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血涂片染色镜检在临床中的意义

合集下载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临床检验中的临床意义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临床检验中的临床意义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临床检验中的临床意义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简称形态学检查)作为临床检验中的重要一环,是通过对血液中的各种成分进行形态学特征的观察与分析,以及相关指标的测定,从而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的依据。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主要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形态学观察与计数、涂片检查、细胞形态学分类等。

它在临床检验中的意义十分突出,具有重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本文将从形态学检验的临床意义、检测方法以及结果的解读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1. 评价造血功能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可以对造血功能进行评价。

通过观察血液涂片的方式,可以了解骨髓内各种成熟度的细胞比例,以及有无幼稚细胞的存在,从而判断造血功能的正常与否。

对于骨髓疾病以及贫血、白血病等血液病的鉴别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

2. 辅助疾病诊断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可作为临床上某些疾病的辅助诊断手段。

对于贫血类型的鉴别和分类,对于白细胞的形态学变化与某些感染性疾病相关的判断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 指导临床治疗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指导。

对于肿瘤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结合对血细胞形态的观察,可以更加科学地评价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从而调整治疗方案。

二、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的检测方法1. 血涂片检查血涂片是形态学检验的主要方法之一。

其操作步骤主要包括:取适量的血液,经离心后涂布在载玻片上,后用Wright染色或其他染色剂进行染色,最后通过显微镜观察。

通过观察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数量和形态,以及细胞的大小、形态、核的形态、胞质的颜色等来判断检测对象的健康状况。

2. 血象计数血象计数是通过血细胞自动计数仪对血细胞进行数量和形态的测定。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得到三类血细胞的数量和比例,提供客观数据支持。

三、结果解读1. 红细胞形态学检验在红细胞形态学检验中,主要观察红细胞的形态是否正常。

正常的红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中央凹陷,无尖角、破损和出血。

形态学异常的红细胞可能是贫血、缺铁、维生素B12缺乏、叶酸缺乏等疾病的特征。

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的重要性分析

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的重要性分析

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的重要性分析【摘要】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通过观察血液中的细胞形态和数量变化,可以为医生提供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血涂片分析的作用包括了帮助医生快速了解患者的病情、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等。

在血涂片分析的流程中,需要进行血样采集、涂片制作、染色和观察等步骤。

血涂片分析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广泛,可以帮助医生诊断贫血、白血病、感染等疾病。

血涂片分析也有其局限性,比如不能提供血液生化指标等。

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不可或缺,但在未来可能还需要结合其他检测手段来完善诊断。

【关键词】血涂片分析、血常规检验、重要性、作用、流程、意义、疾病诊断、应用、局限性、总结、展望。

1. 引言1.1 概述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血涂片是一种通过显微镜观察血液细胞形态特征、数量和比例的检查方法。

在进行血常规检验时,血涂片分析可以为医生提供丰富的信息,帮助他们判断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疾病情况。

通过观察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形态特征,可以发现各种贫血、感染和恶性肿瘤等疾病。

血涂片分析还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免疫系统功能,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血涂片分析在临床医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血涂片分析的作用、流程、意义,以及其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和局限性,旨在全面了解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的重要性。

2. 正文2.1 血涂片分析的作用血涂片分析是血常规检验中的重要一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血涂片分析通过染色和显微镜技术观察患者的血液细胞形态特征,能够为医生提供关于患者血液状况的详细信息。

血涂片分析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血液细胞数量和比例是否正常。

通过观察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和形态,可以快速发现患者是否存在贫血、白细胞增多或减少、血小板减少等情况。

血涂片分析还可以发现细胞形态异常。

通过观察红细胞形态是否正常,可以发现患者是否存在红细胞形态异常性贫血;通过观察白细胞形态是否正常,可以发现患者是否存在各种白细胞疾病。

血涂片红细胞镜检结果的临床应用及评价

血涂片红细胞镜检结果的临床应用及评价

血涂片红细胞镜检结果的临床应用及评价寇福枝(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医院检验科,河北075100) 血涂片红细胞镜检使许多患者得到了快速、准确、及时和客观的诊断,也为治疗检测、疗效评价和预后判断提供了客观依据,既使是检验医学迅速发展的今天,对疾病诊断及鉴别诊断也是一种不可取代的重要手段。

1 红细胞大小的变化 正常红细胞:平均直径约7.5um左右,小于6urn者为小细胞,淡染,边缘不齐,提示血红蛋白合成障碍,多见于缺铁性贫血、珠蛋白障碍性贫血。

而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的小红细胞其血红蛋白充盈良好,生理性中心淡染区却消失。

大红细胞:直径大于10um,为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因残留脱氧核糖核酸经瑞氏染色后呈嗜多色性或含有嗜碱性点彩,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及恶性贫血等。

巨红细胞:直径大于15um,最常见于叶酸及V Bl2缺乏所致的巨幼细胞性贫血,由于缺乏上述因子,幼稚红细胞内D NA合成不足,不能按时分裂,当这种幼稚红细胞脱核之后,变成巨大的成熟红细胞,血涂片如同时存在分叶过多的中性粒细胞则更有意义。

红细胞大小不均是指同一患者的红细胞之间直径相差一倍以上,最大红细胞直径可达12U m,最小红细胞直径仅2.5um,此种现象常见于严重的增生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等病理造血。

2 红细胞形态的变化2.1 正常红细胞 为两面微凹,中心稍淡的盘形细胞,细胞大小相似,正常成人红细胞直径为7.0~7.6um,平均直径为7.33um(摘自王风计教授著<现代血液细胞诊断学>)瑞氏染色淡粉红色,中央1/3为生理性淡染区,胞质内无异常结构。

2.2 多嗜性红细胞 为刚脱核新生的红细胞。

相当于网织红细胞,体积较大,胞浆内仍存有少量嗜碱性物质(RNA),故染成灰红色或淡灰兰色。

正常人外周血中该细胞只占1%左右。

增生性疾病时增多,尤其给予药物治疗疗效显著时该细胞明显增多,而再障时明显减少。

2.3 口形红细胞 红细胞中心有一条苍白裂缝区,似微张之嘴或鱼口而得名,此种红细胞因膜钠泵透过性增强,细胞膜变硬,脆性增加,致使细胞寿命缩短。

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的重要性分析

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的重要性分析

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的重要性分析血涂片是一种常见的血液学检查方法,也是血常规检验中的重要项目之一。

血涂片分析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血液情况,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形态、数量和功能等多个方面。

通过血涂片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和诊断许多疾病,对于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血涂片分析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血细胞形态。

血涂片是将新鲜的患者全血涂在载玻片上,经过染色和显微镜观察后,可以清晰地观察到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形态和结构。

通过观察这些血细胞的形态特征,医生可以判断出是否存在贫血、白细胞异常增多或减少、血小板减少等疾病。

贫血时红细胞呈现出大小不一、形态异常等特征;白细胞增多时,可见到大量的白细胞在血涂片上;血小板减少时,可在血涂片上观察到血小板的数量明显减少。

血涂片分析能够帮助医生及时了解患者的血细胞形态特征,对于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帮助。

血涂片分析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血细胞功能情况。

红细胞的功能是携氧,白细胞的功能是免疫防御,血小板的功能是止血。

通过血涂片分析可以观察到这些血细胞的功能情况,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血液功能是否正常。

红细胞变形能力减弱可能是由于患者患有地中海贫血;白细胞功能异常可能是由于患者患有免疫功能缺陷性疾病;血小板功能异常可能是由于患者患有出血性疾病。

血涂片分析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血液功能情况,对于判断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血涂片分析还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

在患者接受治疗后,通过对比治疗前后的血涂片,可以直观地观察到患者的血细胞形态、数量和功能等情况的变化,从而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

治疗贫血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可以观察到红细胞数量和形态的改善;治疗白细胞增多症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可以观察到白细胞数量的下降;治疗血小板减少症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可以观察到血小板数量的增加。

血涂片分析可以帮助医生及时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对于调整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血涂片染色步骤

血涂片染色步骤

血涂片染色步骤以血涂片染色步骤为标题,本文将详细介绍血涂片染色的步骤及其意义。

一、概述血涂片染色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通过染色技术,使血液中的细胞结构更加清晰,便于观察和分析。

血涂片染色可以用于诊断各种疾病,如贫血、白血病、感染等。

二、材料准备1.血液样本:采用静脉血或指尖血,采血前需消毒。

2.玻璃片:用于制作血涂片,需清洗干净并消毒。

3.染色剂:常用的染色剂有Wright染色剂、Giemsa染色剂等。

4.显微镜:用于观察血涂片。

三、制作血涂片1.取一块干净的玻璃片,用酒精或其他消毒液擦拭干净。

2.用无菌注射器或毛细管采集适量的血液样本,滴在玻璃片上。

3.用另一块玻璃片将血液样本涂匀,使其呈现出薄膜状。

4.将血涂片晾干,避免阳光直射。

四、染色处理1.将晾干的血涂片放入染色盘中,加入适量的染色剂。

2.根据染色剂的不同,染色时间也会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Wright 染色剂需要染色5-10分钟,Giemsa染色剂需要染色20-30分钟。

3.染色结束后,用蒸馏水冲洗血涂片,直至水清。

4.将血涂片晾干,避免阳光直射。

五、观察和分析1.将染好色的血涂片放在显微镜下,调整倍数,观察细胞形态和数量。

2.根据观察结果,可以判断出血液中是否存在异常细胞,如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

3.根据异常细胞的数量和形态,可以初步判断出疾病的类型和程度。

六、注意事项1.采血前需消毒,避免感染。

2.制作血涂片时,要注意血液的均匀涂布,避免出现过厚或过薄的情况。

3.染色剂的使用要按照说明书的要求,避免过量或不足。

4.染色后要用蒸馏水彻底冲洗,避免染色剂残留。

5.观察血涂片时,要注意显微镜的清洁和调节倍数。

七、总结血涂片染色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临床检查方法,可以用于诊断各种疾病。

制作血涂片和染色处理是关键步骤,需要注意操作规范和细节。

观察和分析血涂片的结果,可以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全血涂片染色镜检在临床中的价值及体会

全血涂片染色镜检在临床中的价值及体会

[ ] 朱 国标 . 床 输 廊 中常 见 问题 与 管 理 对 策 [ ] 西 南 军 ,f 8 1 5 临 J. 2) ,0 0
( 4): 3 — 3 . 1 2 1 7 . 9
2 4 1 使 用 白细 胞 滤 除 的 血 液 白细 胞 滤 除 血 液 尤 其 是 在 储 . . 存 前 滤 除 白细 胞 的血 液 及 血 液 成 分 能 提 高 输 血 疗 效 , 低 输 血 降
风 险 。使 用 这 种 血 液 , 者 将 最 大 程 度 告 别 现 行 输 血 可 能 造 成 患 的 各 种 输 血 不 良反 应 , 为 临 床 常 见 的发 热 性 非 溶 血 性 输 血 反 因
( ): 81 2 3 4 2 —8 .
这 是 最 安 全 的 输 血 [ 。这 是 一 种 将 患 者 自 己 预 先 贮 存 的血 “ “
液 输 还 给 自己 , 将 自己在 手术 中 的 失 血 过 滤 后 “ 收 ” 用 的 或 回 使 方法 。这 样 既 可 防 止 输 血 相 关 传 染 性 疾 病 和 免 疫 性 输 血 不 良 反 应 , 免 发 生 输 异 体 血 的 差 错 事 故 , 能 加 快 并 提 高 患 者 造 避 又
町以 增 加 患 者 有 效 成 分 的 输 入 量 , 高 治 疗 效 果 ; 一 方 面 可 提 另
2 s 使 用 血 液 替 代 产 品 目前 常 用 的血 液 替 代 产 品 主 要 为 人 . 工胶体 ( : 乙基 淀粉 ) 具 有氧 气运 输 能力人 造 血红 蛋 白 如 羟 和 ( ) 人工 胶体 的 合 理 使 用 , 以 替 代 血 液 和 血 液 制 品 ( : Hb 。 可 如 清 蛋 白 )人 工 胶 体 在 治 疗 低 血 容 量 上 与 清 蛋 白疗 效 相 当 甚 至 , 更 好 , 手术 患 者 各 个 阶 段 的 液 体 治 疗 中 具 有 广 泛 的 应 用 价 在 值 , 且 其 费 用 比清 蛋 白要 低 得 多 。 但 I 替 代 品 的 功 用 有 它 而 血液 的局 限性 , 不 能 完 全 代 替 血 液 及 其 制 品 , 加 E血 液 替 代 品 还 再 均 为 化 学 制 品 , 对 机 体 组 织 、 官 的 损 伤 及 对 代 谢 的 影 响 还 其 器

浅析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的运用意义

浅析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的运用意义

浅析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的运用意义目的:探究血常规检验工作中血涂片分析的运用价值与意义。

方法:选择过去一段时间内我院所收治的40名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血常规检验,并总结血涂片的应用意义。

结果:40例患者,通过血常规提示,34例异常,6例正常。

经血涂片检查,34例异常标本中,12例患者显示正常,假阳性率为35.3%。

在6例正常标本中,其中1例为异常,假阴性率为16.7%。

结论:在血常规检验工作中选择血涂片分析,能够取得更加精准的疾病诊断结果,给临床医疗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依据,可以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加以推广与应用。

标签:血涂片;血常规检验;意义;常规检验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和稳定性能为临床相关诊疗和抢救提供可靠依据。

血细胞分析仪可明显减轻医务工作者的日常繁琐工作,具有较高的检验质量,且报告时间也得到明显减少,但在临床方面过度使用自动分析仪使临床治疗方面常出现漏诊、漏报等问题,对疾病的辨别及治疗都造成不良影响。

血涂片镜检是在光学显微镜下,对血液进行推片、染色等步骤以此将白细胞进行分类,并有效检查红细胞、血小板形态等,可作为血液形态学检查的基础方法。

为了进一步研究血涂片镜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重要性,我们选择本院受接受血常规检验的40例患者作为对象进行研究,现做出如下报告。

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过去一段时间内所收治的40名患者,针对所有患者进行血常规检验,其中34名患者出现异常,6名患者正常。

2、仪器选择仪器采用KX-21 N血细胞分析仪,为日本公司生产,显微镜选择奥林巴斯CX31;瑞氏一吉姆萨复合染液。

3、方法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血常规检验。

异常标本均进行手工推片检测,将异常标本混匀,取1小滴血液于清洁玻璃片一角,维持45。

角度进行匀速向前推片,推好后,使片头保留1一2 cm进行编号,厚薄适中,头体尾分明,呈舌状,均匀分布细胞,使其自然晾干作为备用。

采用瑞氏染液滴在血膜,覆盖2 min左右,随后选择磷酸盐缓冲液,剂量是瑞氏染液量的2倍,滴在血膜,覆盖10 ~15 min。

血细胞分析仪之显微镜复查的意义

血细胞分析仪之显微镜复查的意义

点 等 ,初步拟定复检方 案;②累计临床标本 1 0 0 0 例, 进 行双盲试验 , 分 别做好记录 ;③根据数据统计 ,制定 出本实验室复检标准【 1 ] 。 1 . 3 . 3复检标准 凡机测结果 非标本采集 、运送 、保 存、操作等 问题所 致而与患者
液检验的质量 。但迄今为止 尚无一 台血细胞分析仪能完全取 代显微镜
中 图分 类 号 :R 4 4 6 . 1 1
文献 标识 码 :B
文章编 号 :1 6 7 1 — 8 1 9 4( 2 0 1 3 )3 5 — 0 3 7 0 — 0 2
随着全 自动血细分析仪在 国 内的普及 ,大大提高 了临床血 液检 验 的效率 。目前 , 自动化血细胞分析仪 日 趋 先进 ,很大程度上提 高了血
D e c e mb e r 2 0 1 3 , V o 1 . 1 1 , N o 。 3 5 圈衄
效 、经济的药物。
参考 文献
【 1 】 许 海江 . 抗 肿瘤 药物 不 良反 应 报告 8 4 例 分析 [ J J _ 中国现代 药物应 用, 2 0 1 1 , 5 ( 1 7 ) : 1 . 【 2 ] 爱 宗. 舒冰 . 周 书明等 . 某 三 甲医 院2 0 0 0 - 2 0 0 4 年 抗 肿瘤 药使 用 与 趋势 分析 [ J ] . 中国药师, 2 0 0 6 , 9 ( 2 ) : 1 5 9 . [ 3 ] 陈 新 谦, 金有豫 , 汤光. 新编 药 物学 [ M】 . 1 5 版. 北京: 人 民卫 生 出版
复查 ,仍然只作 为全血细胞分析 的过筛手段 ,必须根据各项检 测指标 及直方 图,再结 合患者情况仔 细分析 ,决定是否显微镜复查 。血细胞
病 情不符 或与 前次结 果有 非正常 差异 ,或仪 器有 异常提 示及警 示符 号 ( F l a g ) ,或直方 图及 散点图异常 ,再结 合下列各项综 合分析 ,决 定 是否涂片镜检 。①红细胞计数 <3 . 5 或 >6 . 0( ×1 0 。 z / L ) ;血红蛋 白 <7 0 或 >1 6 0( g / L );红细胞相 关指标 (  ̄ H MC V、MC H、MC H C、

血涂片显微镜检查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必要性分析

血涂片显微镜检查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必要性分析
1 . 3 方法 : 检测仪 器按要求进行 日常保养及 维护 , 每天做室
内质控 , 确保 在使用时准确正常工作 。 7 5 0份常规检测有异常
其 自身也有相应 的缺点 ,由于其血 片的制备和染 色不是很
好, 这样就会导致 细胞 的鉴别 出现不 准确。 白细胞( WB C ) 分
类计数是传统血常规检查 中一项重要 的内容。但 由于部分检
2 结 果
实验室检查的 3 0 0例正 常标本 . 作为观察组 , 7 5 0 份异 常标本 作为对 照组 。 对其进 行血涂 片血细胞形态 观察 , 发现一些 形
态学改变对临床诊 断具有重要意义 , 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
1 资料 与方 法
在观察组 的 3 0 0份血涂 片标本 中 , 发现 5份异常 。其假 阴性率为 1 . 6 %。 7 5 0份异常血标本 经血涂片检查有 3 8 2份正 常, 其假阳性率 为 5 0 . 9 %。 7 5 0份常规检测异常与血涂片观察 结果 比对分析结果 , 见表 1 。
李艳珍
血涂 片显 微镜检查 血液细胞是 医学上 一种 比较常见 的
察。
方法 ,并 且这种方 法在对血液 细胞 的检 查上运用 的非常广 泛. 对于很多种血液疾病的诊断都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当然
1 . 2 仪器及试剂 : 日本生产的 K X . 2 1 N血细胞分析仪及原装
配套 试剂 , 瑞 氏染液严格按照 《 全 国临床检 验操 作规程》 第3 版要求配制 , 生物显微镜为 日 本O l y m p u s C X 一 2 1 。
中国药 物与临床 2 0 1 3 年6 月第 1 3 卷第 6 期C h i n e s e R e m e d i e s &C l i n i c s , J u n e 2 0 1 3 , V o 1 . 1 3 , N o . 6

血常规检验中血涂片分析的应用及重要意义研究

血常规检验中血涂片分析的应用及重要意义研究

血常规检验中血涂片分析的应用及重要意义研究摘要:目的探究血常规检验中血涂片分析的应用价值及意义。

方法择取我院2013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600例正常血液标本与225例异常血液标本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同时给予血涂片检查,对血涂片检查的意义进行分析。

结果正常血标本中显示异常情况的有9例,异常率达到1.50%,225例异常血标本中显示正常标本有106例,不符合率达到47.11%;另外,进行血涂片检查时发现伴有异常红细胞、异常淋巴细胞、幼稚细胞、中性粒细胞中毒颗粒、空泡等情况。

结论临床上进行血常规检验时,采取血涂片进行检查可更加清晰准确的判定血标本情况,从而最大程度上减少临床误诊与漏诊情况,利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关键词:血涂片;血常规检验;重要意义近些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与医疗水平正常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从而使得人们的健康意识也在不断加强,使得临床体检与化验的案例不断增加,导致医院的工作十分繁忙,由此往往采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液检验工作,由此进一步缩短血液检验时间,但是同时忽视了血涂片检查的重要性,并引发临床误诊、漏诊案例,延误患者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导致一系列不良影响[1]。

为了对临床血液检验工作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分析,本文旨在探究血常规检验中血涂片分析的应用价值及意义,为今后的临床研究提供相关的参考意见,详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1.1 基数资料择取我院2013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600例正常血液标本与225例异常血液标本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所有样本均来自我院住院患者,医护人员同所有患者详细讲解了本次实验的目的、意义、方法等,获得所有患者的知情同意纳入本次实验研究。

其中异常标本类型包括WBC、N%、L%、M%、B%、E%、RBC、HGB、MCV、RDW、PLT等,将两组血标本均进行血涂片下检查。

1.2 检查方法选择检查仪器包括血液分析仪与相关的原装试剂、生物显微镜、复合染液等。

依据血液分析仪的性能对血涂片进行检查,若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出现异常情况或者其中一项、二项伴有增减情况且在未报警的情况下可采取镜检方式进行临床检查,或者上述情况与临床诊断结果不符的情况下进行检查。

血涂片检查的临床意义有哪些呢

血涂片检查的临床意义有哪些呢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血涂片检查的临床意义有哪些呢
导语:血涂片检查目前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检查方式之一,血涂片检查主要是在显微镜下进行血液细胞学的检查,现在临床上应用是非常广泛的。


血涂片检查目前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检查方式之一,血涂片检查主要是在显微镜下进行血液细胞学的检查,现在临床上应用是非常广泛的。

在诊断各种血液疾病起到很大的作用,现在我们详细的分析看看血涂片在临床上有哪些临床意义呢。

血涂片的显微镜检查是血液细胞学检查的基本方法,应用极广.特别是对各种血液病的诊断有很大价值.但血片制备和染色不良,常使细胞鉴别发生困难,甚至导致错误结论.例如,血膜过厚细胞重叠缩小,血膜太薄白细胞多集中于边缘;染色良好的血片是血液学检查主要基本技术之一。

瑞氏染色法原理
1.瑞氏染料是由酸性染料伊红和碱性染料美蓝组成的复合染料。

美蓝(又名亚甲蓝mehyleneblue)为四甲基硫堇染料,有对醌型和邻醌型两种结构,通常为氯盐,即氯化美蓝,美蓝容易氧化为一,二,三甲基硫堇等次级染料(即天青)市售美蓝中部份已被氧化为天青.伊红(又名曙红cosin)通常为钠盐即伊红化钠。

美蓝和伊红水溶液混合后产生一种憎液性胶体伊红化美蓝中性沉淀,即瑞氏染料。

瑞氏染料溶于甲醇后,又重新解离为带正电的美蓝和带负电的伊红离子。

2.细胞的染色即有物理的吸附作用又有化学的亲和作用.各种细胞和细胞的各种成份化学性质不同对各种染色料的亲和力也不一样.因此用染色液染色后在同一血片上可以看到各种不同的色彩,例如血红蛋白嗜酸性颗粒为碱性蛋白质与酸性染料伊红结合染粉红色称为酸性物质,细胞核蛋。

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的重要性分析

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的重要性分析

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的重要性分析血涂片分析已经成为血常规检验中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其重要性不可忽视。

血常规检验是一项常规的体检项目,是医生诊断疾病、评估疾病治疗效果的重要依据。

血涂片分析是其中非常基础的一项内容,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十分关键。

血涂片分析是指将血涂到载玻片上,制成薄片,然后进行染色,并在显微镜下观察,对血细胞形态、结构等进行诊断的一种检验方法。

它可以反映人体内血细胞及各种成分的情况,以便及早发现和诊断某些疾病,并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

1. 识别和定位病原体某些疾病的临床诊断需要通过识别和定位病原体来确定治疗方案。

例如,疟疾和血液里奇球菌感染的诊断需要通过查看血涂片来确定细胞感染的情况。

因此,对于在血涂片中发现异常的细胞,及时进行细胞学分析和形态学描述,有助于准确识别和定位病原体。

2. 监测治疗效果血涂片分析对于监测患者疾病治疗效果也非常重要。

通过血涂片分析,可以确定某些疾病治疗的效果,例如感染性疾病、肿瘤等。

对于肿瘤病人而言,术后疗效的评估通常需要进行血涂片检查,以监测血细胞的恢复情况。

血涂片分析还可以监测化疗、放疗等治疗的效果,帮助医生制定更加合理的治疗方案。

3. 反映疾病的程度血涂片分析可以反映疾病的程度和患者的健康状况。

例如,在白细胞计数中,可以通过血涂片分析来确定白细胞的种类和数量,以反映炎症的程度。

对于患有某些疾病的患者,如贫血、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通过血涂片分析可以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和进展情况,揭示诊断和治疗方案。

4. 早期诊断某些疾病一些临床疾病,在早期无明显症状,需要通过血涂片的形态学分析诊断。

例如,某些白血病患者的血细胞形态学以及细胞计数异常常常通过血涂片分析得出。

血涂片分析能够发现一些疾病的细胞学特征,因此对于早期诊断某些疾病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总之,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重要作用包括病原体定位和识别、治疗效果监测、反映疾病严重程度以及早期诊断某些疾病。

血涂片镜检对于血常规检验的应用价值探讨

血涂片镜检对于血常规检验的应用价值探讨

血涂片镜检对于血常规检验的应用价值探讨摘要】目的:探讨血涂片镜检在血常规检验中应用的方法及重要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接收的200例血常规检验标本,对其分别采用血涂片镜检和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查,通过检查结果的对比论证血涂片镜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重要性。

结果:针对200例血液样本采用血涂片镜检,结果为110例正常标本,有55%的正常标本率,采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为104例正常标本,有52%的正常标本率,这一数据与血涂片镜检的正常标本率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而在采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涂片镜检的正常标本中发现2例异常情况,有1.9%的假阴性率,另外采用血涂片镜检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的异常标本却出现了16例正常标本,假阳性率高达16.7%,差异性较大,P<0.05。

结论:血涂片镜检在临床血常规检验应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后加以使用,有很好的补充和检验检测结果的作用,能够有效避免误诊与漏诊事故的发生,有效降低误诊率与漏诊率,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血常规检验的效率与准确性。

【关键词】血涂片镜检;血常规检验;应用价值在临床工作中,血常规属于一种比较常见和普遍的血检验形式,对患者的血常规情况进行检验,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并分析患者白细胞、血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及其他情况,由此结果而对其他可能引发或存在的疾病起到良好的预防效果。

而临床的血常规检验形式种类较多,最为常见且应用广泛的两种方式是血涂片镜检以及血细胞分析仪,医学界诸多医疗人士也对这两种检验形式的应用过程和检验效果进行了对比和探讨,更多医学者认为采用血细胞分析仪在操作的过程中较为简单、临床应用效果较高,应用更为广泛[1],但在长期的临床检验结果看来,尽管血细胞分析仪效率高、应用广,但针对一些特别细胞的区分性能却相对较差,这也导致了血细胞分析仪在很多的临床诊断中无法发挥效果与价值。

为了更好地探讨血涂片镜检在血常规检查中的应用效果,并与血细胞分析仪的效果进行对比,本研究从本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期间入院进行血常规检查的人士样本进行对比分析,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的重要性分析

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的重要性分析

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的重要性分析【摘要】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首先介绍了血涂片的制备方法,包括取血、涂片和染色等步骤。

其次详细解释了血涂片中常见细胞类型的鉴定标准,如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接着分析了血涂片在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中的作用,揭示了其在测定血常规参数中的重要性。

最后总结指出,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的重要性得到充分体现,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能更深入了解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的意义,提高对血液病变的识别和监测能力,为患者健康提供更准确的数据支持。

【关键词】血涂片分析、血常规检验、血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重要性。

1. 引言1.1 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的重要性分析在临床医学中,血常规检验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实验室检测项目,可以帮助医生快速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

而血涂片分析作为血常规检验中的重要步骤之一,其重要性不容忽视。

血涂片是通过将患者血液采集后涂在载玻片上并染色,通过显微镜观察不同类型的血细胞,从而帮助医生作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血涂片的制备方法非常关键,需要操作者有一定的技术水平和经验。

通过专业的制备方法,可以在载玻片上均匀涂布血液样本,并通过染色方法凸显细胞的形态特征,为后续的分析提供准确的数据基础。

血涂片中可以观察到的细胞类型包括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等。

通过对各种细胞的数量和形态特征进行分析,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血液状况,从而判断是否存在炎症、感染或贫血等疾病。

血涂片分析在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可以提供更加全面和准确的诊断依据。

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的重要性得到充分体现,是确诊疾病和制定治疗方案的重要工具之一。

只有加强对血涂片分析的重视和研究,才能更好地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2. 正文2.1 血涂片的制备方法血涂片的制备方法是血常规检验中非常重要的步骤之一。

全血涂片染色镜检在临床中的意义

全血涂片染色镜检在临床中的意义
( 大英县 人 民 医院 , 四川 大英 6 9 0 ) 230
[ 关键词 ]全血 ; 涂片; 染色; 镜检
[ 中图分类号]R 4 . [ 46 5 文献标识 码]B [ 文章编号 ]6 15 9 (0 7 0 - 1 -2 17 - 8 20 )60 1 0 7 0
随着检验技术的不断 发展 , 验技术 日新月异 。仪 器 的 检 下降 , 的甚 至根本不再进行 染色镜检 , 有 目前情况下染色镜检 正逐步下降 , 据统计镜 检 ≤l% ~I% 。虽 然全 自动血 球计 0 5
镜检一般 由经过实验室培 训的工作 人员进 行 , 而美 国由 内科 医师进行 , 在国内主要还是 由检验 科和血 液科人 员进行 。作 为检验人员 , 当全血 细胞 分析结 果出来后 , 当知道在什 么情 应 况下必须作血涂片染色检 查 , 在血涂 片染色镜 检中 寻找什么 和应 当寻找什么 , 涂片染 色检查与 自动化血球 计数仪相 比, 血 劳动强度高 、 费时费力 , 是 , 自动化 血球计 数仪显 示异常 但 当 结果时或对结 果进行 了“ 记” 一定要作 伞 血涂 片染 色检 标 时 查。国际实验室血液学学会发表 了根据 自动化 全血计数结果 由实验室 主动进行血涂 片复查 的共识标 准 , 科根据 多年 自 我 动血球计数 仪结 果分 析 , 定 了血涂 片染 色镜 检 的方 案 , 制 如
参考 文 献 :
T a s I fe,0 0,6( : 0 -0 . rn m ne 2 0 7 5) 4 34 5
【 P p F asMB Mor 4J 0e V, er , rlWE,ta. o ai n o teS r i i e 1C mpro f h eo a s d
[ ] Y ug H udl e o e lg a t t g fr pis J Sx 3 o n .G ien sf sro i l e i os hl [ ] e 床 中的意 义

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的重要性

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的重要性

· 科普与经验交流 ·922020年 第25期血常规是最一般,最基本的血液检验,是临床检测中的三大检测之一。

血液由液体和有形细胞两大部分组成,血常规检验就是检测血液中的细胞成分。

血液有三种不同功能和形态大小都不同的细胞—红细胞(俗称红血球)、白细胞(俗称白血球)、血小板。

通过观察血液中的细胞的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来判断机体的患病情况。

是临床医生诊断病情中经常使用辅助检查手段之一。

血涂片镜检是指血液经过推片、染色后使用显微镜检查是血液中红细胞和血小板的形态以及白细胞的种类的变化情况的检测方法。

血涂片镜检应用极广。

特别是对各种血液病的诊断有很大价值。

染色良好的血涂片镜检是血液学检查主要基本技术之一。

但是血涂片的制备和染色不易,制作和染色不正常的血涂片,在观测时容易发生误判,比如,血膜过厚细胞重叠缩小,血膜太薄白细胞多集中于边缘,甚至导致得出错误结论。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出现了很多的精确的血细胞分析仪,可以代替人工进行血细胞检测,让血细胞工作者可以从大量而繁琐的检测工作中解脱出来。

降低了由于人为因素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发生率,既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也减少了检测时间。

为临床医生提供了良好的检测帮助。

现代血细胞分析仪一般拥有三大功能①血液中全细胞计数功能;②血液中白细胞的分类计数功能;③其他血细胞的计数和分类功能,包括:红细胞计数和分类功能;幼稚粒细胞,未成熟粒细胞,淋巴细胞亚型计数功能;血细胞免疫表型检测功能等。

还能检测出人工检测中无法检测出来的检测结果,进而为临床诊疗提供全面有效的诊断依据。

但是由于血细胞分析仪是机械操作,无法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改变检测标准,所以血细胞分析仪的检测结果不是完全正确的真实结果。

不能对血细胞分析仪过分依赖。

但是由于血细胞分析仪的方便快捷,导致人们过分的依赖血细胞分析仪,而忽视了血细胞分析仪的缺点。

血细胞分析仪血细胞分析仪又叫血液细胞分析仪、血球仪、血球计数仪等,是医院临床检验应用非常广泛的仪器之一,随着近几年计算机技术的日新月异的发展,血细胞分析的技术也从三分群转向五分群,从二维空间进而转向三维空间,而且我们也注意到现代血细胞分析仪的五分类技术许多采用了和当今非常先进的流式细胞仪相同的技术,如散射光检测技术、鞘流技术、激光技术等等。

血涂片镜检的重要性

血涂片镜检的重要性

育形式 ; 自己疾病不 在乎者 , 点讲 明疾 病 的危 害性 及手 对 重
术的重要性 ; 对性格 开朗的患者 , 对讯息知觉 是积极的 、 乐观
理解和帮助 ;并用诱导 、启发式语言鼓励患者给予不断的反 馈, 使交流不断深入发展 下去 。
4 学 会 聆 听
的 , 多讲道理 ; 应 对抑郁 内向性 格孤僻者 , 对讯息 的知觉 则是
诱导和启发患者树立 正确 的观点 。 ③投 射式聆 听 : 这是一种最
好的聆 听方式 。护士全神贯注 的聆听 , 并对患者 的角色 、 地位
予以理解 ; 用诱导 、 启发式语言使患者讲话内容围绕 护士的期
望 进行 。
42 聆 听的注意事项 : 注意聆 听患者反复强调的话题和其 . 要 “ 弦外之音” 以便发现患者的真正需求 。 , 手术室 系统化整体护理 是 以手术患者 的需求 为中心 , 他 要求手术室护士不仅要在手术室内 , 而且要走进病房 , 与患者
他的行为和态度能够前后一致 , 因而维持某种平衡 。②有用性
建立起密切 的沟通交流 ,使手术时不再神秘 ,使手术不再可
怕, 愉快顺利的接受 手术 。
( 稿 日期 :0 0 0 — 7) 收 21—22
血涂片镜检的重要性
宁夏 回族 自治区石嘴 山市第一人 民医b 7 3 0 )  ̄(5 2 0
原则 : 患者多根据 自己认为讯息是否有用作为选择讯息的依据。
懂 的语 言 , 点需反 复强调 ; 重 对文 化层 次高的 可采用 书面材
料, 讲解及征求 意见 的形 式 ; 文化低 的多用讲解 与示 范教 对
3 积极鼓励患 者反馈 . 5
在交 流中 , 患者所提 出的问题 , 对 护士要积极鼓励 , 以 予

血涂片观察实验报告

血涂片观察实验报告

血涂片观察实验报告血涂片观察实验报告引言:血涂片观察实验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方法,用于研究血液中的细胞和细胞成分。

通过观察血涂片,我们可以了解血细胞的数量、形态和功能状态,从而对人体的健康状况进行初步的评估。

本实验报告将详细介绍血涂片观察实验的步骤、结果和意义。

实验步骤:1. 准备血涂片:将一滴新鲜的全血液取出,滴在玻璃片上。

用另一块玻璃片在血液上轻轻涂抹,使血液均匀地分布在玻璃片上。

2. 固定血涂片:将血涂片在室温下晾干,然后用甲醇固定血涂片,使细胞固定在玻璃片上。

3. 上色:将固定的血涂片放入染色剂中,如吉姆萨染色液,染色时间通常为5-10分钟。

4. 洗净:用蒸馏水或生理盐水将血涂片洗净,去除多余的染色剂。

5. 干燥:将洗净的血涂片晾干,使其完全干燥。

6. 镜检:将血涂片放在显微镜下,使用油浸物镜进行观察。

实验结果:1. 红细胞:在血涂片中,红细胞呈现圆形或略呈扁平的形状,中间凹陷,称为饼状。

正常情况下,红细胞的数量应该是均匀的,没有堆积或聚集现象。

如果红细胞数量过多或过少,可能提示贫血或其他疾病。

2. 白细胞:白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抵抗感染和疾病。

在血涂片中,白细胞通常比红细胞大,呈现圆形或不规则形状。

正常情况下,白细胞的数量较少,但在感染或炎症状态下,白细胞数量会增加。

3. 血小板:血小板是血液凝固的关键成分,用于止血。

在血涂片中,血小板呈现为小而不规则的细胞碎片。

正常情况下,血小板数量应该适中,过多或过少都可能导致出血或血栓形成。

实验意义:血涂片观察实验是临床医学中常用的诊断方法之一。

通过观察血涂片,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血细胞情况,从而对疾病进行初步判断。

例如,红细胞数量过少可能提示贫血,白细胞数量增加可能表示感染或炎症,血小板数量异常可能导致出血或血栓等。

此外,血涂片观察还可以用于监测治疗效果,例如白细胞数量的变化可以反映抗生素治疗的效果。

结论:血涂片观察实验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用于评估血液中细胞的数量和形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血涂片染色镜检在临床中的意义[关键词]全血;涂片;染色;镜检随着检验技术的不断发展,检验技术日新月异。

仪器的不断更新换代,过去所述三大常规检查项目中的血常规、尿常规,由最原始的手工操作过渡到现在的全电脑自动化操作,检验结果更加快速、简便、准确、可靠,并且减少了人为的操作误差,同时也减轻了检验人员的工作量,在检验的概念、观点上也发生了质的变化。

过去被称之为血常规的检验项目,一般由检验科进行,现在,由于现代化全自动高档仪器的使用,许多大型综合性医院各临床科室由临床医师自己检测,并且,几乎所有县级及以上医院甚至包括乡镇医院和一些私立医院都更换成较普通的全血细胞分析仪。

经济实力较强的大型综合性医院更是购置了更先进的全血细胞分析仪。

一般情况下,较普通的血细胞分析仪除可直接检测白细胞(WBC)数、红细胞(RBC)数、血小板(PLT)数和血红蛋白(Hb)含量外,还可计算出RBC平均体积及三个计算参数(HCTRBC比积、MCH平均RBC血红蛋白量、MCHC平均RBC血红蛋白浓度),同时,还可得到一些变量如RBC体积分布宽度(R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V),RBC、WBC、PLT三个直方图。

并能根据WBC大小得出两分类或三分类的过筛结果。

而更先进的全血细胞分析仪除了具有前述的各种功能外,还能提供一些新的变量,如Hb分布宽度,以及低血色素和高血色素细胞的百分率。

多种直方图和散点图,能直观地表现出RBC的特点,这些仪器有可能检出数量增多的高血色素细胞(球形RBC或不规则收缩RBC)、小高血色素细胞(小球形RBC)、低血色素性小RBC、大正血色素性细胞(Hb含量正常的巨RBC)和低血色素性巨RBC(网织RBC或发育不良RBC)。

除此之外,这些仪器还能对WBC进行五分类(各厂家由于型号不同,工作原理不同),仪器对异常分类结果均设有灵敏监控系统,可提出特殊的警号(有的甚至还能直接检出幼稚细胞),这样可将血中幼稚细胞检查出来不会被遗漏。

由此可知,由于现代仪器检测项目更多、更全面,通过检测的结果,可为临床提供更多更加科学有效的数据,并可通过这些结果,可初步判断一些疾病,但是,现在许多单位购买了全血细胞分析仪后,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全血涂片染色镜检样本比例大幅下降,有的甚至根本不再进行染色镜检,目前情况下染色镜检正逐步下降,据统计镜检≤10%~15%。

虽然全自动血球计数仪能检测出这么丰富的数据(信息量),但全血涂片染色镜检仍然是一种关键性的辅助诊断方法,在欧洲,全血涂片染色镜检一般由经过实验室培训的工作人员进行,而美国由内科医师进行,在国内主要还是由检验科和血液科人员进行。

作为检验人员,当全血细胞分析结果出来后,应当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必须作血涂片染色检查,在血涂片染色镜检中寻找什么和应当寻找什么,血涂片染色检查与自动化血球计数仪相比,劳动强度高、费时费力,但是,当自动化血球计数仪显示异常结果时或对结果进行了“标记”时一定要作全血涂片染色检查。

国际实验室血液学学会发表了根据自动化全血计数结果由实验室主动进行血涂片复查的共识标准,我科根据多年自动血球计数仪结果分析,制定了血涂片染色镜检的方案,如下。

我科制定的血涂片染色镜检方案:1:WBC数<4.0×109/L,Hb<10 g/L、PLT<100×109/L的标本。

2:WBC数<4.0×109/L,Hb正常,PLT<100×109/L的标本。

3:WBC数<4.0×109/L,Hb<10 g/L、PLT正常的标本。

4:WBC数>10.0×109/L,Hb正常,PLT正常的标本。

5:WBC 数>10.0×109/L,Hb<10 g/L、PLT<100×109/L的标本。

6:WBC 数>10.0×109/L,Hb正常,PLT>30.0×109/L的标本。

7:WBC数>10.0×109/L,Hb<10 g/L、PLT>30.0×109/L的标本。

8:WBC数4.0×109/L~10.0×109/L,Hb<10 g/L,PLT<100×109/L的标本。

9:WBC数4.0×109/L~10.0×109/L,Hb<10 g/L,PLT正常的标本。

10:WBC数4.0×109/L~10.0×109/L,Hb<10 g/L,PLT>30.0×109/L的标本。

血涂片染色检查的重要意义在于,全血涂片染色镜检本身对仪器检出的各种数据是一种有效的质控方法,不仅对WBC数、PLT数可以进行核对,而且可以核实成熟RBC大小、着色等与RBC各参数是否一致,同时还可观察异常RBC的有无及多少。

血涂片染色镜检是提供鉴别诊断和提示进一步必要检查的重要工具,特别是在快速诊断某些特异性感染方面(如疟原虫、黑热病原虫及丝虫病等),血涂片染色镜检有其重要作用,另外,血涂片染色镜检的主要作用还在于对贫血与PLT减少症进行鉴别诊断,以及检出白血病和淋巴瘤等,并确定其特点。

1 RBC形态异常贫血血涂片染色镜检RBC有其特征性改变,可提供鉴别诊断依据,虽然现代仪器能提供各种数据,但对一些贫血的鉴别诊断只能通过血涂片检查确定其形态学异常。

特别重要的是血涂片染色镜检可检出细胞的形状变异和RBC的包涵体,如:Howell Jolly小体(细胞核碎片)、Pappenheimer小体(含铁血黄素颗粒)、嗜点彩RBC、点状嗜碱性RBC(核糖体改变)、Cobot氏环等。

1.1 溶血性贫血 RBC形状具有相当重要的诊断意义,有些类型的溶血性贫血能产生独特的血涂片表现,临床靠血涂片检查结果就可确诊,如遗传性椭圆RBC增多症(血涂片染色镜检可见大量椭圆形RBC、少量卵圆形RBC)、遗传性热异形RBC增多症(血涂片染色镜检有明显的异形RBC即椭圆形RBC、卵圆形RBC和细胞碎片)、溶血尿毒症综合征(血涂片染色镜检可见大量RBC碎片,盔形RBC、毛刺状态及嗜多色RBC)。

镜检查见球形RBC的存在虽然没有诊断特异性,但是,在检出球形RBC的患者中,医生通过综合考虑临床特点和直接抗人球蛋白结果,一般会提示正确性诊断。

在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中(血涂片特征是小球形高色素RBC,大量RBC碎片),血涂片染色检查对验证PLT 计数结果非常重要,因RBC碎片和PTL的体积可能相似,大多数自动化仪器不能区分,少数高档仪器能识别RBC碎片虽具敏感性,但无特异性,所以应作血涂片染色检查,另外,血涂片染色镜检在诊断氧化剂损害诱导的急性溶血中(如蚕豆病即G6PD缺乏症)特别重要,血涂片染色镜检可出现特征的角化RBC或“咬伤”RBC,“水泡状”RBC和不规则收缩RBC。

1.2 巨细胞性贫血血涂片染色镜检对其鉴别诊断极为重要,可快速得出暂时诊断。

镜检可出现巨RBC、卵圆形RBC,和多叶核WBC,贫血严重时还可出现泪滴形RBC和碎片,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血涂片中可出现少颗粒和少叶核中性粒细胞、母细胞、巨形或少颗粒PLT、Pappenheimer小体及少量低血色素性小RBC。

巨细胞性贫血伴急性失血时,可出现多色性RBC。

1.3 小RBC性贫血如铁粒幼RBC贫血中可出现Pappenheimer小体和双相RBC而铅中毒和某些地中海贫血可出现嗜碱性点彩RBC。

1.4 血红蛋白病和地中海贫血血涂片检查对镰状细胞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用。

镰状细胞贫血(镜检可见典型的镰状刀状RBC)的患者有贫血,而复合形杂合子患者的血涂片染色镜下通常显示有靶形RBC,不规则RBC,和船形RBC,但少典型的镰状RBC,经常可见典型的HbS、C异形RBC。

HbH病,镜检可见靶形RBC、盔形RBC、棘状RBC、小RBC。

B地中海贫血涂片镜检可见大量靶形RBC、少色素小RBC、嗜多色性RBC、大量有核RBC。

2 PLT减少或增多作血涂片检查既为了证实也为了寻找潜在病因,通过涂片染色镜检可以确证是真性还是假性减少或增多,并确定是否形态异常。

3 WBC增多、减小或形态异常当出现不能解释的WBC增多或减少,淋巴细胞增多或单核细胞增多时,必须作血涂片检查,通过全血涂片染色镜检除可观察形态有无异常外(主要指核左移),还可观察中性粒细胞毒性样变(中毒颗粒)、空泡样变、杜勒氏体。

疟原虫、黑热病原虫及有无变异淋巴细胞等异常情况,还有可能是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毛细胞性白血病或非造血系统恶性细胞在骨髓中浸润等,为临床提示可能的诊断和诊断范围,并提示是否有必要作进一步检查。

当自动仪器出现一个非常不可能的结果时,血涂片染色镜检可识别其是真实结果还是假相,并且血涂片在偶尔情况下,可诊断出对患者非常重要的疾病,如脾功能低下症(血涂片染色镜检可见靶形RBC、棘细胞、Honell Jolly小体),有时血涂片染色镜检是提供特异性诊断的主要依据或唯一依据。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己的身体健康特别重视,主动要求作检查的单位及个人也较多,工作量较大,要求对每个人的计数结果都进行涂片染色镜检是有一定的难度,对此,我科根源血涂片染色镜检的方案,至少>98%以上的异常结果均能检出。

对全血涂片染色镜检,我们不一定要按照以前血细胞分类那样一个一个地去细分,这样不仅费时而且也不必要。

首先,应对整个血片即头、体、尾初略扫视一片,观察与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是否相符合,再决定有无必要进行仔细区分,同时应注意对以上所述几点多观察几个视野,注意有无异常细胞。

如果一旦发现有异常或可疑情况,再仔细检查,必要时可用油镜确认,或建议作其他进一检查,如骨穿等。

检验工作本身是一个繁重的工作,工作量大、杂、多,有全血细胞分析仪,确确实实给检验常规工作带来不少方便,也减轻了不少工作负担,但是,即使在分子分析时代,对全血涂片染色镜检仍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诊断工具,血涂片染色镜检我们虽然觉得比较繁锁、费时,为了检验质量和结果的准确性,避免差错,更为了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及时性。

血涂片染色镜检仍是一项十分重要而必不可少的工作。

参考文献:[1]王淑娟,王继中,吴振茹.现代血细胞学图谱[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9:3144,139167,265328.[2]王凤计.血细胞学图谱[M].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7:6389.[3]陈宏础.医学检验血细胞分析仪及其参数的临床意义[J].临床医学新进展第5分册,1995,6:3743.[4]陈宏础.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第2版.血液及体液专业,1997,1:710.[5] Barbara ,2005,8(4):21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