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指南

合集下载

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和治疗指南

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和治疗指南

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和治疗指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系统性自身免疫病,以全身多系统多脏器受累、反复的复发与缓解、体内存在大量自身抗体为主要临床特点,如不及时治疗,会造成受累脏器的不可逆损害,最终导致患者死亡。

SLE的病因复杂,与遗传、性激素、环境(如病毒与细菌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

SLE患病率地域差异较大,目前全球SLE患病率为0~241/10万,中国大陆地区SLE 患病率约为30~70∕10万,男女患病比为随着SLE诊治水平的不断提高,SLE患者的生存率大幅度提高。

研究显示,SLE患者5年生存率从20世纪50年代的50%~60%升高至90年代的超过90%,并在2008~2016年逐渐趋于稳定(高收入国家5年生存率为95%,中低收入国家5年生存率为92%)。

SLE 已由既往的急性、高致死性疾病转为慢性、可控性疾病。

表2常用糖皮质激素的等效剂址药物类别药物名称等效剂bt(mg)短效氧化可的松20可的松25中效泼尼松5泼尼松尼5甲泼尼龙4长效曲安奈德4倍他米松0.60地塞米松0.75表3不同免疫抑制剂的适应证、优势及常处与更要不良反应免疫抑制剂主委适用人群优势常如与重要不良反应CIMRI⅛中里:度SLE患者①)中at度染期W炎患4.&假他为济学期和推持期的H效治疗.能降低亚发率w 最常嵬的不良反应为胃扬道不适.一些患杵会发生感柒刀制抑制与肝酸揪穿“LrtI干具有一定的致畸性.因it至少在停用6周后方可/«妊7M环SWR腋中亚度蚓肾炎.楙⅞精神狼施和SLE伴免疫性血小板渡少俅等m∙*∙*∙)中束度Jft庵灯炎思齐说导期和湾持期治疗均H效.是治疗SLE种经系统和曲液系统受累的有效免健抻制剂6机】意也不良反应为目顺道不适.如患心,甲吐等.IIIiRfflA,.旬初抑制是上案的不良反应.K期大剂母使阳会增加发生*解的危险.FW J明的生殖毒性和致酶性.建议妊愫前1-3个月停用I aa e米第米特增殖性凝疮肾炎【“⑹对一些增软他R疮盯炎有效.耐受性较好中-版米特会引起轩脏接害,口血压.白编施减少血.绿枭及一些并发症.由于■致■惘H.故建《毕前药物完全洗脱后方可贵试妊中视螺吟K中度拿WIF受*的SU:患N 在改善su:患柠皮肤,关B炎存和整体情况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八”】«E要不我反应为W修道不适,如Je心.里吐等.・液系统异常如黄Ifc.白掴宛减少与肝融授鲁IXr见.由JRii陶)川.故设仪妊快前1~3个月停用口”】他克莫可增殖性狼疮肾炎,难湎性般感W炎和NE伴免瘦性・小板减少建等1X"叫就肾炎的医导期促《特期治疗均有效.能降瑟或发率GL可用于治疗指湎件毁如W炎.尤其是以蛋白⅛为突出表现"a":'J)1他免使*M就睛支质面泰比.引起产更感染的风险较低奇见不良反应为闫肠道不适.一些患者会出现甘腌.肝断描客;肝功能•受撤品《凝少他克英司用SL用药期间应监裔肾毒性、・俄和**)环AUJ事地将炎和SLE伴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约“”年布索。

中医内科系统性红班狼疮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中医内科系统性红班狼疮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系统性红班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以多系统损害伴多种自身抗体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临床有发热、红斑、皮疹、脱发、血管炎、关节炎、胸膜炎、心包炎、贫血、血小板减少,以及心脏、肾脏、肺脏、神经系统的损害等异常表现。

根据其临床表现,可与中医学“阴阳毒”、“蝴蝶斑”、“日晒疮”、“鬼脸疮”等病名类似;而本病累及多脏器,伴有较多的脏腑证候,又可分属“痹证”、“水肿”、“黄疸”、“胁痛”、“心悸”、“悬饮”等范畴;后期多脏受累,则属“虚劳”范畴。

其基本病机是肝肾阴虚,热毒内盛,瘀阻脉络。

【诊断】1多见于青、中年女性,对日光有较高的敏感性。

2.不规则发热、关节痛。

3.皮疹有多形红斑、环形红斑、网状青斑、盘状红斑和面部蝴蝶形红斑等。

4.雷诺征、口腔溃疡、脱发、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

5.有肺、心、肝、肾、神经、血液等系统受损的表现。

6.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减少,血沉升高,血清清蛋白减少、球蛋白增高,IgG、IgA、IgM均增高,补体C3、C4、CHO下降,1E细胞、抗核抗体、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阳性。

【治疗】一、辨证论治本病以正虚气阴亏耗为本,热毒血瘀为标。

急性发作期以标实为主,治予清热凉血,解毒祛瘀;慢性缓解期以本虚为多见,当予益气养阴,滋补肝肾。

虚实之间,可互为交替出现或错杂并呈,宜兼顾调治。

1风毒热痹证发热,关节疼痛或红肿疼痛,呈游走性、多发性,可累及大小关节,纳食减少,苔薄黄腻,舌质红,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宣痹通络。

方药举例:秦丸丸加减。

秦充10g,苦参15g,黄连3g,防风、防己各10g,漏芦IOg,黄柏10g,乌梢蛇10g,忍冬藤30g,虎杖15g。

加减:兼有表邪,恶风,加川桂枝5g。

热盛烦渴,加生石膏30g,知母10g。

皮肤有红斑,加生地黄15g,炒丹皮10g,赤芍10g,水牛角片30g。

2.营热炽盛证高热烦渴,喜冷饮,面部或其他部位皮肤出现红斑,唇、舌、颊黏膜糜烂,吐血、蒯血、便血,精神恍惚,甚则神昏澹语,抽搐,舌质红绛或紫暗,脉数。

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指南

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指南

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指南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以多系统受累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遗传、环境因素及激活的自身免疫反应有关。

SLE可累及多个器官,包括皮肤、关节、肾脏、中枢神经系统等,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针对中国SLE患者的特点,中国医师协会风湿病学分会制定了《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指南》,具体内容如下:一、诊断标准1.199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修订的标准(强调抗核抗体和免疫球蛋白)2. 2024年Systemic Lupus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ng Clinics (SLICC)标准(修订免疫球蛋白和抗磷脂抗体)建议使用SLICC标准,辅以培养技术优化的方法检测抗核抗体。

二、治疗原则1.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根据不同系统的受累程度、临床病情以及个体特点进行调整。

2.早期治疗,以达到疾病控制为目标,预防并处理SLE活动期增殖性肾小球肾炎和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情况。

3.综合治疗,包括非药物治疗(教育、心理支持、合理锻炼等)和药物治疗(激素、免疫抑制剂等)。

三、治疗策略1. 一线治疗:全身症状轻微、无重要脏器受累者,使用短期低剂量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每日≤7.5mg)。

2. 二线治疗:症状加重、重要脏器受累者或糖皮质激素剂量需大于每日7.5mg者,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

3.RPC疗法:对于病情较重、免疫抑制剂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的患者,可考虑随机贴片环磷酰胺(RPC)疗法。

4.常规监测和注意事项:包括治疗药物的监测以及给予相关的免疫接种和疫苗。

5.临床研究和新药试验:鼓励患者参与临床研究和新药试验,以改善疗效和治疗质量。

四、临床提示1.注意性别和年龄因素:女性患者多于男性,SLE在生育过程中的影响也需要引起重视。

2.合理指导患者运动: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运动,维持关节功能和心肺功能。

3.防止感染:采取避免接触病原体、提高自身免疫力等措施,预防和应对感染。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治指南演示文稿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治指南演示文稿
临床表现不明显但实验室检查足以诊断SLE者,可暂称为亚临床型SLE。
第二十三页,共85页。
1987年SLE分类标准修订(上海)
1. 蝶形红斑或盘状红斑 2. 光敏感 3. 口腔黏膜溃疡 4. 非畸形性关节炎或多关节痛 5. 胸膜炎或心包炎 6. 癫痫或神经精神症状 7. 蛋白尿或管型尿或血尿 8. 白细胞<4000/mm3或血小板<10万/mm3或溶血性贫血 9. IFANA阳性 10. 抗ds-DNA抗体阳性,或狼疮细胞现象 11. 抗Sm抗体阳性 12.C3降低 13.皮肤狼疮带试验(非皮损区)阳性或肾活检阳性
10. 免疫学异 狼疮细胞阳性,或抗ds-DNA抗体阳性,或抗Sm抗体阳性,或

至少持续6个月的梅毒血清试验假阳性
第十五页,共85页。
82年修订的主要内容
➢ 去掉“脱发”和“Raynaud现象” ➢ 一些新的检测指标如“ANA”、“抗dsDNA”、“抗Sm”
对SLE具有更高的特异度和灵敏度被加入 ➢ “关节炎”的定义
第二十四页,共85页。
临床验证结果表明该标准对SLE的灵敏度达95.5%,特异度达 96.7%,与ARA标准比无显著差异;与前标准(1982年)比,在灵敏 度上两者相仿,特异度上则显著高于前标准。
进一步的研究结果提示,82年标准对早期SLE的诊断优于ARA 标准,这可能与该标准较多的引入现代免疫学检测指标如补体C3 和狼疮带试验等有关。
第九页,共85页。
“In the majority of conditions, classification criteria should not be used for the diagnosis of the individual patient.”

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治指南

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治指南

・诊治指南・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治指南(草案)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编者按】:风湿病学是内科学系的一个分支,是一门新兴的学科。

它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其发展速度却很快。

自!"#$年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成立以来,不到%&年,从事风湿病学的医生几乎遍布全国,现已有%&多个省市成立了风湿病学分会或学组。

在学术领域,它更是充满生机,异常活跃。

风湿病学领域中的新概念、新术语不断涌现,新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断被阐明,新的检查手段和新的治疗方法不断地被应用于临床。

但是,应该看到,目前国内风湿病学的发展仍不平衡,与国际风湿病学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至今仍有许多医师片面地认为风湿性疾病就是“关节炎”、“关节痛”或“痹证”,甚至错误地认为,类风湿因子阳性即患了“类风湿关节炎”,“抗’”增高则患了“风湿性关节炎”。

因此,大量的风湿病人得不到及时和正确的诊治,从而导致残疾或死亡。

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的负责人指出:“当前,对致死的疾病给予了很大努力,但忽视了致残的疾病,而后者对社会和经济上的负担很可能大于前者”。

()’将%&&&—%&!&年指定为“关节炎年”,此!&年中的每年!&月!%日为“世界关节炎日”,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各国卫生部门及医护人员对风湿性疾病的认识,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防治风湿性疾病,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致残率和死亡率。

为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负责,使全国不同地区、不同专业的医务人员对风湿性疾病有较全面、正确的认识,并使医务人员在诊治病人的过程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提高医疗质量,避免医疗纠纷,必需规范临床诊治行为。

为此,在卫生部、中华医学会的直接领导下,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制订了常见《风湿性疾病诊治指南》。

《诊治指南》有两个特点,即先进性和实用性。

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美国和欧洲的风湿性疾病的《指南》以及国内外的最新资料,力求与国际接轨,体现当今先进的诊治水平。

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指南

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指南

S E 的皮肤症状是全身症状 的一部 L 分 ,常在早期 出现,包括面部皮 疹、皮肤血管 炎、黏膜 损害及盘状 红斑等 。 蝶形红斑:这是本病所特有 的症状 ,皮损 以鼻梁为 中心在两颧部出现 红斑 ,两侧分布如蝶状 ,境界一般 比 较清楚 ,扁平或因局 部浸润轻度 隆起 。严重者可见有局 部水肿 ,甚至出现水疱 ,炎症消退 时可 出现鳞屑 、色素 沉着,大部分病例皮疹消退后不 留痕迹 。 盘状红斑 :黏膜损害常见在上唇皮肤部分及下唇唇 红部位出现红斑、脱屑 ,境界清楚,有的伴有轻度萎缩。 皮肤血管炎:阳性率 约 5%,表现 虽无特异性 ,但 0

ODtl 远O rUF SCC T A A T育 r Il 黝r  ̄OA c Er
第第 ・1 2 0・1 01总5 96上刊 11第期 1期半 卷月 月 年
系统 性 红斑 狼疮 诊 疗指 南
中华 中 医药 医学 会
关 键词 :系统性 红斑 狼疮 ;诊疗 标准 ; 中医药标 准化 d i 0 9 9 .s .6 22 7 . 1 . .9 o :1 . 6  ̄i n1 7 -7 92 11 0 9 3 s 0 1 文章编 号 :1 7 — 7 9( 0 1 1- 1 60 6 2 2 7 2 1 )一 1 4 —3 0
者 都 有 这 种 症 状 , 常侵 犯 踝 、 腕 、 膝 、 肘 及近 端 指 间关
死亡。本病好发于 生育年龄女性,女: 男为 7 :。近代 ~91 中医学家根据本病 的临床表现称之为 “ 红蝴蝶疮 ” 热 、“
毒发斑 ” 阴毒发斑 ”等。 、“ 1 诊 断依 据
节 ,多呈游走性关节痛 ,大关节可 以肿痛、压痛 ,但红 肿 的不多,而小关节则常伴有轻度红肿 。关节痛尤其是 关节 炎可 以作为本病病情活动 的一种表现 。 肾脏受累 :肾脏常受累。肾损害可出现在本病 的任 何阶段 ,有时在发病 多年后才发生 ,但 以 1 ~2年较 多, 并 随着病程的迁延而增多 ,发生率约 7%。分为肾炎型 5 或 肾病型 ,表现为蛋 白尿、氮质血 症、高胆 固醇血症和 低血清蛋 白血症 。在临床 上肾外表现 与肾损害并无 明显 平行关系 ,有明显红斑的患者,不 一定有 肾损害 ;相反

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指南ppt课件

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指南ppt课件

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的挑战与解决策略
诊断挑战
疾病早期症状不典型,误 诊率高,需要加强多学科 联合诊断及提高医生对疾 病的认识。
个体化治疗
患者之间存在较大异质性 ,需要发展个体化治疗方 案以提高治疗效果。
并发症处理
系统性红斑狼疮常伴有多 系统损害,需要综合评估 患者情况,合理制定治疗 方案。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未来研究方向和展望
皮肤黏膜表现
常见蝶形红斑、盘状红斑、口腔 溃疡、光过敏、脱发等。
关节肌肉表现
关节痛、关节炎、肌痛、肌无力 等。
血液系统表现
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 等。
神经系统表现
头痛、癫痫、精神异常等。
肾脏表现
肾炎、肾病综合征、肾功能不全 等。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标准
11项标准中符合4项或以上可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包括颧部红斑、盘状红斑、光过敏、口腔溃疡、关节炎、浆膜炎、肾脏 病变、神经系统异常、血液学异常、免疫学异常(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等)以及抗核抗体阳性。
遗传因素
SLE具有遗传倾向,家族聚集现象 较为常见。某些基因变异与SLE易 感性相关。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如病毒感染、紫外线照射 、药物等也可能诱发SLE。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危害和影响
多器官受累:SLE可导致全身多器官 受累,如皮肤、关节、肾脏、心血管 、神经系统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 量。
心理负担:由于SLE病程长、易复发 ,患者需要长期治疗和随访,给患者 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和经济压力。
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 指南ppt课件
汇报人:XXX 2023-11-21
目录
• 系统性红斑狼疮概述 •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 •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管理与预防 •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

SLE诊疗指南解读

SLE诊疗指南解读

SLE诊疗指南解读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影响皮肤、关节、肾脏、心脏和中枢神经系统等多个器官系统。

其临床表现多样化,病情轻重不一、为了提供给医务人员科学可靠的诊断和治疗依据,世界各地制定了相应的SLE诊疗指南。

本文将对SLE诊疗指南进行解读。

诊断1.疾病的全身表现:指南认为,诊断SLE首先应该对病人是否出现全身症状进行评估,如疲劳、食欲不振、发热等。

此外,还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疾病。

2.皮肤损害:皮肤损害是SLE经常出现的特征性表现,指南建议通过全身皮肤检查,检测是否出现狼斑、皮肤溃疡、鳞屑性红斑等症状。

3.免疫学检测:免疫学检测对于SLE的诊断也非常重要。

指南建议进行ANA(抗核抗体)检测,90%以上的SLE患者可发现ANA阳性。

同时,抗双链DNA抗体、抗Sm抗体等的检测也有助于SLE的诊断。

4.肾脏损害:SLE肾脏损害是其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指南建议进行尿液检查、肾活检、肾功能指标等检查,以评估肾脏是否受损。

治疗1.非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旨在缓解症状、减轻疾病的活动性。

这包括休息、避免阳光暴露、合理饮食等。

此外,定期进行体检和血液检查,以及心理疏导等措施也是重要的非药物治疗手段。

2.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SLE的关键治疗方法。

根据病情的轻重,可以选择使用非甾体消炎药、抗疟药物、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不同的药物。

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时,需要根据病情调整剂量,并谨慎应用以避免不良反应。

3.注意事项:指南还提醒医务人员在治疗SLE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尽可能选择副作用小、疗效好的药物;②根据患者的需求和病情,灵活调整药物的剂量和治疗方案;③定期监测血液、肾功能、免疫学指标等,及时调整治疗方案;④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提供必要的心理疏导和支持。

总结SLE诊疗指南提供了针对SLE的科学诊断和治疗建议,有助于医务人员在临床工作中更好地把握病人的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然而,指南并非一刀切的规定,医务人员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来进行个体化治疗。

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方案

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方案
1.定期随访:SLE患者需每3个月进行一次随访,监测病情变化。
2.评估指标:包括疾病活动度、药物副作用、生活质量等。
3.根据随访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五、注意事项
1.患者需遵循医嘱,按时按量服药,不得擅自更改药物剂量。
2.避免使用可能诱发或加重SLE的药物,如某些抗生素、抗真菌药等。
二、治疗原则
1.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性别、生育需求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2.综合治疗:采用药物治疗、心理干预、营养支持、康复训练等多种治疗手段,全面改善患者症状。
3.长期随访:SLE患者需长期随访,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合法合规:治疗方案需遵循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患者权益。
三、具体治疗方案
1.药物治疗
(1)抗炎治疗: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可用于缓解关节疼痛、肌肉疼痛等症状,如布洛芬、萘普生等。
(2)抗疟治疗:用于治疗皮肤和黏膜损害,如氯喹、羟氯喹等。
(3)糖皮质激素:泼尼松、甲泼尼龙等药物可迅速控制病情活动,降低自身免疫反应。
(4)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环孢素等药物用于抑制免疫系统,降低疾病活动度。
(5)生物制剂:针对特定炎症因子进行治疗,如利妥昔单抗、贝利木单抗等。
(6)对症治疗:针对患者出现的具体症状,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如抗高血压药、抗血脂药等。
2.心理干预
SLE患者常面临较大的心理压力,需进行心理评估,并根据患者心理状况给予心理支持。心理干预包括心理咨询、心理疏导、认知行为疗法等。
3.生活方式调整
三、具体治疗方案
1.药物治疗
(1)非甾体抗炎药:用于缓解关节疼痛、发热等症状,如布洛芬、萘普生等。

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指南

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指南
激素。
治疗
• (二)羟氯喹 • (1)对无禁忌的SLE患者,推荐长期使用羟氯喹作为基础治疗。 • (2)服用羟氯喹的患者,建议对其进行眼部相关风险评估:高风险的患者建议
每年进行1次眼科检查,低风险的患者建议服药第5年起每年进行1次眼科检查。 • (三)免疫抑制剂 • (1)对激素联合羟氯喹治疗效果不佳的SLE患者,或无法将激素的剂量调整至
硫唑嘌呤等控制病情。
治疗
• (九)如何选用非药物干预措施对SLE患者进行治疗 • 调整生活方式有助于SLE治疗。SLE患者应遵循下述原则: • (1)避免接触常见的危险物质。 • (2)防晒。 • (3)适度运动。 • (4)注重心理支持。 • (5)戒烟。 • (6)补充维生素D 。
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指南
概念与定义
•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系统性自身免疫病,以全身多系统多脏器受累、 反复的复发与缓解、体内存在大量自身抗体为主要临床特点,如不及时治疗, 会造成受累脏器的不可逆损害,最终导致患者死亡。
• SLE的病因复杂,与遗传、性激素、环境(如病毒与细菌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
治疗原则和目标
• 1.治疗原则 • 早期、个体化治疗,最大程度地延缓疾病进展,降低器官损害,改善预后。 • 2.短期目标 • 控制疾病活动、改善临床症状,达到临床缓解或可能达到的最低疾病活动度; • 3.长期目标 • 预防和减少复发,减少药物不良反应,预防和控制疾病所致的器官损害,实现
病情长期持续缓解,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钙调蛋白酶抑制剂或硫唑嘌呤治疗,并建议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严格控制血压。 • (4)诊断与鉴别诊断:建议通过临床表现、血液学与脑脊液检查以及神经影像学 表现对神经精神狼疮进行诊断,并与抗磷脂综合征引起的神经症状进行鉴别。

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治指南(2003年)

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治指南(2003年)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分类标准主要包括11项指标。首先,颧部红斑指的是面颊部出现的蝶形红斑,这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典型表现之一。其次,盘状红斑是指片状高起于皮肤的红斑,常伴有角质栓形成和萎缩。光敏感也是一项重要指标,患者在日晒后会出现新的皮肤损害或原有皮肤损害加重。此外,无痛性口腔溃疡、关节炎、浆膜炎如胸膜炎或心包炎、肾炎如蛋白尿或管型尿等也是诊断的重要参考。神经系统异常如癫痫发作或精神病也需考虑在内。同时,血液系统异常如溶血性贫血、白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减少或血小板磷脂抗体阳性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最后,抗核抗体阳性也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一个重要特征。当患者符合上述11项中的4项或4项以上时,即可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

2023版《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规范》解读PPT课件

2023版《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规范》解读PPT课件

家庭护理与康复指导
家庭护理
培训患者和家属掌握基本的护理技能 ,如皮肤护理、口腔护理、预防感染 等,降低并发症风险。
康复指导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康复需求,制定个 性化的康复计划,包括运动康复、职 业康复和社会康复等,促进患者全面 恢复。
长期随访和效果评价
长期随访
建立长期随访机制,定期评估患者的病情、治疗效果和药物副作用,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补体
免疫球蛋白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补体水平常降低,反 映免疫复合物形成及组织损伤。
IgG、IgA、IgM等免疫球蛋白可升高,提 示免疫功能紊乱。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根据美国风湿病学会(ACR)或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制定的诊断标准进 行综合判断。
鉴别诊断
需与其他结缔组织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等)、感染性疾病、肿瘤等 疾病进行鉴别。在鉴别诊断过程中,需关注各种疾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 影像学检查等方面的差异。
注意事项
并发症处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 行,避免自行调整药物或停药 。
05
患者管理与教育
患者心理支持与生活质量保障
心理支持
提供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和心理教育,帮助患者减轻焦虑、 抑郁等负面情绪,增强治疗信心和自我管理能力。
生活质量保障
关注患者的疼痛、疲劳、睡眠障碍等症状,提供对症治疗和 康复建议,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023版《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 规范》解读
汇报人:xxx 2023-12-12
目 录
• 规范概述与更新背景 • 诊断方法与标准 • 治疗策略与方案选择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 患者管理与教育 • 总结与展望
01
规范概述与更新背景

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指南

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指南

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指南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其特点为自发性起病、病情反复迁延,并与其他自身免疫病有交叉重叠现象。

SLE患者血清中含有多种抗体,导致组织损伤和多个系统和器官损害。

女性患病率高,近年来重庆地区女性发病率约为77%,平均年龄为10.7岁。

我国SLE患病率约为7/1万,儿童SLE患病率约为0.5-0.6/10万。

根据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标准(ACR 1997),符合以下11项中任何4项或4项以上者,可诊断SLE:蝶型红斑、盘状狼疮、日光过敏、口腔溃疡、关节炎、浆膜炎(胸膜炎或心包炎)、肾病变(蛋白尿>0.5g/24h或持续+++)、神经系统异常(抽搐或精神症状,除药物或其他原因)、血液学异常(溶血性贫血、白细胞<4.0x109/L至少2次以上、淋巴细胞<1.5x109/L、血小板减少<100x109/L)、免疫异常(抗dsDNA抗体效价增高、抗Sm抗体阳性、抗磷脂抗体阳性)、抗核抗体阳性。

评估SLE病情活动度时,应使用SLEDAI评分,该评分以评估前十天内的症状和检查为准,总分为105分。

评分为5-9分时,为轻度活动,多无明显器官受累;评分为10-14分时,为中度活动,伴有内脏器官的累及但程度相对较轻;评分≥15分时,为重度活动,常有重要器官严重损伤,即为重症狼疮。

总之,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其病情迁延反复,女性患病率高。

诊断标准为符合11项中任何4项或4项以上。

评估SLE病情活动度时,应使用SLEDAI评分。

及时诊断和治疗对于SLE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SLE患者可能出现视网膜病变,如絮状渗出、视网膜出血、严重的脉络膜渗出或出血以及视神经炎。

但需要排除高血压、感染和药物等因素。

此外,新发的感觉或运动神经病、严重持续的头痛、脑血管意外、溃疡、坏疽、痛性指端结节、甲周梗死、片状出血或血管造影证实存在血管炎等都需要注意。

SLE患者还可能出现关节炎、肌炎、管型尿、血尿、蛋白尿、脓尿、皮疹、脱发、粘膜溃疡、胸膜炎、心包炎、低补体、抗ds-DNA抗体等症状。

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及治疗指南-PPT课件

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及治疗指南-PPT课件

2.1 SLE常见临床表现 鼻梁和双颧颊部呈蝶形分布的红斑是SLE特 征性的改变;SLE的皮肤损害包括光敏感、 脱发、手足掌面和甲周红斑、盘状红斑、 结节性红斑、脂膜炎、网状青斑、雷诺现 象等。SLE口或鼻黏膜溃疡常见。对称性多 关节疼痛、肿胀,通常不引起骨质破坏。 发热、疲乏是SLE常见的全身症状。
2.2.3血液系统表现:贫m和(或)n细胞减少 和(或)血小板减少常见。贫血可能为慢性病 贫血或肾性贫血。短期内出现重度贫血常 是自身免疫性溶血所致,多有网织红细胞 升高,Coomb’s试验阳性。SLE可出现自细胞 减少,但治疗SLE的细胞毒药物也常引起白 细胞减少,需要鉴别。血小板减少与血清 中存在抗血小板抗体、抗磷脂抗体以及骨 髓巨核细胞成熟障碍有关。部分患者在起 病初期或疾病活动期伴有淋巴结肿大和(或) 脾肿大。
2.2.4心脏、肺部表现:SLE常出现心包炎, 表现为心包积液,但心包填塞少见。可有 心肌炎、心律失常,重症SLE可伴有心功能 不全,提示预后不良。SLE可出现疣状心内 膜炎(Libman—Sack心内膜炎),目前临床少 见。可有冠状动脉受累,表现为心绞痛和 心电图sT_T改变,甚至出现急性心肌梗死。 除冠状动脉炎可能参与了发病外,长期使 用糖皮质激素加速了动脉粥样硬化和抗磷 脂抗体导致动脉血栓形成,可能是冠状动 脉病变的另2个主要原因。
2.临床表现
SLE好发于生育年龄女性,多见于15.45岁年龄段 ,女: 男为7~9:1。在美国多地区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SLE的患病率为14.6.122/10万人;我国大样 本的一次性调查(>3万人)显示SLE的患病率为70/ 10万人,妇女中则高达113/10万人。SLE临床表 现复杂多样。多数呈隐匿起病,开始仅累及1.2 个系统,表现轻度的关节炎、皮疹、隐匿性肾炎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部分患者长期稳定在亚 临床状态或轻型狼疮,部分患者可由轻型突然变 为重症狼疮,更多的则由轻型逐渐出现多系统损 害;也有一些患者起病时就累及多个系统,甚至 表现为狼疮危象。SLE的自然病程多表现为病情的 加重与缓解交替。

SLE诊疗指南

SLE诊疗指南

SLE诊疗指南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治指南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1upus erythematosus,SLE)是自身免疫介导的,以免疫性炎症为突出表现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

血清中出现以抗核抗体为代表的多种自身抗体和多系统受累是SLE的两个主要临床特征。

对于SLE的诊断和治疗应包括如下内容:1.明确诊断; 2.评估SLE疾病严重程度和活动性;3.拟订SLE常规治疗方案;4.处理难控制的病例5.抢救SLE危重症;6.处理或防治药物不良反应;7.处理SLE患者面对的特殊情况如妊娠、手术等。

其中前3项为诊疗常规,后4项常需要有经验的专科医生参与和多学科的通力协作。

[临床表现]SLE好发于生育年龄女性,多见于15—45岁年龄段,女:男为7—9:1。

美国多地区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SLE的患病率为14.6—122/10万人;我国大系列的一次性调查在上海纺织女工中进行,显示SLE的患病率为70/10万人,女性则高达113/10万人。

SLE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多数呈隐匿起病,开始仅累及1—2个系统,部分患者长期稳定在亚临床状态或轻型狼疮部分患者可由轻型突然变为重症狼疮,更多的则由轻型逐渐出现多系统损害;也有一些患者一起病就累及多个系统,其至表现为狼疮危象。

SLE的自然病程多表现为病情的加重与缓解交替。

1.全身表现:患者常常出现发热,可能是SLE活动的表现,疲乏是SLE常见但容易被忽视的症状,常是狼疮活动的先兆。

2.皮肤与黏膜:在鼻梁和双颧颊部呈蝶形分布的红斑是SLE特征性的改变。

SLE皮疹无明显瘙痒,明显瘙痒者提示过敏,免疫抑制治疗后的瘙痒性皮疹应注意真菌感染。

3.关节和肌肉:常出现对称性多关节疼痛、肿胀,通常不引起骨质破坏。

4.肾脏损害:又称LN,表现为蛋白尿,血尿、管型尿,乃至肾功能衰竭,50—70%的SLE病程中会出现临床肾脏受累,肾活检显示几乎所有SLE均有肾脏病理学改变。

WHO将LN病理分型为;I型正常或微小病变,II型系膜增殖性,III型局灶节段增殖性,Ⅳ型弥漫增殖性,V 型膜性,VI型肾小球硬化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章系统性红斑狼疮【概述】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自身免疫介导的,以免疫性炎症为突出表现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

血清中出现以抗核抗体为代表的多种自身抗体和多系统受累是SLE的两个主要临床特征。

对于SLE的诊断和治疗应包括如下内容:1.明确诊断,2.评估SLE疾病严重程度和活动性,3.拟订SLE常规治疗方案,4.处理难控制的病例,5.抢救SLE危重症,6.处理或防治药物副作用,7.处理SLE患者面对的特殊情况,如妊娠、手术等。

其中前3项为诊疗常规,后4项常需要有经验的专科医生参与和多学科的通力协作。

【临床表现】SLE好发于生育年龄女性,多见于15~45岁年龄段,女:男为7:1~9:1。

美国多地区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SLE的患病率为14.6~122/10万人;我国在上海纺织女工中进行的大系列一次性调查,显示SLE的患病率为70/10万人,女性则高达113/10万人。

SLE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多数呈隐匿起病,开始仅累及1~2个系统,表现轻度的关节炎、皮疹、隐匿性肾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部分患者长期稳定在亚临床状态或轻型狼疮,部分患者可由轻型突然变为重症狼疮,更多的则由轻型逐渐出现多系统损害;也有一些患者一起病就累及多个系统,甚至表现为狼疮危象。

SLE的自然病程多表现为病情的加重与缓解交替。

1.全身表现患者常常出现发热,可能是SLE活动的表现,但应除外感染因素,尤其是在免疫抑制治疗中出现的发热,更需警惕。

疲乏是SLE常见但容易被忽视的症状,常是狼疮活动的先兆。

2.皮肤与黏膜在鼻梁和双颧颊部呈蝶形分布的红斑是SLE特征性的改变。

其他皮肤损害尚有光敏感、脱发、手足掌面和甲周红斑、盘状红斑、结节性红斑、脂膜炎、网状青斑、雷诺现象等。

SLE皮疹无明显瘙痒,明显瘙痒者提示过敏,免疫抑制治疗后的瘙痒性皮疹应注意真菌感染。

接受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的SLE患者,若不明原因出现局部皮肤灼痛,有可能是带状疱疹的前兆。

SLE口腔溃疡或黏膜糜烂常见。

在免疫抑制和/或抗菌素治疗后的口腔糜烂,应注意口腔真菌感染。

3.关节和肌肉常出现对称性多关节疼痛、肿胀,通常不引起骨质破坏。

SLE可出现肌痛和肌无力,少数可有肌酶谱的增高。

激素治疗中的SLE患者出现髋关节区域隐痛不适,需除外无菌性股骨头坏死。

对于长期服用激素的患者,要除外激素所致的疾病。

4.肾脏损害又称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 LN),表现为蛋白尿、血尿、管型尿,乃至肾功能衰竭。

50%~70%的SLE病程中会出现临床肾脏受累,肾活检显示几乎所有SLE均有肾脏病理学改变。

LN 对SLE预后影响甚大,肾功能衰竭是SLE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LN病理分型为:Ⅰ型正常或微小病变,Ⅱ型系膜增殖性,Ⅲ型局灶节段增殖性,Ⅳ型弥漫增殖性,Ⅴ型膜性,Ⅵ型肾小球硬化性。

病理分型对于估计预后和指导治疗有积极的意义,通常I型和II型的预后较好,Ⅳ型和Ⅵ型预后较差。

但LN的病理类型是可以转换的,I型和II型者有可能转变为较差的类型,IV型和V型者经过免疫抑制剂的治疗,也可以有良好的预后。

肾脏病理还可提供LN 活动性的指标,如肾小球细胞增殖性改变、纤维素样坏死、核碎裂、细胞性新月体、透明栓子、金属环、炎细胞浸润,肾小管间质的炎症等均提示LN活动;而肾小球硬化、纤维性新月体,肾小管萎缩和间质纤维化则是LN慢性指标。

活动性指标高者,肾损害进展较快,但积极治疗仍可以逆转;慢性指标提示肾脏不可逆的损害程度,药物治疗只能减缓而不能逆转慢性指数的继续升高。

5.神经系统损害又称神经精神狼疮。

轻者仅有偏头痛、性格改变、记忆力减退或轻度认知障碍;重者可表现为脑血管意外、昏迷、癫痫持续状态等。

中枢神经系统表现包括无菌性脑膜炎,脑血管病,脱髓鞘综合征,头痛,运动障碍,脊髓病,癫痫发作,急性精神错乱,焦虑,认知障碍,情绪失调,精神障碍;周围神经系统表现包括格林-巴利综合征,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单神经病变,重症肌无力,颅神经病变,神经丛病变,多发性神经炎等病变。

存在一种或一种以上上述表现,并除外感染、药物等继发因素,结合影像学、脑脊液、脑电图等检查可诊断神经精神狼疮。

以弥漫性的高级皮层功能障碍为表现的神经精神狼疮,多与抗神经元抗体、抗核糖体蛋白(Ribsomal P)抗体相关;有局灶性神经定位体征的精神神经狼疮,又可进一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伴有抗磷脂抗体阳性;另一种常有全身血管炎表现和明显病情活动,在治疗上应有所侧重。

横贯性脊髓炎在SLE不多见,表现为下肢瘫痪或无力伴有病理征阳性。

脊髓的磁共振检查可明确诊断。

一旦发生横贯性脊髓炎,应尽早积极治疗,避免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6.血液系统表现贫血和/或白细胞减少和/或血小板减少常见。

贫血可能为慢性病贫血或肾性贫血。

短期内出现重度贫血常是自身免疫性溶血所致,多有网织红细胞升高,Coombs试验阳性。

SLE可出现白细胞减少,但治疗SLE的细胞毒药物也常引起白细胞减少,需要鉴别。

本病所致的白细胞减少,一般发生在治疗前或疾病复发时,多数对激素治疗敏感;而细胞毒药物所致的白细胞减少,其发生与用药相关,恢复也有一定规律。

血小板减少与血清中存在抗血小板抗体、抗磷脂抗体以及骨髓巨核细胞成熟障碍有关。

部分患者在起病初期或疾病活动期伴有淋巴结肿大和/或脾肿大。

7.肺部表现SLE常出现胸膜炎,如合并胸腔积液其性质为渗出液。

年轻人(尤其是女性)的渗出性浆膜腔积液,除需排除结核外应注意SLE的可能性。

SLE肺实质浸润的放射学特征是阴影分布较广、易变,与同等程度X线表现的感染性肺炎相比,SLE肺损害的咳嗽症状相对较轻,痰量较少,一般不咯黄色粘稠痰,如果SLE患者出现明显的咳嗽、粘稠痰或黄痰,提示呼吸道细菌性感染。

结核感染在SLE 表现常呈不典型性。

对持续性发热的患者,应警惕血行播散性粟粒性肺结核的可能,应每周摄胸片,必要时应行肺高分辨率CT(HRCT)检查,结合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的涂片和培养,以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SLE所引起的肺脏间质性病变主要是急性和亚急性期的磨玻璃样改变和慢性期的纤维化,表现为活动后气促、干咳、低氧血症,肺功能检查常显示弥散功能下降。

少数病情危重者、伴有肺动脉高压或血管炎累及支气管黏膜者可出现咯血。

SLE合并弥漫性出血性肺泡炎死亡率极高。

SLE还可出现肺动脉高压、肺梗塞、肺萎缩综合征(shrinking-lung syndrome)。

后者表现为肺容积的缩小,横膈上抬,盘状肺不张,呼吸肌功能障碍,而无肺实质、肺血管的受累,也无全身性肌无力、肌炎、血管炎的表现。

8.心脏表现患者常出现心包炎,表现为心包积液,但心包填塞少见。

可有心肌炎、心律失常,多数情况下SLE的心肌损害不太严重,但重症者,可伴有心功能不全,为预后不良指征。

SLE可出现疣状心内膜炎(Libman-Sack 心内膜炎),病理表现为瓣膜赘生物,其与感染性心内膜炎区别在于,疣状心内膜炎瓣膜赘生物最常见于二尖瓣后叶的心室侧,且并不引起心脏杂音性质的改变。

通常疣状心内膜炎不引起临床症状,但可以脱落引起栓塞,或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

SLE 可以有冠状动脉受累,表现为心绞痛和心电图ST-T改变,甚至出现急性心肌梗塞。

除冠状动脉炎可能参与了发病外,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加速了动脉粥样硬化和抗磷脂抗体导致动脉血栓形成,可能是冠状动脉病变的另两个主要原因。

9.消化系统表现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或便秘,其中以腹泻较常见,可伴有蛋白丢失性肠炎,并引起低蛋白血症。

活动期SLE可出现肠系膜血管炎,其表现类似急腹症,甚至被误诊为胃穿孔、肠梗阻而手术探查。

当SLE有明显的全身病情活动,有胃肠道症状和腹部阳性体征(反跳痛、压痛),在除外感染、电解质紊乱、药物、合并其他急腹症等继发性因素后,应考虑本病。

SLE肠系膜血管炎尚缺乏有力的辅助检查手段,腹部CT可表现为小肠壁增厚伴水肿,肠袢扩张伴肠系膜血管强化等间接征象,肠镜检查有时可发现肠黏膜有斑片样充血性改变。

SLE还可并发急性胰腺炎。

肝酶增高常见,仅少数出现严重肝损害和黄疸。

10.其他眼部受累包括结膜炎、葡萄膜炎、眼底改变、视神经病变等。

眼底改变包括出血、视乳头水肿、视网膜渗出等,视神经病变可以导致突然失明。

SLE常伴有继发性干燥综合征,有外分泌腺受累,表现为口干、眼干,常有血清抗SSB、抗SSA抗体阳性。

11.免疫学异常主要体现在抗核抗体谱(ANAs)方面。

免疫荧光抗核抗体(IFANA)是SLE的筛选检查。

对SLE的诊断敏感性为95%,特异性相对较低为65%。

除SLE之外,其它结缔组织病的血清中也常存在ANA,一些慢性感染也可出现低滴度的ANA。

ANAs包括一系列针对细胞核中抗原成分的自身抗体。

其中,抗双链DNA(ds-DNA)抗体对SLE的特异性95%,敏感性为70%,它与疾病活动性及预后有关;抗Sm抗体的特异性高达99%,但敏感性仅25%,该抗体的存在与疾病活动性无明显关系;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与SLE的精神症状有关;抗单链DNA、抗组蛋白、抗u1RNP、抗SSA 和抗SSB等抗体也可出现于SLE的血清中,但其诊断特异性低,因为这些抗体也见于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

抗SSB与继发干燥综合征有关。

其他自身抗体还有与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有关的抗磷脂抗体(包括抗心磷脂抗体和狼疮抗凝物);与溶血性贫血有关的抗红细胞抗体;与血小板减少有关的抗血小板抗体;与神经精神性狼疮有关的抗神经元抗体。

另外,SLE患者还常出现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高γ球蛋白血症和低补体血症。

SLE的免疫病理学检查包括皮肤狼疮带试验,表现为皮肤的表真皮交界处有免疫球蛋白(IgG、IgM、IgA等)和补体(C3c、C1q等)沉积,对SLE具有一定的特异性。

LN的肾脏免疫荧光多呈现多种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成分沉积,被称为“满堂亮”。

【诊断要点】1.有多系统受累表现(具备上述两个以上系统的症状)和有自身免疫的证据,应警惕狼疮。

早期不典型SLE可表现为:原因不明的反复发热,抗炎退热治疗往往无效;多发和反复发作的关节痛和关节炎,往往持续多年而不产生畸形;持续性或反复发作的胸膜炎、心包炎;抗生素或抗痨治疗不能治愈的肺炎;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的皮疹,网状青斑,雷诺氏现象;肾脏疾病或持续不明原因的蛋白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溶血性贫血;不明原因的肝炎;反复自然流产或深静脉血栓形成或脑卒中发作等等。

对这些可能为早期不典型SLE的表现,需要提高警惕,避免诊断和治疗的延误。

2.诊断标准目前普遍采用美国风湿病学学会(ACR)1997年推荐的SLE分类标准(表8-1)。

该分类标准的11项中,符合4项或4项以上者,在除外感染、肿瘤和其他结缔组织病后,可诊断SL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