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史课程教案

合集下载

京剧的历史和演变教案

京剧的历史和演变教案

京剧的历史和演变教案第一章:京剧的起源和发展1.1 教学目标了解京剧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理解京剧在中国戏曲中的重要地位。

认识京剧的表演特点和艺术魅力。

1.2 教学内容介绍京剧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包括清朝乾隆年间的“四大徽班进京”和道光年间的“同治维新”等事件。

讲解京剧在清朝末年和民国时期的繁荣和变革。

探讨京剧在中国戏曲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

1.3 教学活动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京剧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引导学生了解京剧的表演特点,如脸谱、唱腔、身段等。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验京剧的表演魅力。

第二章:京剧的表演艺术2.1 教学目标了解京剧的表演艺术特点。

学习京剧的基本唱腔和表演技巧。

认识京剧中的角色分类和脸谱意义。

2.2 教学内容介绍京剧的基本唱腔,如生、旦、净、末、丑等角色的唱腔特点。

讲解京剧的表演技巧,如唱、做、念、打等。

介绍京剧中的角色分类和脸谱的意义,如忠臣、奸臣、英雄、美女等。

2.3 教学活动示范京剧的基本唱腔和表演技巧,让学生进行模仿和练习。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验不同角色的表演特点。

分析京剧脸谱的意义,让学生了解不同角色的人格特点和社会地位。

第三章:京剧的代表性剧目3.1 教学目标了解京剧的代表性剧目。

学习剧目的故事情节和表演特色。

认识京剧中的经典角色和著名演员。

3.2 教学内容介绍京剧的代表性剧目,如《霸王别姬》、《贵妃醉酒》、《穆桂英挂帅》等。

讲解剧目的故事情节和表演特色,分析其中的经典角色和著名演员。

探讨京剧剧目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

3.3 教学活动通过视频资料,展示京剧代表性剧目的演出片段。

引导学生了解剧目的故事情节和表演特色。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验经典角色的表演魅力。

第四章:京剧的保护与传承4.1 教学目标了解京剧的保护与传承现状。

学习京剧的保护与传承方法。

认识京剧的重要性和文化遗产价值。

4.2 教学内容介绍京剧的保护与传承现状,如政府政策、艺术团体、教育机构等的支持。

讲解京剧的保护与传承方法,如演出、教学、研究等。

中国戏曲详细教案

中国戏曲详细教案

中国戏曲详细教案第一章:中国戏曲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戏曲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让学生了解中国戏曲的基本特点和分类。

让学生了解中国戏曲的重要地位和文化价值。

1.2 教学内容中国戏曲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从汉代的百戏到唐代的参军戏,再到宋元的杂剧和明清的传奇。

中国戏曲的基本特点:综合性、虚拟性、象征性、节奏性。

中国戏曲的分类:京剧、越剧、昆曲、黄梅戏、评剧等。

中国戏曲的重要地位和文化价值:中国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

1.3 教学活动观看中国戏曲的视频片段,让学生感受中国戏曲的魅力。

教师讲解和示范中国戏曲的基本动作和唱腔。

学生分组进行中国戏曲的表演练习。

第二章:京剧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京剧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让学生了解京剧的基本特点和表演技巧。

让学生了解京剧的代表剧目和著名演员。

2.2 教学内容京剧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从清代的四大徽班到道光年间的京剧的形成。

京剧的基本特点:唱、做、念、打。

京剧的表演技巧:脸谱、翎子、水袖、椅子功等。

京剧的代表剧目:《穆桂英挂帅》、《杨门女将》、《长生殿》等。

京剧的著名演员: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等。

2.3 教学活动观看京剧的视频片段,让学生感受京剧的魅力。

教师讲解和示范京剧的基本动作和唱腔。

学生分组进行京剧的表演练习。

第三章:越剧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越剧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让学生了解越剧的基本特点和表演技巧。

让学生了解越剧的代表剧目和著名演员。

3.2 教学内容越剧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从清代的越剧到现代的越剧。

越剧的基本特点:以唱为主,以做为辅。

越剧的表演技巧:越剧的唱腔、身段、表情等。

越剧的代表剧目:《红楼梦》、《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等。

越剧的著名演员:袁雪芬、傅全香、范瑞娟等。

3.3 教学活动观看越剧的视频片段,让学生感受越剧的魅力。

教师讲解和示范越剧的基本动作和唱腔。

学生分组进行越剧的表演练习。

第四章:昆曲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昆曲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中国戏曲史课程教案

中国戏曲史课程教案

中国戏曲史课程教案“戏曲”和外国戏剧形式的差异,从而进一步掌握“戏曲”的独特性。

中国戏曲史课程教案中国戏曲史课程教案中国戏曲史课程教案中国戏曲史课程教案课后小结:通过讲授分析使学生了解宋杂剧形成的背景及其内容与体制的发展,南北宋杂剧的不同,从而进一步把握“戏曲”的形成时期的特点。

中国戏曲史课程教案作业、讨论题、思考题:金院本形成的背景、发展脉络,熟悉金院本的内容与体制特点,杂剧与院本的异同课后小结:通过讲授分析使学生了解金院本形成的背景、发展脉络,通过对比理清杂剧与院本的异同,从而进一步把握时势变化对“戏曲”的形成的影响。

中国戏曲史课程教案中国戏曲史课程教案中国戏曲史课程教案中国戏曲史—课程教案中国戏曲史—课程教案中国戏曲史课程教案论基础。

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使课堂教学效果良好。

中国戏曲史课程教案课后小结:通过讲授分析使学生全面了解关汉卿的创作概况,掌握代表性作品的成就,课堂讨论和课后阅读使学生对本节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从而为以后的学习储备理论基础。

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使课堂教学效果良好。

中国戏曲史课程教案作业、讨论题、思考题:作品细读。

关汉卿的杂剧创作艺术成就,以及关汉卿的创作对后世杂剧创作的影响和启示。

课后小结:通过讲授分析使学生全面了解关汉卿的杂剧创作艺术成就,掌握其影响和启示,课堂讨论和课后阅读使学生对本节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从而为以后的学习储备理论基础。

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使课堂教学效果良好。

中国戏曲史课程教案中国戏曲史课程教案—中国戏曲史课程教案—中国戏曲史课程教案中国戏曲史—课程教案—中国戏曲史课程教案中国戏曲史课程教案汤显祖的地位和影响有全面的把握中国戏曲史课程教案课后小结:通过理论讲授使学生了解明代戏曲的演出状况,掌握明代戏曲的舞台艺术的特点和成就,通过课后思考能够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加清晰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对教授内容的理解,从而对明代的戏曲艺术有全面的把握。

中国戏曲史课程教案“汤沈之争”《曲律》的主要理论观点和影响、意义,对今天的借鉴课后小结:通过理论讲授使学生了解明代戏曲理论的发展状况,掌握“汤沈之争”、《曲律》的主要理论观点和影响、意义,通过课后思考能够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加清晰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对教授内容的理解,从而对明代的戏曲理论有全面的把握。

中国戏曲教案模板下载

中国戏曲教案模板下载

中国戏曲教案模板下载第1篇:中国戏曲详细教案一、课程名称:中国戏曲介绍课时:2个学时二、背景分析:戏曲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同学们对中国戏曲还不够了解,不能经常接触戏曲。

三、教学内容:中国戏曲四、教学目标:五、教学过程:初步了解中国戏曲的相关知识,并学会哼唱具有代表性的戏曲,简要说出他们的起源【引入课程】1、先介绍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然后放[天仙配],为讲戏曲作铺垫,将同学们带入戏曲的氛围中【初步了解】1、介绍戏曲相关知识中国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

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

经过汉、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约有三百六十多个种类。

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

[1]中国的戏曲与希腊悲剧和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逐步形成了以“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五大戏曲剧种为核心的中华戏曲百花苑。

[2-5]中国戏曲剧种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各民族地区地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

其它比较著名的戏曲种类有:昆曲、粤剧、淮剧、川剧、秦腔、晋剧、汉剧、河北梆子、河南坠子、湘剧、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

放[刘海砍樵]2、戏曲行当生、旦、净、丑各个行当都有各自的形象内涵和一套不同的程式和规制;每个都行当具有鲜明的造型表现力和形式美。

3、艺术特色综合性、虚拟性、程式性,是中国戏曲的主要艺术特征。

这些特征,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思想精髓,构成了独特的戏剧观,使中国戏曲在世界戏曲文化的大舞台上闪耀着它的独特的艺术光辉。

4、唱腔第一种是抒情性唱腔,其特点为速度较缓慢,曲调婉转曲折,字疏腔繁,抒情性强。

它宜于表现人物深沉而细腻的内心感情。

许多剧种的慢板、大慢板、原板、中板均厉于这-类。

了解戏曲文化的教案

了解戏曲文化的教案

了解戏曲文化的教案教案标题:探索中国戏曲文化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戏曲的起源、发展和流派。

2. 探索中国戏曲的艺术特点和表演形式。

3. 通过学习戏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2. 音频和视频素材,如戏曲音乐、舞蹈和片段。

3. 教材和参考书籍。

4. 学生手册和练习题。

教学流程:引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中国戏曲的概念,并引发他们对戏曲文化的兴趣。

2. 展示一段戏曲表演的视频片段,让学生感受戏曲的独特魅力。

知识探索(20分钟):1. 分组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或参考书籍,了解中国戏曲的起源、发展和流派。

2. 教师给予学生指导,解答他们遇到的问题,引导他们深入了解戏曲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互动讨论(15分钟):1. 分组讨论学生对戏曲表演形式和艺术特点的理解。

2. 整合学生的观点,展开全班讨论,让学生相互交流和分享自己的理解。

实践体验(20分钟):1. 向学生介绍一些著名的戏曲剧目,如《红楼梦》、《西游记》等。

2. 分组让学生自行选择一个剧目,并从剧本中选取一个片段进行表演。

3.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包括音乐、舞蹈和表演技巧,展示他们对戏曲的理解和创造力。

总结复习(10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再次强调戏曲文化的重要性。

2. 分发学生手册和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拓展延伸:1. 邀请戏曲专家或演员来校与学生交流,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2. 组织学生观看一场戏曲表演,并进行观后讨论和评价。

评估方法:1. 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度。

2. 学生的小组讨论和班级讨论质量。

3. 学生手册和练习题的完成情况。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引入、实践和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对戏曲文化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

同时,我也会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确保他们在教学中能够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和成果。

《中国戏剧史》教案 第二章 宋金杂剧

《中国戏剧史》教案 第二章   宋金杂剧

第二章宋金杂剧一、二(略)三、宋杂剧的体制北宋以后,优戏被冠之以“杂剧”的名称。

杂剧成为一类专门化的表演形式,特指戏剧演出,从歌舞杂技和优人谑谈调笑的状态中超越出来。

在中国戏曲史上,这是一个很大的转变,它标志着初级戏剧开始脱离原始庞杂混融的表演形态,而朝向单纯的戏剧形式迈进。

1、演出结构据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伎」條:杂剧中末泥为长,每四人或五人为一场。

先做寻常熟事一段,名曰“艳段”;次做“正杂剧”,通名为两段。

行当制是中国戏曲独特艺术精神的特征之一,其奠基则起自宋杂剧。

前代优戏表演不分行当,仅有一些优人以表演某类戏著名,如李仙鹤善于表演参军戏之类。

唐代参军戏里虽然也出现了参军、苍鹘的准角色,但并不出现在所有优戏里。

它们所装扮的人物类型仅限于一定的范围以内。

宋杂剧通常有五个角色,其中有末泥、引戏、副净、副末,有时还增添一个装孤。

第一次记载了宋杂剧角色名称及其分工的,是成书于南宋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

当代出土的北宋杂剧雕刻的人物造型中已经出现了五个角色,而且每一组雕砖也常常是四到五人,说明宋杂剧角色的正式产生至少是在北宋末期。

“杂剧中末泥为长……末泥色主张,引戏色分付,副净色发乔,副末色打诨,又或添一人装孤。

”①末泥末泥是杂剧里的领导者,所谓“杂剧中末泥为长”。

末泥的具体职司是“主张”。

“主张”的涵义有主持、指挥之意,也就是说,末泥负责安排、调度整个的演出。

②引戏引戏的职司是“分付”,分付在宋元市语里有交付、委托、发落的意思,例如苏轼《洞仙歌》词曰:“江南腊尽,早梅花开后,分付新春与垂柳。

”引戏,又称作“引”,其名称与唐宋乐舞中的“引舞”有关。

“引舞”是舞蹈演出的率领者和指挥者,引戏在宋金杂剧演出中作用与之相类。

即在演出时指挥其他艺人上下场,解说人物动作,介绍剧情。

杜善夫【般涉调·耍孩儿】散套《庄家不识勾栏》【四煞】描写院本演出的开场情景为:“一个女孩儿转了几遭,不多时引出一伙。

”这个女孩儿的角色身分应该就是引戏,她在演出开场前首先上场进行一段舞蹈表演,然后其他角色才正式上场。

中国戏曲教案

中国戏曲教案

中国戏曲一、中国戏曲的定义戏曲,是以演员表演为中心,以唱、念、做、打等手段为基础,融文学、音乐、舞蹈、武术、杂技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舞台艺术。

梨园:唐玄宗与杨贵妃在华清宫内教习乐工弟子演练歌舞的场所。

后来,“梨园”一词被借用表示乐工机构,“梨园弟子”成为乐工弟子的代称. 后世将唐明皇奉为梨园鼻祖。

将戏曲界习称为“梨园界”或“梨园行”,戏曲演员称为“梨园弟子”。

戏曲与戏剧有什么区别?狭义的戏剧专指以古希腊悲剧和喜剧为开端,在欧洲各国发展起来继而在世界广泛流行的舞台演出形式,中国称之为“话剧”。

广义的戏剧可包括东方一些国家、民族的传统舞台演出形式,如中国的戏曲、日本的歌舞伎、印度的古典戏剧等。

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中国的戏曲与希腊悲剧和喜剧、印度梵剧。

二、中国戏曲的产生和发展戏曲的起源:说唱艺术、滑稽戏、原始歌舞……傩戏傩(nuó)是一种巫术仪式,以可怕的形象来驱鬼逐疫、酬神纳吉,以巫术活动为中心,是原始民族自然崇拜、祖先崇拜、鬼神崇拜及万物有灵观念的产物。

巫师为驱鬼敬神、逐疫去邪所进行的宗教祭祀活动,称为傩或傩祭、傩仪。

傩师所唱的歌、所跳的舞称为傩歌、傩舞。

傩戏又是在傩歌、傩舞的基础上出现的。

作为一种世界性的文化共生事象,原始的傩文化在世界其它地区都有存留,美国的“万圣节”、德国的“魔鬼大游行”都是这一原始文化遗留的痕迹。

但是,似乎只有中国独生出来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戏曲。

(一)中国戏曲的孕育与形成汉代,在民间出现了具有表演成份的"角抵戏"(原始歌舞,竞技表演),尤以《东海黄公》为著。

南北朝时期,民间出现了歌舞与表演相结合的"歌舞戏",具有了更为浓郁的表演成份,如《拔头》《代面》《踏摇娘》等。

唐代,出现了由先秦时期的优伶表演发展来的以滑稽表演为特点的"参军戏"(滑稽戏,扮演以官吏为被戏弄的对象);民间的歌舞戏进入宫廷,得到了更大的发展;民间又出现了"俗讲"和"变文"等通俗说唱形式。

戏曲常识讲解教案模板范文

戏曲常识讲解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程名称:戏曲常识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戏曲的基本概念、起源和发展历程。

- 熟悉中国戏曲的主要剧种及其特点。

- 掌握戏曲的四大基本功:唱、念、做、打。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对戏曲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 提高学生通过戏曲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的意识。

3.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重难点:1. 重点:- 中国戏曲的主要剧种及其特点。

- 戏曲的四大基本功:唱、念、做、打。

2. 难点:- 理解戏曲中各种艺术形式的融合与创新。

五、教学准备:1. 教师:收集相关戏曲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 学生:预习戏曲常识,准备相关问题。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以提问方式导入:“同学们,你们对戏曲了解多少?有没有看过戏曲表演?”2. 简要介绍戏曲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对戏曲产生兴趣。

(二)讲授新课1. 戏曲的起源与发展- 介绍戏曲的起源,包括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等艺术形式。

- 讲述戏曲的发展历程,从汉、唐到宋、金,再到明清时期。

- 强调戏曲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2. 中国戏曲的主要剧种- 介绍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等主要剧种。

- 每个剧种简要介绍其特点、代表剧目和著名演员。

3. 戏曲的四大基本功- 讲解唱、念、做、打的基本含义和表演技巧。

- 通过视频或图片展示戏曲表演中的精彩片段,让学生直观感受。

(三)课堂互动1.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所学戏曲常识。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戏曲的了解和感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戏曲常识的掌握情况。

2. 引导学生思考:戏曲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意义。

(二)深入讲解1. 戏曲与其他艺术形式的融合- 介绍戏曲与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形式的融合。

- 分析戏曲在表现手法上的创新和突破。

2. 戏曲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 讲述戏曲在现代社会中的困境和机遇。

- 强调传承和发展戏曲文化的重要性。

国粹中国京剧教案【7篇】

国粹中国京剧教案【7篇】

国粹中国京剧教案【7篇】国粹中国京剧教案篇1活动目标:1、使幼儿简单了解京剧这种传统戏曲艺术,萌发幼儿对我国传统曲艺的好奇心和喜爱之情。

2、使幼儿初步了解有关京剧人物,知道京剧是我国特有的戏曲种类,是我国国粹。

3、引导幼儿认识京剧特有的脸谱,了解典型、简单的京剧唱腔及台步。

4、大胆说出自己对的理解。

5、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活动准备:1、请幼儿搜集有关京剧演员剧照、脸谱。

2、准备京剧小戏装,录音磁带,椭圆形纸及彩笔若干。

3、准备生、旦、净、丑角色的京剧唱腔录象。

活动过程:1、请幼儿相互交流对京剧的感受与认识。

如:你听过京剧吗?你喜欢京剧吗?2、观赏京剧剧照、脸谱、服饰等,了解剧照和图片中有关京剧人物(生、旦、净、丑)。

3、比一比、找一找。

(1)比较几种京剧脸谱的差异。

(2)找出脸谱上的额头、眉毛、鼻、嘴等处花纹对称的特点。

4、观看京剧录象片段,并鼓励幼儿学习和模仿典型易学的唱腔及台步(生、旦、丑……)。

5、大胆尝试在椭圆形纸上为脸谱五官化妆,并涂上自己喜欢的人物的颜色。

6、带上自制脸谱,相互欣赏,并穿戴小戏装,在京剧唱腔的伴奏下,进行模仿和表现。

延伸活动:1、可展示一些京剧剧照、名家、脸谱等,以丰富幼儿对京剧的认识。

2、表演区可播放京剧经典唱段,让幼儿模仿其中易学的唱段。

活动反思:在这个活动的设计中,我考虑到了不同层次的幼儿,但在活动过程中还是有所偏向,稍微忽略了有些能力较弱的幼儿。

同时每个环节的衔接也稍显急促,没有给幼儿充分表达表现的时间,我想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会更好地把握每个环节。

国粹中国京剧教案篇2活动目标:1.知道京剧是中国的国粹,了解京剧脸谱颜色的含义以及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2.通过京剧脸谱的颜色和人物的装扮,能简单区分京剧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人物角色,并尝试模仿京剧中不同的角色。

3. 感受京剧特的艺术魅力,萌发对国粹京剧的探究兴趣。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中华传统文化第课戏曲教案

中华传统文化第课戏曲教案

中华传统文化第课戏曲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戏曲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了解中国传统戏曲的基本分类和特点。

3.学习中国传统戏曲的基本唱腔和表演技巧。

4.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讲义、录音、视频等相关资料。

2.教学环境:教室、演播室等。

3.教学器材:录音机、投影仪等。

三、教学步骤:1.引入戏曲概念:通过教师简要介绍戏曲的起源和发展,引发学生对戏曲的兴趣和好奇心。

2.分类介绍:教师向学生介绍中国传统戏曲的基本分类,并逐一介绍每一类戏曲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3.学习唱腔:教师准备录音资料,让学生聆听不同戏曲的唱腔,并分析讨论其特点和表现方式。

4.表演训练:教师向学生演示戏曲表演的基本动作和技巧,并指导学生进行模仿和训练,以提高他们的表演能力。

5.欣赏分析:教师选取一部经典戏曲,引导学生观看视频表演,并进行欣赏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戏曲的艺术魅力。

6.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主选择一种戏曲进行深入研究,并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7.总结回顾:教师对整堂课进行总结回顾,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解答学生的疑惑。

四、教学评价:1.学生的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参与度,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2.学生的表演能力:观察学生在戏曲表演训练中的进步情况,对他们的表演技巧进行评估。

3.学生的研究成果:评估学生小组的研究成果,包括他们对所选戏曲的分析和展示效果。

五、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观看戏曲演出或参加戏曲社团,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戏曲的兴趣和爱好。

2.组织学生参观戏曲学院或戏曲博物馆,了解更多关于戏曲的历史和文化。

3.引导学生创作自己的戏曲表演作品,展示他们的创造力和才华。

六、教学反思: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以上是《中华传统文化第课戏曲教案》的内容,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戏曲的特点和魅力,培养对戏曲的兴趣和欣赏能力,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大学戏曲教学教案

大学戏曲教学教案

教案标题:大学戏曲教学课时安排:24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戏曲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和主要流派。

2. 培养学生对戏曲艺术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3. 使学生掌握戏曲表演的基本技巧和舞台实践经验。

教学内容:1. 戏曲的基本概念和历史发展2. 主要戏曲流派的特点和代表作品3. 戏曲表演的基本技巧(唱、做、念、打)4. 舞台实践经验(化妆、服饰、道具、布景)教学过程:第一阶段:戏曲的基本概念和历史发展(4课时)1. 介绍戏曲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了解戏曲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形式,包括唱、做、念、打等多种表演手段。

2. 讲解戏曲的历史发展,让学生了解戏曲起源于民间,经过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的演变和发展,形成了多种流派。

3. 介绍主要戏曲流派的特点和代表作品,如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等,让学生了解不同流派的表演风格和艺术特点。

第二阶段:戏曲表演的基本技巧(唱、做、念、打)(8课时)1. 讲解唱腔的分类和演唱技巧,让学生了解不同流派的唱腔特点和演唱方法。

2. 教授做功的基本技巧,如身段、手势、眼神等,让学生掌握戏曲表演的身段语言。

3. 讲解念白的分类和发音技巧,让学生了解不同流派的念白特点和发音方法。

4. 教授打击乐器的演奏技巧,如锣鼓、笛子、二胡等,让学生了解戏曲乐队的基本演奏技巧。

第三阶段:舞台实践经验(化妆、服饰、道具、布景)(8课时)1. 介绍戏曲化妆的基本技巧,如脸谱的绘制、妆容的勾勒等,让学生掌握戏曲化妆的方法。

2. 讲解戏曲服饰的分类和穿戴方法,让学生了解不同角色的服饰特点和穿戴技巧。

3. 介绍道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让学生了解不同道具的象征意义和表演功能。

4. 讲解布景的设计和布置技巧,让学生了解戏曲舞台布景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第四阶段:综合实践和演出(4课时)1. 组织学生进行戏曲表演的综合实践,让学生将所学的唱、做、念、打等技巧运用到实际表演中。

2. 指导学生进行戏曲演出的筹备工作,如选剧、排练、化妆、服饰等。

戏曲史教案

戏曲史教案

戏曲史教案教案主题:戏曲史教学教学目标:1.了解戏曲的起源和发展过程;2.了解中国传统戏曲的分类和特点;3.能够辨别不同类型的戏曲,并了解其代表作品和演唱形式;4.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教学内容:1.戏曲的起源和发展a.戏曲的定义及特点;b.戏曲的起源;c.戏曲的发展历程。

2.中国传统戏曲的分类和特点a.三大类戏曲的分类:京剧、评剧、黄梅戏;b.不同戏曲类型的特点和发展历程;c.具有代表性的戏曲作品和表演形式。

3.戏曲艺术的学习与欣赏a.学习戏曲艺术的基本功:唱、念、做、打;b.了解不同类型的戏曲表演形式;c.欣赏戏曲表演,并讨论其演唱技巧和艺术魅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戏曲的起源和发展(40分钟)1.导入(5分钟)向学生展示一幅戏曲演出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并讨论他们对戏曲的了解。

2.戏曲的定义及特点(10分钟)a.讲解戏曲的定义和特点,如高度的舞台化、唱念做打的表演方式等。

b.引导学生回答:你认为戏曲有哪些特点?你对戏曲的印象是什么?3.戏曲的起源(10分钟)a.介绍戏曲的起源,包括它的起源地和起源时间。

b.讲解戏曲起源的两种说法:一是源自神话传说,二是起源于古代祭祀仪式。

c.引导学生思考:戏曲与祭祀仪式的关系是什么?4.戏曲的发展历程(15分钟)a.介绍戏曲的发展历程,包括不同朝代对戏曲的发展影响。

b.重点讲解元曲和明清时期的戏曲发展。

c.引导学生思考:你认为戏曲是如何在不同朝代中发展的?第二课时:中国传统戏曲的分类和特点(40分钟)1.导入(5分钟)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回忆戏曲的起源和发展。

2.三大类戏曲的分类(10分钟)a.介绍三大类戏曲的分类:京剧、评剧、黄梅戏。

b.引导学生回答:你知道京剧、评剧和黄梅戏分别有什么特点?3.不同戏曲类型的特点和发展历程(15分钟)a.分别介绍京剧、评剧和黄梅戏的特点、表演形式和发展历程。

b.引导学生思考:你对不同类型的戏曲有什么了解?4.具有代表性的戏曲作品和表演形式(10分钟)a.介绍各类戏曲的代表作品,如《白蛇传》、《赵氏孤儿》、《西门记》等。

大学国学戏曲经典教案

大学国学戏曲经典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习国学戏曲的基本知识,如戏曲的起源、发展、主要流派等。

2. 了解国学戏曲中的经典剧目及其特点。

3. 欣赏和分析国学戏曲的经典唱段,理解其艺术价值。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国学戏曲的艺术特点。

2. 学会欣赏国学戏曲,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国学戏曲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 培养学生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

教学重点:国学戏曲的基本知识、经典剧目及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欣赏和分析国学戏曲的经典唱段,理解其艺术价值。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一段国学戏曲唱段,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国学戏曲的魅力。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国学戏曲的了解和感受。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国学戏曲的基本知识,如戏曲的起源、发展、主要流派等。

2.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国学戏曲的分类和特点。

三、经典剧目欣赏(20分钟)1. 教师介绍国学戏曲中的经典剧目,如《红楼梦》、《穆桂英挂帅》等。

2. 学生欣赏经典剧目的片段,感受其艺术魅力。

四、艺术特点分析(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国学戏曲的艺术特点,如唱腔、表演、服饰等。

2. 学生通过合作探讨,深入理解国学戏曲的艺术价值。

五、实践环节(10分钟)1. 学生分组,选择一个经典剧目进行角色分配和表演练习。

2.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表演,强调唱腔、表情、动作的准确性。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分享自己在本次课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总结课程内容。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表演效果和课后反馈,评价学生对国学戏曲的掌握程度和审美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教学资源:1. 国学戏曲的基本知识资料。

2. 经典剧目的视频或音频资料。

3. 表演道具、服饰等资源。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中国京剧戏曲教案(共5则)

中国京剧戏曲教案(共5则)

中国京剧戏曲教案(共5则)第一篇:中国京剧戏曲教案中国京剧戏曲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我国京剧文化艺术中的行当和表演动作的程式,以及京剧的伴奏乐器有所了解,培养他们对京剧的兴趣和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2、通过对京剧中唱、念、做、打四种艺术特征的介绍,启发学生积极体验与感受,从而提高学生鉴赏京剧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1、引导学生做多种形式的参与和感受。

2、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来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3、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做到声像结合、视听结合。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学生听《京调》音乐走进教室。

二、导入:京剧是我国的国粹,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它是一个大剧种,在全国300多个地方戏曲剧种中,京剧无论如何也算是个老大哥。

它也是第一个走向国际舞台的,代表中华民族的表演艺术。

有个美国人说:“如果中国没有京剧了,我也就不承认中国了。

”有一位老华侨,在太平洋彼岸的一个大都市迷失了路途,正在他彷徨迷惘之际,突然听到从附近的一个大楼中传出京胡的声音,老华侨欣喜得热泪盈眶……所以有人说,一位无产者可以凭借着《国际歌》找到自己的同志,那么,我们中国人凭借着京剧的曲调就可以找到自己的同胞。

真是相逢何必曾相识,同样宫商唱皮黄。

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不知道京剧,不知道自己的民族国粹。

甚至妄自菲薄,就不对了。

所以我认为作为中国人,有必要了解一下自己的国宝——我们的京剧艺术。

三、介绍京剧的行当:京剧的行当分为生、旦、净、丑四大类。

但在初期,京剧的行当仍分为生、旦、净、末、丑五大类,后来才把生行和末行合并,取消了末行。

生: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种行当。

包括老生、小生、武生、文武老生、红生、娃娃生等几个门类。

(展示生行扮相的图片)旦:扮演女性角色的一种行当。

包括花旦、青衣、老旦、武旦、刀马旦、贴旦等。

(展示旦行扮相的图片)净:指在面部勾画各种脸谱,故又称大花脸。

一般都是扮演男性角色,包括正净(黑头、铜锤)、副净(架子花脸)、武净(武花脸)等。

中国戏曲史 课程教案

中国戏曲史 课程教案
教学基本内容
方法及手段
关汉卿杂剧创作的艺术成就:
1、激烈壮阔的美学风格
2.艺术成就:
体制、人物、结构、语言等
理论讲授
引导讨论
作业、讨论题、思考题:
作品细读。关汉卿的杂剧创作艺术成就,以及关汉卿的创作对后世杂剧创作的影响和启示。
课后小结:
通过讲授分析使学生全面了解关汉卿的杂剧创作艺术成就,掌握其影响和启示,课堂讨论和课后阅读使学生对本节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从而为以后的学习储备理论基础。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使课堂教学效果良好。
课后小结:
通过讲授分析使学生了解南北曲的交融以及南戏与北杂剧的差异,了解元杂剧发展过程的演化,从而为以后的学习储备理论基础。
中国戏曲史课程教案
课次
12
授课方式
(请打√)
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他□
课时
安排
2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五章元代杂剧的演进(四)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关汉卿的创作以及《窦娥冤》的成就。
教学基本内容
方法及手段
一、概述
二、关汉卿
1.生平与创作
2.《窦娥冤》
理论讲授
引导讨论
作业、讨论题、思考题:
作品细读。关汉卿的创作以及《窦娥冤》的成就。
课后小结:
通过讲授分析使学生了解关汉卿的创作概况,掌握《窦娥冤》的成就,课堂讨论和课后阅读使学生对本节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从而为以后的学习储备理论基础。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使课堂教学效果良好。
教学基本内容
方法及手段
一、金代院本概况
1.金院本产生的背景
2.金院本的特点
五、金院本与宋杂剧的异同

《古今戏曲》教案:介绍中国古今戏曲的文化背景和特色并分析其演出方式

《古今戏曲》教案:介绍中国古今戏曲的文化背景和特色并分析其演出方式

《古今戏曲》教案:介绍中国古今戏曲的文化背景和特色并分析其演出方式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今戏曲的文化背景和发展历程。

2. 掌握不同地方戏曲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3. 分析戏曲的演出方式及其艺术魅力。

二、教学内容1. 中国戏曲的起源和发展原始社会的歌舞戏曲的形成和发展各个时期的戏曲特点2. 地方戏曲的代表作品及特点京剧越剧昆曲黄梅戏评剧3. 戏曲的演出方式生、旦、净、末、丑的角色扮演唱、做、念、打的基本功舞台布局和道具使用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戏曲表演视频,引发学生对戏曲的兴趣。

2. 教学内容与讨论讲述中国戏曲的起源和发展,引导学生了解戏曲的历史背景。

分析不同地方戏曲的特点和代表作品,让学生了解各种戏曲的魅力。

讨论戏曲的演出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戏曲艺术的基本构成。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戏曲表演,体验戏曲的艺术魅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2. 知识掌握:通过课后作业或小测验,检验学生对中国古今戏曲文化背景和特色的掌握情况。

3. 表演能力: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戏曲表演能力,包括唱、做、念、打等基本功。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中国古代戏曲史》、《中国戏曲艺术》等。

2. 视频资料:京剧、越剧、昆曲等地方戏曲表演视频。

3. 网络资源:相关戏曲网站、博客、论坛等。

4. 道具和服装:用于实践活动中的戏曲表演。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引入戏曲角色扮演:通过展示经典戏曲角色图片,让学生了解生、旦、净、末、丑的不同特点和扮演角色。

2. 分析戏曲唱腔:选取一段戏曲唱腔,让学生聆听并分析其旋律、节奏和演唱技巧。

3. 学习戏曲动作:示范并教授一些基本的戏曲动作,如水袖、台步等,让学生进行模仿和实践。

4. 创编小型戏曲表演:根据所学知识和技能,让学生分组创编小型戏曲表演,可以选择一段经典剧目进行改编。

七、教学策略1. 讲授与互动: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戏曲的基本知识和技巧,鼓励学生提问和参与讨论,增强课堂互动。

戏曲教案(知识讲座)

戏曲教案(知识讲座)

1、活动《走进京剧大世界》教学目标:通过教师的引导,揭示学习的目标——京剧,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导入听京剧选段,提问:1、你想知道哪些有关京剧的知识?2、你想了解哪些有关京剧的问题?二、教师结合学生问题,整理归纳假设干个问题。

三、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认真学习专题。

四、学习本节课专题——京剧的历史1、学生学习汇报:京剧的产生。

2、教师导学。

3、学生学习汇报:京剧的舞台演变。

五、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情况。

教学评价:1、学生参与程度和参与率。

2、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并寻找问题的答案。

3、在小组学习中,“我”所发挥的作用以及在小伙伴心中的位置。

4、在小组汇报过程中承担的部分。

2、欣赏《生、旦、净、丑荟精粹》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使学生初步了解国粹京剧的基础知识,并通过对唱念做打的模仿充分体验京剧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京剧传统戏曲艺术的自豪之感和热爱之情,宏扬中国传统艺术。

培养他们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感情。

2、了解京剧的有关知识。

初步认识京剧的艺术特征,知道京剧的产生、发展和历史沿革。

3、激发发展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兴趣和爱好,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京剧的艺术表现力。

教学重难点:对京剧行当和京剧表演的认识。

教具准备:1、电脑多媒体课件。

2、京剧脸谱。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超级联想超级联想,同学们可以根据老师提供的几个词组来联想另一个事物。

西皮二簧沙家浜国粹梅兰芳2、京剧知识知多少师:京剧是流行全国各地的戏曲剧种之一。

我国的京剧艺术与古希腊的悲喜剧,印度的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种。

而我国的京剧的艺术形式是保留最完整的。

其中京剧又被誉为是我国的国粹。

随着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京剧艺术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悉和喜爱,甚至一些老外特地到中国拜师学艺,把我国的京剧艺术带到他们的国家中去。

那么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对自己的国粹京剧了解多少呢?二、京剧的形成1、师总结:刚刚大家讲到了非常多的内容,使我们对京剧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谁能说说“京剧”中的“京”代表什么意思?生答:“京”代表京剧在北京形成。

中国戏曲详细教案

中国戏曲详细教案

中国戏曲详细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欣赏中国戏曲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通过学习戏曲的历史、表演形式、代表剧目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中国戏曲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各类戏曲的特点,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1.3 教学内容1.3.1 戏曲的起源和发展1.3.2 戏曲的分类和特点1.3.3 戏曲表演的基本技巧1.4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互动讨论法、观看视频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国戏曲的魅力。

第二章:京剧2.1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京剧的起源、发展历程、表演特点、代表剧目等,欣赏京剧的艺术魅力。

2.2 教学内容2.2.1 京剧的起源和发展2.2.2 京剧的表演特点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观看京剧视频、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深入了解京剧的艺术特点。

第三章:越剧3.1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越剧的起源、发展历程、表演特点、代表剧目等,欣赏越剧的艺术魅力。

3.2 教学内容3.2.1 越剧的起源和发展3.2.2 越剧的表演特点3.2.3 越剧的代表剧目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观看越剧视频、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深入了解越剧的艺术特点。

第四章:黄梅戏4.1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黄梅戏的起源、发展历程、表演特点、代表剧目等,欣赏黄梅戏的艺术魅力。

4.2 教学内容4.2.1 黄梅戏的起源和发展4.2.2 黄梅戏的表演特点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观看黄梅戏视频、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深入了解黄梅戏的艺术特点。

第五章:豫剧5.1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豫剧的起源、发展历程、表演特点、代表剧目等,欣赏豫剧的艺术魅力。

5.2 教学内容5.2.1 豫剧的起源和发展5.2.2 豫剧的表演特点5.2.3 豫剧的代表剧目5.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观看豫剧视频、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深入了解豫剧的艺术特点。

戏曲史教案

戏曲史教案

戏曲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中国戏曲的发展历程,掌握各个时期戏曲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讨论、观看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戏曲艺术的魅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尊重传统艺术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中国戏曲的起源与发展(1)戏曲的起源:戏曲起源于古代的祭祀、歌舞等活动,最早可追溯到周朝。

(2)戏曲的发展:经过秦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等历史时期的发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戏曲剧种。

2. 中国戏曲的四大剧种(1)京剧:起源于北京,是清朝中叶以后逐渐形成的,以唱腔优美、表演技艺高超著称。

(2)越剧:起源于浙江绍兴,流行于江浙一带,以婉约柔美、清新脱俗著称。

(3)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流行于长江流域,以质朴自然、生活气息浓厚著称。

(4)豫剧:起源于河南,流行于华北地区,以豪放激越、表现力强烈著称。

3. 中国戏曲的艺术特点(1)综合性:戏曲是一种集歌唱、舞蹈、表演、美术等多种艺术于一体的综合艺术。

(2)象征性:戏曲表演通过唱腔、动作、服饰等手段,表现出人物的性格、情感和社会地位。

(3)程式化:戏曲表演有一定的规范和程式,如唱腔的板式、身段的动作等。

(4)虚拟性:戏曲表演通过象征性的手法,表现出现实生活的丰富多彩。

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中国戏曲的起源、发展、剧种和艺术特点等内容。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各个时期戏曲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3. 观看法:观看戏曲表演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戏曲艺术的魅力。

四、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一段戏曲表演视频,激发学生对戏曲的兴趣。

2. 讲解:讲解中国戏曲的起源、发展、剧种和艺术特点等内容。

3.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各个时期戏曲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4. 观看:观看一段戏曲表演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戏曲艺术的魅力。

5. 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戏曲艺术的独特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戏曲史课程教案
中国戏曲史课程教案
中国戏曲史
课程教案
中国戏曲史课程教案
中国戏曲史课程教案
中国戏曲史课程教案
中国戏曲史课程教案
中国戏曲史课程教案
中国戏曲史课程教案
中国戏曲史课程教案
中国戏曲史课程教案
中国戏曲史课程教案
中国戏曲史课程教案
中国戏曲史课程教案
中国戏曲史课程教案
中国戏曲史课程教案
中国戏曲史课程教案
中国戏曲史课程教案
中国戏曲史课程教案
中国戏曲史课程教案
中国戏曲史课程教案
中国戏曲史课程教案
中国戏曲史课程教案
中国戏曲史课程教案
中国戏曲史课程教案
中国戏曲史课程教案
中国戏曲史课程教案
中国戏曲史课程教案
中国戏曲史课程教案
中国戏曲史课程教案
中国戏曲史课程教案
中国戏曲史课程教案
中国戏曲史课程教案
课程教案中国戏曲史课次
中国戏曲史课程教案
中国戏曲史课程教案
中国戏曲史课程教案
中国戏曲史课程教案
中国戏曲史课程教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