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复习教学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承天寺夜游》复习教案

主备人:冯彩娥

复习目标:

1、能背诵并默写《记承天寺夜游》中的重点句子。

2、能理解《记承天寺夜游》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

3、能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复习重点、难点:

掌握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复习方法:合作讨论法、自主练习

复习过程:

一、文学常识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在诗词、散文方面都有杰出成就,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二、解释下列词语

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念,考虑,想到。

相与:共同、一起。中庭:院里。

空明:清澈透明。藻、荇(xìnɡ):均为水生植物。

但少闲人:这里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

三、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⒈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因为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⒉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自上而下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那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⒊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不过少有像我们这样的闲人罢了。

四、文言知识梳理

一词多义寻:寻张怀民。(寻找)未果,寻病终。(不久)《桃花源记》古今异义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古义:只是;今义:但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耳:古义:助词,表示限制语气,相当于“罢了”;今义:名词,耳朵。

闲人:古义: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留连于光景之人;今义与事无关的人月色入户户:古义:多指门;今义:窗户、人家

念无与为乐者念:古义:想到;今义:纪念,思念,读

词类活用步:名词作动词,散步。例句:相与步于中庭。

五、理解填空

1.文章描绘了苏轼在承天寺夜里见到的月下美景,同时也抒发了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

2.描写承天寺优美夜景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冰清玉洁清澈透明的美好境界。

3.文中表现兴奋和喜悦的句子是欣然起行,它与“解衣欲睡”一句相照应,显得一起一伏,一沉闷,一活跃。

4.这篇短文,对澄澈透明的月色作了生动描绘,真实记录当时的生活片段,透露出他在贬谪中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六、中考链接

(一)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⒈解释加点词:

⑴念无与为乐者念:⑵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遂至:

⑶相与步于中庭于:⑷盖竹柏影也盖:

2.阅读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⑴文中写了两个人,这两人的相同点是:

⑵写出文中用水草比喻月光下竹柏摇曳的句子。

⑶为什么作者不能入睡,又“欣然起行”的?

⑷结尾的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⑸“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把_______比作_______,把_______比作_______。

⑹“月色入户”一句中“入”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二)课文略一、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1.月色入户()2.欣然起行()

3.念无与乐者()()4.相与步于中庭()()5.水中藻荇交横()6.庭下如积水空明()

7、盖竹柏影也()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二、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描写的对象是__________,“藻、荇”、是指__________,此句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四、对文章的分析,说得不正确的一项()

A、运用比喻描写月色,独具匠心,十分精妙,真可谓如诗如画,一个宁静淡雅的境界,真让人心醉神迷。

B、这篇短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透露出作者在遭贬谪中的那种凄凉、孤寂的特殊心境。

C、这篇随笔性的小品,叙事简洁,写景如绘,而抒情则寓于叙事、写景之中。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一点“闲”。

D、本文语言简洁、准确、形象,作者观察事物细致入微,抓住了佳境瞬间最敏感的特征,以极其少的文字,包罗较多的内容,凝练含蓄。

五.解释下列词语。

1.念:_________遂:____________ 盖:____________ 但:____________ 2.上文贯穿全文的线索是____,描写月夜庭中景色的句“_____________。”3.上文共分三层:第一层,记事,交代了________________;第二层,写景,写了________________;第三层,抒情,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结尾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怎样理解作者这种心情?

六、选择

(1)、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

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C.怀民亦未寝(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写在作者贬职期间,作者表达的感情与《小石潭记》中的一致。

B.文中“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等句与“闲”相关。

C.苏轼此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所以他自称闲人。

D.本文写景较为简洁,用素描的笔法,写月色,写景物,给人清静雅致的感觉。(3)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理解有误的是()A.哪里都有月夜、竹柏,只是缺少我们两个这样的赏月的“闲人”罢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