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民族文学发展的共同性和相互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六章世界各民族文学发展的共同性

和相互影响

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斯大林《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各民族文学是各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民族的文学作为世界文学大家庭的一个成员,它的发展与世界各民族文学有什么关系?它们的共同性和相互关系如何?这就是本章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世界各民族文学发展的共同性一.各民族文学发展共同性的表现

1.都受本民族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各上层建筑的影响。

这点在第十四章中已经作了充分的说明。

2.都反映人类共同的感情,及对世界的共同感受与欲望。

如爱国主义精神(见书),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爱情、亲情等。古今中外各民族的诗人作家们无不热情的歌颂大自然,歌颂爱情、亲情。如叶芝《茵那斯弗

利岛》表现的那种渴望回归自然,厌恶现实世界的情感,与中国田园诗派何其相似。

3.都有与表现本民族社会生活内容相适应的表现形式,这些形式有时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如各民族的创世纪神话,有着许多相似之处。4.都受一定的历史时空的文学思潮和文学观念的影响,并有与之相适应的创作方法。

孔子的“尽善尽美”——孔子的思想是以“仁”为中心,这是人生、社会的最高理想,也是其审美核心。他是以如何培养“仁人”仁的心理、道德品质为审美目的。现代美学认为美和善是同一概念,但孔子不这样认为。孔子听“韶乐”,认为“尽善尽美”,而听“武”,则认为“尽美未尽善”。《韶》是描写舜以德行受禅让于尧,从思想内容上说是符合儒家思想的。《武》是描写周武王以武功平天下,夺取商之天下,但杀伐,不符合“仁”的标准。

孔子已经意识到作为美学范畴和审美对象的美,与作为道德范畴和实用功利对象的善是不同的,他的审美理想的最高标准是美和善的高度统一,而在具体评价事物时,

他是“先善后美”。

[注意]

世界各民族文学的共性是以其不同的个性表现着,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

第二节世界各民族文学的相互影响一.各民族文学交流是文学发展的必然规律。

各民族文学的发展,不仅要批判地继承本民族的文学遗产:而且还要同其他民族进行文学交流,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的文学遗产和艺术经验。各民族文学交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指在一个多民族国家里,各民族文学在发展过程中的相互交流。例如我国汉民族文学同各少数民族文学的相互交流。二是指世界上各个不同民族文学的相互交流。例如我国文学同欧美各国文学的相互交流等等。各民族文学的相互交流,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西方的古希腊文学,东方的中国文学和印度文学等,都在一定范围的交流

中,对某些民族产生过影响。到了近代,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科学进步,世界各民族的交往和联系大大加强,各国文学的交流也日益频繁。今天,这种相互交流已经具有世界规模。艺术传播手段的发展,使各民族文学中的优秀作品,迅速越出口界,流传世界,以至有可能在将来发展成为马克思曾预言过的那种

“世界文学”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

各民族文学之所以会发生相互影响,并不是由于某种抽象的精神或某些个人的主观意志所决定的,而是由客观的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的。

各民族文学的相互影响,是伴随着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而产生的。

在谈到世界各民族的相互交往、相互影响时,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指出:“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法论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

彻底,历史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德意志意识形态》)

随着历史的发展和交通工具、信息传递方式的改进,各民族文化交流顶范围越来越广,文学的相互影响也在不断地深化和加强。因此,“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共产党宣言》)这是形成近代各个国家、民族文学的相互交流的物质基础,也是各民族文学的相互影响在文学发展中的作用日趋加强的社会根源。

1.民族关系密切,相互影响特别明显,能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学交流。

一般来说,随着民族经济、政治方面交往的增多,民族文学的相互交流也会增加;相反,如果两个民族在经济、政治方面处于隔绝状态,那么,文学也就很难进行相互交流。在古代,中国、朝鲜、日本、越南、印度等民族之间,

文学交流比较频繁。比如从东汉开始,随着印度佛教的传人和佛经的翻译,印度佛教文学就曾对魏晋志怪小说与唐代说唱文学发生较大的影响。而中国的诗歌,特别是在唐朝形成的律诗,则为日本、朝鲜等国的诗歌提供创作经验和有力的表现形式,这是由于这些民族在地域上比较接近,经济、政治方面的交往较多的缘故。古代欧洲各国之间有着比较密切的政治、经济联系,因而文学上的相互影响就特别显著、深入。而欧、亚各民族之间,则由于政治、经济的关系比较疏远,文学上的相互影响便不十分显著。例如,古代中国与欧洲相距较远,经济、政治交往较少,所以文学交流也很少。只是到了近代,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世界各民族的联系大大加强起来,又由于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和信息交流手段的发达,地域的限制被打破了,随着经济、政治交往的增多,中国同欧美各国之间的文学交流也日益发展起来。欧洲许多文学作品陆续传人中国,而中国的优秀诗歌、小说和戏曲作品也相继传人欧洲,各自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多民族国家是民族文学相互联系、影响最为有利的客

观环境。(见书P192)

2.不同民族之间的历史条件、社会关系愈相似,文学交流就愈频繁。

(见书P192,“其次,是要看这些民族是否处于大致相同的历史阶段,或遇到相类似的社会问题,”)

例如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最先出现在意大利,随后波及到西欧、南欧各国,出现了欧洲文艺空前繁荣的局面,这是由于这些国家的社会关系比较相似,都提出了反封建的要求,因此,促进了这些民族之间的文学交流,普列汉诺夫在解释这种文学现象时说:

“一个国家的文学对另一个国家的文学的影响是和这两个国家的社会关系的类似成正比例的,当这种类似等于零的时候,影响便完全不存在。例子:非洲的黑人至今没有感受到欧洲文学的任何影响。”(《论一元论历史观之发展》)

由此可见,不同民族之间的社会关系的相似,这是不同民族文学交流的首要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