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答题技巧课件(共36张PPT)
合集下载
高考散文阅读答题技巧ppt(共25张)
现手法与语境结合有什么特点,突出表现 什么情感(性格,意境,思想等)。
知识积累: 明确常见表现手法的作用。
悬念: 引起读者对发展和人物命运急切期待感知作用。
照应: 对后文对前文的内容作补充或加深,前文对将 出现的内容作暗示,前后呼应,使结构严谨, 中心突出。 伏笔: 将对下文的内容作暗示,在相宜处作呼应,使情 节发展合理,让读者感到妙趣。 渲染: 象征: 突出气氛、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主题思想。 引申事理,使被象征的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 现。
扬抑:
在变化的反差中突出事物。
突出事物特点,使形象鲜明。
对比:
以小见大: 小中见大,表现人、事的本质。
铺垫:
从目的和作用上看,铺垫是衬托。可以显 示情节发展的必然性,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和说服力;可以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兴 趣和关注。
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地刻 虚实结合: 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 更集中地揭示主旨。
பைடு நூலகம்
设问:婉转表达情感,引起读者思考和重视,领 会主题。
表达方式作用题
题型设置:一般针对句子或段落或篇章中
具体的表达方式设置考题。
答题模式: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这种表
达方式与语境结合有什么特点,突出表 现什么情感(意境,思想等)。
知识积累:把握五种表达(记叙、议论、 说明、描写、抒情)中具体分类及作用 。
重点句段作用题
题型设置:针对文章中重点词、句子、
重点段落设置命题。
解题思路:结合句子或段落在文章中位置
来回答。(有指定就问而答,如没指定, 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回答。)
抒情
则可以使文章具有感染力(直接抒 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含蓄隽永,令 人回味,烘托作品的主题,给读者留下一 片想象的空间)。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散文阅读专题二:构思特色题 课件(共36张PPT)
构思=谋篇布局:在动笔行文之前,对文章的内容情感技巧的总体设计基 本Fra bibliotek构思技巧
考 虑
整体构思
技 巧
谋篇布局
写什么:内容方面/选材方面 为什么写:情感主旨方面
这两方面一般嵌入技巧里答
①线索
②层层深入
组材方式
③抑扬 ④虚实 ⑤对比 ⑥叙述安排(同小说)
怎么写
原则:优先
⑦情景关系如借景抒情 ⑧详略(答得少)
突出事物的特征,揭露事物的本 质,富于讽刺意义,增强批判性
举出实例,说明用意, 分析好处
和说服力,令人轻松愉快、忍俊
不禁
续表
特点
释义
艺术效果
赏析方法
语言平实沉
①采用典范书面语,拒绝俚词、俗语; ②常用古语、成语;③多用专有名词、
举出实例,说明成
庄重典雅 稳,严肃庄重 术语;④多用长句、复句;⑤庄重严肃,
说明,多采用平实的陈述性语句。
描写
描写是用色彩鲜明、立体感强、生动形象的文字语言把表述对象的状 态生动、具体地描绘出来,给人以栩栩如生、身临其境之感。
抒情是作者在行文过程中表达对其所记人物、事物的主观感受和思想 抒情 感情的句子,是散文中最根本,也是最突出的表达方式,往往与叙述、
描写、议论配合运用。
语言活灵活 写逼真,绘声绘色,惟妙惟肖;③运 举出实例,分析其生动 生动形象
现,具体形象 用多种修辞手法,生动活泼;④注意 形象的成因或表现
词语选用,注意句式变换
语言自然质 朴素自然
朴,少雕饰
①发自内心,出于至诚,感情真挚; ②清新自然,不堆砌,少修饰,不做 作;③真切平实,通俗易懂
举出实例,说明表现(白 描、口语、大众化),概 说好处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指导课件(共40张PPT).ppt
线条之美 梁衡
①我第一次对线条感兴趣,是有人送我一个细长的瓶子,里面 装着一种很名贵的牡丹油。但我“买椟还珠”,目不见油,竟被 这个瓶子惊呆了。它的设计非常简洁,并没有常见的鼓肚、细腰、 高脚、束口等扭扭捏捏的俗套。如果把瓶盖去掉,就剩下左右两 条对称的弧线。但这线条的干净,让你觉得是窗前的月光,空明 如水;或是草原深处的歌声,直飘来你的心底。我神魂颠倒,在手 中把玩、摩挲不停。工作时置于案头,常会忍不住抬头看两眼。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5、语句语段作用分析题
2020年新高考I《建水记》 8. 本文记建水城时,在饮食描写上花费了大量笔墨,对此你如何理解? 8. ①写饮食,就是写建水城独具特色的地方风物及其历史传承;②写 饮食,就是写人的日常生活和城的烟火气息,这是文章所要表现的建 水古城的城市品格。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6.人物形象、形象特征归纳,人物作用分析
2019年高考天津卷 《萨丽娃姐姐的春天》 《五年真题》18 1.文中的老祖母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你认为这一形象对萨丽娃有什么 影响?(6分)(全国卷) 1.形象:老祖母是一位勤劳、坚忍、慈爱、敬畏自然的传统牧民形象; 影响:老祖母传授给萨丽娃养羊的技能,给萨丽娃的心灵打上草原文化 的烙印,召唤她回归草原;老祖母的优秀品质对萨丽娃影响深远,传统 美德得以传承。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2、理解词语、概念的含义
2017年全国II卷高考题 林徽因《窗子以外》 5. 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窗子”的含意。(5分) 5.答案:①指具体的窗子,如铁纱窗、玻璃窗,分隔了 不同的生活场景;②指“无形的窗子”,即心态与观念 的限制,造成了自我与外部世界的隔膜。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人的神经,几千年来书不完、变无穷、说不够、赏不尽。再如舞蹈,一个舞 蹈家的表演实际上是无数条曲线在空间做着力与势、虚与实、有与无的曼 妙组合,不停地在我们的脑海里形成视觉的叠加。正如纸上绝不会有两幅 相同的草书,台上也绝不会有两个相同的舞姿。这永不休止的奇幻变化,怎 么能不教你的神经止不住地兴奋呢。至于音乐,那是声音加时间的艺术,是 不同声音的线条在不同时间段上的游走,轻轻地按摩着我们的神经,形成听 觉上的驻留。所谓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其实那梁上绕着的是些乐谱的彩 色线条。
①我第一次对线条感兴趣,是有人送我一个细长的瓶子,里面 装着一种很名贵的牡丹油。但我“买椟还珠”,目不见油,竟被 这个瓶子惊呆了。它的设计非常简洁,并没有常见的鼓肚、细腰、 高脚、束口等扭扭捏捏的俗套。如果把瓶盖去掉,就剩下左右两 条对称的弧线。但这线条的干净,让你觉得是窗前的月光,空明 如水;或是草原深处的歌声,直飘来你的心底。我神魂颠倒,在手 中把玩、摩挲不停。工作时置于案头,常会忍不住抬头看两眼。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5、语句语段作用分析题
2020年新高考I《建水记》 8. 本文记建水城时,在饮食描写上花费了大量笔墨,对此你如何理解? 8. ①写饮食,就是写建水城独具特色的地方风物及其历史传承;②写 饮食,就是写人的日常生活和城的烟火气息,这是文章所要表现的建 水古城的城市品格。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6.人物形象、形象特征归纳,人物作用分析
2019年高考天津卷 《萨丽娃姐姐的春天》 《五年真题》18 1.文中的老祖母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你认为这一形象对萨丽娃有什么 影响?(6分)(全国卷) 1.形象:老祖母是一位勤劳、坚忍、慈爱、敬畏自然的传统牧民形象; 影响:老祖母传授给萨丽娃养羊的技能,给萨丽娃的心灵打上草原文化 的烙印,召唤她回归草原;老祖母的优秀品质对萨丽娃影响深远,传统 美德得以传承。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2、理解词语、概念的含义
2017年全国II卷高考题 林徽因《窗子以外》 5. 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窗子”的含意。(5分) 5.答案:①指具体的窗子,如铁纱窗、玻璃窗,分隔了 不同的生活场景;②指“无形的窗子”,即心态与观念 的限制,造成了自我与外部世界的隔膜。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人的神经,几千年来书不完、变无穷、说不够、赏不尽。再如舞蹈,一个舞 蹈家的表演实际上是无数条曲线在空间做着力与势、虚与实、有与无的曼 妙组合,不停地在我们的脑海里形成视觉的叠加。正如纸上绝不会有两幅 相同的草书,台上也绝不会有两个相同的舞姿。这永不休止的奇幻变化,怎 么能不教你的神经止不住地兴奋呢。至于音乐,那是声音加时间的艺术,是 不同声音的线条在不同时间段上的游走,轻轻地按摩着我们的神经,形成听 觉上的驻留。所谓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其实那梁上绕着的是些乐谱的彩 色线条。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答题技巧课件(共36张PPT)
10
A.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 写以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小说除外——小说中“我” 未必就是作者本人,一些散文也是如此),加强见 闻和感受的真实性。
B.第二人称:以对面交流的形式,加强了互动 效果,亲切(有亲和力),强化了抒情作用,还能起 拟人化的作用;
C.第三人称:作者从旁叙述,增强了客观性, 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3
19. 作者为什么说“扬州的繁华还在,但唐代的风流 不再?”请联系全文作简要分析。(5分)
(湖北卷《烟花三月下扬州》)
【试题分析】理解“繁华”、“唐代的风流”、“不 【参考答案】(1)今日的扬州依然繁华。(2)“唐 再”的含义和句子表达的情感。 代的风流”代表古时扬州的人文风气和山水风光, 【高考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不再”一词表明这种情境在今日的扬州已难觅踪迹。 【易错提醒】笼统答题,如“唐代的风流”看不出借 (3)它的消逝令人感怀和惋惜,表达了作者怅然若失 代,分析不具体。 的感受。 【备考提示】理解分析句子从本质上说是理解句子中 形象、抽象的词,兼顾句子的情感、在文中的作用。
3.从语言风格的角度鉴赏 如:书面语与口语、普通用语与专业术 语等(典雅 含蓄蕴藉 富有文采 质 朴平实 严谨 精确准确 )
清新,平淡,质朴,淡雅,明快,华丽,委婉,富 有哲理,幽默诙谐,情韵悠长,引人回味等等。
题型八:引文的作用 答题格式(要点) ①对当前语段的内容作用,②对全文的内容作用,③ 增加权威性、文学性、历史性、文化性等(视文体和功能而 定,不要完全罗列) 引用: ①引用传说故事:增强文章的传奇性、事物的神秘性, 丰富(充实)文章的内容; ②引用诗词:丰富(充实)文章内容,结合描写的景物, 可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具有意境美。 ③引用名言: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
2024届高考散文阅读知识点即答题技巧概述+课件113张
(3)表达效果 ①句段所使用的表现手法、构思写法及其表达效果,如使用了反问、 对比等手法,则要答出表达效果。不是所有的句段都有表达上的特点, 这一点应视具体句段而定。 ②读者情感(心理)。从这个角度可考虑加深印象、激发情感、产生 共鸣、深受启发、发人深思、催人想象、回味不尽、想象无穷等作用。 上述角度有关涉就要分析归纳,没有关涉则不必强答。
分析思路结构
——文思有路,遵路识真
知识图要
(说明:“整体构思”各部分内容间有交叉。)
(一)理解散文行文思路与线索 结合“知识图要”导图,参照下面所提供的两个知识导图,温习所
学的散文,思考其谋篇布局,填写表格。 知识导图一 不同散文行文思路
类别
行文思路
写景状 引出写作对象→状景咏物,时空拓展→穿插其他景物,对比反
点拨关键
分析句段作用要注意以下两点: 1.把握句段的三个特点 (1)内容特点:看它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感情,甚至表现了怎 样的主旨。 (2)位置特点:看它是在文章的开头、中间还是结尾,与上文或下文 有着怎样的关联;如是句子,则要看它在段落中的位置。 (3)表达特点:看它在表达上有无特点,如使用了排比、对偶手法等。
(5)反复出“线”。可以通过反复出现的具有丰富内涵的事物或抒情 议论的语句去熟悉、把握线索。
(6)以情导“线”。前几种方法,都因有较明显的外部标志而较易于 把握,而感情线索经常隐伏于内容之中。阅读时要细心分析材料之间的 内在联系,理清感情发展变化的轨迹,以此导出文章的线索。
点拨关键
叙述人称是小说考查的重点,散文偶尔涉及。答这类题要弄清楚两 点:一是“你”“我”指的是谁,“你”既可能指人,也可能指物(拟人 手法);二是人称作用,可以结合“你”“我”领起的文字来分析。
高考复习之散文阅读ppt课件
25
[2015山东卷Z132 例2]
简析第②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答案】(1)承接上文“如花似锦的猜想”,引起下文对四堡雕 版的介绍。 (2)写建安雕版文化的历史传承和富有民间气质的审美品格,表 达作者对它的喜爱和敬意,为介绍四堡雕版提供历史和文化背景。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 【应考思路】首先,要分析相关段落的内容与文章主体内容的关系。 其次,要从相关段落所在的位置出发,分析其结构上的作用。
11
[2013·上海卷]例2
请结合上下文赏析画线句子。(4分)
【参考答案】“飞溅”一词化静为动,表现 了银河耀眼夺目、闪烁生辉的美感。
12
[ 例 3]
文中一会儿说草木生命“顽强”,一会儿又说草木“脆弱和
不堪”“卑微和无语”,这样写是否矛盾?请你联系全文谈
谈你对此的理解。
【参考答案】不矛盾。(1)“脆弱和不堪”“卑微和无语”的确 是草木的普遍生存状态,这是草木与生俱来的生命特质。(2) 但是,就是这样卑微和脆弱的草木,却又是顽强的。一方面, 草木即使身处绝境也依然坚韧生存;一方面,草木生命哪怕 结束后还能够在合适的条件下获得重生。(3)所以,无论脆弱 或顽强,都是草木的本色,而作者认为人的生存状态与草木 一样,草木生命就是人生百态的缩影,表达的是作者对草木 的尊重和对生命的严肃思考。
9
10
[[2015·广东卷Z127]例1]
请结合上下文赏析画线句子。(4分)
【参考答案】 “凝固”一词生动形象的写出乡下人想抱小狗而小狗 跑掉的的尴尬之态,反映出老人的心理;“迟迟疑疑”一词写出小 狗和乡下人保持提防的心理,两个词语写出了乡下人和城里的小狗 之间的隔阂。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赏析词语的含义的题目,注意词语在文章中表 达的“人物”的心理特征,以及背后的深意。
[2015山东卷Z132 例2]
简析第②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答案】(1)承接上文“如花似锦的猜想”,引起下文对四堡雕 版的介绍。 (2)写建安雕版文化的历史传承和富有民间气质的审美品格,表 达作者对它的喜爱和敬意,为介绍四堡雕版提供历史和文化背景。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 【应考思路】首先,要分析相关段落的内容与文章主体内容的关系。 其次,要从相关段落所在的位置出发,分析其结构上的作用。
11
[2013·上海卷]例2
请结合上下文赏析画线句子。(4分)
【参考答案】“飞溅”一词化静为动,表现 了银河耀眼夺目、闪烁生辉的美感。
12
[ 例 3]
文中一会儿说草木生命“顽强”,一会儿又说草木“脆弱和
不堪”“卑微和无语”,这样写是否矛盾?请你联系全文谈
谈你对此的理解。
【参考答案】不矛盾。(1)“脆弱和不堪”“卑微和无语”的确 是草木的普遍生存状态,这是草木与生俱来的生命特质。(2) 但是,就是这样卑微和脆弱的草木,却又是顽强的。一方面, 草木即使身处绝境也依然坚韧生存;一方面,草木生命哪怕 结束后还能够在合适的条件下获得重生。(3)所以,无论脆弱 或顽强,都是草木的本色,而作者认为人的生存状态与草木 一样,草木生命就是人生百态的缩影,表达的是作者对草木 的尊重和对生命的严肃思考。
9
10
[[2015·广东卷Z127]例1]
请结合上下文赏析画线句子。(4分)
【参考答案】 “凝固”一词生动形象的写出乡下人想抱小狗而小狗 跑掉的的尴尬之态,反映出老人的心理;“迟迟疑疑”一词写出小 狗和乡下人保持提防的心理,两个词语写出了乡下人和城里的小狗 之间的隔阂。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赏析词语的含义的题目,注意词语在文章中表 达的“人物”的心理特征,以及背后的深意。
高中语文复习 现代文阅读之散文(上)答题技巧及方法 课件(30张PPT)
4.文章末尾引用郭小川的诗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 的情感?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案:(1)表现了作者的豪情壮志和对今日美丽富饶的阳关 的赞美。
(2)回应了文章开头的提问,使文章前后照应,并强 化了作者的观点。
手法作用
1.贯穿全文的某词的作用 情感的寄托 行文的线索
手法作用
2.插叙的作用 补充衬托、解释说明。 使文章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自古以来,阳关在人们心中,总是烽火连天,黄沙穿甲,满是凄凉悲 惋。然而,今天阳关附近,则已出现柳绿花红、林茂粮丰的景象。游人漫 步这里,既可凭吊古阳关遗址,还可以远眺绿洲、沙漠、雪峰的自然风光。 “何必‘劝君更尽一杯酒’,这样的苦酒何须进,且把它还给古诗人!什 么‘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样的诗句不必吟,且请把它埋进荒沙百尺深!” 这是郭小川的诗句吧!
在法兰克福的歌德之家,我们能够很具 体地理解恩格斯的这段话吗?
文章倒数第二段引 用了恩格斯的一段 话。作者为什么要 引用这段话?这段 话表达了恩格斯怎 样的观点?
「
文章倒数第二段引用了恩格斯的一段话。 作者为什么要引用这段话?这段话表达了 恩格斯怎样的观点?
答案:①借用伟人的话对歌德进行评价,更有权 威性和说服力。
命题特点:就文中某一概念或句子设 问
命题方式:含义题&作用题
1.出题方式:某个词或者某句话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2.解题方式:由表及里
表:内容重述,解释关键词。 里:写人物、景物对应情感。 写哲理、抒情对应原因。
含 义 题
塔里木河是一条河岸散乱的河流,夏季过去,汹涌 的河水已变得平静和细瘦。河的两岸,是密密麻麻 的胡杨树林。这些树,多数已经飘落了黄色的叶子, 呈现出一种刚劲和苍凉。车子向前,茂密的树林, 渐次变得稀疏。树的脚下,已经薄薄厚厚地铺上一 层黄沙。独立的树木,有的如石雕,有的如铜雕; 虽然,它们也许已经死去,年复一年的风沙折断了 树枝,拨开了树皮,可是树的残干依然挺立,像是 一群强悍的舞者,向天空和大地顽强地倾诉着它们 的意志和信念。我喜欢这些树,视它们为上天兆示 给人类的精神榜样。
答案:(1)表现了作者的豪情壮志和对今日美丽富饶的阳关 的赞美。
(2)回应了文章开头的提问,使文章前后照应,并强 化了作者的观点。
手法作用
1.贯穿全文的某词的作用 情感的寄托 行文的线索
手法作用
2.插叙的作用 补充衬托、解释说明。 使文章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自古以来,阳关在人们心中,总是烽火连天,黄沙穿甲,满是凄凉悲 惋。然而,今天阳关附近,则已出现柳绿花红、林茂粮丰的景象。游人漫 步这里,既可凭吊古阳关遗址,还可以远眺绿洲、沙漠、雪峰的自然风光。 “何必‘劝君更尽一杯酒’,这样的苦酒何须进,且把它还给古诗人!什 么‘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样的诗句不必吟,且请把它埋进荒沙百尺深!” 这是郭小川的诗句吧!
在法兰克福的歌德之家,我们能够很具 体地理解恩格斯的这段话吗?
文章倒数第二段引 用了恩格斯的一段 话。作者为什么要 引用这段话?这段 话表达了恩格斯怎 样的观点?
「
文章倒数第二段引用了恩格斯的一段话。 作者为什么要引用这段话?这段话表达了 恩格斯怎样的观点?
答案:①借用伟人的话对歌德进行评价,更有权 威性和说服力。
命题特点:就文中某一概念或句子设 问
命题方式:含义题&作用题
1.出题方式:某个词或者某句话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2.解题方式:由表及里
表:内容重述,解释关键词。 里:写人物、景物对应情感。 写哲理、抒情对应原因。
含 义 题
塔里木河是一条河岸散乱的河流,夏季过去,汹涌 的河水已变得平静和细瘦。河的两岸,是密密麻麻 的胡杨树林。这些树,多数已经飘落了黄色的叶子, 呈现出一种刚劲和苍凉。车子向前,茂密的树林, 渐次变得稀疏。树的脚下,已经薄薄厚厚地铺上一 层黄沙。独立的树木,有的如石雕,有的如铜雕; 虽然,它们也许已经死去,年复一年的风沙折断了 树枝,拨开了树皮,可是树的残干依然挺立,像是 一群强悍的舞者,向天空和大地顽强地倾诉着它们 的意志和信念。我喜欢这些树,视它们为上天兆示 给人类的精神榜样。
散文阅读答题技巧.ppt
二、句式之美(音韵之美)
如骈句、长短句、对偶句、排比句,还有运用一组关联词语的 句子,等等。
长短句的交错运用,整句(对偶句、排比句、四字格短语), 散句(句子参差不齐,长短不一)的结合。句式参差,错落有致, 节奏顿挫,音韵和谐。
三、修辞之美
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手法,使语言表达的准确、鲜明而生 动有力,情感真挚,强烈而引人入胜。
②中间段比较长,而且描写的是选文主要物象或议论的 与情感有关的事情,除结构作用外,内容上的作用一 般有扩展思路、丰富内涵、具体展示深化主题或照应 前文。
3.结尾句段作用
①首尾呼应(前后照应),使结构完整,揭示并深化主 旨或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深化中心。
②有暗示主题或强化作者感情的作用
③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
点明题旨,或奠定感情基调。 • ②引起下文,与下文形成对照,为下文做铺垫,设置悬
念,暗示下文。 • ③奠定基调,开篇连续感叹,抒发强烈情感。 • ④引人入胜或发人深思 • ⑤景物开篇,烘托渲染
•
2.中间句段作用
①中间段比较短,只有结构上的作用——承上启下的过 渡作用;前后呼应作用;照应开头的作用;呼应结尾 的作用;是全文内容、思路的转折点;引领、引起下 文的作用。
1.分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若没有,则不写这 一点。 2.表面意义(表面上的意思)和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 了……特点) 3.深层含义(联系上下文、主题、作者意图,蕴含了什么道理、 思想、感情等)肯定了/褒扬了/赞美了/歌颂了或批判了/讽刺了/ 否定了/反驳了……,或者给了我们……的印象、启示、道理等。
考点:鉴赏散文的表达技巧
•答题模板:
•1.确认本文(段、句)所用的表达技巧 •2.依据表达技巧的作用,紧扣内容、文句作答。在分 析作用时,一定要把它自身的作用和它在文中的作用结合起来分 析。 运用了……表达技巧,表达了……内容,达到了……效果。
高中语文现代散文阅读答题指导PPT课件
度和表达方式。审清题干是做好阅读题的前提。
2、忠实于原文。“现代文阅读题的答案在原文
之中,不要凭空去想。”这教给我们做现代文阅
读题的一条基本原则,即答案在文中找。即使有
些题目找不出原词句组成答案,也要弄通语境,得
其要旨,不能自由生发,离“题”万里。
3、忠实于语言规则。阅读题答案表述要依据题
干要求和文中答案信息作答,做到要点全面,内
审清题目要求,靠船下篙; 根据语境,定位筛选,
具体 步骤
分析/ 摘要
根据题目要求把筛选的信息 剥离整理,重组优化。区分 主次,权衡轻重,或紧缩摘 引,或添加补全。
综合 表述
根据题目要求,用自己的话 把前面所作的分析或摘要组 织成答案。
第一步:审题六,找、出解与题题干过相关程的示内容范,进行筛选。
19.俞伯牙遇到钟子期这个知音,为什么会“万分地兴奋 和感激”?
• 议论――开头或结尾的议论往往是文章的主 旨;文章中间的议论,常起过渡、引出主旨 的作用。
一、主观题基本解题思路
1.通读全文,圈点勾画。 2.审读题干,明确要求。 3.圈定范围,筛取信息。 4.综合分析,整合重组。 5.根据赋分,分点答题。 6.打好草稿,简洁通顺。
二、主观题解题过程
审题 筛选
表达方法 是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还是 议论;语言是平实还是空灵;这样有什么作 用。
• 记叙―――散文中,为表达主旨作铺垫。
• 抒情(直接、间接)―――往往是文章的主 要情感,文章的主旨。在开头起定基调的作 用;在结尾,往往使文章升华。
• 描写(细描,白描;正面,侧面;人物描写) ―――散文中,主要是使人物或事物更加形 象,更好地表达主旨。
俞伯牙的琴声变幻无穷和神秘莫测俞伯牙的琴声变幻无穷和神秘莫测钟子期能丝毫不差地感应他的琴声神奇钟子期能丝毫不差地感应他的琴声神奇地领悟他弹奏出来的情思地领悟他弹奏出来的情思阿尔茨海默病是老年性痴呆中的一种类型属于皮质变性痴呆起病浅隐缓慢渐进加重是一种不可逆性痴呆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题答题技巧 ppt课件
二.明确文体
1.写景散文――借景抒情――主旨在景人相通处。
(《碧云寺秋色》)
2.写人散文――因人抒情――主旨即对所写之人的 感情。(《日月行色》)
3.写物散文――移物就情――主旨即物人相通处。
(《马缨花》《绵绵土》)
4.哲理散文――托物说理或直接说理――物与理相 通处。(《谈静》《灯火的温情》)
高考大阅读 答题技巧
理解B
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能阅读
一般社会 科学类、 自然科学 类文章和 文学作品
分析综合 C
3.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4.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5.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6.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7.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理解
现 代 文 阅 分析 读 能 力
鉴赏
整体感知,揣摩语言 把握文意,筛选信息
概括要点,提取精要 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研究探讨,深入领会 分析评价,借鉴吸收
试卷 全国卷Ⅰ 全国卷II
北京卷 天津卷 上海卷 重庆卷
安徽卷 福建卷 广东卷 宁夏卷 湖北卷 湖南卷 江苏卷 江西卷 辽宁卷 山东卷 四川卷 浙江卷
c.由于没有奢华装饰,描写自然景物更显示 坟墓的朴素。
D.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活泼的景物可增添 一点生气和温暖的情调。
(原文) 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 木之间飒飒响着,和煦的阳光在坟头嬉戏; 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在这片幽暗的土地。 无论你在夏天还是冬天经过这儿,你都想 像不到,这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包容 着当代最伟大的人物当中的一个。然而, 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置办的 大理石和奢华装饰更扣人心弦:今天,在 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 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 从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题型三:人称类 提问方式: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 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 ——这篇散文中,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 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16、文章在人称的使用上有什么特点?这 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全国卷1.15 《灯火》)
9
16、文章在人称的使用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 有什么作用?(6分) 1、文章以第一人称作为全文的基本视角;偶 尔插入第二人称,构成两种人称的相互交叉。 2、不同的人称出现,丰富了文章的叙事手段, 有助于作者思想感强的表达;营造了一种亲切的 气氛,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
6
参考答案: (1)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写出了山楂挤满枝头的美好 景象,“挤来嚷去”“一个挨着一个”,写出了山楂树 果实的稠密和作者的喜悦。 (2)运用通感手法,用听觉中的笑声表现视角中山楂的 色彩、形态,生动地描写出山楂的鲜艳和稠密,流露出 作者的喜悦之情。 (3)通过想象,写笑声“从枝叶间飞出”“落在地上, 飞向空中”等,描写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美好场景。 (4)运用“挤”“挨”“笑”“飞”等动词,生动地写 出山楂树果实累累、色彩鲜艳的美景,表达了作者的喜 悦之情。
4
注意:过于抽象的句子不能用于答案中: 在那样的灯火下,一切都荡漾着温馨。 虽然,煤油灯有效的亮度不过是一两 尺而已,那样的光晕却是不灭的永恒之火, 一直亮在童年的心中。 他是黄河,他是泰山,是北斗。
深奥说浅显 抽象画双线的句子。(4分) 在十月朗阔的天空,果子们挤来嚷去,一个挨着 一个,它们笑声嘎嘎,没有一丝掩饰或修饰地从 枝叶间飞出,落在地上,飞向空中,四下到处是 喜悦,到处是嘎嘎的笑声。
散文阅读题型 及答题技巧
题型一:“词语或句子的含意是什么? 或有什么意蕴?
A、理解句子 15.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那情景仿佛护着累世的家产。 (2)喃喃自语的我在无边的夜里迷失在灯与灯 之间。(全国卷1 《灯火》)
2
结合上下文,尽可能的利用语境中的关键词,注意2分可能有两 个得分点。
2、解题思路:主要从内容和结构上解答分析, 此外还有读者感受。 3、答题格式: 某段或语句: 内容:写了……内容(概括这句话或者段落的 大致意思),运用……手法,起到了……作用 或表达效果(联系中心)(一般交代写了什么 和情感就行,常用手法:对比) 引文的作用: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丰 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我们的问题: ①概念区分不清。不知道“叙
述方式”是什么②“好处”题的答题思路?
拓展迁移:叙述方式
• 1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 条理层次清晰。 • 2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 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叙叙述下去的一 种方法。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 3 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 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主要情 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 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景物描写:(小说和散文) 这一景物描写了……自然环境,渲染了 的……气氛; 烘托人物的……心境或性格;暗示……社 会环境;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结构作用(专用术语):
题型五:分析作品结构 某一句/段话在文中的作用 1、提问方式: 局部某句话、某处叙述句(段)在文中起什么作 用? 从全文看,×× 件事在内容和结构上起什么作 用? 分析作品结构,考查某句(段)话或某物在文 中有什么作用?
15
某一引文(诗句或典故等)在文章中有什 么作用?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某一处环境描写的作用或文中描述了某某 景色,请加以简要概括,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 作用。
考查词句含意的往往是: 1、生动、形象、含蓄的句子; 2、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 3、在文中起关键作用的句子。 解题时要先从词句的表层含意理解,再联系前 后文,看看段意,就可以得出答案。
「规范答题」1.标明句子出处。2.找出比喻句中 的本体和喻体。3.去掉喻体成分,概括为平实准确 的语言即可。 抓关键词+分解句子+整合答案(结合主旨)
(1)那情景仿佛护着累世的家产。 、即使是普通的油灯,在贫困的年代里也是很 宝贵的;、灯下的温馨和苦读,是更值得珍惜的人 生宝贵财富。 (2)喃喃自语的我在无边的夜里迷失在灯与灯之间。
、曾经拥有的灯下温馨已经逝去,"我"有一种 不知身在何处的惆怅;、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不免 失去了一些美好的东西。
3
19. 作者为什么说“扬州的繁华还在,但唐代的风流 不再?”请联系全文作简要分析。(5分)
(湖北卷《烟花三月下扬州》)
【试题分析】理解“繁华”、“唐代的风流”、“不 【参考答案】(1)今日的扬州依然繁华。(2)“唐 再”的含义和句子表达的情感。 代的风流”代表古时扬州的人文风气和山水风光, 【高考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不再”一词表明这种情境在今日的扬州已难觅踪迹。 【易错提醒】笼统答题,如“唐代的风流”看不出借 (3)它的消逝令人感怀和惋惜,表达了作者怅然若失 代,分析不具体。 的感受。 【备考提示】理解分析句子从本质上说是理解句子中 形象、抽象的词,兼顾句子的情感、在文中的作用。
11
题型四:叙述方式
1、本文采用了什么叙述方式?有何好处?(4分) 我们的答案:时间顺序。按照时间顺序条理清晰层次 分明地写出了这个古老村庄里人们从容、谨慎的生活 节奏。 参考答案:顺叙(以时间为线索)。与标题相呼应, 使文章条理更加清晰(或“能更好地展现农村一天的 生活场景”),暗示了千百年来农村的生活节奏。
10
A.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 写以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小说除外——小说中“我” 未必就是作者本人,一些散文也是如此),加强见 闻和感受的真实性。
B.第二人称:以对面交流的形式,加强了互动 效果,亲切(有亲和力),强化了抒情作用,还能起 拟人化的作用;
C.第三人称:作者从旁叙述,增强了客观性, 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题型三:人称类 提问方式: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 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 ——这篇散文中,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 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16、文章在人称的使用上有什么特点?这 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全国卷1.15 《灯火》)
9
16、文章在人称的使用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 有什么作用?(6分) 1、文章以第一人称作为全文的基本视角;偶 尔插入第二人称,构成两种人称的相互交叉。 2、不同的人称出现,丰富了文章的叙事手段, 有助于作者思想感强的表达;营造了一种亲切的 气氛,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
6
参考答案: (1)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写出了山楂挤满枝头的美好 景象,“挤来嚷去”“一个挨着一个”,写出了山楂树 果实的稠密和作者的喜悦。 (2)运用通感手法,用听觉中的笑声表现视角中山楂的 色彩、形态,生动地描写出山楂的鲜艳和稠密,流露出 作者的喜悦之情。 (3)通过想象,写笑声“从枝叶间飞出”“落在地上, 飞向空中”等,描写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美好场景。 (4)运用“挤”“挨”“笑”“飞”等动词,生动地写 出山楂树果实累累、色彩鲜艳的美景,表达了作者的喜 悦之情。
4
注意:过于抽象的句子不能用于答案中: 在那样的灯火下,一切都荡漾着温馨。 虽然,煤油灯有效的亮度不过是一两 尺而已,那样的光晕却是不灭的永恒之火, 一直亮在童年的心中。 他是黄河,他是泰山,是北斗。
深奥说浅显 抽象画双线的句子。(4分) 在十月朗阔的天空,果子们挤来嚷去,一个挨着 一个,它们笑声嘎嘎,没有一丝掩饰或修饰地从 枝叶间飞出,落在地上,飞向空中,四下到处是 喜悦,到处是嘎嘎的笑声。
散文阅读题型 及答题技巧
题型一:“词语或句子的含意是什么? 或有什么意蕴?
A、理解句子 15.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那情景仿佛护着累世的家产。 (2)喃喃自语的我在无边的夜里迷失在灯与灯 之间。(全国卷1 《灯火》)
2
结合上下文,尽可能的利用语境中的关键词,注意2分可能有两 个得分点。
2、解题思路:主要从内容和结构上解答分析, 此外还有读者感受。 3、答题格式: 某段或语句: 内容:写了……内容(概括这句话或者段落的 大致意思),运用……手法,起到了……作用 或表达效果(联系中心)(一般交代写了什么 和情感就行,常用手法:对比) 引文的作用: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丰 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我们的问题: ①概念区分不清。不知道“叙
述方式”是什么②“好处”题的答题思路?
拓展迁移:叙述方式
• 1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 条理层次清晰。 • 2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 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叙叙述下去的一 种方法。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 3 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 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主要情 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 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景物描写:(小说和散文) 这一景物描写了……自然环境,渲染了 的……气氛; 烘托人物的……心境或性格;暗示……社 会环境;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结构作用(专用术语):
题型五:分析作品结构 某一句/段话在文中的作用 1、提问方式: 局部某句话、某处叙述句(段)在文中起什么作 用? 从全文看,×× 件事在内容和结构上起什么作 用? 分析作品结构,考查某句(段)话或某物在文 中有什么作用?
15
某一引文(诗句或典故等)在文章中有什 么作用?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某一处环境描写的作用或文中描述了某某 景色,请加以简要概括,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 作用。
考查词句含意的往往是: 1、生动、形象、含蓄的句子; 2、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 3、在文中起关键作用的句子。 解题时要先从词句的表层含意理解,再联系前 后文,看看段意,就可以得出答案。
「规范答题」1.标明句子出处。2.找出比喻句中 的本体和喻体。3.去掉喻体成分,概括为平实准确 的语言即可。 抓关键词+分解句子+整合答案(结合主旨)
(1)那情景仿佛护着累世的家产。 、即使是普通的油灯,在贫困的年代里也是很 宝贵的;、灯下的温馨和苦读,是更值得珍惜的人 生宝贵财富。 (2)喃喃自语的我在无边的夜里迷失在灯与灯之间。
、曾经拥有的灯下温馨已经逝去,"我"有一种 不知身在何处的惆怅;、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不免 失去了一些美好的东西。
3
19. 作者为什么说“扬州的繁华还在,但唐代的风流 不再?”请联系全文作简要分析。(5分)
(湖北卷《烟花三月下扬州》)
【试题分析】理解“繁华”、“唐代的风流”、“不 【参考答案】(1)今日的扬州依然繁华。(2)“唐 再”的含义和句子表达的情感。 代的风流”代表古时扬州的人文风气和山水风光, 【高考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不再”一词表明这种情境在今日的扬州已难觅踪迹。 【易错提醒】笼统答题,如“唐代的风流”看不出借 (3)它的消逝令人感怀和惋惜,表达了作者怅然若失 代,分析不具体。 的感受。 【备考提示】理解分析句子从本质上说是理解句子中 形象、抽象的词,兼顾句子的情感、在文中的作用。
11
题型四:叙述方式
1、本文采用了什么叙述方式?有何好处?(4分) 我们的答案:时间顺序。按照时间顺序条理清晰层次 分明地写出了这个古老村庄里人们从容、谨慎的生活 节奏。 参考答案:顺叙(以时间为线索)。与标题相呼应, 使文章条理更加清晰(或“能更好地展现农村一天的 生活场景”),暗示了千百年来农村的生活节奏。
10
A.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 写以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小说除外——小说中“我” 未必就是作者本人,一些散文也是如此),加强见 闻和感受的真实性。
B.第二人称:以对面交流的形式,加强了互动 效果,亲切(有亲和力),强化了抒情作用,还能起 拟人化的作用;
C.第三人称:作者从旁叙述,增强了客观性, 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