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理论基础(PPT 56)(1)
电子政务基础知识介绍(ppt 50页)

•
1993年,国务院提出实施金关工程,1996年3月由对外经济贸易部负
责实施。该工程是我国政府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国家对外经济贸
易和相关领域和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网络化和现代化管理的一项
国家重点系统工程。工程的近期目标是建设好配额许可证管理、进出口
统计、出口退税、出口收汇和进口付汇核销四个应用系统,实现外经贸
• 负责政府信息资源管理与知识管理及信息技术体系结构和信息系统的建设。
1、电子政务的优越性
(1)政府信息化无论对政府自身还是对社会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 促进信息产业的发展,加快社会信息化进程 • 有利于提高政府的决策理性和公共政策的品质 • 促进信息流通和平等共享 • 政府信息化可以使人力和信息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和配置 • 有利于加强政府的管理和服务职能,消除官僚主义和反腐倡廉 • 政府信息化有利于促进政府重组,节约行政成本,提高政府效率
电子证件服务
4.政府对公务员 (G2E)
随着电子政务的发展,政府部门对内部工作人 员的电子政务被单独列出来,称做政府对公务 员的电子政务模式。
其基本内容如下: 电子办公系统 电子培训系统
• G2E电子政务。指政府(Government )与政府公务员即 政府雇员(Employee)之间的电子政务,也有学者把它 称之为内部效率效能(IEE)电子政务模式。G2E电子 政务是政府机构通过网络技术实现内部电子化管理的 重要形式,也是G2G、G2B和G2C电子政务模式的基 础。G2E电子政务主要是利用Intranet建立起有效的行 政办公和员工管理体系,为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公务
网上身份证查询
3.政府对公众
G to C,是指政府通过电子网络系统为公民提供的各 种服务。政府对公众的电子政务是政府网上办公的重 要内容,政府除了有经济管理职能之外,还承担着大 量社会管理职能,同时还负责为公众提供基本的福利 和保障。
第一章电子政务理论基础

第一节 电子政务的概念
一、电子政务定义
概括来说,上述观点包括四个方面的视角: 狭义视角:电子政务就是政务工作电子化,即政府在公共管 理和服务等政务工作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互 联网技术、计算机技术进行管理,提供各种公共服务。 广义视角:电子政务是包括各级行政机关系统的政务工作信 息化,如国家权力机关、司法机关、政协及其他公共部门的 政务工作信息化以及各党委党务工作的信息化。
第一节 电子政务的概念
一、电子政务特点
4.以政府、企业、非政府组织和公众为行为主体 与电子政务相关的行为主体主要有四个,即政府(包括 工作人员)、企业、非政府组织和公众。政府的业务活动也 主要围绕这四个行为主体展开,即政府与政府之间的互动, 政府与企业的互动,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互动以及政府与居 民的互动。
第二节 电子政务体系
二、电子政务模式与内容
交通管理服务。即通过建立电子交通网站,对交通运营、交 通工具和司机进行管理并提供服务。 公民电子税务。即公民个人通过电子报税系统申报个人所得 税、财产税等个人税务。 电子证件服务。即公民通过网络办理结婚证、离婚证、出生 证、身份证、死亡证明等有关证书。
第二节 电子政务体系
二、电子政务模式与内容
电子证照办理。即企业通过互联网申请办理各种证件和执照, 提高办证效率,降低企业负担,如企业营业执照申请、受理、 审核、发放、年检、登记项目变更、核销等。 信息咨询服务。即政府通过在电子政务网站建立法律、法规、 政策、统计资料等数据库的形式,供企业查询与应用。
第二节 电子政务体系
一、电子政务结构
电子政务体系的功能结构,如图所示:
第二节 电子政务体系
一、电子政务结构
(三)电子政务体系的逻辑结构 电子政务体系的逻辑结构是系统各部件在构成系统整体时的 逻辑关系,是从软硬件基础平台的角度看电子政务体系结构。 由于电子政务体系具有多样性,因而电子政务体系的逻辑关 系也会有不同的组成结构。
电子政府的理论基础培训课件(共53张PPT)

培训专用
3.2.1 新公共效劳理论简述
〔1〕追求公共利益
“公共行政追求的是公共利益,公共利益是 新公共效劳的一块基石。〞
——新公共效劳:效劳,而不是掌舵
公共利益遵循:“少数服从多数,并保护少数。〞
公共行政:国家行政机关依法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有效活动。
培训专用
〔2〕新公共管理从私营 企业管理方法中汲取营 养。比方说私营部门的 组织形式能灵活适应环 境,而不是韦伯僵化的 科层制;政府要对产出 和结果的重视,而不是 只管投入,不重产出; 政府在人事管理上也可 以实现合同雇佣制和绩 效工资制,而不是永久 任职的公务员人事制度 等等。
3.1 新公共管理
3.1.1 新公共管理理论简述
总之,新公共管理是以现代经济学为理论根底,主张在政 府公共部门广泛采用私营企业部门的管理方法和竞争机 制,重视公共效劳的产出,强调公务人员对社会公众的 响应力和政治敏感性,倡导在人员录用、任期、工资及 其他人事行政环节上实行更加灵活、富有成效的管理。
根据西方行政学者P•格里尔、D•奥斯本和T•盖布勒等 人的论述,新公共管理主要有如下思想观点:
企业家〞式的政府。
这是新公共管理从公共选择理论中获得 依据,认为政府应以顾客或市场为导向,对 政府职能及其与社会的关系重新进行了定位 。政府的社会职责是根据顾客的需求向顾客 提供效劳。
培训专用
3.1 新公共管理理论
3.1.2 电子政务与新公共管理的关系
电子政府是政府管理理论开展到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一种必然 的政府形态,电子政府的建设就是对新公共管理理论的践行, 具体的实施过程是电子政务的建设过程。
第3章电子政务的理论基础

电子政务
29
二、新公共管理理论
(二)新公共管理模式 2.小型化与分权模式 (Downsizing and Decentralization)
❖ 这种模式在20世纪80年代虽然没有像效率驱动 模式那样处于支配地位,但其影响力正在不断增 强,地位日益重要。它与20世纪组织结构的变 迁密切相关。
电子政务
28
二、新公共管理理论
(二)新公共管理模式
1.效率驱动模式(The Efficiency Drive) 效率驱动模式的基本内容及特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6)减少雇员自我调节权力,权力向管理者转移, 吸收部分雇员参与管理过程,采用更透明的管理形 式。
(7)增加更具有企业管理色彩而较少官僚色彩的授 权,但更强调责任制。
(二)公共管理的过程 结合一般管理和公共管理的特点,我们可以
把公共管理划分为六项职能,即4个过程职能— —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2个综合职能—— 决策与创新。
电子政务
10
一、公共管理理论基础
(二)公共管理的过程 1.计划 ❖ 计划职能的本意示组织活动的事先安排。 ❖ 公共管理地计划职能,着重强调的是公共组织目
标与宗旨的识别与确认,实现组织目标的战略选 择与战略管理,为了实施战略而进行的公共政策 设计与选择。
电子政务
11
一、公共管理理论基础
(二)公共管理的过程 2.组织 ❖ 组织职能的本意是分配和安排组织成员之间的工
作、权力和资源,以便他们能够达到组织目标的 过程。 ❖ 公共管理的组织职能,着重强调的是公共组织机 构的设置、公共权力的配置、公共权力的配置、 公共人力资源的配置与管理及公共资产的配置与 管理等。
电子政务概述PPT课件(64页)

电子政务建设的 背景和意义
电子政务建设的背景 电子政务建设的 战略地位
电子政务实践意义
电子政务概述 电子政务的概念 电子政务的实质
电子政务发展动力
电子政务相关概念
应用模式及价值取向
内容及功能 电子政务发展状况
相关概念——国家信息化
国家信息化是指在国家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农业、 工业、科学技术、国防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用现代 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实现 国家现代化的进程。
国家信息化
政府信息化 社会信息化 国民经济信息化
电子政务建设的 背景和意义
电子政务建设的背景 电子政务建设的 战略地位
电子政务实践意义
电子政务概述 电子政务的概念 电子政务的实质
电子政务发展动力
电子政务相关概念
应用模式及价值取向
内容及功能 电子政务发展状况
电子政务与政府信息化
政府信息化是指政府有效利用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通过 不同的信息服务设施,对政府的业务流程、组织结构、 人员素质等诸方面进行优化、改造的过程。政府信息化 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
政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电子政务也可以分为 广义电子政务和狭义电子政务。
武汉大学出版社; [6] 钱毅,政务数据库系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7] 侯卫真,电子政务系统建设与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8] 国家信息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电子政务总体设计与技术实现,电子工业
出版社; [9] 王琰,电子政务理论与实务,清华大学出版社;
第1章 电子政务概述 第2章 中国政府的组织结构 第3章 电子政务体系结构 第4章 电子政务与管理创新 第5章 电子政务网络基础设施 第6章 电子政务业务应用体系 第7章 电子政务公共监管与服务体系 第8章 电子政务安全体系 第9章 电子政务的现代信息技术 第10章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 第11章 电子政务标准 第12章 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与管理 第13章 电子政务监理、审计与评价 第14章 电子政务的相关法律 第15章 电子政务的发展与未来
《电子政务基础》课件

移动政务
移动政务的发展趋势
移动化、智能化、个性化。
移动政务的应用场景
政务APP、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等。
移动政务的安全保障
数据加密、身份认证、访问控制等。
04 电子政务的挑战与解决方 案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数据安全
确保电子政务系统的数据不被未经授 权的访问、使用、泄露、破坏或篡改 。
隐私保护
保护公民的个人信息不被非法获取、 使用或泄露,确保个人隐私不受侵犯 。
02
行政审批、公共服务、便民服务等领域。
网上办事服务的实现方式
03
在线申报、在线支付、物流配送等。
公共服务创新
公共服务创新的必要性
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 好生活需要。
公共服务创新的方向
智能化、个性化、多元化服务。
公共服务创新的实践案例
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社区等。
止物理损害和盗窃。
03 电子政务应用与服务
政府信息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的意义
保障公民的知情权,促进政府透明化,提升政府公信力。
政府信息公开的方式
政府网站、新闻发布会、媒体采访等。
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
政策法规、政府采购、人事任免等。
网上办事服务
网上办事服务的优势
01
方便快捷、节约成本、提高效率。
网上办事服务的范围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特点
电子政务具有便捷性、高效性、透明 性和互动性等特点,能够提高政府服 务效率,增强公民参与感和满意度。
电子政务的重要性
提高政府服务效率
电子政务能够简化办事流程,缩短办事时间 ,提高政府服务效率。
加强公民参与互动
电子政务课件学习(ppt 34页)

电子商务概论
2020/12/14
9
第二节 电子商务的概念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认为:电子商 务一般是指以网上数字的处理和传输为 基础的组织和个人之间的商业交易。这 里的网络既可以是开放的网络如互联网, 也可以是能够通过网关联接到开放网的 网络,所传输的数据包括文件、声音和 图像。
电子商务概论
电子商务概论
李国辉
第一章 电子政务
第一节 电子商务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 电子商务的概念 第三节 电子商务的分类与特征 第四节 电子商务系统 第五节 电子商务对当今社会的影响 第六节 电子商务人才结构
电子商务概论
2020/12/14
2
本章学习目标
了解电子商务产生和发展过程 认识电子商务国内外的发展现状 掌握电子商务的定义 认识电子商务的主要功能 理解电子商务的分类和特征 掌握电子商务系统的概念模型及系统架构 认识电子商务对当今社会的产生的影响 认识电子商务人才结构,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
旅游电子商务发展迅速
电子商务概论
2020/12/14
7
第二节 电子商务的概念
一、电子商务的定义
1、国际组织对电子商务的定义 世界贸易组织(WTO,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认为,电子商务是通过电子方 式进行货物和服务的生产、销售、买卖和传递。 这一定义奠定了审查与贸易有关的电子商务的 基础,也就是继承关贸总协定(GATT,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s and Trade)的多边贸易 体系框架。
电子商务概论
2020/12/14
3
第一节 电子商务的产生和发展
一、电子商务的产生
基于电子通讯工具的初期电子商务 基于电子数据交换(EDI)的电子商务 基于Internet的电子商务
电子政务理论基础

电子政务理论基础1. 什么是电子政务电子政务是指运用信息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改进政府机关的工作方式和服务水平,提高政府效率和透明度的一种管理理念和实践方式。
2. 电子政务的意义和目标电子政务的意义在于提高政府的开放性、透明度和效率,促进政府与民众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协作,推动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进一步推进社会的现代化和信息化。
电子政务的目标主要包括:•提供高效便捷的政府服务,满足社会公众的各种需求;•强化政府的透明度和公开性,增加政府与社会公众的互动和沟通渠道;•优化政府机构的管理和运作模式,提高政府效能和决策的科学性;•加强政府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提升行政管理的智能化水平;3. 电子政务的核心理论3.1. 信息化理论信息化理论是电子政务的核心理论之一。
它强调信息技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信息资源的开发、共享和利用是推动社会进步和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
3.2. 智能化理论智能化理论关注和大数据等技术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
它认为通过智能技术的应用,可以提供更加个性化、精准化的政府服务,提高政府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3.3. 开放数据理论开放数据理论强调政府信息资源的开放和共享。
它认为政府的数据资产应该以开放的方式向社会公众提供,以促进社会创新和经济发展。
3.4. 电子治理理论电子治理理论是电子政务的核心理论之一。
它关注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在政策制定、决策执行和公共服务等方面推动政府决策和管理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4. 电子政务的关键技术4.1. 互联网技术互联网技术是电子政务的基础,它提供了信息传递、交流和共享的平台。
政府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建设政府门户网站和各种在线服务平台,实现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4.2. 大数据技术大数据技术可以帮助政府整合和分析大量的非结构化数据,发现隐藏在数据中的规律和价值。
政府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政策分析和决策支持,提高政府管理的科学性和精确性。
电子政务培训PPT课件

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中央和地 方党政机关相继开展办公自动化工程, 建立了各种纵向和横向内部信息办公 网络,为利用计算机和通信网络技术 奠定了基础。
பைடு நூலகம்
电子政务基础设施
1. 网络基础设施 电子政务系统的网络基础设施主要提供 信息传输和数据交换的载体,是电子政 务起步的必要条件之一。
4. 在线政务处理,信息双向互动:可以实现 网上申报、在线审批、信息反馈等
1.7 信息条件下的政府管理创新
电子政务的建设将对政府管理观念的转变, 政府决策水平和整体工作水平的提高,政府 议事透明度的增加,为社会公众服务渠道的 拓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政府管理创新 主要表现在: 1. 观念创新 2. 管理模式和制度创新 3. 服务创新 4. 政府组织结构与业务流程创新 5. 信息制度创新
中外电子政务发展现状比较
1. 我国的电子政务起点比较低。
2. 我国的电子政务发展不平衡。由于我国各地 的发展水平差距较大,这些差别主要是表现 在地区差别、城乡差别、行业差别上,因此 我国的电子政务在发展过程中,则是在中央 政府的“推动”和需求的“拉动”下从一些 行业管理部门开始的。
3. 我国的电子政务的目标和出发点更具有多样 性。我国的电子政务的发展目标不仅仅是提 高效率和树立形象的问题,其更深层次的问 题是如何进一步促进政务活动的改革。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远景
一站式服务是近年来兴起的一个新理念, 具体到政务领域,一站式服务就是通过部 门精简和数据整合,将分属政府不同部门 的业务受理网点集成到一个统一的政务平 台上,向企业和个人提供包括咨询、申报、 交费、注册、审批、报关、投诉在内的一 整套服务项目。这种服务模式可以说是电 子政务的一个发展远景。
电子政务理论与方法PPT- 第1章

1.2 电子政务的发展背景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1.2.2 政府再造运动
谢谢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纵观政治学、公共管理学以及其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几乎所有学科都是国外学者率先提 出并创建的,新公共管理、整体政府等许多新概念都是由国外学者提出的。作为世界第二大 经济体,中国学者要有开创新学科的勇气。
本章小结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本章首先阐述了什么是电子政务,介绍了政府信息化、数字政府、政府上网、虚拟政府、移 动电子政务、泛在政府、“智慧政府”、“互联网+政务”等与电子政务相关的概念。然后介绍 了电子政务是如何在西方政府再造运动和信息技术革命的双重作用下出现并快速发展的。 接着阐述了推行电子政务的重要意义,如提高行政效率、促进财税增收、强化市场监管、创 新社会管理、改进公共服务、降低行政成本等。最后提出了建立政府信息学这一新学科,提 出了政府信息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以及与有关学科的联系,综述了国内外政府信息学研 究进展,对如何开展政府信息学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美国早在1993年就提出了利用新科技改造政府的目标。1995年,加拿大在改造政府的蓝图 中,将信息技术看作在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的同时大规模削减相关费用的良方。在综合考 虑了政府服务变化和政府费用等因素后,英国政府也下定决心利用信息技术改革政府的公共 服务部门,目的在于“除了为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外,还应通过降低政府行政费用使所有纳税
07
“智慧政府”
电子政务ppt精选课件

编辑版pppt
6
▪ 2. 现代科学指信息是事物发出的消息、指 令、数据、符号等所包含的内容。人通过 获得、识别自然界和社会的不同信息来区 别不同事物,得以认识和改造世界。在一 切通讯和控制系统中,信息是一种普遍联 系的形式。
▪ 最后,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
编辑版pppt
31
三、网络化给世界带来的巨大影响
▪ 1988年,由NSFnet连接的计算机数就猛增 到56000台,此后每年更以2到3倍的惊人 速度向前发展,1994年,Internet上的主机 数目达到了320万台,连接了世界上的 35000个计算机网络。现在,Internet上已 经拥有5000多万个用户,每月仍以10-15 %的数目向前增长,2001年全球超过1亿 台电脑和100万个计算机与互联网相联,上 网用户达到5亿户。
电子政务导论
▪ 第一章 社会信息的网络化 ▪ 第二章 电子政务概述 ▪ 第三章 电子政务对社会变革的影响 ▪ 第四章 电子政务系统与办公自动化系统 ▪ 第五章 电子政务技术基础知识 ▪ 第六章 政府上网工程 ▪ 第七章 网络银行 ▪ 第八章 电子政务的安全防范 ▪ 第九章 电子政务中的数据挖掘 ▪ 第十章 决策支持系统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 ▪ 第十一章 虚拟现实技术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 ▪ 第十二章 国内外电子政务发展现状 ▪ 第十三章电子政务应用实例
34
网络化对经济的影响
▪ 在信息网络的支撑下,经济全球化和区域 全球化将加速发展,使国家之间相互依赖、 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第九章 电子政务标准体系 《电子政务》PPT课件

电子政务标准概述
电子政务标准 发展现状
电子政务标准体系 基本要求
我国电子政务标准 体系结构框架
我国电子政务标准 化总体框架
电子政务总体标准
网络基础设施标准
电子政务应用支撑 标准
应用业务标准
安全标准
电子政务管理标准
我国电子政务标准 的主要内容
电子政务标准概述
标准化 是电子政务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是构成信息交换和互操作、信息 安全等技术起跑点; 是电子政务建设的社会基础设施。
电子政务标准体系 基本要求
我国电子政务标准 体系结构框架
我国电子政务标准 化总体框架
电子政务总体标准
网络基础设施标准
电子政务应用支撑 标准
应用业务标准
安全标准
电子政务管理标准
我国电子政务标准 的主要内容
安全标准—3of 5
(8)抗抵赖机制
涵盖了安全技术抗抵赖、使用对称技术的机制、使用 非对称技术的机制。
(2)信息安全框架
涵盖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开放系统安全框架包括鉴别、 访问、机密、完整、安全、跟踪和告警框架,Internet协 议安全架构(基于VPN)。
(3)信息安全模型
涵盖开放系统互连高层安全模型、开放系统互连通用高 层安全、保护传送语法协议实现一致性声明形式表、信 息技术低层安全、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模型等。
安全标准
电子政务管理标准
我国电子政务标准 的主要内容
2)中国电子政务标准发展现状—1of 2
在标准化建设的研究方面,中国与国际同行业存在 较大的差距,尤其是在电子政务领域。
2002年1月,原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和国家标准 化管理委员会成立了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总体组, 全面启动电子政务标准化工作。
第三章 电子政务体系结构 《电子政务》 PPT课件

内网(机关内部办公网),主要运行党政决策指挥、宏 观调控、应急处理、监督检查等各类相对独立的电子政 务应用系统 。
专网(办公业务资源网),连接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党 政机关。专网上运行各级政府间的办公系统、行业部门 业务管理系统。专网与内网之间采取逻辑隔离。
外网(公共管理和服务网),主要用于政府信息发布, 向社会提供政府服务。
(3)政务内网可包括局域网、园区网、城域网、广域 网等,一般采用TCP/IP协议,IP地址要使用互联网的 保留地址。
我国电子政务体系 结构概述
电子政务的网络 结构
电子政务的总体 结构
电子政务系统框架
我国电子政务的组 织体系统结构
电子政务系统的结 构模型
政务外网与互联网
政府外网是政府业务专网,主要运行政府部门面向 社会的专业性服务和不需要在内网上运行的业务, 即“行政监管”和“公共服务”等所需要的不涉及 办公业务的服务。
我国电子政务的体 系结构
电子政务的网络 结构
电子政务的总体 结构
电子政务系统框架
电子政务的组织体 系统结构
电子政务系统的结 构模型
5.电子政务标准化支撑体系
体系的功能主要是保障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政务互联、 互通和互动。主要由六部分组成:
(1)总体标准; (2)应用标准; (3)应用支撑标准; (4)信息安全标准; (5)网络基础设施标准; (6)管理标准
政府内部的公文流转、审核、处理; 政府内部的各类专项业务管理系统; 政府内部面向不同管理层的统计、分析系统 领导事务管理系统; 涉及重大事件的决策支持系统;
我国电子政务体系 结构概述
电子政务的网络 结构
电子政务的总体 结构
电子政务系统框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 3、公共产品具有不可分割性。 l 4、公共产品的消费具有一定的外在利益。当某一个
人消费公共产品时,会给社会其他成员带来一定的利 益。 l 5、提供公共产品的部门全部属于第三产业。
电子政务理论基础(PPT 56)(1)
l 2、市场化的改革巳给中国带来了配置性效应
l 中国正处在新旧体制转轨时期,如何减少新旧体制的 摩成本,如何缩短新旧体制的僵持时间,如何建立有 效率的市场经济模式等等,这都可以成为中国经济学 家们的课题。
电子政务理论基础(PPT 56)(1)
l 4.2.3 网络经济
¡ 一、网络的历史发展
l 国际互联网络的英文名字是INTERNET,中文译为因 特网,它孕育于60年代的美国,经过70—80年代发育 渐趋成熟。1995年投入社会向公众开放,全面进人商 业化阶段。
电子政务理论基础(PPT 56)(1)
¡ 三、新制度经济学与中国的改革与发展
l 1、中国是制度经济学发展的最好土壤 l (1)是中国的改革和发展需要自己的制度经济学。有需
求必然有供给。
l (2)是中国经济学家们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劝底”有利 于发展制度经济学。
l (3)是中国的国情、中国的文化以及源远流长的历史有 利于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新制度经济学。
电子政务理论基础(PPT 56)(1)
l 4.1.3公共政策分析
¡ 一、公共政策的概念
l 公共政策概念中“公共”一词的含义可以概括为以下 几个方面:
l (1)以体现公共意愿为总体标准。 l (2)以解决社会公共问题为目标。 l (3)形成过程经由法定的民主政治程序。 l (4)由国家政府或其他公共权力机构具体制定和推行。
研究和掌握政治,找出其规律性,因此政治是一门科 学。
l 其次,在千变万化的现实政治中,必须具体问题具体 分析,机动灵活地解决政治问题,根据“时代特征” 和实际情况,制定战略策略,因此政治又是一门艺术。
电子政务理论基础(PPT 56)(1)
¡ 二、当代西方政治学
l (一)当代西方政治学历史
l 1、古代希腊罗马时期 l 公元前8—6世纪起,随着私有财产的出现,随着社会
¡ 四、行政管理的功能
l 1、维持
电子政务理论基础(PPT 56)(1)
¡ 五、行政管理的体制
l 1、系统性 l 行政体制是一个行政系统的静态表现。行政体制内部
的各个部分之间是密切相关的,并且具有整体功能。 行政体制又与外界环境不断发生着相互作用并在不断 变动着。 l 2、法制性 l 行政体制的确立是由法律化的制度规定的,行政体制 内部结构、类型,都是由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 l 任何重大的变动,都必须经过法律的程序,具有严肃 的法制性。 l 3、稳定性 l 行政体制要相对稳定,只有体制保持稳定,政令才能 畅通,各项行政管理活动才能顺利开展。
¡ 三、网络经济的特征
l 1、 融合是互联网技术的根本特征 l 网络经济的重要标志是:任何时间任何事物的相连性。
l 2、边际成本递减的法则
电子政务理论基础(PPT 56)(1)
l 4.1.2 行政管理学
¡ 一、行政管理的概念
l 马克思曾经给“行政”作过理论阐释,指出:“行政 是国家的组织活动”。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我们 可以给“行政”下一个比较具体的定义,所谓行政, 是指国家的政务推行与管理,即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 的组织与管理活动。
¡ 二、公共政策的体现形式
l 在现实中,政府发布和执行的公共政策可以具体地体 现为多种形式。方针、路线、战略、规划、规章、条 例、决定、办法、方法以及法律、法规等,都是公共 政策的具体体现形式。
电子政务理论基础(PPT 56)(1)
¡ 三、公共政策的社会作用
l 1、集中反映国家政治 l (1)政治系统中各种因素相互作用运作过程的核心就是
阶级分化和阶级矛盾的日益激化,希腊社会制度逐渐 由原始公社制过渡到奴隶占有制,产生了奴隶制国家, 出现了大规模的政治权力活动。随着政治活动的发展, 对政治活动的理论研究就应运而生。
l 2、中世纪时期
l 这个时期西方政治研究的最大特点,就是政治学与道 德观念道德理想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个时期一直延续 到16、17世纪、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基督教成为占统 治地位的意识形态。
¡ 二、行政管理的特征
l 1、阶级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l 阶级性规定政府管理的政治方向,社会性规定了政府
要对全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 l 2、理论性与应用性的统— l 行政管理学系统总结了具体的管理模式、程序、手段
和方法技术,因而又具有根强的实践性、操作性。
电子政务理论基础(PPT 56)(1)
l 3、规范性与权变性的统一
l 20世纪以来,特别是在1929年“大萧条”以后,宏观 经济学与福利经济学等学科也发展起来,为政府经济 行为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理论和方法。
l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是在西方不少国家政府加强了对 经济宏观管理,在这样的背景下,新的公共财经学便 发展起来了,因而也在这时期兴起了公共经济学的研 究热。这种新的公共财经学尽管依然注重政府财政收 支问题的研究。但是,它将政府的财政行为放在整个 经济发展的背景下,更注重分析财政收支对经济增长 和社会福利的影响。同时,新公共财经学还将研究领 域扩展到公共选择、公共物品和公共部门等领域,并 引入了政治学、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比较严谨的数理 分析方法,成为对政府经济行为进行广泛而系统研究 的新学科。
¡ 三、中国公共经济决策和执行体制发展的表现以 及仍需改进的地方
l 1、经过多年努力,中国在公共经济的决策和执行体 制改革方面取得了很多重大进展。
l (1)民主程度不断提高。 l (2)权力机关的实际作用加强。 l (3)纵向分权成果相对巩固。 l (4)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明显增强。 l 2、当然,中国公共经济决策与执行体制在民主、公
平、效率方面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的本质 要求相比还有较大的距离。
l (1)政府职能转变滞后
l (2)各级人大作为权力机关的地位与其实际发挥的职能 尚不相称
l
(3)政府由于本身职能转变不到位 电子政务理论基础(PPT 56)(1)
¡ 四、公共经济学发展历史
l 早在200年前的近代资本主义早期,初步形成了古典 的财政学(也称被作旧公共经济学)体系。
l 3、目标性
l 政策的目标性是指每一项政策都含有自己的方向和目 标。
l 4、实效性
l 政策的实效性是指公共政策的过程部包含着成本费用
和效益的关系。
电子政务理论基础(PPT 56)(1)
4.2 经济理论基础
l 4.2.1 公共经济学
¡ 一、公共经济与公共产品
l 1、公共产品的制作、设计意图就是要力争容纳多个 人同时进行消费。
电子政务理论基础(PPT 56)(1)
l 4.2.2 新制度经济学
¡ 一、新制度经济学研究的对象
l 简单地讲,新制度经济学就是用经济学的方法研究制 度的经济学。科思与诺思都强调了新制度经济学应该 研究人、制度与经济活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 二、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l 1、制度的构成与制度的起源。 l 2、制度变迁与制度创新,包括制度需求与制度供给。 l 3、制度、产权与国家理沦。 l 4、制度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
¡ 二、公共经济的划分及其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l 1、从公共产品使用价值的具体类别情况看,基本上 可以把公共经济划分为三大块。
l (1)是直接服务于生产和生活消费的部门 l (2)是服务于社会共同事物管理的部门 l (3)是劳动力的形成、开发和保护部门 l 2、下面我们将详细分析这三类部门对国民经济的具
l 3、早期资本主义时期
l 这个时期,商品生产开始发达起来,随着商品生产的 电子政务理论基础(PPT 56)(1)
l 4、十九世纪下半叶的资本主义时期 l 西方政治学者开始吸取其他学科和新兴学科所取得的
成就。生物学,心理学,地理学等新学科进入了政治 学的研究。 l (二)当代政治学的研究领域 l 1、外国、跨国政治体制和行为。 l 2、国际法、国际组织和国际政治。 l 3、方法论。 l 4、政治稳定和变革。 l 6、公共政策。 l 7、公共行政。 l 8、美国政治。
体影响。
l (1)首先,直接服务于生产消费活动的公共经济部门为 企业的生产、销售、投资、公共关系等活动提供基本 条件。
l (2)其次,直接服务于生活消费话动的公共经济主要意 义在于为居民生活Fra bibliotek费创造良好的基础。
l (3)再次,服务于生产和生活消费活动的公共经济活动 实质上是在为市场运转创造条件。
电子政务理论基础(PPT 56)(1)
电子政务理论基础(PPT 56)(1)
l 4、政治民主是阶级统治 l 政治民主是“大多数的统治”的政治形式,它是随
着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出现的。
l 5、政治党派划分基于阶级划分 l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党是阶级的组织,是阶级斗争发
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l 6、政治是一门科学和艺术 l 首先,政治是一种社会现象,人们可以用科学的方法
¡ 二、网络经济的概念
l 从狭义的角度来分析,网络经济是指与技算机网络特 别是与Intcrn网有关的经济。网络经济的主导产业是信 息技术产业和信息服务业。从广义上来讲,网络经济 是从经济的角度对未来社会的描述。从工业社会的产 业经济向未来社会的网络经济的转化是一种经济的变 迁。
电子政务理论基础(PPT 56)(1)
电子政务理论基础(PPT 56)(1)
2020/11/28
电子政务理论基础(PPT 56)(1)
4.1 政治理论基础
l 4.1.1 政治与政治学
¡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原理
l 1、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l 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对人类社会政治现象和政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