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第21课《九色鹿》文本赏析
2021年苏教版《九色鹿》四年级语文课文及教案
![2021年苏教版《九色鹿》四年级语文课文及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4f7041f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08.png)
2021年苏教版《九色鹿》四年级语文课文及教案教学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教案的钻研。
只有下功夫,刻苦钻研、持之以恒,铢积寸累,在教案编写过程中,教学水平就会不断提高。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九色鹿》课文及教案,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九色鹿》课文在一片景色秀丽的山林里,有一头九色鹿。
他身上的毛有九种颜色,美丽极了。
一天,他正在河边散步。
忽然,耳边传来“救命”的喊声。
他跑过去,只见一个人正在河里挣扎,都快淹死了。
九色鹿立即纵身跳进河中,把落水人救上了岸。
落水人名叫调达。
他得救后,连连向九色鹿道谢。
九色鹿说:“不用谢。
不过我有个要求,你回去后,千万不要跟任何人提起在这儿见过我。
”调达郑重起誓,决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然后千恩万谢地走了。
过了几天,调达在街上听到人们议论:王后梦见了一头漂亮的九色鹿,要国王派人捉来,用这头鹿的毛皮做衣服;国王只好贴出布告:谁说出哪里有九色鹿,定有重赏。
调达心想,这是多好的发财机会呀。
于是,他跑进宫中告密。
国王听了,立即调集军队,去抓九色鹿,并由调达在前面带路。
他们走到森林里,发现九色鹿正在那儿吃草。
国王马上带人围了上去。
九色鹿一眼就看到了调达,他愤怒地说:“你这个见利忘义的家伙!”国王听九色鹿开口说话,感到非常奇怪。
他了解了事情的经过后,不仅叫人放了九色鹿,还下了一道命令:“任何人都不许伤害九色鹿!”从此,九色鹿在森林里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而调达,那个忘恩负义的家伙,受不了大家的鄙视和谴责,灰溜溜地躲到大山里去了。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九色鹿》教案基础目标:1、引导学生自己读懂课文意思,理解课文内容。
领悟九色鹿救助他人,不图回报的品质,谴责调达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的可耻行径。
2、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情境中,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明白做人要恪守信用的道理。
发展目标:培养学生自能读书的本领,通过抓住关键句子、关键词语理解课文。
四年级语文《九色鹿》知识点
![四年级语文《九色鹿》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caf1992a45177232e60a27a.png)
四年级语文《九色鹿》知识点1.《九色鹿》一文是一个民间故事,写九色鹿救了一个落水人,落水人发誓永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但在金钱面前,落水人背信弃义,出卖了九色鹿,最后受到了惩罚。
课文告诉我们做人要守信用的道理。
文中的九色鹿见义勇为、不图回报、沉着机智,调达是一个见利忘义、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的卑鄙小人,国王是一个知错能改、伸张正义的人,王妃是个爱慕虚荣的人。
2.在一片(景色秀丽)的山林中,有一只鹿。
它双角(洁白如雪),身上有(九种鲜艳的毛色),漂亮极了,人们(都称它九色鹿)。
3.我知道的民间故事有:《九色鹿》《牛郎织女》《孟姜女》《猎人海力布》4.造句。
只好今天爸爸妈妈都加班了,只有我一个人在家,我只好自己做饭吃。
竟然刚才还是艳阳高照,可现在竟然下起雨来,这个天气可真怪!练习1.我喜爱的卡通人物有:齐天大圣孙悟空,脚踏风火轮的哪吒,勇敢、团结的葫芦娃,机灵、调皮的米老鼠,聪明、勇敢而又帅气的名侦探柯南,还有可爱、顽强的“神奇宝贝”们――皮卡丘、妙蛙种子、小火龙这些卡通人物为我们带来了许许多多的`故事:有的惊险刺激,有的幽默滑稽,有的让我们增长了不少知识,还有的让我们懂得了许多道理。
2.关于诚信的短语、名言、成语。
短语:人无信不立:人不讲信用就难以在世上立足,难以生存和发展。
言必信,行必果:说话一定要守信用,做事一定要坚决果断。
驷马难追:驷马,指四匹马拉的车。
比喻既成事实,不可挽回,常与“君子一言”或“一言既出”连用。
火心要空,人心要实。
黄金失去可再得,名誉失去难挽回。
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陶行知失足,你可以马上恢复站立;失信,你也许永难挽回。
――(美)富兰克林一个人严守诺言,比守卫他的财产更重要。
――(法)莫里哀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
――海涅成语:言行一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3.讲人与人相互间应该信任互助亲密合作:肝胆相照、开诚相见、同舟共济、心照不宣、志同道合、亲密无间、荣辱与共、唇亡齿寒。
四年级《九色鹿》说课稿
![四年级《九色鹿》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5dab2c48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35.png)
四年级《九色鹿》说课稿四年级《九色鹿》说课稿1教材简析这是一则神话传说。
写一只善良的九色鹿因为同情一个落水人,奋力相救,之后,白鸟也予以帮助,被救的人很感激,后来,这个人恩将仇报,带领人马去捕杀九色鹿来做药,救治国王。
九色鹿发现真相后,义正词严,在森林王国众多朋友帮助下,将衣冠禽兽消灭。
教学目标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详细复述。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叩、妃、陛、肮”4个生字。
通过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领悟九色鹿救助他人,不图报答的品质,谴责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的可耻行径。
随班就读学生能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做人要守信用的道理。
教学构想先指导学生自学课文,然后检查自学效果,接着理清条理,然后读故事,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时间:1课时学生学习过程一、课前谈话1、你们知道九色鹿吗?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动物?你知道它的什么事情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课文,一齐读课题。
2、这是一个民间故事,故事中谁是主要角色?九色鹿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__的大意2、指名说一说:故事中,九色鹿和那个商人分别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谁愿意谈一谈?(谈一点就行,毕竟我们只是初读课文)3、现在,我们就来走近九色鹿,走近那个商人,细细地品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一)自读品味(二)交流体会1、学习第一节指读,感受九色鹿的美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一读,把九色鹿的美记在自己的脑海中。
2、九色鹿仅仅外表美吗?学习第二节。
(1)交流,九色鹿在什么情况救人的?指名读第二节。
(2)体会“立即”行动迅速(具体谈一谈)不顾自己安危小结:是的,在这生命的紧要关头,九色鹿毫不迟疑,纵身相救,多么可贵的品质。
3、此时,我们认识了书中的另一个主要角色——调达,脱离生命危险的他是怎么做,怎么说的?(1)指名读(2)那个商人说这些话时,怎么想的?(3)这里用了一个省略号,同学们体会一下,从中你读懂了什么。
《九色鹿》课文反思总结(精选21篇)
![《九色鹿》课文反思总结(精选21篇)](https://img.taocdn.com/s3/m/516e4966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6e.png)
《九色鹿》课文反思总结(精选21篇)《九色鹿》课文反思总结篇1《九色鹿》是义务教育苏教版四年级语文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是一个民间故事,写了九色鹿救了一个落水人,落水人发誓永远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但在金钱面前,落水人背信弃义,出卖了九色鹿,最后受到了惩罚。
全文有九个自然段,共分为三段。
第一自然段为第一段,讲在山林中生活着神奇的九色鹿;第二至五自然段为第二段,讲有一天九色鹿救了一个名叫调达的落水者,调达郑重起誓,绝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第六至九自然段为第三段,讲调达财迷心窍,带领国王的军队包围了九色鹿,九色鹿怒斥小人,最后国王惩罚了调达,并下令臣民永远不要伤害九色鹿。
课文情节生动,语言浅显易懂。
《九色鹿》故事原出于《佛经》。
传说菩萨身为九色鹿,其毛色白如雪,常在衡水边饮食水草,与一乌鸦为知交。
有一天,水中有溺者随流而下…….该故事并绘于敦煌石窟第257窟的西壁,是莫高窟中最完整的连环式故事画。
画面从两头开始,中间结束。
层次清晰,中心突出,构图严谨,是北魏的经典作品之一。
《九色鹿》课文反思总结篇2首先说说开课。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为了让学生较快的进入课堂学习,配合老师的教学工作,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开课很重要。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采用故事激趣导入,一方面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为学习课文打下铺垫。
在教学中,我采用和学生比赛讲故事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让学生初步知道什么叫做评价,并用老师教会的方法来展开下面的学习。
接着说说课文学习。
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通过和老师讲故事比赛,不仅训练了语言表述能力,同时也把课文通读了一遍,并加上了自己的理解。
通过回忆课文主人公,对这些人物进行正确的评价,朗读评价这些人物品质的语句,这样做目的有:让学生学会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习能力。
对人物进行评价的时候,既训练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用“老师引路”教会学生怎样进行评价,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2、九色鹿 解读34
![22、九色鹿 解读34](https://img.taocdn.com/s3/m/57225308fc4ffe473368ab64.png)
《九色鹿》这篇课文,是一个故事。
它所表达的主题不难理解,是学生一看即明的。
故事是完整的事件,第一是从整体上抓住关键词语把握情节,从而纲举目张,才可以把整篇文章拎起来。
第二是把握故事中主要人物的形象。
这个故事的主要人物一号是九色鹿,二号人物是调达。
九色鹿形象的核心是“见义勇为”。
它有的三层意思:一是能够救人于危难;二是做了好事不图有报;三是见到丑人恶事,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调达形象的核心是见利忘义、背信弃义。
比如“利”:重金悬赏、发财的机会;“信”:郑重起誓、千恩万谢;“义”:一是别人对自己的“恩情”;二是曾经对别人的起过的“誓言”。
其中调达与九色鹿的对比中,很好的突出了九色鹿。
不要忘了,课文的题目是九色鹿,而不是调达。
作者写作的目的,主要是歌颂九色鹿行为的美好。
至于国王与王妃从故事写作的角度看,主要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第三是弄清人物与情节之间、场景与表现人物形象之间的关系,从整体与部分上把握课文。
这一课因为内容不难理解,所以体会作者如何通过恰当的语言形式表达特定的内容,关注文章如何写,是解读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重点。
苏教版语文《九色鹿》教材解读附原文
![苏教版语文《九色鹿》教材解读附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2b33adb7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4d.png)
苏教版语文《九色鹿》教材解读附原文《九色鹿》教材解读一《九色鹿》是一个美丽的民间故事,童话故事,也是一个宗教故事,源自敦煌石窟第257窟西壁上的壁画,是莫高窟四万五千米壁画中最完整的连环画故事。
课文情节生动,语言浅显易懂,学生喜欢阅读,也很容易明白道理。
那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教什么”才能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呢?阅读了薛老师关于本课的教后思,是我对“教什么”的问题有了更清适时阐明自己的理由,这样的说话训练使学生更有进步感。
教学就是要交给学生楚的认识。
教学应该是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展开的,“说一说”的环节是让学生在预习后对文中的人物作出评价,对于四年级的学生这应该比较容易,但薛老师的要求是不仅对文中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还要运用恰当的词语进行概括,并未曾学过的东西。
故事的朗读要用“讲故事”的方法读,这是这类型的课文的一种朗读的方法,薛老师在指导时重点引导学生来朗读了课文的第八自然段,通过教师示范,反复练习等方法来教学这种读法,使学生学有所得。
教学更要关注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四年级的语文教学中语用能力的训练不可忽视,“写一写”这一板块从学生的阅读心理出发,写写调达的忏悔心理和国王的惭愧心理,这样的心理活动叙写,既是一种语言文字的运用,更能加深对课文事理的内化,一举两得。
“说一说”“读一读”“写一写”三个板块,处处体现着语文的味道,这样寻常的语文活动实在地实现了学生语文能力的生长。
简简单单教语文,实实在在促发展。
《九色鹿》教材解读二关于九色鹿的故事大概有这么几个来源,一是敦煌的莫高窟的壁画,一是印度民间故事,还有就是佛经里的佛祖本生故事(鹿王本生)。
来自莫高窟壁画的九色鹿故事流传较广,有八十年代动画电影《九色鹿》,也有寓言故事《九色鹿》。
其中寓言故事《九色鹿》被苏教版选为教材。
本文(《九色鹿》)根据印度的民间故事改写。
与苏教版的《九色鹿》相比,它们故事梗概大致相同,但本课故事更加精简,脉络清晰明了,九色鹿和被救的“那个人”形象鲜明。
四年级上册第21课《九色鹿》文本赏析共16页
![四年级上册第21课《九色鹿》文本赏析共16页](https://img.taocdn.com/s3/m/10b6c23648d7c1c709a14527.png)
解读视角之一关注文本本身(原创)让神性回归人性——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21课《九色鹿》文本赏析【文本赏析】《九色鹿》是一个美丽的民间故事,原自敦煌石窟第257窟西壁上的壁画,是莫高窟四万五千米壁画中最完整的连环画故事,北魏的佛经经典作品之一,原名叫《鹿王本生》。
后被吴月氏优婆塞支谦译成了文字《佛说九色鹿经》。
作品通过九色鹿——据说是佛教创始者释迦牟尼的前身——救了一个落水将要被淹死的调达却反被此人出卖的故事,带我们来穿越绵长的历史时空,来追问、思索和探究一些令我们千百年来无从逃避的东西:人性如许复杂,佛家的“舍己救人”、“善恶有报”还能焕发出什么样的活的光彩?难道仅仅就停留在对负义与贪心的道德谴责上吗?在当前社会,我们究竟该怎样来诠释生命的本色以及人性的善恶交融?在叙述的特点上,课文通过电影式的蒙太奇“剪接”手法,通过三大场景所构成的整体框架——浓郁的童话氛围中展示出的救援?背叛和斥责的全过程,通过鲜明生动的“这一个”和简朴鲜活的语言层层铺叠开来。
紧凑利落的干净结构里,合理晓畅的情节发展中,不知不觉地就冲击着读者的视觉和思维,就引发了读者的无限联想,就丰富了文章的主题思想,就表现着充沛的情感体验。
一、救援在第一个场景中,作品的叙述从一个“景色秀丽的山林”开始?这是一个动荡的时代:“故事频繁,驰骋沙场的又多北方骠壮之士,强悍与苦难会合,流泻到了石窟的洞壁”(余秋雨) ……人们就自然地把自己内心对美、对安宁的渴望通过这只躲在遥远而幽静的山林中的“双角洁白如雪”、身上呈九色祥光的鹿呈现出来:它在阳光下变幻闪烁的不同光彩,不正是人性美与生活美的一种极致么?它美艳的姿容不就像冷凝剂一样,把人的躁动不安消失在山川草木之间,成为人们悠然神往的一个无忧无虑的精神憩园么?那流传了几千年口衔灵草的古老鹿纹剪纸“回头鹿”、那被用来谐音祝福的“鹤鹿同春”、那西方传说中为圣诞老人拉车的驯鹿、那象征着生命之树和太阳光芒的土著图腾崇拜、那印度佛教中昭示着祥瑞和美丽智慧的神圣之物、我们与其说它是菩萨的化身,倒宁勿认为它是吉祥的符号、善的使者,它几千年来一直伴随着人类,维系着人与自然、维系着人们内心善与恶的冲突与和谐。
九色鹿绘本赏析
![九色鹿绘本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56ef7c30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5f.png)
九色鹿绘本赏析九色鹿绘本是一本出土于西汉山西洪洞县的罕见古籍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中国儿童文学作品。
该书以古色古香的方式表现了儿童文学的形象,分为七卷,共1236卷,囊括中国儿童文学的10类文学体裁,共计140多种故事。
九色鹿绘本是中国儿童文学史上极具价值的一笔宝贵财富,其绘本特色是将著名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与色彩缤纷的绘本融为一体,在彰显古典文学的艺术魅力的同时,也注入了极大的想象力,使充满童趣的绘本突出了故事的主题。
以九色鹿绘本为例,它的文学取材广阔,情节曲折,讴歌着中国古代儿童文学的精髓,令人叹为观止。
故事中涌现出的人物,如神话人物,如小龙女,踏山剑客,神灵手持珍珠,把孩子带到一个梦幻而神秘的世界,给他们提供了视觉上的惊喜。
美观的绘画、悬疑的情节、童趣的服饰、神秘的人物,都让九色鹿绘本充满了魅力,它把古代神话故事和传统文化完美融入了儿童绘本,把各种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世界重新塑造出来,给小朋友们提供了全新的阅读体验和想象力。
以上是九色鹿绘本的内容,让我们来看看九色鹿绘本的艺术特点。
九色鹿绘本采用传统的古典形式,在绘画表达上,注重用色细节处理,采用绚丽色彩描绘出古典神话的精巧画面,注重多元文化的对比,体现出中国古典文学的博大精深。
九色鹿绘本的绘画手法以层层叠叠、刻意细节处理的山水画为主,人物表现则采用以柔和细腻动态的画法来表现,古典诗文也通过多元色彩的表现手法来展现,把中国传统文学中的渊源一一展示出来。
此外,九色鹿绘本也是儿童文学史上非常珍贵的作品,它把古代神话故事和传统文化完美融入儿童绘本,让孩子们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接触到古代神话故事,了解古代文化,同时也让他们拥有更大的想象力,学会欣赏美的事物,增强视觉感受力。
九色鹿绘本不仅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而且也为儿童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它打破了传统文学形式的局限,注入了想象力,让孩子们可以在阅读过程中体会到更多乐趣。
九色鹿绘本是中国文学史上独一无二的珍贵财富,是儿童文学发展史上重要的一笔宝贵财富,是具有价值的古代中国文化符号。
四年级课文《九色鹿》评课稿2篇
![四年级课文《九色鹿》评课稿2篇](https://img.taocdn.com/s3/m/da460129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13.png)
四年级课文《九色鹿》评课稿2篇《九色鹿》评课稿一周三下午,严荣涛、赵建巧、刘彩云三位老师同课异构上了《九色鹿》这篇课文。
三位老师都准确把握了本篇课文的特点,为我们构建了一种以“简单、有效”为特点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真正做到“简简单单”上语文。
课堂在体现新课程理念的同时,突出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参与状态良好,自主学习意识强,目标达成比较理想。
因此,我认为这几节是能体现学科特点,能体现教学实效性的真真正正的语文课。
首先这三位老师都能认真深入地钻研教材,都敏锐地捕捉到本课在写作上的一个大特色: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形象。
这篇课文有九色鹿和调达这两个人物形象的鲜明对比,也有调达前后两种行为的鲜明对比,还有情景的对比。
在教学中教者们都能或明确指出,或暗示出这一写法。
同时她们都能围绕“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来组织教学。
不管是整体感知课文,还是段落的教学,三位老师都是遵从学生的阅读认知规律让学生先理清课文的脉络,把握故事梗概,再细细品读,领悟语言文字的妙处。
这样便巧妙地达到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其次三位老师都能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善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化朗读。
注重朗读指导,以读促讲,以读促悟。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贯穿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各个学段。
而朗读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就语文学习而言,朗读是最重要的。
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三位老师都注重朗读的指导。
或情境创设指导朗读;或引导学生抓住提示语、关键词进行朗读指导。
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得入情入境,做到以读代讲,以读促讲。
尤其是赵建巧老师在指导阅读课文重点段落第八自然段时,更是循循善诱地让学生先明确讲故事的要领,让学生懂得该怎样阅读才能做到声情并茂语文课姓“语”,这三节课都立足于语文学科的根本:学语文,用语文。
在教学过程中,每位老师都体现了语言的运用。
严荣涛老师抓住“只好”一词进行说话训练;赵建巧老师在教学结束之时设计了以国王或调达口吻的写话训练,以“唉,我真——”为开头,让学生写一段描写他们心理的话,并用上“竟然”这个词,刘彩云老师则设计了让学生多次想象练说的环节:想象调达见到皇榜时的内心活动;想象国王或士兵倾听九色鹿斥责调达之后的想法。
小学语文《九色鹿》评课稿
![小学语文《九色鹿》评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572b5131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68.png)
小学语文《九色鹿》评课稿《九色鹿》是一则民间故事,主要讲了九色鹿不顾生命危险救了调达的命,并不要他的任何回报,只求他不向任何人泄露他的住处。
调达郑重起誓决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在“重金”面前他竟然见利忘义出卖了九色鹿,但最终受到了惩罚。
故事情节生动,内容简单,语言浅显,学生很乐意读,而且一读便懂,所以这是一篇被许多人公认的“浅文”。
但就是这样的一篇“浅文”,其中却蕴含着深刻的做人的道理:做人应当要遵守诺言、知恩图报,而不应当见利忘义。
黄冬蕾老师执教的《九色鹿》给我留下这些印象:1、课堂体现了语文味。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课堂是个开放的大课堂,学生的视野更开阔了,思维更活跃了,嘴巴也更会讲了。
但是,语文课还是姓“语”,课堂教学还是应该立足于语文学科的根本:学语文,用语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了让学生多次想象练说的环节:想象调达当时的'郑重起誓;想象九色鹿控诉时的内心愤恨;想象你是一名国家臣民对文中的四个人物进行评论。
通过角色的置换、想象,试图让学生走进任务的内心,初步感受民间故事所特有的魅力。
2、被感动的细节。
对于一名新教师而言,对教材的研读肯定存在不足,而黄老师为了弥补自己的不足,课前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
主动请教高年级的老师,还借了我班进行试教,可惜的是,我也和她半斤八两,所以,可以说我们是两个臭皮匠,由于水平的有限,教材解读浮于表面。
虽然有许多问题,但教师的认真痕迹却是抹不去的,她的认真还体现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个个细节:课件美观又详实,将文字与图片结合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很好地为教学服务。
板书也书写得清晰明了,把文章的主要内容,九色鹿、调达的特点,展示得清楚。
整篇课文处得也较有条理。
对教材,我也是陌生的,以上是我勉为其难的皮毛见解。
【小学语文《九色鹿》评课稿】。
22、九色鹿 解读3
![22、九色鹿 解读3](https://img.taocdn.com/s3/m/b2e5c6697fd5360cba1adb58.png)
《九色鹿》的文本解读、教学设计、教学实录与评论民间故事《九色鹿》教学。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九色鹿救了一个落水人,落水人发誓用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
但在金钱面前,落水人背信弃义,出卖了九色鹿,最后受到了惩罚的故事。
此文的主题词可以概括为:契约与诚信,文明的规则。
根据这一思考,我有一个初步的教学设想:首先设置认知冲突,(1)民间故事交流,引入;(2)读文,指导读通,理清条理;(3)思考,故事真实吗?(当然不真实)(4)为什么虚构的故事,还会代代相传?其次引导悟境,(1)课文写了那些人?主要写谁?(2)读文,思考,九色鹿幸福吗?(3)交流,救调达——宽慰(并不幸福);被出卖——愤怒(更不幸福);惩小人——欣慰(幸福吗?引起争议)。
(4)交流朗读,设疑:起誓的背后——为何不相信人类;出卖的现实——为何现实如此严峻;严惩的结局——呼唤什么。
第三、审视,(1)“起誓”的文化解读,(古人起誓情节:一手拿枝条(在武侠中一般是宝剑等兵器),一边起誓,最后把枝条折断说,若违此誓犹如此枝条。
)(2)想像,朗读调达的誓言。
(3)“背信弃义”的文化审视:在课文中背何信弃何义,朗读交流;引进——我流氓,我怕谁(王朔),我就见利忘义,鸟为食忘,人为利死,何错之有?(4)引进文本:新闻(例如彩票宝马案),谈感想。
(5)感情朗读九色鹿的义正严辞。
最后是意义建构环节,(1)读最后一段,国王为何惩罚调达?与先前皇榜的承诺而言,国王也是“失约”,是不是也是背信弃义?(2)人们为何赞赏国王的举动,背信弃义的再次深思?(3)感想发散:前面问题的回答与“文明的逻辑”的引申。
这样一个思考与设计,供大家批判。
[干国祥,原初中语文教师,新教育研究中心专家]我想重点在于:公正与感恩;难点在于:国王为什么不猎杀九色鹿?如果王妃或者他坚持要猎杀呢?主要问题:调达为什么错了?如果调达没有起誓,他能够这样做吗?为什么?王妃想要九色鹿做衣服对不对?(如果没有保护动物的观念,如森林猎人,这样想对不对)让国王放弃猎杀的内部原因可能是什么?——或者,如果国王坚持要杀,假设你是九色鹿或者一位认为不该杀鹿的大臣,你该如何说服国王?在此文中,矛盾颇多。
《九色鹿》教学设计及评析优秀6篇
![《九色鹿》教学设计及评析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9ef22371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14.png)
《九色鹿》教学设计及评析优秀6篇《九色鹿》教案设计篇一《九色鹿》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文,是一篇拟人体的民间故事,赞扬了九色鹿舍己救人,不图回报的高尚品质,谴责调达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的可耻行为。
课文蕴涵着积极的思想,能给人深刻的启迪。
模块三的这份教案是我刚刚参加全市优质课大赛时最初设计的初稿,大赛要求上第一课时,对于平时的家常课来说第一课时就是解决生字词,指导学生把课文读通顺流利,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而对于参赛课如果这样上,我感觉就有点太薄,而且同一天六节课都上的是一个内容,这对于我来说就是一个极大地挑战,内容设计就要有新意,要不然就和别人没有区别了,而且还要上出一定的分量来,不能让听课老师感觉到什么也没有讲,考虑到这些我经过深思熟虑后,将本科的重点就放在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上,特别是想将教给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作为本科的一个亮点。
我按照我的想法备好教案后试讲了一遍后,我自己感受到此设计既有许多地方具有可行性,值得保留。
具体如下:这节课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特别是重视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对于基础知识的教学,我并没有简单枯燥的教生字词,而是把多音字放在具体的句子中能正确选择并读准字音;把词语放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的意思;区分形近字,抓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错的字词展开教学。
这样设计具有针对性,体现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为了引导学生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我采用合并段意法让学生概括课文,在此过程中,很轻松自然的教给了学生概括课文的方法。
在引导学生初步感悟人物的品质这一环节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如:在解读九色鹿时,我让学生静心默读,圈点勾画,找到相关的语段进行解读,抓住关键字词品读角色内涵。
在解读调达时,以背信弃义、恩将仇报、见利忘义三个词为主线展开教学,充分挖掘课文的留白,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一说调达会怎样郑重起誓,看到皇榜后会怎么想,从而揭露调达的卑劣,与九色鹿的美好想象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引导学生对调达的卑劣行径进行斥责,有感而发,是阅读成为学生个性化行为,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22九色鹿剖析
![22九色鹿剖析](https://img.taocdn.com/s3/m/9cd7439a852458fb770b56dd.png)
见利忘义的调达让人伤心(女生读)
• 陛下,您知道吗?正是这个 人,在快要淹死时,我救了他。 他发誓永不暴露我的住地,谁 知他竟然见利忘义!您与这种 灵魂肮脏的小人一起来残害无 辜,难道不怕天下人笑话吗?
背信弃义的调达让人痛心(男生读)
见利忘义
背信弃义 恩将仇报
tiáo
调达
diào
调集
tiáo 调节 调理 调整 空调 风调雨顺
diào 调离 调头 调换 调虎离山 调兵遣将
lòu
泄露
lù
暴露
lòu 露脸 露馅儿 露马脚
lù 露水 露珠 显露 露天 风餐露宿
zhēng
挣 zhèng
(挣扎) (挣钱)
zā
扎 zhā
zhá
(扎辫子) (扎实) (挣扎)
3.说说课文主要讲的事情。
fèn 气愤
ānɡ zānɡ 肮脏
ɡū 无辜
shì huánɡ bǎnɡ
cái hào
发誓 皇榜 榜样 发财 浩浩荡荡
chì
hún cán cán kuì
qì yì
斥责 灵魂 残害 惭愧 背信弃义
发誓 皇榜 榜样 发财 浩浩荡荡
斥责 灵魂 残害 惭愧
知恩图报 千恩万谢 救命之恩
九色鹿啊,你是一只 美 丽 的鹿, 你双角洁白如雪,身披九色彩衣。
这天,九色鹿在 河边散步。突然,耳 边传来“救命啊,救 命!”的呼喊,只见 一个人在汹涌的波涛 中奋力挣扎。九色鹿 立即纵身跳进河中, 将落水人救上岸来。
“““汹汹奋涌涌力的的挣波波扎涛涛”读”、读懂奋懂什力什么挣么?扎?这、 天,九色鹿在 纵身”三个词语联河系边起散来,步。突然,耳 你读懂什么? 边传来“救命啊,救 命!”的呼喊,只见 一个人在汹涌的波涛 中奋力挣扎。九色鹿 立即纵身跳进河中, 将落水人救上岸来。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21课《九色鹿》课文-最新教育文档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21课《九色鹿》课文-最新教育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a00872bbd4d8d15abe234e40.png)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21课《九色鹿》课文22 九色鹿在一片景色秀丽的山林中,有一只鹿。
它双角洁白如雪,身上有九种鲜艳的毛色,漂亮极了,人们都称它九色鹿。
这天,九色鹿在河边散步。
突然,耳边传来“救命啊,救命!”的呼喊,只见一个人在汹涌的波涛中奋力挣扎。
九色鹿立即纵身跳进河中,将落水人救上岸来。
落水人名叫调达,得救后连连向九色鹿叩头,感激地说:“谢谢你的救命之恩。
我愿意永远做你的奴仆,终身受你的驱使……”九色鹿打断了调达的话,说:“我救你并不是要你做我的奴仆。
快回家吧。
只要你不向任何人泄露我的住处,就算是知恩图报了。
”调达郑重起誓,决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然后千恩万谢地走了。
有一天,这个国家的王妃做了一个梦,梦见了一头双角洁白如雪、身披九种鲜艳毛色的鹿。
她突发奇想:如果用这只鹿的毛皮做件衣服穿上,我一定会显得更加漂亮!于是她缠着国王要他去捕捉九色鹿。
国王无奈,只好张贴皇榜,重金悬赏捕捉九色鹿。
调达看了皇榜,心想发财的机会来啦,就进宫告密。
国王听了,立即调集军队,由调达带路,浩浩荡荡地向着九色鹿的住地进发了。
山林之中,春光明媚。
九色鹿在开满鲜花的草地上睡得正香。
突然,乌鸦高声叫喊道:“九色鹿,九色鹿,快醒一醒吧,国王的军队捉你来了!”九色鹿从梦中惊醒,发现自己已处在刀枪箭斧的包围之中,无法脱身。
再一看,调达正站在国王身边。
九色鹿非常气愤,指着调达说:“陛下,您知道吗?正是这个人,在快要淹死时,我救了他。
他发誓永不暴露我的住地,谁知他竟然见利忘义!您与这种灵魂肮脏的小人一起来残害无辜,难道不怕天下人笑话吗?”国王非常惭愧。
他斥责调达背信弃义,恩将仇报,并重重惩罚了他,还下令全国臣民永远不许伤害九色鹿。
教材简析:《九色鹿》是一个民间故事。
讲的是九色鹿救了一个落水人,落水人发誓永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
但在金钱面前,落水人背信弃义,出卖了九色鹿,最后受到了严惩。
课文情节生动,语言浅显,学生比较喜欢。
文档:《九色鹿》课文赏析
![文档:《九色鹿》课文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b602e3d5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dd.png)
《九色鹿》赏析
《九色鹿》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民间故事:九色鹿救了一个落水人调达,调达发誓永远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但在金钱面前,调达背信弃义,出卖了九色鹿,最后受到了惩罚。
故事赞扬了九色鹿舍己救人,不图回报的高尚品质,谴责了调达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的可耻行为。
课文情节生动,语言浅显易懂,学生喜欢阅读,也很容易明白道理。
这篇课文有几个词语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知恩图报、恩将仇报、背信弃义、见利忘义,在教学中抓住“恩”“义”“信”“利”展开教学,在对比中赏析人物。
不过,在学习课文的时候,不仅仅关注九色鹿和调达,还应该有国王。
如果站在儿童的角度提出问题:通过学习,你们喜欢课文中的谁?说出你的理由来。
大多数同学都说喜欢九色鹿,并且理由都非常充分,九色鹿勇敢机智,善良不求回报。
还有学生会说喜欢国王。
因为国王是在被王妃缠得实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才下令捕杀九色鹿的,而且他在听了九色鹿的话后马上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还严惩了调达,并下令再也不许捕杀九色鹿,所以说他还是一位好国王。
这一小小的教学环节设计极大地说明了我们老师在解读教材时的读、问,要站在儿童的解度去设计教学。
站在儿童的角度思考问题,只有你自己心里清楚了,学生才可能学得明明白白。
《九色鹿》的故事出自敦煌壁画,确实,它具备一个佛教故事的应有的特征:善恶终有报。
当然,在宗教故事中,也有可能有另一种结尾:宽恕。
世间最有力量的不是爱,也不是恨,而是宽恕。
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8《九色鹿》图文赏析拓展知识课件
![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8《九色鹿》图文赏析拓展知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df7ccb32b160b4e777fcfa2.png)
“我知道九色鹿在哪里。您带上兵马,跟 着我去捉吧”——被救人告密,忘恩负义
12/12/2021
“快跑,快跑!一队兵马来了,怕 是来捉你的呢!”——乌鸦朋友报信
12/12/2021
“国王叫他的士兵让开一条路,把九色鹿放了, 并下了道命令:以后,谁也不许来捉九色鹿。”— 国王放了九色鹿
/12/2021
“它的毛有九种颜色,它的角像
雪一样白。”——九色鹿形貌
12/12/2021
“我救你,不是为了叫你谢我,也不是为了叫 你给我做事。你回去吧,只要你不告诉别人我住 在这儿,这就行了。”——九色鹿救人
12/12/2021
“我要九色鹿,拿它的皮做坐垫。您快给 我找来,要不,我就要死了。”——王后要 杀九色鹿 12/12/2021
12/12/202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读视角之一关注文本本身(原创)让神性回归人性——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21课《九色鹿》文本赏析【文本赏析】《九色鹿》是一个美丽的民间故事,原自敦煌石窟第257窟西壁上的壁画,是莫高窟四万五千米壁画中最完整的连环画故事,北魏的佛经经典作品之一,原名叫《鹿王本生》。
后被吴月氏优婆塞支谦译成了文字《佛说九色鹿经》。
作品通过九色鹿——据说是佛教创始者释迦牟尼的前身——救了一个落水将要被淹死的调达却反被此人出卖的故事,带我们来穿越绵长的历史时空,来追问、思索和探究一些令我们千百年来无从逃避的东西:人性如许复杂,佛家的“舍己救人”、“善恶有报”还能焕发出什么样的活的光彩?难道仅仅就停留在对负义与贪心的道德谴责上吗?在当前社会,我们究竟该怎样来诠释生命的本色以及人性的善恶交融?在叙述的特点上,课文通过电影式的蒙太奇“剪接”手法,通过三大场景所构成的整体框架——浓郁的童话氛围中展示出的救援?背叛和斥责的全过程,通过鲜明生动的“这一个”和简朴鲜活的语言层层铺叠开来。
紧凑利落的干净结构里,合理晓畅的情节发展中,不知不觉地就冲击着读者的视觉和思维,就引发了读者的无限联想,就丰富了文章的主题思想,就表现着充沛的情感体验。
一、救援在第一个场景中,作品的叙述从一个“景色秀丽的山林”开始?这是一个动荡的时代:“故事频繁,驰骋沙场的又多北方骠壮之士,强悍与苦难会合,流泻到了石窟的洞壁”(余秋雨) ……人们就自然地把自己内心对美、对安宁的渴望通过这只躲在遥远而幽静的山林中的“双角洁白如雪”、身上呈九色祥光的鹿呈现出来:它在阳光下变幻闪烁的不同光彩,不正是人性美与生活美的一种极致么?它美艳的姿容不就像冷凝剂一样,把人的躁动不安消失在山川草木之间,成为人们悠然神往的一个无忧无虑的精神憩园么?那流传了几千年口衔灵草的古老鹿纹剪纸“回头鹿”、那被用来谐音祝福的“鹤鹿同春”、那西方传说中为圣诞老人拉车的驯鹿、那象征着生命之树和太阳光芒的土著图腾崇拜、那印度佛教中昭示着祥瑞和美丽智慧的神圣之物、我们与其说它是菩萨的化身,倒宁勿认为它是吉祥的符号、善的使者,它几千年来一直伴随着人类,维系着人与自然、维系着人们内心善与恶的冲突与和谐。
一声声急促而凄惨的“救命”透过千年古壁传来,就是被这样一只美丽、善良又勇敢的神鹿所救活。
重生的调达感激涕零、连连叩首。
我们知道,人体是一个心灵信息的发射站,“一举一动无不宣泄感情”(茨威格),眼睛、手、面部乃至说话的音量、音调无不丰富并暗示着我们的内心世界和情绪变化。
在生与死的大起大落面前,调达的“连连向九色鹿叩头”就把他流淌在心底最真诚的感激与庆幸表露无遗: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这一切,更在他传递心声的千恩万谢中得到了充分的印证:“我愿永远做你的农仆,终身受你的驱使……”尤其当九色鹿不求任何回报时,调达美好的天性在善与美的熏染下更表现得淋漓尽致:他“郑重起誓,决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然后千恩万谢地走了。
”这是怎样的庆幸与感恩戴德啊,青山绿水中,他的誓言是那样真实,他人性中善的一面呈显得如此分明!想必他心有余悸地回想时,一定在心里默默祷告吧:“遇见神鹿,万福安康;遇见神鹿,吉祥吉祥!神鹿之恩,永世不忘!”二、背叛随着调达千恩万谢地离去,那悠缓、单纯的山间日子便有了潜流暗涌。
民间文学最大的特征就是巧合与冲突,所谓“无巧不成书”,平地风波起。
任性而又爱美的王妃爱上了九色鹿的美,要把它猎来做衣服。
于是,一个虚无缥缈的梦,轻轻松松地使各种冲突接踵而至:王妃与国王、王妃与九色鹿、调达与九色鹿之间莫不充盈着种种矛盾。
一个“缠着”,一个“只好”可以想见国王对她的无奈与宠爱。
我们不必过分地责备王妃,皮草业直到今天仍盛行不衰,自有它存在的市场;历代王朝的毁灭也未必就因了那几个妩媚妖娆的女子。
在那个狼羊性格结合得比较好的北魏时代,国王的举措也的确不足为奇。
我想真正需要我们着眼的,是调达内心无法消磨的那一份情感矛盾、价值冲突。
我们不妨对此加以揣摩体会。
文中的调达是个典型的背信弃义的小人,他“看了皇榜,心想发财的机会来啦,就进宫告密。
”这是民间故事特有的单纯性,好坏之间,泾渭分明。
是的,贪婪、冷酷、忘恩负义、以德报怨、恩将仇报……当我们把这些深深憎恶的词语送给调达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想过,在皇榜面前,真与伪、善与恶、美与丑曾经有过哪怕一丝的抗衡?他急切的脚步一定欲停又止,他不安的良心一定会有一念闪过:誓言怎可违背?恩情怎能抛弃?那频频叩首甘愿为奴的请求明晰如昨,怎么会这么快就抛诸脑后?周国平说,“人有一个肉体似乎是一件尴尬的事情⑤”因为躯体的欲望会背叛自己的灵魂。
人来自动物界的事实注定身上摆脱不了动物的兽性,只不过,善良的人用自己的意志与修养抑制住了体内的“恶”。
再联想到当时那个在游牧与扩张中自我蜕变与融合的朝代,想他臣民的内心一定在坚忍中分裂着自我的精神吧,善恶它有时候只系一念之间!这个故事之所以直到今天还有它的现实意义,不就在于它反映了物欲横流的现代人所面临的一个共同的生存困境嘛?社会在日新月异地变化,商品经济在急剧地发展,有多少价值观因此重建与嬗变啊,人性异化、道德失范、人文精神萎顿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真善美与假恶丑的判断界限不仅不够分明,而且还有颠倒的趋向。
相形之下,调达精神的迷失也就见怪不怪了。
三、斥责还是那个圣洁、完美的山林:“春光明媚”的恒河边上,“开满鲜花”的丰草丛中,九色鹿在春天的魔力下正怡然自得地酣眠,惺忪着睡眼,舒展着渗透骨骼的慵懒。
没有任何征兆,善良的他就毫不设防地陷身于“刀枪箭斧的包围之中,无法脱身”,就这样被他救过的人狠狠地捅了这背后的一刀!他如梦初醒,感到胸膛里有无限的愤懑在荡漾、在撞击、在膨胀、在燃烧、在沸腾!这填膺的愤懑像一股漩涡堵塞着他的喉咙,让他几令窒息!那是他冒着生命危险救过的人哪,那是曾经感激涕零甘愿终身为奴对天起誓的人!这一切来得如此突然又如此真实,如此卑鄙又如此措手不及。
晴天霹雳中,九色鹿望着国王身边的调达,望着手持弓箭的武士,他终于彻底明白了自己已身陷囹圄、无路可逃;他终于彻底看清了这个衣冠禽兽、无耻小人。
当愤懑到达顶点、当危险全部暴露之时,九色鹿反而变得格外平静,他对自己的处境有了清醒的认识和思考。
而这种清醒,则更加深了他对背叛者的仇恨。
他想不明白:自己救人劫难,而受惠者为什么会前恭后倨到如此地步,为什么要带人来抓他呢?他把鄙夷和仇恨的目光投向了这个无耻小人,他要用自己的语言来谴责、鞭挞他的恩将仇报、伤天害理,他要让世人看清楚他的真实面目!但是,他的一腔愤怒不是随便喷涌而出的,他把冷静的矛头直接指向了这个黑白不分、是非不明的最高统治者:听听他如江海涛涛的愤怒吧:“陛下,您知道吗?正是这个人,在快要淹死时,我救了他。
他发誓永不暴露我的住处,谁知他竟然见利忘义!您与这种灵魂肮脏的小人一起来残害无辜,难道不怕天下人笑话吗?”九色鹿的声声控诉深深地感动了国王与士兵,惭愧中,国王“重重惩罚了他,还下令全国人民永远不许伤害九色鹿。
”故事到此似乎可以结束了,结束在一个典型的神话结尾里——“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从此以后,好人都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所以,虽然世间人心险恶,但是我们还是要助人为乐乃至舍己救人,因为背信弃义者是不会有好下场的。
但这只是童话,并不是真正的生活。
现实生活中,人性真的会如此美好吗?果真如此,为什么这种惩恶扬善必须依靠势力强大的国王来实现呢?建构童年的阅读课堂——《九色鹿》之文本解读、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江苏省溧阳市实验小学张康桥[邮编:213300]在阅读课堂,儿童怎样阅读就怎样生活,童年的阅读课堂本质是建构幸福的阅读生活。
因此我们必须从“儿童怎样阅读”这一问题入手思考儿童的阅读课堂生活。
一儿童怎样阅读?显然,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阅读教学的问题。
遗憾的是更多的小学阅读课堂主要关注语言文字训练而与“怎样阅读”无关,还有就是以教师的阅读结论去统一学生的阅读,实际上还是不需要儿童思考怎样阅读。
这样“儿童怎样阅读”这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就被小学阅读教学莫名其妙地“丢了”。
在“儿童怎样阅读”的追问下,教师的文本解读则应体现一种开放性,其开放性至少表现在“思想儿童怎样阅读的各种可能”这一点上,这是因为学生从来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活生生的人,每个儿童都有自身的前理解结构,阅读教学正是引领这样的前理解去参与理解并形成新的前理解结构。
开放的基础是解读的合法性。
这是说每个人的理解都要遵循阅读的游戏规则,《九色鹿》这个文本是一则“民间故事”,我们不能把它当作记叙文来解读,同样这个文本的“民间性”也决定了我们不能以佛教里的原文本的解读来代替当下文本的解读,更不能强调作者的解释权,因为作者是未知的不同时代的许多人。
与此同时,学科本身也蕴涵着一定的游戏规则,这也是阅读理解的内在要求。
开放的核心是解读路径的多样性。
在台湾学者黄俊杰的《孟子思想史论》里,解读至少有三条路径,一是生命的诠释,解释者以自己的心路历程来表述的“注经”活动,实际上就是“我注六经”或“六经注我”的解读方法,儿童以自己思维,这一心理学规律昭示,儿童自觉不自觉地就会用这种方法与文本交往来阅读理解,事实上在《九色鹿》的教学现场,一部分儿童就是用这样一种方式来阅读,从而得出“九色鹿的善良、调达的背信弃义”等见解,从而构成人性审视的视角,在教师的引领下去追问人如何才能为人。
二是政治学的诠释,解释者从人与人、人与物等所构成的关系中追寻意义,文本世界其实就是生活世界的隐喻,考察《九色鹿》中“九色鹿、调达、王妃、国王、乌鸦”所构成的“生活关系”,我们不难发现,文本的意义在于“公正、信义与美德”的诉求。
三是“护教”的诠释,这样的解读往往采用先入为主的架构模式,根据根源与正统思想来解读文本,例如有的老师就是以“善”字来具体诠释《九色鹿》这一文本,从而追寻在“恩、信、利、义”面前如何为“善”,这也被称之为“基于本体的诠释学”,而前两种则有“寻找本体的诠释学”的意味。
开放的保障是教师解读的创见。
思想儿童怎样阅读的可能,并不排斥教师的创见,只不过不能以教师的创见来统一学生的解读,而教师的创见正是引领儿童深入解读——经验和理性互动达到最大有效性的保障,所需要说明的是教师的创见也可能是在课堂生活现场生成的,正如萨特所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有时是教师、学生与文本相互被引导创造。
二“儿童怎样阅读”是“学会阅读”之阅读教学的内在要求,而学会阅读只能在经历一次又一次的阅读生活后才会真正明白如何阅读,这样一种学习是为了追求更高品质的课堂阅读生活。
阅读教学的设计本质上是儿童阅读生活的引领,引领学习阅读者走向成功阅读者。
具体来说至少有两大重要内容,一是引领生成解读的游戏规则,二是引领如何在儿童原有理解的基础上深入理解。
对于儿童而言,阅读理解的游戏规则是阅读过程中生成的,例如《九色鹿》这个案例,为什么一开始就抛出:“世界上真有九色鹿吗”,“为什么想象出九色鹿”等这样的问题,然后师生共同聚焦于“民间故事的虚构与真实”的讨论,目的就是要帮助儿童建构阅读理解民间故事的游戏规则,因为在此之前,尽管儿童已学习过类似的课文,但以前的课堂并没有建构起这样的游戏规则,再加上儿童都以记叙文的学习为主,如果不首先建立解读的游戏规则,学生的阅读不仅无法深入,而且很容易走入困境与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