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思想流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思想流派小结(道家,墨家,法家,儒家)
★百家争鸣的作用与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古代方化有着深刻的影响,它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的社会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注:①“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因素有: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私学的兴盛,各国纷争局面
②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四处游说,讲学,他们的共同点都是极大地开阔了人民的视野,促进了方化的觉醒。
③秦朝时的“焚书坑儒”与“西汉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都是想通过思想统一实现政治上的统一。
A:道家:
①老子: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反映其思想的著作是《道德经》,具有朴素的辨证法思想,老子反对新兴的地主阶级的“有为”的措施,主张“无为而治”。(老子认为“世界万物与人类社会是不断地运动的,有无、难易、高低都是相互依存与变化的。”)
②庄子:庄子是战国时期道家的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认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叫作“道”。
注:a:庄子提出“齐物”的观点,齐物的意思是指任何事物的本质都是相同的,没有区别的。
b:庄子提出“逍遥”的人生态度,也就是一种旁观超然的人生态度。
c:庄子认为人为是对自然的破坏,也就是天与人“不相胜”的观点
B:墨家:
墨子:是墨家的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尚立,尚同”
注:①墨子的思想是代表下层的劳动群众的,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
②墨子提倡的“尚力”强调生产劳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同时反对统治者的铺张浪费,主张“节用”与“节葬”。
③战国时期墨家显赫一时,最深刻的社会根源是封建经济的发展,小生产队伍的状大,因此墨家思想代表的就是小生产者的利益。
C:法家:
注:A:法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理论的集大成者。
B:韩非子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他认为法是处理政事的基本,权术是君主控制群臣的工具,,势力是君主政权和威望。
C:韩非子认为社会不断地发展和变化,历史永运不会倒退的,公对“儒学”的是古非今的历史论。
D:韩非子的思想适应统一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在西汉以后的100我年里,这种思想与儒学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韩非子:韩非子是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子学说后来成为秦代的官学,对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起积极的作用。
注:A:法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理论的集大成者。
B:韩非子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他认为法是处理政事的基本,权术是君主控制群臣的工具,,势力是君主政权和威望。
C:韩非子认为社会不断地发展和变化,历史永运不会倒退的,公对“儒学”的是古非今的历史论。
D:韩非子的思想适应统一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在西汉以后的100我年里,这种思想与儒学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D:儒家:
①孔子: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他的核心思想是“仁“和“礼”,主要内容是“仁者爱人”和“克已复礼”。(孔子提出的观点有“克已复礼”“为政以德”“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②孟子:是战国时期的儒家代表人物,他主张“仁政”(孟子提出的重在观点有:“仁政”“养浩然之气”“民贵君轻”“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等。)
③荀子:荀子也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主张应“礼法”并施的观点。(荀子主要的观点有“行一不义,杀一无罪,面得天下。仁者不为也”“天之生民,非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君者,舟也,庶民者,水也,水能载舟,也能覆舟”“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注:A:荀子提出“天行有常”和“制天命而用之”的命题,他认为的“天”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界,不以有的人的意志所转移,即“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之”。但人可以发挥自己的意识去改变自然。B:荀子认为环境和教育对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儒学的发展
A:汉代儒学
1、“焚书坑儒”批判
⑴在秦朝建立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过程中,一些儒生和游士引用儒家经典批评时政,秦始皇下令进行了“焚书” 和“坑儒”。
⑵这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是中国文化史上的浩劫,儒学的发展因此进入低潮。
2、罢黜百家
⑴背景①汉武帝初年,启用儒学之士治理国家。
②董仲舒建议皇帝倡导儒学,践行德政,推行教化,养士求贤,禁绝与儒学相异的学术。
⑵确立:汉武帝采取了重用儒生、设置太学、表彰六经等措施,是儒学地位开始提升。
⑶影响①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自由的发展。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
②汉王朝加强了对思想、文化和教育的重视,这对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具有积极作用。
注:①董仲舒的新儒学观点:君权神授,大一统思想,三纲五常,天人感应。
a、融儒、道、法、阴阳家的思想为一体,兼采百家。
b、其核心是“天人感应”说,强调王权的合理、合法性。
②董仲舒的新儒学特点
c、以神权限制王权。
d、以维护皇权的绝对性为最终目的,完全变为官方统治哲学。
e、大一统思想有利于国家的统一。文化的一统是政治一统的根基。
③对儒学对尊局面的评价:
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a、积极确立了儒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限制君主的权力,使君主实行“仁政”。
兴办学校,有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民族的文化素养。
b、消极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人们的聪明才智。新儒学带有封建神学色彩,造成封建迷信思想泛滥。
B、宋明理学:
1、理学的创立
⑴背景:①魏晋时期道教思想的兴起和佛教的传播,冲击着儒家思想作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地位。儒学的统治地位进一步被削弱。
②唐代的韩愈、李翱提出复兴儒学的主张;北宋士大夫们掀起了儒学的复兴运动。
⑵创立:北宋时期,以程颐、程颢为代表的“北宋五子“将儒学提升到“天理”的高度,创立了一种新儒学体系——理学
①“二程”确立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并认为天理的核心是“仁”。
②张载是理学中唯物主义的杰出代表。(“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2、成熟
⑴标志:南宋朱熹建立了庞大而严密的理学体系。
⑵表现
①理气关系:朱熹认为理气相互依存,但理先于气,理不能离开气。
②修养论:强调日积月累,强调“仁”和仁者境界。
③社会政治理论: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干预政治的关键是“正君心”。
⑶影响:朱熹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维护了专制主义政治制度,对后世影响巨大。
3、发展
⑴标志: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⑵表现
①陆九渊是心学的开创者,提出“心及理也”的核心命题。(“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②王守仁是心学的集大成者,提出“致良知”的思想,强调“知行合一”。
4、评价
⑴积极①对政治生活、文化教育和社会教化等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