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瓷器器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瓷器瓶型图解

自古至今中国瓷器中瓶类占了主要的地位,前期的瓶类主要是饮用器,后来成为储藏器和陈设观赏器。现将各类瓶型作一简介,简介之文字内容大多借助网友文章,配图是我选择的,所配图片极大部分是博物馆藏品,倘有不对请指正。

1、尖底瓶:新石器时代陶器,仰韶文化半坡类型最具代表性的器物之一,汲水器,红陶质,手工制作。器形为小直口、细颈、长圆腹、尖底、肩部或腹部有对称的双系用以穿绳,器表有多绳纹,烧结程度较好,质地坚实。汲水时由于重力作用,瓶口会自然向下,待水将满时,瓶身自动倒转,口部向上。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及马家窑文化遗存中发现的尖底瓶略有不同。庙底沟类型的尖底瓶为双唇、小口,器身瘦长,肩腹部无系。马家窑文化的尖低瓶为侈口、直颈、折肩、腹有双系以细泥橙黄陶制成,器表涂浅红色陶衣,以黑彩绘旋纹,纹饰充满动感,制作精细。

古时尖底或锥形体的瓶、盆、瓮较多,除了上述所说的尖底瓶取水方便外,我认为这些器具有利于加热,比如这样的形状可以很方便的插入燃烧后的火灰中。这些器具的下半部大都没有纹饰,也是这个原因。在某一段时间内这种现象甚至成为一种风格,宋以前的高古陶瓷中常见。

”.“传瓶即单口,、传瓶:流行于隋唐时期的器形,双腹并联的双缡尊,自铭2分别收藏于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后者出土于,目前仅发现两件李静训墓。此类瓶的形态主要适用于特殊场合,比)(608西安郊区隋大业四年年如祭祀等,基本上是一种艺术性的行为。

为民间所喜爱,”福禄,,葫芦瓶:、形似葫芦的瓶式。自唐以来因其谐音“3此器尤为盛行并多有变因皇帝好黄老之道,及至明代嘉靖时,遂成为传统器形。化;除传统器形外,又有上圆下方式,蕴含天圆地方之意。至清康熙时,成为外销瓷品种之一,器形比明代的高大,并出现三节或四节式葫芦瓶。雍正以后,创制一孔葫芦瓶,嗣后变化多端,其中器口内敛,卧足,饰对称如意绶带耳者又演。如意尊化为“”

、多角瓶:唐至五代流行的器形,由三国、两晋时的古仓罐演变而来。造4吴每级装饰多个垂直或斜直的圆锥角。型为上小下大弧形台阶的多重塔式器身,吉五谷丰登”“”“”“”“地方言中角,谷音近,故多角又寓多谷,江浙一带民间取其祥之意。

谷仓类的器具形制繁多,生产窑口也以越窑为多,古时江南好鬼神崇拜。

、盘口瓶:瓶式之一。因瓶口似浅盘而得名。流行于唐、宋时期。形制很5美,制作有难度。

之一,游方时可随身携带以储水或净手。他渊”“十八物6、净瓶:佛教僧侣捃“源于佛国印度,后随佛教传入中国、日本、朝鲜及南洋群岛诸国。梵语音为,中译为瓶或澡瓶。瓷质净瓶流行于唐,宋,辽时期。”“”,军持“雅迦”,君迟颈中部突出如圆盘,长圆腹、圈足、肩部上翘的短流多作瑞,造型为管状细长瓶。

器身多扁圆,颈较短,流肥硕。入清以后,这军持”“兽首形。元,明以后多称一器形为皇家垄断,演变为直颈、丰肩、敛腹、高圈足外撇如盖展开、无流,成。”为清朝朝廷赐给西藏高级僧侣插草供佛之物,故又改称“藏草壶

尤但作为局限于壶的概念和功用却出现得比较晚,壶的形状虽然早就出现,其是手执茶壶,自明代起才大量流行。

明代永乐白釉藏草壶

、玉壶春瓶:北宋时创烧的一种瓶式。呈撇口、细颈、垂腹、圈足、由宋7一词而得名。宋代主要由北方各窑口烧制,入元以后,其形”人诗句中“玉壶先春制遍及南、北方诸窑,并且出现八方形与器身镂雕装饰。明、清两代,器身普遍比宋、元器矮粗,并成为传统器形一直延续至清末。

后世许多瓶都是在玉壶春瓶的基础上改良形成的,如清代的赏瓶。

明代永乐青花龙纹玉壶春瓶

明代永乐甜白釉暗雕双龙玉壶春瓶

。”、梅瓶:北宋创烧的一种瓶式,因口之小仅容梅枝而得名。又称“经瓶8清洁“造型为小口、短颈、丰肩、敛腹、瓶体修长。磁州窑造器上有开光黑彩书等文字,可知其为酒具;但辽墓壁画中所见用来插花,可见”,”“醉乡酒海美酒短颈

上细下粗,元代呈平口,宋器一般呈蘑菇形口,又系陈设品。器身修长秀丽。器形雄伟。明以后多唇口,器身也随各朝审美情趣变化略有不同。

明代永乐青花海浪白龙纹敞足梅瓶

、贯耳瓶:瓶式之一,流行于宋代。器形仿汉代投壶式样,直径较长,腹9龙泉窑等多有烧制。,,.部扁圆,圈足,颈部两侧对称贴竖直的管状贯耳哥窑官窑清代亦有仿制。

、弦纹瓶:又称起弦瓶,瓶式之一。因瓶体环绕一道道凸弦纹作装饰而得10名。宋代定窑、官窑、哥窑、龙泉窑等多有烧制。

表面玻璃质感但多数是宋以后景德镇窑产品,下面这个瓶应该是定窑产品,较强。

式,因瓶肩部各面)(11、多管瓶:又称牛角罐,冥器。流行于宋的一种瓶罐瓶身有圆管式和多瓶直口,上有花纽盖,分布着直立的多棱形或圆形管而的名。级塔式,有五管、六管之分,管中空,多与瓶不通。龙泉窑烧制数量较大,磁州窑也有烧制。北方磁州窑制品,瓶体较肥硕,肩部直立的六管短而粗。冥器多怪异。

、洗口瓶:瓶式之一,因瓶口似浅洗而得名,流行于宋,以龙泉窑烧制量12最大。南北各窑场所烧制的洗口瓶归纳起来可分为两种:一种为洗口、直颈、折肩、筒式腹、浅圈足;另一种是洗口、长颈、扁圆腹、圈足。此类瓶可能是从油灯发展而来。

、琮式瓶:仿新石器时代玉琮造型的一种瓶。圆口、短颈、方柱形长身、13圈足,口、足大小相若,有的器身四面有凸起的横线装饰。最早的瓷质琮式瓶见器身横线入清以后,于南宋官窑与龙泉窑器,明代石湾窑此类造型多施月白釉,。下面这个瓶明显是早期产品。八卦瓶装饰演变为八卦纹,故后期又称为“”

因瓶口似蒜头形而得名。瓷.、蒜头瓶:瓶式之一。仿秦汉时期陶器造型14质蒜头瓶宋代始烧,流行于明,清时期基本形状为口部作蒜头形,长颈、圆腹、圈足。明、清时瓶的腹部多有变化,蒜头形口因大小而异。

、瓜棱瓶:瓶式之一。流行于宋,辽时期。特征是瓶的腹部均匀分布着纵15贯的凸凹弧线将瓶体分成瓜棱形。其造型是撇口、直颈、长圆瓜棱形腹、圈足作外撇花瓣式,以景德镇烧制的品种最多,也最美。

景德镇湖田窑影青瓜棱瓶

、花口瓶:瓶式之一。因瓶口似开放的花朵而得名。流行于宋、金时期,16唐代已有烧制。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瓶口似莲花瓣形,细颈、溜肩、球形腹、圈足、瓶口部有人面形把,与肩部相接。宋代景德镇、磁州、耀州等窑都烧制花口瓶,基本形式为花口,细颈,圆腹,撇足。北方窑场宋、金两代花口瓶的区别在于足部变化,宋代撇足较矮,金代撇足高度几乎与瓶颈相等。

(此件系本人自藏,非博物馆藏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