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物质循环学案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学案+练习):3-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学案+练习):3-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学案+练习)3.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程标准素养要求1.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不断循环的规律。

2.举例说明利用物质循环规律,人们能够更加科学、有效地利用生态系统中的资源。

3.阐明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地富集的现象。

1.生命观念:通过学习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使学生建立物质与能量观。

2.科学思维:运用演绎与推理思维,分析物质循环的特点以及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

3.社会责任:认同生物富集的成因和危害,了解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一、碳循环1.碳循环2.物质循环(1)概念:组成生物体的碳、氢、氧、氮、磷、硫等元素,都在不断进行着从非生物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非生物环境的循环过程。

(2)特点①具有全球性,因此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②循环往复运动。

[提醒]物质循环中所说的“生态系统”并不是一般的生态系统,而是指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因此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

二、生物富集[提醒]人是生物富集的最大受害者。

三、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1.联系(1)二者同时进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2)物质是能量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

[提醒]物质循环利用,能量单向流动、不可循环,所以不能说能量伴随着物质循环而循环。

2.区别在物质循环过程中,非生物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能量流动在流经生态系统各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的,而且流动是单方向不循环的。

(1)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物质能够循环利用。

()(2)参与循环的物质是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合物。

()(3)碳循环在生物群落内部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

()(4)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

()(5)生物富集的物质会沿着食物链、食物网在生物体内聚集,营养级越高,浓度也越高。

()(6)碳元素在非生物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传递时,只有生产者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其他成分间都是单向的。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学案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学案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学案
【本节聚焦】
1、能量流动的概念、过程、特点及意义
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概念、特点及碳循环
重难点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特点;碳循环
【自主探究】
例一:
1、碳在自然界以什么形式存在?
2、碳是如何分别进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各个环节的(以什么形式、通过哪些生命活动、形成哪些产物等)?
巩固应用:下图是碳循环的图解:
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A 、B 、C 、D 各代表什么生物?
2、碳分别以 、 形式进入、离开生物群落?

大气中的CO 2
C A D
煤、石油等

① ② ③


3、大气中的CO2进入生物群落主要依赖于[ ]__________作用。

4、碳从生物群落回到大气中主要依靠_________作用。

5、限制我国西北地区③过程总量的主要非生物因素_______。

6、⑦过程的加剧将产生怎样的后果? 练习:
1、在生态系统碳循环中,既能使CO 2进入生物群落,又能将其释放 到大气中的生物是
A.分解者
B.植食动物
C.肉食动物
D.绿色植物 2、与自然界的碳循环关系最为密切的两种细胞器是 A.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B.叶绿体和线粒体 C.核糖体和叶绿体 D.核糖体和高尔基体
收获与思考:
3、下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简图,图中的甲、乙、丙各代表 A.甲为生产者,乙为分解者,丙为消费者 B.甲为消费者,乙为分解者,丙为生产者 C.甲为分解者,乙为生产者,丙为消费者 D.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
大气中的CO 2


乙。

高考生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人教版)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生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人教版)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生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人教版)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概念、过程及意义。

2. 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功能。

3. 能够运用物质循环的知识分析实际生态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物质循环的概念与意义2.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3. 物质循环的过程: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分解作用4. 物质循环的实际应用:碳循环、氮循环等5. 物质循环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物质循环的相关知识。

2. 利用图表、动画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直观理解物质循环的过程。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物质循环的理解和看法。

四、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展示自然景观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重要性。

2. 讲解:详细讲解物质循环的概念、过程及意义。

3. 案例分析:分析碳循环和氮循环,引导学生了解物质循环在实际生态中的作用。

4. 互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物质循环的理解,解答彼此的疑问。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调物质循环在生态系统中的关键作用。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物质循环的相关知识。

3. 选择一个实际生态问题,运用物质循环的知识进行分析。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物质循环概念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物质循环过程的应用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课后练习的情况,评估他们对物质循环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拓展1. 邀请生态学专家进行讲座,加深学生对物质循环在生态系统中作用的理解。

2.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实地考察,观察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现象。

3. 开展课题研究,让学生选取一个特定的生态系统,探究其中的物质循环特点。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要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反馈意见,找出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高考生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人教版)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生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人教版)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生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人教版)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概念、过程和意义。

2. 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3. 了解生物群落的结构特征和种间关系。

4. 能够运用物质循环的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物质循环的概念和过程:物质循环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往返运动。

2.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3. 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反映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吃与被吃的关系,食物网反映生态系统中复杂的食物关系。

4. 生物群落的结构特征: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5. 种间关系:竞争、捕食、互利共生和寄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物质循环的过程、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群落的结构特征。

2. 难点:物质循环的意义、种间关系的理解与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使用案例分析法,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利用图表和动画等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学生直观理解物质循环的过程。

五、教学过程1. 导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物质循环的概念和过程。

2. 讲解:详细讲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群落的结构特征。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物质循环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六、教学策略1. 采用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视频、动画等,增强学生对物质循环动态过程的理解。

3. 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进深入学习。

4. 结合实验或户外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七、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物质循环概念的理解。

2. 练习题:布置随堂练习题,评估学生对生态系统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知识的掌握。

高中生物教案物质循环

高中生物教案物质循环

高中生物教案物质循环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物质循环的概念和意义。

2. 掌握水、碳、氮等物质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过程。

3. 分析人类活动对物质循环的影响。

教学重点:1. 物质循环的概念和意义。

2. 水、碳、氮等物质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过程。

3. 人类活动对物质循环的影响。

教学难点:1. 理解物质循环的复杂性和重要性。

2. 分析人类活动对物质循环的影响。

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出物质循环的概念,引起学生对生态平衡的探讨。

二、学习物质循环的概念(10分钟)1. 讲解物质循环的定义和意义。

2. 分组讨论物质循环对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并总结讨论结果。

三、水、碳、氮等物质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过程(25分钟)1. 教师介绍水、碳、氮等物质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过程。

2. 学生小组展示水、碳、氮等物质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过程,并进行讨论。

四、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小结,并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水、碳、氮等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循环过程的文章。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内容(10分钟)教师提问复习水、碳、氮等物质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过程,并学生回答。

二、分析人类活动对物质循环的影响(20分钟)1. 教师介绍人类活动对水、碳、氮等物质循环的影响。

2. 学生讨论并列举人类活动对物质循环的具体影响。

三、小组讨论与展示(2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对人类活动影响下的物质循环的应对措施,并进行讨论。

四、课堂总结与课后作业(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作业:收集一些相关新闻报道,分析其中涉及的物质循环问题。

教学方法:讲授相结合,小组讨论,展示分析。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课堂参与度和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9单元 第34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学案

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9单元 第34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学案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稳定性[考纲点击] 1.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基本规律及应用(Ⅱ) 2.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Ⅱ) 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Ⅱ)一、物质循环 1.概念(1)物质: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如C 、H 、O 、N 、P 、S 等。

(2)循环范围: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

(3)循环特点:具有全球性。

2.碳循环 (1)循环形式①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主要是以CO 2形式进行的。

②生物群落内:以含碳有机物形式沿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

(2)图解3.温室效应(1)形成原因: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大气中的CO 2含量迅速增加,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2)影响:导致气温升高,加快极地和高山冰川的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进而对人类和其他许多生物的生存构成威胁。

二、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1.信息的种类、特点及来源[连一连]2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1)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负反馈调节。

(2)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种类①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②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2)提高措施①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

②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循环的对象:化学元素。

(2)循环的范围: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

(3)循环的特点:具有全球性;往复循环利用。

2.大气中CO2的三个主要来源(1)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

(2)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3)化学燃料的燃烧。

3.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两个关系(1)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

(2)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

4.生态系统中的三类信息(1)物理信息:包括声、光、颜色等。

(2)化学信息:生物依靠自身代谢产生的化学物质,如生长素、性外激素等。

(3)行为信息:如孔雀开屏、蜜蜂跳舞、求偶炫耀等。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学案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学案

《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学案高二生物编写教师:刘晓霞学习目标:1.以碳循环为例,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2.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3.关注碳循环平衡失调与温室效应的关系。

学习重点: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学习难点: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能量外,还需要水和各种矿物元素。

这些物质怎么进入生物群落?怎么回到无机环境?与能量流动特点有什么不同?自主学习找问题:一、碳循环1.碳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2.无机环境中的碳是如何进入生物群落?(通过那个环节、以什么形式)3.碳如何进入生产者?(以什么形式、通过什么作用、形成的产物是什么)碳如何进入消费者?(什么形式、什么生命活动)碳如何进入分解者?(什么形式、什么过程)4.碳在生物群落内的存在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5.生物群落中的碳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有哪些?以什么形式返回?6.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形式是:7.大力植树造林,是否会对温室效应起到缓解作用?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能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往复运动。

二、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1.概念:(见书101页)分析物质循环中“物质”指:范围:这里所说的“生态系统”指:2.过程:(以碳循环为例)3.物质循环的特点:比较能量流动的特点:针对以上问题小组合作解疑惑(各小组把自己不清楚的问题提出来由其他小组派代表回答)师生合作解最难三、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书103最后一段找联系)小结:达标测评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其物质是指()A.细胞中的蛋白质和核酸B. 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基本元素C.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元素D.组成细胞的各种化合物2.与自然界的碳循环关系最密切的两种细胞器是()A.内质网和高尔基体B. 叶绿体和线粒体C.核糖体和叶绿体 D . 核糖体和高尔基体3.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对物质转化必不可少的组成成分是()A.生产者和消费者B.消费者和分解者C.生产者和分解者D. 以上都不是4.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发生在()A.生物群落中B.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C.生产者和分解者之间D.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5.下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图解,图中甲、乙、丙各是()A.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B.乙是生产者,甲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B.丙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甲是分解者D.甲是生产者,丙是消费者,乙是分解者6.下图为生物圈中碳循环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问题:(1)碳在大气圈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是__________,在生物群落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是_______。

高中生物教案: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3篇

高中生物教案: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3篇

高中生物教案: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高中生物教案: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精选3篇(一)教案标题: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学目标:1. 了解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过程;2. 掌握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途径和关键要素;3. 理解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重要性和意义;4. 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教学内容:1.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2.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途径和关键要素;3. 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重要性和意义。

教学准备:1. 物质循环的示意图和实例图片;2. PPT和投影仪。

教学步骤:引入:1. 通过引入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你知道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是如何循环利用的吗?为什么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对生态平衡至关重要呢?”探究:2. 使用PPT介绍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过程。

解释生物体的营养需要如何满足,以及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方式,能量和有机物如何从一个生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生物体。

3. 通过示意图和实例图片,详细解释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途径和关键要素,如水循环、碳循环、氮循环等。

4. 进一步讲解物质循环的重要性和意义。

探讨物质循环保持生态系统稳定的原因,以及对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的影响。

拓展:5. 提出问题并分组讨论。

例如:“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能够参与到物质循环的保护中去?”鼓励学生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如节约用水、垃圾分类、减少化学品的使用等。

小结:6. 通过简短的小结,强调物质循环对维持生态平衡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课后作业:1. 要求学生自主查询并了解某一种物质循环的过程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意义;2. 布置作文题目:“我如何从日常生活中开始,保护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鼓励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方案。

教学提示:1. 引导学生将生物体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进行区分。

2. 强调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持续运转的重要基础,与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息息相关。

高中生物教案: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精选3篇(二)一、教学目标1.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概念及其重要性;2.理解生态系统中的相互关系对稳定性的影响;3.掌握什么是生态平衡及其维持机制。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学案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学案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案预习目标:1.以碳循环为例,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2.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3.关注碳循环平衡失调与温室效应的关系。

使用说明:①依据学习目标进行预习,完成以下内容。

②用红笔做好疑难标记,以备讨论。

【课前自学园地】一.物质循环概念:(记住)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等化学元素,不断的进行从无机环境到,又从__________回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二.实例——碳循环(了解)1.形式:碳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和碳酸盐。

2.形式: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是以的形式循环。

3.流动与物质循环的渠道是相同的即。

4.循环的特点和具有全球性。

能量流动的特点、。

三.与社会联系——温室效应(理解)1.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植物通过从大气中摄取碳的速度,与通过生物的和作用而把碳释放到大气中的速度大致相同。

2.温室效应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打破了生物圈中的平衡,使大气中含量迅速增加造成的。

四.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理解)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主要,二者是同时进行,彼此不可分割。

能量的和释放,都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等过程。

物质作为能量的,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使物质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

五.探究性实验的一般步骤①②③④⑤⑥【课前自学检测】1.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特点是()A.单向的B.逐级递减的C.往复循环的D.快速运动的2.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形式主要是()A.碳酸B.碳酸盐C.二氧化碳D.碳水化合物3.碳元素从生物群落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不包括()A.生产者的光合作用B.消费者的呼吸作用C.分解者的呼吸作用D.人类大量燃烧煤、石油等4.下列不是温室效应形成原因的是()A.煤和石油的大量燃烧B.生物圈中的碳循环的平衡被打破C.气温升高,加快极地冰川的融化D.大气中的CO2含量过多你在预习中遇到了哪些困难,请写在下面:1高一生物BCA教学案3。

高中生物教案生物的物质循环

高中生物教案生物的物质循环

高中生物教案生物的物质循环高中生物教案:生物的物质循环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概念,包括碳循环、氮循环等。

掌握物质循环的特点和过程。

了解人类活动对物质循环的影响。

2、能力目标通过分析物质循环的模式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探讨人类活动对物质循环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认识到物质循环对生态系统稳定和生物生存的重要性,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碳循环的过程和特点。

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

2、教学难点氮循环的过程和相关微生物的作用。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物质循环的全球性。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幅美丽的自然生态景观图片,如森林、草原或湖泊,引导学生思考:在这个生态系统中,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从而引出物质循环的主题。

(二)讲授新课1、物质循环的概念首先,向学生解释物质循环的定义: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

强调物质包括各种化学元素,如碳、氮、氧等。

2、碳循环(1)展示碳循环的模式图,结合图详细讲解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过程。

包括碳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进入生产者,然后沿着食物链在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传递,最终通过呼吸作用、分解作用和燃烧等方式回到大气中。

(2)引导学生分析碳循环的特点,如循环性、全球性等。

3、氮循环(1)讲解氮循环的过程,包括氮气如何通过固氮作用转化为氨,氨再经过硝化细菌的作用转化为硝酸盐,被植物吸收利用,以及动植物遗体中的含氮有机物通过分解者的作用又转化为氮气回到大气中。

(2)介绍氮循环中涉及的微生物,如固氮菌、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等的作用。

4、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1)引导学生比较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特点,如物质可以循环利用,而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

(2)强调物质循环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流动是物质循环的动力。

最新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学案 精品

最新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学案 精品

学案45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考纲要求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基本规律及应用(Ⅱ)复习要求1.以碳循环为例,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2.了解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3.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4.解释碳循环平衡失调与温室效应的关系。

基础自查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二、实例——碳循环1.无机环境中的存在形式:生物群落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形式:2.循环过程3.温室效应(1)形成原因:(2)影响:三、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及意义1.与能量流动的关系:2.意义:想一想:有人认为:“物质是能量的载体,物质是往复循环的,能量自然也应该伴随着物质的循环而循环。

”你认为这句话对吗?如果有错误,请指出原因。

课堂深化探究一.碳循环1.循环特点:2.过程图解解读:(1)大气中的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2)碳元素循环的主要形式:大气中CO2的主要来源3.温室效应(1)成因(2)危害缓解措施特别提醒有关碳循环示意图中生态系统成分的判断(1)首先判断双箭头的两端是生产者和大气中的CO2库,除双箭头外生产者(A)只有出发箭头,大气(B)只有接受箭头。

(2)消费者(C)接受一个箭头而出发两个,分解者(D)则接受两个出发一个,两者之间物质流动方向是从消费者(C)到分解者(D)。

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之间的关系图解解读:解读:(1)从图中可以看出,。

(2)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它是消费者和分解者能量的源泉,也是生态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因此,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3)绿色植物同化的CO2等物质,大约90%需经分解者的分解作用返回无机环境,被生产者重新利用,因此,从物质循环角度看,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者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主要体现在。

特别提醒1.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能在各级生态系统中进行。

物质循环是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循环,不具递减性,具有全球性。

高中生物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必修3学习要点:1、以碳循环为例,阐述物质循环的过程(重点)2、关注碳循环平衡失调与温室效应的关系、3、说出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概念、特点4、阐述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难点)情景引入:某密闭蔬菜大棚内有白菜、菜青虫等生物,密闭蔬菜大棚是不是一个生态系统?为什么?如向此密闭蔬菜大棚注入一定量的 CO2,C原子在此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是怎么转移的?并画出它转移的图解。

一、碳循环根据碳循环模式图完成以下问题1、碳在自然界主要以和碳酸盐的形式存在,在大气中以形式存在。

2、自然界的碳元素以的形式,被生产者利用,通过作用或作用储存在生产者体内的中,进入生物群落。

3、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以的形式,沿着往下传递;也可以流向分解者。

4、有机物中的碳返回到大气中的方式有:生产者和消费者作用、分解者作用和三种方式以形式返回到大气中。

5、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循环的形式是。

碳在生物群落中以的形式流动。

课堂训练:下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简图(1)、说出下图中A、B、C、D分别代表生态系统中哪种成分及箭头①④⑥⑦的含义。

A B C D ① ④ ⑥ ⑦ (2)、生态系统的成分中与碳循环密切相关的成分是和,与之相关的两种细胞器依次是和。

(3)自然生态系统中箭头所表示的二氧化碳的量与箭头、和所表示的二氧化碳的量的和。

(4)、乱砍滥伐森林和化学燃料的大量燃烧,大气中CO2 ,导致出现效应归纳提炼:你能否总结判断生态系统成分的方法。

思考与讨论以下问题阅读书P101页,并结合碳循环图解分析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危害及解决的措施(1)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导致大气中CO2增多(2)温室效应危害:(3)解决温室效应的措施:二、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概念:思考与讨论以下问题:(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这里的生态系统指的是,物质指的是,物质循环范围是,物质循环特点。

(2)、既然物质是循环的,为什么还要不断地向农田中施加肥料?(3)、根据碳循环图解分析,在碳循环过程中是否伴随能量的流动?如有请在碳循环图解用虚箭头标出能量的流动情况。

5.3 物质循环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学案

5.3 物质循环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学案
1-6ACCBCC 7生产者 含碳有机物② ⑦ ③和⑤(⑦) 分解者 将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回归无机环境
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后附有答案)
编号:34 编写者: 审核者:
学习目标
1.以碳循环为例,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过程。
2.关注碳循环失调与温室效应的关系,培养环境保护意识。
3.阐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1)图中C代表_______________,碳在B中以____________ 形式存在。
(2)图中代表光合作用的是____________ ,代表分解作用的是 _____________ ,代表呼吸作用的是___________ (填序号)。
(3)图中A代表_____________ ,它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主要)、化能合成作用,首先进入生产者体内,通过摄食进入各级消费者体内,通过尸体残骸、粪便、枯枝落叶进入分解者体内。
4.碳从生物群落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以什么形式,通过哪些生命活动,形成哪些产物?)
碳出生物群落的途径: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化石燃料燃烧
4.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其物质是指( )
A.细胞中的蛋白质和核酸
B.组成生物体的C、H、0、N等元素
C.组成生物体的各种物质
D.组成细胞的各种化合物
5.如图是一个生态农业模式图,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沼气池中的微生物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B.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率
C.微生物不能利用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
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后附有答案)
编号:34 编写者: 审核者: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学案6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学案6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学案6 新人教版必修3一、学习导航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能量物质循环无机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1、知识网络2、学习要求(1)、以碳循环为例,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2)、尝试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3)、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4)、关注碳循环平衡失调与温室效应的关系。

二、课堂互动1、碳循环【自学评价】1、组成生物体的__________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________到_________,又从__________到___________的循环过程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这种循环具___________性,因此又叫______________。

2、碳在自然界以_________________形式存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_____________形式循环。

3、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能够随着大气环流在全球范围内流动碳循环具有___________。

【经典范例】例题生物的下列过程中,与碳循环无直接关系的是()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蒸腾作用D、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分析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进入生态系统,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到大气,而蒸腾作用则指水蒸气的形式散失水分,而与碳循环无直接关系。

答案 C【追踪训练】生态系统中,碳元素参与物质循环的主要形式是()A、二氧化碳B、碳酸盐C、碳酸D、碳水化合物2、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自学评价】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性质不同,能量流动是____,而物质是循环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借助于_____和____进行。

【经典范例】例题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请据图回答:大气BCA (1)碳元素从B流向A、C和从A流向C是以形式进行的。

(2)C为,其作用是,若缺少了这一环节,则会出现。

(3)B为,其作用是和。

(4)本图解若不能全面表示出碳循环的过程,是因为它缺少某些环节,这些环节是:① ② (5)A为。

分析考查物质循环知识。

物质循环学案

物质循环学案

第5章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第1课时学案学习目标:• 1、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过程 • 2、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 3、关注碳循环失调与温室效应的关系 学习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 分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2、 教学难点: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引入课题:• 碳的存在形式:1、碳在自然界以 形式存在。

• 2、碳在生物群落以 形式存在。

任务一:小组合作讨论,建立一个碳循环简图任务二:结合碳循环模式图,小组合作讨论和归纳碳循环要点 (1)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形式 ; (2)碳进入植物的途径: ; 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除此之外还有 ; (3)碳在生物体之间传递途径: ; (4)碳在生物体之间的传递形式 ; (5)碳进入大气的途径 : ; ; ;大气中的CO 2消费者 生产者分解者大气中的CO 2消费者生产者分解者1组 2组生产者消费者大气中的CO 2生产者大气中的CO 2消费者 分解者分解者3组4组1)这是____元素的循环。

2)图中A、B、C、D各是什么生物?A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3)写出①~⑤所示过程的名称:①________________②③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4)图中缺少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____,用箭头在图中表示出来。

思考: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是什么?任务三:结合亚运会和世博会讨论如何缓解温室效应?二、物质循环的概念:在中,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不断地在和之间进行循环。

三、物质循环的特点情景探究:•1、施用农药DDT的地区,只占陆地面积的一小部分,可是在远离施药地区的南极动物企鹅体内也发现了DDT.这说明物质循环具有什么特点?。

•2、地球上维持生态系统所需的大量物质,例如氧、水、氮、碳和许多物质,亿万年来却没有被生命活动所耗尽。

高中生物物质循环试讲教案

高中生物物质循环试讲教案

高中生物物质循环试讲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生物物质循环的概念和意义。

2.掌握生物物质循环的主要方式和途径。

3.认识生物体内部和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过程。

4.理解人类活动对物质循环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1.生物物质循环的概念和意义。

2.主要的物质循环途径和方式。

三、教学难点:1.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复杂性。

2.人类活动对生物物质循环的影响。

四、教学内容:1.生物物质循环的概念和意义。

2.生物体内部的物质循环:(1)氮循环;(2)碳循环;(3)水循环。

3.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1)氮循环;(2)碳循环;(3)水循环。

4.人类活动对生物物质循环的影响。

五、教学过程:1.引入:介绍生物物质循环的概念和意义。

2.生物体内部的物质循环:(1)氮循环:讲解氮在生物体内的转化和氮循环的过程。

(2)碳循环:介绍碳元素在生物体内的循环和碳的转化过程。

(3)水循环:讲解水分在生物体内的循环和水的循环过程。

3.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1)介绍氮循环在生态系统中的过程和意义。

(2)讲解碳循环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和影响。

(3)介绍水循环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意义。

4.讨论人类活动对生物物质循环的影响:(1)介绍人类活动对物质循环的影响;(2)讨论如何减少人类活动对生物物质循环的影响。

六、教学方式:1.讲授教学结合案例分析。

2.采用小组讨论和互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学习兴趣。

3.开展实地考察和调查,加深学生对物质循环的理解。

七、教学评价:1.课堂讨论和提问;2.小组作业和实验报告;3.课后练习和考试。

八、教学反思:本课程内容较为复杂,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生物学和生态学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要注意案例分析和实践教学,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生物物质循环的相关知识。

高中生物的物质循环教案

高中生物的物质循环教案

高中生物的物质循环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物质循环的概念和意义。

2.掌握碳循环、氮循环的过程及其作用。

3.认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二、教学重点1.认识碳循环、氮循环的过程及其作用。

2.了解物质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过程。

三、教学难点1.理解物质循环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2.掌握生态系统中碳、氮循环的复杂过程。

四、教学内容1.碳循环a. 太阳能的作用b. 生物对碳的吸收和释放c. 人类活动对碳循环的影响2.氮循环a. 大气中氮气的转化b. 生物对氮的利用c. 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3.物质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a. 自然界中物质循环的过程b. 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五、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通过教师讲解和示意图的展示,介绍碳循环和氮循环的过程及其作用。

2.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和分享人类活动对物质循环的影响,并提出解决方案。

3.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观察氮气和碳的转化过程,加深对物质循环的理解。

六、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引入物质循环的话题。

2.讲解:教师讲解碳循环、氮循环的过程及其作用,引导学生认识物质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

3.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人类活动对物质循环的影响,并提出解决方案。

4.实验探究: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参与感受物质循环的过程,加深理解。

5.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概括物质循环的重要性。

七、教学反馈1.作业: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总结本节课内容,写出自己对物质循环的理解和思考。

2.反馈:收集学生作业,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八、拓展延伸1.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水平,引导他们深入学习生态系统中其他重要的物质循环过程。

2.组织学生参与环保活动,实践物质循环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九、教学资源1.教学课件:碳循环、氮循环的相关示意图。

2.实验器材:氮气和碳化合物实验材料。

3.学习资料:关于生物物质循环的相关文献和资料。

十、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听课态度和参与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考纲要求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基本规律及应用(Ⅱ)。

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概念(1)物质:组成生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等元素。

(2)物质循环:无机环境与________之间。

(3)范围:整个________。

2.特点(1)具有全球性,因此又称________________循环。

(2)循环方式:________。

二、实例——碳循环1.无机环境中的存在形式:________和碳酸盐;生物群落中的主要存在形式:________;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形式:________。

2.循环过程3.温室效应(1)形成原因:大量化学燃料的燃烧,大气中的________含量迅速增加,打破了生物圈中________的平衡。

(2)影响:加快极地和高山冰川的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进而对人类和其他许多生物的生存构成威胁。

三、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及意义1.与能量流动的关系:________作为__________的载体,使________沿着________流动;能量作为________,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________和________之间循环往返。

2.意义:通过________和________,使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组成成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整体。

动动脑有人认为:“物质是能量的载体,物质是往复循环的,能量自然也应该伴随着物质的循环而循环。

”你认为这句话对吗?如果有错误,请指出原因。

探究点一碳循环分析完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1.大气中的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是通过植物的________或硝化细菌等的____________而实现的。

2.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是以________的形式进行的。

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的传播,主要靠________________,传递形式为________。

3.大气中CO2的来源有三个:一是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三是________________。

4.实现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循环的关键是________和________。

5.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传递时,只有生产者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传递是________的,其他各成分间的传递均是________的。

探究示例1下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模式图。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1代表生产者,5可以代表化能合成作用B.碳元素在1、2、3、4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C.在食物链中占有碳元素最多的营养级可能是1D.1、2、3中含有的有机物可以作为动力来促进碳元素在群落和环境之间循环变式训练1(2010·广东理综,26)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密切相关。

下表为A、B两个不同时期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环境的碳交换情况。

(1)________作用实现的。

(2)表中________时期的生态系统处于稳定状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于过度的人工碳排放,破坏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致大气中______________增加并引起全球气候变化。

(4)人们正在积极开发新能源以减少碳排放。

如“叶绿素太阳能电池”是模仿类囊体吸收光能的特性而制造的,类囊体吸收光能的过程发生在光合作用的________阶段;又如经改造的蓝藻能在细胞内将光合作用产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接发酵转化为燃料乙醇。

探究点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分析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图解,完成下列填空:1.从图中可以看出,无机环境为生物成分提供________和________。

2.二者均开始于________,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固定太阳能,然后沿共同的渠道——食物链(网)一起进行。

3.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离不开物质的________与________等过程。

4.物质作为能量的________,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

5.能量作为________,使物质循环不断地在生物________与________之间循环往返,能量以物质形式存在和流动,能量促进了物质的循环。

探究示例2下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

A、B、C、D构成生物群落,箭头①~⑨表示循环过程。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大气中的气体X是指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B.完成①过程的能量主要是由⑧过程提供的C.D经⑤、⑥、⑦过程获得的能量占A、B、C总能量10%~20%D.C处在第三营养级变式训练2(2011·苏州联考)图1是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A、B、C、D是生态系统内各生物成分,1、2、3、4、5表示有关的生理过程;图2为该生态系统中某一食物链及部分能量流动情况,请分析回答:(1)在图1中,B、C分别属于________________。

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内传递是沿________实现的。

(2)图1中表示呼吸作用过程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C、D为B提供____________。

(3)若图1中的C产生60 mol氧气,则流入D的能量一般不超过相当于________mol葡萄糖的能量。

如果A发生瘟疫,D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图2的食物链中,②/①的比值代表________(生物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③和④分别属于________和________(生物)间的同化量的一部分。

课后练习:1.(2011·徐州摸底)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角度看,人体内碳元素的根本来源是( ) A.大气中的CO2B.生产者C.分解者D.消费者2.如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f表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B.该图中有三条食物链C.图中的a一定是自养生物,b、c、d、e一定是异养生物D.碳以有机物的形式由a传到b3.右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元素的循环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③过程代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B.图中A、B分别代表消费者和生产者C.温室效应主要是由⑦过程造成的D.农业生产中的中耕松土可以增大⑤过程4.关于碳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不依赖于水B.伴随能量流动C.产生温室气体D.具有全球性5.图甲、乙分别表示人体体液中物质交换、生态系统碳循环的模型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O2浓度最高的是BB.乙图中的D是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成分C.人体发生过敏反应时,甲图中的A增多导致组织水肿D.因捕食关系而建立的食物链中,能量最少的是乙图中的B所处的营养级6.下列实例中不能体现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原理的是( )A.增加对农田的物质投入(如施农家肥)可以有效防止土壤肥力下降B.北京奥运会前大量植树造林以改善空气质量C.在夏季通过缩短菊花的光照时间使其提前开花D.汶川大地震破坏了大熊猫的生存环境,使其食物短缺7.如图是某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流向示意图,h、i、j、k表示不同用途的有机物(j是未利用部分),方框大小表示使用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多选)( )A.进入该生态系统的CO2量与各h产生的CO2总量相等B.生产者i的量大于被初级消费者同化有机物的量C.流向分解者的k可被生产者直接吸收利用D.流经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可循环利用8.下列与生态系统功能相关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碳循环过程需要能量的驱动B.物质与能量在生物与环境之间循环流动,信息的流动只在生物之间发生C.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生物的死亡分解是碳循环的一部分D.全球气候变暖与地球上大气中碳的收支不平衡有关9.下图表示a、b、c三地区森林土壤有机物分解状况,则分解者的作用强弱是( )A.a>b>c B.c>b>aC.c=b>a D.a>c=b10.建设生态农业时巧设、增设食物链的目的不包括( )A.努力实现物质的分层次多级利用B.减轻对环境的污染,提高抵抗力稳定性C.加强生物防治,控制有害生物的危害D.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循环,使废物资源化11.根据下面的碳循环示意图回答问题:(1)从微观上看,过程③主要是在细胞内________________中进行。

(2)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①是____________;碳主要以________的形式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

(3)参与过程④的生物新陈代谢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们与同区域中的动、植物共同构成了________________。

(4)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其中物质作为能量的________,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

能量作为________,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

(5)从上图可知,减少温室效应的最关键的措施是:第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