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地理知识点详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袁孝亭
海洋地理作为选修课程在普通高中开设,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重要意义。深刻认识海洋地理开设的必要性和海洋地理的学习对于学生发展的价值,是海洋地理课程价值实现的重要保障。
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是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库、气候的“调节器”、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关系十分密切,在人类生存环境持续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向学生呈现有关海洋的基础知识、提高他们认识海洋的基本技能、增强他们的海洋意识,为将来科学利用海洋和保护海洋奠定必要的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我国海域辽阔,海岸线漫长,岛屿众多,海洋资源丰富,开发海洋对于缓解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高中地理课程开设《海洋地理》选修课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需要。
《海洋地理》课程的学习,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而特殊的价值:它能够使学生了解海洋环境、感悟人海关系;它能够增强学生的海洋观念、认识海洋国情;海洋地理有很高的综合分析价值、推理价值,因此它对于学生能力的发展具有特殊价值;海洋地理是地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重要价值。
一、《海洋地理》的特色
(一)注重海洋意识的渗透,赋予学生现代海洋观念
专家指出,海洋世纪,具有什么样的海洋观念和海洋意识,是关乎我们国家兴盛的大问题,理应得到每个炎黄子孙的密切关注。而现实状况是,我国国民的海洋意识相对淡薄,对海洋作用和价值的认识不深。海洋地理教材必须以向学生渗透海洋意识为己任,将现代海洋观作为选择和编制教学内容的一条主线。人教版海洋地理教材在选择和组织材料时,将下述现代海洋观贯穿其中。
海洋价值观。海洋作为一种战略性资源,既是世界交通和货物运输的重要通道,人类生命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未来人类活动的重要空间,还是国际政治、经济和军事斗争的重要舞台。
海洋资源观。海洋是资源宝库,人类未来的资源寄希望于海洋。海洋资源是人类生命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的空间、一定的时间、一定的地域、一定的周期内,海洋资源也几乎都是有限的;应当注意节约和开展综合利用,加强海洋资源抚育与保护,这是当代公民对后代幸福应当承担的道德责任和义务;人类对海洋资源的无节制的开发利用甚至挥霍浪费,必然导致自然对人类的反抗,并威胁人类的持续生存,每个公民都负有阻止滥采滥用海洋资源错误行为的道德责任。
海洋环境观。以海洋环境的组成、特点、海洋环境的重要性、海洋环境污染和保护等内容为基础所形成的关于海洋的理性认识。保护地球,必须保护好占地球表面积70.8%的海
洋。海洋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基础条件之一,没有健康的海洋,就没有地球及其生命系统,人类就会灭亡。
海洋国土观。所谓现代“海洋国土”观,是指我们要认识到中国作为一个濒海大国,不仅拥有领海,还拥有应属我国管辖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
海洋权益观。即要树立“寸海不能相让”的观念。可向学生渗透如下基本内容:当前海洋的争夺和控制由过去的以实现军事目的为主变为以谋求经济利益为主;由过去的以争夺具有战略意义的海区和战略通道为主,变为以争夺岛屿、海域和海洋资源为主,斗争焦点往往在岛屿的归属上;各沿海国加紧调整海洋军事战略,大力加强海军建设,已成为世界各沿海国国防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维护我国海洋主权权益的形势十分严峻,问题十分复杂,未来围绕海洋权益展开的斗争必将更加激烈。
关注相关海洋地理知识背后蕴含的“海洋观”,用现代人与海洋协调观念为学生全面和谐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精神的底子”是人教版海洋地理编选教学材料所始终遵循的一条编制思想主线。
海洋地理的大部分内容,都可以找到现代海洋观的“影子”。比如“人类对海洋的探索和认识”一节,通篇以“海洋价值观”为线索,围绕人类对海洋的认识历程,自然顺畅地展现了海洋各方面的价值;再比如,“海洋开发”一章,更多地渗透了海洋资源观和海洋价值观;这样编排,力求教学内容蕴含较丰富的思想内涵,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内容,领悟文字、图表、活动、阅读所承载的海洋观念,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地理科学素养人文素养。
(二)注重知识结构的完整性,赋予学生较为系统的海洋地理知识
在内容选择上,依据课程标准将海洋地理的核心主题作为内容组织框架,对课程标准要求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创造性的重组,构建了教材的结构体系。
人教版《海洋地理》分六个章节,各章节相对独立又有密切联系。实际上,六个章节可以分为认识海洋、开发利用海洋、保护海洋、海洋权益四大组成部分。其中,认识海洋部分包含海洋概貌的描述(第一章)和海洋自然地理环境的有关内容(第二至第四章);开发利用海洋部分侧重讲述海洋自然资源和海洋空间开发的现状和前景(第五章);保护海洋部分侧重分析海洋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和对策(第六章);海洋权益部分除了介绍有关海洋权益的知识外,还介绍了我国海洋基本国情(第六章)。其基本框架如下图所示:
在上述内容体系的框架之下,依据课程标准及教学的需要,选择了下图所示诸方面内容的约40余个基本概念,以及相应的分布规律和成因分析:海底地形的分布规律及成因;海水温度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成因;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潮汐的周期与成因;洋流的成因与分布规律;海一气相互作用原理;各类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主要海洋自然灾害的成因;主要海洋环境问题的成因等主要原理。
(三)重视地理过程与方法,赋予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
本着“让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活动,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强化学生的地理探究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中获得发展”的理念,教材集中安排了“活动”栏目,通过科学活动的设计,使学生体验探索科学知识的过程和方法。
活动的设计既有着眼训练学生的“基本的科学过程技能”的活动,包括观察性活动,如描述海洋地理景观、海洋自然地理现象变化过程等的观察活动;地理信息分析与交流活动,如从图、表、地图等获得海洋地理信息并解释;模拟性的实验活动,如模拟演示海底扩张过程的活动;预测性活动,如预测拉尼娜现象可能导致问题。
同时活动的设计也有旨在培养学生“综合性过程技能”的活动,即围绕“地理问题的形成、形成假设、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假设的验证、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这种从提出问题开始,直到最后得出结论为止的活动。教材安排的这几类学生活动,不仅能发、展学生每一项能力,更能使学生感知、领悟、运用、体验科学家是如何把“科学的过程”仔细、恰当地应用到问题解决中来的。让学生体会每项“科研”的全过程,从而更有效地掌握各项技能。
提倡学生探究式的学习方式,留给学生足够的探索交流的空间,是人教版海洋地理一个重要特点。海洋地理重要的概念、原理大多是通过设置“活动”“思考”等栏目,让学生通过探索活动来发现结论,经历知识的“再发现”过程,在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发展创新思维能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例如探讨地幔对流与海底扩张的过程时,教科书设计了一个“活动”栏目,要求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观察海绵运动的情况,并让学生说明这种变化是如何发生的,这样的设计,可以使学生经历一个探索发现结论的过程。
(四)注意编排体例的科学设计,赋予其承载多方面教学要求的功能
海洋地理教材追求生动活泼、简洁明快、图文并茂,充分体现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的特点。本教材的栏目设置具有不同的功能和层次,既有章前的知识提示与学习目标,节前的概要性知识提示;也有注重自探究的“活动”,拓展思辩的“思考”,深化理解原理的“案例”;还有激发学习兴趣与拓展知识面的“阅读”。这些栏目(除“阅读”栏目外)承载着海洋地理核心知识、学科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的要求,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完成的教学任务,也是学生必须要学习的内容。本教材图表的设计着重艺术化地传达有关海洋地理知识信息,力图给学生以美感,营造创造与想象环境。
二、海洋地理各章编写意图与教学重点
(一)第一章编写意图
本章基本目的有三个:一是通过从整体上介绍海洋,使学生对海洋形成有一个整体认识,为由整体到局部、由浅人深、循序渐进地认识海洋自然地理特征、海洋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海洋环境问题等单元奠定基础;二是依循对人类与海洋关系的认识逐步深化这一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