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中医临床路径(门诊)

合集下载

泄泻中医临床路径住院培训

泄泻中医临床路径住院培训

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小儿腹泻病的中型腹泻患者。

一、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小儿泄泻(TCD 编码:BNP11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小儿腹泻病(ICD-10 编码:K52.904)。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儿科学》新世纪(第二版)(汪受传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2.(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儿科学》第七版(沈晓明王卫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及《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胡亚美、江载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

2.疾病分期(1)急性期:病程 2 周以内。

(2)迁延性期:病程2 周至2个月。

(3)慢性期:病程大于2 个月。

3.疾病分型(1)轻型(2)中型(3)重型4.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诊疗方案”。

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临床常见证候:风寒泄泻证湿热泄泻证伤食泄泻证寒湿泄泻证脾虚泄泻证脾肾阳虚泄泻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

2.患儿适合,监护人同意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急性泄泻≤7 天/疗程。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小儿泄泻(TCD 编码:BNP110)和小儿腹泻病(ICD-10 编码:K52.904)的患儿。

2.中型腹泻者。

3.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进入住院路径标准:(1)符合中医小儿泄泻辨证标准;(2)年龄:6月-3岁;(3)中型腹泻者。

退出临床路径标准:(1)不接受中医疗法治疗的患儿;(2)重度脱水或有明显中毒症状;(3)合并严重心、脑、肝、肾、肺及造血系统疾病。

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诊疗方案

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诊疗方案

泄泻(腹泻病)诊疗方案【中医病名】泄泻(TCD编码为:BNP110)【西医病名】腹泻(ICD10编码为:K52.904)小儿泄泻是婴幼儿常见的消化道疾病,是以脾胃功能失调,引起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其主要临床病症。

本病四季皆可发生,尤多发于夏秋两季。

一般以2岁以下的婴幼儿多见。

一、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4-94)(1)病史:有乳食不节,饮食不洁或感受时邪的病史。

(2)主要症状:大便次数增多,每日3-5次,多达10次以上,呈淡黄色,如蛋花样,或色褐而臭,可有少量粘液。

或伴有恶心、呕吐、腹痛、发热、口渴等症。

(3)主要体征:腹泻及呕吐较严重者,可见小便短少,体温升高,烦渴萎靡,皮肤干瘪,囟门凹陷,目珠下陷,啼哭无泪,口唇殷红,呼吸深长。

(4)辅助检查:大便镜检可有脂肪球,少量红、白细胞;大便病原体检查可有致病性大肠杆菌等生长,或分离出轮状病毒等,重症腹泻伴有脱水、酸碱平衡失调及电解质紊乱。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胡亚美、江载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

(1)大便性状有改变,呈稀便,水样便,黏液便或脓血便。

(2)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病程2周以内。

2.迁延性期:病程2周至2个月。

3.慢性期:病程大于2个月。

(三)疾病分型1.轻型:无脱水,无中毒症状。

2.中型:轻至中度脱水或有轻度中毒症状。

3.重型:重度脱水或有明显中毒症状(烦躁、精神萎靡、嗜睡、面色苍白、体温不升、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四)证候诊断(1)风寒泄泻证:大便色淡,带有泡沫,无明显臭气,腹痛肠鸣。

或伴鼻塞,流涕,身热,舌苔白腻,脉滑有力。

(2)湿热泄泻证:下利垢浊,黏稠臭秽,便时不畅,似痢非痢次多量少,肛门赤灼,发热或不发热,渴不思饮,腹胀。

面黄唇红,舌红苔黄厚腻,指纹紫滞,脉濡数。

(3)伤食泄泻证:大便酸臭,或如败卵,腹部胀满,口臭纳呆,泄前腹痛哭闹,多伴恶心呕吐。

小儿急性腹泻基本诊疗路径

小儿急性腹泻基本诊疗路径
41
出院标准(住院日:4-7天)
体温正常,腹泻好转。 无呕吐,脱水已纠正。 大便常规、电解质正常。
42
变异及原因分析(一)
出现以下使腹泻进一步加重的其他疾病,需要处 理干预,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增加住院费用等。
频繁呕吐无法进食或需禁食,临床上不能用腹泻 病解释。
粘液脓血便或粪便常规示脓/白细胞5个/HP、红 细胞3个/HP 以上。
7
内容
定义&概况 分类 & 病因 临床表现 腹泻治疗原则 腹泻家庭治疗 小儿急性腹泻基本诊疗路径
8
腹泻病的分类
根据病程:国内:急性、迁延性、慢性;国外:急性 、慢性。
根据临床表现:轻型和重型 根据粪便性状:侵袭性和非侵袭性
9
腹泻分类
根据病程
急性腹泻
病程短 (少于2星期)
慢性腹泻
很危险的。 抗分泌药(次水杨酸铋,消旋卡多曲) 促进粘膜修复:谷氨酰胺,元素锌剂等 微生态疗法 补充恢复肠道正常菌群的生态平衡和屏障功能
23
合理药物治疗(四)
肠粘膜保护剂(蒙脱石散) 吸附病原体和毒素 维持肠细胞的吸收和分泌功能 增强黏膜的屏障功能,防止病原微生物的攻击 中药制剂(儿泻停)
39
进入路径标准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小儿急性腹泻。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只要住院期间不
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 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40
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入院后第1-2天)
必检项目 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血电解质,血气分析。 选检项目 心肌酶谱、肝肾功能、 大便乳糖检测、大便培养+药敏等。
轻度 3-5% 30—50
稍差 有 轻 略烦躁
尿量 皮肤 粘 眼窝 膜

[VIP专享]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诊疗方案

[VIP专享]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诊疗方案

泄泻(腹泻病)诊疗方案【中医病名】泄泻(TCD编码为:BNP110)【西医病名】腹泻(ICD10编码为:K52.904)小儿泄泻是婴幼儿常见的消化道疾病,是以脾胃功能失调,引起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其主要临床病症。

本病四季皆可发生,尤多发于夏秋两季。

一般以2岁以下的婴幼儿多见。

一、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4-94)(1)病史:有乳食不节,饮食不洁或感受时邪的病史。

(2)主要症状:大便次数增多,每日3-5次,多达10次以上,呈淡黄色,如蛋花样,或色褐而臭,可有少量粘液。

或伴有恶心、呕吐、腹痛、发热、口渴等症。

(3)主要体征:腹泻及呕吐较严重者,可见小便短少,体温升高,烦渴萎靡,皮肤干瘪,囟门凹陷,目珠下陷,啼哭无泪,口唇殷红,呼吸深长。

(4)辅助检查:大便镜检可有脂肪球,少量红、白细胞;大便病原体检查可有致病性大肠杆菌等生长,或分离出轮状病毒等,重症腹泻伴有脱水、酸碱平衡失调及电解质紊乱。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胡亚美、江载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

(1)大便性状有改变,呈稀便,水样便,黏液便或脓血便。

(2)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

(2)疾病分期1.急性期:病程2周以内。

2.迁延性期:病程2周至2个月。

3.慢性期:病程大于2个月。

(3)疾病分型1.轻型:无脱水,无中毒症状。

2.中型:轻至中度脱水或有轻度中毒症状。

3.重型:重度脱水或有明显中毒症状(烦躁、精神萎靡、嗜睡、面色苍白、体温不升、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4)证候诊断(1)风寒泄泻证:大便色淡,带有泡沫,无明显臭气,腹痛肠鸣。

或伴鼻塞,流涕,身热,舌苔白腻,脉滑有力。

(2)湿热泄泻证:下利垢浊,黏稠臭秽,便时不畅,似痢非痢次多量少,肛门赤灼,发热或不发热,渴不思饮,腹胀。

面黄唇红,舌红苔黄厚腻,指纹紫滞,脉濡数。

(3)伤食泄泻证:大便酸臭,或如败卵,腹部胀满,口臭纳呆,泄前腹痛哭闹,多伴恶心呕吐。

小儿泄泻中医临床路径

小儿泄泻中医临床路径

重点讲解常用中药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中药在治疗小儿泄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们将重点讲解常用中药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以确保患儿获得 最佳的疗效。
中医调理在小儿泄泻康复期的 作用
康复期对于小儿泄泻的治疗同样重要。中医调理可以帮助调整患儿体质,增 强脾胃功能,减少复发风险。
预防小儿泄泻重点措施
预防是关键。我们将介绍预防小儿泄泻的重点措施,包括饮食调理、生活习 惯养成等,以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Hale Waihona Puke 小儿泄泻中医临床路径通过综合运用中医的临床路径,我们可以有效地治疗小儿泄泻,帮助孩子快 速康复,并预防未来的发作。
临床路径概述
中医临床路径是一种综合性的治疗方案,以整体观念和个体化的方法来管理 小儿泄泻病例。它涵盖诊断、治疗、康复和预防的各个方面,确保患儿获得 最佳的中医疗效。
小儿泄泻的中医病因分析
中医认为小儿泄泻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包括脾胃虚弱、肝胆湿热、寒湿侵 袭等。了解病因是确诊和治疗小儿泄泻的重要步骤。
针对不同类型小儿泄泻的治疗方法
中医根据小儿泄泻的类型和病因制定具体的治疗方案。针对不同类型的泄泻,我们采用针灸、中药疗法等多种 治疗方法,以加速康复。
辨证论治在小儿泄泻中的运用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核心理念之一。在诊断和治疗小儿泄泻时,我们通过辨别 患者体质、病因和病理变化来确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小孩腹泻病临床路径

小孩腹泻病临床路径

小孩腹泻病临床路径
小孩腹泻病是儿科常见疾病之一,该文档将介绍小孩腹泻病的
临床路径。

以下是该临床路径的主要流程:
1. 评估和初步处理
- 对患儿进行身体检查,包括体温、心率、呼吸等指标的测量。

- 了解患儿症状的出现时间、频率、持续时间和性质。

- 询问患儿是否有病史,包括最近的饮食和生活环境。

- 根据患儿的症状和体征,初步判断腹泻的类型和可能的病因。

2. 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
- 根据患儿的情况,选择适当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粪便
常规和病原学检查。

- 如果怀疑感染性腹泻,可以进行血液和粪便培养,以确定病
原体。

- 进一步评估患儿的水电解质平衡及肾功能状态。

3. 治疗和监测
- 给予患儿适当的液体管理,包括口服补液和/或静脉输液。

- 根据病因选择相应的药物治疗,如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等。

- 监测患儿的症状和体征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指导患儿及家长注意饮食及生活惯,避免再次感染。

4. 康复与随访
- 在治疗期间,及时进行康复治疗,如膳食调整、肠道微生态
调节等。

- 完成治疗后,对患儿进行定期随访,观察症状是否缓解、体
重增长等情况。

- 给予患儿家长合理的康复建议,以预防病情的复发。

以上是小孩腹泻病临床路径的主要内容。

根据实际情况,医生
应根据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做出适当的决策,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注意,本文档仅供参考,具体的诊疗建议请咨询专业医生。

请记住,这只是一个参考文档,具体的治疗方案应依赖于医生的临床判断和实际情况。

小儿泄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小儿泄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小儿泄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小儿泄泻是指婴幼儿时期出现的腹泻症状,是常见的儿童疾病之一。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需要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小儿泄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将就小儿泄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一、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对于患有小儿泄泻的患儿,首先需要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包括病程、症状、饮食史、接触史等。

接着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体温、心率、呼吸、腹部触诊等,以便全面了解患儿的病情。

二、实验室检查。

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可以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粪便常规、粪便培养等,以明确病因和病情的严重程度。

三、脱水程度评估。

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对患儿的脱水程度进行评估,包括轻度脱水、中度脱水和重度脱水,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四、治疗方案制定。

针对不同程度的脱水,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包括口服补液、静脉补液、抗生素治疗等,同时针对病因进行相应的治疗。

五、饮食调理。

在治疗的同时,要对患儿的饮食进行调理,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多喝水,多吃易消化的食物,以促进康复。

六、观察和随访。

治疗过程中需要对患儿的病情进行持续观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要进行随访,了解患儿的康复情况,避免疾病复发。

七、并发症预防。

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如肠梗阻、电解质紊乱等,及时发现并处理。

总结。

小儿泄泻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疾病,对于这类患儿的治疗,需要建立科学、规范的临床路径实施方案,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以上就是小儿泄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临床工作者有所帮助。

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

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

竭力为客户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以人为本 诚信务实 勇于创新 乐于奉献 中医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一、组织管理临床路径实施小组1、组 成:组长:段风英成 员:牛莉芳 温兆华 张晓丽 李兰珍 郑志敏 姚学敏 张彩凤 程丹丹2、职责1)围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要求,按照医院对临床科室执行临床路径的总体部署负责组织《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中医临床路径》制定组织临床实施工作。

2)负责及时传达和部署文件和精神,及时反馈本科室实施情况、要求和问题。

3)研究制定相关管理制度,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临床路径管理的改进措施,完善临床观察工作机制,组织科室医务人员培训。

二、实施计划1、由实施小组成员讨论制定本病种实施方案。

2、科室依据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学习。

(二)组织实施1、临床实施1)科室实施临床路径观察工作,收集病例,填写临床路径表单,定期进行疗效等分析评估。

2)科室每月对该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实施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每月的3日上报本科室出院病例数、入路径病例数和出路径及变异例数。

3)科室于每月4日将统计的入路径病例数及入径率上报到医院病案室,并组织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对路径实施情况做分析评估。

4)实施小组将对科室的临床路径实施工作进行不定期督导检查。

3、分析评估(1)科室对临床路径实施期间发现的问题及难点,及时进行总体分析评估,书写年度性总结报告。

(2)实施小组每月召开一次路径实施工作总结座谈,总结科室工作情况,交流科室工作经验。

在每月病案室组织的各临床科室实行临床路径总结交流会上,积极与兄弟科室沟通,吸收经验。

三、评估总结、分析1、实施小组于年底对本科室路径实施工作进行总结,并将总结报告报送医院医务科。

2、对科室实施临床路径工作情况进行分析、评估3、年末向病案室报送汇总表,并对路径执行情况进行汇总、整理、分析。

4. 对路径及诊疗方案不断改进,以提高临床疗效。

儿科 2013 年 01 月。

临床路径模板(小儿腹泻腹泻病)

临床路径模板(小儿腹泻腹泻病)

临嘱,免疫全套(两对半、HIV、
HCV、TP),共1"次",一次性
临嘱,乙肝两对半,共1"次",一
次性
临嘱,乙肝表面抗原测定
(HBsAg),共1"次",一次性
血气分析(血液)…
临嘱,血气分析(内一科),共 1"次",临时
风寒泻…
临嘱,5%葡萄糖注射液 (立软)(250ml),每次 250"ml",共1"瓶",临时 临嘱,浓氯化钠注射液 (1g*10ml),每次1"g",共 1"支",临时 临嘱,5%碳酸氢钠注射 液(塑)(250ml),每次 50"ml",共1"瓶",临时 临嘱,5%葡萄糖注射液 (立软)(250ml),每次 250"ml",共1"瓶",临时 临嘱,0.9%氯化钠注射 液(立软)(250ml),每次 250"ml",共1"瓶",临时 临嘱,5%碳酸氢钠注射 液(塑)(250ml),每次 50"ml",共1"瓶",临时 临嘱,5%葡萄糖注射液 (立软)(250ml),每次 250"ml",共1"瓶",临时 临嘱,浓氯化钠注射液 (1g*10ml),每次1"g",共 1"支",临时 临嘱,碳酸氢钠注射液 (10ml:0.5g/支),每次 1"g",共2"支",临时 临嘱,0.9%氯化钠注射 液(立软)(250ml),每次 250"ml",共1"瓶",临时 临嘱,5%碳酸氢钠注射 液(塑)(250ml),每次 50"ml",共1"瓶",临时 临嘱,0.9%氯化钠注射 液(立软)(250ml),每次 250"ml",共1"瓶",临时 临嘱,5%碳酸氢钠注射

儿童腹泻病临床路径

儿童腹泻病临床路径

儿童腹泻病临床路径
概述
本文档旨在提供关于儿童腹泻病的临床路径,以帮助医务人员
更好地诊断和治疗该病症。

腹泻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疾病,临床路
径是为了标准化治疗流程、提高医疗质量而制定的指南。

临床路径
1. 评估:根据患儿的临床症状,进行全面评估,包括体格检查、病史询问等。

2. 实验室检查: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粪便常规、电解质检查等。

3. 分类:根据病因和疾病严重程度,将患儿进行分类,如感染
性腹泻、过敏性腹泻等。

4. 对症治疗:根据疾病分类和具体病情,进行相应的对症治疗,如抗生素治疗、止泻药物等。

5. 健康指导:对患儿及其家庭进行健康指导,包括饮食调整、
预防措施等。

6. 复查评估:定期复查患儿的病情,根据复查结果进行调整治
疗措施。

注意事项
- 在进行临床路径时,应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
治疗方案。

- 对于病情较为复杂的患儿,需进行综合评估并制定个体化的
治疗方案。

- 在临床路径中使用的治疗方法应经过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的
验证,避免使用未经证实的治疗措施。

总结
儿童腹泻病临床路径是一种规范化的治疗指南,能够帮助医务
人员更好地诊断和治疗儿童腹泻病。

通过评估、分类、对症治疗等
步骤,可以提高治疗的准确性和效果,从而更好地保障患儿的健康。

在实施临床路径时,应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同
时避免使用未经验证的治疗方法。

小儿腹泻病临床路径

小儿腹泻病临床路径

小儿腹泻病临床路径小儿腹泻病临床路径(县级医院版)一、小儿腹泻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小儿腹泻病(ICD-10:A08.001)(二)诊断依据。

根据《儿科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病史:6-24月龄小儿多见,腹泻,大便为黄稀便、水样或蛋花汤样,每天可达10余次,伴或不伴发热、呕吐。

2.体征:有或无脱水征,肠鸣音活跃。

3.实验室检查:大便常规镜检正常,或见少许白细胞,无吞噬细胞;血常规白细胞正常或轻度升高;大便轮状病毒检测阳性可确诊。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儿科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消化道隔离至腹泻缓解。

2.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纠正脱水和电解质酸碱紊乱。

(四)标准住院日为4-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A08.001小儿腹泻病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只要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第1-2天。

1.必须检查的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C反应蛋白(CRP);(3)肝肾功能、血电解质;(4)大便轮状病毒检测。

2.根据患儿病情可选择:血气分析、大便乳糖检测等。

(七)药物选择。

1.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补液。

2.肠道菌群调节剂。

3.胃肠粘膜保护剂。

(八)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血电解质。

(九)出院标准。

1.体温正常,腹泻好转。

2.无呕吐,脱水纠正。

3.大便常规、电解质正常。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存在使腹泻进一步加重的其他疾病,需要处理干预。

2.患儿入院时已发生严重水、电解质紊乱,需进行积极对症处理,完善相关检查,向家属解释并告知病情,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增加住院费用等。

(十一)标准费用控制。

(2000-2500)。

小儿腹泻病发症状临床路径

小儿腹泻病发症状临床路径

小儿腹泻病发症状临床路径
1. 引言
a. 小儿腹泻是指小儿排便次数增加,粪便呈液体或半固体状态的疾病。

b. 本文档旨在介绍小儿腹泻病发症状的临床路径。

2. 症状
a. 症状描述:小儿腹泻病发时出现以下一些症状。

b. 呕吐:腹泻病发时,患儿可能会出现呕吐的情况。

c. 肚子疼:小儿腹泻时,患儿可能会感到腹部疼痛或不适。

d. 发热:腹泻病发时,患儿体温可能会升高。

e. 消化不良:腹泻病发时,小儿的消化能力可能会受到影响。

f. 其他症状:还可能出现腹胀、食欲不振等其他症状。

3. 临床路径
a. 就诊:如出现持续腹泻症状,建议及时就诊儿科医生。

b. 病史询问:医生会详细询问症状、病史、饮食情况等信息。

c. 体格检查:医生会进行体格检查,包括观察腹部状况、测量体温等。

d. 实验室检查: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医生可能会要求进行一些实验室检查,如血液、尿液或粪便检查。

e. 诊断:医生将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做出腹泻病的诊断。

f. 治疗:治疗方法根据具体病情而定,可能包括饮食调整、药物治疗等。

g. 随访:治疗后,医生会进行随访,观察症状是否有改善、复发等情况。

h. 预防:对于某些病因明确的腹泻病,医生可能会给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建议。

4. 结论
a. 小儿腹泻病发症状的临床路径包括症状描述、就诊、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随访和预防等步骤。

b. 及时就诊儿科医生以获取专业的建议和治疗。

c. 注意饮食调整和预防措施以预防腹泻的发生。

以上为《小儿腹泻病发症状临床路径》的文档内容。

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中医临床路径(住院)题库培训讲学

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中医临床路径(住院)题库培训讲学

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小儿腹泻病的中型腹泻患者。

一、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西医诊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小儿泄泻(TCD 编码:BNP110)断:第一诊断为小儿腹泻病(ICD-10 编码:K52.904)。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4-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胡亚美、江载芳主编, 人民。

卫生出版社,2002 年)2.疾病分期(1)急性期:病程2周以内。

(2)迁延性期:病程2周至2个月。

(3)慢性期:病程大于2个月。

3.疾病分型(1)轻型(2)中型(3)重型4.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诊疗。

方案”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临床常见证候:风寒泄泻证湿热泄泻证伤食泄泻证寒湿泄泻证脾虚泄泻证脾肾阳虚泄泻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诊疗。

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2.患儿适合,监护人同意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急性泄泻≤7 天/疗程,迁延性及慢性泄泻≤14 天/疗程。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小儿泄泻(TCD 编码:BNP110)和小儿腹泻病(ICD-10 编码:K52.904)的患儿。

2.中型腹泻者。

3.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大便轮状病毒检测,夏季需检查大便培养(3)C-反应蛋白(CRP)(4)电解质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心肌酶、大便培养等。

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中医临床路径(门诊)

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中医临床路径(门诊)

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中医临床路径(门诊)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小儿腹泻病的轻型腹泻患者。

一、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小儿泄泻(TCD 编码:BNP110)。

西医诊。

断:第一诊断为小儿腹泻病(ICD-10 编码:K52.904)(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ZY/T001.4-94)。

准》(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胡亚美、江载芳主编,人民。

卫生出版社,2002 年)2.疾病分期(1)急性期:病程2周以内。

(2)迁延性期:病程2周至2个月。

(3)慢性期:病程大于2个月。

3.疾病分型(1)轻型(2)中型(3)重型4.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诊疗。

方案”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临床常见证候:风寒泄泻证湿热泄泻证伤食泄泻证寒湿泄泻证脾虚泄泻证脾肾阳虚泄泻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诊疗方。

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2.患儿适合,监护人同意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疗程时间急性泄泻≤5 天/疗程,迁延性及慢性泄泻≤10 天/疗程。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小儿泄泻(TCD 编码:BNP110)和小儿腹泻病(ICD-10 编码:。

K52.904)2.轻型腹泻者。

3.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大便轮状病毒检测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心肌酶、电解质、便培养等。

泄泻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

泄泻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

泄泻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患者。

一、泄泻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

西医诊断:第一诊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泄泻病(TCD 编码:BNP110)断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CD-10 编码:K59.902)。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共识。

意见(2010 年)(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肠易激综合征诊。

断和治疗的共识意见(2008 年)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泄泻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诊疗方案”泄泻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常见证候:肝郁脾虚证脾胃虚弱证脾肾阳虚证脾虚湿盛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泄泻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泄泻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疗程时间为:4-8 周/疗程(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泄泻病(TCD 编码:BNP110),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CD-10 编码:K59.902)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系统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既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伴有严重焦虑、抑郁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培养(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3)肠镜检查(4)腹部超声(5)感染性疾病筛查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心电图、肿瘤标志物、消化道气钡造影、血沉、乙肝五项等。

(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肝郁脾虚证:抑肝扶脾。

儿科病种中医临床路径

儿科病种中医临床路径

甘肃中医学会儿科分会甘肃省中医院儿科2012-6-9目录《内经》病机十九条与儿科临床………………………………张士卿小儿紫癜(过敏性紫癜)中医临床路径………………………原睿肺炎喘嗽(肺炎)中医临床路径………………………………石宗珂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医临床路径…………………………沈玉鹏小儿哮喘(支气管哮喘)中医临床路径………………………吴丽萍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中医临床路径………………………樊彩娥五迟、五软、五硬(脑性瘫痪)中医临床路径………………史正刚儿科中医临床路径—450 —《内经》病机十九条与儿科临床甘肃中医学院张士卿病机,是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理,是病因作用于人体所引起的生理功能失常而表现出来的整体性功能改变的反应。

由于病因不同,体质各异,引起的病理变化也不一样,因而就会有不同的临床症状表现出来,所以,临证时就必须根据症状表现,以推求病理机制,判断发病原因,从而把握疾病的癥结所在,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疾病是多种多样的,因此,疾病的机理也是错综复杂的。

《内经》对于病机的论述散见于很多篇章,其中首先提出“病机”一词,并明确指出探求病机的重要性、分析病机的基本原则以及举例示范分析病机的方法的是《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的病机十九条。

《素问·至真要大论》说:“余(黄帝)欲令要道必行,桴鼓相应,犹拔刺雪污,工巧神圣,可得闻乎?歧伯曰:审察病机,无失气宜,此之谓也。

”这段经文一开头就把病机提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它强调,要想让重要的医学理论得到切实的推广,要想使疾病的治疗能收到桴鼓相应的效果,就象拔刺雪污一样容易,使一般医生的治疗技术能达到工巧神圣的地步,关键是要掌握审察疾病的机理的本领,不能违背六气变化的规律。

正如明代张介宾所说:“病机为入道之门,为跬步之法。

”一、病机十九条的基本精神《内经》病机十九条出自《素问·至真要大论》,该论旨在讨论“五运六气”,而运气学说是讨论气候变化及其对人体生理、病理影响的,所以,其文中所言病机主要是指外邪致病的机理。

幼儿腹泻疾病临床路径

幼儿腹泻疾病临床路径

幼儿腹泻疾病临床路径介绍腹泻是幼儿常见的疾病之一,其临床路径可以帮助医生正确诊断和治疗。

本文档旨在介绍幼儿腹泻疾病的临床路径,并提供相应的参考意见。

诊断标准1. 腹泻的定义:- 每日排便次数明显增多;- 大便质地异常,呈液态或半固态;- 大便中可见黏液、脓液或血液。

2. 腹泻的持续时间:- 急性腹泻:症状持续不超过7天;- 慢性腹泻:症状持续超过14天。

临床路径步骤一:病史采集和初步评估1. 详细询问幼儿的病史,包括症状的开始时间、频率、持续时间等。

2. 进行体格检查,包括观察幼儿的一般情况、腹部触诊、体温测量等。

步骤二:初步分类根据腹泻的持续时间和症状特点,初步将幼儿腹泻分为以下几类:1. 急性感染性腹泻2. 非感染性腹泻3. 慢性腹泻步骤三:实验室检查根据幼儿的病情,可以进行以下实验室检查:1. 大便常规检查:观察大便颜色、质地、隐血、白细胞等指标。

2. 大便培养和病毒学检查:排除感染性腹泻的病因。

3. 血常规和电解质检查:评估幼儿的全身状况。

步骤四:辅助检查根据实验室检查的结果,可以进行以下辅助检查:1. 腹部X线或超声检查:排除肠道梗阻等疾病。

2. 肠镜检查:对疑似炎症性肠病的幼儿进行进一步评估。

步骤五:治疗和随访根据幼儿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治疗:1. 补液治疗:保持幼儿的水电解质平衡。

2. 抗生素治疗:对感染性腹泻可能使用抗生素。

3. 对症治疗:根据幼儿的症状给予相应的药物。

参考意见1. 鼓励家长及时就医,避免自行用药。

2. 注意幼儿的饮食,避免过度进食或食用不洁食物。

3.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惯,勤洗手。

4. 随访幼儿,观察症状是否缓解或加重,必要时重新评估诊断。

以上是关于幼儿腹泻疾病的临床路径的介绍,旨在为医生提供诊断和治疗的参考依据。

具体的治疗方案需要根据幼儿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建议医生在诊疗过程中遵循相关的临床指南和最新研究成果。

小儿泄泻临床路径

小儿泄泻临床路径

附件2-9小儿泄泻中医临床路径一、小儿泄泻中医临床路径标准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泄泻(TCD:BNP110,ICD10:A08.001轮状病毒性肠炎;ICD10:K52.202过敏性腹泻;ICD10:K52.205饮食性腹泻;ICD10:K52.912慢性腹泻)(二)诊断依据。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泄泻诊疗方案》(见附件)。

1、疾病诊断(1)病史:有乳食不节,饮食不洁或受时邪的病史。

(2)主要症状:大便次数增多,每日3-5次,多达10次以上,呈淡黄色,如蛋花样,或色褐而臭,可有少量粘液。

或伴有恶心,呕吐,腹痛,发热,口渴等症。

(3)主要体征:腹泻及呕吐较严重者,可见小便短少,体温升高,烦渴萎靡,皮肤干瘪,囟门凹陷,目珠下陷,啼哭无泪,口唇樱红,呼吸深长。

(4)辅助检查:大便镜检可有脂肪球,少量红、白细胞;大便病原体检查可有致病性大肠杆菌等生长,或分离出轮状病毒等;重症腹泻伴有脱水、酸碱平衡失调及电解质紊乱。

2、证候分型(1)风寒泄泻:大便色淡,带有泡沫,无明显臭气,腹痛肠鸣。

或伴鼻塞,流涕,身热。

舌苔白腻,脉滑有力。

(2)湿热泄泻:下利垢浊,稠粘臭秽,便时不畅,似痢非痢,次多量少,肛门赤灼,发热或不发热,渴不思饮,腹胀。

面黄唇红,舌红苔黄厚腻,指纹紫滞,脉濡数。

(3)伤食泄泻:大便酸臭,或如败卵,腹部胀满,口臭纳呆,泻前腹痛哭闹,多伴恶心呕吐。

舌苔厚腻,脉滑有力。

(4)脾虚泄泻:久泻不止,或反复发作,大便稀薄,或呈水样,带有奶瓣或不消化食物残渣。

神疲纳呆,面色少华,舌质偏淡,苔薄腻,脉弱无力。

(5)脾肾阳虚泻:大便稀溏,完谷不化,形体消瘦,或面目虚浮,四肢欠温。

舌淡苔白,脉细无力。

(6)寒湿泄泻:大便稀薄如水,淡黄不臭,腹胀肠鸣,口淡不渴,唇舌色淡,不思乳食,或食入即吐,小便短少,面黄腹痛,神疲倦怠。

舌苔白厚腻,指纹淡,脉濡。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泄泻诊疗方案》(见附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中医临床路径(门诊)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小儿腹泻病的轻型腹泻患者。

一、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小儿泄泻(TCD 编码:BNP110)。

西医诊。

断:第一诊断为小儿腹泻病(ICD-10 编码:K52.904)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ZY/T001.4-94)。

准》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胡亚美、江载芳主编,人民。

卫生出版社,2002 年)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病程2周以内。

(2)迁延性期:病程2周至2个月。

(3)慢性期:病程大于2个月。

3.疾病分型
(1)轻型
(2)中型
(3)重型
4.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诊疗。

方案”
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临床常见证候:风
寒泄泻证
湿热泄泻证伤
食泄泻证寒湿
泄泻证脾虚泄
泻证脾肾阳虚
泄泻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诊疗方。

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
2.患儿适合,监护人同意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疗程时间
急性泄泻≤5 天/疗程,迁延性及慢性泄泻≤10 天/疗程。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小儿泄泻(TCD 编码:BNP110)和小儿腹泻病(ICD-10 编码:。

K52.904)
2.轻型腹泻者。

3.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大便轮状病毒检测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心肌酶、电解质、便培养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
(1)中药汤剂
(2)中药煮散剂
(3)中成药
2.小儿推拿疗法
3.其他疗法
(1)敷贴疗法
(2)中药灌肠法
(3)针灸疗法
(九)完成路径标准
1.大便成形,次数明显减少,全身症状明显改善。

2.便常规、血电解质正常。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因实验室检查结果异常需要复查,导致门诊治疗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2.若检查结果出现侵袭性细菌感染;严重水、电解质紊乱;合并心、脑、肝、肾、肺及造血系统疾病,退出本路径。

3.因患儿及家属的意愿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

时间年月日
(第1天)
年月日
(第2~4 天)
年月日
(第5天)
主要诊疗工作□询问病史、体格检查
□中医四诊信息采集
□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
□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大便轮状病毒检测
□心肌酶
□电解质
□便培养
□完成初步诊断
□中医辨证
□确定治疗方法
□中药内服
□小儿推拿
□其他疗法
□完成首诊门诊病历
□向家长交代病情和注意事项
□中医四诊信息采集
□注意证候变化
□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

□完成复诊记录
□病情评估
□判断治疗效果
□制定随访计划
病情变异记录□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医师签名二、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门诊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
(TCD 编码:BNP110,ICD-10 编码:K52.904)疾病分期为急性期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进
入路径时间:年月日结束路径时间:年月日
标准治疗时间:≤5 天实际治疗时间:天
时间年月

(第1天)
年月日
(第2~4 天)
年月日
(第5~8 天)
年月日
(第9天)
主要诊疗工作□询问病史、体格检

□中医四诊信息采集
□进行必要的辅助检

□血常规、尿常规、
便常规
□大便轮状病毒检测
□心肌酶
□电解质
□便培养
□完成初步诊断
□中医辨证
□确定治疗方法
□中药内服
□小儿推拿
□其他疗法
□完成首诊门诊病历
□向家长交代病情和
注意事项
□中医四诊信息采集
□注意证候变化
□根据病情变化调整
治疗方案
□完成复诊记录
□中医四诊信息采集
□注意证候变化
□根据病情变化调整
治疗方案
□完成复诊记录
□病情评估
□判断治疗效果
□制定随访计划
病情变异记录□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医师签名三、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迁延性及慢性期中医临床路径门诊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
(TCD 编码:BNP110,ICD-10 编码:K52.904)疾病分期为迁延性及慢性期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进入路径
时间:年月日结束路径时间:年月日
标准治疗时间:≤9 天实际治疗时间:天
出师表
两汉: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