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控制(含文献综述、外文翻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综述
一、引言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的经济环境变幻莫测。金汇兑本位制的解体、布雷顿森林体制的终结、固定汇率制度让位于浮动汇率制度、金融全球化等等的发生使得世界金融体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持续20多年的债务危机作为80年代以来最重要的国际金融现象,更是对世界金融环境和金融全球化的进程产生了极具深远的影响。
欧洲货币体系危机、墨西哥金融危机、亚洲金融危机以及近年来的次贷危机使得更具流动性的融资手段逐渐取代传统的国际融资成为新的使用较多的融资手段。而商业银行作为金融系统中一大种类,其传统的业务诸如储蓄业务等业务的市场份额也在不断受到侵蚀。面对此种情况,商业银行除了要改善传统业务的经营模式,还需要从重新发掘新的利润增长点入手。
此外在金融管制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资金流动通过其他循环方式避开银行体系到达融资者,使得银行通过传统存贷业务赚取利差收入的能力不断降低即所谓的“金融脱媒”现象不时发生,导致金融机构逐渐从传统的存贷业务转向表外业务的发展。
表外业务虽然可以减少风险或将风险分散化,但风险依然存在不能消除,它只是从一个单位将风险转嫁到另一个单位。此外,如果银行过多的发展表外业务,并承担由此产生的过多的或有义务,那么一旦客户毁约,则隐藏的表外业务风险就会转化为暴露的风险使商业银行遭受巨大的损失。
二、主体
表外业务风险管理不断深入的研究离不开表外业务的不断创新,而表外业务的不断创新又离不开金融创新理论的发展,同样也离不开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的发展。在金融创新理论方面,影响比较大的有以下几个:
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曾出版《经济发展理论》一书,在书中他首次提出了创新理论。他认为,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函数,即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创新理论为日后金融创新和制度创新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石出。西
尔柏曾1983年发表《金融创新的发展》一文,运用直线程度模型详述了金融创新的动因。西尔柏认为,通常有两个方面的金融压制:一方面是外部约束,主要是政府等监管机构的管制;另一方面是内部约束,即金融企业制定的利润目标、增长率、资产比率等。这两个方面的金融压制,特别是外部条件发生变化而产生金融压制时,金融企业若是实行最优化管理和追求利润最大化,那将会从机会成本角度、金融企业管理影子价格与实际价格的区别这两方面来获得最大程度的金融创新希克斯和尼汉斯曾提出以“金融创新的支配因素是降低交易成本”为基本命题的金融创新理论。这个命题包含两方面含义:一方面,降低交易成本是金融创新的首要动机,交易成本的高低决定金融业务和金融工具是否具有实际意义;另一方面,科技进步导致交易成本降低是金融创新的实质在表外业务发展理论方面,影响比较大的有以下几个:
派尔提出了著名的“道德风险假说”,认为信息的不对称将会影响对于表内或表外业务所做出的选择,并使用委托一代理理论来解释表外业务的产生;保莫尔用竞争市场模型来说明表外业务,并认为表外业务的出现是商业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商业银行之间竞争的结果;克里斯·詹姆斯认为表外业务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投资不足的问题在表外业务风险监管方面,巴塞尔委员会曾于1994年发布《衍生产品风险管理准则》,此准则提出了针对表外业务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同年,委员会发布了《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此原则对表外业务的风险管理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并规定了监控表外业务风险的相关方法。Dara Kharmbat和Stetan W.Hirehe (2002)通过研究指出披露表外业务相关信息对于风险管理尤为重要,尤其是对金融衍生品来说,其一旦发生风险管理隐患,则可能对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带来影响。
自我国商业银行开展表外业务以来,国内许多专家学者都针对表外业务风险管理进行研究。
许漓萨认为商业银行从传统业务向表外业务扩散是一种趋势,商业银行在开发和发展表外业务时,必须坚持业务开拓与风险防范并重的原则,将风险防范与管理措施纳入可行性研究的范围。
李晶认为银行在发展表外业务时,不仅要注重信用风险、内部操作风险、利率风险、政策法规风险等,还应该适当考虑表外业务所带来的各种流动性风险以及可能产生的法律风险等等。孔祥林、刘文艳、付靖国认为由于表外业务提供的是非资金金融业务,且表外业务大多以金融机构的信用作为信用支付保证,其潜在风险远远大于表内业务,因此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表外业务管理法律法规,将表外业务的暗战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张汉飞( 2007)认为由于表外科目的特殊性,对其估价是十分困难的。常用的方法为索取权或选择权定价理论模型。此外由于表外业务的双重风险特性,过度使用表外业务金融工具可能造成极大的危害。
李芳( 2008)认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对表外业务缺乏足够的重视和统一的管理,且银行监管方面也存在诸多漏洞。虽然中国人民银行成立了金融稳定局,对于银行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协调作用,但是这个格局显然不能完全适用目前的发展形势。
陈雪梅,羊海燕( 2009)认为金融表外业务的过度开发和监管缺失是导致华尔街金融风暴的主要原因之一。由此暴露出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因此应该从注重金融基础产品发展入手,防止信息缺失等方面加强表外业务风险控制。
吴杰( 2010)认为应该正视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的现状,坚持业务开拓与风险防范并重的原则,强化表外业务风险控制。建议在完善表外业务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基础上,加快金融法制建设,保证表外业务有法可依。
耿欣爬、金文犀( 2010)认为加强银行表外业务的风险监管、实施有效的风险监管对策使银行的表外业务风险最小化与收益最大化已经成为商业银行业务管理中的关键。虽然我国的表外业务起步晚,但是我国的金融监管大格局更应该进一步完善表外业务的风险监管策略,有效、及时的控制管理表外业务风险。
三、结论
综上所述,在表内业务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商业银行意识到表外业务作为金融创新的成果,正日益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但是在大力发展表外业务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的认识到表外业务存在的风险也是多种多样的,而且伴随着表外业务的不断发展,风险呈现出更多种类来,不仅程度高而且管理难度也更大。诸如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也蕴藏在各类表外业务中。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还不完善,无论是从外部监管还是内部控制,无论是从法律角度还是专业人才都相当不成熟,所以我国商业银行要想发展好表外业务,必须从表外业务风险管理入手,尽快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法规,让表外业务开展工作做到有据可查,有法可依。提高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水平,确保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又快又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