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混凝土构件外观质量 黎顶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混凝土构件外观质量黎顶雪

发表时间:2017-11-24T17:08:19.220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21期作者:黎顶雪

[导读] 摘要:混凝土已经在很多领域应用了很多年,对其的研究也是越来越深入。

合浦县石湾镇水利站广西北海 536100

摘要:混凝土已经在很多领域应用了很多年,对其的研究也是越来越深入。对施工单位来讲也着重从外观质量上进行了许多年的不懈努力,但在混凝土施工和使用中仍然存在很多的误区,本文针对存在的诸多误区就使用普通水泥制造的混凝土,从它的表观颜色出发进行分析,提出几点意见,从混凝土构件外观质量出发得出几点其控制方法。

关键词:混凝土构件;外观质量;控制对比

一、混凝土表面颜色形成机理

混凝土构件的制作过程为:水泥(胶凝材料)加粗细骨料加水再掺加一定的外加剂经过拌和,拌和物经过浇筑、振捣、养生成型。混凝土内起着填充作用的胶凝材料—水泥包裹着整个骨料,混凝土构件表面充满了水泥浆,因此水泥的本色就是混凝土构件表面的颜色,这是基色。基色的深浅通过用水量、水泥的成分以及施工措施和环境的变化来实施。

混凝土除了基色外还充斥着其它的颜色。混凝土构件在脱离保护条件后,长期裸露于自然环境中,随着硬化过程的进行和多余水分的蒸发,在其表面渗及内部形成许多大小不一的毛细孔隙,通过光的折射、反射作用,从毛细孔内反射出骨料,主要是粗骨料的基岩颜色。

二、混凝土表面颜色形成的原因

1、基岩颜色的表观影响

基岩按原始状态分为两种,一种是经过化学加工前的水泥原料基岩,一种是只经过物理加工的骨料基岩。水泥制作原料基岩包括烧制前的生料和烧制后的熟料及外加掺合料。原料中所含的矿物成分如铬、铁等含量不一,因此最终同等级的水泥内各种成分含量存在差异性。这样最后形成的是混凝土表面基色存在根本的差异性:白、灰、红、青等各种不同的颜色。

作为混凝土的骨架——骨料,骨料的成分较为复杂,因此在混凝土内部通过光的折射、反射体现出来的颜色就不尽相同。由于骨料受水泥浆的包裹,裸露面积小,通过毛细孔折射光的面积较小,因此在混凝土表面形成的颜色就只是淡淡的骨料基岩颜色。

这些由于受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做到为了混凝土基色的一致性,而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选择,因此施工中只能认可这种现象。 2、施工工艺颜色的表观影响

混凝土施工工艺颜色受模板、施工措施、水灰比、环境温度等的影响,下面逐一进行分析。

(1)模板

混凝土成型必须使用符合要求的模板。而施工中除了在模板上使用隔离剂外难免会依附其它各种物质,在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以后,这些物质也便依附于混凝土构件表面,形成各种难看的污点,严重者将直接影响构件的外观质量。在模板比较光洁的情况下,混凝土表面的颜色不仅表现为基色,而且由于受隔离剂的影响,在混凝土构件表面将同时突出地表现出来,因此对隔离剂的选用尤为重要。

各种模板之间很难做到整体性,因此模板之间也就存在接缝。由于制造、使用、保养等原因造成模板之间的接缝不密贴,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透过不密贴的部位出现漏浆、漏水;由于水泥浆的流失和随着混凝土养生的进行水份的蒸发,在接缝不密贴部位就形成麻面、翻砂或在成青黑色或者是花斑毛面状(该处多为不密实状态)。

(2)施工措施

混凝土在施工中,由于使用工具的不当,将会在混凝土构件表面形成振动棒印,而影响构件外观效果。由于混凝土的过振造成混凝土离析出现水线状,形成类似裂缝状影响外观。

由于混凝土的不均匀性或者由于浇筑过程中出现较长的时间间断,造成混凝土之间形成青白颜色的色差、不均性。

由于施工中振动过渡,造成混凝土离析或者形成花斑状(石子外露点),不仅是外观质量差而且混凝土强度降低很多。

(3)水灰比

随着水泥水化反应和强度的增长以及各种环境的变化影响,混凝土内的水分蒸发,在混凝土内形成许多毛细孔,而在形成毛细孔的同时,在毛细孔内析出Ca(OH)2等结晶,这样透过光的折射,在混凝土表面形成白或灰白颜色,析出的晶体越多则颜色越白。

硅酸盐水泥加水后不久,拌合水即变成氢氧化钙饱和溶液,确切地说就是碱和氢氧化钙过饱和溶液,氢氧化钙从过饱和溶液中结晶析出,同时从水泥中主要成分:C3S和C2S与水的反应可以看出,生成了较多得氢氧化钙。很明显将会有更多的Ca(OH)2晶体析出。

2(3CaO.SiO2)+ 6H2O→3CaO.2SiO2.3H2O+3Ca(OH)2

2(3CaO.SiO2)+ 4H2O→3CaO.2SiO2.3H2O+Ca(OH)2

水泥用量越大,晶体越多,颜色越淡。

(4)环境等外在条件

混凝土在施工中,水泥的水化反应受环境的影响较大,尤其是受温度影响较大。当环境温度较低时,混凝土的原材料:粗细骨料、水的温度较低,混凝土最终入模的温度亦较低,水化反应较慢,强度增长较慢,在混凝土达到较高强度则花费的时间较长,水化反应得充分,析出的Ca(OH)2较少,因此混凝土成型后的外观颜色就呈现青色。相反,当温度较高时,混凝土原料吸热较多,温度较高,同时受拌和机具、运输机具、容器、模型的影响,造成混凝土入模温度较高,水化反应较快,较高的水化热致使混凝土内部温度迅速升高,析出的Ca(OH)2较多,因此颜色较多的表现为灰白色,混凝土虽然短时间内可以达到较高的强度,但后期增长有限。在实际的施工中,采取蒸汽养护或其它保温措施养护,但值得注意的是:升温不应只对混凝土加热而忽略了原材料的温度,因此升温的措施应当双管齐下。选择一个合理的混凝土入模温度和养护温度,对混凝土的强度增长最为有利,满足整个施工进度的需要。也就是说,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自然养护,在环境温度较低时,应对原材料和机具加热,成型后对混凝土加热养护,保持一定的湿度;在环境温度较高时,应对原材料、机具等降温,不需要再对混凝土加热养护,同时必须加强保水养护。

三、混凝土外观质量的控制对比

混凝土外观质量由于受水泥、粗细集料等的影响,是本色的质量;而受施工条件的影响,是随机变化的、不定的质量。因此要对外观质量进行控制只能从施工措施上入手,从各种施工条件中以及水泥本身的水化反应中析出的Ca(OH)2晶体等,在混凝土内部将形成破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