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导入趣味设计10种方法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课导入趣味设计10法
娱乐功能应该是语文教学的功能之一,且语文的其他功能往往需要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方能发挥出来。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发现,现在的学生更倾向于感性地学习,他们思维跳跃,观念超前,崇拜新生事物,追求寓学于乐。在学生戴着隐形眼镜放足奔跑时,教师却依旧架着老花镜步履艰难,这显然迂腐落后。
所以每个语文老师都应该携带一块磁铁,一进教室就吸住学生的眼球。用虎头、凤首来带动整个语文课拒绝平庸。
1.手机短信
短小精悍、情趣盎然的手机短信早已是E时代青少年的宠儿。如果在导语中适当运用,必将和学生碰撞出火花。我在上《项链》时的开场白——
大学时候,有一次上晚自修,突然“滴滴滴”手机响了,我一看,是一则短信:
“亲爱的!当我在大街上扭头离你而去的那一刻,你放声痛哭!听到你撕心裂肺的哭声,我的心软了,我舍不得你走,我怎么忍心离开你呢?!于是我便飞奔过去,一把抱住你,说……”
我故意戛然而止,问:“说什么?”
有个大胆的男生喊:“我爱你!”(众生笑)
我笑了,说:“你上当了!因为他说……说……说……这只小狗我不卖了!”(众生暴笑,那男生害羞垂头)
我紧接着引入正题:乍一看短信,我们感觉肯定是恋人分离呢!但最后才知原来是卖狗!回头想想,它的确没有戏弄我们——人家又没说是“人”,只是我们凭自我感觉罢了。所以,这就叫……(学生答:预料之外、情理之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预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经典作品《项链》。
2.笑话
每个人对笑话都是不会抗拒的,尤其是永远笑不够的学生。一上台就“整”一个笑话,必将使课堂沉浸于融洽的气氛中。我在上药时这样开头
——
给大家讲个笑话:从前有对父子极其迷信,每天早晨都要翻翻老皇历,看适宜做何事,忌讳做什么。一天,老头要出去办事,习惯性地翻开黄历——不好!上面说今天“不宜出门”,这可急坏了他。但他灵机一动:不宜出“门”,我翻墙头不行么?于是就去翻墙,由于土墙年久失修,塌了,把老头压在下面起不来。他大喊:“儿子救命!”儿子听到后说:“别急,我来翻翻黄历——不好!上面说今天‘不宜动土’,所以我不能救你!”结果老头活活被压死了。(学生笑)
我们在笑的时候,也感到悲哀——多么迷信、多么愚昧!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药》,讲的事也很愚昧:竟然有人认为人血馒头可以治病!……
3.打油诗
打油诗,听其名就感觉滑稽可笑、饶有趣味。若合理地引入导语,必将增色不少。有次上课——
同学们,我最近在杂志上看到一首很有意思的打油诗——多情是蠢猪,
痴情真糊涂。
无情才叫帅,
绝情最冷酷!
(众生笑)
当然这些话说得有些偏激,但是也真实地反映了某种不良现象。比如我们今天要学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就是如此。杜十娘是何等多情和痴情!李甲又是多么无情和绝情!
4.流行歌曲
很多学生都有心目的“fan”(偶像),对流行歌曲的魅力更是无法阻挡。老师如能时不时地兜出几首,定会让学生感觉:老师和我们是“一条线”的,从而觉得贴心。我在上鲁迅《祝福》时说:
大家有没有听过四大天王?(嘘,谁没听过)张学友呢?(当然)有没有听过张学友的《祝福》?(听过)谁能哼一段?(有男生站起唱:若有缘,有缘就会期待明天,你和我重逢在灿烂的季节……)同学们,张学友
的祝福唱得多么柔情!多么温馨!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祝福》却是沉重的、凄惨的,因为主人公竟在祝福的气氛中死去……
又例:
在上《心中的大佛》时,我说:孟庭苇在告别娱乐圈后,一直吃素,清心寡欲,还唱了一首歌叫《阿弥陀佛》,谁会唱?(学生骚动起来)可见,孟庭苇的心中有一个大佛。其实,每个人心里都应该有一座大佛。那作者心中的大佛是什么呢?下面来学习……
5.趣味新闻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每天,在这个世间发生的趣事,不胜枚举。(譬如,“搜狐”中的社会新闻很多都是趣事)它们贴近时代,反映现实,如若从中撷取几朵,必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致。
我在上朱光潜的《咬文嚼字》时引了两条趣闻:
其一:报载,山西某山区农村,偏僻闭塞、教育落后,很多人对外面世界一无所知。有一次记者去采访,碰到一村妇,当无意提到葡萄牙时,村妇顿时惊讶万分:“什么?葡萄牙?葡萄还有长牙的?我活了50多年,从来没听说过。”(生笑)
其二:近日浏览网上新闻,看到这样一件有趣的事:某县一名语文教师在讲解成语,突然,他大声说了一句话,接着迅速躲在讲台后面。等了一会儿才出来,说:“同学们懂了吗,这就叫做‘一言以避之’!”真是误人子弟!(生笑)
前一个例子错误地咬文嚼字,把“葡萄”和“牙”拆开理解,闹了笑话;后一个例子按字面理解,生吞活剥,也出了洋相。可见,有时候咬文嚼字真的很重要。好,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课文《咬文嚼字》。
6.幽默故事
爱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幽默、诙谐的故事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是课堂教学的润滑剂。譬如,在上《不求甚解》时我讲了一个故事——
有一个老太太做寿,满堂儿孙、亲戚朋友都纷纷送礼、问候。但有位客人没有买礼物,觉得不好意思,就提议做一首诗来祝贺。众人都很高兴,
客人便吟诵起来:
“这个婆娘不是人!”
大家听了很震惊,都斥责这个人胡言乱语。客人说:“别急,请听下一句——九天仙女下凡尘!”
好!好!众人转过了神,夸赞起来。客人又道:
“儿孙个个都是贼!”
这下老太太的儿孙可不干了,围过来要揍他。客人又说:“别忙——盗得仙桃庆寿辰!”
儿孙一听又乐了。众人都赞扬这首诗得好。
这个故事对我们很有启发,如果只看到第一句或第三句就认为是在骂人,便会误解。只有四句一起看,才发现是好诗。所以我们看问题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不能根据只言片语就妄加判断;而应该“不求甚解”(即把握大意和梗概)。下面就来学习课文《不求甚解》。
7.名人逸事
对于名人,学生知道的通常都是他们的本质或主要方面,往往对他们的侧面和一些小事不甚了解。但学生常常对此表现出浓厚的兴致。所以搜几则名人的鲜为人知的逸事,带到语文课上,定会取得不凡效果。
鲁迅恐怕是学生最为熟悉的作家之一。学生往往只知道鲁迅是严肃、深沉、激烈的,却不晓得鲁迅也有幽默、有趣的一面。在介绍鲁迅的时候,可以插入如下逸事:
鲁迅很讨厌理发,有时懒得数月不理。有朋友说:“看你的‘地球’,怎么还不削一削?多难看!”鲁迅一本正经地说:“噢!我掏腰包,你们好看!”后来实在看不过去了,才勉强去理一回。有一次走进一家理发店,理发师不认识鲁迅,见他衣着简朴,心想他肯定没几个钱,理发时一点也不认真。对此,鲁迅先生不仅不生气,还在理发结束后极随意地掏出一大把钱给他。理发师一数给了三倍的钱大喜,脸上立刻堆满了笑。过了一段日子,鲁迅又来理发,理发师见状立即拿出全部看家本领,“精雕细刻”地做,满脸写着谦恭。不料理毕,鲁迅并没有再显豪爽,而是掏出钱来一个一个地数给理发师,一个子儿也没多给。理发师大惑“先生,今天咋给这点? 您上回……”鲁迅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