▪ 4.艺术之高。 ▪ 宋词语言精美,体式完备,声韵和谐,尤其是抒情
第一节 宋词 7
▪ 5.影响之深。
▪ 宋词为唐诗向元曲过渡架起桥梁,继往开来、承 先启后。沾溉历代诗人。宋词繁荣从中得以体现。
▪ 6.词学之盛。
▪ 词的繁荣带来宋代词学的兴盛;而词学兴盛,又 进一步促进了词繁荣。宋代词学研究,涉及范围 广泛,举凡词源、词体、词调、词派等,都有较 深入的探讨,并有专著问世。如南宋张炎《词 源》,上卷论乐,下卷论词,是具有理论规模的 词学专著。
北宋文学的完整版
春来秋去,往事知何处。燕子归飞兰泣露,光景千 留不住。——《清平乐》 绿水悠悠天杳杳,浮生岂得长年少,莫惜醉来开口 笑。须信道,人间万事何时了。——《渔家傲》
二、欧阳修
1、“以其馀力游戏”的词学观念 “薄伎,聊佐清欢”——《采桑子.西湖念语》
2、深婉与疏俊
刘熙载《艺概· 词概》:“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 永叔得其深。” 侯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 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踏莎行》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 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欧阳修《生查子》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 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
宋人集学问家与文学家为一体的身份,对文 学创作的影响见于以下诸端: 1、情感形态:以理节情 学者之诗文,给予人的往往是理性启发 与赞许,与唐代作品给予人的往往是感性的 同情与共鸣在美学效果上有一定差异。 2、思维方式:重才学、议论 诗词高胜要从学问中来。(黄庭坚)
二、政治化:参政意识、忧患意识
四、范仲淹与王安石:北宋词的新变
1、题材突破:范仲淹的边塞词与王安石以词 咏史开拓宋词的题材范围。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苏幕遮》
2、风格转型:柔媚——阳刚
概说
概说宋代文学是指公元960年北宋建国至1279年南宋灭亡这一时期所发生的文学现象。
两宋时代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很不平衡,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始终交织在一起,这种特殊的历史局面,对于宋代文学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
宋代文学就是在复杂的社会背景中发展的。
宋代的诗文革新运动就是北宋政治革新运动在文学上的表现,是唐代古文运动的继续和最后完成。
它以韩、柳古文为号召,讲究重道、致用、崇散、尚朴,在理论上解决了文道关系问题。
在创作上出现了一大批诗文作家,以巨大的实绩,显示出革新的成功,影响了散文和诗、词的创作。
宋代词的成就最为突出。
词在晚唐五代,主要描写男女情爱,境界狭窄。
宋代300年的风云变化使词从歌楼酒肆中走了出来,步入广阔的社会,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境界大开,产生了不少名家。
词由“诗余”、“小道”变为吟志抒情、议政议军的一种文学样式,获得了同诗、文一样的地位。
宋代的词风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北宋:初期:晏殊、欧阳修继承南唐冯延巳词风,多作小令,多写男女相思,缺乏鲜明个性。
柳永词境界比较阔大,多作长调慢词,转变了五代以来的词风,贡献在晏殊、欧阳修之上。
范仲淹的边塞词豪放悲壮,别具一格,上承唐人边塞诗风,下启苏轼。
中期:承袭前期的词风,更有发展:晏几道继承晏殊、欧阳修词风,将小令推向艺术的顶峰。
苏轼继承柳永长词慢调的铺叙手法和范仲淹词的悲壮风格,独创豪放一派,使词冲出艳科的藩篱。
后期:出现了以周邦彦为代表的大晟乐府派,注重格律,注重典雅,艳情与羁愁又成为主要题材内容,词又回到艳科藩篱。
南宋:前期:词风骤变——爱国词派李清照变闺中的闲吟为破国家亡的低泣。
李纲、岳飞、张孝祥用词呼吁救国,声情激越。
辛弃疾继起,以文为词,进一步扩大词的题材,悲壮激烈、沉郁顿挫,发爱国强音。
陈亮、文天祥、刘过,为辛词遗响,以激越之声,抒发请缨无路之慨与山河改色之悲。
中、后期:格律派词人活跃文坛:姜夔首唱新声,吴文英、史达祖等人相继出现,他们精通音律,善自度曲,作词追求格律精严,造语精工,意境清幽,但偏重于形式技巧,题材狭窄。
宋代文学概说
第一讲宋代文学概说一、各文体繁荣情况诗吉川幸次郎《中国诗史》:“唐诗如酒,容易醉人;宋诗如茶,久用怡人。
唐人喜爱的是瞬间感情的燃烧。
所以作为风景来说,能使感情瞬间燃烧起来的落日、斜阳、夕阳,便往往被吟唱;在其相反方向上,没有人烟的山丘、树林、池畔的空气,因为瞬间便能摄住人们的感情,从而也被歌唱。
宋诗中确实没有爆发的激情。
但是另外有种东西也是可贵的,这就是在流转的人生中经常被保持着的平静的激情,尤其是人类对人类的激情。
”缪钺《论宋诗》:“变唐人之所已能,而发唐人所未发。
宋诗虽殊于唐,而善学唐者莫过于宋。
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贵蕴藉空灵;宋诗以意胜,故精能,而贵深折透辟。
唐诗之美在情辞,故丰腴;宋诗之美在气骨,故瘦劲。
”钱钟书《谈艺录》:“唐诗、宋诗,亦非仅朝代之别,乃体格性分之殊。
天下斯有两种人,斯分两种诗。
唐诗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以筋骨思理见胜。
”词尤侗《词苑丛谈》序:“词之系宋,犹诗之系唐也。
唐诗有初、盛、中、晚,宋词亦有之。
唐之诗由六朝乐府而变,宋之词由五代长短句而变。
约而次之,小山、安陆,其词之初乎;淮海、清真,其词之盛乎;石帚、梦窗,似得其中;碧山、玉田,风斯晚矣。
”周济《宋四家词选序》:“清真,集大成者。
稼轩敛雄心,抗高调,变温婉,成悲凉。
碧山餍心切理,言近指远,声容调度,一一可循。
梦窗奇思壮采,腾天潜渊,返南宋之清泚,为北宋之秾挚。
是为四家,领袖一代,余子荦荦,以方附庸。
”文散文骈文笔记和小品文文赋的创制俗文学话本小说与杂剧5、文艺批评的繁荣诗话、词话、文话、赋话、评点、选本二、宋代文学发达之因陈寅恪《〈宋史·职官志〉考证》序》:吾国近年之学术,如考古,历史,文艺及思想史等,以世局激荡和外缘薰习故,咸有显著之变迁。
将来所止之境故未敢断论。
唯一言以敝之,宋代学术之复兴,或新宋学之建立而已。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后渐衰微,终必复振。
1、右文政策2、科举制度的完备3、理学的盛行洛学、关学、新学、蜀学、闽学、湘学、心学、永嘉之学4、印刷业和教育的发达5、经济的繁荣6、朋党之争与文学的发展7、斯文:一种文化性格8、影响的焦虑哈罗德·布卢姆《影响的焦虑》:“诗的影响——当它涉及两位强者诗人,两位真正的诗人时——总是对前一位诗人的误读而进行的。
宋代文学概述
第一章宋代文学概说一、历史背景宋代包括北宋和南宋两个历史时期,前后历时320年。
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受命抗击北汉和契丹,兵行至陈桥驿(今开封东北),赵普、石守信等人策动军士哗变,以黄袍加之于赵匡胤身上,拥戴其为天子。
第二年,改国号为宋,赵匡胤称帝为宋太祖,建立了北宋王朝,先后征服了后蜀、南唐、吴越、北汉,使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结束,国家大体重归一统。
但是赵匡胤因为担心藩镇割据重演,进行了“杯酒释兵权”,把军权集于自己一身,一方面使北宋的政治军事高度集中,另一方面使宋代进入了弱兵时代,兵不知将,将不知兵。
宋徽宗时,强大的金国南侵北宋,宋徽宗传位给儿子赵恒,即宋钦宗。
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入北宋都城开封,徽、钦二宗及后妃、皇室宗亲三千多人被掳,这就是“靖康之难”。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从此北宋灭亡,当时在河北担任天下兵马大元帅的宋徽宗的第九个儿子赵构,受旧臣拥戴,在归德(今河南商丘)即位,后迁都杭州,揭开了南宋的序幕。
南宋王朝怯于抗金,朝廷中主和派占了上风,主战派则屡遭挫折。
后来蒙古族兴起,建立了蒙古国,灭金之后继续南侵,建立元朝,于1279年灭了南宋。
尽管从历史上说,宋朝时一个软弱的时代,领土的范围也比较有限(正因为如此,所以现在有争论说用宋来概括一个朝代是不准确的。
)但它在文化史上却具有重要的地位,在文学上往往唐宋并称,在学术思想上往往汉宋并举,在绘画史上宋元同提。
从文学上来说,宋代步唐代文学的后尘,在诗、词、文、小说等方面都卓有成就。
二、与文学发展相关的科举制度。
北宋初年,科举制度沿用唐代的制度,诗赋是进士举的必试科目。
诗赋做得好,能够改变一些出身寒微的文人的命运,这些人一旦进入仕途,势必又能扩大其在文坛上的影响从而影响文学风气,欧阳修就是其中的代表。
到了宋仁宗时期,这种情况发生了一些改变,社会以古文为贵,诗赋的势头削弱。
王安石认为“今义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做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此科法败坏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文化教育 官办与民办教育繁荣,促进了 知识的传播,形成宋代学者型 作家和学术性文学。
(四)学术思想:三教合一与文人心态
• 理学
儒家礼教被士大夫内化为心灵对道德的自 觉,形成宋人成熟的生命范式:理智、内 敛、老练、深沉,仕隐兼得。
• 禅宗 • 道家
审美情趣的世俗化:以小见大,融理于景, “以俗为雅”;过于平淡,沉溺自我心灵。
清静无为的生活态度:重空静,贵虚美, 超脱旷达。
赵 佶 听 琴 图
藏宋
台代 北汝 故窑 宫莲 博花 物温 院碗
二、宋代文学概况
(一)宋代文学的特征: 1、爱国主义色彩 2、学者化 3、道德化 4、通俗化 5、娱乐性
(二)宋代文学的地位
承上:对诗、文、词作了很好的总结。 启下:揭开了元明清通俗文学的序幕。
——《宋史.石守信传》
一、宋代文学的历史文化背景
(二)政治方面 2、对外软弱,民族矛盾激化,爱国题材的书写。
北宋:辽、西夏 南宋:金、蒙古
宋真宗 澶渊之盟
宋仁宗 庆历和议
3、党争不断,一方面促进了文学的议论性,一 方面畏祸心理使得宋代文学严谨、细密、平实 、深沉。
➢庆历党争 ➢新旧党争 ➢和战之争
三、讲授大纲与参考书目
第一讲 宋词 第二讲 宋诗 第三讲 宋文
参考书目:
袁行霈主编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三卷 程千帆 《两宋文学史》 王水照 《宋代文学通论》 许总 《宋诗史》 叶嘉莹 《唐宋词十七讲》 王兆鹏 《唐宋词史论》 龙榆生 《唐宋词格律》 张毅 《宋代文学思想史》 美 包弼德著 刘宁译《斯文:唐宋思想的转型》 沈松勤 《北宋文人与党争》《南宋文人与党 争》
宋代文学
宋代文学概说
一、宋代文学的历史文化背景 二、宋代文学概况 三、讲授大纲与参考书目
一、宋代文学的历史文化背景 宋太祖赵匡胤
北 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 宋
宋高宗建炎南渡(1127年) 南
宋 宋末帝祥兴二年(1279年)
王国维:“天水一朝,人智之活动,与文 化之多方面,前之汉唐,后之元明,均有 所不逮也。”《宋代之金石学》
陈寅恪:“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 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金明馆丛稿 二编》
一、宋代文学的历史文化背景
(一)经济方面 工商业、手工业发达,城市经济繁荣,促进词
的发展、说话等俗文学产生;印刷、出版业兴
盛,促进文学的生产与传播。
《宋朝的经济和科技成就》载,北宋熙宁10年(1077) 财赋总收入共7070万贯,其中农业税2162万贯,工商 税4911万贯。
举目则青楼画阁,绣户珠帘。雕车竞驻于天街 ,宝马争驰于御路。金翠耀目,罗绮飘香。新声巧 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八荒争凑, 万国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会寰区之异 味,悉在庖厨。花光满路,何限春游;箫鼓喧空, 几家夜宴。伎巧则惊人耳目,侈奢则长人精神。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二)政治方面 1、君主集权、文官制度使士人有社会使命感,“
文以载道”,好议论。
中央集权:控制军权 文官制度:提高文官的政治地位
削弱相权
提高文官的生活待遇
削弱地方权
科举完善与文官参政
乾德初,帝因晚朝与守信等饮酒,酒酣......帝曰: “人生驹过隙尔,不如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 歌儿舞女以终天年。君臣之间无所猜嫌,不亦善乎 。”守信谢曰:“陛下念及此,所谓生死而肉骨也 。”明日,皆称病,乞解兵权,帝从之,皆以散官 就第,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赍甚厚。
宋 代 的 酒 楼
国宋 芝太 加平 哥街 艺景 术图 学, 院现
藏 美
杂 剧 人 物 图
福建建阳 南宋雕版印刷
南宋印《妙法莲华经》
一、宋代文学的历史文化背景
(一)经济方面 商业、手工业发达,城市经济繁荣,促进词的 发展、说话等俗文学产生;印刷、出版业兴盛 ,促进文学的生产与传播。
一、宋代文学的历史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