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咽困难(假性延髓麻痹)中医诊疗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吞咽困难(假性延髓麻痹)诊疗方案

吞咽困难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是指吞咽不利,进食或饮水时发生呛咳,甚者吞咽唾液即可出现呛咳,是脑血管疾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假性延髓麻痹。

中医运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调治吞咽困难具有独特的优势,这在临床已得到验证。总结近年来中医对吞咽困难的治疗,我们认为单纯依靠脏腑功能失调辨证,仍旧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我们在研究古今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的临床探索,形成了吞咽困难的诊断、量化标准,临床筛选出了对吞咽困难具有疗效的药物、方剂和针刺取穴,确立了吞咽困难的诊疗方案,该方案适用于中风病并发吞咽困难,不包括真性延髓麻痹导致的吞咽苦难。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中医诊断: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1001 1001.9O94)中风的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参照《神经病学》(王维治主编,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年)假性延髓麻痹的诊断标准。

1.诊断标准

(1)发音及语言障碍,咀嚼及吞咽困难,饮水呛咳。

(2)软腭、咽喉肌、舌肌、咬肌或面肌运动障碍,但无舌肌肌萎缩及束颤。

(3)病理性脑干反射阳性:如下颌反射、吸吮反射等。

(4)咽反射存在,软腭反射消失或极弱。

(5)椎体束征(一侧或双侧肢体瘫痪),或情感障碍(表情淡漠、强哭强笑)。

(6)脑血管病(中风)发作或反复发作史。

具有1及2-6中任何2项者可确诊。

2.证候诊断

(1)肝肾阴虚证:吞咽困难,晕眩耳鸣,五心烦热,低热颧红,头胀胁痛,视力减退,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2)肝阳上亢证:吞咽困难,眩晕耳鸣,头目胀痛,头重脚轻,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失眠多梦,腰膝酸软,口苦,舌红脉弦。

(3)痰瘀阻络证:吞咽困难,意识不清,或见紫斑、肿块,或出血色暗,舌白腻或紫黯有斑点,脉涩或脉滑。

3.鉴别诊断

与真性延髓麻痹的鉴别:真性延髓麻痹为下运动神经元性延髓麻痹,有舌肌萎缩,肌纤维颤动,咽反射消失;吞咽困难为上运动神经元性延髓麻痹,无舌肌萎缩,无肌纤维颤动,咽反射存在,下颌反射亢进。并可根据病史和辅助检查,帮助进行鉴别诊断。

(二)功能分级

吞咽功能状态分级参照“洼田氏饮水试验”

评定方法让患者端坐,喝下30ml温开水,观察所需时间及呛咳情况)1级:能顺利的一次咽下。

2级:分2次以上,能不呛的咽下。

3级:能一次咽下,但有呛咳。

4级:分两次以上咽下也有呛咳。

5级:全量咽下困难,频频呛咳。

二、治疗方案

(一)原发病的治疗

(二)辨证选用口服中药汤剂

1.肝肾阴虚证

治法滋补肝肾,醒脑开窍。

药用熟干地黄30g,巴戟天20g,山茱萸20g,石斛15g,肉苁蓉15g,

附子6g,五味子5g,肉桂15g,白茯苓20g,麦门冬15g,菖蒲12g,远志15g。

2.肝阳上亢证

治法平肝潜阳,醒神开窍。

药用怀牛膝20g,生赭石20g,生龙骨10g,生牡蛎10g,生龟版10g,生杭芍10g,玄参10g,天冬10g,川楝子6g,生麦芽6g,茵陈6g,甘草4g。

3.痰瘀阻络证

治法活血化痰、醒脑开窍。

药用陈皮1Og,半夏lOg,胆南星lOg,白僵蚕lOg,天竹黄lOg,郁金1Og,石菖蒲l5g,远志l0g,水蛭2Og,当归6Og,桃仁lOg,红花10g,赤芍l5g,川芎10g。

(三)针刺治疗

1.应用时机:针刺在病情平稳后即可进行。

2.治疗原则:近部取穴。

3.针刺方法:以下三种方法均适用于吞咽困难患者,根据临床实际选择适宜的针刺方法。

(1)项针疗法

主穴:双风池、双翳明。

配穴:舌中、廉泉、金津玉液

针刺方法:患者取坐位,颈部腧穴速刺不留针,项部腧穴针刺后留针30分钟。风池、翳明,针尖稍向内下方,刺入1-1.5寸。廉泉、金津玉液,向舌根刺入1.2-1.5寸。每天上午、下午各针刺治疗1次,针刺6天,休息1天,7天为一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

电针治疗仪采用疏波(2Hz),电流量达到头部前后抖动,以患者耐受为度。

(2)醒脑开窍针刺法

取穴:风池、翳风、三阴交、内关、水沟

针刺方法:风池、翳风,均刺向喉结,震颤徐入2.5寸,小幅度、高频率捻转1分钟,以咽喉部麻胀感为宜。三阴交,直刺1.0-1.5寸,行提插补法1分钟。水沟,行雀啄刺,使眼球湿润或流泪为度。内关,行提插捻转泻法1分钟。首次治疗先刺水沟、内关,以后可2-3日针刺1次。每天上午、下午各针刺治疗1次,针刺6天,休息1天,7天为一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

(3)头体针结合疗法

取穴:

头针取穴:顶中线、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顶旁1线、顶旁2线。体针取穴:风池、翳风、廉泉、金津、玉液。

针刺方法:

头针操作:沿头皮15°角斜刺至帽状腱膜下,进针深度30毫米左右,采用提插手法,进针时幅度小,行针时提插幅度要大。每穴行针时间约30秒,可两针同时操作。边行针边嘱患者尽量活动相应肢体,得气后留针,连接电针治疗仪,低频,以患者耐受为度,留针30分钟,每天2次,上午针患侧,下午针健侧。

体针操作:取风池、翳风(针尖对准喉结方向进针2.5寸)、廉泉、金津、玉液,针刺得气后,采用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分钟。采用相同的腧穴及操作,每天上午、下午各针刺治疗1次,针刺6天,休息1天,7天为一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

注意事项:脑出血开颅术后患者慎用本法。

(4)治疗设备

根据病情需要和临床症状,可选用以下设备:吞咽功能治疗仪。

(四)内科基础治疗

主要包括:呼吸功能维持与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血压血糖的调整、颅内高压的脑水肿、合并感染及发热的处理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