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吞咽困难-于向华

合集下载

吞咽功能障碍的针灸选穴方法

吞咽功能障碍的针灸选穴方法

吞咽功能障碍的针灸选穴方法吞咽障碍主要是由脑卒中引起,急性脑卒后吞咽障碍发生率是41%,慢性为16%。

从中医学角度来看,吞咽功能障碍也称作中风舌本病,会引起吸入性肺炎、严重营养不良等并发症,严重情况下会导致窒息而死亡。

虽然大部分患者在急性期内能够自愈,但目前对于恢复期的吞咽功能障碍,仍然没有明显的药物能够治疗。

而由于造成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因素较多,需要结合具体的情况进行治疗。

目前针灸治疗方法对恢复脑卒中后吞咽功能有着显著的疗效,因此以下主要分析针灸治疗法在吞咽功能障碍治疗中的运用,对其选穴方法进行整理和介绍。

1、治疗原则(1)取穴采用近刺法,主穴选择吞咽功能障碍的主要部位,铺穴则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加减。

由于在脑卒中后对运动神经元造成损伤位置不同,且受到影响的神经肌肉也不同,即使会伴随吞咽功能障碍的出现,但是会表现出不同的局部位置,所以在具体的治疗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吞咽动作进行观察,从中找出具体的病状并治疗,这样才能够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2)操作在采用针灸治疗方法时,主要是通过针刺的方式对患者的神经系统进行刺激,所以在针刺时应尽量针达病所,这样才能够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另外,在施针时,不应过多手法,主要是因为选穴位置多在面对及颈部皮下血管神经,其敏感性较强,如果过多手法,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疼痛感,而且还会引起针后出血。

(3)时间采取针灸治疗法时,不必拘泥于急性期还是恢复期,有症状应及早治疗,避免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

同时在针刺时尽量在患者进食前进行,这样可以提高短期的治疗效果,也能够减少其他并发症的出现。

2、选穴方法由于吞咽功能障碍主要表现在口阶段和咽阶段,因此以下针灸治疗的选穴方法也主要针对这两个阶段进行阐述。

(1)口阶段对于脑卒中引起的面部肌群瘫痪,不能闭合口唇的患者,其在进食时口腔内食物会被挤压,部分食物从唇部流出,部分食物进入到咽部,使得患者的吞咽效率降低。

针对这种情况,主要的选穴位置为地仓、承浆、口禾髎;具体的操作为:沿着唇部斜方向刺针,进针深度是0.3-0.5寸。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针灸是一种源远流长的中医疗法,在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方面具有独特的疗效。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中风疾病,后遗症之一就是吞咽障碍,给病人的饮食和生活带来很大的困扰。

传统中医认为,针灸能够调整人体阴阳平衡、活血、通络、舒筋活络,从而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症状。

本文将从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原理、常用穴位和疗程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对有需要的患者有所帮助。

在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过程中,针灸医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病情,选择适当的穴位进行针灸操作,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通过刺激相应穴位,可以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改善吞咽功能,使患者的吞咽动作更加协调和顺畅。

二、常用穴位1. 督脉穴:位于头部后正中线上,当耳垂到头顶的中央,穴位有助于平衡脑神经功能,改善吞咽动作。

2. 咽喉俞穴:位于颈部尤其是软组织位置上,是治疗吞咽障碍的重要穴位,刺激此穴可以改善咽喉部的功能。

4.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侧,肌肉外沿下3横指,此穴位能够改善肌肉的张力,有助于改善吞咽障碍。

5. 革阴穴:位于手腕外侧横纹1.5寸处,对改善喉部肌肉的功能有明显的功效。

三、疗程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通常需要进行一定的疗程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般来说,疗程的具体次数和周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一般需要连续进行一段时间的治疗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配合针灸医师的指导,定期进行针灸操作,同时也需要进行一些针灸后的注意事项,避免影响疗效。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在临床中应用广泛,针对不同的病情和症状,针灸医师会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宜的穴位和疗程进行治疗,以达到最佳的疗效。

如果患者在使用药物治疗无效或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针灸治疗。

在接受针灸治疗的过程中,患者需要积极配合医师的治疗,同时注意日常生活中的饮食和作息,这样才能更好地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症状。

【注:本文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案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

《于氏头穴丛刺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研究》

《于氏头穴丛刺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研究》

《于氏头穴丛刺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研究》一、引言卒中(Stroke)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后遗症包括吞咽障碍等,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

吞咽障碍不仅影响患者的饮食摄入,还可能导致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目前,对于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治疗方法多样,但效果参差不齐。

于氏头穴丛刺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

本研究旨在探讨于氏头穴丛刺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研究方法1. 研究对象本研究共纳入100例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人。

所有患者均经过神经系统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卒中,并伴有吞咽障碍。

2. 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于氏头穴丛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

于氏头穴丛刺治疗每周3次,共治疗8周。

3. 观察指标观察指标包括吞咽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不良反应等。

吞咽功能评分采用国际常用的吞咽功能评估量表(SWAL-QOL)进行评估,生活质量评分采用生活质量指数(QOL)进行评估。

三、研究结果1. 吞咽功能评分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具体来说,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第4周开始出现明显改善,第8周时达到最佳效果。

2. 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生活质量各方面均有显著改善,包括饮食、睡眠、情绪、社交等。

3. 不良反应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均较少,主要为轻度头痛、局部皮肤过敏等,均未影响治疗进程。

四、讨论于氏头穴丛刺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的作用,对于神经系统疾病的治有独特的优势。

本研究结果显示,于氏头穴丛刺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和生或质量。

针灸治疗吞咽障碍方案

针灸治疗吞咽障碍方案

针灸治疗吞咽障碍方案第1篇针灸治疗吞咽障碍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吞咽障碍患者数量逐年上升。

吞咽障碍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时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

针灸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治疗吞咽障碍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本方案旨在规范针灸治疗吞咽障碍的操作流程,提高临床疗效,确保患者安全。

二、目标人群1. 确诊为吞咽障碍的患者;2. 年龄在18-80岁之间;3. 意识清楚,能配合治疗;4. 排除其他严重疾病导致的吞咽障碍。

三、治疗方案1. 治疗原则(1)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病情、体质、病史等因素,进行个体化辨证,确定治疗方案。

(2)分期治疗:根据吞咽障碍的严重程度,分为急性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分别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3)综合治疗:结合针灸、康复训练、药物治疗等多种方法,提高临床疗效。

2. 针灸治疗(1)取穴原则: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具有疏经通络、活血化瘀、调理脾胃、强壮筋骨等作用的穴位。

(2)常用穴位:风池、翳风、天柱、廉泉、人迎、扶突、足三里、合谷等。

(3)操作方法:采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个疗程。

3. 康复训练(1)口唇运动训练:指导患者进行口唇闭锁、吹气等训练,提高口唇肌肉力量。

(2)舌部运动训练:指导患者进行舌部前伸、卷舌等训练,增强舌部肌肉力量。

(3)吞咽训练:指导患者进行吞咽动作训练,改善吞咽功能。

4.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可选用中药汤剂、中成药等进行调理,改善患者体质,辅助治疗。

四、疗效评价1. 疗效评价标准:参照《吞咽障碍疗效评价标准》进行评价。

2. 评价时间:治疗结束后1周、1个月、3个月进行评价。

3. 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吞咽功能、生活质量、并发症等方面。

五、注意事项1. 治疗前应详细询问患者病史,进行相关检查,排除禁忌症。

2. 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 针灸治疗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专业医师操作,确保患者安全。

中医针灸疗法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的临床研究

中医针灸疗法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的临床研究
1 2 4
内蒙 古 中医 药
中 医 针 灸 疗 法 治 疗 中风 后 吞 咽 困难 的 临 床 研 究
张小文
( 东莞 市 中医院
广东 东莞 5 2 3 0 0 0 )

要 :目的 : 探讨 中医针 灸疗法 治疗 中风后吞 咽 困难 患者的 临床 疗效 。方法 : 7 8 例 中风后 吞 咽 困难 患者 , 随机 分成 对 照组 与研 究组 , 各3 9
1 资 料 与方法
熄风、 豁痰 利咽的效 果 , 完 骨穴是 足少 阳经 和足太 阳经 的交汇 穴 , 足太
所 以对 其进 行 针 刺能 够 达到 通 咽利 喉 的 目的 , 还 1 . 1一般 资料 : 选取本 院在 2 0 1 4年 7月 ~ 2 0 1 6年 8月 收治 的 7 8 例 中 阳经 自巅人 络于脑 , 对 其 针 刺 可 治 疗失 风后 吞咽 困难患 者作 为本次 研究 对 象 , 随 机分 成 对 照组 与 研究 组 , 各 可 以起到 开窍醒 神 的作用 。翳 风 是 手 少 阳经 穴 , 口眼 啊斜 等症 , 起 到祛 风通经 、 活血 利咽 的效果 。廉 泉穴 属于 任 脉 3 9例 。全部 患者均 表现 为 饮水 返 呛 、 吞 咽困 难等 症 状 。对 照 组男 2 1 语、 穴位 , 用针 刺人可 以治疗舌 强 不语 、 舌 缓 流涎 、 吞 咽 困难 等 症 , 起 到 疏 例, 女1 8 例; 年龄 4 9— 7 8 岁, 平均 年龄 ( 6 1 . 7±1 . 2 ) 岁 。研究 组 男 2 O 激 发舌部经 气 的作用 。合 谷 穴属 于 阳 明大 肠经 腧 穴 , 阳明经 例, 女1 9例 ; 年龄 4 8~ 8 l岁 , 平均年龄( 6 3 . 4±1 . 8 ) 岁 。两 组 患者 一 经 开窍 、 气 血较多 , 且 最后会 汇集 到头脑 , 联合 针刺项 部穴 位 , 对 脑部 和舌 咽部 般资 料 比较 , 差异 无统 计学 意义 ( P> 0 . 0 5 ) , 具 有可 比性 。 通 经活 络 的作 用 。对 以上穴 位 同 时行 针 , 可达对 1 . 2治疗 方法 : 对照组 采用 常规 治疗 , 包 括 对患 者进 行 降 颅压 、 改 善脑 可起到气 血运行 、 补脑益髓 、 疏 通经气 和通 咽利窍 的效 果。根 据有关 研究 表 明 , 对 风池 、 循环 、 止血 以及脑 细胞 营养 药物治 疗等 , 持续 治疗 1 个月 ; 并协 助 患者 完 骨和翳风 行针 , 能促进 末梢微 循环 、 血液流 变 、 脑 血 回流 以及颅 底 血 进行 康复锻 炼 , 如器官运动 、 呼吸及吞咽等 的练 习, 每 天练 习 3 0~ 4 5 a r i n 。研 究组 在对照 组 的基 础上 再 采 用针 灸 疗法 , 在 患 者舌 体 两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42例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42例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42例
李华岳;马昕宇
【期刊名称】《河南中医》
【年(卷),期】2015(35)2
【摘要】目的:观察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84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配合康复训练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灸疗法治疗。

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FSS评分均显著上升,治疗1周、4周后后研究组VFS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有效率为83.3%,对照组有效率为47.6%,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常规药物与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显著。

【总页数】2页(P289-290)
【关键词】吞咽障碍;脑卒中;针灸疗法;康复训练
【作者】李华岳;马昕宇
【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5.2
【相关文献】
1.针灸结合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30例临床分析 [J], 宋义军;王波;
2.针灸结合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60例观察 [J], 李眺
3.吞咽治疗仪联合针灸和吞咽障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和护理[J], 邵永东
4.吞咽治疗仪联合针灸和吞咽障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和护理[J], 邵永东
5.针灸联合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及吞咽训练对早期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 [J], 沈春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针灸联合中医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

针灸联合中医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

针灸联合中医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针灸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影响。

方法:本研究选择我院2019年6~2021年6月住院的100名中风吞咽功能障碍病人,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应用对症治疗结合康复训练,对研究组配合针灸,两组均接受2个月的治疗,并进行疗效评价;观察两组病人的生存质量和吞咽功能的分级。

结果:两组疗效比较,疗效显著,差异有显著性;研究组的各项指标要优于对照组,结论:针灸配合康复训练对吞咽障碍病人有较好的疗效,对改善吞咽功能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障碍;针灸;中医康复训练脑中风是一种多发性的脑血管疾病,主要是因为大脑的血液供应突然中断,引起脑组织缺氧缺血等病理改变,进而引起相关的神经功能损害。

吞咽障碍会导致患者出现进食困难、营养不良、严重的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因此,要积极治疗,提高吞咽功能,进而提升病人的生存质量。

针灸是我国中医特有的一种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的吞咽功能障碍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具体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从2019年六月到2021年六月间住院的100名中风吞咽功能障碍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0例。

对照组31例,女性19例;49~83岁(65.39+2.29);病程为1~5个月(2.28±0.23);研究组32例,女性18例;51~85岁(65.45+2.33);病程为1~6个月(2.29±0.27);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具有均衡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了相应的治疗和康复训练。

①感觉刺激:用冰冻棉棒刺激病人的口腔和舌头。

②吞咽肌的运动,主要包括:咀嚼、鼓腮、张口、上下扣齿、舌肌运动、吞咽运动。

③饮食训练:逐步进行饮食训练,以确保安全。

从简易的饮食开始,可以选择一些半固体的食物如米糊、麦片等,直至正常食用。

在饮食训练中,可以选择半坐姿和坐姿,如果不能坐,可以选择健侧躺位,脖子向前,减少误吸,每次吃饭都要小口。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方法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方法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方法汇报人:2023-11-27•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概述•针灸治疗的理论基础•针灸治疗的具体操作•针灸治疗的临床实践目•针灸治疗的疗效评估与展望•相关文献综述及研究进展录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概述定义分类定义与分类营养摄取不足心理压力肺部感染030201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危害针灸治疗的优势01020304非药物治疗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负担针灸治疗的理论基础0102经络学说脏腑理论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治疗中,针灸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脏腑穴位进行刺激,以调和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的目的。

针灸治疗的原则包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标本兼治等。

治疗方法包括体针、头针、电针、温针等,具体选用哪种方法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针灸治疗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选择合适的针具和刺激强度;其次,要选择正确的穴位和刺激方法;最后,要注重患者的个体差异,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制定。

针灸治疗的原则和方法针灸治疗的具体操作操作方法使用毫针刺入穴位,一般采用捻转提插等手法进行刺激,以得气为度。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采用不同的针刺深度和刺激强度。

辨证取穴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选择与吞咽障碍相关的穴位进行针刺。

常用的穴位包括风府、哑门、廉泉、外金津玉液、人迎等。

疗程针刺治疗一般每日或隔日一次,每周治疗3-5次,10次为一疗程。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疗效,可进行多个疗程的治疗。

针刺治疗选穴将艾条点燃后,对准穴位进行熏烤,使局部产生温热感并持续一定时间。

灸法的刺激强度可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进行调整。

操作方法疗程灸法治疗针灸联合治疗综合应用01操作方法02疗程03针灸治疗的临床实践患者情况针刺治疗治疗效果灸法治疗治疗效果患者情况患者情况针灸联合治疗治疗效果临床案例三针灸治疗的疗效评估与展望疗效评估方法临床观察喉镜检查影像学检查量表评估1 2 3改善吞咽功能减轻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针灸治疗的疗效分析03临床实践与推广01优化治疗方案02结合其他治疗方法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相关文献综述及研究进展相关文献综述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历史发展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机制研究研究进展概述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研究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实验研究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技术创新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一项随机对照试验表明,针灸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和生活质量,其疗效与药物治疗相当,但无副作用。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针灸作为中医传统疗法之一,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治疗中应用广泛,已经形成了一定成熟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本文将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概念、病因病机、诊断及治疗等方面,系统阐述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应用和疗效优势。

一、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概念和病因病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是指因脑卒中或其他原因导致的吞咽功能障碍,表现为吞咽困难、咳嗽、咳痰、食物进入气管等不良反应。

其病因主要与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口咽部肌肉的萎缩、神经肌肉接头的损伤等因素有关。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原理在于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气血和神经系统功能等方面,促进病变部位的恢复和组织修复,从而达到改善吞咽功能的目的。

1、穴位选择主要为以下几个穴位:液门、鸡冠风、合谷、内关、足三里、曲池、听宫。

2、操作方法(1)液门:取仰卧位或侧卧位,以尾骨为起始点,向上数第三、第四腰椎棘突下方两横指的凹陷处,针刺约1-1.5寸深,按揉或转动针头,留针15-30分钟。

(2)鸡冠风:分为左右两个,位于颈椎第1横突和第2横突间凹陷处,针刺约0.5-1寸深,留针15-30分钟。

(3)合谷、内关、足三里、曲池:可以针刺或按摩,有通经活血、祛风除湿、益气补血等功效,可以用于改善全身症状。

(4)听宫:位于耳廓中部,上弧缘后放射线与下缘后放射线的交点处,针刺约0.5寸深,留针15-30分钟。

近年来,由于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有效性得到了广泛认可,临床上也已经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治疗方案和操作规范。

相关文献报道,采用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总有效率达到70%-85%,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吞咽困难、咳嗽、咳痰、食物进入气管等不适症状。

五、小结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其机理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解释,临床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当然,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需要患者自我配合,需要医疗人员严格掌握操作技巧,等等。

针刺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的问题

针刺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的问题
中风后吞咽困难是常见病较为高发的合并症 。笔 者在前面所介绍的现代医学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也有 待进一步提高 ,且治疗上需要患者的良好配合 ,实施上 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 ,部分治疗方法还存在一定的风 险 ,如国内临床上常用的鼻饲 。因此 ,临床上亟需更加 安全 、疗效可靠 ,且费用相对低廉的治疗方法 。针灸作 为我国传统医学的主要治疗方法在国内 ,甚至在发达 国家已经得到较好的普及和应用 ,为开展针刺治疗中 风后吞咽困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可靠的临床证据是 大力推广针刺治疗吞咽困难的重要条件和基础 。目 前 ,我们所需的就是更多良好设计 、多中心 、大样本 、盲 法的随机对照试验 ,在更大范围内验证针刺在治疗中 风后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 ,最大程度地减少可能出现 的偏倚 ,更加客观地反映针刺治疗的临床疗效 ,为临床 应用针刺治疗该症提供可靠的循证依据 。
© 1994-2011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收稿 : 2011 - 04 - 06 修回 : 2011 - 04 - 12)
第七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养生学与康复医学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
由中西医结合养生学与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主办 ,大连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院承办的第七届中西医结 合养生学与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定于 2011年 9月中旬在辽宁省大连市召开 。这次会议学术层次较 高 ,将为国内外中西医结合界人士提供一个广泛交流 、增进友谊 、启迪思路的讲坛 。会议将开设名家讲坛 、专题报 告 、专题交流 、研究生论坛及研究生优秀论文评选等多种学术交流与形式 。盼望有志于中西医结合养生与康复研 究的代表们能够积极参会 ,广泛交流成果 。

针灸治疗吞咽障碍方案

针灸治疗吞咽障碍方案

针灸治疗吞咽障碍方案引言:吞咽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如食道痉挛、食管狭窄、神经肌肉疾病等。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但这些方法可能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和风险。

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近年来在治疗吞咽障碍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针灸治疗吞咽障碍的方案及其理论依据。

一、针灸治疗原理针灸作为中医疗法的一种,其治疗原理基于中医的经络和脏腑理论。

吞咽障碍是由于食道或食管功能异常导致的,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经络和脏腑功能,达到平衡和恢复正常功能的目的。

二、适应症针灸治疗吞咽障碍适用于如下情况:1. 食道痉挛引起的吞咽困难;2. 食管狭窄引起的吞咽困难;3. 神经肌肉疾病引起的吞咽困难。

三、常用穴位及操作方法以下是常用的针灸穴位及其操作方法,供参考:1. 中庭穴:位于腕手掌侧腕横纹上0.5寸,直接刺入约0.5寸深。

可调节食道蠕动功能。

2. 大敦穴:位于足背第一跖骨之间,拇趾跖骨基底凹陷处,微施补泻针刺,可调节食管收缩功能。

3. 陷谷穴:位于前臂尺侧,肘横纹直下3寸,适度刺入约0.5寸。

可调节咽喉运动功能。

4. 涌泉穴:位于足底第一跖趾关节凹陷处,对准足缘,刺入约0.5寸。

可调节腹肌收缩功能。

四、针灸方案针灸治疗吞咽障碍的方案可以根据具体病情进行个体化调整,一般建议每周1-2次,连续治疗4-6周。

以下是一个常用的针灸方案:1. 中庭穴+大敦穴:刺激中庭穴调节食道功能,再刺激大敦穴调节食管功能。

针刺时间为15-20分钟,可配合轻微按摩。

2. 陷谷穴+涌泉穴:刺激陷谷穴调节咽喉运动功能,再刺激涌泉穴调节腹肌收缩功能。

针刺时间为15-20分钟,可配合轻微按摩。

五、注意事项在接受针灸治疗吞咽障碍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要选择专业的针灸医师进行治疗,避免非专业人员进行操作。

2. 在进行针灸治疗前,应告知医师个人的病史和用药情况,以便医师根据具体情况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

3. 针灸治疗过程中,应保持身体放松,避免过度运动或疲劳,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针灸治疗吞咽困难

针灸治疗吞咽困难

2) 神经反射弧传导通路:
出神经纤维
运动纤维
针刺感受器 (+)
传入神经纤维
效应器
(神经刺激点选穴) (舌精咽神品经课感件觉神经纤维
(肌肉)
中间神经源

(延髓)
( 舌咽神经
2.选穴:
(1)主穴:
双风池 双供血 双翳明
图5
精品课件
双风池 双翳明 双供血
风池:
主 部疾
治:头痛,眩晕,项强痛,中风,口眼歪邪。偏瘫和脑
• 临床检查可发现的体征: (1).口唇麻痹 (2).舌肌麻痹及萎缩 (3).软腭及咽喉部麻痹
精品课件
真性延髓麻痹的诊断标准
• 1.构音障碍: 声音嘶哑,言语不清,重 者完全失音。
• 2.吞咽障碍: 清者饮水有时或经常呛咳, 进食成形食物时呛咳更重,食物反流, 形成二次或多次吞咽,吐泡沫样分泌物, 重者完全不能吞咽。
• 3.神经系统检查: 一侧软腭偏移,咽反 射减弱或消失,下颌反射阴性,掌下颏 反射阴性。
• 4.脑部MRI检查病变部位在延髓。 精品课件
四.与吞咽动作相关的肌肉:
舌肌 咽上缩肌 咽中缩肌 咽下缩肌 咽提肌(茎突咽肌)
精品课件
图3 咽部肌肉群
五.支配吞咽动作完成的三对主要神经:
迷走神经 舌咽神经 舌下神经
针灸治疗学
讲课人 于向华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
精品课件
内科病症
真性延髓麻痹
一 定义 二 病因 三 主症 四 与吞咽动作相关的肌肉 五 支配吞咽动作完成的三对主要神经 六 针刺治疗
精品课件
一.定 义:
是指由于延髓运动性神 经核或延髓运动神经及 其所支配的横纹肌病变 所致。 (本病属于中医的语言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摘要】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是一种重要且有效的方法。

脑卒中会引起吞咽障碍症状,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影响。

针灸通过调节神经系统和肌肉功能,改善吞咽功能。

临床实践表明,针灸能够显著提高脑卒中后患者的吞咽能力。

在选择和操作穴位时,需要按照专业标准进行操作,以确保治疗效果。

通过疗效评估,可以看出针灸在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

与其他治疗方法相比,针灸更安全、更有效。

未来,针灸有望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治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康复效果。

针灸是一种值得推广和应用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关键词:针灸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作用机制、临床实践、穴位选择、疗效评估、治疗方法比较、安全有效、发展前景。

1. 引言1.1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重要性针灸可以通过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改善局部神经肌肉功能,促进组织修复和再生,从而有效缓解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症状。

与药物治疗相比,针灸不会产生明显的药物副作用。

与康复训练相比,针灸治疗更加直接有效,可以更快地恢复患者的吞咽功能。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应用前景。

通过深入研究针灸治疗机制、规范操作技巧和系统评估疗效,可以为临床提供更多有效治疗方案,帮助患者更快地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1.2 脑卒中引起的吞咽障碍症状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常常会导致吞咽障碍。

吞咽障碍是指患者在吞咽食物或液体时出现困难或灼热感,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导致误吸,引起呼吸困难或肺部感染。

脑卒中引起的吞咽障碍症状主要包括咽喉疼痛、咳嗽、食物残留口腔内、呕吐、体重下降、饮水呛咳等。

患者还可能出现面部表情僵硬、言语不清晰、嘴巴歪斜等症状。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造成了严重影响,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疾病负担,还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和并发症。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其吞咽功能和生活质量。

在接下来的我们将进一步探讨针灸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作用机制、临床实践、穴位选择和操作技巧、疗效评估以及与其他治疗方法的比较,为读者提供更全面的了解和指导。

针灸治疗吞咽障碍方案

针灸治疗吞咽障碍方案

针灸治疗吞咽障碍方案1. 引言吞咽障碍,也被称为咽下困难,是指个体在吞咽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包括吞咽困难、痛苦和食物滞留等症状。

针灸治疗作为传统中医的一种重要疗法,已经在治疗吞咽障碍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针灸的吞咽障碍治疗方案,包括治疗原理、具体操作步骤和预期效果。

2. 治疗原理针灸作为中医的一种疗法,通过刺激人体经络和穴位,调整气血和精神状态,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吞咽障碍通常是由于消化系统功能失调、神经肌肉控制异常或其他因素引起。

针灸可以通过舒缓神经系统、增强消化道蠕动和促进消化液分泌,改善吞咽功能和缓解相关症状。

3. 操作步骤3.1 选择穴位针灸治疗吞咽障碍需要选择一些特定的穴位。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穴位:•天府穴:位于胸部,两乳中央的凹陷处。

•十宣穴:位于手掌侧面的小指基部指缝中央。

•冲脉穴:位于前臂背侧,两骨之间的凹陷处。

•幽门穴:位于足底,跟部后方的骨间凹陷处。

3.2 准备工作在进行针灸治疗前,需要做好准备工作,包括:•清洁操作区域并消毒。

•准备好针具和其他必要的辅助设备。

•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术前评估和询问,了解其具体症状和疾病史。

3.3 操作步骤1.让患者舒适地坐下或卧下,暴露需要针灸的部位。

2.使用消毒的针具,在选择的穴位上进行穿刺,一般以0.25毫米至0.5毫米为宜,穿刺深度视具体疾病情况而定。

3.扎针后保持患者舒适,观察患者身体反应和症状变化。

4.根据需要适时调整针刺的深浅和角度,或进行针刺操作的加减。

5.在治疗过程中,保持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其疼痛感受和舒适度,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4 治疗频次和疗程吞咽障碍的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长期针灸治疗。

治疗频次一般为每周1-2次,连续治疗2-3个月。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及时向针灸师反馈症状变化和不适感,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4. 预期效果针灸治疗吞咽障碍的预期效果包括:•缓解吞咽困难和疼痛感。

•提高消化功能和吞咽协调性。

针灸治疗吞咽困难

针灸治疗吞咽困难
图 5
双风池 双翳明 双供血
风池:
主 治:头痛,眩晕,项强痛,中风,口眼歪邪。偏瘫和脑部疾 病的吞咽障碍。

作:针尖微向下,向喉结方向刺入1.5寸。
注意事项:切勿过深,严格掌握进针方向,以免刺伤延髓。
供血穴(经外奇穴)
定 位: 风池下1.5寸,平下口唇处。 解 剖: 该穴平颈2-3椎间,针经皮
肤、皮下组织、胸锁乳突肌.、
真性延髓麻痹的诊断标准
• 1.构音障碍: 声音嘶哑,言语不清,重者 完全失音。 • 2.吞咽障碍: 清者饮水有时或经常呛咳, 进食成形食物时呛咳更重,食物反流, 形成二次或多次吞咽,吐泡沫样分泌物, 重者完全不能吞咽。 • 3.神经系统检查: 一侧软腭偏移,咽反射 减弱或消失,下颌反射阴性,掌下颏反 射阴性。 • 4.脑部MRI检查病变部位在延髓。
吞咽穴
刺向内侧3分,捻转5—10秒后
出针。 注 意:不可向外侧刺,以免伤及甲状腺上动脉。
图 8 经颈4-5椎体之间横断面图
廉泉穴
主 治:舌下肿痛,舌急缩,舌纵涎出,舌强,中风失 语。舌瘫,舌肌萎缩,流涎,吞咽困难,构音不清。 操 作:向舌根方向斜刺1.2寸,捻转10秒钟后出针。
外金津玉液(经外奇穴)
主 治:舌强,舌肿,失语。舌瘫,舌肌萎缩,流涎,吞咽
困难,构音不清。 操 作:针尖向舌根方向,刺入1.2寸,捻转10秒钟后出针。
治呛穴(经外奇穴)
定位: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上切迹 之间。
解剖:针经皮肤、甲状舌骨正中韧
带,舌骨会厌韧带,达会厌。 由迷走神经支配。 主治:呛咳 操作:向舌根部刺约0.5寸,捻转510秒钟出针。 注意:针刺时患者发生面红、呼吸 困难,应立即出针,本穴不 留针。
项针疗法的创新意义

针灸治疗吞咽障碍方案

针灸治疗吞咽障碍方案

针灸治疗吞咽障碍方案【引言】吞咽障碍,又称嚼咽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传统的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和手术矫正虽然有一定效果,但副作用多且疗效不稳定。

而针灸作为一种传统中医疗法,在治疗吞咽障碍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本文将探讨针灸治疗吞咽障碍的方案,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吞咽功能。

【背景】吞咽障碍是指吞咽过程中的困难或不适,如感觉有阻塞感、疼痛或食物卡喉等。

常见的吞咽障碍病因有神经性疾病、食管狭窄、消化系统疾病等。

传统医学认为,吞咽障碍是由于脏腑功能失调或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针灸治疗吞咽障碍的方案】1. 望诊与切诊针灸治疗吞咽障碍首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望诊与切诊。

望诊主要是观察面色、舌苔、舌质等,切诊则通过按压或针刺穴位来判断患者的经络和气血状况。

望诊与切诊可以为针灸治疗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

2. 针刺穴位针灸治疗吞咽障碍的关键是选取合适的穴位进行刺激。

常用的穴位有太阳穴、曲池、合谷等。

太阳穴位于太阳之间,是头部经络的重要穴位,刺激太阳穴可以促进气血的流通,缓解吞咽困难。

曲池位于手臂肘部,刺激曲池可以改善脾胃功能,增强消化能力。

合谷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刺激合谷可以调节脏腑功能,改善吞咽问题。

3. 针刺技法与频次针刺技法是针灸治疗中的核心要素之一。

对于吞咽障碍患者,常采用温针灸、扎针和电针等技法。

温针灸通过灸热刺激,提高患者的身体温度和血液循环,加速病变组织的吸收和代谢。

扎针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气血运行,促进吞咽功能的恢复。

电针则利用电流刺激穴位,加强针灸的疗效。

频次方面,一般每周两次,疗程视患者病情而定,一般为4-6周。

4. 配合草药治疗针灸治疗吞咽障碍可以与草药治疗相结合,以增强疗效。

中医认为,吞咽障碍与体内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草药可以通过调理脏腑,改善气血运行,进一步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吞咽功能。

常用的草药有黄连、陈皮、白芍等,可以根据患者症状进行个体化调配。

【结论】针灸治疗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在吞咽障碍的治疗中有着显著疗效。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摘要】针灸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在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从机制、临床应用研究、临床实践案例、注意事项和疗效评估等方面对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进行探讨。

研究表明,针灸可以通过调节神经系统和改善咽喉肌肉功能,有效改善吞咽功能。

临床实践案例显示,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取得显著效果。

在应用针灸治疗吞咽障碍时,也需要注意合理选穴和操作技术,避免不当操作引起不良反应。

针灸是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有效方法,未来可以通过进一步研究探索其更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关键词】针灸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重要性、表现、作用、机制、临床应用研究、临床实践案例、注意事项、疗效评估、有效、未来研究方向、临床应用前景。

1. 引言1.1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重要性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重要性还在于其综合治疗的特点。

针灸在治疗吞咽障碍的还可以促进患者整体健康的恢复,改善其生活质量。

针灸可以与其他常规治疗方法结合使用,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康复时间,降低治疗成本。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在康复医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医疗资源消耗具有积极的意义。

1.2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表现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其主要表现包括吞咽困难、食物呼吸性窒息、咳嗽、吞咽无力等症状。

患者在进食时常常出现食物残留口腔或喉咙中,造成吞咽不畅的感觉。

有的患者在吞咽时出现咳嗽反射,甚至导致呕吐。

在严重的情况下,患者可能会发生食物误入气管而引起呼吸性窒息的危险。

1.3 针灸在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中的作用1. 促进咽部肌肉功能恢复:针灸可以通过调节神经系统和肌肉系统的功能,促进脑卒中患者咽部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增强咽部肌肉的力量和协调性,改善吞咽功能。

3. 缓解吞咽困难症状:针灸可以缓解脑卒中患者的咽部疼痛、困难和不适感,改善吞咽过程中的协调性和舒适度,提高患者的吞咽效率和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急性多发性硬化症
• 2.慢性真性延髓麻痹的原因 (1)运动神经元病 (2)脑干空洞症 (3)慢性多发性硬化症 (4)桥延部肿瘤 (5)重症肌无力性延髓麻痹
三.主症:
吞咽障碍(饮水返呛、吞咽困难) 构音障碍(声音嘶哑 、言语不利)
• 临床检查可发现的体征: (1).口唇麻痹 (2).舌肌麻痹及萎缩 (3).软腭及咽喉部麻痹
真性延髓麻痹的诊断标准
• 1.构音障碍: 声音嘶哑,言语不清,重者 完全失音。
• 2.吞咽障碍: 清者饮水有时或经常呛咳, 进食成形食物时呛咳更重,食物反流, 形成二次或多次吞咽,吐泡沫样分泌物, 重者完全不能吞咽。
• 3.神经系统检查: 一侧软腭偏移,咽反射 减弱或消失,下颌反射阴性,掌下颏反 射阴性。
图1 真性延髓麻痹的病变部位
二.病因:
1.急性真性延髓麻痹的原因
(1)脑干梗塞
脑干梗塞
针刺
双风池(椎动脉) 双供血(椎动脉)
(2)椎-基底动脉病变 (3)各种脑干炎
中心坏死区 完全性缺血 脑细胞死亡
缺血半暗带区
双翳明(颈内动脉)
侧支循环部分血液供给
脑代谢障碍可以恢复
(4)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炎
脑细胞存活恢复其功能
• 4.脑部MRI检查病变部位在延髓。
四.与吞咽动作相关的肌肉:
舌肌 咽上缩肌 咽中缩肌 咽下缩肌 咽提肌(茎突咽肌)
图3 咽部肌肉群
五.支配吞咽动作完成的三对主要神经:
迷走神经 舌咽神经六.针刺治疗
1.针刺治疗原理:
(1)中医学认为:近部取穴有疏通经络,改善局部气血运行之功。
图6 经颈2-3椎体之间横断面图
翳明穴(经外奇穴)
主 治:头痛,眩晕。脑缺血发作。 操 作:直刺向咽喉部,达1.5寸。
(2)配穴
•双吞咽 廉泉 •外金津 外玉液 •治呛穴
廉泉 外金津玉液
双吞咽
治呛穴
图7
吞咽穴(经外奇穴)
定 位:舌骨与喉结之间,正中线旁开 0.5寸凹陷中.
解 剖:该穴平颈4-5椎体之间.针经皮 肤、皮下组织、颈阔肌、肩胛 舌骨肌、甲状舌骨肌后缘,达 咽缩肌,内有喉上神经分支。
(2)现代医学认为:
1)针刺近部穴位及神经刺激点穴位能够使被破坏了的神经反射弧重新建立起来, 能够使病变的神经组织功能逐步恢复。神经组织功能的恢复与病变部位的脑
血液循环得到改善有关。实验治疗后脑血流动力学的改善又证明了这原理。
2) 神经反射弧传导通路:
针刺感受器 (+) 传入神经纤维
(神经刺激点选穴) (舌咽神经感觉神经纤维
外金津玉液(经外奇穴)
主 治:舌强,舌肿,失语。舌瘫,舌肌萎缩,流涎,吞咽 困难,构音不清。
操 作:针尖向舌根方向,刺入1.2寸,捻转10秒钟后出针。
治呛穴(经外奇穴)
定位: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上切迹 之间。
解剖:针经皮肤、甲状舌骨正中韧 带,舌骨会厌韧带,达会厌。 由迷走神经支配。
主治:呛咳 操作:向舌根部刺约0.5寸,捻转5-
主 治:吞咽困难,构音不清。 操 作:押手轻向外推开颈总动脉,针
刺向内侧3分,捻转5—10秒后 出针。 注 意:不可向外侧刺,以免伤及甲状腺上动脉。
吞咽穴
图 8 经颈4-5椎体之间横断面图
廉泉穴
主 治:舌下肿痛,舌急缩,舌纵涎出,舌强,中风失 语。舌瘫,舌肌萎缩,流涎,吞咽困难,构音不清。
操 作:向舌根方向斜刺1.2寸,捻转10秒钟后出针。
针灸治疗学
讲课人 于向华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
内科病症
真性延髓麻痹
一 定义 二 病因 三主症 四 与吞咽动作相关的肌肉 五 支配吞咽动作完成的三对主要神经 六 针刺治疗
一.定 义:
是指由于延髓运动性神 经核或延髓运动神经及 其所支配的横纹肌病变 所致。 (本病属于中医的语言
蹇涩、瘖痱、噎膈的范畴)
10秒钟出针。 注意:针刺时患者发生面红、呼吸
困难,应立即出针,本穴不 留针。
图 9 治呛穴侧视图
项针疗法的影响因素
• 真性延髓麻痹病人的康复水平与发 病年龄、治疗时机有密切关系,发 病年龄小,病程短,治疗早则疗效 高。
项针疗法的理论依据
• 1. 项针可以明显地改善脑血液循环,已 被治疗前后的脑血流动力学得到改善所 实证。这是脑神经功能得到恢复的基础。
供血穴(经外奇穴)
定 位: 风池下1.5寸,平下口唇处。 解 剖: 该穴平颈2-3椎间,针经皮
肤、皮下组织、胸锁乳突肌.、 头半棘肌,经颈2-3椎体之 间, 达椎动脉间。 主 治: 脑缺血发作,吞咽困难,构 音障碍,肌紧张性头痛,功 能性震颤,失眠症。 操 作: 直刺约1.5寸,刺向对刺唇处。
供血穴
迷走神经感觉神经纤维)
中间神经源
(延髓)
传出神经纤维
( 舌咽神经运动纤维 迷走神经运动纤维 舌下神经纤维)
效应器
(肌肉)
2.选穴:
(1)主穴:
双风池 双供血 双翳明
图5
双风池 双翳明 双供血
风池:
主 治:头痛,眩晕,项强痛,中风,口眼歪邪。偏瘫和脑部疾 病的吞咽障碍。
操 作:针尖微向下,向喉结方向刺入1.5寸。 注意事项:切勿过深,严格掌握进针方向,以免刺伤延髓。
• 2. 项针可以有效地使延髓麻痹病人的SEP 各波峰潜伏期明显缩短或恢复正常,重 现和提高了皮层单位波幅,这些有力的 证明了项针对真性延髓麻痹的疗效,是 有神经电生理检测做为理论依据的。
项针疗法的创新意义
• 项针疗法疗效高于其他针法的关键 在于以发现的新穴“供血”与改善 椎基底动脉供血有关,“吞咽”与 主管吞咽功能的茎突咽肌和咽缩肌 的舒缩功能密切相关,“发音”与 调整环甲肌的发音功能有关。这是 针灸学在腧穴研究上的一次创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