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性,应是为中华民族所独具的。当然,民族性的文化内容并非只容本族所专有,其中常有或寓有通行的人类性的内容由民族性展现的文化的民族内容,相对稳定,使任一文化得以形成自己特有的模式和传统。

我认为,中华文化的民族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一、天人合一与以人为本。1、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天人合一既包括人对自然规律的能动适应、遵循,也意味着人对主宰命定的顺从与崇拜。2、人本主义,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本主义是一种道德的人本主义,或者称之为伦理关系中的人本主义,他把人放在一定的关系中来讲一个人应该如何负起自己的责任。

二、刚健有为与自强不息

象传提出刚建的观念,赞扬刚健的精神“刚健而文明”。象传提出自强不息的原则:“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而这也是儒家所积极倡导的,它符合儒家的积极入世,要求每一个人都要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三、厚德载物与中庸尚和

厚德载物即以宽厚之道德的心怀包含万物,对待事物有兼容并蓄的意思。提倡君子厚德载物也就是提倡君子和而不同的意思。

中庸尚和之道可以说是一种调节社会矛盾使之达到中和状态的高级哲理,所谓“极高明而道中庸”“舜执其两端而用其中于民”就是其妙用。

文化的时代性是指任何一种文化的发生、形成、发展、成熟都总是在

一定的社会历史阶段中进行的,并以时间作为其基本的存在形式。从日常的一般含义来讲文化的时代性往往更突出现在性、当下性。

牟宗三教授早就将儒学的发展分为以下三期。从先秦孔孟、荀子到汉初董仲舒(公元前180—前115)为第一期。宋明(lO—17世纪)时代为第二期,现代新儒学为第三期。属于第三期并最为活跃的算是哈佛大学的杜维明教授。

杜维明认为从现在开始,20—21世纪人类的根本问题,在于每个人从他现实存在的环境中出发,实现彻底的自我反省(即追求儒学所说的“内圣”),即实现“自我超越”。据杜维明讲,这里的“自我超越”,是在现实中摆脱自身的局限,扩大和发展自已,提高自已,并不断地加以突破,是“超越而内在”的人生。20世纪人类通过自我反省的新的人文主义的基本精神,就体现在儒学精神给“现代世界”所提示的超越而内在的人本主义精神之中。这就是杜维明强调的新儒学对“现代世界”或“现代化”所特有的意义和价值。儒家传统的创新,与中华民族主体性的建构是相关的,必须保持一种多元的、开放

的、反思的态势,才有可能。五四反传统的传统,要把传统文化要个包袱一样丢掉,只能是过分的乐观。要做到创新需要三个方面的并进:一是道的问题;二是学术的问题;三是实践的问题。只有不限于学术的层面寻找各种传统的结合与坚实的认同,才能开辟出新的资源。最终实现儒家传统的创新与中华民族主体性的建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