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建设和内审监督分析
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以及内审监督工作开展分析
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以及内审监督工作开展分析文/叶玉兰摘要:事业单位的不断完善与进步,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内控制度建设和内审监督工作的开展,得到了事业单位内部的高度重视和关注。
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和内审监督工作的开展,可以大大提升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质量和水平,促进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
本文主要针对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以及内审监督工作展开深入的研究,以供相关人士的借鉴。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内审监督;研究目前,加强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和内审监督工作是事业单位经营管理活动的重中之重,发挥着不可比拟的作用。
事业单位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要高度重视内部控制和内审监督工作的开展,保证事业单位信息管理的准确性、真实性,从而为事业单位带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事业单位内控制度与内审监督工作开展的相关论述分析(一)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的作用1.有利于顺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企业之间都在经营管理活动中进行深度性的变革。
事业单位在管理模式中正在朝着多样化、丰富化的方向发展。
事业单位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建设,符合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发展需求。
2.有利于为事业单位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事业单位的发展方向也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已经改变了以往传统的财政拨付模式,自主权利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经济活动方式也更加全面化、系统化,既涵盖最基本的管理职能,也增设了多种不同的经济活动。
(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可行性因素分析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建设环节,以往事业单位都在普遍使用退休金制度,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下,国家积极出台了《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大大促进了事业单位的进一步发展与变革,具体意义为:首先,是公平竞争市场环境下的必然发展趋势。
公平市场竞争可以有效增强市场竞争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公正合理的市场环境是维护社会收入分配的公正性与合理性。
加快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可以推动公平市场竞争机制环境的形成,并且推动人才的合理流动。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建立与完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运营的规范化和透明化显得越来越重要,这就需要建立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
内控制度是指通过一系列自身管理的制度和流程,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目标,保护单位资产及财务数据真实、准确、安全的一整套管理控制规范。
本文将从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定义,重要性、建立步骤和完善方向四个方面着手,谈谈未来内控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内控制度是包括制度、流程、管理、监督和评估等元素,以实现预期目标、保障资产安全、维护规则和法定遵循、保证信息完整、及时和准确,提升单位治理、运营和绩效的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
行政事业单位是政府的服务机构,与社会需求和公众利益息息相关,因此内部的规范化管理非常重要。
建立和完善内控制度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1)保障资产安全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可以实现内部资产安全管理,防止财务失窃、经费挪用等情况的发生,对于单位财产、经费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提高工作效率有了内控制度的规范化和流程化,可以避免过程和管理过程中的各种瓶颈和障碍,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节约时间和人力资源。
(3)提升管理水平内部规范化管理可以形成优良的管理机制,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管理水平。
不仅能够促进内部管理,同时也能够增强单位的管理意识和管理思想。
(4)维护良好的信誉度行政事业单位是政府为人民服务的机构,拥有广泛的社会声誉,内部规范化管理的良好运行,有助于维护单位的良好形象和社会声誉。
(1)明确管理目标和内部控制对象首先明确监控的对象和目标,了解哪些方面需要管理和监控,确定内控制度的实现目标和形成基础。
(2)分析内部环境和风险控制根据内部环境和风险控制分析,识别管理目标与流程的主要风险,明确风险管理策略,制定防控措施。
(3)建立内控制度规章制度建立一套完整的制度规章,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与运营进行规范,确保各项工作按照规章制度顺利开展,从而达到规范管理的目的。
事业单位内控建设的问题及对策
事业单位内控建设的问题及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事业单位的不断增多,内控建设已经成为事业单位管理的重要内容。
目前事业单位内控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及时加以解决。
下面就事业单位内控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一、问题分析1. 内控意识淡薄相较于企业,事业单位内部的员工对内控意识了解不足,缺乏必要的培训和教育,导致内控意识淡薄。
员工对内控的理解和重视程度不够,很难维护内控目标的实现。
2. 制度不完善许多事业单位内部的制度存在一定的漏洞,导致内部控制体系不完整。
一些重要的内部制度和流程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也没有形成约束力。
3. 内控监督不力事业单位内部缺乏对内部控制的监督与检查,导致一些内部问题无法得到及时的发现和解决。
从而导致资产的滥用和浪费。
4. 技术应用不足很多事业单位的内控手段仍停留在传统的手工操作阶段,对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程度较低,导致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水平无法达到应有的标准。
二、对策建议1. 提升内控意识事业单位要加强内控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对内控的认识和理解,让每位员工都能够认识到内控对于单位发展的重要性。
可以通过举办内控知识培训班、发布内控宣传资料、推进内控理念,加强内控文化的建设。
2. 完善制度事业单位要加强内控制度的修订和完善,对内部制度和流程进行全面审查,发现问题及时修正。
建立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保障制度的严密执行。
3. 加强内控监督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内控监督,建立监督体系,对内部控制进行定期检查和考核,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让制度的执行得到有效的监督和约束。
4. 提高技术应用水平事业单位应当加大对内控技术的应用力度,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水平。
可以采取ERP系统、内部审计软件等现代化技术手段,提高内部控制的自动化程度和精度。
三、结语事业单位内控建设问题的解决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全员的共同努力和长期的持续推进。
通过加强内控意识、完善制度体系、加强内控监督和提高技术应用水平,可以有效地改善现有的内控建设问题,提升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进一步推动事业单位发展和进步。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建立与完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行政事业单位在日常工作中面临着诸多的管理问题和挑战,其中内控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成为了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内控制度是指单位为实现既定目标、保护资产、防范风险和确保经济、高效、合法、规范运作进行的一系列管理活动的制度安排。
建立和完善内控制度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是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管理风险、保障单位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内控制度的概念、建立与完善的重要性、具体措施等方面展开探讨,为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
一、内控制度的概念内控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理念,它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保护组织资产、防范风险和确保组织经济、高效、合法、规范运作进行的一系列管理活动的制度安排。
内部控制包括战略性的计划、组织结构、流程的设计、正式的信息系统、以及企业的文化和价值观,是一个全面的、系统性的管理过程。
内控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需要全员参与、全方位覆盖,其目的是为了对组织的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的管控,确保企业运营的合法合规、高效高质。
1. 提高管理水平内控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可以有效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
通过规范的流程和程序,建立明确的责任制度和权力分工,可以有效避免管理混乱和决策失误,提高管理效率,确保管理工作的科学、严谨。
2. 保障单位健康发展建立和完善内控制度可以有效防范管理风险,保障单位的健康发展。
企业所面对的风险多种多样,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等,内控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可以有效减少管理风险,保障单位的长期、稳定发展。
5. 符合现代化管理要求内控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可以使行政事业单位更加符合现代化管理要求。
在当今社会,各种行政事业单位需要不断适应市场的发展和变化,内控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可以使单位更加具备竞争力,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变化和发展。
三、内控制度的建立与完善1. 建立内控制度框架内控制度框架是内控制度建设的基础,是指导内控制度全面建设、逐步完善的体系。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行政事业单位在日常工作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内部管理问题,其中内控制度问题是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问题不仅影响着单位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还可能导致各种管理风险和财务风险,因此加强内控制度建设,解决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是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的紧迫任务之一。
本文将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一、问题分析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内部管理混乱。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组织结构复杂,部门众多,导致内部管理混乱,各部门之间协调不畅,容易造成信息孤岛和信息不对称现象,影响工作效率和决策效果。
2. 财务管理不规范。
行政事业单位涉及的财务管理较为复杂,但是许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不够规范,存在资金管理不透明、财务风险评估不足、内部控制措施不完善等问题。
3. 权力运作失衡。
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存在一些权力运作失衡的现象,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甚至存在贪污腐败等违法违纪行为,影响单位的形象和信誉。
4. 制度落实不到位。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制定了一些较为完善的内控制度,但是在具体实施中存在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导致内控制度执行效果不佳。
以上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也容易造成资源浪费,甚至引发一些管理风险和财务风险。
二、对策建议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希望能够帮助行政事业单位改善内控制度,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1. 加强组织架构管理。
建立统一的组织架构,明确部门职责和权责,加强协调和沟通,避免信息孤岛和不对称现象的出现。
对单位内部管理进行评估,完善组织结构和管理流程,确保各部门之间的协作顺畅。
2. 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加强对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和落实,完善资金管理制度,规范财务管理流程,加强内部审计和风险评估工作,确保财务管理的合规性和透明度。
3. 加强监督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工作(3篇)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工作一、概述本报告旨在总结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工作情况,对过去一年工作进行回顾和评估,并提出未来改进和发展的建议。
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保障单位良好运行和规范管理的重要保障。
本报告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
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情况1. 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目标本单位积极推进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目标是确保全体员工按规章制度操作,提高单位整体运行效率和效益。
2. 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内容针对本单位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我们制定了一系列内部控制制度,包括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办公室流程管理、资产管理等方面。
这些制度涵盖了单位各个环节,确保工作的有序进行。
3. 内部控制制度的宣传和培训为了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我们组织了一系列的宣传和培训活动,包括制度宣讲、培训班等。
通过这些活动,全体员工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有了全面的了解,并掌握了操作要点。
4. 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和监督为了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我们建立了内部控制工作小组,负责对各个环节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同时,还建立了健全的奖惩制度,对执行不到位的个人进行纪律处分,对执行优秀的个人进行表彰。
三、内部控制制度实施效果评估本报告还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效果进行了评估,主要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 工作效率提升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加强了各个环节的管控和协调,大大提升了单位的工作效率。
各项工作按流程进行,避免了重复操作和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问题。
2. 资源利用优化内部控制制度的推行,使得单位对资源的利用更加精细和优化。
各个环节的资源使用统一规范,避免了资源的浪费和重复购置。
3. 事故和风险预防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有效预防了严重事故和风险的发生。
各个环节有相应的控制措施,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保障单位的平稳运行。
四、改进和发展建议在总结过去一年内部控制制度工作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以下改进和发展的建议:1. 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在现有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上,结合单位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完善各个方面的制度,以更好地适应新的环境和要求。
试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的协同
试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的协同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都是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管理的有效手段,将二者协同使用,能够有效帮助单位提升综合管理水平,增强竞争实力,确保单位向社会提供更优质服务。
目前,单位在推进二者协同过程中仍旧存在较多问题,实际协同效果与预期存在较大差距,影响单位发展。
因此,如何实现内控与内审协同,已经成为当前环境下行政事业单位发展亟需解决的重难点问题。
本文接下来从三部分内容展开分析论述。
一、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内在联系第一,目标一致。
内部控制是指在严格遵循财务管理制度与内审职责的基础上,保障单位有效开展各项业务活动、确保单位资产安全完整、提升资产使用效益以及保证财务信息真实准确的综合性管理体系。
而内部审计是监管内控管理规范化运行以及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的职责部门。
单位不论是实施内部控制,亦或是加强内部审计,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提高社会资源使用效率。
充分履行职责义务,持续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助推单位健康发展[1]。
第二,都是单位内部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内控的构成部分之一,内审本身就是一项控制活动,是以内控为依据,单位通过健全内控制度,进一步加强对经济活动的约束与管控力度,是单位更好地行使权力职能的重要保障。
内部审计又能够推动内部控制,缺少内审评价监督,单位就无法加强内控制度建设。
同时,单位可以通过内部审计,明确内控制度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明确问题所在,深究原因,为管理层针对性的优化和完善内控制度提供助力的同时,确保单位充分履行职能。
第三,内审是对内控进行再控制。
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的显著特点,发挥着无法替代的作用。
内部审计,不仅是内控体系的重要组成分支系统,更是单位完成内控目标的有效手段和举措,如何在构建内控框架时正确看待内审对内控的作用以及如何针对具体的审计任务差异性地制定审计方法,对单位提升审计工作质量和时效极其重要。
同时,充分发挥内控的监督作用,有利于单位及时发现制度执行中存在的不足与偏差,提高应对的及时性,确保单位按照预期,有序开展业务活动,提高运作的规范性。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制度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制度是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体制中的重要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单位的运作效率、风险管理以及财务监督等方面。
为了保障行政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行,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制度至关重要。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的重要性内部控制评价是指对行政事业单位组织、工作流程、运营及管理活动等各个方面进行系统评估,优化内部控制环境,确保单位运作合规、高效、安全的过程。
内部控制评价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障单位资产安全。
通过内部控制评价,可以及时发现和预防不当管理、失职渎职等行为,降低财务风险,确保单位资产的安全性。
2. 促进工作效率。
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规范工作流程,明确各岗位职责,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单位整体绩效。
3. 保障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内部控制评价可以确保单位的财务信息真实可靠,准确反映单位资金的流向和使用情况,有利于领导及时做出正确的决策。
4. 提升单位形象。
通过内部控制评价,可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增强对外信誉,吸引更多合作伙伴,为单位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5. 遵守法规规定。
内部控制评价能够帮助单位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经营行为,保证单位运作在合法、规范的轨道上。
二、建设的现状目前,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制度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制度建设不够完善。
一些行政事业单位没有专门的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制度,导致内部管理混乱、风险控制不到位。
2. 内部控制评价方法不规范。
行政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评价的方法和技巧了解不足,评价过程中缺乏科学性和专业性,误差率较高。
3. 监督机制不够健全。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监督机制不够健全,部门之间信息沟通不畅,形成了一些监督“盲区”。
4. 内控意识薄弱。
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的意识不够强烈,重视程度不够高,导致内控建设工作没有有效推动。
基层事业单位内控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基层事业单位内控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随着中国基层事业单位的不断壮大和发展,其内部管理和控制成为管理者和监管者关注的焦点。
目前基层事业单位内控建设中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单位的正常运转,还可能导致一些严重的管理漏洞,甚至财务风险。
有必要对基层事业单位内控建设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加强基层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和控制。
一、存在的问题1. 内控意识不强基层事业单位内部员工的内控意识相对较弱,缺乏对内控工作的重视和认识。
在日常工作中,员工容易忽视内部管控,导致管理漏洞的出现。
2. 内部管理混乱在一些基层事业单位中,内部管理混乱现象普遍存在。
部门之间的信息闭塞,工作流程不规范,管理目标不清晰,责任不明确等问题频繁出现,进而影响单位的工作效率和绩效。
3. 财务管理风险一些基层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存在较大的风险。
文书工作不规范、账目不清晰、会计核算不准确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单位的财务状况,容易引发财务风险。
4. 审计监督不足部分基层事业单位的审计监督工作不到位,审计工作不规范,监督职能发挥不足,导致了一些违规行为的发生。
二、建议基层事业单位应加强内控宣传教育,培训员工内控意识,增强员工的内控理念和技能。
单位领导应加强对内控工作的重视,树立内控意识,注重内控制度的建设和执行。
基层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的内部管理体系,明确部门工作职责和管理流程,推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加强对人员、财务、设备等资源的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执行力。
基层事业单位应加强对财务管理的规范和监督,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财务流程,加强预算管理,完善会计核算,提高财务管理的透明度和准确性。
基层事业单位应加强对内部审计的监督和管理,建立健全的内部审计制度,加强对单位内部各项工作的审计和监督,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预防违规行为的发生。
基层事业单位内控建设的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加强内控建设工作,将内控纳入日常管理工作之中,确保基层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和健康发展。
科研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科研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科研事业在国家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科研事业单位是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重要载体,是国家科技创新的主战场。
科研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科研工作的开展和效率,还可能对科研成果和国家利益造成严重损害。
加强科研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提高管理水平,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1. 管理制度不规范:一些科研事业单位并没有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导致管理混乱、决策失误,严重影响了科研工作的开展。
2. 财务管理不透明:部分科研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存在问题,资金使用不规范,财务报表不够完善,容易引发财务风险。
3. 激励机制不健全:科研事业单位的激励机制存在较大的不足,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影响了科研工作的效果和成果。
4. 人才队伍管理不规范:部分科研事业单位的人才队伍管理存在问题,人才流失严重,人才培养和引进不足,影响了科研工作的长远发展。
5. 安全风险较高:科研事业单位的安全管理存在较大的隐患,实验室管理不严格,安全意识薄弱,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以上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科研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和科研工作的开展,也严重影响了科研成果的质量和产出。
二、对策分析针对上述问题,需要综合运用科研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建设和管理经验,通过制度建设、完善管理措施和加强培训等措施来加强内控制度建设,从而提高科研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和科研工作的效率。
1. 建立健全科研事业单位管理制度:科研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和制度,明确各项管理职责和权限,规范工作流程和程序,确保科研工作的有序开展。
2. 加强财务管理和监督:科研事业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国家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对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和监督,完善财务报表,做到预算执行全程监控,防范财务风险。
4. 加强人才队伍管理:科研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的人才队伍管理制度,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提高人才的待遇和激励措施,留住优秀人才,激发人才的创新潜力。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行政事业单位是指为履行政府职能或提供公共服务而设立的机构,包括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公共机构等。
在现代社会中,行政事业单位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职能,其内部管理和运作规范对于保障社会公共利益和提高行政效率至关重要。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单位的正常运作和发展。
本文将分析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1. 制度不健全目前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不够完善,相关制度不够细化,对一些重要环节没有规范化管理,导致内部管理混乱,容易产生管理漏洞。
2. 内部监督不到位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监督岗位设置不合理,监督职责不明确,导致监督职能无法有效发挥,内部管理中存在较大隐患。
3. 监督机制不够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监督机制不够健全,对内部管理和业务运作的监督不到位,容易使得一些管理不端行为得不到有效监管和纠正。
4. 人员素质不高一些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素质不高,对内部管理和制度执行不够重视,容易造成内控制度失灵。
5. 对内控规定的宣传教育不足行政事业单位对内控规定的宣传教育不足,员工对内控制度的认识不够深刻,容易导致执行不到位,从而影响内控效果。
二、对策1. 完善内控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内控制度的建设,将相关制度细化,并对一些关键环节进行规范管理,增强内部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内部监督岗位的设置和职责分工,建立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确保内部管理的规范和透明。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加强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内控意识和规范执行能力,增强内部管理的有效性。
5. 加强宣传教育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只要采取有效的对策,制定合理的规定和加强内部管理,就能够保障内控制度的有效性和规范执行,提高单位的工作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问题分析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行政事业单位在服务社会、推动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来频频发生的腐败、贪污等违纪违法事件,不仅损害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形象,也给社会治理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这些问题的根源之一在于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存在一些问题。
1.内控制度不健全。
对于很多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尤其在基层单位,其内控制度存在缺失、弱化的情况较为突出。
由于对内控制度的重视不足,导致管理体系不完整、权限边界模糊、责任不明确,使得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监督难以实现,从而埋下了腐败、贪污等问题的隐患。
2.内控制度执行不到位。
即便存在内控制度,但在具体实践中,各项制度执行情况往往并不理想。
一方面,管理者对内控制度的理解和认知程度不足,导致对内控制度的执行不够重视。
由于工作压力大、运作成本高等原因,一些管理者会存在疏于履行内控制度的责任,甚至出现违规操作的情况。
3.内部监督机制不完善。
内控制度除了依靠外部监管部门的监督外,更需要依靠内部监督机制的完善。
目前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监督机制并不健全,各项内部监督职能并不充分,监督机构的独立性、权威性和有效性都亟待提高。
4.信息系统安全隐患。
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信息系统日益完善,然而信息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
信息系统存在漏洞、权限设置不当,不仅容易导致数据泄露、受损等风险,还可能为不法分子提供可乘之机。
二、对策建议为解决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健康有序的发展,我们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提出相应的对策:1.健全内控制度。
建立健全内控制度,是防范和遏制行政腐败问题的基础。
要制定并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明确权责关系。
建立健全内控标准与流程,确保内控措施得以有效执行。
提高内控制度的适用范围和深度,做到全面覆盖、无死角。
2.加强内控制度执行。
针对内控制度执行不到位的问题,需要从管理者和员工两个层面进行相应的改进。
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和监督工作
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和监督工作1.夯实内部控制建设基础一是要明确单位负责人在内部控制建设中的主体责任。
通过宣传培训等措施,使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充分理解内部控制的理念和作用,阐明内控对加强单位各环节的管理,实现单位的管理目标,以及从制度上保护干部的积极意义。
让单位负责人自觉的将内控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
二是要健全内部控制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
按照内部控制组织结构设置和工作机制的要求,在兼顾适应性和效率性的基础上,完善内控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确保内部控制有效运行。
三是严格落实内部控制责任,建立失责追究机制。
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依赖于控制责任的严格落实,再严密科学的制度设计,没有了严格执行都将形同虚设。
对于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内部授权审批控制、归口管理、预算控制、财产保护控制、会计控制、单据控制和信息内部公开等控制方法,应严格落实责任,对违规者要严格追查和处理,保证控制制度有效实施。
2.建立多层次的内部控制监督体系内部控制的评价和监督是确保内部控制建设不断完善和有效实施的关键环节。
要发挥内控评价和监督的作用,就要建立单位内部自我评价、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三个层次的监督体系,通过内部的动力和外部的压力的共同作用,发挥监督作用。
一是要明确单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职能部门和评价的内容。
通常情况下,要将内审部门作为单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责任部门,对内部控制设计的合理性、合法性、全面性、重要性和适应性;内部控制机制、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和内控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并编制评价报告报单位负责人。
二是发挥单位内部审计、纪检部门的内部监督作用。
按照内控运行与监督相分离的原理,将具有独立性的部门作为单位内部控制监督的部门,确因人手不足未设置内审部门的可成立内部监督联合工作小组,负责履行内部监督职能。
通过监督激励等制度设计,形成内部监督动力,发挥内部监督效能。
三是发挥财政和审计部门的外部监督作用。
财政和审计部门可将单位的内部控制监督作为一项专门的监督内容,和日常的财务监督、审计监督并列,制定专门的监督检查计划,更加注重日常风险防控的监督,避免事后监督检查的滞后性。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制度是指针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系统进行评价和监督的制度。
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于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的规范运行、防范风险、提高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我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制度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一、建立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机构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专门的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机构,负责协助单位领导制定内部控制评价和监督的政策和规定,组织内控评价和监督工作的实施,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和报告,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该机构应由专业人员组成,具备一定的财务、审计和风险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经验。
二、明确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的内容和标准行政事业单位应根据自身特点和工作要求,制定明确的内部控制评价和监督的内容和标准。
评价内容可包括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程度、运行效果、风险识别和管理、数据采集和处理等方面。
评价标准可参考国家和行业的相关规定和标准,也可结合自身需求进行制定。
三、开展内部控制评价和监督工作行政事业单位应定期开展内部控制评价和监督工作。
评价和监督工作可以通过定期的内部审计、自查自评和专项审计等方式进行。
评价和监督工作应具体、全面,包括对重要业务和关键环节的评价和监督。
评价和监督结果应及时通报给单位领导和相关部门,同时可作为改进控制措施和提高工作效率的依据。
四、加强对评价结果的分析和利用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强对评价结果的分析和利用,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评价结果应及时上报给单位领导和相关部门,并制定相关改进措施和计划,确保问题的整改和改进工作的落实。
评价结果也可作为评估单位绩效和工作效率的依据,并对相关人员进行绩效考核。
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监督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应根据内部控制评价和监督的工作实际,建立健全相应的监督制度。
监督制度应明确监督的对象、方式和程序,包括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审查、内部控制评价和监督的审批程序等。
监督制度还应保障监督人员的独立性和专业性,提供相应的资源和支持。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研究的论文(11篇)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研究的论文(11篇)篇1: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研究的论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研究的论文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是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和管理的关键环节,两者相互配合,共同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
内部控制是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管理的核心,内部审计促进了内部控制的可持续发展。
但从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来看,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还存在很多不足,如行政事业单位缺乏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审计单位设置不合理等。
只有完善和解决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才能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高效发展。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一)缺乏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目前,许多行政事业单位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制度执行难。
这样一来,公司只能用财务管理系统来代替内部控制,这就限制了内部控制的范围。
财务管理制度只能按照规定的资金使用方向对公司实施内部控制,难以保证资金安全。
行政事业单位缺乏完整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仅仅依靠财务人员以往的工作经验来实施控制,对单位的内控监督会大打折扣。
(二)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不够如果行政事业单位对内部审计不够重视,就会影响内部审计的有效性。
近年来,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认为本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与自身利益有很大的冲突,对内部审计工作有一定的排斥。
也有一些单位领导对内部审计工作有这种认识,认为内部审计工作主要由财务核算中心进行审计,有相应的审计部门进行定期审计。
因此,内部审计部门的设立似乎对审计工作帮助不大。
内部审计必要性和权威性难以保证。
(三)单位内部机构设置不合理现阶段,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对会计控制知识并不是很了解,认为会计就是记账、算账以及报账,并不会关注单位内部控制的建设、经费投入等工作。
此外,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较少,造成很多部门出现不合法的兼岗现象,很难实现不相容职位相分离,管理人员与保管人员之间并没有明确的职权,单位的领导没有对相关负责人的职权进行审批,导致工作难以开展,这样的管理方式受到管理层的控制,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难以发挥出来。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总结报告7篇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总结报告7篇第1篇示例:行政事业单位是国家的重要管理机构,内部控制工作是保障行政事业单位正常运转、防范风险、确保资源安全有效利用的重要环节。
为了总结和评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特编写本报告,以期提出改进建议,推动内部控制工作的深入开展。
一、内部控制工作总体情况本报告对我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分析。
在过去一年中,我单位在内部控制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
各部门和岗位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流程,有效防范了行政管理中的一些常见风险,确保了单位的正常运转。
我单位还加强了内部控制工作的宣传和培训,提高了全员内控意识和能力,使全体员工都能够参与到内部控制中来,形成了一种全员参与、全员抓内控的良好氛围。
(二)内部控制工作存在的问题虽然我单位在内部控制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部门和岗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落实不到位,存在一定的漏洞和盲点,导致了一些管理风险的隐患。
一些员工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内控制度缺乏有效执行,导致内部控制的实效性较差。
一些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和作用认识不够,对内控工作的领导和支持力度不足。
二、内部控制工作改进建议(一)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为了进一步加强内部控制工作,我单位需采取一系列措施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各部门和岗位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责任、流程和控制措施,形成一套适合自身的内控制度体系。
应该建立定期评估和调整内部控制制度的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制度漏洞和不足,确保内控制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二)加强内部控制意识和能力建设要加强对员工和管理人员的内控培训和教育,提高全员内控意识和能力。
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和教育,使员工充分认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作用,知晓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和要求,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自律性。
也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内控意识培养,提高其对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力度,形成一种上下一致、齐抓共管的内部控制格局。
浅议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
浅议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行政事业单位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随着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壮大,内部管理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内控制度作为保障行政事业单位正常运转的重要手段,其存在的问题亦值得我们深思和探讨。
本文将就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做一些浅议。
一、问题分析1.内控制度不完善,制度缺失在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内,由于历史原因、管理体制不够完善等原因,导致内控制度不健全,甚至存在重大制度缺失的情况。
这就会导致管理混乱,权责不清,容易滋生管理漏洞和腐败风险。
2.内控执行不到位,执行不规范即使在行政事业单位建立了健全的内控制度,但是由于执行不严格、执行不到位等原因,也会导致内控制度的失效。
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作风不正、行为失范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单位的运行效率和管理质量。
3.内控监督不力,监督不到位4.内控文化淡薄,员工意识不强二、完善对策针对内控制度不完善、制度缺失的问题,行政事业单位应该积极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健全完善各项制度。
要按照制度规范,完善内控制度,明确职责和权限,规范管理程序,确保制度的健康运行。
2.加强内控执行,落实执行责任对于内控执行不到位、执行不规范的问题,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加强对内控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检查,严格落实内控执行责任。
要加强培训和教育,树立正确的内控观念,提高全员内控意识,使内控制度得到有效贯彻执行。
对于内控监督不力、监督不到位的问题,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完善监督机制,强化监督措施,确保内控监督有效可行。
要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构,加强对内控情况的跟踪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对于内控文化淡薄、员工意识不强的问题,行政事业单位应该着力强化内控文化,提升员工内控意识。
要加强内控教育与培训,完善内控奖惩机制,引导员工自觉遵纪守法,增强内控自律意识。
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是当代行政事业单位必须认真面对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一、问题分析行政事业单位是指依法设立,从事公共管理职能的机构,其财务内控制度的建立和健全程度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的规范性和效率性。
在现实中,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存在着财务内控制度不健全、执行不严格、监督不到位的问题。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缺乏内部审计制度,导致对财务运作的监督不到位,容易出现财务管理漏洞,给单位带来风险隐患。
2. 内部控制缺失:缺乏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普遍问题之一。
一些单位在资金管理、收支核算等方面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措施,容易引发资金挥霍、挪用等风险。
3. 财务信息披露不透明: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披露不规范,存在信息不及时、不准确、不完整的情况,影响了对外资金使用和利益分配的公开透明度。
4. 财务人员素质不高:一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缺乏专业技能和职业操守,对财务工作的风险意识不强,容易出现违规操作和管理漏洞。
以上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效率和质量,因此亟待解决。
二、对策分析要解决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对策措施,包括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加强内部控制建设、规范财务信息披露、提高财务人员素质等方面。
1. 完善内部审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明确审计职责和权限,建立审计工作机构,加强对财务运作的全面审计和监督,确保财务管理的规范和透明。
2. 加强内部控制建设:行政事业单位应依据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资金管理、收支核算、审批流程等方面,明确各项操作流程和权限,规范财务管理行为,防范各类风险。
4. 提高财务人员素质: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岗位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和职业操守,营造良好的职业道德风气,使财务人员具备应对各类管理难题的能力。
以上对策措施是解决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问题的有效途径,可以帮助单位建立健全的财务内控制度,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基层事业单位内控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基层事业单位内控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基层事业单位是社会治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控建设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单位的正常运转和管理效率。
目前基层事业单位内控建设存在着诸多问题,影响着单位的稳定运行和发展。
本文将对基层事业单位内控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相关单位的内控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1. 内控制度不完善基层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存在不完善的情况,部分单位甚至没有制定相应的内控制度,导致管理制度不够规范、程序不够清晰,容易出现管理漏洞和失误。
2. 内部沟通机制不畅由于内部沟通机制不畅,基层事业单位内部部门之间信息共享不足、协作不够紧密,导致工作效率低下、资源浪费较多。
3. 内控意识淡薄部分基层事业单位内部员工缺乏内控意识,对内部控制制度和规章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工作中出现违规操作和管理疏漏的情况。
4. 管理责任不明确一些基层事业单位的管理责任边界不清晰,管理层对于自身的责任和义务认识模糊,容易产生责任推诿和管理失误。
5. 内部监督不到位基层事业单位内部的督查力度不够,一些违规行为未能及时发现和纠正,导致问题逐渐积累、扩大。
6. 人员素质不高部分基层事业单位的员工素质相对较低,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和能力,导致内控建设的执行力度不足。
基层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内控制度,明确工作程序、责任制度、流程规定等,规范各项管理活动,防范管理风险。
基层事业单位应当建立畅通的内部沟通机制,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与沟通,提高信息共享和资源协调的效率。
基层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内控意识的培养和教育,通过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对内部控制制度和规章制度的重要性认识,强化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
基层事业单位应当以提升人员素质为重点,通过人才培养、选拔和引进等手段,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
基层事业单位内控建设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但通过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加强内部沟通机制、提高内控意识、明确管理责任、加强内部监督和提升人员素质等相关建议,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建设问题分析与完善建议
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建设问题分析与完善建议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加快,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职能日益增强,对内部控制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然而,在内控建设方面,由于种种原因,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
一、管理制度不完善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中,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是一大问题,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 许多基层单位缺乏完善的岗位职责说明、流程规范等管理制度,导致工作往往存在混乱、重复、漏洞等问题。
2. 正式制定的管理制度虽然存在,但在实际操作中难以落实、执行,缺乏有效监督,也容易导致内部管理失控、不规范。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建议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应当进一步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范围、工作流程、评价标准等,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务必按照规范执行。
同时,应当加强对管理制度的监督,落实相应的责任与处罚机制,确保制度的具体实施。
二、财务管理薄弱1. 许多基层单位对日常财务收支缺乏严格控制,一些不规范的操作和管理漏洞常常会导致财务纠纷、财产损失等问题。
2. 一些基层单位对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要求不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纪律性和责任意识相对较低,导致对财务流程和帐务操作的监管不力。
3. 由于缺乏完善的财务监督机制,基层单位中的不正之风和“小贪小腐”现象时有发生。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建议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对财务管理的统筹规划,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和监督,对涉及财务管理的重要活动和决策进行严格审批和控制,确保财务管理的规范、严肃和高效。
三、信息技术应用欠缺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对信息化的应用需求也越来越明显,但实际上,许多基层单位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还存在欠缺,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 在信息技术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许多基层单位缺乏有效的投资计划和实施方案,基础设施升级和技术支持不及时,导致信息化水平的整体滞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建设和内审监督分析
摘要:内部控制与内审监督是事业单位管理工作中最为关键的组成部分,考虑到我国事业单位目前所存在的内控及内审监督制度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许多事业单位都存在相关建设节奏滞后、思想认识不足等问题,它们影响了事业单位的信息管理质量。
所以本文为了强化事业单位的内控与内审监督制度建设,指出了目前我国事业单位所存在问题,同时也给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内控制度;内审监督;事业单位;建设;问题;对策
我国目前正处于平稳的市场经济转型过渡期,政治相对稳定,所以在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与内审监督工作方面应该结合实际国情,充分明确事业单位组织的特殊属性,多多借鉴外部经验,丰富和完善自我,尽快做到对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的合理完善。
一、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与内审监督现存的问题分析
(一)内控制度健全性不足
我国目前属于市场经济发展转型期,所以政府职能也在随着经济转型而发生转变,公共财政框架逐渐建立,这些也被视为是事业单位内控标准体系的最初形态。
如此的现状也就说明了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标准方面还不存在严格的机制规范性与专门针对性,还未能为事业单位建立基于单位特点的相应内控准则。
这就导致了事业单位在财政预算支出管理改革上无法适应目前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导致事业单位在内部管理方面出现无章可循的混乱状态,亟待改善。
(二)内控意识薄弱
在思想方面,现在多数事业单位管理层都存在过度重视政绩与事业发展,却忽略了对单位内部的管理机制建设,这种做法就是缺乏对内控机制建设最基本认识的思想表现,根本无视了内控机制建设的重要性。
从本质上讲,这是因为事业单位领导层认为单位的主要职责就是公共事业管理,而不是生产,因为没有成本核算环节,所以就不需要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但是这种思想是严重错误的。
这说明事业单位管理层领导还将对内控制度的认识局限于财务管理和审计上,实际上内控制度建设就是对事业单位控制监督职能的强化。
因此这样的思想偏差也造成了事业单位对相关业务控制的脱节,无法充分发挥单位内部的各环节控制监督作用。
(三)事业单位信息系统建设的缺失
内控制度建设与内审监督的缺乏也造成了事业单位信息系统建设的缺失与滞后。
没有良好的信息系统对于现代事业单位发展而言是相当严重的问题。
由于内控制度建设的不利而导致信息系统滞后直接影响了事业单位上下级以及部门之间的交流,进而不能及时解决问题,更不能把握时机发出重要决策。
例如某事业单位就因为其信息系统建设的落后,信息交流相对滞后造成了某些部门违反规定私自篡改专项资金用途的恶劣行为,更严重的是这一行为在实施3个月后才被单位发现,造成了单位各方面的严重损失。
所以说,由于内控制度建设不利而带来的事业单位信息系统问题不但影响了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进程,也增加了管理及决策的错误率,让国家资产不断流失,无法被正
常控制。
(四)内审监督管理体系完备性差
首先,国内许多事业单位都存在内审监督机构设置不合理的现象。
虽然在表面上事业单位已经形成了较为全面的内审监督机制,但是从本质来看许多单位还是处于“自我监督”的状态。
而且许多事业单位管理层还存在“事业单位不需要安排内审监督”的偏见。
其次,事业单位内审监督机制缺乏独立性,而且实际监督工作流于表面形式。
国内事业单位目前所实行的一般多为“双重领导”内审监督体制,所以在这种体制下,内审监督机构通常都是在事业单位的多部门领导下运行,实际缺乏相对独立性地位,尤其是在内审监督过程中过度考虑高层领导的利益,无法贯彻执行相关内审业务。
最后所导致的内审监督结果就是难以达成共识,权威性不足[1]。
二、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与内审监督发展的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讨论,发现了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在内控制度建设与内审监督方面建设的缺陷,所以为了确保事业单位的长期稳定发展,对社会产生正面效应,就必须马上完善事业单位的内部建设,为内控制度建设与内审监督发展提出有效的相关对策。
(一)完善内控制度
对我国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建设而言,目前的当务之急就是建立完善一套完整的内部控制建设制度,并同时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
根据我国国情,目前的事业单位内控机制可以借鉴国际公共部门的内控准则以及国内社会上企业的成功经验,并依据国际惯例中内部控制的五要
素原则(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成本效益)与相关主管机构合理构建概念逻辑框架,实现事业单位所有的内部控制评价标准。
另外,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建设也应该配套相关法律法规措施,以适应绝大部分事业单位的共通性,实现有章可循和严谨的内控责任追究制度,进而强化法律对事业单位各个部门内控监督的严谨性。
(二)强化内控意识
内控制度与内审监督建设的强化要从事业单位人员个体做起,首先要营造单位内部的内控良好氛围,例如领导应该负起责任,做到表率作用,强化管理层内控意识,让内控制度建设真正受到重视,做到内控制度建设的全面落实。
在制定内控制度相关规定时,本文建议事业单位在明确负责人经济责任制的同时,将责任风险与管理层政绩与内控制度与内审监督建设挂钩,强化管理层的履责意识,让事业单位所有工作人员都能发挥各自的效能,做到全员团结主动维护改善单位的内控环境,从而达到主动建设内控制度与内审监督的目的。
(三)建立于基于内控制度建设与内审监督的内部报告制度
所谓内部报告制度就是以正式书面形式向事业单位决策层来反映单位目前的各个项目状况。
以财务部门来说,资金的利用情况、资金的运营管理状况都是内部报告制度需要负责的部分。
内部报告制度能够促进事业单位的领导层作出与单位本身战略目标协调一致的关键决策,它也为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工作提供了最重要的信息基础,而且在建立该制度之后,事业单位的信息交流效果明显有所改善[2]。
(四)建设以确保内审监督质量为主的审计制度
内审监督制约机制的加强也是事业单位改善内控制度建设质量的重要环节,开展内审监督不但能有效控制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执行情况,也能有效协调事业单位高级管理层履行其应该担当的职责,真正达到对事业单位内部各个层面的监督目的。
首先,要确保内审监督机构的独立性。
事业单位人员首先要做到自我监督,比如为事业单位设立具有内部审计监督功能的预算委员会,内部监督机构不受审计单位的控制,从而真正实施全面审计,如实反映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建设状况。
其次,要做到对内审监督制度的技术创新。
如今,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内部审计技术与方法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也为内部审计带来了不大不小的挑战。
所以事业单位也应该与时俱进,从传统的经验内审监督限制中走出来,向现代化信息技术内审监督的方向发展转变,注重审计技术的革新,顺应事业单位的现代化发展潮流[3]。
三、总结
从本文可以看出,我国事业单位在内控制度与内审监督建设方面还是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的,比如对组织框架构建的不合理、控制约束力与意识的薄弱、信息沟通的不通畅等等。
所以我国事业单位一定要在基于提升社会公信力的同时,从外部借鉴经验到内部自我调整来健全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机制,并结合事业单位自身的行业特殊属性与实际国情,做到对内部控制与内审监督建设的相对完善,保证事业单位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态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