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望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望诊——看指纹三关法


望指纹是儿科诊断的特殊方法,常用于3岁以内的幼儿。因幼儿脉部短小,诊病时又每多哭闹,易使切脉失其真象,此时可望诊指纹。
纹指络脉(浅表静脉)在虎口至食指上中下三节,近虎口处第一节为“风关”(又名寅关),第二节为“气关”(又名卯关),第三节为“命关”(又名辰关)。纹见下节风关者为轻病,纹见中节气关者为重病,纹见上节命关者为危证,直透过三关者为最危之症。若脉络浮,则病在表;脉络沉,则病在里。应该注意的是,在验指纹时,须用大指侧面,轻轻地推小儿食指三关,宜从命关推向风关,切不可从风关推向命关。
正常指纹,多是淡红隐隐,不超过风关。
指纹辨证,中医多概括为“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带分虚实,三关定轻重”句话。所谓浮沉分表里,是指纹升浮显露,相当于浮脉,为表证;若指纹沉浮隐现,则相当于沉脉,为里证。通过辨颜色和淡滞,可诊断病证的寒热虚实:如指纹色淡,多为虚证、寒证,可见于脾胃虚弱、营养不良的病孩。如鲜红浮露,多为外感风寒,可见于伴有发热、恶寒、咳嗽、流涕的感染性疾病初起时。指纹紫红沉隐,多为里热,可见于高热、咳喘的支气管肺炎等病。
青紫纹可见于惊风抽搐的热极动风证。指纹淡青,多见于虚风证,可兼有呕泄失水、久吐久泄、暴吐暴泄、脾虚引致肝风、手足抽筋等病状。颜色淡紫,则多属虚热,可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结核病。若指纹紫滞,推之不畅,回流较慢,多见于痰湿、食滞、郁热、病重时;在热性病过程中,如肺炎、脑炎,或暴吐暴泄、心肺功能衰竭、郁血、缺氧时,可指纹暗滞,唇舌紫绀。

下面内容引自《幼幼集成》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细读。

指纹切要
小儿三岁前,还无法用把脉的方法诊断,并非无脉可诊,而是因为虚实不易确定,难以确诊。小儿害怕陌生人,初见不无啼叫,呼吸先乱,神志仓忙,而迟数大小已无法反映真实情况。所以通过指纹和面色病候相印证,这也算是望切两得。

观指纹方法

令人抱儿对立于向光之处,以左手握儿食指,以我右手拇指推儿三关,察其形色,细心体认,能够分辨“表里寒热虚实”就足够判断病情了。

世人好异,不从实地用功,以此为浅近之谈,不屑留意,不知临证能辨此六者,便为至高之手。盖表里清,则知病之在经在腑,而汗下无误;寒热明,则知用寒远热,用热远寒,或寒因寒用,热因热用,因事制宜,用无不当;虚实辨,则知大虚有盛候,大实有羸状,不为假证眩惑,凡真虚真实易知,假

虚假实难辨,真假既明,则无虚虚实实之患。于此切要关头,不知体会,但以不经之言欺世诳俗,谓何者为人惊,何者为畜惊,不特欺人,而且自欺,不特无益治疗,而且误人生命,是谁之咎哉?

三关部位歌

部位未可以定轻重安危,由古有三关之说,姑存之耳
初起风关证未央,气关纹现急须防。乍临命位诚危急,射甲通关病势彰。
(纹见风关,为病邪初入之象,证尚轻微,体亦未困,治之甚易;纹现气关,邪气正盛,病已沉重,治之宜速。倘三关通度,纹出命关,则邪气弥漫,充塞经络,为至重之候;设透关射甲,则邪气无所容,高而不能降,为亢龙有悔之象,治之者切宜留心,慎毋轻视。)

浮沉分表里歌

指纹何故乍然浮,邪在皮肤未足愁。腠理不通名表证,急行疏解汗之投。
(此纹与太渊脉相通,凡有外邪,太渊脉浮,此纹亦浮。盖邪在皮毛腠理之间,故指纹亦显露于外,谓之表证。速宜疏散,启其皮毛,开其腠理,使邪随微汗而解,一匕成功,何嫌而不投哉?)忽尔关纹渐渐沉,已知入里病方深。莫将风药轻相试,须向阳明里证寻。
(指纹见沉,知邪入里,但有浅深之别。若往来寒热,指纹半沉,尚在阳明胃经,治宜解肌;若外证壮热不已,指纹极沉,已入阳明胃腑,速宜攻下。庸妄见其身热,犹以风药治之。盖病在内,治其外,非其治也。不特病邪不服,适足以燥其阴血,愈增其困耳。)

红紫辨寒热歌

身安定见红黄色,红艳多从寒里得。淡红隐隐本虚寒,莫待深红化为热。
(神气泰宁,荣卫静谧,定见太平景象。盖黄为中和之气,红为衣冠文物之色,红黄隐隐,景物熙熙,焉有不安之理﹗寒邪初入皮毛,经络乍滞,所以纹见红鲜,由血滞也,无论内寒外寒,初病久病,一见此纹,总皆寒证。
凡人中气怯弱,荣卫不充,纹色必淡,淡而兼红,虚寒之应。至谓深红化热,其理安在?红本寒因,岂能化热?由其寒闭皮毛,腠理不通。盖人身五内之气,时与皮毛之气相通贯,无一息之暂停。今寒闭汗孔,内出之气无所泄,郁于皮毛之间,渐积渐浓而化为热矣。此内出之气为热,非外受之寒能变热也。)关纹见紫热之征,青色为风古所称。伤食紫青痰气逆,三关青黑祸难胜。
(荣行脉中,卫行脉外。热壅经络,阻其阴荣之道,所以纹紫。紫为热炽,千古定评也。少阳甲木,其色本青,肝胆受邪,纹见青色,此伤风候也,但可以风热称之,不可称惊风以误世,夫青者木之色,《内经》有在天为风,在地为木之言,所以风木同气,肝受风邪纹必见青,此理最明最显。而幼科偏不言青为风,偏言青为惊。


据幼科所论,惊出于心,然青非心之色,何以青为惊乎?此等牵强之说,最为谬误。予有惊风辟妄,详列二卷。
紫而兼青,食伤之候。盖食饮有形之物,阻抑中焦,壅遏脾气,不能宣布,故风木乘其困而侮之,所以痰气上逆也。疏通壅滞,令其流利可也。倘抑郁既久,脾气愈不运,荣卫愈见涩,则风痰实热,固结中焦,所以青而兼黑,此抑郁之至也,急宜攻下,庶有生机,误认惊风,百无一救。)

淡滞定虚实歌

指纹淡淡亦堪惊,总为先天赋禀轻。脾胃本虚中气弱,切防攻伐损胎婴。
(小儿禀受阳虚,肌肤晃白,唇舌淡色者,指纹四时皆淡,虽有病亦止淡红淡青淡紫而已。盖淡红虚寒,淡青虚风,淡紫虚热。此等之儿根本不坚,中气怯弱,无论新病久病,总归于虚,一毫攻伐,不敢轻用,倘误投克削,覆水难收,悔之迟矣。)关纹涩滞甚因由,邪遏阴荣卫气留。食郁中焦风热炽,不行推荡更何求?(病邪阻郁荣卫,营运迟滞,升降羁留,所以指纹推之转涩,全无活泼流利之象。由食饮风热相搏,是为实证,急宜推荡,去其菀,其愈亦易。若三关纯黑,推之不动,死证也,不治。)

纹形主病歌

腹痛纹入掌中心,弯内风寒次第侵。纹向外弯痰食热,水形脾肺两伤阴。
(掌心包络所主,纹入掌中,邪侵五内,由中气寒也,故为腹痛。纹若弯弓,内外有别︰其纹之两头弯向中指为内,为顺证,为外感风寒,治之犹易;其纹弯向大指为外,为逆证,为内伤饮食,治之稍难。形如"水"字,脾肺不足,食塞太阴,中气怯弱,脾不运化故也。或问指纹惟止一线,安能如水字之形?曰︰不观太渊之脉,亦止一线,何以阳维、阴维、阳跷、阴跷,皆左右弹石,岂非小字之形乎?脉有左右,安知纹无左右?但能触类旁通,无往非理,岂特指纹为然哉﹗)凡看指纹,以我之大拇指侧面,推儿食指三关,切不可覆指而推。盖螺纹有火,克制肺金,纹必变色。又只可从命关推上风关,切不可从风关推出命关。此纹愈推愈出,其纹在先,原未透关,今误推而出之,大损肺气,慎之戒之﹗以上表里寒热虚实,凿凿有据,但能于临证时,认得此六字分明,胸中自有主宰,虽不中,不远矣。若但以惊证塞责,何难应对,第晨盅自问,未免怀惭。凡我同人,互为砥砺,幸矣﹗


----------------------------------------------------------------------------------------------------------------------------


小儿鼻之上,眼之中,色红者心热也,红筋横直,现于山根,皆心热也,色紫者,心热之甚而肺亦热也,色青者,肝有风也,青筋横直现者肝热也,直者风上行,横者风下行也

,色黑者风甚,而肾中有寒也,色白者肺中有痰,黄者脾胃虚而作泻,一观其色,而疾可知矣。



大人看脉于寸关尺,小儿不然,但看其数不数而已,数甚则热,不数则寒也,数之中浮者风也,沉者寒也,缓者湿也,濇者邪也,滑者痰也,有止歇者痛也,如此而已,余不必过谈也。

三关

小儿虎口,风气命三关,紫属热,红属寒,青属惊风,白属疳,风关轻,气为重,若至命关,则难治矣。

不食乳

小儿不食乳,心热也,葱煎乳汁,令小儿服之亦妙,不若用黄连三分,煎汤一分,灌数次即食矣,神效。

脐不干

用车前子炒焦为细末,敷之即干。

山根

山根之上,有青筋直视者,乃肝热也,方用柴胡 半夏( 各参分) 白芍 茯苓( 各壹钱) 当归 白朮( 各伍分) 山查( 参个) 甘草( 壹分)水煎服。

有青筋横现者。 亦肝热也。 直者风上行。 横者风下行。用前方加柴胡( 伍分) 麦芽( 壹钱) 干姜( 壹分)水煎服。

有红筋直现者,心热也,亦用前方加黄连( 壹分) 麦冬( 伍分)去半夏,加桑白皮、天花粉( 各贰分)水煎服。

有红筋斜现者,亦心热也,亦用前方加黄连( 贰分) ,热积于胸中,不可用半夏,用桑白皮、花粉可也。

有黄筋现于山根者,不论横直,总是脾胃之症,或吐或泻,腹痛或不思食,方用白朮 茯苓( 各伍分) 陈皮 人参 麦芽( 各贰分) 神曲 甘草( 各壹分) 淡竹叶( 柒分) 水煎服。

有痰加半夏壹分,白芥子贰分,如口渴有热者,加麦冬参分,黄芩壹分,有寒加干姜壹分,吐加白蔻壹粒,泻加猪苓伍分,腹痛按之大叫者食也,加大黄参分,枳实壹分,按之不呼号者寒也,加干姜参分,如身发热者,不可用此方。

发热

不拘早晚发热,俱用万全汤神效。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柴胡 白朮 黄芩 神曲( 各参分) 白芍 麦冬( 各壹钱) 当归( 伍分) 茯苓( 贰分) 甘草 苏叶( 各壹分) 山查( 参个)水煎服。

冬加麻黄壹分,夏加石膏参分,春加青蒿参分,秋加桔梗参分,有食加枳壳参分,有痰加白芥子参分,吐加白蔻壹粒,泻加猪苓壹钱,小儿诸症,不过如此,不可作惊风治之,如果有惊风,加人参伍分,其效如神。

凡潮热、积热、疟热,乃脾积寒热,俱用姜梨引。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柴胡、人参、黄芩、前胡、秦艽、甘草、青蒿各壹分,童便浸晒干,生地一寸,薄荷二叶,或生梨生藕一片,水煎服,甚效。

感冒风寒

方用

柴胡( 伍分) 白朮 白芍( 各壹钱) 茯苓炙草 半夏( 各参分) 陈皮( 贰分) 当归( 捌分)水煎热服。


惊风

世人动曰惊风,谁知小儿惊则有之,而风则无,小儿纯阳之体,不当有风,而状有风者,盖小儿阳旺内热,内热则生风,是非外来之风,乃内出之风也,内风作外风治,是速之死也,方用清火散风汤。

白朮 栀子( 各参分) 茯苓( 贰钱) 陈皮 甘草 半夏( 各壹分) 白芍( 壹钱) 柴胡( 伍分)水煎服。

此方健脾平肝之圣药,肝平则火散,脾健则风止,断不可以风药表散之也。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惊风

凡惊风皆由于气虚,方用压风汤,

人参 白朮 神曲( 各伍分) 甘草 半夏 丹砂( 各参分) 茯神( 壹钱) 砂仁( 壹粒) 陈皮( 壹分)水煎服,此方治慢惊风,加黄耆。

痢疾

方用

当归 白芍( 各壹钱) 黄连( 贰分) 枳壳 槟榔( 各伍分) 甘草( 参分)水煎温服。

红痢倍黄连,白痢加泽泻参分,腹痛倍甘草,加白芍,小便赤加木通参分,下如豆汁,加白朮壹钱,伤食加山查麦芽各参分,气虚加人参参分。

泄泻

身热如火,口渴舌燥,喜冷饮而不喜热汤,方用泻火止泻汤,前子( 贰钱) 茯苓 白芍 麦芽( 各壹钱) 黄连猪苓( 各参分) 泽泻( 伍分) 枳壳( 贰分)水煎服。

寒泻

此症必腹痛而喜手按摩,口不渴而舌滑,喜热饮而不喜冷水也,方用散寒止泻汤。

人参 白朮( 各壹钱) 茯苓( 贰钱) 肉桂 干姜( 各贰分) 甘草( 壹分) 砂仁( 壹粒) 神曲( 伍分)水煎服。



此症虽胃气之弱,亦脾气之虚,小儿恣意饱食,不能消化,久之上冲于胃口而吐也,方用止吐速效汤

人参 白朮( 各壹钱) 砂仁( 壹粒) 茯苓( 贰钱) 陈皮( 贰分) 麦芽( 伍分)半夏 干姜( 各壹分) 山查( 参个)

水煎服。

咳嗽

方用 苏叶( 伍分) 桔梗 甘草( 各壹钱)水煎热服,有痰加白芥子( 伍分) 便是。

疳症

此脾热而因乎心热也,遂至口中流涎,若不平其心火,则脾火更旺,湿热上蒸,而口涎不能止,方用

芦荟 桑白皮( 各壹钱) 黄连 薄荷 半夏( 各参分) 茯苓( 贰钱) 甘草( 壹分)水煎服。

此心脾两清之圣药也,引火下行,而疳自去矣。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口疳流水口烂神方

黄柏( 贰钱) 人参( 壹钱) 共为细末,敷口内,一日三次即愈。

此方用黄柏去火,人参健脾,大人用之亦效。

疳症泻痢眼障神效方

石决明( 壹两醋煅) 芦荟 川芎 白蒺藜 胡黄连 五灵脂 细辛 谷精草( 各伍钱) 甘草( 叁钱) 菊花( 肆钱)

猪苓去筋,捣烂为丸如桐子大,每服贰拾伍丸,不拘时,米汤下。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疟疾

方用

柴胡(

陆分) 白朮 茯苓 归身( 各壹钱) 白芍( 壹钱伍分) 半夏 青皮 厚朴( 各伍分)水煎成,露一宿,再温与服。

热多者加人参、黄耆各伍分,寒多者加干姜参分,痰多者加白芥子壹钱,夜热加何首乌、熟地各贰钱,日发者不用加,腹痛加槟榔参分。

便虫

方用

榧子( 伍个去壳) 甘草( 参分) 米饭为丸,服二次,则虫化为水矣。

积虫

方用

史君子( 去壳炒) 榧子( 各拾个去壳) 槟榔 甘草( 各壹钱) 米饭为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二日虫出,五日全愈。

痘症回毒或疔肿

方用

银花( 伍钱) 人参( 贰钱) 甘草 元参( 贰钱)水煎服。

痘疮坏症已黑

痘疮坏症已黑者,人将弃之,药下喉即活,方用人参( 叁钱) 陈皮 荆芥( 各壹钱) 蝉退( 伍分) 元参 当归( 各贰钱) 水煎服。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此乃元气虚而火不能发也,故用人参以补元气,元参去浮游之火,陈皮去痰开胃,则参无碍,而相得益彰,荆芥以发之,又能引火以归经,当归生新去旧,消瘀血,蝉退解毒除风,世人何知此妙法,初起时不可服,必坏症乃可服。

急慢风

三六九日一切风俱治。

陈胆星 雄黄 朱砂 人参 茯苓 天竺黄 钩藤牛黄 麝香 川郁金 柴胡 青皮 甘草

为细末,煎膏为丸如莞豆大,真金一张为衣,阴干勿泄气,薄荷汤磨服。

治火丹神方

丝瓜子 元参( 各壹两) 柴胡 升麻( 各壹钱) 当归( 伍钱)水煎服。

又方

升麻 青蒿 黄耆( 各叁钱) 元参( 壹两) 干葛( 参两)水煎服。 此二方详火症,小儿用之亦效,故又出之。

此方妙在用青蒿,肝胃之火俱平,又佐以群药重剂,而火安有不灭者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