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岑边塞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适岑参边塞诗的异同

摘要:高适和岑参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两人都因边塞诗扬名,自唐以来人们就习惯对他们的诗歌进行比较。高岑的诗歌都描绘了边塞战事和边塞风光,风格慷慨悲壮。但是他们的诗歌也有着鲜明的个人风格,高适的诗在题材广泛,表达了对将士的同情;而岑参的诗出色地再现了边塞景色的奇美。高适的诗现实主义多于浪漫主义,风格雄浑,而岑参的诗雄奇瑰丽,富有浪漫主义特色。

关键词:高适岑参边塞诗异同内容风格诗歌形式

高适和岑参同为唐代杰出的边塞诗人,自杜甫在《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适虢州岑二十七长史参三十韵》中以"高岑殊缓步,沈鲍得同行。意惬关飞动,篇终接混茫"评价高适和岑参,诗史上便以"高岑"并称。他们同为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所以自唐以来,人们便常把他们的诗歌进行比较。

高适和岑参描写边塞风光和边疆战事真实可感,因为他们都有过边塞从军的经历,对边塞的生活有着实际的观察。高适青年时期曾漫游燕赵,想在边塞寻求报国立功的机会,而岑参曾两度出塞长达六年,他们在边塞的生活为诗歌创作注入了鲜活的生命色彩。他们写将士生活、塞外风光、战事军情,虽各有艺术加工,但仍能使人感受到真实的战争场景和异域风情。但是高适和岑参诗歌的不同也源于两人的经历。高适有些和李白相似,都有着报国立功的壮志,但怀才不遇,而岑参曾有“国家六叶、吾门三相”的历史,虽家道中落,但终究没有像高适般受过潦倒与贫困的折磨,未能从思想上接近人民,看到人民的疾苦,缺乏对下层人民生活的贴切观照与人生感悟。所以较之高适缺少一种政治家的冷静和对底层士卒的同情,但有着英雄主义的豪情。

高适的诗题材广泛,内容深刻,现实性较强,诗歌表现了他许多的复杂感慨和内心想法。高适在诗中表现出塞外的艰苦条件和对士卒的同情,常是充满悲愤与怜悯的;而他的诗也显示出他对现实的分析能力,有着政治家的头脑。就诗中传达的思想内涵而言,高适的诗更为深广。《燕歌行》中前八句描绘了战士们的踊跃出征和英勇作战,歌颂了他们的爱国精神。“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又写出了征戍之苦和思妇相思之情,“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又道出残酷的事实,战士们浴血奋战而将军还在沉溺于歌舞,这种苦乐不均的对比,暗示了这次战争失败的原因。诗中又描写了边域的凄凉环境,塑造了肃杀的氛围,衬托出战士们的悲苦境遇。诗人对此充满了同情和愤慨,在诗的最后“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诗人呼唤李广这样的将军,无疑是对唐朝某些将领的的讽刺和失望。这首诗并不长,但写出了战争的局势、边塞的风光、征人思妇的心情、将领醉生梦死的腐败,由此可见高适诗歌的深度及复杂性。高适的诗体现了他的个人经历在他身上留下的烙印,他二十岁到长安,求仕不遇,于是北上蓟门,漫游燕赵,想在边塞寻求报国立功的机会,也没有找到出路,他的内心是有着些许积分与悲凉的,在写到将领的奢靡生活时,不仅仅全是愤怒与讽刺,内心应该还有一些复杂的情感。高适的诗歌表现的主题多样,有批评当时外交政策的,有表达厌战情绪的,总之,他善于从底层出发思考,并且思考内容极具现实意义。

岑参的诗相较于高诗而言,虽同是悲壮,但一个悲壮中透出些凄苦与惨烈,一个却是慷慨悲壮。岑参的诗也是描写边塞战争的,但并没有集中于感慨戍人的悲苦,而在于表现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苦的乐观精神。《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中,诗人以夸张的笔墨写出了送师西征的情景。前四句描写了大漠异常恶略的天气和环境,黄沙漫天,乱石横飞,不仅如此,敌人草黄马肥,严阵以待,可以说是形势十分不利。诗人描写这些并不是为了写边塞将士的艰苦,而是以此反衬出将士们的爱国热忱和英雄壮志,下面写将士们“半夜军行戈相拨”,在冰天雪地之中和敌人激战,诗人酣畅淋漓地写着将士的英勇,光是这气势就会使敌人闻风丧胆了吧。岑参并不是无视戍边战士的悲苦,而是在他心中,这种悲苦是一种爱国精神和英雄主义的体现。

高适的诗中经常会写到边塞风光,但是都是为了以边疆的恶劣生活环境反衬出将士的悲苦。而岑参的边塞诗都极力的描绘了边疆的风景人情,几乎每一首中都可以见到他用瑰丽新奇的笔墨来描写边塞风光。《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中“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写出飞沙走石的肃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状雪景之句:“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将塞外萧瑟凄冷的环境竟写出了生机与活力;《火出云歌送别》中“火出突兀赤亭口,

火山五月火云厚。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平明乍逐胡风断,薄暮浑随塞雨回。缭绕斜吞铁关树,氛氲半掩交河戍。迢迢征路火山东,山上孤云随马去”写火山之势,使读者都觉得炎热逼人。岑参诗中的风景描写凝结了他的慷慨豪情,他笔下的军旅生活和边塞风情并不那么残酷,而是他歌颂的对象,那些景色仿佛也充满了豪气,变得瑰丽奇异起来。它的独特视角和对边塞风景极具夸张的描写,在历代边塞诗中都独树一帜,这是他的诗歌最具个人特点的方面。

高诗岑参都因边塞诗闻名,边塞诗一般具是有相同的艺术风格。他们的诗都慷慨悲壮的,带着豪情,使人读来就有独身立于大漠荒野的感觉。但是他们诗歌风格上的不同还是显而易见的。高适的诗现实主义多于浪漫主义,风格雄厚浑朴,笔势豪健。“然适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故朝野同赏其文。”①高适诗继承汉魏古诗的遒劲风格,常用的表现方式是铺排对比,直抒胸臆。诗作带着强烈的情感。例如最广为人知的《燕歌行》: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雪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这首诗自始至终都弥漫着苍凉的气氛,充分地表现了高适诗悲壮的风格特征。诗歌描写了边境战争的情况及军中将士苦乐的悬殊,表现了作者对长期在战场上流血苦战的广大战士的深切同情,抒发了对边将沉湎歌舞、骄奢淫逸生活的愤懑之情。诗人在作品中倾注了鲜明的爱憎情感,加重了全诗沉郁苍凉的格调。战士军前和美人帐下的对比,铁衣与少妇的对比,结尾处提出李广,又是古今对比,写出了将领的腐败和战士的悲苦,直接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愤慨。这首诗风格雄浑悲壮,笔力矫健顿挫。气势壮阔畅达,感情真挚深刻。行文如一气呵成,没有一点故意雕琢的感觉,但是每句用词都恰到好处,质朴浑实但是精炼准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