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第三课一轮复习学案

合集下载

2012届政治第一轮复习学案《文化生活》第9课

2012届政治第一轮复习学案《文化生活》第9课

2012届高考政治第一轮基 础知识总复习:
《文化生活》学案(9)
探 讨
一、《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建模
使命与含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 明建设
意义与要求
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
具体要求
二、重点分析:
1.正确理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中国当代先进文 化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关系。 (1)三者主要内容是一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就是发展中国当代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2)三者侧重点上有所不同,我们所说的“文化”是相对于 经济、政治而言的,精神文明则是相对于物质文明而言的。 2.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①“民族的”是指我国文化总体地位和基本风格的定位,“科 学的”是站在世界先进文化的高度,对我国文化总体内容和精 神实质的定位;“大众的”是从文化主体和功能的角度,对我 国文化总体价值取向做出的基本定位。 ②三者具有内在统一性。
1、从文化传播的角度看: ①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提升公众 的科学素养; ②通过教育传播科学文化,提高公众科学文化修养; ③加强中外文化交流,提高公众的科学文化修养。 2、从文化建设的角度看: ①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弘扬科学精神; ②加强科技场馆等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公益性科普事 业、发展科普产业; ③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
【请思考1】如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体系建设; (2)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建 设和谐文化; (3)以培育“四有”公民为目标,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4)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大力开展社会主义精 神文明创建活动;

文化生活三四课复习训练讲评

文化生活三四课复习训练讲评

“三联系”分析对策。
一是联系教材,解答措施型试题时首先要做的便 是联系教材,看看教材有没有给我们提供解决这 一问题的措施或方法。二是联系材料,看看材料 提供了哪些有用信息,如果材料呈现的是问题或 困难,就要对症下药地提出措施;如果材料呈现 的是成功经验或正确做法,就要对材料中的措施 与经验加以概括总结,并使之与教材理论相符合。 三是联系时政知识,从时政知识、党和国家的现 行方针政策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文化生活3、4课复习训练讲评
第三课问题思考:
1、为什么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 的关系)
①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 文化之间存在着的差异,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 征。 ②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 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所以,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 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③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 界的。尊重文化多样性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和本民族文化的发展。
2、怎样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①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②面对传统文化,要辨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 其中的精华和糟粕。 ③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 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 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3、怎样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它民 族的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 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 好本民族文化。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原则: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 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 文化的繁荣。

2013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精品学案 专题28 走进文化生活(教师版)

2013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精品学案 专题28 走进文化生活(教师版)

2013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精品学案专题28 走进文化生活(教师版)【课标考纲解读】热点时政、生活现象、名人名言、漫画等多次出现,【高考复习策略】该讲主要以“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主线,立足文化生活的“喜”与“忧”,从宏观和微观阐述了先进文化建设的措施和意义。

所谓宏观就是立足社会发展、社会环境、精神文明建设等分析文化建设的措施和意义。

所谓微观就是立足公民个人,从公民文化权益保障、个人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分析具体措施和意义。

本单元属于全书的落脚点,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角度阐明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时代任务。

该讲重在说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必要性,即当前我国文化生活中还存在着令人忧虑的文化现象,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不会自行退出舞台。

立足教材结构,必须立足文化环境净化,认识文化与社会、文化与人的关系。

该讲主要强调文化环境的净化,所以复习时要把握以下热点材料:①结合国家文化整治行动,认识文化环境净化的意义和措施。

②结合社会文化现状,区分腐朽文化与落后文化。

③结合当前基层文化建设,认识大众文化的表现和发展意义。

④结合校园文化建设,分析文化环境整治对人的影响。

【主干知识梳理】一、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1.文化市场与传媒商业化的影响(1)文化生活色彩斑斓的原因:现代________的发展,社会主义________的发展。

(2)文化生活的“喜”与“忧”①文化生活的可喜变化。

引导。

【易错提醒】文化市场出现的忧虑现象是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引发的结果。

但不能将它们看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

问题的出现不在于是否发展市场经济,而在于市场主体的行为规范性和有关部门对文化市场监管调控的力度。

2.发展大众文化的要求(1)当前人们的文化需求的特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呈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发展大众文化的要求:针对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变化及特点,应该提供________、________的文化产品。

2017届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导学案《文化生活》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正式版

2017届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导学案《文化生活》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正式版

【使用说明】1.以学案为线索复习知识、提升能力。

遇到的疑难问题填写在【我的疑问】栏。

2.预习阶段完成预习案和探究案,课上完善探究案、完成训练案。

3.学案要求认真书写,独立完成,规范作答,按时上交。

一、 考点点击1.理解传统文化的特征,懂得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2.理解文化继承与发展的辩证关系、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并掌握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构建知识体系三、易错点剖析1.必须尊重和认同传统文化。

2.传统思想,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3.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是一成不变的。

4.发展是继承的必要前提,继承是发展的必然要求。

5.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探究案】探究一:(2016·全国Ⅲ卷·3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新方法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这是中国本土培养的科学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

疟疾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一大顽疾,困扰来了人类几千年。

20世纪60年代末,治疗疟疾的常用药物——氯喹或奎宁的药效已经减弱,疟疾的发病率再次升高。

为了找到新型抗疟药物,中国政府启动了研制治疗疟疾药物的“523项目”,中医研究院成立以屠呦呦为组长的科研组参加研究工作。

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屠呦呦小组与全国7个省市、30多个单位的科研人员协同合作,经过数百次试验、无数次失败,并从《肘后备急方》等传统中草药文献中获得灵感、汲取智慧,最终使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了疗效高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新方法,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

世界卫生组织将青蒿素和相关药剂列入其基本药品目录,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药物。

屠呦呦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项荣誉。

它属于科研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属于中国科学家群体,用现代科学手段不断认识中医药,是我们一代代科研工作者的责任。

2015文化生活第一单元复习学案

2015文化生活第一单元复习学案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班级___●姓名______●组别___●小组长_____【教师寄语】我愿意为了学习而活着,不愿意为了活着而学习!l would like to live to study,and not study to live.——培根francis bacon默写第一单元与第二单元的标题:1、文化的内涵、特点和形式(1)内涵:(2)特点:(3)形式:★2、文化的作用:(1)文化的总体作用(实质):(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

ABC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AB(3)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作用:(4)文化对人的影响①②③④⑤1、西双版纳的植物王国属于文化现象。

2、经济是基础,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意味着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

3、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自发形成。

4、处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就一定能形成较高的文化素养。

5、有文化就意味着文化程度高。

6、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文化程度。

7、社会文化和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8、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所以任何文化的发展对社会的发展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9、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永久不变的影响。

10、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长剂。

11、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12、世界文化全球化趋势的出现,必然弱化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13、世界文化就是各国文化的总和。

14、文化的多样性主要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15、处理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原则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16、大众传媒的发展将会促使旧的传媒的消失。

17、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手段。

文化生活第三四单元复习学案参考答案

文化生活第三四单元复习学案参考答案

高二政治复习学案no.3第六课 1.C 2.A 3.B 4.B5.(1)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其原因是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及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儒家思想汲取了齐鲁文化的营养,才能历经几千年而不衰。

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

受历史、地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各地取得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③中华文化是多民族文化的共同体,各民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特征。

(2)①新时期推动齐鲁文化走向辉煌,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②弘扬齐鲁文化,必须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③弘扬齐鲁文化,更要立足于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之长,推动齐鲁文化的发展和创新。

6. 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②要求我们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求同存异,建设和谐海洋,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③要求我们在文化交流中兼收并蓄,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批判地吸收西方海洋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反对海洋霸权主义。

第七课D 2.D 3.C 4.略。

5. ①红色电影所展示的党的革命历史和爱国主义精神,集中体现者中华民族精神,“用这些革命的东西……”就是要发扬民族精神的力量。

②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

中华民族精神的是维系……支撑……推动……是中华民族之魂。

③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就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当前,“用这些革命的东西……”,继续弘扬革命精神,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素质、增强国际竞争力、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④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

人人都应该做民族精神的弘扬者、传播者和建设者,共同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高二政治复习学案no.41. (1)网络文化具有两面性,要辩证地分析和看待。

高三一轮复习 文化生活3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高三一轮复习  文化生活3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才 ——诸葛亮 高密五中2012级政治复习课教学案 必修三 文化生活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No.3 124 1217. 2013年12月4日,经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议,珠算正式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972年,澳大利亚为纪念第十届国际会计师会议的召开,发行了一枚邮票(如图),把算盘与西方发明的计算机的电路板作为主图,可谓颇具匠心。

这一创意主要是基于 A .不同民族文化有着共性和普遍规律 B .不同民族文化遵循共同的发展模式 C .不同民族文化在交流和借鉴中趋同 D .不同民族文化有着完全不同的色彩8.珠算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活实践中产生的,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它以简便的计算工具和独特的数理内涵,为人类计算带巨大便利,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2013年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

算盘的胚胎期远在万年前上古时期,比中国文字产生还早。

到12世纪,中国珠算体系已相当完备,并在商界广泛运用。

随着计算机的出现和电算化的普及,珠算的价值受到质疑,珠算教育被排除在义务教育之外,有人曾预言“珠算该进博物馆了”。

上世纪50年代末,江西某小学尝试珠算与数学中的笔算、口算结合进行“三算”教学实验,取得成功,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的珠心算教育,极大地开发了儿童智力、简化了数学教育,人们重新认识到了珠算的新功能。

人们更深入研究发现,珠算与电子计算机,各有各的功能,并行不悖,相得益彰,把珠算符号化并内化脑中后,运用于现代科技中,能够培养适应现代技术需要的人体智能。

然而,目前我国珠算文化的普及推广还任重道远。

对此,有识之士疾呼:不要丢了珠算!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面对即将失传的文化遗产,我们“不要丢了珠算”的原因。

(10分)9.材料 文化因传播而精彩。

丝绸之路,犹如一条彩带,将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技术传送到亚洲、欧洲和非洲一些国家;李安等中国导演依托3D 等现代技术,通过电影,将旗袍、马褂、灯笼这些传统的中国元素和中国文化的儒雅、飘逸带给世界;近300家孔子学院,遍布全球近百个国家和地区,成为推广汉语教学、传播中国文化的国际平台;……历经了千百年的艰难开拓,中华文化香飘海外;汇聚了方方面面的努力,成就了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辉煌。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教案5篇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教案5篇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教案5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教案1根据语文的学科特点,以集体备课组教研计划为基础,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别针对上学年教与学的不足,形成了本学期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以语文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高三年级部工作计划为参考,继续推进高中新课改,整体把握课程内容,从语文课程作为基础学科的特征出发,紧紧抓住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素质。

通过考点突破第一轮的复习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扎实、稳步地推进高中语文新课程的实施。

扎实打好基础,积极备考。

二、教学目标及工作任务(一)教学目标1.立足于把学生培养成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情感的人,引导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人格。

2.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能力、探究能力、知识视野和精神境界,引导学生热爱汉语,热爱中华文化。

3.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让他们掌握科学的语文学习方法,提升他们的语文能力,为考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主要的工作任务1.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继续规范学生的学习语文行为,促进学生快乐自觉地学习语文。

2.根据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工作,争取高效完成本期的教学任务,提升学生语文能力,增强他们的语文素养。

3.加强基础练习,改进练习方式,提高学生考试成绩。

三、教学工作(1)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第1周: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重点讲成语第2周:辨析并修改病句第3周:扩展语句,压缩语段;选用、仿用、变换句式第4周: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第5周:阅读评价中外新闻、报告和科普文章第6周: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及虚词的用法第7、8周: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用法第9周:筛选文言文信息第10周: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第11周:半期考试,分析总结第12周:翻译文言句子及文言语段断句第13周:鉴赏诗歌形象第14周:鉴赏诗歌语言第15周: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第16周: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及作者观点态度第17周: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第18周:阅读鉴赏中外小说第19周:阅读鉴赏中外小说第20周:阅读鉴赏中外散文第21周:阅读评价中外传记第22、23周:作文专题训练及期终考试以上时间安排并非固定,在教学过程中可作适当调整。

2023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2部分学案2考点突破精准答题第3讲古代文化常识课时演练(含答案)

2023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2部分学案2考点突破精准答题第3讲古代文化常识课时演练(含答案)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考点突破精准答题:专题三学案二第3讲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敬播,蒲州河东..,名..人也。

寻授太子校书。

史成,迁著作郎...,兼修国史。

太宗之破高丽所战六山为驻跸。

玄龄以颜师古所注《汉书..》,文繁难省,令播撮其机要,撰成四十卷,传于代。

(选自《旧唐书·敬播传》) A.河东,在古代指山西西南部,是华夏文明的摇篮。

上古时代女娲氏炼石补天、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等故事均发生于此。

B.著作郎,官名,在东汉时属中书省,为编修国史之任。

至唐代,主管秘书省属下之著作局,高宗龙朔年间曾改称司文郎中。

C.高丽,又称高丽王朝,是朝鲜半岛古代国家之一,都城在开京(今朝鲜开城),国土大体相当于今天朝鲜半岛中南部。

D.《汉书》,由东汉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与《史记》《三国志》《晋书》并称为“前四史”。

【答案】D 【解析】“《晋书》……‘前四史’”错误,《晋书》应改为《后汉书》。

【参考译文】敬播,是蒲州河东人。

不久授官任太子校书。

《隋史》撰成,升任著作郎,兼任修撰官编修国史。

太宗击败高丽国,给作战地六山起名为驻跸。

房玄龄因颜师古所注《汉书》文字繁芜,意思难明,让敬播择取其中精要之处撰写成四十卷,流传于当世。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樊毅字智烈,南阳湖阳人也。

讨河东王萧誉,以功除假节....、威戎将军、右中郎将,食邑三百户。

高祖受禅..还..,毅与弟猛举兵应王琳,琳败奔齐,太尉侯瑱遣使招毅,毅率子弟部曲朝。

(选自《陈书·樊毅传》) A.假节,中国古代帝王将符节借给执行临时任务的臣子使用,用以威慑一方,任务完成就会收回。

B.食邑,又称采邑、封地,是指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不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

C.受禅,也叫禅让制,是指中国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即部落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

文化第3课复习学案.doc (28.5KB)

文化第3课复习学案.doc (28.5KB)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3课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复习案【学习目标】1.识记文化多样性的表现、涵义;理解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态度及原因。

文化传播的途径、传媒和大众传媒的作用。

2.理解文化是民族的,又事世界的,理解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理解大众传媒的出现是否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理解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3.结合绚丽多姿的民族节日分析传统节日的现实意义;联系实例,说明文化多样性的现实意义。

结合电视、互联网、电子读物或大众传媒的具体作用,分析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学习重难点】重点:了解文化文化多样性的原因、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及正确态度。

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难点:文化多样性的原因及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文化传播的途径。

课前预习案【自主梳理】一、世界文化多样性1、文化多样性的表现:(1)民族节日重要性:(2)文化遗产重要性:2、文化多样性的含义和作用。

3、为什么说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3、如何对待文化多样性?4、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二、文化在交流中传播1、 文化传播的途径有哪些?2、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靠什么传播?)⑴传播媒介,简称为传媒。

传媒大体经历了 等发展阶段。

⑵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 等多种形式,这类传媒被称为 。

⑶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 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 。

3、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是什么?如何对待中外文化交流?【构建知识体系】课堂探究案探究1:【横向比较】熟练把握比较对象所在知识范围,防止出现记忆混淆。

A.传统习俗,对于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 的基本形式之一。

B.建筑,被称为 。

中国古代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并称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 。

C.文字,是 ,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 。

汉字文化内涵丰富,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 。

2023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讲学一站通关教学学案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新人教版必修

2023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讲学一站通关教学学案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新人教版必修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考点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例题1】中国式摔跤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宋朝调露子所著的《角力记》详细记载了我国从春秋战国到五代十国的摔跤历史。

后来,蒙古族的博克、新疆维吾尔族的切里西、藏族的北嘎、彝族的格和朝鲜族的摔跤等各民族摔跤技艺不断交流、切磋,形成了中国式摔跤。

这说明()①各民族文化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②各民族文化既相互吸引又保留自身特色③中华文化共性寓于各民族文化的个性中④各民族文化在相互交流融合中走向同一A.①④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蒙古族的博克、新疆维吾尔族的切里西、藏族的北嘎、彝族的格和朝鲜族的摔跤等各民族摔跤技艺不断交流、切磋,形成了中国式摔跤”。

这表明各民族文化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共性寓于各民族文化的个性中,①③符合题意。

材料表明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学习形成了中国式摔跤,没有体现“保留自身特色”的内容,②不符合题意。

各民族的文化在交流中相互融合,但不是走向同一,这种说法违背了文化的多样性,④错误。

故选B。

【例题2】徽派古村落,依山造屋,傍水结村,推窗见河,开门走桥,顺自然显人文。

类似这样特色鲜明的古村落各地都有。

我们必须保护好这些古村落,因为()①古村落承载的乡土栖居方式已经成为多数人的选择②各具特色的古村落展现了文化的多样性③古村落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④保护好古村落有助于固守民族传统文化,抵制文化走向融合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C解析:各具特色的古村落展现了文化的多样性,同时古村落作为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所以要保护好古村落,②③符合题意;古村落承载的乡土栖居方式并不是多数人的选择﹐①违背客观事实﹔保护好古村落﹐有助于更好地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而不是固守民族传统文化,④错误。

故选C。

【例题1】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强调,人类只有肤色语言之别,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

高三政治总复习第一轮必修3《文化生活》学案

高三政治总复习第一轮必修3《文化生活》学案

高三政治总复习第一轮必修3《文化生活》教案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知识网络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知识网络◆考点阐释考点 21:中华文化积厚流光、广博精湛.从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看,中华文化积厚流光(1)中华文化有着自己独具特点的发展历程①古代的绚烂——在古代社会,中华文化曾长远走在世界前列,对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

②近代的衰微——跟着中国封建统治的日趋衰败和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近代中华文化经历了衰微的过程。

③现代的中兴——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引导下,才能创建中华文化新的绚烂,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中兴。

④发展中华文化。

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髓,去其糟粕,使之与今世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表现时代性。

(2)积厚流光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点中华文明薪火相传,一脉相承,是人类文明史上独一没有中止而持续到现在的古老文明。

中华文化积厚流光的目睹——汉字与史册文籍①汉字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记。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记录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就。

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

汉字文化内涵丰富,在今日为中华各民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表记。

②史册文籍A.作用: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目睹。

B.原由: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历史经验,重视保留历史资料。

c.我国史册文籍的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温馨提示】文字、文学、文物、文明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录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会丰富成就。

文字的发明,令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记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文学:以文字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应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

发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

最早出现的是口头文学,一般是与音乐联络为能够演唱的抒怀诗歌。

最早形成书面文学的有中国的《诗经》、印度的《罗摩衍那》会古希腊的《伊利昂纪》等。

《文化生活》 第三课 第一框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学案

《文化生活》 第三课 第一框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学案

《文化生活》第三第一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学案《文化生活》第三第一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学案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学习目标】、了解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2、理解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3、理解尊重文化多样性【前预习】、尝试完成学案中的填空及相关思考题2、把你的疑问写下来【学习过程】情境导入:阅读书本P28,思考,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建筑艺术、语言文字、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内涵。

请举一两个例子加以说明。

1、世界文化多样性文化多样性的表现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情境一:阅读书本P29,从以上两个节日中,你能感受到民族文化的哪些不同?你还知道其他民族的节日吗?(2)民族节日:民族节日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和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

庆祝民族节日,是,也是。

情境二:阅读书本P30,思考这些世界文化遗产分别体现了什么样的文化特色?你还能说出哪些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3)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

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____________________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____________。

情境三:阅读书本p31,思考,表现在民歌中的文化多样性,仅仅是内容、曲调方面的差异吗?你能否以服饰、饮食等为例,说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2、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①文化是世界的,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世界文化是由、_______共同构成的。

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

②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没有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各具特色的文化,就不会有世界文化的丰富多彩。

③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不同民族的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情境四:阅读书本p32,思考,比较上述奥运会会徽的异同,你能解释它们的文化印记吗?用文化的眼光,奥林匹克运动为什么会从希腊走向世界?从奥运会会徽的设计上,你能否感悟到文化多样性的价值3、尊重文化的多样性(1)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是什么?:既要_________________,又要__________________,相互借鉴,__________,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高三《文化生活》第1—2课复习案 (教师版)-

高三《文化生活》第1—2课复习案 (教师版)-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1—2课)《文化与生活》复习教学案【考点解读】一、文化与社会1、文化的内涵与社会作用(1)文化的内涵:①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活动及其。

其中,既包括观、观、观灯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和、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部分。

②文化是特有的现象。

文化是由所创造、为所特有的。

纯粹“”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文化是的产物。

③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出来的。

④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载体。

(2)文化的社会作用①文化作为一种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②不同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社会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会社会发展③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又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

(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影响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会阻碍经济、政治的发展。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对我国经济、政治的发展起巨大促进作用)※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是亦步亦趋的吗?——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

不能简单地认为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

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那种认为只要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而然地就会好起来,物质条件差一点,精神文化就不可能搞好的观点,不符合历史发展的事实,是不正确的。

文化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文化是需要建设的。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文化生活第一二单元复习学案

文化生活第一二单元复习学案

文化生活一二单元复习案课前预习案【自主梳理】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1、文化对社会的作用★(1)(2)(3)(4)2、文化对个人的作用★(影响)来源、表现、特点、塑造人生3、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3课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1、民族节日、文化遗产重要性2、对文化多样性的认识:★(1)、含义:文化多样性指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

(2)、为什么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系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这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④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3)、如何正确对待文化的多样性?①正确的态度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③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3、为什么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第四课文化继承性与文化发展★4、传统文化的继承性的表现、特点、作用、如何对待?(1)、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

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2)、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3)、反对守旧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5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国家加快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原因6、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第五课文化创新7、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8、如何实现文化创新?★9、文化创新过程中,如何对待外来文化?课后延伸案2011年4月22日,武汉江岸地区第32届“武汉天地,滨江之春”艺术节暨第二届旅游文化节在汉口开幕。

文化生活第三课第二框学案

文化生活第三课第二框学案

第二单元知识框架表现:主要体现在民族节日(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和文化遗产中(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how 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文化多样性 原则: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吸收有益外来文化文化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人类社会基本特征,人类文明进步重要动力前提 Why 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重要途径:商贸活动、人口迁徙、教育文化传播 现代文化传播手段:大众传媒意义:既有利于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和进步,也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表现:①传统习俗的继承 ②传统建筑的继承③传统文艺的继承 ④传统思想的继承特点: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历史继承性文化发展 文化继承 影响: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是维系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How :①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②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即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社会制度的更替、科学技术的进步、思想运动的兴起、教育根本途径(源泉和动力):社会实践How 基本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文化创新 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Why 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必然性)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重要性、作用)第三课 第一框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一、 学习提纲(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一)异彩纷呈,交相辉映 1.文化的多样性的表现(1)世界上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

文化生活第二课一轮复习学案

文化生活第二课一轮复习学案

青州实验中学政治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学案教师寄语:菁菁校园,不负韶华。

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复习编写人:闫敬敬审核人:王国喜使用时间:2012-10-14 【高考考点】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丰富精神世界,促进全面发展课前预习案一、研读教材13—21页第二课,至少读一遍,明确自己的复习起点。

二、在阅读教材基础上自主完成一轮复习资料第107-111页“考点剖析”与“问题探究”,掌握基础知识、明确疑难问题。

二、根据问题回顾知识,自我检测,巩固预习成果。

【自主构建知识体系】课内探究案【探究一】2011 年北京卷·T40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日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1974 年联合国将每年的6 月 5 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2011 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是“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

为唤起公众对环境与发展关系的清醒认识和自觉行动,有关部门发布《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2011-2015年)》,提出每个公民都应该树立正确的生态环境道德观,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者、实践者、推动者。

运用《文化生活》中有关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加强环境宣传教育的意义。

【探究二】1955年10月,武汉钢铁厂在武汉市东郊长江南岸破土动工,1958年9月建成投产。

2011年,汉阳铁厂遗址保护性改造工程启动,原址上将建设一座博物馆,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基地。

从“文化的特点及影响”的角度,分析为什么要在原址上建设博物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7分)【探究三】总结文化的作用1、文化与社会2、文化与政治、经济3、文化与综合国力4、文化与人【随堂训练】1.(2010·福建文综)上海世博会福建馆茶文化的展示让许多游客叹为观止。

一位美籍华人欣赏了茶艺表演后,感叹道:“太精彩了!这一表演让我们享受到了美,也让我们感受到祖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这反映()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B.优秀文化在交流与借鉴中创新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D.优秀文化能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2.(2010·天津文综)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有句名言:“人是环境的产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州实验中学政治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学案
教师寄语:环境永远不会十全十美,消极的人受环境控制,积极的人却控制环境.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复习
编写人:王国喜审核人:闫敬敬使用时间:2012-10-17 【高考考点】
1、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2、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3、尊重文化多样性
4、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
5、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
6、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
课前预习案
一、研读教材28—38页第三课内容,至少读一遍,明确自己的复习起点。

二、在阅读教材基础上自主完成一轮复习资料第112-113页“考点剖析”与“问题探究”,掌握基础知识、明确疑难问题。

二、根据问题回顾知识,自我检测,巩固预习成果。

【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课内探究案
【探究一】
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普及、最盛大、最隆重的节日,且中国很多城市和乡村的年俗都不一样,有着各地的特色,如煮腊八粥、扫尘送土、张贴年画、敬祭祖先等丰富多姿的民俗活动。

只有申遗成功才能遏制年文化的消失。

(1)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春节”申遗的必要性。

(2)请对我国如何科学地实施文化遗产保护提出合理的建议。

【探究二】
近年来,北大附属中小学远程教育网形成卫星、互联网、面授三方于一体的“天地人”三网合一的远程教育体系,为全国广大中小学教师、学生提供远程教育信息服务。

北大附属中小学远程教育网倡导“共建、共享、互动”,让优秀的资源直接与各地学校对接,提供了快捷、准确的信息渠道,实现了“零距离”教学。

结合材料,谈谈对上述做法的认识。

【随堂训练】
一、判断并说明理由
1、世界文化全球化趋势的出现,必然弱化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2、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3、大众传媒的发展将促使旧的传媒的消失。

4、互联网是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传播渠道多、方法灵活、意义丰富的文化传播手段
5、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手段。

二、选择
1.2011年2月25日,社会各界翘首期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经全国
人大常委会审议高票通过,并于2011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②中华民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
③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有利于推动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011年是郑和首次下西洋606周年。

六百多年前,郑和七次率队浩浩荡荡驶入大海,历时28年,不仅进行商品贸易,也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传播中华文化的先河。

据此回答2、3题:
2.郑和下西洋属于文化传播的何种重要途径()
A.商业贸易
B.人口迁徙
C.教育
D.友好往来
3、郑和下西洋对人类文明作出的贡献是()
①传播了中华文明②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和经贸往来
③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④开创了大众传媒的新形式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4、世界文化多样性产生的原因主要是()
A.各民族间经济的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
B.各民族之间性格的差异
C.各民族之间不同的地理环境和风土人情
D.各民族之间不同的历史传统
5、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因是()
①民族文化是至高无上的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③民族文化具有与其他文化不同的特点④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6、当代国家,教育已成为整个社会极其重要的事业。

小学、中学教育使人掌握基础知识;高等教育更是分类齐全,向学生传授专门知识、培养专业人才。

没有教育,就没有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这告诉我们( ) A.教育决定社会的发展进程
B.民族文化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C.国家必须重视教育对文化传播的作用
D.传播知识是教育的唯一功能
课后拓展案
见一轮复习资料P113—116体验高考与随堂检测
文化生活第三课参考答案
探究一:(1)①民族节日的重要地位(基础知识)。

“春节”申遗有利于展示中华文化,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②文化遗产的重要地位(基础知识)。

“春节”申遗有利于保护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春节”特有的文化特色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2)①积极地将优秀文化遗产申报给联合国教科组织,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给予保护
②政府要增加投入,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

③公民要树立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自觉投入到文化遗产保护活动中去。

探究二: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抓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有“共建、共享、互动”、“零距离”教学,远程教育网形成卫星、互联网、面授三方于一体的“天地人”三网合一的远程教育体系,可筛选出大众传媒的特点和功能、互联网的特点、教育的重要性等知识点。

(1)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2)互联网具有传播同网、全球同时、受众主动、双向互动的特点。

(3)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选择题:BACABC
思维拓展:
一、正确认识和把握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
(1)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是个别与一般、特殊与普遍的关系,它们反映了世界各种文化的差异性和统一性的辩证关系。

(2)文化的世界性是各种文化普遍具有的属性,即世界各种文化的共性。

文化的民族性是各种文化的个体性、独特性,它使世界上各民族文化相互区别开来。

(3)任何一种文化,都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

文化的世界性存在于文化的民族性之中,并通过文化的民族性表现出来。

如果失去了文化的民族性,文化的世界性也就不存在了
二、民族节日与传统习俗的区别、联系
(1)内涵不同:民族节日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传统习俗是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

(2)民族节日中蕴涵着一个民族的许多传统习俗的内容,但传统习俗并不完全通过民族节日表现出来,它还可以通过其他的文化载体来展现。

(3)民族节日和传统习俗都属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三、文化传播的途径与文化传播的手段之间的关系
(1)文化传播的途径指的是与人们文化传播相关联的社会交往活动,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则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总之,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2) 文化传播的手段是指文化传播所借助的物质技术手段,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即:传播媒介,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网络等发展阶段,或者也可以说经历了从“铅与火”到现在的“光与电”阶段。

主要强调的是文化靠什么传播的 问题。

(3)无论是文化传播的途径还是文化传播的手段,都直接影响文化传播的速度、广度和深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