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语文粤教版必修4课件:《师说》

合集下载

粤教必修四课件:第17课《师说》 (共58张PPT)

粤教必修四课件:第17课《师说》 (共58张PPT)
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反对魏晋六朝以来浮华艳丽的文风,竭力主 张“文以载道”,提出了“惟陈言之务去”、 “辞必己出”的口号,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 极其深远。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说”是古文中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范围, 一般为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如《马 说》、《捕蛇者说》、《爱莲说》、《师说》 等都属于这一种文体。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写作背景
我国自古就有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但 在历史上的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玄学和佛 学的兴起,儒学一度衰落,师道也就愈来愈 不被重视,这种风气一直延续到了唐代。当 时仍沿袭着一种封建门阀制度,贵族子弟都 可以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他们无论 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因此,社会上产生 了一种“耻学于师”的恶劣风气,求师学道 往往会招来路人的讥笑。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导入新课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 教师辛勤的栽培。我国自古就有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 。但在历史上的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玄学和佛学的 兴起,儒学一度衰落,师道也就愈来愈不被重视,这 种风气一直延续到了唐代。当时仍沿袭着一种封建门 阀制度,贵族子弟都可以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 。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因此,社会上产 生了一种“耻学于师”的恶劣风气,求师学道往往会 招来路人的讥笑。但偏偏有一个人不顾流俗,勇为人 师,广招后学,培养文人。并以大无畏的气魄,抨击
1、人为什么要从师? a学者必有师; 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人非生而知之者。 2、作者认为从师的标准是什么?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思考:第一自然段提出了怎样的中心论 点?从哪几个角度对中心论点进行阐释?
提出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

高二语文课件第17课 师说4 (粤教版必修4)

高二语文课件第17课 师说4 (粤教版必修4)

人教版
高中语文必修3-师说
文章课后练习 l.下列划横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D ) A.郯子(tán) 六艺经传(zuàn) 贻(yí ) B.句读(dòu) 苌弘(cháng) 聃(rán) C.阿谀(yú) 授之书(sòu) 蟠(fán) D.或不焉(fǒu)谄媚(chǎn) 嗟乎(jiē) 2.下列句子中划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师说》以贻之 贻:赠送 B.不耻相师 师:老师 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道:风尚 D.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闻:懂得
) B
文章课后练习 说下边句子里加黑的词用作什么词类,作何解释。 1.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1.耻,用作动词,是“以……为耻”的意思。 2.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2.师,用作动词,是“以……为师”的意思。 3.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3.羞,用作动词,是“以……为羞”意思。 4.登泰山而小天下 4.小,用作动词,是“以……为小”的意思。 5.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5.奇,用作动词,是“以……为奇”的意思。
词类活用
方位名词作动词,低于 意动用法,以……为耻 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意动用法,以……为羞 意动用法,以……为师 名词作动词,学习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而耻学于师 小学而大遗 位卑则足羞 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
人教版
高中语文必修3-师说
文章字词积累
特殊句式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人教版
高中语文必修3-师说
文章字词积累
古今异义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无论,不论。
(今)没有。
古之学者必有师:(古)泛指求学的人、读书人。
(今)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特殊指示代词“所”与介 词“以”结合,译为㈠用来……办法(方式、工具、依据 等);㈡……的原因(或缘由)。(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语文:4.17《师说》课件(粤教版必修4)

语文:4.17《师说》课件(粤教版必修4)

今之众人:(古)一般人、普通人。(今)许多的人。
主 页
一词多义现象
古之学者必有师 吾师道也 吾从而师之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十年春,齐师伐我 名词,老师 动词,学习 意动用法,以……为师 动词,从师 名词,有专门技艺的人 名词,军队
一词多义现象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六艺经传 皆通习之 朔气传金柝 动词,流传 动词,传授 名词,古代解释经书的书 动词,传递,传送
• 从魏、晋以来,人们更不去拜老师。当今 之世,便不曾听说有谁要作别人的老师, 有这种想法,人们便总是七嘴八舌地嘲笑 他,认为他是个狂人。只有韩愈不顾流俗, 顶着世俗的嘲笑和侮辱,收召后辈学生, 还写了《师说》 这篇文章,并态度端正地 做别人的老师。世俗之人果然群聚而以为 怪事,纷纷咒骂,添油加醋地污蔑诽谤。 韩愈因此而得到了“狂”的名声,居住在 长安城中,连饭都来不及做熟,便急切地 避开别人的诽谤而东去任洛阳令了,象这 样的情形,已经发生不止一次了
通假字
通假异读 “受”通“授”,传授。
传道受业解惑 或不焉,或师焉
“不”通“否”。
主 页
诵读指导:
读准停顿
①惑/而不从师
②人/非•生而• 知之者 ③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④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⑤吾从/而师之 ⑥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内容简析
第一段:在正面阐述中提出论点。 古之学者必有师 人非生而知之者 从师的必要性
充分阐明它们之间的辨证关系。
主 页
语 言 特 点
• (I)整句散句结合。 • 整齐的排偶句和灵活的散句交错运用,配 合自然,错落有致。例如,第2段:“古之 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与“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亦远也,而耻学 于师”,是排偶句。接下去,“是故圣益 圣,愚亦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 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则是散句。而这 一长的散句中,“圣益圣,愚亦愚”和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 又都是排偶句。

【精品推荐】高中语文第四单元17师说课件粤教版必修4

【精品推荐】高中语文第四单元17师说课件粤教版必修4

韩愈写这篇文章赠给他的学生李蟠,其目的就是抨击时 弊,宣扬从师的道理。
四、识记字音
1.句读.( )
2.或不.焉( ) 3.郯.子( )
4.苌.弘.( )( ) 5.师襄.( )
7.子蟠.( )
8.经传.( )
10.阿谀.( )
6.老聃.( ) 9.贻.之( )
答案:1.dòu 2.fǒu 3.tán 4.chánɡ hónɡ 5.xiānɡ
答案:现代汉语语序:耻于师学
一、内容梳理
二、课文主旨 本文通过对从师学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阐述,批 判了社会上“耻学于师”的不良社会风气,从而鼓励大 家多向老师学习,多向圣贤学习,要“不耻相师”。
三、艺术特色
1.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形式整齐,气势 飞动,增强了表现力。
2.顶真修辞手法的运用,加强了句子之间的连接, 使论述环环相扣,严密紧凑。
三、一词多义
答案:1.名词,老师 动词,学习 名词的意动用法,
以……为师 动词,从师学习 名词,有专门技艺的人 动词,从师(学习) 名词,军队 2.连词,表并列 连词, 表转折,却 连词,表承接 连词,表承接,就 连词, 表承接,来 连词,表修饰 表陈述语气
四、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
气势雄壮,因此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 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之首。
二、写作背景
《师说》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是他三十五岁时在长安任国 子博士时写的。柳宗元很推崇这篇文章,在《答韦中立论 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 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 说》,因抗颜(端正容貌)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 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由此可见,《师说》 是针对时弊而写,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文言文(2)第17课师说课件粤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文言文(2)第17课师说课件粤教版必修4

6
语气词,表猜测,大概 语气词,起加强反问语气的作用
①耻学于.师 7.于④ ② ③于 其 不.其 皆 拘身 出 于.也于 时.,此则乎耻师焉
⑤师不必贤于.弟子
介词,向
介词,从 表被动 介词,对于 介词,比
四、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 ①吾师.道也 ②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2.名词的意动用法 ①吾从而师.之 ②孔子师.郯子
师:学习 下:低于
师: 以……为师 师:以……为师
(二)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用作名词
①吾未见其明.也 明:高明的地方
②小.学而大.遗
小:小的方面 大:大的方面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而耻.学于师
耻:以……为耻
五、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者,……也”表判断) ②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也”表判断) (二)被动句 不拘于时(“于”表被动) (三)倒装句 1.宾语前置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现代汉语语序:不知句读,不解惑) 2.状语后置 耻学于师(现代汉语语序:耻于师学)
第 17 课
师说
本课话题——尊师 一、从课本中积累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向
别人请教,不管地位高低,年龄长幼,只要有道之人,都可以 拜为老师向他学习。
二、从历史中积累 程颢、程颐兄弟俩是宋代理学大家。进士杨时,为了丰富自 己的学问,毅然放弃了高官厚禄,跑到河南颍昌拜程颢为师,虚 心求教。后来程颢死,他又跑到洛阳去拜程颢的弟弟程颐为师。 一日,他和朋友游酢一块儿到程家去拜见程颐,但是正遇上程老 先生闭目养神,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 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肯离去。等程颐睁开眼睛时,门外的雪已经积 了一尺多厚了,两个人仍然站在那里。这就“程门立雪”的故事。

粤教版必修4 第17课 师说 课件(56张)

粤教版必修4 第17课 师说 课件(56张)

师襄 (xiā) . .
栏目 导引
第四单元
文言文(2)
2.通假字
“受”通“授”,传授 (1)所以传道受 业解惑也 _______________ . “读”通“逗” (2)授之书而习其句读 者 _______________ .
栏目 导引
栏目 导引
第四单元
文言文(2)
◆ 背景呈现 ◆ 唐代的时候,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贵族子弟 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 可做。韩愈写《师说》的社会背景,可以从柳宗元《答韦中 立论师道书》中的一段话里看出。柳宗元说: “由魏晋氏以 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 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 , 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 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 矣。 ”由此可见,韩愈作《师说》 ,大张旗鼓地宣扬自己的观 点,是针对唐代人们以相互学习为耻的不良社会风气,在当 时是难能可贵的。
第四单元
文言文(2)
17 师

第四单元
文言文(2)
韩愈为李贺作辩护 李贺的父亲叫李晋肃,做过边疆的小官,没料到他的名字 竟给儿子带来了噩运。十八岁的李贺准备参加进士考试。但李 贺的才华早已引起了一些妒贤嫉能者的不安,他们上书朝廷, 说李贺父亲名字叫“李晋肃” ,因为“晋”与“进”同音,为 了避讳,李贺不能考进士。皇上竟剥夺了李贺参加进士考试的 权利。 韩愈听说后,愤愤不平,亲自提笔写了篇题为《讳辩》 的短论,为这位文坛奇才辩理,文中这样写道:父名“晋肃” , 子不得举“进士” ;若父名“仁” ,子不能为“人”乎?这篇文 章写得犀利有力,但是,同千百年来的封建传统相比,它也无 疑是以卵击石。李贺最终没能参加进士考试。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17《师说》课件1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17《师说》课件1

道授业
盛盛盛..
饭 气凌人
(1)dòu/ fǒu/ yú/ tán/ chánɡ/ dān/ pán/ yí (2)chuán/ zhuàn/ chénɡ/ shènɡ
2.识通假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______ (2)或师焉,或不焉______
(1)“受”通“授”,传授。 (2)“不”通“否”,不从师。
朋友,你可曾问过自己,你有一个怎样的秋天?不要 因为在这一个秋天里两手空空而沮丧,也不要因为别人的 丰厚而羡慕。人生路上有许多秋天,正等待你辛勤的汗水, 真诚的劳作去换取。
大地说,生活之秋是一座宝山,深入其中,你不会空 手而归。
去努力拥有属于你的秋天吧。
人生哲理
未上锁的门
在苏格兰的格拉斯,一个小女孩像今天许多年轻人一样, 厌倦了枯燥的家庭生活和父母的管制。她离开家,决心要做 世界名人。可过了不久,在多次挫折的打击下,她日渐沉沦, 终于只能走上街头,开始出卖肉体。许多年过去了,她的父 亲死了,母亲也老了,可她仍在泥沼中醉生梦死。
(((666)))也也 也师 吾 于于孔师 吾 于 吾 于孔 孔道 师 其其文道 师 其 师 其文 文之 道 身身子之 道 身 道 身子 子不也 也也何不也 也 也 也. .何 何. . . .传,,以传, ,以 以也 则则谓也 则 则.谓 谓..久 耻耻之久 耻 耻之 之矣 师师文矣 师 师文 文焉焉也焉 焉.也 也. .
珍爱秋天:在冬日里,当别人为玉食锦裘而奔波忙碌时, 你就会知道该如何蓄积你的心力。
珍爱秋天:在春日里,当别人臂挽情侣去做浪漫踏青 时,你就不会忘记自己咸涩的汗水一颗颗埋进你贫瘠的田 园。
珍爱秋天:在夏日里,当别人去纳凉避暑时,你就会 懂得该怎样在操持经营中嵌入不畏烤炙与风雨的执著……

粤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4单元 17 师 说

粤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4单元 17 师 说

点评:一旦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往往会造成社会效应。那就是不以学
习为荣,反以学习为耻,形成新的“读书无用论”。一个社会在经济高度发达
的时候,有时重利不重知,这也是造成不尊师重教的原因之一。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积累——生活中的素材 2015 年 8 月 21 日,李克强总理主持题为“先进制造与 3D 打印”的国务院 专题讲座,对这场为时不长的专题讲座,现场近百名“听众”先后报以 4 次热 烈的掌声,主讲人卢秉恒老院士最后起身致谢时,坐在他正对面的李克强总理 连连摊手示意老院士:“您请坐,您请坐!”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一日为 师,终生为父,中国从古至今便有尊师重教的优秀传统。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 专题讲座会上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向我们树立了尊师重教的学长形象。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第 4 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化含义迥
(1)吾师.道也(名词用作动词)学习
(2)或师.焉,或不焉(名词用作动词)从师学习
(3)君子不齿.(名词用作动词)同等看待
(4)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名词用作动词)低于
(5)孔子师.郯子(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6)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形容词用作名词)圣明的人,愚昧的人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3)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古义:普通人。 今义:大家,许多人。 (4)小.学.而大遗 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了。 今义: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给儿童、少年以全面的基础教 育。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5)吾从.而.师之 古义:两个词,“从”,动词,跟从;“而”,连词。 今义:连词,表目的或结果等;因此就。 (6)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古义:不一定。 今义:副词,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语文必修ⅳ粤教版第17课《师说》课件.

语文必修ⅳ粤教版第17课《师说》课件.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 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其可怪也欤!
4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B.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益:更加。 惑:迷惑。
文章论证严密,层层衔接,一气贯通,具有强大的说服力。韩愈这篇文章的 目的,在于论述师道的必要性,批判士大夫们不能尊师重道的不良风尚。整 篇文章从立论、论证到结论,都紧紧扣住这一点,有的放矢,理论联系实际 。文章开头第一段,先正面从理论上阐明师道的重要性,并提出选择老师的 标准,作为全篇文章的基本论题。接着第二段,就联系到当时的社会实际, 分三个层次,层层深入地揭露和批判当时人们对待师道的错误态度。最后 第三段,又从正面下结论,举出孔子的言论行动作为例子,目的也在加强结 论的说服力量。
整合你的思 路
(第1段) : 正面阐述观点, 提出择师标准。 (第2 ~ 3段) : 正反对比, 批判士大夫之族。 师说 (第4段) : 以孔子为例, 论证观点。 (第5段) : 交代写作缘由。
提升你的素养
立意深远 结构严谨
《师说》立意深远,高屋建瓴,从大处立论,又善于从阔处行文。首先强调 从师的渊源和重要性,突破了一般人对教师职责认识的局限,把教师的职责 从“授其书而习其句读”,扩大到“传道”“解惑”。其中又暗斥时人以 从师为耻。接着以“师”“惑”“道”“耻”等为中心话题,列举了“童 蒙之学”与“成人解惑”,“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古之圣人的 从师之举”,进行了深入而透彻的论证,从而将小学大遗、贵不及贱、今不 及古、圣益圣、愚益愚的不足为怪的缘由,揭示得入木三分,将从师的见解 阐述得极为精辟,对当时的耻师风确有校正之效。

高中语文 师说课件 粤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 师说课件 粤教版必修4
这是对他散文成就的最大肯定。 明人将韩愈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苏轼又称 他“文起八代之衰”,这是对他散文成就的最大肯定。
②“古文运动”是唐代文学史上的一次文学革新运动。它是针对六朝以来泛滥 的浮靡文风而发起的。韩愈和柳宗元是这场运动的主将。他们主张文章要像先秦两汉 散文那样“言之有物”,要阐发孔孟之道;反对六朝以来单纯追求形式美、内容贫乏 的骈俪文章;主张语言要新颖。对那些“言之有物”的古文也要“师其意而不师其 词”“言贵创新、词必己出”。经过这次古文运动,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的浮艳的 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
特殊句式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宾语前置,“之”为提宾标

不拘于时, 学于余。
被动句式
介宾短语后置
修辞探微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
解惑也。

……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作用
前后紧凑,气势通畅,前后事理有机联系, 充分阐明它们之间的辨证关系。
的。提醒他们改掉这种坏习惯,否则后果会 很严重。 再读文章最后一段文字,我想我们
就不难理解韩愈写这篇文章的感情了,那种 社会风气造成的忧心如焚是远远超过李蟠个 人勤学好问带给自己的喜悦的。(再读课文 最后一段)
② 1200多年过去了,今天我们身边还有 很多人在重复着唐人同样的错误,社会 上不尊重教师的现象比比皆是:家长袒 护孩子,辱骂老师;学生课堂和老师顶 嘴甚至围攻老师;学生在路上碰见老师 却形同陌路……,从这个意义上说,这 篇文章何尝不是写给今天的我们的呢?
说:是一种议论文体,一般陈述自己 对某事物的见解,可以先叙后议,也 可以先议后叙。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四第四单元17《师说》课件(共52张PPT)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四第四单元17《师说》课件(共52张PPT)

师 说
分论点一:“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 也难矣!”
3.以孔子从师的范例,进一步阐述师
生和师道的关系
分论点二:“圣人无常师”
4.说明写作缘起,激励后学者
重点虚词
❖ ①古之学者
1 结构助词。的
❖ 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2代词,这些
❖ ③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3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 ④句读之不知
❖ 2、用“……见……” 、“见……于……”表示被动,如: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3、用“为”、“为……所……” 、 “……为所……”表 示被动,如: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不者,若属 皆且为所虏;
❖ 4、用介词“受” 、“被”表被动,根据句意判断(意 念被动句),如:予犹记周公之被逮;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2.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①其若是,孰能御之?(《齐桓晋文之事》) ②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 专耳,岂他人之过载?(《送东阳马生序》)
(四)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 【归纳总结】
❖ 被动句常见形式有:
❖ 1、用“·······于······”、 “受……于……”表示被动, ❖ 如: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士大夫 师道不复,智反不能及 群聚而笑之 其可怪也欤(讽刺)
分论点与总论点关系: 从批评反面现象中进一步阐明总论点。
第四段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
固定
以……为师
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


比得上
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

粤教版语文必修四第17课《师说》ppt课件

粤教版语文必修四第17课《师说》ppt课件

唐代,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 仍有沿袭。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 崇文馆和国子学。他们无论学业 如
所以,韩愈觉得有必要写一写关于从师的 文章。
文章《师说》题解
“说”是古文中的一种议论文体,一般
《捕蛇者说》、《爱莲说》、《师说》等都
属于这一种文体。 “说”与“议”相比,随
生乎①吾前,其闻②道也固先乎③吾,吾从而师 之④;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 之:吾师⑤道也,夫⑥庸知⑦其年之先后生于吾 乎?是故无⑧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⑨, 师之所存也。 ① ③乎:介词,同“于”。前者为“在”,后者为
“比”。
②闻:知道,懂得。 ④师之:以之为师。“师”是名词的意动用法。 ⑤师:动词,学习。 ⑥夫:发语词。 ⑦庸:副词,表反问,岂,哪。知:管,过问。 ⑧无:无论,不分。
师 说
韩 愈
知 汝 远 来 应 有 意 好 收 吾 骨 瘴 江 边
云 横 秦 岭 家 何 在 雪 拥 蓝 关 马 不 前
欲 为 圣 明 除 弊 事 肯 将 衰 朽 惜 残 年
一 封 朝 奏 九 重 天 夕 贬 潮 州 路 八 千
左 迁 至 蓝 关 示 侄 孙 湘
文章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 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祖籍河北 昌黎,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因官吏部侍 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在 文学成就上,同柳宗元齐名,称为“韩柳”。他 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苏轼称其“文起八代 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唐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 宋 八 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 大 家 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文起八代之衰, 道济天下之溺。--苏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20/2020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 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 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 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 也欤!
7/20/2020
合作探究
第二部分的论点:
昔者之生道,谦也。余观夫中有足乐者,而或程门雪立 者,其真生道也。然则时过境迁也,日新月异也,时人生 道之不器,实伤吾衷。闻乎有生者,竟日毋重学,至于厌 矣。又有学之不精者,让师也,奇亦可怪欤!
师之于生者,其无为水之于鳞乎?鳞而得江者,龙矣; 生而得师者,贤矣。然其无为邪,无活水之吐息,无日月 精华之吸纳,无冲波逆折之溯游,龙之不得,固矣。毋自 省也,击水而怒,曳尾而嗔曰:“其水误我也!”嘻!其 亦谬哉!
7/20/2020
合作探究
作者表扬李蟠的理由是: 好古文 通习之 不拘于时、学于予
今之众人耻从师 ——使己愚
①抨击轻师世风 今之家长不善师——已与子俱愚
唯学
上流社会嘲相师——已与人俱愚
道当
是 从 ②树立从师典范
师师
, ③倡导复兴师道
《师说》全文结构:
①抨击轻师世风 (反列现象)
唯学 道当 是 从 ②树立从师典范 (正举范例) 师师
拓展延伸
我要“吐槽”!
④ “解句读”的学习同样重要,不宜轻视。 ⑤文中没有提及师道不传的原因,可能难以从 根源上解决问题。 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老师不比学生更
贤能难以服众。 ⑦认为郯子之贤不及孔子也是一家之言
从师之道说理之美
课后作业
仿照《师说》,写一篇《生说》, 在导学案中列出提纲
课后作业
愈曰: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得而知之乎,生 之所幸也。安得厌乎?生者,得一师耳,甘霖之天降,岂 得不敬乎?噫!时之人,谁得与归?(116韩玉弓)
韩愈

合作探究
• •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
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 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生乎吾 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 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 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 ③倡导复兴师道 (总收正反,呼应中心)
正反对比,先破后立

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
我为《师说》点赞!
第一次提出教师的职责,既概括又全面。 强调从师学习,能者为师,不耻下问,学而知
之,尊重老师等思想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结构精巧,始终以“从师”为脉络,古今对照 ,正反对比,加之引用、排比等手法的运用,显
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 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 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 于此乎?
7/20/2020
•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 则耻师焉,惑焉。彼童子之师,授之书 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 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 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7/20/2020
合作探究:第一段的主要观点
问题1:人为何要从师?
古之学者有师
(古代传统)
道要人传,业要人授,惑要人解 (教师职能)人非天才,人皆有惑( Nhomakorabea知实际)
合作探究:第一段的主要观点
问题2:以何人为师?
闻道先者为师 (唯道是师)
中心论点
唯学 道当 是从 师师

•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唯学 道当 是从 师师

今之众人耻从师 ——使己愚
①抨击轻师世风 今之家长不善师——已与子俱愚
上流社会嘲相师——已与人俱愚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 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 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 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得剪裁相当,错落有致。
……
拓展延伸
我要“吐槽”!
师不再是知识的独有者,现代社会师生关系的转变 可能不再是自上而下 的“传道”、“授业”。
文中强调的“道”与“业”局限于儒家学说, 当今的“道”有更丰富的内涵。
作者把“士大夫之族”在从师问题上的见识不如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看成反常,暴露了轻视劳动 人民的封建统治阶级的的偏见。
7/20/2020
合作探究
第五段的论点: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今之众人耻从师 ——使己愚
①抨击轻师世风 今之家长不善师——已与子俱愚
唯学
上流社会嘲相师——已与人俱愚
道当
是 从 ②树立从师典范
师师

•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 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 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