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教案:第05课 文化创新
5.2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
4.围绕“文化创新与当代社会”的主题,撰写一篇演讲稿,从青年学生的角度谈谈如何在学习、生活中践行文化创新,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不少于800字。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章节“文化创新的途径”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深入了解我国传统文化,选取一个方面(如民间艺术、传统节日、古建筑等)进行创新设计。要求结合所学知识,体现文化创新的途径,形成一份创新设计方案,不少于500字。
2.结合现实生活,观察身边的文化创新现象,选取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分析,阐述其成功之处和启示。文章结构清晰,观点明确,不少于800字。
5.根据课堂所学,绘制一份关于“文化创新途径”的思维导图,要求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涵盖本章节的主要内容。
6.分组合作,每组选择一个文化创新途径,制作一份PPT,展示该途径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要求PPT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每组不少于10页。
1.作业1、2、3、4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体现个人观点和思考。
2.作业5、6鼓励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分工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4.教师点评,总结各小组的讨论情况,强调文化创新途径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设计课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文化创新案例。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3.练习题完成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分享,互相借鉴学习。
6.个体差异:学生在文化素养、创新能力、表达沟通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教师需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全册配套:第5课《文化创新》教案设计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全册配套:第5课《文化创新》教案设计第一框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教师用书独具)●课标要求汇集实例,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和发展的重要根源。
●课标解读本标准要求理解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源泉。
认识文化创新的作用以及文化创新在新时代的价值和作用。
激发投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而进行文化创新的热情,增强学生进行文化创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落实策略通过[创境激趣][引思明理][体验导行]三个环节,激发学生兴趣、引领学生探究思考,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生成认知,并在[体验导行]中提升认识、加深认同。
(教师用书独具)●新课导入建议方式一:情景导入年光似鸟,事事如棋。
30年多前,中国在检验真理标准的讨论中拉开改革的大幕,30多年后,中国人民共享着改革开放的成果,在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开拓前行;300年前,数千万普通百姓走上“闯关东”的漫漫征途,300年后,一部史诗般的《闯关东》创作完成。
让我们再次欣赏其中精彩的片段——播放视频:《闯关东》片段问题:谈及《闯关东》等优秀作品的创作,有人认为,它来源于创作者的灵感与聪明才智,你认为呢?方式二:话题导入播放背景音乐《让我们荡起双桨》,同时展示山东著名词作家乔羽先生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充实自己,并创造出众多有影响的作品的事迹。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用我们本土资源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设问导入新课:乔羽先生之所以创作出众多脍炙人口的歌词,最重要的是什么?这一要素在其他的文化创新中是否同样重要?方式三:材料导入西部歌王王洛宾一生中无数次参加各地巡回演出,并经常深入民间采风,他所创作的《在那遥远的地方》、《马车夫》、《达坂城的姑娘》、《康定情歌》等大批的歌曲,既优美、舒展,富有民族风味,又有许多创新内容,因而深受群众喜爱。
他把传统的民歌加以创新、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创新,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方式四:典型案例导入(课前准备:确定采集民歌、童谣的活动主题。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第五课文化创新优秀教学案例
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全面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掌握,也要关注他们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
3.定期组织学生互评,让同学们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提高。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2.设计一份关于文化创新的主题海报,要求创意新颖,充分展示文化创新的意义和内涵。
3.搜集身边的文化创新案例,与同学分享,讨论文化创新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五、案例亮点
本章节优秀教学案例在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凸显以下五个亮点,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一)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结合课本内容,我们将以我国丰富的传统文化为背景,如诗词、书法、民间艺术等,让学生在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进行创新。通过对比古今文化发展的案例,让学生认识到文化创新对国家、民族乃至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此外,本案例还将关注当前文化市场热点,如网络文化、综艺节目等,引导学生在批判性思维的基础上,学会理性看待文化创新现象,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鉴赏能力。
2.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每组需要从活动策划、活动内容、宣传推广等方面提出创新性建议。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建议。
(四)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们将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梳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文化创新的概念、内涵、重要性等。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采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以此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为我国文化创新事业贡献力量。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
(3)、通过对错误观点的分析增强学生分辨能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创新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传统文化元素的介绍增强学生在传统文化上的兴趣及自信心。
(2)、通过作品展示增强学生创新的兴趣和自信心,通过教师寄语激发学生继承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文化创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学以致用——达成能力目标
通过所学,将现实中有关的文化创新的例子进行总结分类,并可加以实践。从而实现能力目标和情感价值目标。
五、板书设计
教师总结:
态度: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海纳百川、科学分析)
做法:不同民族的文化平等交流、相互借鉴,共同推动世界文化创新。
原则: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教师展示“我是中国人”图片
议一议:你怎样看待上述现象?
1.学生自主思考
2.学生展示,畅所欲言。
站在东方的角度用西方的音乐来表达我们的心境
把中国人特有的情绪融入到西方旋律里
探究四:
从文化的角度看,为什么《送别》能够传唱一个多世纪经久不衰,成为经典名曲?
2.教师归纳总结
(1)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二:
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2)地位。
探究五:
“说说在与其他民族文化进行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问题?”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文化创新的两个基本途径
教学难点
理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及怎样对待传统和外来文化
4、学情分析
本次授课的对象是高二学生,在学习了第三课和第四课的基础上学生对文化的认识加深,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所以他们能够联系所学的知识对本课的内容进行理解;在生活中学生也能较多地接触到文化创新,无论是从电视上还是学校提倡的文化创新活动中,学生都有所了解,在课程中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为例来进行本课的讲解,学生能够联系自己所了解的内容进行理解。同时,高二的学生已经参加了全省学业水平考试,但由于政治课时量有限,必修三部分老师讲解不多。因此,对于学生来说,既是对知识的重新学习,也是对考点的复习。
高中政治 文化生活 第五课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第五课文化创新整体设计教材分析本课由引言和“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文化创新的途径〞两个框题组成。
第一框“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共设三目:第一目“不尽的源泉,不竭的动力〞,通过活动导入,引出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之间的关系,以开启下文。
接着,阐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第二目“巨大的作用,深刻的意义〞,主要阐述文化创新的作用。
文化创新源于社会实践,反过来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到:思想理论、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创新,不是为创新而创新,而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实践,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这一层意思是从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上讲的。
从文化自身来说,创新是其生命力所在。
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前途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创新能力的大小。
中华文化之所以在世界文化相互激荡的环境中呈现出勃勃生机,根本原因就在于它具有巨大的创造力。
可见,文化创新是推动社会实践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促进自身发展的根本动因。
第三目“呼唤文化创新的时代〞,主要引导学生了解文化创新的方法。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因此,要进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创造,只有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
事实证明,任何有生命力的文化作品,无不是源自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
第二框“文化创新的途径〞,下设三目:第一目“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通过活动导入,引导学生体会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任何文化创新都离不开社会实践,从这个意义上说,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既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过程,也是一个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流、融合、借鉴的过程。
第一目侧重说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关系。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也是实现文化创新的前提。
离开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民族文化创新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如果不结合时代的特点,不根据新的社会实践要求赋予民族传统文化以时代气息和时代特色,传统文化也就失去了自身的生命力。
广东省高中政治第五课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教案3新人教版必修3
人教版《文化生活》(必修三)第五课第一框题《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教学设计【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文化生活》(必修3)第二单元第五课《文化创新》第一框题。
【课标要求】汇集实例,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和发展的重要根源。
【设计理念】1、“以学生为本”。
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学生的需要和状况为主进行教学设计。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2、引导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和谐发展。
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主导地位。
3、回归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实践,关注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重视生活实践能力的提高。
4、重视知识的构建和形成。
引导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材分析】1、内容分析本框题分为“不尽的源泉,不竭的动力”、“巨大的作用,深刻的意义”“呼唤文化创新的时代”三个框题,主要阐释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实质、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的巨大作用、文化创新的主体是人民群众等问题。
其中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
2、知识发展过程分析本节课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学习了第三、四课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在继承中发展之后,必需解决文化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等问题,本节课以社会实践为中心阐释文化创新很好的回答了这些问题;立足社会实践、关注最广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又是文化创新的途径,因此本课时的学习又为下一节课“文化创新的途径”奠定了基础。
3、知识学习意义分析学习本节课,不仅能使学生在知识上对文化创新、文化发展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而且能使学生初步树立实践观点、群众观点和创新意识,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创新的相关知识,但没有深入的学习文化创新。
第三、四课学习了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在继承中发展,已经初步涉及到了文化创新,但不够系统和深入。
因此,本节课要运用鲜活的事例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化创新,进而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
学生还没有系统的学习哲学知识,因此对“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这一知识的理解难度较大。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3文化创新教案
第五课文化创新第一框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课标导学一.知识目标1.识记文化发展的实质、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文化创新的巨大作用。
2.理解社会实践在文化创新中的作用,理解文化创新推动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着民族文化的繁荣。
3.通过分析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作用和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的作用,来完整地把握二者之间的辨证统一关系。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通过列举实例说明社会实践在文化创新中的作用、说明文化创新对推动社会实践和民族文化繁荣的作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意义,增强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提高学生参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自觉性和参与文化创新的积极性。
问题探究1.毛泽东说:“马克思活着的时候,不能将后来出现的所有的问题都看到,也就不能在那时把所有的这些问题都加以解决。
俄国的问题只能由列宁解决,中国的问题只能由中国人解决。
”邓小平说:“绝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
列宁同样也不能承担为他去世以后五十年、一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的任务。
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
”上述论断说明了文化生活的什么道理?2.中国世纪大采风活动,是为弘扬和发展中华民族与时俱进的先进文化,体验、宣传和促进新世纪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进程,由首都多家全国性文化团体发起并主办,面向全国的综合性社会文化活动。
活动以“三个代表”为指导思想,倡导全国的媒体和宣传机构,策动全国的作家、诗人、电视人、摄影家、书画家、新闻工作者和经济科学界的专家学者,加盟大采风活动,深入调查研究,创作出反映世纪中国时代强音的优秀作品;弘扬经济建设中涌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优秀单位,总结宣传他们的感人事迹和先进经验;交流探讨地方经济发展、实践全民奔小康的成功之路有效途径;协助地方单位解决需要解决的部分实际困难。
(1)广大文艺工作者为什么要深入到人民群众中,深入到各个领域进行采风活动?(2)当代文艺工作者面临的使命和职责是什么?教材预览一.不尽的源泉,不竭的动力1.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_______________,在继承的基础上______________ ,都包含着 ________________的意义。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集体教案5第五课文化创新.doc
2、能力目标
(1)能够通过列举事例说明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作用
(2)能够举例说明文化仓情识寸推动社会实践和民族文化繁荣的作用
(3)通过结合现实生活深刻理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根本途径
(4)通过结合具体事例把握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备注
一、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一)、不尽的源泉,不竭的动力
◇课堂探究:(1)采风活动与文化创新有什么关系?
(2)采风活动对于文化创作可以起到哪些作用?
◇探究提示:
1.文化发展的实质
2.文化创新的必要性、重要性
◇课堂探究:(1)你读过鲁迅和高尔基那些作品?读后有何感受?
(2)鲁迅和高尔基的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有何不同?
◇探究提示
二、文化创新的途径
(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课堂探究:(1)从上述文学艺术的发展的事例看,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是什么?
◇探究提示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课堂探究:(1)“孝”,至今仍被我们视为稳定家庭、凝聚民族的重要因素。 你能否根据“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从中看到道德继承中的文化创新?
◇探究提示
(三)呼唤文化创新的时代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是一个呼唤文化创新的伟大时代
2、人民群众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3、当代中国文化创作者的使命
◇课堂探究:(1)有人说,文化创新来自创作者的灵感,主要靠文化创作者的聪明才智。对此你怎么看?
(2)你能否运用上述观点,并结合实例,对文化创新的意义作出说明?
第五课 文化创新教案-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
政治作业设计双向细目标
题号题
型
必备知识关键能力核心素养试题层级知识点
认知层级
获取和
解读信
息
调动和
运用知
识
描述和
阐释事
物
论证和
探讨问
题
政治
认同
科学
精神
法治
意识
公共
参与
基
础
性
综
合
性
应
用
性了
解
理
解
分
析
评
价
1 选
择
题
文化创新的意义√√√√√
2 选
择
题
文化创新与借
鉴、融合
√√√√√板书设计(知识点与答题技法匹配图)
知识点(知识结构图)
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
用
2.文化创新的途径
选择题答题技法
1.审题:初读材料,
审题目选项,明确考
点
2.根据考点,带着问
题,再读材料提取整
合信息,画出关键词
句
3.结合所学知识选择
调用与材料信息相匹
配的知识点,分析选
项
4.得出正确答案
综合题答题技法
1.审题:初读材料,审题目,明确
任务单与限制条件。
2.根据任务单,再读材料,提取信
息,画出关键句。
3.结合所学知识整合调用与材料信
息相匹配的知识点。
4.按照评价标准规范表述:(1)分
维度以及逐条作答;(2)语言表述
结构完善,体现知识点和材料两个
要素;(3)层次分明,答案序号化;
(4)用专业准确的政治学科语言表
述。
5.核对答案,查漏补缺。
5.2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
(3)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案例教学法,引入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创新案例,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文化创新现象;
(2)运用问题驱动法,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3)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作业提交时间:请学生在下一节课前将作业提交至教师邮箱。
作业评价: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创新意识以及实践能力。对优秀作业进行表扬和展示,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3)学会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文化创新现象,提出创新性观点。
2.过程与方法方面的重难点: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实践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重难点:
(1)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国际视野;
3.学会分析社会现象,运用所学知识对文化创新案例进行解读,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生活,提出具有创新性的文化发展建议。
(二)过程与方法
本章节的教学过程旨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具体过程与方法如下:
1.通过案例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文化创新现象。
(4)创设实践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文化创新的过程,培养实践能力。
2.教学策略:
(1)分层次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得到提高;
(2)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第5课《第二课时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设计
第5课《第二课时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设计教学过程导入设计名画导入课前准备:学生搜集有关徐悲鸿艺术创作及其代表作的材料。
(课件展示徐悲鸿的一些名画,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了解对徐悲鸿的作品作简要分析)《少妇像》1940年的作品《印度男人》点拨导入徐悲鸿被称为融汇中西、纵贯古今的艺术大师。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说明文艺创作的基本途径是什么?板书课题:第二课时文化创新的途径名诗导入教师让学生谈谈对自己影响最大的古代诗歌:(学生发言)生1:要说诗歌对我的影响,莫过于唐诗了。
李白的《蜀道难》、杜甫的《兵车行》、白居易的《长恨歌》都很有影响。
生2:先秦的《诗经》中也有不少脍炙人口的作品,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劳动人民对剥削制度的憎恶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读起来朗朗上口,挺有感情。
师: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中国古代的诗歌艺术始终走在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的道路上。
从诗经、先秦散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直至现代文学艺术,我们可以看出中国文学艺术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历史,这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板书课题:第二课时文化创新的途径推进新课师:前面我们讲到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所以,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师:那么在社会实践基础上怎样实践文化创新呢?板书: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问题情景1(课件展示图片,探究思考问题)教师对雕塑艺术和《快乐驿站》节目作简要介绍:雕塑艺术在创新的过程中发展,不仅表现为雕塑技艺更加纯熟、表现力日益突出,而且体现在用于雕塑的材质范围日益扩大,有石雕、玉雕、竹雕、木雕、牙雕、沙雕、果核雕刻……甚至还有在头发丝上进行的雕刻。
《快乐驿站》最大的特点与看点,就是用时尚、先锋的动漫手法,演绎经典优秀的相声小品。
声音还是原声,但画面却用动漫演绎。
这种处理方式,使原本就充满喜剧色彩的相声、小品又增加了幽默的视觉效果。
形神俱备的动漫人物造型,妙趣横生的场景与动作设计,为大家熟悉的作品融入了时尚元素,注入了新活力。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3第五课小结教学设计 文化创新 教学设计
第五课文化创新教学设计江苏省宜兴市第二高级中学董明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内容为《文化生活》(人教版)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第五课“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既是一个社会热点,具有很强的思想理论性,也具有很强的探索实践性。
在前面的学习探索的过程中同学们基本明确了文化的交流、传播和发展,也明白了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需要创新。
什么是文化创新,为什么要文化创新,怎样进行文化创新便是本课探讨的内容,也是本单元的重点、难点和落脚点。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明确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2)理解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3)在文化创新过程中要把握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本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增强学生文化创新的意识和能力;(2)初步具备认识和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赏析杨舞“雀之灵”的成功,使学生感悟文化创新必须立足于实践;(2)通过探究《千年之约》的成功创新,激发学生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3)通过了解《群英荟萃》的成功,激发学生学习世界优秀文化发展本民族文化的热情,投身于社会实践,积极进行文化创新。
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1)情景教学法、实践探索法,教学过程中努力贯彻新课程的理念,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这一学习的主体和主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新”地学习,体现新的学生观。
(2)教学素材的选择尽量是学生的喜闻乐见的具有时代气息的典型视频图片,同时尽量简约截取素材。
(3)合作学习法、自主探究法,教学过程中积极创设情境,调动同学们的生活经验,激发同学们的创造热情,通过文化创新途径的实践与探索培养同学们的思辨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2019年整理】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第五课第二框《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
第五课文化创新第二框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分析】1、立足单元与教材结构: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五课“文化创新”第二框是第三、第四两课的一个延伸和升华,文化多样性要求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文化的继承性则要求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2、立足课时结构:《文化创新的途径》则是在第一框社会实践与文化的“决定与反作用”知识原理讲解后,进一步了文化如何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进行创新,即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与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最后则分析了文化创新中两种错误的倾向,归纳出我们文化创新的基本原则。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社会实践。
(2)文化创新基本途径:正确处理两对基本关系即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1)透过现象分析本质的能力:通过实例的播放,培养学生透过现象,辨别文化呈现的特色与不足(2)合作学习能力:通过小范围的合作讨论,产生智慧的火花。
(3)深入、辨证地思考问题与创新的能力:结合具体生活实例,感悟生活,思考生活,初步具备正确认识和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提出富有创意的方案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文化与本地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2)初步具备事物不断发展,文化需要创新,人生追求进步的价值发展观和人生观。
(3)能辨证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反对文化生活中的“守旧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
【教学重、难点】(1)文化创新过程中要处理好的两对关系。
(2)文化创新过程中要坚持的正确方向。
【教学方法】教学方式:“三二一”教学法(三学:学生自学,小组竞学,教师导学;两练:课上练,课下练;一小结)情景教学法【教学过程】环节一:检查课前预习情况学生展示自学成果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___________,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高二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五课《文化创新》优秀教案
第五课《文化创新》优秀教案第一框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2、理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3、理解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具有重要的反作用二、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采风活动,揭示文化创新的源泉,培养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2、比较鲁迅的作品与高尔基的作品,增强比较事物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明确创新的意义,使学生更加认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要性2、感悟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激发学生在各个领域勇于创新的热情【教学重点】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的作用【教学难点】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教学方法】采用学案教学和课堂活动相结合【教学过程】(导入):文化传承的过程就是文化发展的过程,文化传播与文化继承,无不内在地包含着文化创新的要求。
本课就专门讲述有关文化创新的内容,什么是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是什么?文化创新有什么作用?文化创新的主体是谁?这些是我们今天所要探究的问题。
一、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填空《第二教材》P291)1、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就文化自身的发展而言,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但说到底,文化创新源于社会实践,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处理:P48探究1,体会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作用2、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作用⑴实践: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性活动。
③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和检验标准是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思维提升:怎样理解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⑵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从文化自身发展的角度)活动一:处理P50探究3归纳:书法家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创造出自己的风格与特点,无疑丰富了中国的书法艺术,为我国的书法艺术增添了新的气息和活力。
活动二:举例徽班进京→京剧产生;杂技《天鹅湖》归纳: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第五课文化创新教案
课题:文化创新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并识记文化创新的途径、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的意义;(二)过程与方法目标构建知识体系,系统掌握本课知识之间的联系;(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新的情景,掌握解答主观题的答题模式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难点: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三、教材分析本课是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的最后一课,对文化的创新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文化创新是文化本身发展的内在要求,文化的传播和继承的过程渗透着文化创新的精神。
文化是人类社会独有的,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不竭动力。
随着文化赖以生存发展的经济基础、体制环境、社会条件的深刻变化,文化创新的意义日益凸显出来,本课主要学习文化创新的源泉、途径和作用。
四、学情分析新课改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针对高二学生普遍具有视野开阔、思维敏锐、接受性强的特点,已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归纳整合能力,本课复习时采用情景分析法和小组合作探究结合的教学方法,设置情境、提出问题思考讨论、师生共同探究,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2分钟)图片导入(二)导学案反馈(1分钟)【教师】绝大部分同学的导学案完成的相当不错,做到了内容正确、书写工整,用语规范,评价合理,老师看到了大家的进步,为我们自己鼓掌。
【教师】当然,我们还有进步的空间,大家再接再厉。
存在问题:预习自测第6题个别同学出现失误,原因:对文化的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认识不到位。
(三)齐读学习目标与学习重难点(四)课堂设计:家喻户晓的《熊出没》,所获殊荣连连。
为了设计《熊出没》场景,主创人员多次到哈尔滨东北大森林实地考察,广泛调研,全面搜集各类素材。
在华强公司,员工们的生活格外有趣,走廊上可经常看见同事们在挤眉弄眼,模仿狗熊走路、说话。
熊大、熊二的形象借鉴了中传统熊的憨憨傻傻的形象,在此基础上又重新挖掘。
高中政治第五课《文化创新》教学设计-必修3新人教版必修3
第五课《文化创新》教学设计-必修3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3〕文化创新的作用〔4〕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5〕文化创新的途径〔6〕文化创新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1〕结合文化的交流、传播和继承、发展,感悟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创新的能力〔2〕结合人类社会实践不断发展的历史,分析文化不断发展、创新的能力〔3〕初步具备认识和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初步确立文化创新的思想意识,投身社会实践,积极进行文化创新〔2〕具有善于学习各民族文化长处的思想意识二、教学重难点2.如何在文化创新中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倾向三、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四、课时3课时五、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而文化的发展本质上又是一种怎样的过程呢?这就是本课所要解决的问题。
二、正文一、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一〕不尽的源泉,不竭的动力学生活动:“忆一忆〞文化是如何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的?〔在交流中取长补短,正确的态度+一律平等的原那么+尊重培育发展本民族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形成新的文化。
〕1.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都包含着文化创新的意义。
Why: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学生活动:听三首不同时代的歌曲,结合教材,分析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意义。
〔《南泥湾》反映的是战后重建家园发展生产的实践活动,《年轻的朋友》反映的是80年代的幸福生活,《走进新时代》那么反映的是当今社会变革的实践要求〕实践,作为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性活动。
学生活动:阅读P49的材料或是举出一个身边的文化事例,分析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高中政治 第五课《文化创新》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第五课文化创新原因:必要性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创新意义:重要性一、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一)文化创新的必要性(原因)1.文化发展的实质: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文化继承、发展、创新的关系:①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②创新是一种发展,不管是文化传播、继承都包含创新③继承与创新:批判性继承是前提、基础,创新必须在批判性继承的基础融合新的实践经验的升华】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唯一的源泉1)实践,作为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性活动【渊源:人类一切优秀的文明成果,不仅指本土的还包括了外国的源泉:本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2)表现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造和发展的重要根源、是产生优秀文化作品的源泉②文化创新的需要来自社会实践③文化创作的灵感、动力来自社会实践④文化创造的检验标准在于社会实践,成果要服务于社会实践3.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1)社会实践中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2)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4.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
所以,文化创新必须以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为基础,在实践活动中找到文化创作的灵感【基本途径: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②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二)文化创新的重要性(作用)1.创新的意义: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2.作用1)表现为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2)又表现为不断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3.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1)社会实践决定文化创新。
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础、动力、源泉、根本目的、根本标准2)文化创新又反作用于社会实践。
创新的意义&作用三)呼唤文化创新的时代1.文化创新是文化繁荣的必由之路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2.文化创新主体:人民群众人民群众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3.对当代文化工作者的要求(怎么做)自觉地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当中,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汲取营养二、文化创新的途径(如何进行文化创新)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基本途径①)【从时间上、对传统文化的角度看】1.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2.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3.文化创新既要继承传统,又要体现时代精神──继承与发展的关系1)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2)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教案:第05课文化创新第五课文化创新 5.1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理解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联系具体事例,说明应如何正确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结合自身体会,谈谈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2、能力目标:结合分析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提高归纳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利用教材提供的情景和问题,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内容,使学生认识文化发展的历史过程,正确把握文化传承中继承和发展的辩证关系,从而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做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2、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教学难点】1、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2、教育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Array三、教学设计【知识体系】【知识要点】一、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的关系:1、社会实践要求进行文化创新:(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实践:作为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性活动。
离开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就不能作出任何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①社会实践中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②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2、文化创新反作用于社会实践:(1)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①进行文化创造、实现文化创新是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为社会实践服务的。
②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2)文化创新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失去了创新能力的文化是没有发展前途的。
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二、文化创新的原因:1、必要性:(1)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2)文化创新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2、重要性(作用/意义):(1)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2)文化创新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三、文化创新的措施:1、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2、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要求:①自觉地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②向人民群众学习,走同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关注、理解、学习)。
四、本课使用的资源1、《云南印象》的采风《云南映象》是一台将云南原创乡土歌舞与民族舞重新整合的充满古朴与新意的大型歌舞集锦。
参与《云南映象》演出的演员70%来自云南各村寨的少数民族,演出服装全部是少数民族生活着装的原型。
为了创作《云南映象》,艺术总监杨丽萍用一年时间在云南各族的田间地头采风寻觅,观看了无数民间舞蹈,再从其中将精彩的动作“剪辑”下来,浓缩在歌舞集中。
杨丽萍说:“他们不是在表演舞蹈,而是一种劳动或性情的表达。
舞蹈发展到今天,不管如何变化,都应该到民间去寻找未来。
”【讨论】1、“采风寻觅”是一种什么活动?2、杨丽萍为什么说“应该到民间去寻找未来”?【分析】采风是一种社会实践,二者的关系说到底是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采风一词的原意是收集民歌,现指文学艺术工作者深入基层,体验生活、调查研究。
文艺工作者通过贴近生活、实际、群众的三贴近活动,一方面更好地感受和理解传统民间文化、获取传统文化的精髓;另一方面可以更好的感受群众对文化创新的要求,激发创新的热情并为文化创新提供的来源和动力。
2、复兴号高铁首发:2017年6月26日,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兴号”在京沪高铁上双向首发。
与“和谐号”相比,“复兴号”设计寿命提升了50%,时速最高达400km/h,噪音更小,同时车厢里提供充电、wifi以及阅读灯等设施。
由内而外都是“纯中国血统”了,特别是软件全部是自主开发,标志着中国高铁迈出了“从追赶到领跑”的关键一步。
【问题】中国高铁实现突破,具备哪些条件?(分析)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具有科研投资的深厚实力;中国领土幅员辽阔,地形条件复杂,为高铁列车的实验提供了试验场;中国铁路运输市场广阔,需求旺盛,高铁动车运用经验丰富……【对应知识】社会实践提供新资源,给文化提供新条件。
3、教育方式的变化:女子十二乐坊由十二位年轻的民族女乐手组成。
她们使用古筝、扬琴、琵琶、二胡、竹笛、箫、葫芦丝、独弦琴等中国民族乐器,演奏出了融合拉丁、爵士乐、摇滚等包含诸多流行音乐元素的乐曲。
出道几年来,她们以时尚的着装,站立表演,激情四溢的奔放演出风格代替了正襟危坐、含蓄内敛的传统民乐演奏,拓展了中国民族器乐的欣赏群体,在国内外弘扬了中国民族音乐。
【对应知识】文化创新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4、《经典咏流传》《经典咏流传》是中央电视台新出品的一档文化节目,将古诗词和部分近代诗词配以现代流行音乐,带领观众在一众唱作歌手的演绎中领略诗词之美。
用“和诗以歌”的形式将传统诗词经典与现代流行相融合,让经典具有新时代属性,产生新的先锋文化,开创文化节目2.0时代。
思考:从过去到现在,文化的传播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五、教学反思第五课文化创新 5.2 文化创新的途径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①理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明确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②理解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③在文化创新过程中要把握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本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能力目标〗①增强学生文化创新的意识和能力;②初步具备认识和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①使学生感悟文化创新必须立足于实践;②激发学生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③激发学生学习世界优秀文化发展本民族文化的热情,投身于社会实践,积极进行文化创新。
【教学重点】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难点】①怎样看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流、借鉴界和融合。
②如何在文化创新中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三、教学设计【知识体系】【知识要点】一、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二、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1、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具体内容: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得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得过程。
(古今、纵向)分析: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
如果漠视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其民族文化的创新就会失去根基。
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社会发生了变化,我们的文化也要跟着发展。
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2、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具体内容: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中外、横向)分析:(1)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程;是在文化交流和文化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
由此可见,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2)在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这就需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科学分析的态度。
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只有平等交流、相互借鉴,才能共享世界文化创新的成果。
(3)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基本原则。
因为永葆生命力和提升文化竞争力,都需要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
三、文化创新的方向: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1、把握两对关系——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本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反对两种错误倾向——“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四、本课使用的资源1、视频:中国唱诗班《元日》——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基本途径《元日》只有五六分钟,这部短片以点燃爆竹开始,背景音乐是童声合唱“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取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诗句《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取景比较典型,都是中国春节中的传统习俗,很多还延续至今仍在遵守着。
其中,燃放爆竹是大部分节日里必须做的,也是孩子们既感到新奇有趣,又会有点害怕的活动。
记得小时候,我也经常和哥哥姐姐们一起拿着小爆竹去点,有点小期待又怕炸到自己的心情难以言喻。
当然,肯定会有调皮的孩子将小爆竹放到池塘里炸鱼,或者将两三个小型鞭炮放到一个易拉罐里,将易拉罐倒立放置,这样一炸声音会加倍被放大,最后易拉罐也会被炸飞。
更甚的孩子看见有汽车经过会把小爆竹扔在路中央,然后自己抛开躲着......一到春节前夕,人们会首先打扫屋里屋外,全部清扫一遍,挂上红色的大灯笼,以求来年日子红红火火。
妇人们会准备美食祭拜灶王爷,希望灶王爷上天能够美言几句,以求辟邪除灾,迎接福气临门;吃花生瓜子即“长生果”,以盼多子多福,身体健康,幸福满满;挂红灯笼,贴福字,意寓“福到了”。
走亲访友,荣归故里,探望恩师益友,风雅乐事。
古时风雅人士或为人师者都崇尚“种菘(s ōng)剪韭,灌园鬻(yù)蔬,怡然自得”的生活,他们有一个自己的小院子,自食其力地种些水果蔬菜,梅花盛开,也能称之为不一样的美景。
灶上正月供菜,菱角、地梨(荸荠、马蹄)、圆团(小圆子、麻团、汤圆)、晚崧(秋末冬初的大白菜),此系“贺年羹”: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过年期间,街上购买年货,鲜艳引人嘴馋的糖葫芦是孩子们的最爱,现在也依旧是我的挚爱。
古时的街上还会有糖人,甜甜的,样子有趣,孩子们同样喜爱。
正月里每人手提一只灯笼,外面也挂上了各色灯笼,人们在舞长龙,赏灯看景,许愿祈求家庭和睦、福气常来,都不失为一桩美事!2、视频《真假美猴王》——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继承传统:戏曲孙悟空面向世界:街舞结合美猴王形象;现代化的灯光舞台3、名人主张改革汉字:鸦片战争之后,教育救国呼声高涨,教育改革矛头直指汉字。
梁启超等人指出,汉字的繁难是教育不能普及的原因。
谭嗣同带头呼吁废除汉字,改用拼音文字。
钱玄同强烈否定汉字,说“汉字的罪恶,如难识、难写、妨碍教育的普及、知识的传播,这是有新思想的人们都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