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发展规划的理论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发展规划的理论基础

中国的旅游发展规划在世界上是独树一帜的,旅游规划的数量最多;旅游规划的层次最丰富,从到县、区;规划的内容差异明显,有总体规划也有具体的项目规划;所用的理论也呈多元趋势。旅游本身是一个复合型产业或者是产业的组合,而旅游发展规划也就运用了各种相关领域的理论和方法。

对这些不同领域理论的梳理,有利于我们了解旅游规划的现状,评价旅游规划的优劣,把握旅游规划的发展趋势。

旅游发展规划

游发展规划是以旅游的发展为主要目标指向的规划。国家旅游局《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第4条规定,旅游发展规划"应当坚持可持续发展和市场导向原则,注重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因地制宜、突出特点、合理利用,提高旅游业发展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首先,旅游发展规划需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和市场导向两大原则;其次,注重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使旅游的发展与环境的保护相结合,不可以以环境的损失为发展的代价;最后,旅游规划的目标是提高旅游业发展到社会、经济和环境三重效益,而不是单纯强调其经济效益。

旅游发展规划的内容应当包括"确定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提出旅游业发展目标,拟定旅游业的发展规模、要素结构与空

间布局,安排旅游业发展速度,指导和协调旅游业健康发展"。(《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第7条)旅游业的地位作用、发展目标、要素安排、空间布局是旅游发展规划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在实际工作中,一般都叫旅游总体规划。

国外一般有三种与旅游有关的规划,从微观到宏观,依次是旅游管理规划,旅游发展战略与政策规划,旅游总体规划。

旅游管理规划是从微观操作层面,去规划、设计景区日常的经营和管理,人力资源安排,年度促销方案等等。

区域旅游总体规划在国外比较少见,很难找到案例。往往是对具体的景区、国家公园进行旅游总体规划的编制。美国专门有个国家公园规划机构,专门负责对美国的国家公园进行总体规划的编制。加拿大也专门为班夫等国家公园编制了总体规划。由于编制总规的范围比较具体,这样的总体规划一般涵盖7个基本要素:组织的发展、社区参与、旅游产品开发、旅游产品促销、环境影响评估、社会影响评估、经济影响评估,以及相应的保障体系。现阶段国外的旅游规划编制特别强调的是社区参与、环境和社会影响评估。因为规划的真正价值只有在实施以后才能体现,而规划的实际实施要靠政府、社区、企业共同的努力。

国外用旅游战略与政策规划来解决发展目标、发展战略与政策的问题。这个规划比较宏观,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需要研究该区域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布局,客观分析旅游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最终提出相应的战略思路和相应的政策措施。这部分内容一

般不会涉及具体空间布局以及发展影响评估。

国内的旅游总体规划融合了西方三种规划的内容,例如,《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第十八条规定,旅游规划的内容包括:(一)综合评价旅游业发展的资源条件和基础条件;

(二)全面分析市场需求,科学测定市场规模,合理确定旅游业发展目标;

(三)确定旅游业发展战略,明确旅游区域与旅游产品重点开发的时间序列与空间布局;

(四)综合平衡旅游产业要素结构的功能组合,统筹安排资源开发与设施建设的关系;

(五)确定环境保护的原则,提出科学保护利用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的措施;

(六)根据旅游业的投入产出关系和市场开发力度,确定旅游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

(七)提出实施规划的政策和措施。"

当然以上内容会根据具体的规划范围以及地方需求的不同,内容的侧重点会相应的不同。这些要求清楚得表明,旅游规划需要融合多学科的理论体系,运用多学科的分析方法,去解决特定地区旅游的发展问题。

旅游规划的理论基础

旅游发展规划中的理论基本可以归结为4个大类:地理学理论、区域经济学理论、市场行销理论和旅游经济分析理论。

地理学理论

地理学的知识和理论主要应用于规划中的旅游资源条件和基础条件的评价。在地理学中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分类的基础上,形成了旅游资源的体系。

旅游规划中对旅游资源的分类大多遵循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旅游资源被分为八大类: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每一大类下又分出若干亚类,再分出若干基本类型。

在旅游规划编制之初,旅游资源评价是前期调查的工作之一。旅游资源调查的核心内容是资源调查和资源评价。旅游资源调查一般结合野外调查、访问座谈和问卷调查进行。旅游资源评价则结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定性评价普遍采用的是"三、三、六"评价体系,即三个价值评估(历史文化价值,艺术观赏价值和科学考察价值),三个效益评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以及六大条件的评估(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景观的地域组合条件,景区旅游容量条件,市场客源条件,投资条件和施工条件)。

定量评价主要用于对景区气候特征的评价。同时国外还有一些对某类景区的专门技术标准,如海水浴场、滑雪场的标准等。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对自然地理部分分类比较成熟、细致,对人文资源的分类还有可以商榷的地方。例如,人文活动主类

人事记录亚类下,有人物和事件两个基本类型。通常,人物和事件本事不能构成独立的旅游资源,它都需要与显示的建筑、遗址相结合。否则,这个人物和故事就是停留在历史书或者传说中,而不成为资源。只有将这些人物记录固化在某在具体的实物载体上,才成为旅游资源。

另外将旅游商品作为一个单独的资源主类是欠妥当的。《旅游规划通则》对旅游资源的定义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均称为旅游资源。旅游商品是旅游消费的重要部分,但就其本质而言,不构成旅游吸引,或者单单靠旅游商品,是不会激发旅游者到某地旅游的兴趣。其他旅游资源主类,如地文景观、水域景观、生物景观、建筑与设施等,本事具体旅游吸引力,可以引起旅游者旅游的愿望。而旅游商品,在伴随旅游的过程发生,旅游商品相对旅游,有着附属的性质。旅游商品与其他旅游资源主类有着较大的差异。

区域经济学理论

国内市县级以上旅游总规的一种重要任务是说明旅游业在区域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由于国内尚没有普遍编制旅游卫星账户,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以及旅游的产业地位问题,始终没有强有力的数据支撑。旅游总规是专家就当地旅游的产业地位向政府进言的途径。因而,区域经济理论在市以上级的旅游总规中被广泛应用。

旅游业在某一地区是否具有比较优势?旅游业能否最终成为支柱产业?一般而言,在比较优势基础上产生的产业部门能够成为主导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